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30 13:49:17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求稍微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课本第90页的例2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的发展,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基础上教学的。这种问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只是有一个条件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根据条件先算出来。解答求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基础知识,来探索解决新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导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3 1.08 7 0.044

  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怎么求出来的?(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

  (1)某种菜籽的出油率是36%。

  (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

  (3)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

  二、授新课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出示例2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

  (1)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

  (2)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

  (3)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

  (4)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2、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提。

  解决这类问题要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

  3、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造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

  (1)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3)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结果。

  方法一:(14-12)÷12=2÷12≈0.167=16.7%

  提问:14-12表示什么?再除以12表示什么?

  方法二:14÷12≈1.167=116.7%

  116.7%-100%=16.7%

  提问:14÷12表示什么?再减去100%表示什么?

  (4)小结解题方法:

  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

  (5)改变问题:问题如果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么解决呢?

  学生列出算式:(14-12)÷14

  (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课本第90页“做一做”的题目。

  2、练习二十二第1、2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3、4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稍微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课本第93页例3和“做一做”)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教学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这类问题实际上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类似,只是给出的条件以百分之几来表示。由于有相关的.分数乘法问题的基础,所以这里只通过例3教学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其他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等问题则安排在习题中让学生尝试解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出示复习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学生找出这道题目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式:1400×(1+)

  二、授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学生读题,找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3)引导思考:从“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① 今年图书增加的部分是原有的12%。

  ② 今年图书的册数是原有的120%。

  (4)学生讨论后分小组交流,并独立列式计算:

  方法一:1400×12%=168(册)

  1400+168=1568(册)

  提问:1400×12%表示什么?再加1400表示什么?

  方法二:1400×(1+12%)

  =1400×112%

  =168(册)

  提问:1+12%表示什么?再乘1400表示什么?

  2、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都要用乘法计算)

  3、巩固练习:完成P93“做一做”第1题。

  三、巩固练习

  1、补充练习。

  (1)出示练习:

  ①油菜籽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籽可榨油多少千克?

  ②油菜籽的出油率是42%。一个榨油厂榨出油2100千克,用油菜籽多少千克?

  (2)分析理解:

  A、出油率是什么意思?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B、第(1)题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应用什么方法计算?第(2)题是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这个数,可以怎样解?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学生做教科书练习二十二的第1、3、4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八册《小学点的认识与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引出课题

  1、改写下面的单位 (先填分数再填小数)

  25厘米 =()米 9分米=( )米 3厘米=( )米 7角=( )元 6分=( )元

  2、读数

  180.018.00 1.800 1800

  为什么你们读的都不一样呢?(小数点在移动)(板书:小数点) 小数点的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师:(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哦,原来小数点要搬家了。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小数点为什么要搬家?它怎么搬家的?……

  二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观看课件:

  1.话说森林里,山羊开了一家快餐店,顾客可真不少。小数点就说:“我去玩一玩,一会儿再回来。”说完就“嗖”的一声跑走了。谁知它一走,顾客也跟着都跑光了。山羊急忙打电话:小数点快快回家。小数点接到电话急忙回家。它随便找个位置就跳了上去。(¥4.00)过了一会儿,小数点觉得很奇怪“没有顾客?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搬家!”于是小数点搬到了4的前面(¥0.40)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了。小数点很开心,想着“太棒了,那我再搬一次吧!”小数点又往左再搬一次家(¥0.04)。山羊的快餐店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开心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

  (二)分析探讨,找出规律

  师:小数点向哪边搬家的?快餐的价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山羊快餐店从一个客人都没有,到现在生意比以前更兴隆。这是为什么呢?

  (生说)

  师: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小数点回来后,快餐价格的具体变化。 这些变化是不是有一定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在组内讨论:

  1.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2.小数点移动后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小组汇报 。

  汇报交流,在得出大致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老师小结归纳:

  小数点向左移动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 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 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 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倍;

  小练习:

  1、口答:

  (1)把34.2缩小到原来的1/10是 ;

  (2)把34.2缩小到原来的1/100是 ;

  (3)把34.2缩小到原来的1/1000是 ;

  2、我会算:

  15.6÷10=60.1÷100= 73.5÷1000=

  动脑筋想一想:

  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这时,快餐价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最后填书本上40页的试一试 )。

  试一试

  小数点向右移动 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 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 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 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 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 倍;

  ……

  师:谁来说说小数点向右搬家的变化?为什么后面写着省略号?你能再填一句吗?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小数点左移,原来的数就会缩小(板书)。

  出示“四句歌”

  小练习:

  1、口答:

  (1)把0.08扩大10倍是 ;

  (2)把0.08扩大100倍是 ;

  (3)把0.08扩大1000倍是 ;

  2、我会算:

  0.98×10=0.34×100= 0.87×1000=

  三、实践应用

  小数点这样跳来跳去,严重的影响了山羊的生意,我们能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吗?(结合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四、综合应用

  通过刚才小数点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点真是个神奇的小家伙,我们在学习中应如何应用它呢?

  1、下面的数与0.285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

  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2.8528500.02850.00285

  2、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那么这个数扩大__倍;如果这个数要扩大到原来的100 倍,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应向___移动___ 位。

  3、小山羊要去进货,途中要经过一条小河,你能帮它过河吗?

  4、我会选。

  (1)把0.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 ()。

  A. 10倍 B. 100倍 C. 1000倍D. 10000倍

  (2)把6.72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

  A. 0.672B. 0.0672 C. 67.2D. 672

  (3)把23.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就( )。

  A. 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B. 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C. 缩小到原来的 D. 缩小到原来的

  (4)把0.28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 )。

  A. 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B. 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C. 缩小到原来的 D. 缩小到原来的

  5、思考题:有比3.5大并且比3.6小的小数吗?如果有,请你写出两个这样的小数。

  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小数点搬家

  0.04 元0.40元 4.00元

  小 10倍

  1/100 数100倍 1/1000 点倍

  1/10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一、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去梳理,使知识系统化。学生在主动参与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中,掌握运用数学知识。

  2、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能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认识圆。

  1、同学们画面中的这个图形叫什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圆的知识。你还记得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内容吗?

  2、在圆的认识里,你们知道了哪些知识?请拿出自己做的圆形纸片,在里面标出圆心、半径、直径,并用字母表示。

  3、直径和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强调:同一圆或等圆)你还知道圆的那些知识?前面我们还学习了哪些对称图形?在这些对称图形中哪种图形的对称轴最少,哪种图形的对称轴最多?

  4、看来大家对圆的认识都掌握得很不错,圆周长和面积是指哪一部分?摸摸看。

  二、回忆所学的方法。

  1、你是怎样求圆的周长?(量 公式)是指什么?你还了解圆周率的那些历史?

  2、你是怎样知道圆面积的?(数方格 剪拼)

  3、圆面积的推导实际用到了什么思想?(转化思想)

  4、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出示课件)

  5、求圆面积有几种方法?

  6、你能不能算出你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和面积。指名说算法。

  7、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公式 单位)

  三、指导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半径是 2厘米 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2)两个半圆一定能拼成一个圆。 ( )

  (3)半圆形纸片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

  (4)把半径 3厘米 的圆等分成十六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 )

  (5)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

  2、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的?

  (2)运动场上为什么运动员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出示课件:

  (3)小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有多大?

  林业部门需要测量一棵古树树干横截面的面积,树干横截面是什么形状?可是又不知道它的半径或直径,总不能把这棵千年古树砍倒后量一量,你能不能帮他们想一个办法?

  (4)一根长 4米 的绳子围了一圈后还剩 0.86米 ,请你算算树干横截面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5)用篱笆靠墙围一个直径是 4米 的半圆形的养鸡场,求篱笆的长和占地的面积。

  四、师生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有怎样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课题:

  1.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材分析:

  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本教案选取的是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繁忙的工地》,第一课时《角的认识》。

  本课时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

  学生准备:

  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

  教学方法:

  本课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在活动中探索角的有关知识,但对于比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概念的知识教师仍然加以引导和讲解。如周角和平角,学生仅从形状上就普遍认为周角是一个圆圈,平角就是一个半圆圈,而不去理解它作为角的实质,但这种实质的探索仅仅让学生利用活动角或同桌交流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教师在利用活动角示范的基础上进行了讲解,这样既让学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 第一节 教学要点: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找一段挖掘机工作视频,放给学生看。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什么样的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角的认识)挖掘机工作示意: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平角、周角

  1.学生做各种活动角。

  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然后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折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 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折的角?

  2.小组汇报交流

  展示你们折的角,并告诉同学们它的名称。

  3. 分类。

  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小组活动): 把你们小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组同学在台上分)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学生上台展示)

  4.认识平角。

  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怎样转动,当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问:这是角吗?为什么?

  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他能自觉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决今天的问题。还有不同意见吗? (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板书)(画平角): 跟着老师画平角。(示范平角的画法)。

  5.认识周角。

  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游戏

  ⑴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开始!锐角!直角!钝角!

  ⑵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开始! (老师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画周角): 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

  (二)角的表示方法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 (两生上台板演) 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记作“∠1”(或“∠2”等)。读作“角一”

  (三)探索三种角的关系

  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研究一下。(小组汇报):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三、回归生活

  1. 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

  2. 找出身边的各各种角 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角吗?(生举例) 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

  四、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能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数;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

  2. 通过具体的学习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提问:同学们每天都要上学,能说一说平时你是怎样来上学的吗?(学生交流)

  小结:步行、骑车、坐汽车时人和车的移动都是一种运动,谁知道生活中还有什么物体也在运动?(学生举例)

  二、 感受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1. 引出课题。

  谈话: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段录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的运动方式也就是运动的样子相同吗?请你们边看边用手势表示出它们的运动方式。

  课件播放:电动门、电梯、汽车、电扇叶片、风车等物体的运动录像。

  提问:回忆刚才看的这几段录像,再想想你们做的手势,能把它们按运动的方式分分类吗?

  学生可能将自动门、电梯、汽车的运动分为一类,它们的运动路线都是直的;风扇、风车、指针分为一类,它们都是转动的。

  如果学生在分类的同时说出平移、旋转这两个词,教师直接给予肯定,并板书:平移、旋转。

  如果没有出现平移、旋转这两个词,教师讲述:像自动门、电梯、汽车这样的运动是平移;像风扇、风车、钟面上的指针这样的运动是旋转。(板书:平移、旋转)

  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移和旋转这两种不同的运动现象。(把课题补充完整)

  2. 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提问:现在谁能说说平移是怎么运动的?它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沿直线移动)

  谈话:旋转是怎么运动的,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再来看录像(演示风扇的转动)。

  提问:风扇在旋转的时候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在动呢?有没有不动的地方?(让学生到屏幕上指出不动的地方)风车旋转时哪个地方不动?钟面呢?

  小结:旋转都是物体绕一个固定的点转动。(板书:绕定点转动)

  3.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

  谈话: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判断下面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是平移的在括号里画,是旋转的画○,教师巡视。

  反馈:谁愿意把自己的判断结果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展示,遇到有分歧的问题课件演示)

  谈话:你们判断得对不对呢?我们让手中的画面动起来。(电脑按顺序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如开关推拉窗时,窗户的运动是平移;升国旗时,国旗的运动是平移)

  4. 举例。

  提问:除了这些现象之外,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平移或旋转现象?(学生举例)

  三、 探究平移方法

  1. 探究方法。

  电脑出示:小鸟平移图。

  谈话:谁能到前边来指一指,小鸟原来在什么位置,现在在什么位置,它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

  学生可能回答:

  ① 向前平移6格。(教师指出:一般情况下,图形在平面上的移动方向用上、下、左、右表示)

  ② 向左平移3格。

  ③ 向左平移6格。

  谈话:那么到底是平移几格呢?同桌合作,拿出小鸟卡片,在方格图上移一移,看平移了几格。

  学生拿出卡片操作,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得出的结果。

  谈话:我们用移图的办法研究了平移的距离。(板书:方法:移图)用这种方法虽然能准确地得到结果,但是比较麻烦,我们可不可以只观察小鸟图的一部分,例如一条线或一个点来研究呢?请同桌讨论。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并板书:移线、移点。

  谈话:这个点在平移前是鸟嘴的点(课件演示),那么它会平移到哪儿呢?(学生指出后,课件演示)平移后它还是鸟嘴的点,像这样的两个点,我们称它们为小鸟图平移前后的一组对应点(板书:对应点)。数一数这组对应点中间有几格?你还能找出一组对应点并数出中间有几格吗?再找一组试试看。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谈话:看来,图形平移前后相对应的点的距离相等,这是图形平移的又一个特点。(板书完整:对应点等距离)

  谈话: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验证了平移6格,那么判断错误的同学能说出错误的原因吗?(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并纠正)

  3. 练习。

  谈话:请拿出发给你们的第2页纸,看一看,小房图、金鱼图和火箭图分别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共同校对)

  谈话:观察这三组图形,在平移前与平移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结:物体或图形在平移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和形状以及图形自身的方向都没有变。

  四、 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1. 探索画平移后图形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25页试一试第1题。

  谈话:方格纸上有一个三角形,要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你们打算怎样画?先和小组内的'同学讨论,再试着在第3页的纸上画一画。

  提问:谁愿意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法?

  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画法有: ① 先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向右平移6格,再将三个点连线。② 先把一个点向右平移6格,再根据三个点的位置画出另外两个点,最后连线。③ 先把一条线段向右平移6格,再按这条线段的位置画出图形。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各种不同的画法。

  2. 练习。

  谈话: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吗?(学生在第4页纸上完成)

  谈话:怎样判断平移得对不对呢?(看对应点的距离是不是相等)

  学生展示完成的图,注意纠正错误的画法。

  五、 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六、 课堂练习

  想想做做第4、5题。(略)

  评析

  本节课主要有两个教学内容,一是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二是平面图形在方格纸上的平移。这一内容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本课教学设计对这一问题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教学物体的平移和旋转,教者并不是只限于引导学生对运动现象进行观察,而是在观察的同时用手势比画运动状态,体会运动方式的变化,继而再思考同类运动方式的共同特征先发现平移是物体沿直线移动,再组织观察电风扇、风车等转动时有没有不动的地方,发现旋转是物体绕定点转动。这样,经历图像感知动作把握言语表述的过程,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认识就有了较深入的思考。有了这种思考,对于两种运动方式的判断就会建立在更加自觉的基础上。

  教学平面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格数,先让学生观察静态画面,出现不同的看法,形成认知冲突;再让学生用实物图形操作,然后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从而使学生在认识上达成一致。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研究图形中的线段和点平移的格数,发现图形平移多少格,平移前后图形中的对应线段或对应点也都相距相同的格数。这一认识不仅使学生对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距离的判断实现了面线点的简化,而且为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提供了依据及方法的指导。这样,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对图形平移基本特征的认识,是一种既必要,又可行的教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