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08-09 07:28:40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集锦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集锦6篇]

美术教案 篇1

  设计意图: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条件优越,拥有几代人的关爱,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关爱他人,分享意识较弱,情感比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开展了语言活动《粽子里的故事》,活动中,我以粽子为核心,运用有趣的语言游戏―听、说、接龙、悄悄话等,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鼓励孩子大胆的表现表达、树立自信、体验快乐、学会分享并获得更多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3、传递敬爱老人的情感,培养助人为乐的美德及分享意识(好听的、好吃的、

  好玩的要与大家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看、听、说将图片内容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活动准备;PPT课件、“粽子”、字卡、图片及各种彩色纸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粽子里的故事》

  1、观看PPT,鼓励孩子们大胆猜测故事内容及名字。

  2、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常识,切入有关粽子的话题进行讨论。――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的?喜欢吃什么味道的?

  小结:每一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这一天人们就会吃各种美味的粽子。

  二、观看PPT,欣赏故事前半部分

  ――老奶奶会请谁吃粽子讲故事呢?孩子们,你想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呀?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小结:因为动物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只有我们人才可以讲故事。

  三、以“吃粽子讲故事”的形式,开展语言游戏

  奶奶的粽子里有故事,蒋老师的粽子里也有故事,来吃吃蒋老师 的粽子,看看罗老师的粽子里有什么故事?

  1、出示粽子(一):听(“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听“小鸟”讲的故事。

  2、出示粽子(二):说(“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看图片讲小猴、小松鼠、小兔心中的故事

  3、出示粽子(三):接龙(“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词语接龙

  4、出示粽子(四):悄悄话(“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悄悄话怎么讲?(轻轻讲,用心听)

  如果我讲的悄悄话要让最后一个小朋友知道,可以怎么做呢?(从第一个开始,一个一个往下传,然后,让最后一个小朋友告诉大家我说的是什么?)

  四、继续观看大家分享PPT,欣赏故事后半部分

  师:到底是谁去奶奶家吃了粽子讲故事呢?我们继续来听听看......

  五、活动延伸:包粽子

  孩子们,你们会包粽子吗?把你的故事包在粽子里,送给你想送的人吧。教学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条件优越,拥有几代人的关爱,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关爱他人,分享意识较弱,情感比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开展了语言活动《粽子里的故事》,活动中,我以粽子为核心,贯穿整个过程,让孩子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通过有趣的语言游戏:“听”、“说”、“接龙”、 “悄悄话”。帮助孩子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并获得更多的情感。

  活动中,我始终坚持把问题抛给孩子,启发他们去寻找答案,如:“悄悄话”游戏,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怎么玩,而是说:“如果我对他讲了悄悄话,要让最后一个孩子知道,可以怎么做呢?这样,孩子就通过想、说,获得游戏规则。整个活动,内容丰富,采用了绘本的情景来开展“听、说”训练,传递了敬爱老人的情感,培养了助人为乐的美德,体验了共同分享的快乐。

  总之,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了快乐,收获了知识,活动目标得以有效的达成。但是,活动中孩子的表现有时也让我措手不及,今后,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让教学活动更丰富有趣,更完美。

美术教案 篇2

  春天的颜色

  这是我呀

  第二课时

  外国民间玩具

  好大一幅画

  学习目标:

  通过各民族和古代部落、现代建筑的壁画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表达巨幅作品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组织画面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锻炼学生毅力;培养学生绘画兴趣,享受绘画和活动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

  欣赏图片资料时,观察需要仔细,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大胆的表现,展示自己。

  学习准备:

  图片资料若干。学生绘画用具等。

  学习方法:

  第一课时:

  一、引

  1.准备活动环境。

  2.师:动的情景;徐州出土的众多的画像砖,是汉代的先祖们活动、生活的'缩影和对佛教的崇拜。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回到远古时代,去寻找我们的祖先们留下的生活和艺术的痕迹。

  二、议

  1.儿童自己欣赏书上的图片,感受画面形式和场面,初步理解作品内容。

  2.儿童用自己的理解说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岩石和壁画,让学生观看、感受和进一步理解,并进行适当的讲解。

  A、画面的共同特点:尺幅较大,概括性强,自由奔放,描写的景物和当时的生活有关,有震撼人的形式美感。

  B、画面的由来:劳动记事,图腾,宗教或信仰崇拜的巫术,表达感情、游戏、自娱、狩猎、抗击自然灾害等方面的。

  C、重点了解一些有广泛影响或个性特点的作品:

  a、尼沃洞穴中带箭的野牛和印第安人的带箭的美洲狮形象,常常被人类学家们用来说明旧石器时代岩画起源于巫术的典型例子,“他们非常喜欢用这类人工制品去仿造他们梦寐以求的猎物”。

  B、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原始社会岩画,用石头磨画而成,刻画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拜。

  C、八千年前非洲原始人在洞穴岩壁上的人物活动图,人物和动物形象栩栩如生。

  d、敦煌壁画,记载着很多本身经卷故事,著称于世界。

  猜一猜:南美洲高原上许多巨大的画,它是什么时候,什么人画的?为

  什么要画?画的是什么?

  (2)壁画等巨幅绘画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A 商业宣传广告。

  B装饰生活环境,

  C人们自娱自乐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巨幅绘画作品,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效果。互相讨论,表述。

  第二课时:

  一、引

  1.组织儿童分组,安排场地、准备巨幅绘画创作的材料。

  2.和学生共同商量绘画表现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参考:

  小组表现同一个主题,先集体构思,再分配具体任务到个人,一起表达。

  小组里每个人都自由发挥,看看组合到一起回形成什么样的画面。

  二、议

  老师提醒注意事项:

  1.儿童大胆涂抹,不要受约束,尽情表现自己的想法。

  2.儿童注意色彩的搭配,让画面有流动感。

  3.儿童在墙壁绘画时,如果站在凳子上要注意安全。

  4.儿童注意环境卫生的保护。

  5.友好合作,互相支持。

  三、练

  分头活动。

  1.在墙壁绘画。

  2.在大纸上绘画。

  3.在地面绘画。

  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不怕苦和累,坚持到底,并协助学生完成美术活动。

  四、学习小结

  1.创作的作品,并说说自己的创意和构思。

  2.欣赏,相互评价,相互讨论。

  3.进一步鼓励学生的表现。

  4.留念

  五、反思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代表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古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

  2、指导学生从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等来分析青铜器的艺术特色,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和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教学重点:

  了解青铜器在各个历史阶段中的发展变换及时代特征,理解青铜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够从青铜器所处历史阶段、造型、纹饰等方面欣赏其独特的艺术美。

  教学过程:

  一、本课欣赏

  考考你:

  1、你知道人类历史进程的三个重要时代吗?

  2、你了解青铜发展的历史吗?

  考古学家将人类历史的进程概括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阶段。古代青铜器铸造萌芽于原始社会后期,商晚、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战国以后,青铜器逐渐为铁器所代替。

  一起来鉴宝

  我们怎么来一件青铜器具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呢?我们可以凭借什么依据来呢?

  在青铜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由于时代背景下大的审美观念的变化、铸造工艺的不断革新,使青铜器的纹饰、器形等在各时期展现了独特的风格。

  商周时期青铜器为王室所垄断,青铜器主要是祭祀和礼器的功能,其中青铜鼎是权力的标志,造型威严而厚重,繁密的'纹饰神秘而诡异。显示出雄伟和力量的美。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文化艺术日趋繁荣,南北各地青铜器艺术风格多样,造型优美,青铜器逐渐失去祭祀和礼器的功能,更多的向生活实用方面发展。

  司母戊方鼎(商代)

  司母戊方鼎是商代晚期最重的青铜器,是我国已发现的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造形朴实而又厚重,方正的鼎腹,圆柱形的鼎足和谐的结合在一起,沉稳而又庄严。鼎体饰以饕餮纹,耳上铸有两虎相向食人头的形象。气魄沉雄,器形凝重,纹饰华美,是商代青铜器风格的典范。

  人虎相抱卣商代

  造型奇特的青铜酒器,是综合各种真实和幻想的兽类形象。是早期人类将虎作为神来崇拜的一种表现。

  面具(商代)

  它的造型似人又似兽,向外突出的双眼神秘而恐怖。

  牛虎案(春秋晚期)

  牛虎铜案由二牛一虎巧妙组合而成,其特殊的组合造型使整个铜案重心平稳,大小和谐,动静均衡统一奇特造型,新颖构思。

  青铜方壶(春秋)

  器束颈,垂腹,圈足。方杯形盖,盖上部立盤形捉手。颈部两侧附龙首形环耳,并各吊一圆环。盖顶面饰夔体龙纹,盖下四边饰连体双鸟纹。器颈部饰波带纹,腹部饰勾连龙纹和隼鸟纹,底座饰环带纹。纹饰相互蟠连,寓动于静。

  骑士贮贝器(汉代)

  贝壳在古代是作为钱来使用的珍贵货币,这个贮贝器就是古代人用来存放钱的器具。你看出来了吗?

  铜灯(汉代)

  汉代时期的灯具不仅散发出独特而精湛的造型艺术魅力,而且当时的工匠已经充分考虑了灯光亮度控制、防风、防尘、防污染等实用功能。

  你知道这个铜灯是怎么来防止烟尘的吗?

  宴乐、渔猎、攻战纹壶(战国)

  青铜器上的纹饰往往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这种宴乐狩猎战斗纹饰的出现,是与春秋战国之际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变革相联系的。

  这幅兽面纹,选自商代殷墟出土的父辛尊。它是正面描绘头部的兽面纹,巨睛直视,显示一种威力,在商周青铜纹饰中最为普遍,是一种被神化的、幻想出来的、具有某种威严的神秘意义的形象。

  二、操作技巧

  1、将黏土揉熟,制作一些备用的泥板、泥团、泥条。

  2、将制作好的泥板或泥团做成需要的形状。

  3、将做好的形状进行组合。

  4、用准备好的泥条粘贴在组合好的形体上,用浮雕的手法进行装饰。

  5、也可以用刻画的方法进行装饰。

  三、作品展示

  四、作业设计要求:

  1、用黏土仿制或改做青铜器,并能在创作过程中敢于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体现在作品中。做出别具一格的作品。

  2、可以在做好器具表面刻出花纹或其他图形,也可用泥条粘出各种形象。

  五、课后拓展

  课后请同学们收看中央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的《鉴宝》、国际频道的《国宝档案》以及科学教育频道的《探索?发现》等节目,了解更多的关于我们祖先创造的悠久灿烂的文明。

  教后感:

  本课主要是以欣赏为主,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分类、纹饰、铭文等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热情,通过眼、耳、手多方面的运用与协调,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在主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受到审美的教育。再者就是选取古代青铜器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作品加以介绍和赏析,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美术教案 篇4

  一、教材俯瞰山川分析

  习惯于从一个相当固定的位置看待事物,俯瞰山川一般得到的印象总是相似的。但如果有意识地改变视角,重新审视眼前发生的变化,俯瞰山川即使平常一般的形象,也可能由于视觉方式的改变而展现出崭新的景象,给我们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本课俯瞰山川从视觉艺术的语言运用介入,抓住从俯视到平视的变化,选择祖国的美丽山川作为学习内容,在训练和发展学生的视觉思维,建构和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俯瞰山川增强和激发热爱故土的思想感情方面提出了新的学习任务。.

  本课俯瞰山川根据学习需要设置了前后有着紧密联系的两个学习活动。“活动一”的设置为:“收集、欣赏各种航拍和俯拍的摄影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为此,教材俯瞰山川呈现了《黄河弯道》、《大地的血脉》、《农田网络图》等优秀摄影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觉形象和美丽的画面展示了祖国河山无比壮美的景象,可以借以引入教学。欣赏是本活动的着重点,在欣赏学习中应抓住主题、形式和艺术特点进行比较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深化认识并避免体验活动停留于事物的表面。

  “活动二”的活动设置为:“根据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景物。”教材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图片以及作业范例,并从表现方法的使用上给予适当提示。

  在学法指导方面教材选用了两组不同的图片。俯瞰山川一组是两张从不同视角拍摄的同一石头组合,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告诉我们由于视觉位置的不同,即使同一组织,所发生的视觉变化也是如此地惊人。第二组是4张既有仰视也有俯视,画面完全不同的.图片。通过小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屋”中则简要说明了俯视运用于美术学习中的意义.提供了有趣的样图。

  二、教学目标

  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

  三、教学思路

  本课集体验、欣赏、探究与表现于一体,学习内容所体现的综合性比较强。区别于其他几课,更重视改变学习者的固有观念和习惯思维,教学实施方面应看重操作的可行性,在策略运用方面需激活学习诱因,挖掘学习潜能,总结学习经验,采取一套灵活而讲求实效的方法。在学习方式的转变方面偏重于将自主与探究相结合,培养追求真善美的学习品格。

  针对上述要求,可考虑将本课教学分两课时进行。在教学准备方面,教师应预备精选的图片、自制的小模型和其他用具,以及示范用材料。在教学条件较好的单位可根据教学需要编制用于本课教学的CAI。学生可根据课前布置寻找自己喜欢的图片和相关学习用具。

  第一课时教学活动的程序安排可设置为:故事引路,创设情境——观察体验,建立假想——欣赏图片,陶冶情操——比较分析,探寻发现——总结规律,延伸发展。

  “故事引路,创设情境”重在将学生引向一个想像的世界,改变平常的视觉位置,用“巡天遥看一千河”的眼光来重新认识眼前的世界,一开始便引导学生建立高视点、大视界的意识,先入为主揭示课题。在“观察

  体验,建立假想”的教学环节建议教师使用根据需要制作的实物模型,缩大为小,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使他们从不同视角去体味视觉形象变化带来的惊奇。并可插入尝试性的绘画活动,再以此为基础假想山川景色在俯视状态下出现的美丽形态。“欣赏图片,陶冶情操”的教学环节则争取扩充学生眼界,获取审美体验,感受不同条件下地形地貌的丰富表象。“比较分析、探寻发现”的教学环节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通过判错肯定对俯视概念的确认,在对比中发现山地、平原的表征差异等,认识到美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总结规律,延伸发展”的教学环节即在开放的课堂状态中,通过讨论、总结归纳俯视状态下视觉感受的特点和规则,并将这种规律引入到美术学习中,可能带来期望中的惊喜变化。做好从看转入到画的认识准备。

  第二课的教学活动设置可安排为:说一说体会——看一看图片——想一想画法——试一试手段——评一评作业。

  承接第一课时教学活动的延续。本课教学可从复习进入,即说一说通过上一课时教学获取的体验和认知,重在对规律的认识;在看图片的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确立形的概念,提示表现方法的使用,比照教材使用的范例,说明从图片到画的转换中,形式要素及其法则的运用,如有必要教师应做相应示范;想一想的教学环节应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分析画面、把握重点、确定方法完成构思及动手作画的认识准备;试一试手段则要求学生在自主表现中完成自己选定的作业,应鼓励大胆表现,把个人从图片分析中建立的认识用画笔肯定下来,教师在学法指导时要注重学生对视觉状态的正确表现;评一评作业可采用分组评定的方法,把讨论、评议、展示结合起来,争取把评议活动做得细致一点,这样更有利于发现问题和培养良好的学风。

  四、教学选择

  在教学资源相对贫乏,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的地方,可考虑将“活动一”与“活动二”整合为一课时。据此情况应充分利用教材和身边环境中可资借用的实物,化繁为简,重点抓住视点变化与视觉反应及效果这个学习中的核心问题来开展教学活动。

  在条件成熟且又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登高览胜,拍摄一些在自己视觉经历中感受尤深的课外作业,引入课堂教学,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给人更深刻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去设想随着视点的步步高升,假想中的画面必然步步推移,因此而发生的变化一定是非常动人的。

  五、教学建议

  1.本课应重视教学材料的组织,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可将对比与分析相结合,着重解决平视与俯视两种状态下呈现的不同物象,帮助学生解决对渐高、渐远、渐广、渐模糊等视觉现象的认识和了解。

  2.在媒体使用方面可以考虑多种视觉传达方式的结合使用,以生动、准确甚至夸张的形象吸引学生,以利于体马各行为,形成真切感受。

  3.缩大为小或是小中见大都可以产生由观感发生的联想。把一种视觉现象转变成为美术行为的.思考和表现,需要给学生说清楚一个道理,即画面形成的美感同样是需要通过一种适合表现的视觉传达方式体现的。

美术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凝固的音乐依据课程标准的目标,综合“欣赏·评述”和“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凝固的音乐,本单元凝固的音乐采用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活动建议,以建筑为教学题材,通过欣赏、制作教学活动,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凝固的音乐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以及基本的美术素养。

  课题《凝固的音乐》应理解为:建筑艺术和音乐一样,能够使人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华。

  教材从欣赏进入,以不同类型、风格的经典建筑为对象,分别从造型结构、光影变化、色彩以及环境等方面加以提示,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引导学生用体积、空间的认识方式感受优秀的建筑作品的魅力。

  两个教学活动按梯次由浅入深展开,从简单形体的制作尝试中理解建筑的某个部分,进而丰富学生的想像,通过合作学习,完成较完整的建筑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学习和运用立体构成的制作技法,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

  资料库提供的术语解释:节奏与韵律,是音乐与造型艺术通用的术语,结合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建筑在造型结构与空间上的艺术表现。

  学习大空间是对本单元知识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分别从生活中构成形式的运用、中国古代建筑等方面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教材综合欣赏和制作两方面的学习内容,教学中应以形体空间感受和认识为主线,联系建筑艺术的人文精神和立体制作的技能方法,让学生在感受与表现、知识与技能方面都能够有所获得。根据学生能力条件设置模型制作的难度水平及要求,注意活动之间的梯次关系,发挥合作学习的效能,力求做出较完整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

  *赏经典建筑的形式美,体会和认识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制作简单的形体,并构想建筑模型,画出设计草图,根据设计草图,制作简单的建筑模型。

  三、教学思路

  1.教学题材

  首页图片用于欣赏活动,感受不同类型、风格的经典建筑,分别从造型结构、光影变化、色彩以及环境等方面加以提示,教学运用中应该有所侧重,能够让学生了解欣赏建筑艺术的一般方法。

  布达拉宫随山势耸峙,俯瞰山峦环抱的一片广袤的平原,宏伟壮观;色彩搭配单纯、简洁,错落的组合给人丰富的视觉感受。可以比较下图加拿大蒙特利尔某住宅,同样是直线造型,不同的组合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

  天坛祈年殿层层台基和重重屈檐以平稳的节奏,造成向上的动感,表现与天相接,突出“天”的肃穆崇高。

  悉尼歌剧院富有诗意的'建筑群,重复的壳体形成强烈的节奏感,让人联想到出海的白帆、盛开的百合。比较上海体育场飞扬的曲线造型,用以启发学生对建筑构图的认识。

  教学提示启发学生对建筑作品进行联想,引入对简单形体的思考。活动一设置的教学任务可以作为制作活动的第一阶段,让学生从简单形体的制作中学习基本方法,逐步完善建筑模型的构思。第16页的图片为学生提供了想像的参照。

  活动二的学习任务是创意制作,教材为此呈现挖切、折叠和粘合等制作技法详细的步骤图和相应的学生作业。创意制作应该在简单形体制作的基础上丰富和完整,体现教学的延续性。

  2.教学组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模型用纸张、工具刀、尺子、铅笔垫板、直尺、圆规、胶棒等;分小组制作模型;明确制作过程中安全、卫生以及爱护公物等注意事项。

  3.教学策略

  从建筑艺术给人的视觉、形体和空间感受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等方面理解“凝固的音乐”:即好的建筑不仅仅是用于遮风避雨的构筑物,它还像音乐一样,使我们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华。

  欣赏过程注重视觉效果的感受,启发对生活的联想,达到升华情感的目的;从造型、结构、色彩、环境等方面对建筑作品进行分析,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了解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并运用于对建筑作品的评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培养他们敏锐的视觉意识,能够对建筑作品做出积极的?穴或许是独特的?雪反应,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并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高音比较适合这种舒展、明快的建筑风格。针对学生对建筑和音乐的理解所存在的差异,可以考虑在课前组织一次评选活动,让学生为教材中的某件作品选配一段背景音乐,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用意,促使他们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创设他们认可的教学情境。

  3.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

  为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有机结合,随机调整师生的主从关系,把更多的学习空间留给学生。如:设置“阳光下的悉尼歌剧院”、“世界屋脊上的神殿”、“建筑的直线和曲线”等话题,让学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描述自己对建筑作品的感受;点评突出的制作,让学生介绍制作方法与体会等。诸如此类,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使学生更为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4.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拍摄当地有特色的建筑图片运用于教学,引发学生对周边环境的关注,形成观察习惯。

  注重运用示意图归纳形体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作品;强调动手演示的作用,直观感受更有利于制作技巧的传授;制作几何体的展开平面图,供学生随时查阅。

  5.关于采纳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提供一定数量的图片和具有指导意义的文字,利用校园网络或橱窗,举办“建筑博览会”;通过征文的活动形式,利用课外时间完成欣赏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缓解课时不足的压力。

  6.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

  几何体体积和它展开平面的形状有很大区别,帮助学生完成从平面到立体转换是教学中的难点。可以利用几何模型教具,从各个角度观察其平面投影。对学生而言,更简便的方法如:拆开一个旧包装纸盒,即可获得展开平面图。

  六、教学资料

  建筑与音乐

  德国文学家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因为建筑可以像音乐那样唤起人们某种情感,例如创造出庄严、雄伟、幽暗、明朗的气氛,使人产生崇敬、自豪、压抑、欢快等等情绪。建筑与音乐的联系突出体现在节奏和韵律、重复和再现以及对比等概念与方法上。

  节奏和韵律在音乐和美术中的应用极为普遍。古今中外的建筑?熏不论是单体建筑或群体建筑?熏乃至细部装饰,几乎处处都有运用韵律美造成节奏感。

  在音乐中某一主旋律的重复或再现,通常有助于整个乐曲的和谐统一。在建筑中,往往也可以借某一主题的重复或再现来增强整体的统一性。一般说来,重复或再现总是同对比和变化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凡对称都必然包含着对比和重复这两种因素。中国古代建筑中常把对称的格局称为“排偶”,偶是成对的意思,也就是两两重复地出现。同一种形式的空间如果连续多次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还可以造成一种韵律节奏感。如:悉尼歌剧院、天坛祈年殿、故宫角楼的屋顶和香港力宝大厦等。

  建筑形式美法则

  一个建筑给人们以美或不美的感受,在人们心理上、情绪上产生某种反应,存在着某种规律。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种规律。建筑物是由各种构成要素如墙、门、窗、台基、屋顶等组成的。这些构成要素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色彩和质感,而形状(及其大小)又可抽象为点、线、面、体(及其度量),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些点、线、面、体以及色彩和质感的普遍组合规律。

  建筑形体的几何关系

  古代一些美学家认为圆、正方形、正三角形这样一些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具有抽象的一致性,是统一和完整的象征,因而可以引起人们的美感。

  抽象的一致性指这些形状有确定的几何关系。例如圆周上的任意一点距圆心的长度是相等的,圆周的长度是直径的π倍;正方形或正立方体的各边相等,相邻的边互相垂直;正三角形的三条边等长,三个角相等,顶端处于对边的中线上。这些形状既然有明确、肯定的几何关系,就可以避免任意性。这种观点对建筑构图影响很大。古代许多优秀建筑作品不论是平面形状、体形组合,乃至细部处理,都以上述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作为构图的依据?熏从而获得了高度的完整统一性。后来虽然突破古典建筑形式,出现了多种不规则的构图法则,但有时仍然借助于简单几何图形来达到构图上的完整统一。参看希腊巴特农神庙、卢浮宫金字塔、台方斯大拱门等。

  直和曲的对比

  直线能给人以刚劲挺拔的感觉,曲线则显示出柔和活泼。巧妙地运用这两种线型,通过刚柔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可以使建筑构图富有变化。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拱柱式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举折变化都是运用直曲对比变化的范例。现代建筑运用直曲对比的成功例子也很多。特别是采用壳体或悬索结构的建筑,可利用直曲之间的对比加强建筑的表现力。如:悉尼歌剧院、上海东方之珠、上海体育馆。

  虚和实的对比

  利用孔、洞、窗、廊同坚实的墙垛、柱之间的虚实对比将有助于创造出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的建筑形象。如:朗香教堂的窗孔使厚实墙体显得和谐而富有变化。

美术教案 篇6

  一、引导阶段

  1、组织教学。

  2、教师出示图片对比:一普通的月饼和经过包装后的月饼。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礼包装越来越重视;让礼品穿上美丽的外套,能使人们更加喜爱。

  3、导入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展示课件,讲解方行纸盒的'包装。

  (1)根据废旧盒子的大小裁剪与之相适应包装纸的大小,将盒子放在包装纸的正中央。

  (2)用双面胶或胶水接合两边。

  (3)抓住包装纸,沿着礼盒边缘,将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左右部分的纸,也是沿着礼盒边缘往中间折入。

  (4)将底部的纸对折,再粘上双面胶或胶水固定,注意折线须对准盒高的中线。另一面做法相同。

  (5)用柔软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理盒上。

  2、让学生讨论不同的礼物是怎么包装的,师生交流。

  3、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包装的礼物,开拓学生的眼界。

  4、学生练习:用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可以设计单独的包装,也可以设计一组包装。

  5、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评讲: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点评。

  三、教学拓展

  1、可以将包装设计装饰成小动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状。

  2、也可以使用用旧的药瓶、饮料瓶、香水瓶、牛奶纸盒等作基本形状来练习包装,然后再用带子、彩色纸等材料加以美化,利用纸垫、金属小圆片等物进行装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经典】08-03

[经典]美术教案08-06

(精选)美术教案07-26

【精选】美术教案07-26

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经典)07-22

(经典)美术教案07-29

美术的教案02-05

美术教案春天03-03

大班美术教案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