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8 10:30:1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吗?喜欢它们吗?课前同学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二、整体感知,反馈预习。

  1、读全文(指读,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随文)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方法(1)先自己读。(2)再讨论。(3)汇报。

  (1)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2)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3)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4)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蓝天的鸟类。

  2、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1)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2)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知与认识。

  2、能较熟练地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等。

  3、能较好地复习或背诵所要求掌握的篇目。

  4、通过一定的习题练习,让学生巩固本单元所要求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

  第一二课时教学

  教学过程:

  一、感知课文内容

  1、《给予是快乐的》

  ①你是怎样理解“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这一句话的?

  ②加深感知“车停后,小男孩......”这一节。

  2、《黄鹤楼送别》

  ①读课文有感情地读描写诗句意思的语句。

  ②能熟背课文中的两首诗。

  ③积累本课的对早春描写的词语。

  3、《郑成功》

  ①能大致讲一下这个故事。

  ②让学生准确地复述课文描写收复的一小节。

  ③说一说郑成功是一位怎样的人。

  二、感知破折号的用法。

  1、说说有哪些用法。

  2、让学生列举一些例子。

  三、积累春联

  1、每人都要积累3-4幅,并且同桌互相交流。

  2、注意对好上下联,以及字的正确书写。

  四、默写词语

  1、默写部分:

  慷慨激昂载歌载舞街头巷尾绵延

  繁花似锦烟雾迷蒙融洽慰劳暂时

  炫耀橱窗给予礼物轿车

  2、根据学生默写的情况进行指导。

  五、习题巩固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郑成功》这一篇历史故事,讲述了的史实,歌颂了。

  ②年轻的诗人李白在(时间)(地点)为大诗人(谁)饯行。

  2、写出一幅反映欣欣向荣的春联:

  3、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嚼醉蝇膜”会写“园棚碰摘剥”等13个字。学习“奇异、花棚、艳丽、醉意、清脆”等词语。

  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植物世界的奇异,激发探索植物世界奥秘,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几种企鹅及企鹅的一些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想象出企鹅的样子。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教学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 宣布课题。解题。

  1、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引导分析:从课题你能知道课文写的对象是什么吗?从哪个讲习班你还能看出课文要写的重点吗?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 读中思考:课文写了哪几种植物?

  三、再读课文,自学生字

  1、画出生字,借助注音读准字音。有有兴趣的学生可结合词语查字典了解字义。

  2、老师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3、说一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

  4、质疑问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一般放在细读课文时解决。有的问题则可立即解决。

  (1)齐读课题。

  (2)(植物)(奇异)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几种植物?

  三、自学生字

  1、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细读课文1、2自然段。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 教师范读课文。

  2、 引导学生读。学生边读边想:李叔叔向同学们介绍了哪几种植物?这些植物奇异的地方是什么?

  3、 引导学生学习第二三自然段课文,教给方法。

  4、 教师出示思考题。学生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组织议论。

  思考题

  (1)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2)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3)这个自然段的第1句话和写植物有什么关系?

  二、指导朗读,读出感情

  1、 提出朗读要求,学生自由练读。

  2、 教师范读,并指导。

  (1)学生边读边想:李叔叔向同学们介绍了哪几种植物?这些植物奇异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读了第1自然段,你了解些什么?

  3、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写了哪种植物?(哈哈树)是怎样写的?(先写小星触摸叶子角电而惊叫;再写李叔叔的介绍。)它奇异的地方是什么?(叶子带电)

  4、 引导学生理解最后一句话,知道这是全文的中心句,体会“奇异”的含义。

  先带着问题读课文,分小组议论,然后组织全班议论。

  读后进行议论。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三、 疏理全文,体会写法。

  1、 围绕课后中描写同学们行走路线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 引导思考:想一想,课文是围绕什么意思,从哪几方面写具体的。1、 读一读。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 想一想,课文是围绕什么意思,从哪几方面写具体的。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15奇异的植物世界

  到植物园去参观

  在植物园参观

  作者的赞叹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白杨》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结合本单元“走进西部”的主题,本篇课文,一是要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二是要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重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难点)

  5、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三、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以遵循三个原则为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

  一是以“三为主”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为主线;二是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三是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学习边疆者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 在这样的前提下,本课的教法我主要运用诱思探究法和引疑推导法。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线,读思结合,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中,教法学法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情景教学法。采用各种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品悟法。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研读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合作交流法。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出示反应戈壁滩风光的图片,课堂放给学生看。

  师:本单元我们了解了空气清鲜天空明朗的草原,今天我们再来了解充满西域风情的戈壁,请同学们欣赏图片。

  2、师:请你谈谈对戈壁滩的`感受,同学们从课本中找出描写戈壁的句子读一读。

  3、师过渡:是啊,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是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但是在这茫茫的戈壁上却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植物,那是什么?

  4、生答师板书课题《白杨》,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练读,了解白杨的外形特点。

  1、师:请同学们三个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3至10自然段, 并从相关语句中画出白杨的外形特点。

  2、出示一张白杨树的图片(ppt)

  3、师:那么现在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描写白杨的相关句子。你来读一读。(体会白杨的外形美。学生小组探讨,并展示诵读,突出表现白杨外形美的词语。)

  4、师过渡:生长在贫瘠的戈壁上的白杨长得怎样?

  5、生答后,师问:生长在贫瘠的戈壁上的白杨那么值得称颂,仅仅是因为它长得美吗?直奔课文重点。

  (三) 品读,理解白杨品格特征。

  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朗读课文11和12自然段,找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并从中画出让你感受深刻的词语,并在组内交流感受。

  2、生答师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3、师:请同学们再读第一个句子,看看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从来”什么意思:一直以来。说明直是白杨的一种(本性)所以说白杨具有什么特点?生答师板书(本性正直)去掉“从来”朗读比较,说出自己的体会。再带着自己的体会反复读,展示读。学生齐读。

  4、根据教师处理第一句的方法,让同桌合作完成第二句话的理解。(生讨论)学生通过读,抓重点词语,谈体会,作交流,再回读。师板书(体会到白杨树生命力顽强的特点)师总:内地需要白杨就在内地扎根,边疆需要白杨就在边疆扎根,真是哪儿需要去哪儿,不讲条件,不畏艰苦呀!

  5、让学生自主完成第三句的理解体会。学生自读写体会。师:这句话赞扬了白杨树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生展示师板书(坚强不屈的特点)(从不管—不管—总是这些词语中体会到)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回读这句话。

  6、师总: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风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阶,在干旱面前,白杨又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又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坚强不屈)的品格。

  7、让学生再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这三句话,展示读。师问:读这三句话应怎样读,应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读?(重读找出的重读词语,同时应带着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来读)

  8、师过渡: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确实让人很敬佩,但是爸爸仅仅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四)悟读,领会爸爸的心愿,由物及人。

  1、师:既然不仅仅是只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那爸爸为什么脸色严肃的像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呢?请同学们齐读第13自然段。

  2、师:文章运用了一个设问句做了回答,原来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3、出示课件:第十四小节,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一下,谈谈自己的看法。(生答)。 老师再引读:“他们只知道——”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

  你们知道吗?(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再引读:“他们只知道——”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把他们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学生自由回答)

  4、师小结: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学15—16小节,边读边比较一下白杨和爸爸有什么共同之处?爸爸想让孩子们知道什么?完成练习:

  出示课件:①白杨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在边疆不管遇到(饥饿、艰难),还是(寒冷、困苦),他总是那么(坚强),那么(执着),不(抛弃)也(不放弃) 。 ②大戈壁需要白杨树,白杨树就在这里扎根。 边疆需要(建设者、保卫者),(建设者、保卫者) 就在这里扎根。

  完成练习后,我再让学生回顾课文,思考:爸爸想让他们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并点评:爸爸赞美白杨树,实际也是在赞美千千万万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工作者。

  5、师问: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以前我们学习过《落花生》的一种写法,叫“借物喻人”的写法,本文就是以写白杨树来赞美新疆建设者们。然后重点讨论:

  6、师: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学生自读自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自己的见解)

  7、师总: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顽强的生活下去。同时作者用小白杨的茁壮成长,来暗示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孩子们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人。

  8、学生明白了爸爸是因为相信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而感到欣慰,发出心底的微笑。

  9、师总:这时我想起边疆建设者中流传的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提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板书(无私奉献)。

  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无私奉献的一批又一批边疆建设者,才有了新疆今日的繁华与荣耀。(出示图片)

  (五)总结课文,激发情感,教育学生。

  1、师:同学们,在茫茫的大戈壁到处留下白杨高大挺秀,坚强不屈的身影,使人为之感动,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那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为了改变边疆的落后面貌,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更使人敬佩。在那里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一定会茁壮成长。老师也相信,这儿的几十棵“小白杨”也会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材,到祖国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设祖国。

  2、师:对于象征着无私奉献精神的边疆建设者、保卫者的白杨,也大量的被人们写进文章,如矛盾的名篇《白杨礼赞》,阎维文演唱的脍炙人口的《小白杨》也经久不衰。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列举,让学生辨别同音字与形近字,正确地搭配词语。

  2.积累名言警句。

  3.练习写字。

  4.阅读欣赏《繁星》,感受文中描绘的意境,感受本文用词语造句的特点。

  5.通过语文综合学习(搜集、交流与星空有关的资料并完成一篇相关的习作),融观察、阅读、交流、习作于一体,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教学重点

  阅读欣赏与习作。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

  2.准备“漫谈星空”发言稿。

  教学时数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1.学生自读词语、读读想想,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明确“秘、密、蜜”三个字为同音字与形近字。

  3.讨论:怎样区分“秘、密、蜜”这组形近字。

  4.学生齐读词语体会。

  5.学生列举其他同音字及形近字,并想办法区分它们。

  如:恼——脑决——绝在——再尝——常

  二、词语搭配

  1.学生独立完成。

  2.针对个别现象由同学互帮互助解决。

  三、名言警句

  1.学生自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反馈,解疑。

  3.明确:本类三组词语都是戒骄戒躁、虚心类。

  4.引导学生继续积累这类名言。

  5.读一读名言,增强记忆,加强理解。

  6.选择或收集一则写在语文笔记本上作为座右铭。

  四、作业

  1.积累同音字、形近字。

  2.收集名言。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2个左右结构的字或4个上下结构的字,看看它们各部分占位比例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

  3.教师重点指导写其中的一两个字。

  4.学生练写。

  5.小组内评比打分。

  二、阅读欣赏

  1.自读思考,文章讲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默读:用“”画出你不懂的地方。

  用“”画出你认为精彩的'词句。

  4.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如:半明半昧:昧——昏暗的意思。

  摇摇欲坠:坠——落下的意思。

  5.再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6.指名朗读、赛读。

  7.积累好词好句。(充实“词语库”)

  第三课时

  一、学习准备

  1.让学生观察星空,找一找北斗星、北极星、银河等。

  2.读一读有关星空的丛书,了解一些有关星星的传说,搜集一些有关资料和图片。

  二、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及完成作业情况等。

  三、活动程序

  1.小组交流有关星空的资料。

  2.小组报选代表准备在班级汇报。

  3.小组代表逐一汇报。介绍的内容包括资料的出处、内容、自己的感想和体会,也可以接受同学的提问。

  4.评出最佳资料搜集员、最佳发言者。

  第四课时

  一、习作指导

  1.说一说:参加“漫谈星空”活动,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还听到了哪些美丽动人的故事?

  2.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应该选择哪些资料?

  3.讨论:开头可写些什么?怎么结尾?

  二、习作练习

  1.将发言的内容,整理成一篇发言稿,题目自拟。

  2.学生修改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誊写作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习少年华盛顿诚实的品质。

  3.识本课7个生字。

  重难点

  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学习少年华盛顿诚实的优秀品质。

  乐学善思办法

  以学生的“学”为主线,采用“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使之爱学、乐学。

  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你们年纪小,生活经验少,难免做一些错事。你在家、在学校做过错事吗?做了错事你当时是什么心情,怎样做的?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屋”里《华盛顿和樱桃树》。(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捕捉信息。

  1.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2.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看汉字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再想想课文写的是谁的什么事?

  三、自探自悟,合作学习。

  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的方法,围绕“你看出少年华盛顿是个怎样的孩子”这一问题讨论交流。然后采用多种形式朗读理解课文。(教师巡回参与学生活动)

  1.读一读:自由读文,画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2.想一想:儿时的华盛顿是个怎样的孩子?

  3.一议:(1)组内议。(2)汇报交流。

  ①第1自然段写了小华盛顿砍树完全是出于好奇心,因为他想知道小斧头有多锋利。第1次砍断了篱笆,非常开心,接着又砍倒了花园边的樱桃树。

  (引导学生讨论,应该怎样读这一段。请学生试读。)

  真的是樱桃树向他招手,让他来试试的吗?(这段描写形象生动,拟人的手法充满了童真童趣。)板书:好奇砍树

  ②第2、3自然段写了华盛顿是个勇于承认错误的诚实的孩子。

  他明明知道父亲生气,为什么还要承认错误?(华盛顿从来不说谎。)

  板书:不说谎话承认错误

  (引导学生读好华盛顿与他父亲的这段对话。)

  ③第4自然段写了父亲为什么没有责怪他,还把他抱了起来。(因为他是个诚实的孩子。)

  (请学生按自己的理解读这段课文。)

  四、课文,拓展思维。

  1.名读全文。

  2.导学生回顾全文内容,概括地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五、检查识字。

  1.示本课要认的字,看学生是否能正确认读。

  2.字卡的形式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板书设计:

  华盛顿和樱桃树

  好奇砍树不说谎话承认错误诚实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5-06

小学语文《麻雀》教案07-24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01-18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01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03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06

小学语文教案11-16

小学语文《鲸》教案12-27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10-09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