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3 08:53:19 教案 我要投稿

(优)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优)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子计算机的用途,培养了解新科技、学习新科技的主动意识,培养热爱科学的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了解计算机的`用途,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了解新科技,学习新科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陈述、感叹、疑问三种句式的不同语气。3.学会书写10个生字,认识5个多音字。

  教学准备:计算机实物。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出示、解读学习任务、要求。

  1.小芳为什么找不到舅舅家了?

  2.她是怎么找到舅舅家的?

  3.你知道计算机还有那些用途?

  4.合作交流,计算机或其他现代化的工具及设施。5.师提问并。6.作业: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完成课后第二题。

  体会陈述、感叹、疑问三种句式的不同语气。

  1.“叔叔,计算机怎么知道我舅舅家呢?”2.小芳高兴的叫起来:“他就是我舅舅!”3.“我们找不到舅舅家了。”

  三、独立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四、写字教学:教师范些生字。学生书空后练写。

  五、作业:预习下一课。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整理字词、归纳结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一)字:积攒z ǎn 俨然y ǎn 凛然l ǐn 咄咄d u ō龇z ī 戳c h u ō 镶嵌x i ān g 依*y ǐ偃y ān 哧溜c h ī l i ū 水渍z ì 霎时s h à 掖y ē

  (二)多音字s āi 塞到y à 轧制l ūn 抡起塞s è 堵塞轧z h á 轧钢抡s à i 边塞g á 轧帐l ú n 抡动

  (三)词积攒:一点一点地积存。俨然:形容很像。凛然:严厉、严肃。咄咄逼人:形容说话伤害人,令人难受。艳羡:羡慕。横刀立马:形容非常英武。张牙舞爪:形容野兽的凶相,多用比喻人的凶恶样子。霎时:形容短时间。克制:克服。

  二、学生读课文(教师指导正音)

  三、初步感知

  (一)课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回忆性的文章大体结构一般是“总----分----总”,据此文章分为三部分。

  1、(1)童年过年的魅力,引起下文(设置悬念)

  2、(3—17)写我买花脸,演花脸及因演花脸惹祸和遭惩罚(设置铺垫)

  3、(18)总结对于孩子来说过年的魅力更深一层的缘故,照应开头。(一线贯穿)

  (二)、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总结)作者叙述了自己在一年过年时候得到花脸并因此闯祸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三)、总结全文收获

  四、作业:

  1、整理笔记

  2、作训练题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研读探讨、总结收获

  教学过程:

  一、课文围绕“花脸”共写了几件事?(学生总结归纳)

  (一)绘花脸(2)——为下文作铺垫(最喜欢)

  1、写花脸抓住了特征描写(形、色、眉、眼、头、胡须、对比)

  2、语言描写:①“我”:喜欢、渴望又胆怯的心理

  (二)买花脸(3--4)(体现童真童趣)

  ②小伙计:可看出小伙计的精明强干(维妙维肖,符合人物身份)

  ③舅舅:慈爱,理解一颗童心神气的表演

  (三)演花脸(5-17)表演惹祸惹祸后惩罚

  二、学生讨论、总结收获

  1、思想上

  2、写作上

  三、学习了本文后联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回想一下在你的思想海洋中有没有几朵晶莹美丽的小浪花,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说一说,并提炼出其中的积极意义。

  四、把以上的叙述用精彩的笔墨写成一篇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经历的文章。注意用上今天的写作收获。

  五、作业:

  1、整理笔记

  2、做练习巩固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

  2.在朗读中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3. 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语言的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孩子对妈妈的情感。

  2.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雨中情境的课件,学生相互交流,说出图上的情境。

  2、再播放课件(下雨了,校门口站满了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很多家长都纷纷接走了自己的孩子,只有一个孩子没人来接,独自一人奔跑在雨中)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当你看到这种情境,有何感受?(学生谈想法)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自立能力强,而且很勇敢的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他?(生答)

  3、板书课题:妈妈,不要送伞来

  齐读课题, 认读“伞”字,老师拿出雨伞,说一说与实物的异同?

  〔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1.播放配乐课文录音

  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象,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懂得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录音唤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再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自主识字

  1.对照字表圈画生字

  2.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老师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说)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5.生字的应用:选择你喜欢的生字组词“勇敢、机灵、慢悠悠”等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所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不要妈妈送伞来?你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3. 小结:丁丁长大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五、指导书写:

  1.课件展示:

  “伞”的笔顺。

  “变”下面是“又”,不是反文。

  “奔”要注意下面部分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描字。

  3.练习书写生字。

  〔设计意图:应用媒体资源学习生字,使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加深记忆。〕

  第二课时

  一.歌曲导入

  1.播放课件《小雨沙沙》师生边舞边唱

  2.指名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营造了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通读课文,感悟语言

  1、出示课件,听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什么?

  3、课件出示小雨情境:

  (1)请同学们看电视屏幕,谁先读第一句话“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

  (2)怎样才叫“慢悠悠地走回家。”谁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3)朗读第二句话“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小雨会说话吗?

  (4)同桌讨论这一小节诗歌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轻柔、喜爱)

  4.课件出示大雨情境:

  (1)下大雨时,丁丁又是怎么样回家的呢?

  (2)自由读第二小节。

  (3)安排5、6个同学来表演“伞群”,安排一个同学表演“机灵的小鹿”。

  (4)机灵的小鹿,多么快乐!谁再读一读这一小节?

  〔设计意图:教学时,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又分别用了“小雨中”和”“大雨中”两个视频场景来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5.那么还有什么原因不让妈妈送伞来呢?

  (1)全班默读第三节诗

  (2)质疑:A.你的爱指的是什么爱?

  B.什么是“小糖人”?生活中还有哪些小朋友的形为像“小糖人”的行为?

  (3)不想做“小糖人”的同学齐读这一句话。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质疑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愉快地获取知识。〕

  6.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情境渲染气氛,书声朗朗,再造意境,使学生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感悟得以升华。〕

  三.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首小诗,我觉得大家也长大了许多,为了证明我们长大了,你们想对妈妈、爸爸、老师、同学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仿照例子编一编)

  例: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走回家。

  不要______,妈妈,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爸爸,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四、布置作业:

  准备班会:《妈妈,我长大了》

  〔设计意图: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总结】

  《妈妈,不要送伞来》是二年级上册“自立”为主题的第二单元中的一首小诗。诗中两个地方的“喜欢”,都流露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而愿在风雨中历练,逐步自立的心愿。这首小诗语句清新、活泼、自然,充满了儿童情趣,小诗的题目《妈妈,不要送伞来》,只有学生在真正读懂小诗,并联系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领悟。

  一、在“谈话导入,激发思考”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问学生:“沙、沙、沙,下雨了,同学们有的穿着雨衣,有的打着花雨伞回家去。可是有位叫“冬冬”的小朋友没拿雨伞,也不希望妈妈送雨伞,她说‘妈妈,不要送伞来’(板书课题),这是为什么呢?” (现在的孩子,依赖性强,大多又娇气,下雨不用家长送伞这是他们一时很难理解的,因此,问题的提出自然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了对文章的学习兴趣。 )

  二、在“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这一环节中,我同样引入了“冬冬”这个人物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听一听,冬冬都说了些什么,”(老师范读课文), “喜欢冬冬的文章吗?读冬冬的文章,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生字、读文章。“(学生自读课文)“冬冬要考考你们生字掌握得怎么样,谁有胆量接受考验?”(小组合作学习,检查生字)……这样,通过“冬冬”这个人物的引入,让“冬冬”进入学生心灵,让“冬冬”与学生对话,让“冬冬”引出学生的思考,让“冬冬”与学生一起“勇敢、欢快”。

  三、 在“疑中导读,体会感悟 ” 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文章,有不懂的地方用笔划出来。”然后自由提问。孩子们逐渐能提出较完整的问题,如:“慢悠悠”是什么意思? “小糖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妈妈,不要送伞来”等等。其中,“小糖人是指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较有一定的难度,我引导孩子们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小朋友的行为像‘小糖人’的行为?‘小糖人’还可以换一个什么词理解?”如此设计,有条理,有坡度,学生理解既自然,又深入。而“我像街边的小树,风雨中更加勇敢、欢快。”则采用男女生互读互相评议的方法,来理解“勇敢、欢快”这两个重点词……

  学完了这篇富有启迪的小诗后,为了把学生进一步引入生活,使感悟在实践中得到提升,成为能力和习惯。课后我特别布置这样的作业:“学习了这首小诗,我觉得同学们也长大了许多,为了证明我们长大了,你们想对妈妈、爸爸、老师、同学说些什么呢?回家后,把你的心理话说给妈妈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实际行动证明你不是“小糖人”,是一个勇敢、欢快、自立、自强的人。”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楷、瞒、懊”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皮肤、签条、缩短、脾气、名册、呵欠、咳嗽、原谅。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落。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齐读课题,质疑、解疑。

  什么是抄写员?本文说的小抄写员是谁?

  (抄写员指照着原文抄写的人。本文中的小抄写员指的是叙利奥。)

  2.了解本文的作者。

  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一书。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1866年参加意大利反对奥地利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后来曾加入意大利社会党。所写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描写学生生活,带有感伤情调,其他作品有《公共马车》、《工人女教师》。

  二、合作交流: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按1要求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办法进行自学。

  (3)认识生字,掌握字形。

  2.指名读课文。

  (1)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一味:单纯地、一个劲儿地。

  迸出:指由内而外地、突然地、不能抑制地发出。

  瞟:斜着眼睛看。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后悔不该这样。

  啜泣:抽噎,抽抽嗒嗒地哭。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3、与同桌合作读书,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叙利奥为了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瞒着父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坚持抄写签条,虽然被父亲误解、冷淡,依然坚持着。)

  4、围绕着叙利奥帮助父亲抄签条这件事,课文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请你划分出本文的段落层次。

  5、学生汇报。

  练习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叙利奥要帮父亲抄签条,父亲不同意。(1—4自然段。)

  第二部分:叙利奥瞒着父亲抄写签条。(5—24自然段。)

  第三部分:父亲了解了事情的真相。(25—30自然段。)

  四、分组分部分熟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

  2.领悟作者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示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三、品读感悟: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请你说一说:你觉得叙利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

  (体谅父母、爱家人的孩子。)

  带着问题读课文:

  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请你画出体会最深的语句,体会后出声地读出来。

  突出重点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叙利奥三次受到父亲的责骂、误解都没有怨言,仍坚持帮父亲抄签条。

  抓重点句体会,尤其是心理活动的描写。

  句子①

  叙利奥虽然不说什么,心里很快活。他想:“爸爸不知道我在替他写,还以为自己没有老呢。好!就这样做下去吧!”从“心里很快活”体会出他默默帮父亲工作,看到成果,他很高兴。“就这样做下去吧!”说明他要帮父亲抄下去的决心很大。

  句子②

  每天晚上到了十二点,叙利奥就起来工作。

  从“每天十二点”体会到为了帮助父亲,他是可以克服一切困难的。

  句子③

  叙利奥出世以来第一次挨骂,心里很难受……叙利奥重新振作起来,心里暗暗对自己说:“唉,还是继续做下去。白天多用点功,夜里仍旧工作吧!”

  从“心里很难受,继续做下去,仍旧工作”去体会。叙利奥长这么大,第一次受到父亲的责骂,心里真是很难受,可看到父亲和一家人高兴的样子,他坚定了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句子④

  叙利奥一声不响地受着责备,忍住了就要流出来的眼泪,心里却很欢喜。

  从这句话中我们能体会到他怕父亲知道,就不会让他做了,所以他没有告诉父亲。

  句子⑤

  “啊,不是这样!您不要这样说,爸爸!”叙利奥含着眼泪恳求说。他真想把经过的`一切说个明白,可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心里反复说:“哎呀,不能说,还是一直瞒着下去,帮爸爸做事吧。学校的功课是非学好不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稍微减轻父亲的疲劳。对,这样做对!”

  从“恳求”体会出叙利奥的心里非常难受,委屈。

  从“更重要,对,这样做对!”体会到叙利奥把帮助爸爸做事,减轻父亲的疲劳看成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心中还十分肯定自己的做法是对的。说明他很体谅父亲的辛苦。

  句子⑥

  又过了两个月,叙利奥继续夜夜工作,白天疲倦不堪;父亲见了儿子,仍旧动怒。最伤心的是父亲对儿子渐渐冷淡了……叙利奥看到这个样子,伤心得不得了。

  从“夜夜”体会到叙利奥这样工作,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难以忍受的。

  从这句话中我们还能体会到父亲的冷淡,使他伤心到了极点,可为了帮父亲,他仍旧没有为自己辩解。

  句子⑦

  可是一到十二点钟,这个决心不知不觉又动摇了,好像睡着不起来,就是逃避了自己的责任,偷用了家里的两角钱一样。于是他忍不住仍旧爬起来。

  追问:你是怎样理解“好像睡着不起来,就是……偷用了家里的两角钱一样?”

  (叙利奥把帮助爸爸工作看成了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不干,就是对这个家的不负责任。)

  句子⑧

  叙利奥听了心里像刀割一样……父亲确实不爱他了,眼里已经没有他这个人了。“啊,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无论怎样,请您不要这样说。……

  追问:请你想象体会,什么是刀割一样?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叙利奥此刻已是伤心欲绝,他是那么爱他的家人,同样他也需要父母对他的爱。)

  2.叙利奥受到父亲的责骂,冷落后是否停止了工作呢?

  (没有,习惯的力量,为爸爸分忧的信念使他半夜又起来。)

  追问:叙利奥为什么要偷偷地做?不告诉父亲呢?

  (因为父亲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不要。你应该用功读书,功课是你的大事情,就是一个钟头,我也不愿意占用你的时间。“父亲很爱叙利奥,如果叙利奥告诉了父亲,父亲不会让他做的,他也就帮不了父亲了。)

  3.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帮助父亲工作的?

  家里的生活很清苦。一家人的生活全压在父亲的肩膀上。他白天在铁路上工作,晚上又从别处接了文件来抄写。工作很辛苦,父亲常常诉苦:“我的眼睛似乎坏起来了。这样的夜工,会缩短我的寿命呢!”

  叙利奥心疼父亲,想为他分担一些。

  4.事情的结果怎么样呢?请你认真25—30自然段,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父亲知道了真相,心中充满了愧疚,也充满了对儿子无尽的爱。)

  四、巩固延伸:

  学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叙利奥为了帮助父亲维持家中的生活,减轻父亲的重荷,默默帮助父亲工作,虽被误解仍坚持着,表达了他对父亲、对家人深沉的爱。同样,父亲对这个家、对儿子也是十分挚爱,宁可自己受累,也不愿意耽误儿子的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父子间那份真挚的爱。

  五、作业

  1.分角色表演课文最后一部分内容。

  2.预习《向命运挑战》一课。

  板书设计

  贫穷的家庭---请求抄写---遭到拒绝---深夜抄写---受到误解---发现真相---得到爱抚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定义、解释、分项、举例等多种说明方法,以及说明与叙述等表达方式相结合介绍科学知识的写法。

  2、理解平实性说明文准确、周密、平实、简洁的语言特点。

  3、了解本文中先总说再分说的结构形式。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定义、解释、分项、举例等多种说明方法,以及说明与叙述等表达方式相结合介绍科学知识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实性说明文准确、周密、平实、简洁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的感知。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就具有这样的能力。人类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地球上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和反射信息和能量,其中有一种人类已经认识到的形式――电磁波,并且发现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

  例如,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发生的时候,由于着火的树木温度比没有着火的树木温度高,它们在电磁波的热红外波段会辐射出比没有着火的树木更多的能量,这样,当消防指挥官面对着熊熊烈火担心不已的时候,如果这时候正好有一个载着热红外波段传感器的卫星经过大兴安岭上空,传感器拍摄到大兴安岭周围方圆上万平方公里的影像,因为着火的森林在热红外波段比没着火的森林辐射更多的电磁能量,在影像着火的森林就会显示出比没有着火的森林更亮的浅色调。当影像经过处理,交到消防指挥官手里时,指挥官一看,图像上发亮的范围这么大,而消防队员只是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地点上,说明火情逼人,必须马上调遣更多的消防员到不同的地点参加灭火战斗。

  二、课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介绍遥感技术的科技性说明文。它通俗的解释了什么是遥感技术,简要的介绍了遥感技术的四个主要特点,具体的说明了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人们获得了驾驭自然的更大的自由。

  三、阅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分别为引言和两个小标题所标明的部分。

  1、第一部分(第1段):总说现代科技领域的新成就-遥感。

  2、第二部分(第2-8段):说明遥感技术的特点。

  第一层(2-3)说明遥感技术的性质,指出它能够“实现对各种物体的探测和识别”。

  第二层(4-8)说明遥感技术的特点。

  第三层(9-13)说明说明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其效果。

  这部分先概括说明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和作用。其应用范围是“多方面的”,共有四十多个领域;其作用是能“及时地向国防和国民建设部门提供急需的图件和数据,使人们更全面的认识一些自然界的规律,获得驾驭自然的更大的自由。”

  第二课时

  一、概括本文的说明方法:

  1、课文运用了解释说明的方法。解释说明又称为作解释,也就是对事物作介绍、作解说。它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形状、构造、功能、成因等,也可以用来解说事物的概念。它能使抽象的概念、深奥的专业术语等变的浅显易懂,通俗明白。

  如课文在给“遥感”下定义后,紧接着用了一个长句来作解释:“它借助于专门的光学、电子学、、、从而揭示出所探测物体的性质和变化规律。”这个解释深入浅出地对定义中所说的“从遥远的地方去感觉”和物质的映像作了具体的说明。又如“遥感技术的特点”中的`第3自然段也运用了解释说明的方法,介绍了遥感技术的发展的年代、运用的范围与作用,并概括说明了它的特点,为下文具体、详细地介绍做铺垫。

  2、课文还运用了比较说明的方法。比较说明是在介绍某种事物时,用与它有联系的事物加一对照的说明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比较说明可以突出事物的性质、特点,帮助人们准确地区别事物,更深刻地认识事物。课文在介绍遥感技术的探测原理时,把光学照相机与微波遥感器加以比较,突出了后者在天空被厚云层覆盖,或没有光照的夜晚,仍可探测到地面的目标的特点;在介绍遥感技术“快”的特点时,把用地球资源卫星测量同用航空摄影测量与实地测量加以比较,突出了遥感技术“快”的特点和“不仅能及时反映现象,还可用来对比分析环境的动态变化”的优势;在“区域分析”一段里,把墨西哥及英、美等国利用遥感技术与实地勘察所用的时间和人力加以比较,充分说明了遥感技术的效率之高。

  二、总结课文结构:

  本文在结构上采取了“总-分”的写法,即先总说,后分说。先总说,就是先揭示说明的主旨,点出说明对象;后分说,就是从各个不同方面介绍说明对象。从全文看,第一部分是总说,第二、三部分是分说;而在第二、三部分中,也分别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写法。

  三、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说古道今,运用神话故事、传说和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了解死海的特点及其原因,认识准确数据的说明作用。

  教学设想

  一、采用“导读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明白事物的发展变化。

  二、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出示小黑板):

  1解释词语:〔安然无恙〕恙,读yàng,平安无事的样子,没有遭受什么病害或灾祸。〔怙恶不悛〕怙(hù),依靠,凭借;悛(quān),不读(jùn),改过,悔改;一贯作恶,不肯悔改。〔执迷不悟〕执,坚持;迷,迷惑;坚持错误而不觉悟。〔谕告〕告诉,使人知道。

  2下列解释是“死”的义项。请在下列句子中选择与之相应的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A失生去命B不顾性命、坚决C不活动、不灵活D不通的E指“干涸”F固板G没有生物

  ①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A、E)

  ②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G)

  ③……真是“死海不死。(G、A)

  ④……受神楸S樱屡淹不死?A)

  二、导入新课

  《死海不死》是一篇介绍地理知识的说明文。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说古道今,举实例,引传说,列数据,通俗地向读者介绍了死海的特征和它的形成过程。“死海不死”这个标题看似矛盾,其实正抓住了死海的奇异特征,这就是既“死”又“不死”。全文写得有条不紊,饶有趣味。

  三、分析课文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然后写出这篇文章的结构提纲和大意(抽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订正)。

  第一部分(1—4段),说明死海的特征:水的咸度很高。

  第二部分(5—6段),说明死海的成因:海水含多种矿物质,长期储存沉积,因而形成“死海”。

  第三部分(7—8段),介绍死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结合课文第一部分,说说文章是怎样从形象的描绘到科学的分析,进而揭示事物特征的。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在第一部分里,文章先介绍死海的地理位置;接着从水中与岸边不存在生命活动推测它“得名的原因”;继而从另一个角度,通过举例和援引传说,把死海浮力之大说得既形象又神奇;最后,综合“死海”与“死海不死”的特征,作为科学的说明,从而揭示了死海区别于其他海的最显著的特征:海水的咸度很高,所以不适于生物的`生存;因为海水的比重大于人体的比重,所以浮力很大,人能自由游弋。这种从形象描绘到科学分析,进而揭示事物特征的方法是说明文常用的方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

  3、提问: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文章又是怎样来说明死海的成因?

  讨论明确:死海水中含有很多矿物质,水分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而成为今天最咸的咸水湖。人类对大自然奇迹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后依靠科学才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文章先引用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对死海成因的探索。接着从正面对死海的成因进行科学的解说。从神话的说明到科学的说明,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过程,读起来也引人入胜。

  4提问:引用神话传说,在说明死海中起到什么作用?

  总结:在知识小品中,往往引用一些神话传说,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离开了这点,旁征博引,为追求增加文采而随意堆砌材料,滥引趣闻,是不足取的。本文两段传说、神话对说明死海的特征起着不同作用。引罗马统帅狄杜处死俘虏而未得逞的传说,对说明“死海不死”是一个很生动的例证。虽说是传说,却有史实作基础,更主要是符合事物的实际情况:死海浮力大,人投入海中不会下沉,哪怕是戴上脚镣手铐的人(传说中的俘虏是戴镣铐的)。这种引用不悖事理,反能起到把死海的特征说明得更形象更神奇的作用,增加读者的阅读兴味。同时,也从时间上说明死海存在悠久。

  5提问:课文中为什么要引用大量数据?

  归纳:知识小品的写作目的,是为了传播科学知识。它虽然可以旁征博引,说古道今,但是,归根到底还是要让读者对说明对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如第4自然段,说明死海海水浮力大是因为咸度很高。高到什么程度?文章引用了科学数据。用具体数字表明海水中所含的盐分(钠盐、钙盐、钾盐)之多,再用一个比例数字指名各种盐类在海水中的比重,这样“咸度很高”就得到了确切的说明。最后,再用其比重与人体的比重作比较,从而得出人在水中不会下沉的结论。这几个数字对于说明死海海水浮力之大都有说明效果。读到这里,真正明白了文章前面所描绘的死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海边寸草不生人不会被淹死等奇异现象的科学道理。

  死海不死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一、了解有关海洋知识,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趣。

  二、理解列数据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

  一、从分析课文题目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思路,把握全文内容。

  二、讲清列数据的说明方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导入课文,可从讲故事入手,也可做实验比较,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扑朔迷离、千奇百怪的自然现象,有的谜底至今未曾解开:如安哥拉有条长达六公里的“香河”,香味飘传百里开外。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发展,有的奥秘已经揭开,像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的“死海”。(加黑字板书,下同)现在,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思想,看看这“海”为什么冠之以“死”字,既是“死“海,标题又为什么称为“不死”的呢?

  导入课文也可以实验开始,一杯白水,一杯浓盐水,分别放入鸡蛋进行比较。

  二、范读课文。

  一)借助工具书给加黑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游弋2安然无恙3氯化钠4告诫5干涸6执迷不悟

  (1)yì,(兵船)巡逻。文中指游来游去。(2)yàng,无恙,没有灾祸、疾病之类优愁的事。形容很平安,没有受到什么损害。(3)nà,食盐的化学名称。(4)jiè警告、规劝的意思。(5)hé,水干,枯竭。(6)wù,执,固执;迷,迷惑,对事物分辨不清。形容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二)运用下列词语各造一个句子。

  1安然无恙2告诫3大惊失色4猜测

  三)划分课文段落层次,概括大意。

  四)数字,一般分为确数和约数两种。认真阅读课文,划出表确数和约数的语句,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五、讨论作者思路。

  划分课文段落层次,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怎样划分,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成。本文共8小节,有几种划分层次的方法,请同学们各抒已见。

  第一段:1节,写死海得名的由来。

  第二段:2 ̄4节,说明死海不死的缘由。

  第三段:5 ̄6节,写死海的成因。

  第四段:7 ̄8节,写死海的现状和未来的情景。

  六、新课

  1、提问:关于死海的知识,大家在地理上已接触过,请大家回忆一下,举手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1-3自然段。

  提问:作者说是死海,又称之为“不死“,是不是自相矛盾?是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证明“死海不死”呢?

  小结:死海寸草不生,没有任何生物存在,因此称之为“死海“。但人浮于水面,不会淹死,因此说“死海不死“。作者运用举例说明的方法,叙说了历史传说,证实了第二节论断的正确。

  3、齐读第4自然段。

  提问:1公斤棉花和1公斤铁,谁重?

  补充:从数量上看是一至的,但质量上就不相同了。这里有个比重问题。比重是物理学名词,是物体的重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值。显然铁的比重比棉花要大。课文第4节谈到“死海”海水的比重大于人体的比重,人一到海里就漂起来,就不足为怪了。据有关资料介绍,死海的海水比一般大海水咸7倍,氯化钠储量够40亿人吃两千年。有不少人家用浓盐水腌咸鸭蛋,鸭蛋为什么不下沉?就是盐水的比重大于一般的白水比重的缘故。

  4、要求学生自读5、6自然段,简要说出死海的成因。

  七、指名讲述课文插图内容。

  学习第四部分;讲析说明方法;布置作业。

  1、提问:人们是怎样开发死海海水资源的?为什么说“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

  概括:人们在“死海”边修建工厂、游乐场所,利用海水治病。资源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利用。(追问:除了课本上谈到的作用外,“死海”海水还可以进一步开发、利用,有哪些作用?此问题意在开拓学生的思维,教师可随机点评。)说“真的要死了”,指的是海水的逐渐消失,干涸。

  2集体朗读7—8自然段。

  四、讲析说明方法。

  1、提问:本文的说明方法有哪几种?

  主要有两种:举事例、列数字。

  2、提问:假如把举例的两个神话、传说删掉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如去掉两段事例,读者也可从中了解到有关“死海“的知识,但可读性就减弱了。写文章总是要给人看的,特别是说明文,仅注意科学性是不够的,还应该注意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

  3、运用列数字说明是本文的一个特点,请大家划出有关表确数和约数的句子,思考数字说明的好处。指名学生朗读、回答问题。

  小结:说明海水的浮力用的是确数,这是经科学测算而定的;死海的地理位置、面积也是确数。运用约数的:“最深的地方大约有四百米”,“每年死海水面下降四十到五十厘米”。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可使被说明的事物具体可信,去掉有关数字。或都运用约数,就会使文章的可读性、可信性大大下降。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文后揣摩、运用五,理解“死”的不同含义。

  2给课文插图写一段说明文字,不少于200个字。

  死海,原来在希伯来语中被称为“盐海”,湖面海拔为-400米,是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最宽18公里,平均深146米,最大深度395米,面积1049平方公里。死海含盐量极高,表层为千分之二百三十一,底层为千分之三百三十二,比一般海水含盐量高5—8倍。死海湖水比重为1172—1227,而人体比重只有1021—1097,比死海湖水比重小,因此人们可以像躺在床上一样仰卧在死海水面上,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4、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习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西沙群岛的地图

  师:在距离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板书:西沙群岛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观参观富饶的西沙群岛。

  板书:富饶的(学生书空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1、检查初读情况。

  2、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出示“我会认”的10个生字和“我会写”的13个生字,通过多种形式认字:集体认读、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编谜语,组词、造句、找反义词、找近义词等,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3、指导学生抓住“富”、“饶”理解文章。

  师:“富”和“饶”都是很多的意思,那么西沙群岛什么“多”呢?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找一找,圈一圈,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来说一说。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下面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富饶的西沙群岛什么多?

  边交流边板书:海水颜色珊瑚海参大龙虾鱼贝壳海龟鸟鸟蛋 鸟粪

  2、教师小结:对啊,作者按照地点的变化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水颜色多),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多),海滩--(贝壳、海龟多),海岛上--(鸟、鸟蛋、鸟粪多),并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它们的特点,使得这些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随机板书:站在海边潜入海底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去细细欣赏这些美丽的景物吧!

  四、学习第二小节

  1、课件出示风景图: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描写海水的句子。

  2、指导朗读:哪位同学能用朗读来表现海水的瑰丽?

  读后学生点评。

  3、全班齐读。

  4、教师引读: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请同学们看着课件接读。

  5、师生合作读: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景象呢?

  师一边用鼠标点图,一边引读: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

  学生接读:(所以),从海面看,色彩也就不同了。

  6、指导背诵。

  五、教师小结,结束新课

  六、作业设计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2、深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3、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上节课我们已经跟随作者的描述,初步感受了西沙群岛。回忆一下,西沙群岛在你的印象中是怎么样的?你能以“啊──”为开头,并用上课文中“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两个词语来感慨一下吗?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朗读课文中心句:是啊,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真是个可爱的地方。

  3、小结作者描写的顺序: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呢?先后描写了什么地方?

  板书:站在海边潜入海底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4、引读第2自然段: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

  小结:是啊,那海水犹如一匹巨大的七彩锦缎铺展在人们眼前,令人叹为观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踏上西沙群岛,去感受她的美丽和富饶吧──同学们,接下来,你们最想潜入海底,或是漫步海滩,还是登上鸟岛呢?选你最想到的地方,有滋有味地读起来吧。(师巡视)

  二、指导学习3.4自然段:潜入海底

  1、快速默读3.4自然段,你在海底看见了哪些生物呢?用──标出来。

  2、指名回答。

  3、精读第3自然段,感受珊瑚的多姿、海参的闲懒、龙虾的威武。

  (1)指名朗读描写珊瑚的句子。

  (2)观察课件,理解比喻句:“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各种各样。

  把这个中心词标出来,齐读。

  (4)指名朗读描写海参的句子。

  (5)指导朗读。

  抓住“懒洋洋地蠕动”这个词组,理解词语,结合课件感受海参的特点。

  (6)表演朗读这一句。

  (7)指名朗读描写大龙虾的句子。

  (8)引导理解“威武”的意思。

  4、精读第4自然段,感悟鱼数量多、鱼姿美。

  (1)指名朗读,整体感悟鱼多、美,说说自己读后的感觉。

  (2)引导理解“各种各样、数不清”。

  你能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其他词语来形容鱼多吗?(不计其数、不胜枚举、千姿百态……)

  (3)引导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观察课件,指导朗读,注意读出惊叹的语气。

  小结:这一句采用的'是夸张的写法,足以说明西沙群岛的鱼实在是品种繁多、数不胜数啊!

  (4)过渡:这里的鱼不仅多,而且很美丽,很独特,作者介绍了哪几种鱼?请几个同学分别来朗读描写每一种鱼的句子。

  指名朗读。

  (5)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鱼。

  (6)欣赏各种鱼的课件,深化感受,随图片悟情朗读相应的描写鱼的句子。

  (7)拓展补充:欣赏其他鱼的美姿。

  谁能像课文中那样介绍其中的一种?(随机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

  (8)再次朗读这一段:

  先自由朗读,然后按总分总方法,集体与个别配合朗读

  5、引导背诵,积累词句。

  三、分组合作学习5.6自然段: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根据学生合作情况,邀请两组向大家展示。

  (1)合作朗读第5自然段;两名同学朗读描写贝壳的句子。两名同学朗读描写海龟的句子。(初步感受并列写法)

  (2)用自己的话介绍在鸟岛上的收获。四人合作介绍,每人介绍一方面。

  四、提升感悟,指导学习最后一段。

  1、教师铺垫引读,引导学生满怀深情和期盼地接读。

  师:是啊,富饶美丽的西沙群岛,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心里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生:(满怀深情和期盼地朗读)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2、教师铺垫引读,引导学生满怀豪情和信心地接读。

  师: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生: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五、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语文教案 篇8

  【设计理念】

  大语文观。

  如今的中学生对于旧式的“吆喝”是相当陌生的,这就为教学带来了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使增加学生对“吆喝”的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地条件,设计有关活动,如让学生走上社会,走上集市,倾听吆喝,搜集、调查、整理甚至可以学上一两句当地的种种“吆喝”,了解其作用,分析其与广告的关系。总之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借此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

  ⑵ 合作调查能力、搜集整理能力、表演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

  ⑴ 上集市搜集、调查、整理如今当地的种种“吆喝”,研究其规律、特点及价值,探讨其中包含的民风民俗等。

  ⑵ 自学讨论法、行动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 培养热爱本土俗文化的情感。

  ⑵ 归类记录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为抢救工作做一点贡献。

  【教材分析】

  萧乾的《吆喝》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内容贴近生活,文字也不艰深。学生基本上可以自读,在自读后由学生质疑提问,师生共同解决。重点:带有地方特色的吆喝的作用及其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以小组为单位,深入调查: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或旧时生意人调查过去人们吆喝的内容和声调,做好记录或录音。

  2、每人模仿一两句旧时的吆喝声。

  【教学目标】

  1、交流学生调查或搜集到的旧时各种吆喝,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学习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及作者情感。

  【具体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先模仿一句旧时本地的吆喝。

  2、请同学们模仿昨天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旧时商人处学到的吆喝:

  (教师可适时组织评点)

  3、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我们这儿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这种商贩叫卖的吆喝声:

  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要不是你们爷爷奶奶们还健在的话,它们就可能永远地消逝了。知道吗?你们昨天做了一件多有意义的事啊!你们昨天做的,是抢救我们本土的文化遗产事啊!只不过我们昨天只做了第一步,如果将采集到的这些吆喝用文字整理下来,那才是大功一件呢。

  (讨论如何动笔?)

  4、看看著名的作家、记者、翻译家箫乾是如何动笔写《吆喝》的。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介绍了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及音韵节奏等。介绍时充满了美好的怀念之情和浓郁的情趣。

  2、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相互交流,体会其中的意味。

  3、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全文从两个方面人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最后,又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这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思路十分清晰。)

  三、质疑解疑

  1、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

  (对材料的加工剪裁功夫)

  2、本文十分注意语段的衔接过渡,找出这些语句,看它们承转了哪些内容?

  3、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马趴?(自然写实、幽默调侃)

  4、………(学生自己提出)。

  四、作业布置

  1、将昨天采集的本地旧式吆喝整理成文:

  (自拟题目、教师指导)

  2、以小组为单位,上集市搜集录音现时的吆喝,并将其排成简单的节目。

语文教案 篇9

  语文阅读教案

  一、从整体入手反复读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线。读得好,可以深刻地表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比如,在教余光中的《乡愁》一课时,就应该先充分创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再采取各种朗读方式,如集体读,个人读和自由读等,使学生情有所动,心有所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深刻地体会到乡愁的含义,以及作者深沉的爱国思想感情。最后又采用集体朗读,让学生再一次透彻得体会出情感,把课文读得淋漓尽致,领会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二、分层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的有效参与度

  在阅读教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改进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要迈好这一步,首先就应该承认学生的差异,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区别对待,分层施教”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从而逐渐缩小学生之间在认知领域方面的过大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水平线上得到较好的发展。

  1、提出不同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激起参与的兴趣。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没有兴趣的强制教学,势必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自然不会乐学,只有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才能使他们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客观的差异,采取目标分层递进的办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循序渐进的可接受目标,可以增强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

  2、分层次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机会。

  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便有差别,如果对每个学生的训练都同一标准,则势必是强者智力过剩,弱者畏难扫兴。在阅读教学中,采取分层次训练的方法,既有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的统一尺码的训练,又有因人而异训练的兼顾,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训练的机会,提高整体水平。

  3、采用多种方法,使课堂训练落到实处。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学懂内容,在课堂训练中,应层层深入,在“听、说、读、写”这四个字上下功夫,设计各种练习。其中写是最重要的一环,写出来的文章漂亮与否,是很能说明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怎样的。所以教学生写好作文这一工作,是需要长抓不懈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及时学习别人的优秀写作方法和语言,把它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文章的许多写作技巧大家在学课文都已经明确了,关键是如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这就要老师帮助他们做一些铺垫。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发挥想象与联想展开写作。通过这样的练习,同学们就心中有数了,然后再说明一下自己所要说的道理或要赞扬的精神,选取有代表性事物,拟好提纲,搭好文章的框架,再写完整,再润色。

  三、恰当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参与的乐趣

  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成功欲望为前提的。“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金矿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于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这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利于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学习自信心。

  1、评价与目标相结合。

  评价要与对学生要求的学习目标相对应,能较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如果较差的学生一旦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适当的肯定,适度的鼓励性评价,会成为学生不断进取的催化剂。

  2、评价要与相互学习相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在教师指导下,依据恰当的评价标准让学生相互评价。相互评价有利于形成宽松的氛围,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鉴赏能力。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时的某些心理障碍,激发学习欲望,逐步形成学习活动时的最佳心理发展过程,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度,大面积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四、利用固定程序阅读,强化复习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会了的东西,即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方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自如,因此,复习阶段的强化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强化”是指一要快----限时;二要记准----反复记忆。如果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充分运用固定程序阅读来进行强化训练,就一定能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快速阅读是日益盛行的一种读书方法,所谓快速阅读不只是眼睛看文字的速度,更重要的是指理解的快速,想象的快速,要求能尽快理解其深刻意义,不停留在字面上;想象的快速,是指对文章中事物的形象的想象以及对事物背景的理解快;记忆的快速,是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记住文章的要旨、重要事实等有关数据。因此快速阅读法不同于只求速度的`快速浏览,而是注重读书质量的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方法。

  2、程序阅读法,是快速阅读中收效较快的一种训练方法。程序,既阅读的程序,实际就是阅读时的思维程序。我们在阅读时是可按固定的程序去读,即每读一篇文章都固定依次解决几个问题,其余问题暂且不管,这样专心去解决几个问题,就比一般泛泛而读效果好的多。这样的阅读程序如果在头脑里形成固定的习惯,即到阅读时,自己的思路会自然按着这个程序走,那么阅读速度就会快一些。人所形成的这种习惯性的固定概念,在以后就可能 轻易地、自动地、不假思索地加以利用。因此我们把各种文文章,固定为一定的阅读程序,每次复习均按此程序进行,就不仅可以加快阅读速度,而且由于多次的复习,有利于理解的加深和记忆的牢固。

  利用程序进行阅读的好处是:由于遵循一定的程序,可以使杂乱无章,毫无条理的阅读过程变成为明确而连贯的思维过程,可以大大提高大脑的接受能力、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记忆读过的材料的能力,从而使复习成为不是一件很费力的劳动,以利提高复习效率。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构建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学生必定会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清、晴、睛、虫、情、请、卫、兵”8个生字;会认“蛙、保、护、害、做、庄、稼”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并能尝试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帮助识记汉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写字的'能力。

  4、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保护益虫。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读儿歌学习生字,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发现构字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好儿歌。字到词,再到句。

  1、师范读。

  2、学生小声、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拼几遍。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评议、正音。

  4、圈出生字,再读。

  5、读词语,抽查。

  6、初读儿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融情于景,深读。

  1、指名读儿歌,想想儿歌共有几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闭眼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

  3、师梳理。

  4、女生读第一句,读出青蛙的可爱。

  5、播放青蛙捉害虫的FLASH。

  6、教育学生保护小青蛙

  7、男孩子读第二句,读出男子汉气概。

  8、和着音乐,读全文。

  (四)自主发现,体会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识记5个形声字。

  2、根据生字画相应的简笔画。

  3、小游戏:送迷路的小朋友回家。

  4、讲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5、识记字型,指导书写。

  6、范写“睛”。

  7、生描红并书写。

  8、展示、评价。

  (五)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汉字中的最大一个家族,形声字,一定要记住它们的特点。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二已经学过的生字里面,找找有哪些是形声字,做上你喜欢的记号,下节课说给老师听。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天地教案01-05

语文阅读教案03-03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乐园教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