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10 09:42:28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4篇(经典)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科学教案4篇(经典)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玉米是秋天收获的农作物之一,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日常生活中,幼儿可以通过在种植园地种植玉米,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也可通过吃煮玉米、烤玉米了解玉米的外形特征、品尝玉米的味道。还可以结合种植活动探究、学习正确采摘玉米的方法,并通过品尝玉米食品感受劳动和收获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玉米生长的过程及农民种植玉米的辛苦,知道玉米是一种健康食品。

  2.能用清楚的语言描述玉米的生长过程,学习采摘玉米的正确方法。

  3.喜欢吃玉米食物,感受采摘玉米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在幼儿园的户外种植区种植玉米,引导幼儿以绘画的方式简单记录玉米的生长过程。

  2.介绍玉米生长过程(播种、发芽、幼苗、植株)的图片4幅,“幼儿学习材料”——《秋天多美好》。

  【活动建议】

  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谜语:一物生得真奇怪,腰里长出胡子来,拔掉胡子剥开看,露出牙齿一排排。

  2、请幼儿请幼儿观察图片,交流、讨论玉米的生长过程。

  (1)将幼儿分成4组,引导幼儿交流、讨论并按顺序排列玉米生长小卡片。

  组织幼儿分组观察每一幅图,根据自己栽培植物的`经验给玉米生长图排列顺序。然后请幼儿介绍自己组的排列情况,尝试根据图片内容说出玉米生长过程每个时期的形态。

  (2)教师结合图片介绍玉米的生长过程及农民伯伯的劳作内容。

  教师结合4幅图片逐一介绍玉米在4个生长时期的样子及农民伯伯相应的劳作内容。

  提问:玉米生长分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玉米是什么样子的?农民伯伯在不同的时期分别要做些什么?

  (3)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设计标志,按顺序记录玉米的生长过程。

  (4)引导幼儿结合《秋天多美好》第16页和自己的记录交流、讲述玉米的生长过程。

  引导幼儿对玉米的生长过程进行描述,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玉米在每个时期的名称、外观形态及农民伯伯相应的劳作内容。

  3、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了解玉米可以制作很多食品。

  提问:玉米可以做成哪些食品?你喜欢吃玉米食品吗?

  结合《秋天多美好》第17页,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知道玉米可以做成稀饭、玉米饼、发糕等多种食品,是一种健康食品。鼓励幼儿多食用玉米食品(可提前与厨房联系,中午给幼儿食用玉米食品)。

  4、带领幼儿到种植园采摘玉米,观察、认识成熟的玉米,学习正确的采摘方法。

  (1)认识、分辨真正成熟的玉米。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成熟的玉米:外皮发黄,玉米须已经呈褐色并干枯在玉米棒上,玉米粒硬且饱满。

  (2)指导幼儿学习采摘玉米的正确方法。

  教师与幼儿一起学习正确采摘玉米的方法,知道采摘玉米时应该一手扶着玉米秸,一手用力掰下玉米。

  (3)幼儿采摘,体验收获的喜悦及劳动的快乐。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将采摘的玉米放到活动区中,晾晒后指导幼儿学习剥玉米粒。建议有条件的幼儿园带幼儿到玉米地进行活动,参与玉米的收获劳动。

  拓展资料

  玉米生长小常识

  玉米生长可大致分为4个时期。第1个时期:播种。这个时期,农民伯伯要先给土地松土,然后种上玉米种子,定期施肥、浇水。第2个时期:玉米种子发芽。从播种到玉米种子发芽大约一周时间。第3个时期:幼苗期。这个时期农民伯伯要定期施肥、锄草、打药,防止一些杂草把玉米幼苗的营养吸收走,防止虫子破坏玉米的幼苗。第4个时期:长成高植株。从播种到长高成植株大约50天左右,玉米长成植株后再过大约40天就会成熟。

  新!中班语言绘本《会飞的抱抱》优质课视频+配套PPT课件+教案+音乐幼儿园班本课程《镜子的秘密》课件PPT主题故事教学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比较物体下落的现象,对物体的下落现象感兴趣。

  2、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物体落下的现象。

  [活动准备]

  智慧苹果6个、托盘5个、记录单多于幼儿人数、相同的白纸人手一张、沙包、瓶子、纸杯、水果网、蛋糕盘、小手绢、瓶盖等若干、彩笔4盒。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这是一个沙包,请你仔细看,它怎么样了?"

  1、教师操作沙包从空中落下。

  2、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什么东西落下来,它是怎么落下来的?

  3、奖励1个智慧苹果"你们真是一群认真观察、大胆表现的孩子,奖励你们1个智慧的苹果。"

  二、挑战游戏一-----探索两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有什么不同

  1、猜一猜出示沙包和小手绢,帮助幼儿理解同一高度、同时的含义。

  猜一猜,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会怎样?

  2、教师验证幼儿猜想,引导幼儿观察它们下落的速度及路线。

  3、 教师示范在记录纸上用符号记录结果。

  如:用圆圈代表沙包,正方代表手绢,在它们下面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他们下落的样子与速度。

  4、幼儿操作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你们也可以选两样不同的东西,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仔细观察它们落下时有什么不同,把看到的结果记录下来。。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找一个碰不到小朋友的地方试一试。"

  5、展示记录单,学习多种记录方式。

  1)教师提问不明白的地方,请问:xx小朋友,这个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间提问你对谁的记录不明白,可以向老师刚才那样提问。

  3)小结幼儿的记录方法。

  6、奖励智慧苹果为了表扬你们遵守规则、物归原位的好习惯,奖励你们2个智慧的苹果。

  三、挑战游戏二----探索相同的纸不同的下落方式。

  1、教师示范一张纸飘落,提出问题。

  谁能用同样的纸和我比赛,让你的落下的和我不一样。

  2、幼儿人手一张进行实验,教师及时发现有创意的孩子和她比赛,鼓励其他孩子创新出不同的方法。如:我只和第一位想出不同办法的`小朋友比赛。

  3、 幼儿回座位,请几名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

  4、奖励3个智慧苹果

  5、为了表扬你们积极动脑,想出与别人不同的办法去实验,奖励奖励3个智慧苹果。

  四、由智慧苹果引出牛顿的故事。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随时观察物体落下的现象。

  活动反思:

  活动中第一次尝试,探索发现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在这一环节老师没有给幼儿提过多的要求,只是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比较、自由和宽松的探索氛围,这样能便于幼儿自由尝试,简单的尝试后,孩子们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落下来,并且有的快有的慢。孩子们的发现,我就紧接着提给孩子问题:到底什么东西落得快?什么东西落得慢?幼儿进行第二次尝试,按物体下落的速度进行分类,和幼儿进行集体验证后,根据幼儿掌握的情况,老师提出一个发散思维的问题:“除了老师给你准备的东西外,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落得慢?什么东西落得快?”孩子们的回答很丰富,有的说:树叶落得慢,石头落得快......在这一环节中幼儿通过分类活动,幼儿对落得快落得慢的物体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重一点的物体落得快,轻一点的物体落得慢。老师发散性思维的问题,不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更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感性经验。但在这里有一个知识难点,幼儿认为物的轻重决定它下落的速度,这是幼儿探索的结果。也是幼儿感性经验的反应。对幼儿的回答,我没有下结论,而是给幼儿一个新的问题,给幼儿提供第三个尝试机会,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知道了物体下落的速度除了与自身的重量有关,还与形状、大小有关,这次探索是本活动中最精彩的探索,我用启发性语言脱像了**给幼儿提供了方向,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了迁移,我对幼儿进行了肯定和鼓励,是每一个幼儿获得了成功感,把幼儿的探索活动推向了**。

  在整个活动中,我把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放到了首位。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主体作用。活动延伸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给幼儿提供了继续探索的方向。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照哈哈镜。我常常看到有的孩子在哈哈镜面前笑得前伏后仰,有的是一脸的疑惑。在日常生活当中,孩子在不锈钢柱子前照来照去,并嚷嚷“我变高了”;孩子拿着汤勺问你“我的脸怎么倒过来了?”孩子充满了好奇和疑问。由此,根据孩子的兴趣,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的:

  1、发现有的东西可以照出影像,当它凹进去或凸出来的时候,影像会发生变化。

  2、能细心观察,大胆操作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3、有求知的欲望,喜欢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已有照镜的经验

  物质准备:大哈哈镜、锡箔纸板人手一份。

  环境布置:不锈钢茶被杯、勺子、饮料灌等能照出影像的物品若干;不能照出影象的物品若干摆在教师周围。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照哈哈镜

  师: 哈哈镜里的你,是什么样的`?

  幼:“变成大胖子了” “变得又瘦又高”“上面瘦瘦的,下面很肥”

  师: 为什么哈哈镜里照出来的人,会变得这么有趣呢?

  (请你看一看,摸一摸哈哈镜面和我们平时照的镜子有什么不同?)

  幼:“我摸过了,那镜面中间突出来,有的是中间凹进去。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小结:哈哈镜的镜面是凹凸不平的,是不是这个原因才使里面照出来的人变得很有趣呢?老师先不告诉你,要请你们来玩一个东西。

  二、引导孩子操作锡箔纸板。

  1、师:请你用不同的方法来照一照,让照出来的你变得很有趣。并把自己所用的方法及结果记录下来。(幼儿进行探索)

  2、师:你是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

  幼:“我发现锡箔板向里凸的时候,我变胖了。”“当我把锡箔板向外凹的时候,我倒过来了。”……

  小结:当这块板凹进去或凸出来的时候,照出来的我们会变得很有趣。现在,你知道哈哈镜的秘密了吧。

  三、引导幼儿在周围生活中寻找有趣的影像。

  1、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能照出你有趣的脸,现在,老师要请你到四周去照一照找一找。幼儿进行操作探索活动

  师:你发现了什么?

  幼:“我发现勺子可以照出倒过来的我。”“我发现白事可乐罐能照出我,但我变胖了。”……

  小结:小朋友发现有许多东西都能照出脸。当镜面凹进去或突出来时,照出来的脸会变得很有趣。

  四、游戏——《我照哈哈镜》

  请幼儿边念儿歌边用肢体表现高、矮、胖、瘦等。

  《我们来照哈哈镜》

  嘻嘻哈哈,我们来照哈哈镜。

  不准动不准笑不准开玩笑。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望远镜等,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光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感知物体沉浮现象是大班幼儿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我们先引导幼儿探究了哪些物体在水中可以沉下去、哪些可以浮上来,之后又利用橡皮泥探究了物体可以通过改变自身大小来改变在水中的沉浮。本次活动的“笔帽潜水艇”即是引导幼儿通过改变物体自身重量来改变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活动的设计思路是:谜语引出主题,通过谈话了解幼儿前期经验,借助形象直观的投影帮助幼儿了解潜水艇的原理,再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笔帽潜水艇制作的方法。然后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和探索潜水艇下沉和上浮的现象,最后是经验分享和交流。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制作潜水艇并感知潜水艇上浮、下沉的现象,初步理解沉浮原理。

  2、通过与他人一起协商、制作潜水艇,初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签字笔帽若干、橡皮泥、饮料瓶若干、透明水盆、水、漏斗、抹布等。教学课件(潜水艇原理示意图)。

  2、经验准备:幼儿对沉浮现象及潜水艇的原理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并理解笔帽潜水艇下沉、上浮的原因及笔帽里水的变化与浮沉的关系。

  难点:制作潜水艇时的第一步骤:怎样让笔帽立着浮在水面上(签字笔帽上有个小孔会漏气,只有堵上后,实验才可能成功)。

  活动过程:

  1、谜语导人,激发幼儿的.兴趣

  (1)让幼儿猜谜语。

  教师:“海里能上能下,擅长海底侦察,吞水潜入水下,吐水浮上来了。请小朋友猜猜它是什么?”

  有的小朋友马上猜出是潜水艇。

  (2)请幼儿简单交流自己了解的关于潜水艇的知识。

  教师:谁能给我们讲一讲有关潜水艇的知识呢?

  2、利用课件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潜水艇上浮、下沉的原理。

  教师与幼儿一起观看事先制作好的“潜水艇原理示意图”课件,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潜水艇上浮、下沉的原理。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刚才看到潜水艇是怎么浮到水面上,又怎么沉到水底的?

  幼儿:我看见当它的“肚子里”灌满水,它会沉下去了,水越多,它就越往水底下沉。还有当里面的水减少时,它就会慢慢浮上来,再灌满水就又沉下去了。

  3、出示“笔帽潜水艇”,并和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1)出示事先制作好的“笔帽潜水艇”玩具,并演示使“笔帽潜水艇”上浮、下沉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你们看见老师是怎样让这个“笔帽潜水艇”上浮、下沉的呢?

  幼儿:我看见你捏那个瓶子了。

  教师:那当王老师不捏这个瓶子的时候,笔帽又怎么样呢?

  幼儿:我看你捏的时候笔帽就下沉,松开手就浮上来了。

  教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幼儿:是不是捏的时候,笔帽里就进水了,就会沉下去?

  幼儿:松开手的时候,里面的水就会跑出来?这样,笔帽潜水艇就浮上来了。

  (2)与幼儿讨论制作的方法与步骤,使幼儿操作更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并向幼儿简单介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制作笔帽潜水艇要分两个步骤:第一,想办法让笔帽能立着浮在水面附近(为了便于此步骤实验,透明水盆供幼儿使用);第二,将做好了的潜水艇放人饮料瓶里试一试能不能自由浮沉。幼儿组成小组,准备活动。

  4、操作活动——制作“笔帽潜水艇”。

  心急的浩浩模仿着教师制作好的“笔帽潜水艇”,在笔帽夹下包了一块橡皮泥就放到水盆里,结果笔帽很快就沉下去了。

  5、分享与交流。

  (1)相互看一看,试一试同伴的作品,自由交流实验感受。

  (2)尝试说一说:笔帽潜水艇为什么能沉下去、浮上来。

  6、活动延伸。通过查找资料,进一一步了解鱼在水中自由地浮上来、沉下去与潜水艇之间的关系。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为了使幼儿明确探索的方向,在操作之前,教师为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并提示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幼儿操作探索时的目的性很强,能够围绕教师预定的目标进行探索,避免了幼儿盲目地操作。在最后的分享环节,从幼儿的表述能够看出他们已经真正体验并理解了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2、活动中的不足:

  在活动中,有的幼儿很快就成功了,但有的幼儿一直找不到失败的原因。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同伴资源,让成功与失败的幼儿交流自己的经验,不仅可以达到同伴合作的目的,让更多幼儿体验到成功,也可以避免教师因照顾不到全体,未能对每个幼儿进行有针对性指导的不足。

  主要内容:

  1、幼儿前期经验丰富。不仅铺垫了知识方面的经验,而且也可以看出幼儿良好的实验常规。幼儿在活动之前对潜水艇的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教师通过直观形象的课件帮助幼儿更加深人地了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这为幼儿随后的实验必要的知识铺垫。

  2、幼儿基本能够按照教师要求把自己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并在实验过程中洒水随时用抹布擦干净,这些都体现了教师在平时工作中注重培养幼儿良好实验常规。

  3、在探索活动中,教师能大胆放手让幼儿去自主操作、鼓励幼儿多次尝试,如在操作之前,幼儿都认为笔帽会在水中下沉。但在教师鼓励下,他们尝试把笔帽上的洞堵上后,笔帽浮在了水面上,这个小实验让幼儿明白:科学是要经过尝试和实验,结果才真实,而且要反复验证才算成功,培养了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

  综合评析:

  本次探究活动基本实现了预设的教育目标,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本班孩子的实际水平。活动顺利进行得益于教师对幼儿相关知识经验的把握和铺垫。在活动中,教师通过让幼儿自由谈论对潜水艇的认识,对他们已有知识进行了初步了解,从而能够做到心巾有数。又通过让幼儿观看课件、向他们演示教师制作的潜水艇,这些都为幼儿的亲白操作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教师在活动中思路清晰,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指导明确具体,能够用多种方式积极、及时、有效地应答幼儿的需求,始终以支持、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激发幼儿勤于思考,敢于发言,在整个活动中,良好的师幼、同伴关系有效地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活动中呈现出一些不足,如最后的经验交流环节,教师不仅可以让幼儿讲述实验感受和对潜水艇原理掌握情况,同时还呵以引导幼儿讲述制作笔帽潜水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或制作过程及步骤,这样,可以使幼儿从经验分享中获得更有意义的东西。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2-11

大班科学教案12-29

大班《风》科学教案04-1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2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8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