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11 11:25:04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精品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科学教案(精品5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感受大自然的美,与树木建立朋友般的亲密关系

  能正确运用“高”、“矮”、“粗”、“细”来描述物体的差异,知道高矮、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比较树木的高矮、粗细,与树木建立朋友般的亲密关系

  难点:理解高矮、粗细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高矮、粗细的初步概念

  物质准备:学具:小红旗、小绿旗若干。场地:附近树木较集中的公园

  活动过程

  一、游戏:亲亲小树

  1.看一看,认一认,公园里都有哪些树

  2.幼儿集体游戏。如:小孩小孩真爱玩,亲亲杨树跑回来;小孩小孩真爱玩,亲亲桃树蹲下来。

  二、比较高矮

  1.老师指定两棵树,请幼儿目测两棵树的高矮,在高的树下插上红旗,在矮的树下插上绿旗。

  2.请幼儿比一比这两棵树是不是周围最高的树或最矮的树,如果不是,请幼儿把红旗插到最高的'树下,把绿旗插在最矮的树下。

  三、比较粗细

  1.教师指定两棵树请幼儿讨论:怎样比较他们的粗细。

  2.教师引导幼儿运用想出来的方法(如抱一抱、比一比)来感觉树的粗细。

  3.请幼儿找找周围的树,哪棵最粗,哪棵最细。

  4.组织幼儿游戏:请幼儿按教师指令行动,如:摸摸最细的树干跑回来,亲亲最粗的树干蹲下来。

  四、理解高矮、粗细的相对性

  1.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比较的结果会改变

  2.教师小结:随着比较树木的变化,比较的结果(树的高矮、粗细)也会发生变化。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小花蛇、燕子动物在下雨前的特殊表现,知道动物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重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

  难点:能运用新学的知识判断天气变化。

  活动准备:

  1、《动物气象台》的PPT课件。

  2、《动物气象台》情境图及小花蛇、蜻蜓、蝴蝶、蝉、小猴、喜鹊图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孩子们,今天天气怎样呢?那你知道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我们要穿什么样的衣服呢?明天还没有到来?小朋友想一想怎么提前知道天气呢?引导孩子说出看天气预报(听广播等)。

  2、出示云图,讲解天气预报原理。

  气象专家通过卫星观测云象,利用专业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由计算机处理制成云图。专家通过分析云图,预如天气状况,再由气象员告诉大家,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明天的天气情况。

  3、讲故事《动物气象台》,使幼儿了解动物会预报天气。

  人有气象员,动物也有气象员。它们是谁呢?它们是怎么预报天气的呢?请小朋友认真听故事《动物气象台》。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的小动物在不同的天气,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小动物能够早早的给我们预报天气。

  4、拓展幼儿经验,开阔幼儿的视野。

  教师讲解各种动物预报天气的本领,探索动物能预报天气的小秘密。通过今天的故事,咱们要向小猴子学习,做个有心人。夏天是个多雨的季节,小朋友们多观察小动物们的.表现,看有没有新发现。

  5、游戏"我是小小气象预报员"。

  游戏玩法:教师戴乌云头饰,表示天要下雨,小朋友自由选择头饰扮演小动物并用肢体语言预报天气。

  游戏规则:认清动物头饰,表演时要注意安全;听清老师的要求,快速用正确的方式预报天气。(引导、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演小动物预报天气的方法)活动延伸:

  家长和幼儿一起查找资料,了解还有哪些动物会预报天气,并和大家交流。

  教学反思:

  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表现非常出色。原本我以为对于故事中的谚语孩子们很难理解,记住也不会很容易,没有想到看完第一遍课件幼儿就会说了,并且说的很到位。在基本部分的第二个环节请幼儿说说还知道哪些小动物能预报天气时,孩子们发言都积极踊跃,说出了很多老师都不了解的动物预报天气的方法。看到孩子们精彩的表现,我激动地忍不住去拥抱他们。

  小百科:气象台,是指在某些国家、从事精确和详细的气象观测,并有特殊科学设备从事大气现象研究的机构。气象台负责天气分析、预报,开展科学研究和服务的气象机构,其中,大多数还承担一种或几种气象观(探)测任务。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目标预设:

  1、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茶叶的特征,乐于运用语言进行表述。

  2、能仔细观察、记录茶叶在泡水前后的变化。

  3、初步尝试泡茶、知道泡茶要注意用水量和安全。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冲茶作能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

  1、能大胆地用语言、身体动作表述自己的想法。

  2、自己尝试泡茶。

  活动准备:

  4个茶叶罐装好适量的茶叶、小勺4个、透明杯子每人1个、保温杯16个、集体记录单1张、录像《认识茶叶》、音乐、抹布等。

  活动过程:

  1、 出示装好茶叶的茶叶罐,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请幼儿从听、闻、摸等多种感官来猜想罐子里装的是什么。

  (以游戏猜猜的情景引出茶叶,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意识。)

  2、引导幼儿观察干茶叶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茶叶的颜色、形状、硬度、味道等方面进行观察。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形象记录。

  原有记录总结过程:(观察、记录)

  从视觉、触觉、味觉等来感知干茶叶的特征,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对干茶叶的理解,并对干茶叶特征进行总节并记录。

  3、引导幼儿观察泡水后茶叶的变化幼儿自己泡茶,知道泡茶用开水、杯子、并注意安全等。

  观察茶叶在杯中的变化,互相交流。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形象记录。

  看了那么多的茶叶,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茶叶的聚会》。故事后提问:

  1、故事中哪些东西是跟茶叶有关的?

  2、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跟茶叶有关?

  猜想与验证过程。(猜想、实验、记录)

  1、集体进行猜想。提醒并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尝试,尊重事实。

  2、幼儿猜想、验证后,师进行集体记录,此时注意观察幼儿猜想与验证是否一致,会用自己的身体和语言展现自己实验前后茶叶的变化。

  3、自己尝试泡茶、知道泡茶的`水量。

  4、带着问题观看录像,逐步感知茶叶的生产过程。茶叶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是所有的茶叶都能摘吗?茶叶是怎么变干的?等一系列这都是孩子的问题,在此环节中幼儿观看了茶的现场录像,也感受到茶农的艰辛。

  5、听音乐做律动,让幼儿在愉快的律动中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中班幼儿对“茶”并不陌生,经常能看到、接触到茶,对茶叶的认识更多的感觉就是苦涩。中班上学期幼儿思维还处在表象思维阶段,对动植物、自然现象等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陈鹤琴的“社会乃大学堂”的教学理念指引着我们,让幼儿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我们中一班开展了“有趣的茶”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利用幼儿身边熟悉的物质资源,通过幼儿的观察、搜集、了解、使用,从而对茶叶有更深的认识。

  小百科: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孩子上中班以后,除了人人皆知的要开始换牙外,牙齿上还有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发生——长出人生第一颗智齿(长出来就是恒牙),俗称“六龄齿”。其位置是从牙齿中间开始往两边数第六颗,终身不换。牙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所以,这时让幼儿发现牙齿的一些“事儿”,认识牙齿的重要:一颗都不能少,萌生保护牙齿的意识,学会简单实用的保护方法。保护牙齿从源头开始,幼儿终身受益,教师义不容辞。

  活动目标:

  1.发现牙齿吃东西的秘密,认识切牙、磨牙,体会牙齿的重要性。

  2.萌生保护牙齿的意识,会简单实用的保护方法,并形成习惯。

  3.喜欢上身体探究,继续发现之旅。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一张菜刀图片、一个石磨实物、幼儿人手一份熟花生米和一块梨子、一张张开的牙齿图片、一些浸泡过的花生米

  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身体的一些器官,并知道其作用。

  活动过程:

  一、说说,发现身体的能量之源——牙齿。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身体上的哪个器官?为什么?

  (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各抒己见)

  2.师:听你们说了那么多,想知道老师喜欢身体的哪个部位吗?(引出正题:牙齿)猜猜,老师为什么会喜欢牙齿呢?

  环节自评:从泛泛而谈到导入正题,引起幼儿对天天使用却又被他们忽视的牙齿的重视。借猜老师的想法,打开幼儿思维的大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吃吃,初步发现牙齿吃东西时的秘密——分工合作,切、磨。

  1、初步认识牙齿。

  师:刚才你们讲了那么多喜欢牙齿的理由,牙齿长什么样呢?天天在嘴巴里,看得还真不多,今天让我们仔细瞧瞧吧。

  【通过观察张开的牙齿图片,幼儿从颜色(白)、形状(前面的长长、高高的,后面的方方、矮矮的.)等方面初步认识牙齿。】

  环节自评:此处的初步认识牙齿环节,过渡自然而又异常重要。因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他们基本上都是从颜色和形状上认识牙齿,而这两个认识维度,恰巧为后面的环节奠定基础:形状,区分切牙与磨牙;颜色,找出龋齿。

  2、发现牙齿吃东西的秘密。

  (1)师:刚才你们说得最多的就是牙齿能吃东西。那牙齿是怎样吃东西的呢?幼:咬、嚼……

  (2)师:什么形状的牙齿咬,什么形状的牙齿嚼呢?(幼儿说出猜想)

  (3) 师:小朋友们刚才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吃东西体会一下吧。(幼儿现场体验——吃花生米、吃梨子,细细体会牙齿是如何吃东西的,后说出自己的发现)

  幼:前面长长、高高的牙齿把食物咬开来;后面方方、矮矮的牙齿把食物嚼碎。

  环节自评:牙齿天天用,真没细细品。牙齿怎样吃东西,还从没有仔细关注过,先猜想,然后验证,采用幼儿喜欢又直接的方式——现场吃,对幼儿来说不仅快乐,而且是那样的迫不及待,一寻究竟。

  3、进一步认识牙齿:切牙、磨牙。

  (1)(出示菜刀的图片)师:这是什么?(菜刀)菜刀有什么作用?(切菜)菜刀用来切菜,把大的菜切小。你觉得什么形状的牙齿的作用跟菜刀的作用差不多?(幼儿回答)哦,长长、高高的牙齿把食物咬开来,就像这把菜刀把食物切下来一样,这种形状的牙齿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切牙。

  (2)(出示石磨实物)师:这是什么,认识吗?(磨子)它有什么用呢?(老师现场用石磨对花生米进行加工)看,经过磨子的加工,整的花生米怎么样了?(碎了)它像我们嘴巴里的什么牙齿呢?(宽宽、矮矮的牙齿)把食物切开来的牙齿,叫切牙,那像这个磨子一样,把食物磨碎的牙齿会叫什么呢?(磨牙)

  环节自评:采用图片、实物,循循善诱,生动形象地认识牙齿——切牙、磨牙,借用巧妙,原本晦涩的知识幼儿訇然开朗,并且一个个兴趣盎然,印象深刻。

  4、小结:牙齿的重要性

  (1)师:现在,关于牙齿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幼儿纷纷发表看法)

  (2)师小结:不同形状的牙齿有不同的作用,他们一起努力,为了我们将食物轻松地吃下去,给身体提供营养。看来,牙齿一颗都不能少。

  环节自评:牙齿的神奇分工让幼儿惊叹不已,对牙齿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心头的想法蠢蠢欲动——要保护好牙齿。这样的意识,水到渠成。幼儿毕竟是幼儿,教师的总结,加深幼儿印象,并承上启下。

  三、看看,发现龋齿——观察同伴的牙齿,发现蛀牙。

  1.师:小朋友们嘴巴里的牙齿少不少呢?请张开嘴互相看看。(幼儿互相观看牙齿后说出自己的发现)

  幼:他的牙齿有的是黑色的;他的牙齿上有洞洞;他有蛀牙……

  2.师:为什么会有蛀牙呢?想想,有了蛀牙以后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回答)

  3. 观看录像——蛀牙的危害。

  环节自评:发现同伴牙齿的秘密,幼儿乐此不疲。观看录像,在幼儿已有蛀牙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提升,把他们对蛀牙危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带来心灵的震撼——蛀牙带来的后果真可怕!保护牙齿的意识愈加强烈了。

  四、刷刷,赶走蛀牙虫——在游戏中学会刷牙。

  1.师:怎样才能不让牙齿有蛀牙呢?

  幼:不吃糖、漱口、刷牙……

  2.师:刷牙是最简单有效的保护牙齿的方法,那一天刷几次牙合适呢?小朋友们会刷牙吗?

  幼:早上一次;早一次,晚一次;晚一次……上上、下下、左左、右右……

  3.师:刷牙要每个部位都刷到,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刷刷牙吧!

  环节自评:在游戏中巩固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天天刷牙的习惯,寓教于乐。

  延伸活动:

  身体上还有好多的秘密,小朋友们发现了别忘了跟老师、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哦!

  活动反思:

  1.以生为本,经纬适度。

  活动选材从幼儿身体上的器官——牙齿出发,在途中(幼儿园集体活动中)萌生保护牙齿的意识、会使用简单实用的保护方法,最终到达影响深远的——牙齿终身健康的终点。小小的牙齿,多多的“事儿”——乳牙、恒牙、乳牙 20颗、恒牙最多32颗、6岁开始换牙……切牙、犬牙、磨牙……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什么样的“事儿”是他们感兴趣的?能够理解的?目标该如何定位……秉持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教学活动要符合孩子的认识规律,注意孩子当前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经验和情感背景,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果子。可见,本次活动课题的敲定、环节的设计、内容的涉及,做到了“一英寸宽,一英里深”,幼儿兴趣盎然,知识点恰如其分,教育影响悠远深长。

  2.本真教学,寓教于乐。

  活动秉持问题驱动、教师引动、幼儿主动的教学理念,让幼儿在说说、吃吃、看看中发现牙齿的秘密、体会牙齿的重要性、萌生保护牙齿的意识,学会基本的保护方法,并养成习惯。童年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所以运用借鉴、影像资料、游戏等教学形式,将抽象枯燥的知识蕴涵其中,幼儿“乐”中有“得”。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着眼于这一点,进入中班上学期以来,我们找到了纽扣、杯子、刷子这些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幼儿熟悉的且易于收集到的实物作为教育内容,借鉴它们的多样性与实用性不断挖掘其中具有教育价值的信息,引发幼儿展开思考,帮助幼儿形成积极参与与乐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刷子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件小工具,它的种类很多:杯刷、鞋刷、奶瓶刷、眉刷、油漆刷、胭脂刷等等。不同的刷子不仅外形不同,质地不同,使用的方法也不同。人们在做许多事情时都会用到刷子,刷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在此活动中我们试图创设丰富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幼儿在与实物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感知、比较不同刷子的外形特征,进而了解刷子的多种用途与使用方法,并鼓励幼儿多参与劳动,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刷子完成不同的劳动任务,体验劳动的快乐。

  2、探索并了解不同刷子的用途与使用方法。

  3、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刷子的认识和对刷子的探索过程。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①幼儿和家长、教师一起收集不同种类的刷子。②认识牙刷,知道牙刷定期就要更换。

  2、材料准备:不同种类的刷子如杯刷、鞋刷、奶瓶刷、眉刷、油漆刷、胭脂刷、废旧牙刷等等;纸箱、颜料、鞋油、痰盂、杯子、梳子及化妆用品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鞋刷,让幼儿说说鞋刷的作用,并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还见过什么样的刷子。

  2、请幼儿挑选一把自己最喜欢的刷子,介绍它的用途。

  3、逐一介绍劳动任务(刷墙、洗奶瓶、洗痰盂、化妆等),请幼儿找出最合适的刷子参与活动。

  4、幼儿劳动。

  5、交流讨论自己劳动的方法。

  6、说说废旧牙刷的`用途。

  活动延伸:

  1、在主题探索活动区里投放不同用途的刷子让幼儿继续观察并尝试使用。

  2、利用废旧牙刷进行刷画、做牙刷相框等美工活动。

  3、用刷子帮助家人刷鞋、洗杯子,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活动反思:

  兴趣与情感是思维最大的驱动力。在活动中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这么小的刷子是做什么用的?……等有趣的问题进行探索交流,从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围绕“刷子”这一话题进行尝试探索,较好地贯彻了新《纲要》的指导思想。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的科学活动应丛身边的事物开始的选材原则。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刷子,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导幼儿发现,有利于他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主动建构了新的知识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精品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3-11

中班科学教案02-26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01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02

中班科学教案08-03

中班科学教案08-02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3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9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中班科学教案(精品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科学教案(精品5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感受大自然的美,与树木建立朋友般的亲密关系

  能正确运用“高”、“矮”、“粗”、“细”来描述物体的差异,知道高矮、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比较树木的高矮、粗细,与树木建立朋友般的亲密关系

  难点:理解高矮、粗细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高矮、粗细的初步概念

  物质准备:学具:小红旗、小绿旗若干。场地:附近树木较集中的公园

  活动过程

  一、游戏:亲亲小树

  1.看一看,认一认,公园里都有哪些树

  2.幼儿集体游戏。如:小孩小孩真爱玩,亲亲杨树跑回来;小孩小孩真爱玩,亲亲桃树蹲下来。

  二、比较高矮

  1.老师指定两棵树,请幼儿目测两棵树的高矮,在高的树下插上红旗,在矮的树下插上绿旗。

  2.请幼儿比一比这两棵树是不是周围最高的树或最矮的树,如果不是,请幼儿把红旗插到最高的'树下,把绿旗插在最矮的树下。

  三、比较粗细

  1.教师指定两棵树请幼儿讨论:怎样比较他们的粗细。

  2.教师引导幼儿运用想出来的方法(如抱一抱、比一比)来感觉树的粗细。

  3.请幼儿找找周围的树,哪棵最粗,哪棵最细。

  4.组织幼儿游戏:请幼儿按教师指令行动,如:摸摸最细的树干跑回来,亲亲最粗的树干蹲下来。

  四、理解高矮、粗细的相对性

  1.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比较的结果会改变

  2.教师小结:随着比较树木的变化,比较的结果(树的高矮、粗细)也会发生变化。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小花蛇、燕子动物在下雨前的特殊表现,知道动物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重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

  难点:能运用新学的知识判断天气变化。

  活动准备:

  1、《动物气象台》的PPT课件。

  2、《动物气象台》情境图及小花蛇、蜻蜓、蝴蝶、蝉、小猴、喜鹊图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孩子们,今天天气怎样呢?那你知道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我们要穿什么样的衣服呢?明天还没有到来?小朋友想一想怎么提前知道天气呢?引导孩子说出看天气预报(听广播等)。

  2、出示云图,讲解天气预报原理。

  气象专家通过卫星观测云象,利用专业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由计算机处理制成云图。专家通过分析云图,预如天气状况,再由气象员告诉大家,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明天的天气情况。

  3、讲故事《动物气象台》,使幼儿了解动物会预报天气。

  人有气象员,动物也有气象员。它们是谁呢?它们是怎么预报天气的呢?请小朋友认真听故事《动物气象台》。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的小动物在不同的天气,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小动物能够早早的给我们预报天气。

  4、拓展幼儿经验,开阔幼儿的视野。

  教师讲解各种动物预报天气的本领,探索动物能预报天气的小秘密。通过今天的故事,咱们要向小猴子学习,做个有心人。夏天是个多雨的季节,小朋友们多观察小动物们的.表现,看有没有新发现。

  5、游戏"我是小小气象预报员"。

  游戏玩法:教师戴乌云头饰,表示天要下雨,小朋友自由选择头饰扮演小动物并用肢体语言预报天气。

  游戏规则:认清动物头饰,表演时要注意安全;听清老师的要求,快速用正确的方式预报天气。(引导、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演小动物预报天气的方法)活动延伸:

  家长和幼儿一起查找资料,了解还有哪些动物会预报天气,并和大家交流。

  教学反思:

  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表现非常出色。原本我以为对于故事中的谚语孩子们很难理解,记住也不会很容易,没有想到看完第一遍课件幼儿就会说了,并且说的很到位。在基本部分的第二个环节请幼儿说说还知道哪些小动物能预报天气时,孩子们发言都积极踊跃,说出了很多老师都不了解的动物预报天气的方法。看到孩子们精彩的表现,我激动地忍不住去拥抱他们。

  小百科:气象台,是指在某些国家、从事精确和详细的气象观测,并有特殊科学设备从事大气现象研究的机构。气象台负责天气分析、预报,开展科学研究和服务的气象机构,其中,大多数还承担一种或几种气象观(探)测任务。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目标预设:

  1、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茶叶的特征,乐于运用语言进行表述。

  2、能仔细观察、记录茶叶在泡水前后的变化。

  3、初步尝试泡茶、知道泡茶要注意用水量和安全。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冲茶作能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

  1、能大胆地用语言、身体动作表述自己的想法。

  2、自己尝试泡茶。

  活动准备:

  4个茶叶罐装好适量的茶叶、小勺4个、透明杯子每人1个、保温杯16个、集体记录单1张、录像《认识茶叶》、音乐、抹布等。

  活动过程:

  1、 出示装好茶叶的茶叶罐,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请幼儿从听、闻、摸等多种感官来猜想罐子里装的是什么。

  (以游戏猜猜的情景引出茶叶,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意识。)

  2、引导幼儿观察干茶叶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茶叶的颜色、形状、硬度、味道等方面进行观察。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形象记录。

  原有记录总结过程:(观察、记录)

  从视觉、触觉、味觉等来感知干茶叶的特征,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对干茶叶的理解,并对干茶叶特征进行总节并记录。

  3、引导幼儿观察泡水后茶叶的变化幼儿自己泡茶,知道泡茶用开水、杯子、并注意安全等。

  观察茶叶在杯中的变化,互相交流。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形象记录。

  看了那么多的茶叶,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茶叶的聚会》。故事后提问:

  1、故事中哪些东西是跟茶叶有关的?

  2、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跟茶叶有关?

  猜想与验证过程。(猜想、实验、记录)

  1、集体进行猜想。提醒并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尝试,尊重事实。

  2、幼儿猜想、验证后,师进行集体记录,此时注意观察幼儿猜想与验证是否一致,会用自己的身体和语言展现自己实验前后茶叶的变化。

  3、自己尝试泡茶、知道泡茶的`水量。

  4、带着问题观看录像,逐步感知茶叶的生产过程。茶叶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是所有的茶叶都能摘吗?茶叶是怎么变干的?等一系列这都是孩子的问题,在此环节中幼儿观看了茶的现场录像,也感受到茶农的艰辛。

  5、听音乐做律动,让幼儿在愉快的律动中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中班幼儿对“茶”并不陌生,经常能看到、接触到茶,对茶叶的认识更多的感觉就是苦涩。中班上学期幼儿思维还处在表象思维阶段,对动植物、自然现象等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陈鹤琴的“社会乃大学堂”的教学理念指引着我们,让幼儿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我们中一班开展了“有趣的茶”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利用幼儿身边熟悉的物质资源,通过幼儿的观察、搜集、了解、使用,从而对茶叶有更深的认识。

  小百科: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孩子上中班以后,除了人人皆知的要开始换牙外,牙齿上还有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发生——长出人生第一颗智齿(长出来就是恒牙),俗称“六龄齿”。其位置是从牙齿中间开始往两边数第六颗,终身不换。牙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所以,这时让幼儿发现牙齿的一些“事儿”,认识牙齿的重要:一颗都不能少,萌生保护牙齿的意识,学会简单实用的保护方法。保护牙齿从源头开始,幼儿终身受益,教师义不容辞。

  活动目标:

  1.发现牙齿吃东西的秘密,认识切牙、磨牙,体会牙齿的重要性。

  2.萌生保护牙齿的意识,会简单实用的保护方法,并形成习惯。

  3.喜欢上身体探究,继续发现之旅。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一张菜刀图片、一个石磨实物、幼儿人手一份熟花生米和一块梨子、一张张开的牙齿图片、一些浸泡过的花生米

  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身体的一些器官,并知道其作用。

  活动过程:

  一、说说,发现身体的能量之源——牙齿。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身体上的哪个器官?为什么?

  (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各抒己见)

  2.师:听你们说了那么多,想知道老师喜欢身体的哪个部位吗?(引出正题:牙齿)猜猜,老师为什么会喜欢牙齿呢?

  环节自评:从泛泛而谈到导入正题,引起幼儿对天天使用却又被他们忽视的牙齿的重视。借猜老师的想法,打开幼儿思维的大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吃吃,初步发现牙齿吃东西时的秘密——分工合作,切、磨。

  1、初步认识牙齿。

  师:刚才你们讲了那么多喜欢牙齿的理由,牙齿长什么样呢?天天在嘴巴里,看得还真不多,今天让我们仔细瞧瞧吧。

  【通过观察张开的牙齿图片,幼儿从颜色(白)、形状(前面的长长、高高的,后面的方方、矮矮的.)等方面初步认识牙齿。】

  环节自评:此处的初步认识牙齿环节,过渡自然而又异常重要。因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他们基本上都是从颜色和形状上认识牙齿,而这两个认识维度,恰巧为后面的环节奠定基础:形状,区分切牙与磨牙;颜色,找出龋齿。

  2、发现牙齿吃东西的秘密。

  (1)师:刚才你们说得最多的就是牙齿能吃东西。那牙齿是怎样吃东西的呢?幼:咬、嚼……

  (2)师:什么形状的牙齿咬,什么形状的牙齿嚼呢?(幼儿说出猜想)

  (3) 师:小朋友们刚才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吃东西体会一下吧。(幼儿现场体验——吃花生米、吃梨子,细细体会牙齿是如何吃东西的,后说出自己的发现)

  幼:前面长长、高高的牙齿把食物咬开来;后面方方、矮矮的牙齿把食物嚼碎。

  环节自评:牙齿天天用,真没细细品。牙齿怎样吃东西,还从没有仔细关注过,先猜想,然后验证,采用幼儿喜欢又直接的方式——现场吃,对幼儿来说不仅快乐,而且是那样的迫不及待,一寻究竟。

  3、进一步认识牙齿:切牙、磨牙。

  (1)(出示菜刀的图片)师:这是什么?(菜刀)菜刀有什么作用?(切菜)菜刀用来切菜,把大的菜切小。你觉得什么形状的牙齿的作用跟菜刀的作用差不多?(幼儿回答)哦,长长、高高的牙齿把食物咬开来,就像这把菜刀把食物切下来一样,这种形状的牙齿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切牙。

  (2)(出示石磨实物)师:这是什么,认识吗?(磨子)它有什么用呢?(老师现场用石磨对花生米进行加工)看,经过磨子的加工,整的花生米怎么样了?(碎了)它像我们嘴巴里的什么牙齿呢?(宽宽、矮矮的牙齿)把食物切开来的牙齿,叫切牙,那像这个磨子一样,把食物磨碎的牙齿会叫什么呢?(磨牙)

  环节自评:采用图片、实物,循循善诱,生动形象地认识牙齿——切牙、磨牙,借用巧妙,原本晦涩的知识幼儿訇然开朗,并且一个个兴趣盎然,印象深刻。

  4、小结:牙齿的重要性

  (1)师:现在,关于牙齿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幼儿纷纷发表看法)

  (2)师小结:不同形状的牙齿有不同的作用,他们一起努力,为了我们将食物轻松地吃下去,给身体提供营养。看来,牙齿一颗都不能少。

  环节自评:牙齿的神奇分工让幼儿惊叹不已,对牙齿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心头的想法蠢蠢欲动——要保护好牙齿。这样的意识,水到渠成。幼儿毕竟是幼儿,教师的总结,加深幼儿印象,并承上启下。

  三、看看,发现龋齿——观察同伴的牙齿,发现蛀牙。

  1.师:小朋友们嘴巴里的牙齿少不少呢?请张开嘴互相看看。(幼儿互相观看牙齿后说出自己的发现)

  幼:他的牙齿有的是黑色的;他的牙齿上有洞洞;他有蛀牙……

  2.师:为什么会有蛀牙呢?想想,有了蛀牙以后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回答)

  3. 观看录像——蛀牙的危害。

  环节自评:发现同伴牙齿的秘密,幼儿乐此不疲。观看录像,在幼儿已有蛀牙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提升,把他们对蛀牙危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带来心灵的震撼——蛀牙带来的后果真可怕!保护牙齿的意识愈加强烈了。

  四、刷刷,赶走蛀牙虫——在游戏中学会刷牙。

  1.师:怎样才能不让牙齿有蛀牙呢?

  幼:不吃糖、漱口、刷牙……

  2.师:刷牙是最简单有效的保护牙齿的方法,那一天刷几次牙合适呢?小朋友们会刷牙吗?

  幼:早上一次;早一次,晚一次;晚一次……上上、下下、左左、右右……

  3.师:刷牙要每个部位都刷到,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刷刷牙吧!

  环节自评:在游戏中巩固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天天刷牙的习惯,寓教于乐。

  延伸活动:

  身体上还有好多的秘密,小朋友们发现了别忘了跟老师、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哦!

  活动反思:

  1.以生为本,经纬适度。

  活动选材从幼儿身体上的器官——牙齿出发,在途中(幼儿园集体活动中)萌生保护牙齿的意识、会使用简单实用的保护方法,最终到达影响深远的——牙齿终身健康的终点。小小的牙齿,多多的“事儿”——乳牙、恒牙、乳牙 20颗、恒牙最多32颗、6岁开始换牙……切牙、犬牙、磨牙……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什么样的“事儿”是他们感兴趣的?能够理解的?目标该如何定位……秉持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教学活动要符合孩子的认识规律,注意孩子当前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经验和情感背景,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果子。可见,本次活动课题的敲定、环节的设计、内容的涉及,做到了“一英寸宽,一英里深”,幼儿兴趣盎然,知识点恰如其分,教育影响悠远深长。

  2.本真教学,寓教于乐。

  活动秉持问题驱动、教师引动、幼儿主动的教学理念,让幼儿在说说、吃吃、看看中发现牙齿的秘密、体会牙齿的重要性、萌生保护牙齿的意识,学会基本的保护方法,并养成习惯。童年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所以运用借鉴、影像资料、游戏等教学形式,将抽象枯燥的知识蕴涵其中,幼儿“乐”中有“得”。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着眼于这一点,进入中班上学期以来,我们找到了纽扣、杯子、刷子这些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幼儿熟悉的且易于收集到的实物作为教育内容,借鉴它们的多样性与实用性不断挖掘其中具有教育价值的信息,引发幼儿展开思考,帮助幼儿形成积极参与与乐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刷子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件小工具,它的种类很多:杯刷、鞋刷、奶瓶刷、眉刷、油漆刷、胭脂刷等等。不同的刷子不仅外形不同,质地不同,使用的方法也不同。人们在做许多事情时都会用到刷子,刷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在此活动中我们试图创设丰富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幼儿在与实物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感知、比较不同刷子的外形特征,进而了解刷子的多种用途与使用方法,并鼓励幼儿多参与劳动,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刷子完成不同的劳动任务,体验劳动的快乐。

  2、探索并了解不同刷子的用途与使用方法。

  3、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刷子的认识和对刷子的探索过程。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①幼儿和家长、教师一起收集不同种类的刷子。②认识牙刷,知道牙刷定期就要更换。

  2、材料准备:不同种类的刷子如杯刷、鞋刷、奶瓶刷、眉刷、油漆刷、胭脂刷、废旧牙刷等等;纸箱、颜料、鞋油、痰盂、杯子、梳子及化妆用品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鞋刷,让幼儿说说鞋刷的作用,并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还见过什么样的刷子。

  2、请幼儿挑选一把自己最喜欢的刷子,介绍它的用途。

  3、逐一介绍劳动任务(刷墙、洗奶瓶、洗痰盂、化妆等),请幼儿找出最合适的刷子参与活动。

  4、幼儿劳动。

  5、交流讨论自己劳动的方法。

  6、说说废旧牙刷的`用途。

  活动延伸:

  1、在主题探索活动区里投放不同用途的刷子让幼儿继续观察并尝试使用。

  2、利用废旧牙刷进行刷画、做牙刷相框等美工活动。

  3、用刷子帮助家人刷鞋、洗杯子,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活动反思:

  兴趣与情感是思维最大的驱动力。在活动中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这么小的刷子是做什么用的?……等有趣的问题进行探索交流,从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围绕“刷子”这一话题进行尝试探索,较好地贯彻了新《纲要》的指导思想。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的科学活动应丛身边的事物开始的选材原则。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刷子,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导幼儿发现,有利于他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主动建构了新的知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