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大班语言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游戏目标
1.通过游戏,训练幼儿联想能力和表达的流畅性。
2.引导幼儿学习仿编诗歌,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游戏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学会一些物体、动物的手影方法,同时已熟悉诗歌《手影游戏》。
物质准备 投影仪。
游戏方法
1.提出游戏主题,幼儿自由分组。
2.幼儿在投影仪前表演手影,并仿编句子。例如:变蝴蝶穿花衣,变松鼠大尾巴,变小熊真可爱……幼儿轮流往下接,所接的句子不能重复,小组成员如果有人1分钟接不上就结束。手影句子最多的一组为优胜组并奖励大红花。
3.按程序开展游戏。
4.从中选出恰当的句子,并整理成诗歌,如:
变灰狼,诡计多。 变鸭子,呷呷呷。
变蜗牛,到处走。 变青蛙,呱呱呱。
变剪刀,本领大。 变小人,哈哈哈。
变太阳,红彤彤。 变小狗,汪汪汪。
......
游戏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的氛围都很好,并且兴趣也很浓厚,但唯一有个不足的地方就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想法,在学习手影游戏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会这些手影了,有个别的孩子就在旁边自顾自的玩了,根本没有集中注意力在听我讲。要是我事先多考虑这方面的问题,也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另外这节课虽然给我的感觉还是不错的,但让幼儿讲故事的部分,很多幼儿就不知所措了,不知道该如何用手影来表现故事情节中的小动物,有些小朋友把小动物的样子表现出来了,但表情动作就不是很丰富。需要在这方面加强努力。
以激发幼儿兴趣的课,我觉得可以让幼儿多上几次,并且还是以手影的方式来讲述故事情节,我觉得在平时可以多多加强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体验小熊过桥以后的自豪的心情,增强自信、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
2.能根据诗歌内容用绘画、粘贴等方式制作简易的小图书,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体验当小作家的成就感。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1.相关教师教学资源。
2.两三个竹子并排固定做成的“小竹排”。
3.裁好的白纸、小动物图片、小场景图片、水彩笔、剪刀、油画棒、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引导幼儿有秩序的依次走过“小桥”进入活动室入座,提示幼儿讲一讲自己过桥有什么感觉?自己还知道什么样的桥?
1.逐幅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并创造性的讲述诗歌内容。
引导语:
(1)小朋友看这条河上架着一座什么桥?
(2)小朋友想一想小竹桥走上去会有什么感觉?
(3)大家猜一猜谁会来过桥?
(4)原来是小熊来了,小朋友看小熊过桥害不害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看见小熊走在桥上摇摇晃晃, 谁看见了?他们会怎样笑话小熊呢?
(6)这时,要是有人来帮帮小熊就好了,大家猜一猜谁会来呢?
(7)啊,原来是鲤鱼,鲤鱼有什么办法来帮小熊过桥呢?
(8)鲤鱼不能来扶小熊,只能鼓励小熊勇敢些,不要怕,眼睛看着前方,你们看,小熊是怎样向前走的?
(9)小熊过了桥心里高不高兴?小朋友是怎样看出来的?鲤鱼高不高兴?鲤鱼高兴
是什么样子?(在此过程中让幼儿尝试学小动物们的表情、动作)
2.逐次展示课件,引导幼儿根据图意,尝试用规范的句子来编诗歌。
(二)情景表演:教师利用小竹桥的道具,采用表演的形式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根据诗歌的第一段内容进行现场表演,着重表现小熊站在桥上左右摇晃、不敢过桥的样子。
请幼儿也来真实感受小竹桥的特性,然后进行表演,鼓励幼儿与教师表演的不一样。
(三)利用教师教学资源学习朗诵诗歌内容,进一步体验诗歌的情感。
1.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诗歌。
2.可根据需要设计提问:小熊过桥遇到了什么困难?当他遇到困难时,乌鸦、河水是怎样做的?谁鼓励了小熊?小熊是怎样过桥的?
3. 幼儿有表情的跟随教师教学资源朗诵诗歌,体会作品语言的优美、明快,加深对情节的印象。
4. 引导幼儿理解,朋友有困难是需要帮助的,而帮助别人也是件快乐的'事。
(四)集体制作图书。
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一本书应该有什么?(封面、封底、页码等)封面上应该有什么?(书名、作者等)
2.提出建议:将诗歌内容制作成图书,怎样分工?(一人一句话)怎样制作呢?(可以画可以粘)怎样合作完成?(分小组)
3. 循环播放诗歌,幼儿分组合作制作图书。教师提示幼儿:每组中有做封面的、封底的,有做每句诗歌的,有编页码的,有构图的、有涂色的,有装订的等。
(五)小组之间交换欣赏自制的图书,体验当小作家的成就感。
(六)活动延伸:幼儿可将自己制作的小图书投放到阅读区,供全班幼儿欣赏和分享阅读。
教学反思
《小熊过桥》这是一首情节性的诗歌,关于一个小动物的故事,诗歌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讲述了一只小熊从最初害怕走竹桥到后来勇敢前进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困难源于生活,借助《小熊过桥》这一载体回到生活中去体会成功的喜悦,活动贴进生活容易被幼儿接受。
这首儿歌幼儿很喜欢,与以往的儿歌有所不同。在以往的儿歌教学中,儿歌简短、朗朗上口,便于幼儿学习。但今天学习的这首儿歌《小熊过桥》内容比较多,较长。因此,为了能让幼儿更好地学习、理解儿歌。本次活动屏弃了以往传统的“老师教,幼儿学”的方法,采用了引导幼儿主动的探索学习的方法。真正的尊重了幼儿的主导地位。活动时把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放在了前面,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表达来得出儿歌中诗句,既充分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又帮助孩子们对儿歌有了一定的记忆,为后面的学习和表演做了很好的铺垫。
活动开始,我就带领幼儿过小桥,让幼儿自己体验过小桥的心情。提出问题:刚才你们在过小桥时心情怎么样的?今天有只小熊也要来过一过小竹桥,猜猜小熊过桥会碰到什么事情呢?提出悬念。根据幼儿回答播放课件:对于“头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流水哗哗笑”,画面上对应出现:一只乌鸦边飞边叫,桥下的流水露出了咧嘴笑的笑容,又形象又富有情趣。在针对儿歌的最后一句:“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得尾巴摇”,画面上出现了回头笑嘻嘻的小熊,半钻进水不停摇着尾巴的鲤鱼,再配上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幼儿陶醉在这首优美的诗歌中,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插上了想象翅膀。最后, 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动作并把儿歌表演出来,请个别幼儿分别扮演小熊、鲤鱼、乌鸦、流水一起有节奏的念儿歌。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引导幼儿主动的探索学习的方法,真正尊重了幼儿的主导地位。活动时把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放在了前面,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表达来得出儿歌中诗句,既充分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又帮助孩子们对儿歌有了一定的记忆。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要相信自己,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并想办法解决,不事事依赖别人。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感受文学作品的趣味性。
2、通过观察比较故事画面,感知黄瓜和西瓜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的异同之处。
3、理解故事内容及“胖和瘦,又大又圆,又细又长”等字词的意思。
二、活动准备。
1、自制课件(放大的幼儿用书)。
2、幻灯图片:西瓜、黄瓜。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吃过一些什么瓜?它们长得什么样?谁能用一句完整地话说一说?
(二)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听一篇有趣的故事《种瓜》。听完之后,告诉大家,故事里面有谁?他们在种什么东西?
(三)通过看图阅读画面,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提问:画面上的奶奶和爷爷长什么样子?他们拿了什么?
胖奶奶的瓜子发了芽,瘦爷爷的瓜子怎样了?(鼓励幼儿跟述)
(2)采用同样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述种子开花以及种子结果的情景。
(3)师:这个故事里,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是一样的;胖奶奶和瘦爷爷,瓜藤往地上爬和往天上爬,又大又圆和又细又长是不一样的。)
(4)“胖”和“瘦”是一对反义词,除了说“胖奶奶”和“瘦爷爷”之外,还可以说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反义词?
(5)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种子成长的特点,猜测瓜果的名称,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胖奶奶、瘦爷爷和瓜果之间的.关系。
如:瓜儿长得圆又大,请你猜一猜,这是谁种的瓜?
瓜儿长得细又长,请你猜一猜,这是谁种的瓜?
瓜藤儿往地上爬,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瓜?等等。
(四)教师结合课件,再次完整讲述故事。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采用等待和放慢速度等方式,引导幼儿跟述。
(2)师:你觉得这个故事的什么地方比较有趣?
(五)请幼儿两两结伴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最后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讲述故事。
四、活动延伸。
1、继续引导幼儿玩“反义词”游戏,鼓励幼儿运用反义词组词,丰富幼儿对相反概念的认识、理解和运用。
2、音乐活动:“胖奶奶和瘦爷爷”。
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王老先生》的乐曲,仿编《胖奶奶和瘦爷爷》,如:胖奶奶有块地,咿呀咿呀哟,她在地里种西瓜,咿呀咿呀哟……
3、鼓励幼儿在餐前活动中讲述这个故事。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教案:古诗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的教案06-27
大班语言教案:拼小人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野猫的城市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吹泡泡_大班语言教案07-05
花的语言大班语言教案04-03
大班语言教案:神奇的小火车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不怕冷的大衣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落叶》教案12-30
大班语言鸟窝教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