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范例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术教案 篇1
写生教具: 静物水果等 示范教具:不同的色调的色彩范画派发资料:无学生准备: 水粉临本、色彩工具等
作业安排: 完成两到三张水粉色彩
练习授课时间:共 13
第六周展示目标:1、认识什么是色调的概念 2、认识色调在水粉画中的作用
导入新课: 张贴几张不同色调的水粉范画,观看幻灯片。
讲授新课:
在水粉静物作品中,有很多因素如色调、明暗、造型、空间等等都很重要,其中色调最为突出,这是因为它直接关乎着作品档次的高低。因而,在水粉画教学的过程中,把握好色调教学对提高整个水粉专业教学有着关键性作用。
一、认识色调的概念。在水粉画中色调是指各物体之间所形成的整体色彩倾向,例如我们经常说的暖色调、冷色调、中性色调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还可以具体的有所指:红色调、黄色调、蓝色调、紫色调、绿色调……
二、色调的形成。色彩调子的形成因素是非常多的,不仅光线对色调形成发挥的作用很大,就连物体本身固有色和物体受环境影响的条件色对色调的形成也能产生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见,我们发现在水粉静物作品中它的形成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不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得引导学生正确的区分和把握画面色调的形成。这种基本色调通常体现在画面主体物和主要衬布上。画面中任何一块色彩都要从属于画面的主色调,不能偏于这种整体的色彩倾向。探究一: 1、学会整体的观察和归类定位的方法,迅速抓往一组物体的基本色调。尝试练习一:尝试完成一张暖色调色彩练习探究二:2、进一步理解画面色调的形成,是由于物体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鼓励学生多花时间去找物体间的色彩联系,去思考任何一种色彩的产生都是有其重要依据的,没有依据的'色彩是不可能出现在画面上的,也不可能形成色调。 尝试练习二:尝试完成一张冷色调色彩练习
探究三:3、学生对色调形成的认识既是一个感性的过程,又是一个理性的过程。在这个感性过程中,让他们尽可能的多看色彩,多看不同的色彩,让他们懂得画色彩是画不同的色彩,而不是画单色;在这个理性过程中,让他们尽可能多地自觉分析色彩的形成,分析色彩关系的产生,分析色调的统一性。尝试练习三:尝试完成一张中性色调色彩
练习课堂小结:课后探究: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要增进学生对光与影现象理解,拓展艺术思维与想象与想像的空间。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猴子捞月》等寓言故事进行戏剧性表演,增进学生对光与影现象理解,拓展艺术思维与想象与想像的空间。
2、欣赏巨石陈图片,学生在交流、探索中了解光和影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发挥想像创造自己的“巨石阵”。
二、教学过程:
1、观看VCD片子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我国古代最具创造性用品——日晷图片或录像资料。
例如,从故宫太和殿前的日晷引入教学,启发学生根据这一古代人的创造展开课题。
2、请学生选择讲述或朗诵自己所熟悉的《猴子捞月》、《月亮走,我也走》等寓言故事及童谣。
3、从这些作品的情节中回忆和感受生活中光与影的现象,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并举例说明。
4、启发学生利用不同的社会资源查找有关金字塔的资料,在班里展示埃及金字塔的.图片,利用金字塔的造型用光的不同角度的照射产生的光照效果,讨论光与影的科学问题。
三、教学:
注重对光与影问题在艺术作品表现中应用的讨论,对有新的、特殊见解的同学要及时鼓励,建议大家将自己学习这一课题的感受书写出来,存入自己的艺术挡案夹。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让幼儿了解长颈鹿的生活习惯,培养幼儿认真观察、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创造性。
教学要点:突出长颈鹿的特征。
教学准备:长颈鹿图片
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头小四腿长,脖子高过房,身穿花皮袄,不声又不响。猜一猜,这说的是什么?噢,原来是长颈鹿。你们能画出它的样子来吗?
2认知启蒙:长颈鹿的个子很高。它长着小小的.头、长长的腿和长长的脖子,抬起头来比房子还高。长颈鹿然很高,可是许多动物还是想和它比一比高矮。小猴爬上了树,小兔子在月亮上荡秋千,它们都比长颈鹿高了许多。小朋友,想想看,你能变得比长颈鹿高吗?
讲评作业:
教学反馈:
美术教案 篇4
------走进水墨画
教学背景:
一次美术课即将结束时候,我一个不小心将墨打翻了,灵机一动组织学生们看我顺理成章的玩墨,心已经痒痒的学生不时的参与到游戏中来,我引导学生自己选择玩法,无拘无束的自由表现,一不小心玩出了令人惊奇的作品,从他们游戏时的兴奋劲和最后说感受中,我已经感受到学生已经注意到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线条粗细曲直的不同,我趁机强调水与墨和色是一对谁也缺不了谁的好兄弟,从而引发了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才有了后面我设计的这节彩墨活动课程。
教学过程:
课前我布置作业给学生,要求学生观察国画及收集它的相关知识,准备好颜料、笔、墨、纸、砚,并带到课堂备用。在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进行预习汇报:“上次我们玩了一个彩墨游戏,大家还记得那需要使用什么材料和工具吗?”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出了文房四宝和中国画颜料。“同学们记得真是很清楚,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再上一节以“挑战”为主题的彩墨游戏课,但是,我们不打无准备的仗,要想在游戏中获胜,就先要通过练习,熟悉文房四宝,并会运用它们。”
在请同学们在课桌上垫好毡子或废旧报纸后,我请大家仔细查看大屏幕的任务表,出示了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得任务:任务一:请你尝试着用笔墨,画出粗细不同的线,任务二:用笔墨画出浓淡不同的线和点。任务三:先蘸满淡墨,再用笔尖蘸一点浓墨,卧笔侧锋画一画,效果如何?任务四:同学们还有什么奇思妙想,请大胆尝试!然后记录,以备交流。
大家根据分工进行活动,活动气氛相当的热烈,同学们兴趣高涨,有的同学画出了浓淡,粗细不同的点和线。有的先蘸满淡墨,再用笔尖蘸一点浓墨,卧笔侧锋画出一笔双色的效果。有的同学大胆挥毫,使用了许多侧锋画出花朵,有的小心翼翼用笔尖仔细的勾勒,点画??
通过刚才的实践,孩子们意识到用毛笔画得画和平时在绘画纸上画得画不同,并分析出了毛笔很软,由于加水的不同,可以画出浓淡不同的作品;生宣纸
有吸水性,由于用力不同可以画出粗细不同的线条等。我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毛笔画主要有:浓淡、干湿、点染、勾勒、没骨等。
然后我在刚才实践的基础上组织挑战赛,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还需要小组的倾力合作,共同完成,我宣布了活动规则以后,出示了挑战题目: 首先,分别在每组的宣纸上任意画相同的一大笔,接着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这一笔引发的联想,选出最有创意的答案,确定出本组的绘画主题,然后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将本组的联想用画笔表现出来。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各组确定主题,第一组:在河中游泳的小蝌蚪;第二组:一片树林;第三组:一个插满花朵的花瓶;第四组:一组高高低低的楼房。学生们挥笔作画,用小小画笔把把想象变成真实的美术作品,相同的笔墨在每个人的眼中和手中,所呈现的却是不同的画面,换了不同的人来添画,最后的效果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为了使学生们能更好的表现自己的主题,我适时的引导他们欣赏前辈们作品的表现方法,首先,请同学们欣赏课本中著名画家张桂铭的.《觅》,画家运用了点、线、墨块和色块,使这幅画显得既有层次又有节奏感,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再看,现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作品《人之家》,画面上只是使用了极为简单的点、线、面,但由于墨色浓重的变化,大块面的错落安排,使画面具有独特的韵味。最后,请同学们再欣赏一下张大千《泼墨山水》这幅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运用了特殊技巧-------泼墨。在欣赏过这些艺术大家的作品之后,同学们又有了新的创作灵感,他们窃窃私语,跃跃欲试,我趁热打铁,请他们把刚才的作品进行修正,完善!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1)画面饱满,要有大小、浓淡、粗细等变化;2)要运用多种技法来表现;3)分组合作,看看哪一组合作最愉快。
当学生完成的作品摆在桌面时,我利用大屏幕展现互评标准:画面饱满;画面中有大小,浓淡,粗细变化;画面整体美观等,要求学生展出并介绍本组作品,然后请同学们将自己手中的满意卡,贴在自己喜欢的作品上。
教学反思:
通过本教学案例,我有以下收获:
1、更新教学理念,学习使用探究性教学。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探究性教学在初中一年级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新思
维、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案例的展示,正体现出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不是模式,教学者不但教会学生怎样看,怎样画,怎样设计,更重要是怎样想,让学生标新立异,打破常规。由学知型转变为创造型,由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由表象型转变为感受型,由技巧型转变为素质型。”在美术教学中,除了理论知识和传统技法的学习之外,最重要是通过美术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力。
2、创新教学方法,引领学生从美术角度自主发现、探究问题。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只有适应先进的教学理念的要求,才能体现科学性。这一案例的创设,正是抓住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偶然情景,通过动手操作,引领学生从美术角度自主发现、探究问题,无疑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找到了科学依据,并非凭空想象。同时,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利于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尽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奠定了活跃的学习气氛。教学效果归根到底是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上得到充分体现。在美术教学中,应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这一案例的设计,首先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上的转变,在教师的教学理念引领下,逐渐得到养成和实现,在传统教学中,过分突出和强调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和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美术知识完全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复制”的被动型学习。其次,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本案例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亮点,更有利于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借鉴。
4、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创新性 。教学手段的创新,是体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具体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是教师讲、学生听,被动地接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实践从不被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完全听命于“老师的答案”和有限的书本知识的狭窄范围里,这样无情地扼杀了中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而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学者根据教学要求,灵活地把全班分为多个小组进行学习,学习方式富有创意,注重个性的发展。既有把联想变成作品,又有小组成员的作品展示。这节课的课堂
气氛非常活跃,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实现了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相互统
一。这为我们美术教学中的其他活动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
5、运用了综合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综合性,是体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综合体系,是教学者教学理念的检测。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美术作业,而对于学生如何完成作业,并不是很关心。对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完全是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像与不像”来实现的。因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这一案例的创设,展示出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探究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评价,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全面发展。
6、学生的作品还不是很成熟。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画的并不理想,我告诉他们,这很正常,国画是要有多年的功夫才能掌握好笔墨的效果。一位画家曾经说过“所谓大师,只是失败最多的劳动者”。我相信,只要有热情、有恒心,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和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
2、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兴趣。
3、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习好方法,感悟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
教学重点:从感受色彩对比以及产生美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大胆运用色彩对比知识于练习中。
教学准备:教师:计算机教学设备、纸、色笔等。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纸等。
教学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旧知冷暖色摆色环游戏导入激发兴趣,从视觉感知到理性感悟对比的表现力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对比色的表现力,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谈话导入
(1) 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生存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用形容词还形容一下。
(学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等)
这说明了我们的世界充满了色彩,色彩无处不在,色彩是我们的生活更有生机,活力。
(2)但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色彩又会怎样?(学生:暗淡无光,没有生机,死气沉沉)
(3)著名的色彩大师——伊顿:色彩就是生命,因为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象死的
一般!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在色彩中对比最强烈、最鲜明的颜色。我们称两个相互作为补色
的颜色为对比色。
3、学习新课
(1)师出示课件
“色相环、对比色、补色”。
仔细观察色环表并思考:你知道如果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进行对比,会产生哪种视觉效果呢?选两种颜色进行对比,根据它们在色相环上的位置,看看其中有什么样的规律?
a:同类色对比:同一色相的颜色对比
如:大红、深红、朱红、粉红等
特点:色相相同,个性差异小,对比效果极弱。画面比较柔和,不刺眼。
b:邻近色对比:在色环0---40度的颜色 如:红---橙
橙---黄
黄---绿
绿---蓝
蓝---紫
紫---红
特点:统一,色彩富于变化、柔和、过渡自然
c:对比色对比:在色环上0---180
度的颜色对比。
如:黄--紫
红--绿
蓝--橙
特点:对比效果极为强烈,给人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d:总结归纳:在色相环中,距离较远的两种颜色,相互对比产生的视觉效果更强烈。距离较近的两种颜色对比起来,产生的视觉效果更柔和一些。
(2)师出示色彩的对比图片课件。学生了解色彩知识,感受。
(3)欣赏和分析
A、欣赏民间年画,谈一谈运用了哪些对比色?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绘画中色彩的运用(进入绘画色彩的运用版块)。
C、谈校园的色彩,师引导,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校园美的教育。
(4)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为小女孩配裤子、航海上的救生圈)
运用对比色配色,说说为什么不喜欢?为什么要选择强烈的色彩?
本节课是为学生学习色彩基础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地加以运用而设置的。在学习色彩画中,除了色彩的冷暖外,认识色彩的.对比,用强烈的对比色来表现生活,是小
学生学习色彩画需要解决的问题,儿童喜爱用对比强烈的颜色来画画,有时画的好,有时画
的不好。通过了解色彩的对比——欣赏和分析对比色——理性了解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效
果,有利于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去认知色彩,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对比中的美感,从而培
养学生对色彩热爱的情感,提高绘画兴趣。
(5)师生总结梳理
4、动手练习:
运用色彩的对比为一幅年画配色。
5、学生作品展评
优秀作品展示,师生一起评价,谈对它的感受。
6、收拾与整理
美术教案 篇6
本课是节手工课,在研究降落伞原理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空气阻力、重力等物理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降落伞的工作原理,我为学生们提供多种途径的研究方式例如:简单的自由落体、空气阻力等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能逐步感悟到降落伞伞面的大小、材质,所悬挂重物的质量与降落伞下落速度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强调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好奇心及观察力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在制作降落伞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将自己老面对材料的'选择、工具的使用、制作与调试等各种问题,这正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运用、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好时机。当然,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既会有许多独特的创新,也会有一些问题与失误。在制作完成后,学生进行展示比赛。在这个环节中,我让他们明确分工,记录、放伞、计时、裁判。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手脑并用、群策群力锻炼了学生规划、组织的能力,而且学生需要团结合作方能完成任务,这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是尤为重要的。总的来说整堂课效果还不错。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体验滚画的作画方式,感受不同的肌理效果。
2、享受游戏的快乐,培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各种小球(乒乓球、网球、玩具足球等)、大小不一的纸、颜料
活动过程:
1、预热阶段。
教师和幼儿一起玩音乐游戏《捕鱼》。
2、图形刺激。
1)教师出示各种球,引导幼儿说出球名和球的肌理。
“这是什么球,它摸上去是什么感觉的?”
2)教师和个别幼儿合作示范:“我们将小球来做鱼,再来完捕鱼游戏,好吗?”
方法:视纸的大小,两人或四人组合,在纸上利用球滚上颜料当作小鱼,一起拿纸摇摆。
3、创作表现。
鼓励自由组合进行游戏,感受不同的画面肌理效果。
4、评价作品。
活动反思:
不仅体验到制作的快乐,而且培养了幼儿画、撕贴、按的技能,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提升了新的经验,师幼互动良好,达到了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