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精华(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大麦的生长过程,以及大麦粉的制作过程
2.能用目测的方法分辨大小麦的区别。
3.培养幼儿关注周围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活动准备
大麦、小麦、生长图。
活动过程
(一)观察分辨大麦、小麦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不同的麦子,请小朋友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请幼儿仔细观察、交流。
幼儿:一个麦子大,一个麦子小
教师小结:大麦的颜色偏黄,种子要瘦小一些;小麦的颜色偏红,种子要粗壮、饱满一些。
(二)了解大麦的生长过程
教师出示:大麦的生长图片,引导幼儿尝试为图片排序。
请个别幼儿讲述。
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解大麦的生长过程,出示正确的`生长挂图:
播种——麦苗——抽穗——开花——成熟
(三)尝试用石磨磨大麦粉
1.介绍制作大麦粉的工具——石磨。
2.教师示范。
3.让幼儿亲自体验大麦变麦粉带来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教师小结:成熟的大麦洗干净后,在太阳底下晒干,就可以加工磨成粉。食用时,将适量的大麦粉,加入少许食用碱,用水调匀,倒入烧好的白粥中,煮沸即可。
(四)将幼儿制作好的大麦粉收集并送到食堂烧煮大麦粥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毛线柔软的特性及其多样性,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意将毛线变形,充分发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让毛线站起来。
3、培养幼儿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准备粗细、长短不同的彩色毛线若干2、瓶盖、土豆、泡沫、橡皮泥、积木、瓶子等材料活动难点:
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让毛线站起来。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小朋友你们看,今天张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口袋,小朋友猜一猜里面装了什么呢?幼儿猜:(好吃的东西、玩具、糖等)小朋友猜了这么多,你们想知道口袋里到底是什么吗?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指名幼儿摸口袋)二、了解毛线用途:
幼儿从口袋里摸出毛线,教师提问:这是什么?(毛线)毛线像什么?毛线有什么用?教师总结:
三、玩一玩、变一变1、今天张老师要用毛线来变魔术,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数“一、二、三”好了,请小朋友睁开眼睛看,教师将毛线弯曲成“S”形,问:看看它变成了什么形状?像什么?孩子回答。毛线好玩吗?幼儿答(好玩)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把它弯曲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你们想不想来变魔术呢?你们想变成什么呢?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好玩的毛线,小朋友也可以用毛线来变魔术。
2、幼儿自由结伴弯曲毛线,教师观察指导。(孩子把毛线变成了o形、S形、W形、小鸟的形状、花的形状、蝌蚪的形状、草的形状、各种数字的形状等)3、教师总结:你们的小手真厉害,能够变出这么多的东西来。
四、启发幼儿思考探索1、我们的小手真能干,把毛线弯一弯、绕一绕,做出了许多有趣的'东西。可毛线悄悄地告诉我,它除了想躺着摆出各种姿势外,还想站起来摆出各种姿势呢!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让它站起来呢?
2、幼儿自由讲述让毛线站起来的方法。(如借助胶带、橡皮泥、积木、袍沫等等)3、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橡皮泥、积木、瓶子、盒子等,你们可以试试这些材料,看看能不能让毛线站起来。
4、幼儿分组尝试操作,让毛线造型站立起来。
五、画一画:
1、线宝宝除了摆造型,还会跳舞呢!我们请它在纸上跳个舞好吗?
2、教师捏住线宝宝的头,放到水彩颜料里浸湿,然后在纸上拖行或抖动。
3、请幼儿欣赏教师的作品,产生绘画的欲望。
4、幼儿作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5、展示作品,请幼儿说说线宝宝是怎样跳舞的。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通过改变形状可以把沉的东西变成浮的。
2、能用符号记录自己的发现。
3、乐意与同伴、教师分享自己的发现。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
1、装水的大脸盆每组一个、毛巾若干。
2、幼儿每人一个托盘、内装:包装纸、橡皮泥、蜡光纸、带盖玻璃瓶。
幼儿人手一份“沉浮记录表”、笔。
【活动准备】
1、问题激趣
提出问题:诱发幼儿讨论:轮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
2、猜测结果
组织幼儿观察材料:看一看,托盘里有什么?
引导幼儿猜想:拿起来摸一摸,哪些东西放水里是浮的。哪些东西是沉的。
交代记录要求:在记录表上,把你认为会沉的东西画上“↓”符号,会浮的画上“↑”符号。
引导幼儿假设、猜想:我认为:橡皮泥会浮、玻璃瓶会沉。因为……。
3、验证假设
引导幼儿将自己假设的材料放入水中,验证沉浮事实。
引导幼儿讨论验证结果,重点观察:没带盖子的玻璃瓶是沉还是浮。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橡皮泥一下子就沉进水里了,没盖子的玻璃瓶会浮一会,一会儿过后也沉进水里了。
4、让沉的东西变成浮的。
引发幼儿思考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沉的东西浮起来?
引导幼儿用自己想出来的办法让提供的四种东子浮起来,如:蜡光纸、包装纸折成船,将橡皮泥捏成碗,将空瓶子拧上盖。
引导幼儿交流讨论自己的操作和实验结果。
教师重复幼儿的方法,做一遍总结示范。并在验证途中加入新的发现:在纸船和碗中可以加入新的东西,他们还可以运物。
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1、事先没有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所以在实验结束的时候,会听到好几个幼儿说“浮下去,沉上来”,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
2、有几组幼儿在做实验的时候,出现争抢实验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将纸船玩得变成纸浆的现象,这个是我事先没有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造成的,每一次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常规问题还是要考虑到的。
科学教案 篇4
目标:
1、欣赏26―29课,重点欣赏28课,复习欣赏常规。
2、认读生字词:多;少;买。
3、复习本期幼儿已识汉字。
准备:
1.《幼儿听读游戏识字》第二册[人手一本],录音机,磁带。
2.第28课大范例,大字卡“多”“少”“买”。
3.花盘5个,大花枝字卡5枝,相应小花枝字卡,数目与幼儿数相同。字条“安静”“种花”。
过程:
一:欣赏
1. 出示“安静”字条,让幼儿安静下来。
2. 发书,复习欣赏常规。
3. 放录音,欣赏26―29课,教师巡回指导。
4. 重点欣赏28课,教师出示字卡“多”“少”“买”,请幼儿在儿歌中找出相应字认读。
5. 教师出示大范例,带领幼儿朗读,强调生字词。
6. 收书。
二:游戏――种花 玩法:
1、将花枝字卡发给幼儿每人一张,告诉幼儿玩的游戏名称,出示字条“种花”。
2、教师出示5个花盆,在每个花盆里插上一枝花的字卡,引导幼儿认读大花字卡和自己手中的字词[可互相帮助]。然后请幼儿将漂亮的.“花字卡”种到相应花盆里。
3、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每枝花种得对与错。
4、游戏可反复进行。
三:复习已识汉字
1、教师:看到小朋友们种的花那么漂亮,还有好多字宝宝想和小朋友们玩,我们请这些字宝宝出来,和他们打声招呼吧。
2、教师出示字卡,请个别幼儿认读,也可大家一起认读。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观察了解兔子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丰富词汇:毛茸茸、三瓣唇、蹦蹦跳跳。
3、产生喜欢兔子、关心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小兔1只,白菜、胡萝卜若干,几种不同颜色的小兔图片。
活动过程:
1、激发观察的.兴趣。以小客人来做客的形式引出小兔。
师:今天,我们欢迎小兔子到我们这里做客!
2、观察兔子。大胆描述兔子的外形特征。
(1)师:你们喜欢兔子吗?小兔是什么样子的?
边观察边引导幼儿:兔子的头上有什么?耳朵是什么样的?兔子的嘴巴是什么样的?(三瓣唇、嘴巴长胡须)兔子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身上的毛是什么颜色的?摸摸看,感觉怎样?(毛茸茸)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兔子?(出示图片)
(2)师:看看兔子是怎样行走的?模仿小兔跳。
(3)师生共同小结兔子的外形特征。
3、喂小兔。
(1)幼儿选择白菜、胡萝卜等,给兔子喂食。
(2)师:看看兔子爱吃什么?吃东西时嘴巴是怎样动的?
4、以模仿小兔蹦蹦跳跳结束活动。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本活动巧妙运用纸板这一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沿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结果讨论”这一线索层层推进,让孩子们通过积极主动地操作,去探索物体平衡这一科学现象。活动由情感激发导入,始终把幼儿探究习惯的养成融入丰富的问题情境中,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催动幼儿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形成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行为习惯。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2.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3.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获奖杂技节目《顶碗》VCD,轻音乐《梁祝》。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粗吸管,纸筒芯,铅笔,易拉罐,彩色纸棒。
1.幼儿实验记录表人手一份,记号笔,教师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精彩的节目吧。
播放获奖杂技表演《顶碗》VCD,幼儿观看。
师生讨论交流:大家看到了什么,杂技演员表演的什么节目,那么多小碗都顶在什么地方,除了用头顶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顶。
师:杂技演员真有本领。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板,想请你们也来学学杂技演员,试着用身体部位来顶纸板。
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部位顶纸板。
师:你们的纸板都顶起来了吗?除了用身体来顶纸板,我们也可以用工具来顶一顶纸板,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来顶纸板呢?
幼儿发散讨论。
小结:我们可以用笔、尺子、杯子等许多东西来把纸板顶起来。
(评:通过观看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获奖杂技节目,唤醒幼儿已有的顶纸板的活动经验,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
二、尝试:发现顶纸板的最佳位置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圆圆的纸筒芯,请大家试一试,你能用这个小圆筒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吗?
幼儿第一次实验,自由尝试顶纸板。
师:你们顶起来了吗?纸筒芯大约顶在纸板的什么位置呀?是每一个位置都可以顶起来吗?
幼儿观察自己顶的位置,与同伴讨论成败原因。
小结:我们要把工具顶在纸板的中心,就能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
幼儿再次尝试,找找纸板的中心点。
师:不管什么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中心点,想不想把这个神奇的'点用笔记下来呢?如果一边玩一边记有困难,可以请好朋友帮忙哦!看看哪一对好朋友能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务。
幼儿两两合作在纸板上寻找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并在纸板上画出记号。
教师观察、指导、检查每一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引导幼儿把找准的位置巧妙变成一个成功的笑脸。
展示幼儿讨论的结果。
小结:原来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
(评:捕捉本次探究活动的关键性问题“怎样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让幼儿带着任务去思考,引导幼儿反复尝试,相互质疑、争论,促使幼儿不断去探索、发现。独具匠心的笑脸增强了孩子们参与探究活动的信心。)
三、探索:分析用不同材料顶起纸板的难易程度
师:请大家猜一猜,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这些材料,哪些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些很难顶起纸板。
出示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各种材料,幼儿猜想。
出示教师记录表。
师:看来每个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样。老师这里有一张有趣的记录表,请你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你觉得最容易的就在记录表的“?”栏里标上“1”,接下来呢就依次标上“2”“3”“4”,给它们排排队、编编号吧。
幼儿记录下自己的猜想。
师:到底用哪种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种材料很难顶起来呢,就让我们用这些材料在刚才找到的中心点上分别试一试,看看你猜得对不对,再把试的结果在“!”栏里记录下来。
幼儿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并记录下操作结果。
展示2~3名幼儿的记录表,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评:猜想、验证和记录交替进行,猜想在前,验证在后,个性化的记录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推动幼儿的探究活动向更高水平发展。)
四、讨论: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
师:刚才我们用这么多的材料都试了顶纸板,为什么用易拉罐、纸筒芯这些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而用吸管、铅笔却很难把纸板顶起来呢?
幼儿结伴讨论、分析,教师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小结:顶的面是平平地,而且面越大就越能方便、平稳地顶起纸板。
(评:通过探索经验的整理、分析,巧妙地揭示出生活中蕴藏的科学原理。)
五、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顶纸板的本领,杂技团邀请你们一同去参加他们的表演呢。瞧,这些五彩棒都为你们准备好了,孩子们,上场吧!
播放轻音乐《梁祝》,幼儿手持彩棒,在音乐声中进行顶技表演,鼓励幼儿摆出各种身体造型。
邀请客人老师共同参加,体验师生同场表演的快乐。
(评:在轻松的氛围中,将探索获得的活动经验进行迁移运用,与同伴分享快乐、分享成功,使幼儿对探索活动依然保持浓厚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探索用纸条制作成麦比乌斯圈。通过比较发现麦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
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麦比乌斯圈等分不同的次数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3、大胆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式和发现。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长纸条。
2、麦比乌斯圈若干个,分别有一条线、二条线、三条线。
3、剪刀人手一把。
4、彩笔。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共同制作纸圈。
1、出示纸条:这是什么?(纸条)
2、变一变,看它变成了什么?(纸圈)
3、你会做吗?请小朋友来做一个这样的纸圈。
4、教师出示麦比乌斯圈,师:我这里还有一个圈,看一看,这个圈和刚才的圈有什么不同?
5、你会做这个圈吗?
6、你可以先研究一下,它是怎么做成的。
7、你会做了吗?请你来做一个这样的圈。
8、你做好了吗?你是怎么做的?请你给小朋友示范一下。
教师小结:把纸条的一端扭一下和另一端粘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这样的圈。咱们做的这个圈啊,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叫做麦比乌斯圈。是德国科学家麦比乌斯在1858年发现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给这个圈取名为麦比乌斯圈。麦比乌斯圈还有许多的秘密呢。现在,我们一起去找找看好吗?
二、比较:普通的圈和麦比乌斯圈,了解麦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
1、讲解做法:现在,小朋友都有了两个圈。请你用彩笔找一个点,然后轻轻的拖动你的纸圈,在纸圈的内侧画线。最后要让你画的线连接起来。(教师示范)
2、操作:幼儿画线。
3、幼儿表述:你的线画好了吗?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4、教师小结:普通圈的线只画了一个面就连了起来,但是麦比乌斯圈的线特别长,画过了黄颜色的一侧又到了蓝颜色的一侧,最终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
5、麦比乌斯圈就是这么神奇,老师这里还有一列麦比乌斯火车呢,我请两个小朋友坐坐看。呜呜,我们的火车出发了,看,小朋友们正在蓝色的车厢里,我们的小朋友又来到了红色的车厢里。宝贝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6、幼儿思考回答:麦比乌斯圈把两个面连在了一起。
7、教师小结:孩子们说的太对了。普通的圈都有两个面,麦比乌斯圈呢是把这两个面连在了一起,变成了一个面。
三、探索:沿着麦比乌斯圈的二等分线剪开和三等分线剪开会有神奇的'结果。
(一)1、小朋友可真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麦比乌斯圈的秘密。老师还要再考考你。(普通纸圈)我这里有一个普通的纸圈,我们来猜测一下,如果沿着纸圈上的线剪开会怎么样?(记录)
2、老师来剪一剪看一看。剪得时候,要先对折剪一个小口,然后再沿着线慢慢的慢慢的把它剪开。
3、瞧,它变成什么了?
(二)1、老师这里还给你准备了什么?瞧,是画有一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如果沿着这条线剪开会怎么样呢?
2、幼儿猜测,教师记录。
3、我们来剪一剪好不好?请小朋友拿出剪刀,我们来做一做试一试。
4、你的麦比乌斯圈变成什么样子了?请幼儿讲述。看一下,现在的麦比乌斯圈有几个接口?
5、它的结果跟你猜的一样吗?
6、教师小结:一个麦比乌斯圈沿着中间的线剪开就会变成一个更大的而且有了两个接口的麦比乌斯圈。
(三)1、教师出示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
师:这个麦比乌斯圈上有两条线,那如果我们把这两条线都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呢?
2、幼儿猜测教师记录。
3、究竟是谁猜的正确呢?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请小朋友按照我们刚才的方法,把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
4、你的麦比乌斯圈变成什么样子了?幼儿讲述
5、跟你猜测的一样吗?有许多的东西我们的猜测其实不一定正确,只有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才能确认。我们的科学家呢就是这么做的。今天我们的小朋友也做了一回小科学家。发现了麦比乌斯圈的很多秘密,知道画有一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后会变成一个更大的麦比乌斯圈。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后变成了一个大一个小两个套在一起的麦比乌斯圈。
四、拓展延伸:了解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应用。
1、小科学家们,你知道吗?麦比乌斯圈不但好玩,还很有用呢。科学家们利用麦比乌斯圈的原理发明了(出示立交桥的图片)立交桥,有了立交桥呢,我们的车辆就不会那么拥挤堵塞了,麦比乌斯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出示过山车图片)这个是过山车,玩过山车的时候你无论转多少个圈最终都会回到起点上,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机器上的一种传输带,利用麦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的原理增加了摩擦的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最大程度的节约。还有我们的磁带,要听完一面换另一面,日本的科学家呢利用麦比乌斯圈的原理发明了可以不用换就能听完两面。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当然,利用麦比乌斯圈的原理还能发明更多的东西,希望你们成大了做个大科学家发现人们不知道的更多的秘密。
2、瞧,老师这里还为小朋友准备了画有三条线和四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呢。你知道沿着他们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吗?
五、游戏:麦比乌斯圈火车。让我们坐上我们的麦比乌斯圈火车到教室里一起剪剪看,记住要把你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请第一组小朋友上火车。呜呜,小朋友已经从蓝色的车厢开到了红色的车厢。到站了。请第二组小朋友上火车。呜呜,让我们跟老师们再见。
【活动反思】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本课教学以纸为载体,通过改变一张纸,比较和体验纸改变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继续改变材料、发现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根据教材,我把本课分为几板块:
第一板块——聚焦,承接第3课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普通纸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
第二板块——探索,探索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明确改造纸的方法,先交流改变纸的方法,再明确本节课探究的改变纸的方法。第二部分,用“折一折”这种改变方法,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改变后形状、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先在观察中发现纸的新变化,通过观察两种纸的侧面,发现普通纸和瓦楞状的纸分别是一字形和波浪形。在实践中发现纸的新功能,其中比较观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认真体验手心的感觉,比较弹力)、放一放(取两个盒子,中间隔开一定的距离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普通的白纸放在两个盒子上,接着由轻到重将物体(回形针、铅笔、文具盒)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体。测完白纸后,再去测瓦楞状纸能承受多重的物体。一边实验一边记录,比较承载力)、摸一摸(用普通纸贴着装有热水的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比较隔热能力)。
第三板块——研讨,纸改变后性能的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板块——拓展,引导学生在纸上用刷油的方法改变一张纸,然后探究这张纸具有的全新功能。
在授课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下几个问题:
在说一说纸的特点时,学生能够说出纸的颜色、形状、易折叠,但是学生会钻形状这个牛角尖,不断说出:长方形、有四个角、有四条边等等,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说出纸容易破、遇水会湿、纸的厚薄等等。
按一按这一板块,学生通常不能直接说出有弹性,能弹回,他们最多说到的就是:刺刺的、有一棱一棱、不能直接接触桌面……要说有弹性,能弹回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折瓦楞状的纸不是难事,但是学生自主折纸,会有横竖两种折法,在放一放这一部分,两种折法会对纸的承重能力有影响。
与教材配套的学生活动手册中,放一放瓦楞状纸和普通纸分为“能支撑”和“不能支撑”两种,但是我认为这样划分不太准确,普通纸依旧能支撑像回形针那样的较轻物体,瓦楞纸上放过重的物体也不能支撑,因此我在授课时,把能不能支撑改为“能支撑较重物体”和“能支撑较轻物体”,让学生分别用回形针、铅笔、文具盒来尝试,较轻的回形针能够被普通纸支撑,瓦楞状纸能够支撑回形针、铅笔,铅笔盒不太重时能够被瓦楞状纸支撑,过重的铅笔盒则不能被支撑。学会能够通过这三种材料感受到普通纸和瓦楞纸的不同。
第一次用低年级以及新教材开课,我在试上的时候发现引导学生回答,实验准备等等所花费的时间较多,整节课较为仓促。因此在第二次上时,我把折瓦楞状纸以及实验材料准备都放在课前,由于第二个班的学生能很快的说出纸的特点以及瓦楞状纸,整节课最后多余了一点时间,我用来和学生一起进一步探究瓦楞状的纸。
在给低年级授课过程中,我认为我对学生的还是了解较少,对于不同的班级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的调整而不够灵活,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新教师,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巩固已认识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初步感知半圆形和圆形的转换关系。
3、能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铺路。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音乐,图形卡片,为铺完路的小房子。
经验准备:对各种常见图形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由小鸭子的新房子,巩固已学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二、铺路
1、情景展现:小鸭子在回家的路上摔跤引出路不平。
师:请小朋友们帮助它把路铺好。
2、铺小路
(1)、先引导幼儿观察小路中土坑的形状。
师:土坑有哪些形状?请你把与土坑形状相同的石头填进去,然后检查是否填平,要大小正好。
(2)、指导幼儿操作,用图形一一对应地填好。
(3)、还有坑没填好,但是没有与它形状相同的图形怎么办?
引导幼儿观察旁边的半圆形石头:鼓励幼儿尝试拼一拼,教师用大小不一的拼一拼,让幼儿观察比较。
归纳并小结:两个大小一样的半圆形可以拼成一个圆形。
(4)、喊小鸭子回家引出铺路任务。
交代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铺路幼儿人手一张要铺路的图,强调在铺路的.时候应边对边、角对角铺平。
幼儿完成后点评、展示。
三、活动结束:
将我们铺好的小路图送到教室的科学活动区展示,大家一起去欣赏吧!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找找有哪些东西的形状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知道几种常见的农场小动物的主要特征,了解他们的自我保护方法。
2、在看看、说说、做做中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捉虫小能手。
3、乐意参与活动,体验保护农场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农场背景图一幅。
2、小动物图片:蜗牛、蚱蜢、小青虫、球虫若干。
3、农场PPT。
活动过程
一、激趣——观看PPT
1、出示第一张PPT(农场图片一幅),请幼儿找找里面的小动物。
二、了解动物保护色
1、点击放大再让幼儿观察,发现藏身着的小动物。
2、说说为什么刚才大家都没发现这些小动物。
小结:刚才看不见这些小动物是因为他们的颜色跟周围的环境很像,让人一下子很难发现,这是小动物保护自己不被其他动物或人伤害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叫作动物保护色。
三、发现这些动物对蔬菜的危害
1、幼儿观察并说说有小动物在附近的蔬菜有什么特别之处。(发现菜叶上的小洞洞)
2、蔬菜长了这些洞洞是好是坏?
3、小结:原来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有保护色的小动物,都是些破坏农作物的小害虫,让我们卷起袖子来帮助小农场除害虫吧!
四、火眼晶晶除害虫
1、出示农场图片。
2、讲规则:每个小朋友在不伤害农作物的前提下,火眼晶晶抓出一个小害虫。
3、如果没抓完,可在请一些幼儿去抓。
五、结束部分
这里的害虫已经被我们统统消灭了,那让我们手拉着手到外面去帮助更多的农场除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