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08-03 09:15:47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热】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热】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学习来回有顺序地涂色。

  2.有参加涂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画册》(第三册P7.)

  2.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观察玩具。

  教师出示多种玩具,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你最喜欢哪一个玩具?它是什么颜色的?

  二、讨论如何涂色。

  1.出示画纸,提问:这些玩具漂亮吗?你们愿意帮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吗?

  2.请幼儿示范涂色的方法。

  示范幼儿选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有顺序地来回涂色,直至将玩具图案涂满颜色,其他幼儿仔细观察。

  3.教师小结。

  三、幼儿涂色

  幼儿涂色时,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把一块块积木涂满颜色,尽量不涂出轮廓线外。

  四、展示幼儿作品,相互说说涂了什么颜色的积木,相互观赏。

  活动反思:

  在本次学习活动中我先以很多不同的玩具导入,这引起了幼儿的浓厚兴趣,注意力都非常的集中,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能够及时的做出回答。当我出示画册内容时,幼儿能够说出自己看到的是什么图案。在《指南》语言领域中明确提出:会看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在当我示范如何给小汽车和小熊涂色时,有个别小朋友会有说话的声音,注意力不是非常集中了。当我示范完并准备下发画册、蜡笔时,幼儿们都表现的迫不及待,很想要自己试试。在巡回指导环节,能看到部分幼儿还是能够将画册上的玩具轮廓涂好颜色,虽然质量高但是速度有些偏慢,需要老师督促。大部份的幼儿能够基本完成涂色,涂到轮廓外的现象比较普遍,有极个别的幼儿会乱涂乱画,需要多引导。在整个涂色环节中,幼儿都非常开心。在《指南》艺术领域中明确提出:经常涂涂画画、粘粘贴贴并乐在其中。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复习巩固团圆、搓、压的技能,初步学习分泥和连接的技能。

  2、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泥、泥工板、湿抹布、已做好的'、未连接在一起的泥娃娃身体的各部件(头、身体、胳膊、腿)。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小朋友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吗?今天,我们大家就来做一个泥娃娃,娃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幼儿议论、回答后,老师总结:娃娃有一个圆圆的头,宽宽的身体,两只细细的胳膊和两条长长的腿。

  2、引导幼儿学习分泥和连接的技能。

  老师出示泥团,示范分泥:做娃娃的时候,先要把泥分为两块,每一块再分为一大一小两块,大的分别做身体和两条腿,小的分别做头和两条胳膊。再用我们学过的团圆、搓长、压扁等本领做出圆圆的头、宽宽的身体、细细的胳膊和长长的腿。

  出示已做好的各部分形象,示范连接:做好以后,将头、胳膊、腿与身体连接在一起。连接的时候,要注意位置正确:头是长在身体上部的,腿是长在身体下部的,胳膊是长在肩膀的两边的。连接好以后,用牙签在面部画出眼睛、嘴巴,平放在泥工板上。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下面请每个小朋友自己来做一个泥娃娃,分泥时要注意份量多少。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注意提醒幼儿:分泥要注意大小比例,连接时要稍用力,连接位置要正确,特别是胳膊与腿。

  4、老师请幼儿评价,谁的娃娃最漂亮。

  活动反思:

  玩泥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熟悉而又百玩不厌的活动。学前班幼儿已有了初步的捏、搓、揉等操作技能。他们愿意探索活动的新玩法,敢于尝试将简单造型组合成个复杂的形象。

美术教案 篇3

  一、活动的前期思考

  1、活动来源

  鸡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毛茸茸的小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适合小班年龄段孩子们观察、饲养和照料。

  2、活动价值分析

  幼儿面临的挑战:首先是饲养小鸡,孩子们通过与小鸡的实际接触,获得许多有趣的发现和相关的信息,更真切地去亲近自然、亲近生活;其次是孩子们在照料小鸡的过程中对小鸡表达一种关爱,从关注自我到关注小动物,实现了情感的迁移。

  教师面临的挑战:如何利用周边环境和材料帮助孩子们饲养和照料小鸡;通过多种活动引发孩子们对小鸡的发现、了解,创造条件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小鸡,让孩子对小鸡的关爱之情和研究热情不断增长。

  3、活动资源分析

  物质资源:一是小鸡,活泼可爱的小鸡不仅能让孩子直接观察到它的外形和特征,还会让孩子在饲养的过程中有许多惊喜的发现。二是养鸡场,养鸡场是孩子们平时极少能看到的场景,它能引发孩子们一连串的问题和思考,并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线索和依据。

  信息资源:教师(家长和孩子)在主题实施前和过程中,不断地收集、寻找关于鸡的相关书籍、音像、图片等资料,并根据主题的实施需要设置相关的资料区域和主题墙,为孩子们的活动提供线索、答案和经验的基础。

  二、主题中可开展的活动

  参观养鸡场、小鸡出壳、小鸡吃什么?可爱的小鸡、印脚印、“我喜欢小鸡”展示会。

  三、活动方案及田野教学分析

  (一)活动目标:初步了解小鸡出壳的基本过程。

  (二)活动资源

  1、小鸡出壳VCD,背景音乐,电视机,VCD机。

  2、纸箱、布袋等,小鸡出壳过程图。

  3、饲养过小鸡。

  (三)活动过程

  1、对小鸡出壳已有经验的交流。

  师:“鸡宝宝一开始躲在哪里?”

  幼:“蛋壳里。”

  师:“鸡宝宝是怎样躲在蛋壳里的呢?你用动作来试试看。”

  幼儿随着教师的引导语表达自己的认识:有的幼儿缩起头,有的抱起腿,有的将身体抱成一团。

  分析: 幼儿有过实地参访的经验,但未能直接看到小鸡出壳的过程,这里的表达是幼儿的猜测和原有的`经验。

  2、观看VCD,了解小鸡出壳的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观看VCD。

  (2)师生交流小鸡出壳过程。

  师:“小鸡是怎么从蛋壳里出来的?”

  幼:“用嘴啄。”

  师:“你来试着做做看。”

  幼:“小鸡是这样出来的(用动作表示)。”

  分析: 生动的录像帮助孩子完整的建立小鸡出壳的新经验。

  (3)教师再此引导幼儿观看VCD,在观看过程中让幼儿随音乐做动作并适时引导。

  师:“小鸡的翅膀在干什么?”

  幼:“用力气,想出来。”

  师:“小鸡两条腿撑呀撑,想干什么?”

  幼:“站起来。”

  分析: 教师在第二次观看录像时细致地引导孩子观察,通过嘴啄、脚踢等引导幼儿感受小鸡出壳的过程。同时给予孩子必要的暗示和引导,让孩子运用肢体语言,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来理解掌握。

  (4)出示图片。

  师:“这些图上画了什么?”

  幼:“小鸡出来了。”“一个蛋。”“裂开来了。”

  教师请幼儿按顺序摆放图片。

  分析: 录像已给幼儿清晰的印象,因此幼儿对图示的摆放显得很轻松。

  3、幼儿模拟小鸡出壳过程。

  师:“你想做一只小鸡,从蛋壳里钻出来吗?”(让幼儿选择喜欢的材料如纸箱、布袋当蛋壳,往里钻,尽量将自己缩起来,并放背景音乐。)

  师:“我好像听到有小鸡在啄蛋壳了。”(有幼儿用手敲纸箱。)

  师:“哎呀,有小鸡从蛋壳里伸出头来了。”(幼儿纷纷探出脑袋。)

  师:“啊,小鸡都出壳了。”(幼儿跳出纸箱拍手笑起来。)

  分析: 让孩子们钻进纸箱和布袋中模拟小鸡出壳的情景,再次用动作来反映他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教师的语言提示暗示了小鸡出壳的过程。对小班幼儿而言,动作表达更容易。

美术教案 篇4

  一、知识要素。

  知道像框功能、常用材料和式样。

  二、技能要求:

  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与装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像框功能、常用材料和式样,学会剪、贴、绘等各种技能制作有特色的小像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根据材料、照(图)片等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有个性的像框。

  3、态度情感价值观:感受像框对照片的装饰与美感,增强学生的生活审美能力和自信心,体验成功地快乐。

  四、教学重点。

  像框的不同类型的设计制作。

  五、教学难点。

  像框立体支架的`制作。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交流。

  1、多媒体演示。

  (1)生活中拍照场景;

  (2)“咔嚓”一声定格出一张照片;

  (3)多媒体变化出像框;

  (4)同一照片用不同像框装饰。

  2、小组讨论并交流像框的作用。

  (1)展示照片或美术作品。

  (2)摆设品。

  (3)美化环境。

  3、揭示课题。

  (二)讨论与发散。

  1、多媒体演示不同类型的像框,讨论像框的造型:

  (1)抽象几何形——心形、方形、长方形、圆形。

  (2)形的组合——长方形的叠加。

  (3)形象动物——如猫头鹰。

  (4)形象植物——如:花形、叶形。

  (5)废旧材料――如:枯树枝、开心果壳等

  2、讨论废旧材料的利用:环保与卫生。

  3、欣赏范作,讨论像框与照片的搭配。

  4、支撑架的式样与牢固要求。

  5、褂式背面、挂绳线的方法和位置不同、产生不同的效果。

  (三)构思与创作。

  1、学习像框立体支架的制作,构思、讨论:

  (1)准备做怎样的像框?

  (2)照片怎样安排?

  (3)学生交流想法。

  2、学习像框立体支架的制作。

  (1)学生各自说说自己家中的像框是如何支撑的?

  (2)掌握立体支架的制作方法。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要求:

  (1)像框与照片的搭配要合理、协调。

  (2)可以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装饰;

  (3)可以用画画、剪剪、贴贴的方法设计制作像框。

  (四)欣赏与。

  1、创设情境:像框设计展。

  2、自评、互评,互赠作品。

  (1)从像框的造型、色彩与照片间的搭配等方面进行。

  (2)善于发现和他人作品的优点。

  (3)找好朋友互赠像框。

  3、教师讲评,。

  (1)教师肯定学生的作业。

  (2)鼓励学生为自己的美术作品也配一个漂亮的像框。

美术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光影的交响》是选取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上册)》第6课 《光影的交响》的内容。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首先回顾上节课讲的明暗的知识,然后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用不同工具材料用明暗表现正方体的几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情感表现能力。采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强调明暗运用与表现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明暗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明暗审美价值的本质认识、通过借助简化的明暗练习方式,提高学生运用明暗造型及利用明暗进行情感表现的能力。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明暗表现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明暗表现的能力。

  B。培养学生明暗表现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B。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初步把握借助明暗处理的技巧,表现影物空间立体与前后虚实关系。攻破这一重点,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的风景照片和绘画作品,让学生观察,探究,总结等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构思立意,运用单色画具,使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对户外影物或风景照片作明暗简化处理,画一副风景画。攻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

  一、运用手工绘画表现;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对画面进行彩色,单色的转换。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学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淘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中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教室为舞台,教师为导演,学生为演员,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观察探究创造,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创造作业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找出用明暗表现物体形象的方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在练习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三、说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初步感知(欣赏作品)——乐中体验(画正方体)——讨论探究(自评)——知识扩展(明暗简化练习)——情感升华(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

  互动

  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会自觉地排除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悦的享受。当上课铃响时放一些优美的风景图片和音乐,这时学生满腔激情,仔细观察,为学好本课搭好基架。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艺术家们采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方法来塑造形体、表达情感的。然后分组采用不同方法用明暗表现一个石膏正方体。让学生注意画面的光影变化规律及透视现象规律是怎样的,学生认真观察后进行讨论,组内交换意见后分别用不同方法画出石膏正方体。这时教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发现总是及时解决。最后每组自评后将一张最好的作品上交,在屏幕上进行展示点评。这种让学生观察、发现的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3、构思立意,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课件中所播放的图片选择几张有代表性的进行分析讲解,同时选择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摄影图片,用单色画具进行创作,让学生观察、模仿、探究、创造。

  4、将我所学,为我所用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把所学知识综合的创造运用是我们的目的,最后,播放轻音乐,让学生根据风景画图片,尝试运用单色画具,使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进行再创造。

  5、归纳总结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6、板书设计:

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公园的各种桥,引导幼儿尝试用简单的线条体表现桥的基本形态。

  2、引导幼儿合理布局画面,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重点】画出自己喜欢的公园,感受优美环境带来的愉悦。

  【活动难点】画出桥的外型。

  【活动准备】

  带有桥的公园图片、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盒、调色盘、洗笔小桶、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以“逛公园”为情节,引起幼儿兴趣。

  1、“小朋友你们去过公园吗?你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鼓励幼儿说说公园什么地方很美丽。

  2、今天老师也要带你们去逛公园。

  二、通过欣赏,了解桥的一些基本形态和特征,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1、你觉得这些公园美吗?哪里很美?

  引导幼儿观察每幅图片上的桥,公园的色彩。

  教师小结:每幅图片上都有桥和树,些桥有的再树的前面,挡住了树,有的在树的后面,被树挡掉了。

  2、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们也来画一画好吗?

  你想画一个什么样的公园?幼儿展开想象

  三、学习用线条表现桥的.基本作画步骤。

  1、弧线画出桥身和桥洞。

  2、短竖线画桥栏杆。

  3、长横线和短竖线画桥身花纹。

  4、先画近近处再画远处。

  四、幼儿作画。

  1、画出你看到的美丽的公园。

  2、设计你想象中的公园。

  3、跟旁边的小朋友画得不一样。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遵守作画常规要求,并帮助幼儿丰富画面。

  五、作品评价。

  把幼儿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美术教案 篇7

  教案准备

  1、老师准备一些梳子图案的简笔画。

  2、给每个小朋友一个塑料剪刀。

  教案流程

  一.变魔术,教师做示范,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变一个魔术,看这是一张纸,老师要用手中的剪刀把这张纸变成一把梳子。"教师做示范,沿着直线剪纸。

  二.幼儿操作,教师来回逡巡观察。

  老师:"现在,小朋友来变魔术。看看那个个小朋友变得梳子最漂亮。" 教师发放剪刀,图纸。来回观察指导幼儿,提醒幼儿不要把乱挥剪刀。对个别需要帮助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三.让大家把剪纸剩余的纸团等收集起来

  引导幼儿把剪了的纸卷成扫把,花卷等。鼓励幼儿动脑,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

  四.提醒督促幼儿将废纸扔进废纸篓,配合老师收拾剪刀等工具活动评析

  本次教育活动由变魔术引入,极大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对于用剪刀"变"出梳子有极大的尝试欲望。托班幼儿的手指肌肉未完全发展,使用剪刀还不灵活。所以,李老师把两线之间的间距画的较宽,要求幼儿尽量沿着宽线条剪就可以了。这个活动很好的练习了幼儿小肌肉的发展。

  教案总结

  以上就是小梳子剪纸教案的全部内容,通过一个小小的魔术引起小朋友的兴趣和注意,各位老师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质的把流程内容稍加调整,希望本次教案能够给大家以帮助,感觉好就分享一下吧。_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02-05

(精选)美术教案07-26

【精选】美术教案07-26

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经典)07-22

(经典)美术教案07-29

美术教案【经典】08-03

美术教案:螃蟹11-26

《彩虹》美术教案12-02

《蔬菜》美术教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