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9 11:55:49 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集合)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可爱的小熊,胖胖的熊妈妈,能干的熊爸爸,很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力。从幼儿感兴趣的玩具熊入手,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来吸引及引导幼儿学习大小、长短,以此来区分自己与家人的物品,让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学习。

  重点:

  能根据物体的.大小、长短来区分自己与家人的物品。

  难点:

  学说:大的送给熊爸爸,小的送给熊宝宝,不大不小的送给熊妈妈。

  目标:

  1、能根据物体的大小、长短来区分自己与家人的物品。

  2、体验亲自动手操作的乐趣,能边送边说。

  准备:

  1、音乐《三只熊》中文版

  2、玩具熊三只

  3、大中小生活用品若干(衣、裤、碗、盘、杯、调羹等)

  4、立体式苹果教具

  过程:

  一、听音乐出示小熊一家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客人,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好不好?!

  听音乐一一出示小熊一家。

  2、小朋友们,你们能认出它们谁是熊爸爸,谁是熊妈妈,哪个又是熊宝宝吗?

  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幼儿说出大的是熊爸爸,小的是熊宝宝,不大不小的是熊妈妈。

  3、学说:不大不小

  熊爸爸我们说他很大,熊宝宝是小小的,那熊妈妈我们也用一个好听的词来形容她好不好?不大不小!不大不小的是熊妈妈,说说看!

  二、教师出示有大中小的餐具引导幼儿区分(重点)

  1、小熊一家来到我们班中,它们可真高兴啊!瞧!吴老师还准备了苹果给他们吃呢!

  可是,怎么分呢?

  我有一个大苹果,一个小苹果,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苹果。

  引导幼儿说大的分给熊爸爸,小的分给熊宝宝,不大不小的分给熊妈妈。

  2、出示餐具引导幼儿区分

  分调羹时,提问:看,这边有三只调羹,哪知是爸爸的呢?

  引导幼儿学说不长不短

  长的是熊爸爸的,短的是熊宝宝的,不长不短的是熊妈妈的。

  三、给小熊一家送东西(难点)

  1、请一名幼儿示范,边送边说

  2、请幼儿拿一种物品给小熊一家送东西。边送边说。

  四、活动延伸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种子发芽试验。

  2、知道春种秋收,种子在春天发芽。

  3、知道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温度、水分、阳光、空气。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黑板画种子发芽过程。

  花盆、种子;空纸壳箱

  活动过程

  1、老师实验;将一粒黄豆种子种在花盆里,在放入纸箱里。

  提问:这粒种子能发芽吗?为什么?

  小结:种子发芽需要阳光。

  提问:如果把这盆放入冰箱里会发芽吗?

  小结:种子发芽需要温度。

  师:如果有了阳光、温度种子就会发芽吗?对了,必须浇水就象小朋友一样,每天必须喝水才会长大。

  师:你知道种子是怎样长大成一株植物的吗?老师出示黑板画让小朋友了解植物发芽长大的过程长大。

  小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外界条件氧气、温度、水、阳光。

  2、游戏:《种子发芽》,用肢体语言演示植物生长过程。

  活动延伸

  老师将种子种在花盆里放在教室一角,让小朋友观察种子发芽过程。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小百科:发芽为动词,指植物长出芽。同义词有,萌芽。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发育成一株完整的幼苗。基本信息词目:发芽释义:种子的胚胎发育长大,突破种皮而出。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观察和了解鱼类共同的外部结构和不同的外形特征。

  观察、比较不同鱼类的颜色和外形特征,了解鱼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有关鱼的图书。

  一幅大鱼的图画。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 :小组

  1. 老师在白板上一笔一笔画出一条鱼,每画一笔,请幼儿猜一猜老师要画的'是什么。

  2. 与幼儿一起阅读有关鱼的图书,请幼儿描述鱼的外形特征,活动进行时,可运用关键词,例如鱼尾、鱼头、鱼鳍、鱼鳃、鱼鳞、鱼眼等。

  3. 比较各种鱼类的颜色和外形,使幼儿知道鱼有很多种类。

  4. 在桌上放一幅大鱼的图画,请幼儿围着桌子,当听到老师说出鱼的某部位时,立刻用手拍在图画相配的位置上。

  5. 可让幼儿轮流说出指示,其他幼儿指出相应部位。

  活动评价

  能描述鱼的外形特征。

  初步了解鱼的多样性。

  备注

  活动建议:

  请幼儿收集各种鱼的图片和资料,和老师、小朋友交流分享。

  在饲养区饲养不同种类的鱼,供幼儿观察。展开阅读全文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我喜欢的树(科学)目标:

  1、通过对园区内各种树木的观察、探索、发现和了解,使幼儿产生保护树的欲望,说出为何喜欢它。

  2、学会主动关心照顾小树或大树。

  3、学会做观察记录。

  4、复习12以内的点数。

  5、认读树名。

  6、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7、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前对园区树木进行观察,不同树上都挂有树牌(树的名称、树龄及生活习性)及编号(以便幼儿记录)。

  2、彩笔、图画纸、铅笔。

  3、幼儿卡(幼儿姓名、性别、年龄)。

  4、小桶。

  活动过程:

  1、在观察了解园区不同树种的情况下,开展自由讨论:你看到哪些树?它是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提问: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描述不同树的外形特征,你喜欢什么树,它是什么样子?

  2、通过老师的提问和讨论再次带幼儿去室外观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从下到上,从树根到树冠、树叶及不同部位的粗细高矮、大小、长短、形状、颜色等。讨论提问:你喜欢哪些树?为什么喜欢?你如何对待它?

  3、领养小树或大树活动,让细儿把自己的卡片挂到自己喜欢的树上,与大树拥抱感知粗细,与小树牵手,给小树浇水。

  4、观察记录:用不同方式记录所观察到的树种(根据树叶的不同形状、高矮、粗细、是否开花);记录小树家的路线图。

  5、让幼儿说出树的种类,老师用图表示出数量,让幼儿学习点数。

  6、把自己喜欢的树画下来,并画上它的邻居,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放在展区展览。

  总结分享:请幼儿谈谈对园区春天树木千姿百态的感受。

  活动评价:通过对本土资源的优势利用,让幼儿对树的了解更深更广,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物体的能力,让幼儿学会关心、照顾喜欢的树,还能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

  教学反思:

  首先,我们通过图片给孩子讲解了植树的好处,如:植树可以减少噪音,植树可以防风防沙,减少水土流失,可以控制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此外,树木还是自动的调温器,天然除尘器,氧气制造厂、细菌的消毒站等等,虽然孩子有的还不是很明白但是在他们的心理,已经知道了种树有很多的好处,接着我们又通过让孩子制作撒水壶,进一步提高了孩子们为树献爱心的积极性,我们和孩子们拿着他们制作的撒水壶为幼儿园里的每一棵树都进行了浇灌,孩子们尽头可大了,一次又一次的来回灌水,没有一个小朋友喊累,他们还一边浇一边说,“小树,多喝点,我们一起长,看看谁长的高”“小树,我们做好朋友吧”“小树,我会爱护你的”,由此可见,孩子们已经有了保护树木的意识。为了让孩子们爱护小树的情感延续下去,我又给家长下发了一个植树节活动倡议,具体内容是这样的';为了在孩子们的心里播撒下绿色的希望,在保护自然中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获得“献一份爱,多一份绿”的快乐体验,请家长协助幼儿园开展《认养小树》的活动,请家长在家或者是社区、植物园等地方与幼儿一起认养小树(并挂牌写上认养人姓名及名称如“爱心树”“心愿树”“成长树”等),为认养的小树松土、浇水并与小树合影,与小树比比高等活动。希望家长们积极行动起来,和孩子进行一次以“珍爱生命共同成长”为主题的护绿活动。此次倡议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家长们把与孩子们参加此次活动的精彩瞬间都拍了下来,并让孩子带到了幼儿园,我们还专门进行了《献一份爱,多一份绿》的展览。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一、活动前评析

  在主题活动《弯弯绕绕》开展以后,孩子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物体都以一定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同时,他们也发现了弯绕既是许多物体的自然形态,又有人们的刻意创造,这种富有变化的形态,使幼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都急切的想表现出来,怎样来满足他们的创作欲望呢?因此我找来了许多的废旧电线投放区角中。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将电线在手上弯一弯、绕一绕变出了许多有趣的东西。但玩了几次后,兴趣有所减退。为了让幼儿在老师精心准备的材料基础上,多玩、充分的`玩,使材料尽可能地被利用,

  由此我设计了《电线大变身》这个科学活动,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二、活动目标

  1、任意弯折电线,大胆进行创造性的造型。

  2、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让电线站起来。

  3、能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的精神。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三、活动准备

  1、粗细、长短、颜色不同的胶皮电线若干。

  2、透明胶带、橡皮筋、橡皮泥、积木、瓶盖、米土豆、泡沫、黄沙等若干

  四、活动过程

  1、猜一猜,激发活动兴趣。

  --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口袋,你们猜猜里面装了什么呢?

  --师:小朋友猜了这么多,口袋里到底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

  2、自由自在的电线

  --请幼儿从口袋里摸出电线,提问:这是什么?像什么?电线有什么用?(直直的,会传电------)

  --电线会传电,有了电线可以使灯亮起来,可是今天老师要用电线来变魔术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数"一、二、三"

  --教师将电线弯成"∩"形。看看它变成了什么形状。

  --教师将电线弯成"∽"或"△"、"○"形。又变成了什么形状?

  --电线真好玩,可以根据我们的想法把它弯曲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你们想不想来变魔术呢?你们想变成什么呢?

  3、电线听我话。

  --今天我们准备了许多既安全又好玩的电线,下面小朋友也可以用电线来变魔术。

  --幼儿分散,自由结伴弯曲电线,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弯曲的多种方法。如幼儿创造性地将电线弯曲成各种造型时,教师应予以肯定,并顺势介绍给大家;如幼儿无从下手,教师可稍作提示。

  --你把电线变成了什么?

  4、电线站起来。

  --我们的小手真能干,把电线弯一弯,绕一绕,做出了许多有趣的东西。可电线悄悄地告诉我,它除了想躺着摆出各种姿势外,还想站起来摆出各种姿势呢!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让它站起来呢?

  --幼儿自由讲述让电线站起来的方法。(如:借助胶带、彩泥,或不借助物品,直接用弯曲的方法让电线站立。)

  --师: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橡皮泥、积木……你们可以试试这些材料,看看能不能让电线站起来。

  --幼儿尝试操作,让电线造型站起来。对不借助其他物品而能使电线站立的幼儿予以肯定。

  --幼儿用手沿着电线弯曲的轨迹"行走"。

  5、造型大评比

  --引导幼儿比较具体、清晰地描述、评价各种造型的特征。

  --师:今天小朋友真聪明,想了许多办法让电线摆出了各种造型,其实除了今天小朋友变的各种造型外,还可以变更多有趣的造型呢。小朋友回去以后还可以再试一试,变一变。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活动反思:1.此活动利用日常生活中特殊有趣的材料---电线开展活动,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层次清楚,过渡自然,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整个过程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支持者、引导者,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幼儿科学教育的精神。本次活动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借助色彩鲜艳、可随意造型的电线,以观察性、开放性提问为中介,以诱发积极思维,大胆操作,自主表达为核心,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让幼儿在探索中汲取新的知识。

  2.在幼儿操作的时候,教师应该关注到每一位幼儿,并肯定他们的成功之处,让幼儿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就更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磁铁的特性。2、能大胆交流,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1、磁铁、磁性动物教具、回形针、硬币若干。2、树叶、钥匙、花布、毛线、积木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老师:小朋友们好,这节课我们一起进入科学的世界来进行探索吧!首先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表演一个魔术,大家看好啦!

  (进行魔术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初步感受磁铁的奥秘。)

  比如说:在一张纸上放一个有磁铁的玩具,侧面遮住,手拿磁铁在纸上来回移动。

  老师:小朋友们看看,东西在上面怎么了啊?

  (幼儿回答)

  老师:猜猜我是用什么方法让它移动的呢?

  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二、基本部分。

  1、老师展示磁铁.

  老师: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哦,原来纸的下面有个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幼儿回答)

  老师:对啦,这个是磁铁,你们知道磁铁还能吸什么吗?

  (幼儿思考)

  2、幼儿通过实验认识磁铁,进一步感受、了解磁铁的特性。

  老师:刚刚有的小朋友说了自己的'看法,那现在请你们看看桌上的东西,先猜猜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起来,哪些不能?然后再用磁铁一个个的实验。

  (幼儿用磁铁进行试验,老师观察并给予帮助。)

  3、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引导幼儿根据实验总结磁铁的特性。

  老师:好啦,大家都动手操作了一下,那根据你们所实验和所观察的,发现磁铁有什么奥秘呢?

  老师总结:磁铁有吸铁的特性。

  (迁移幼儿生活经验,说说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老师:你们发现我们周围哪里有磁铁的东西?我们大家上街的时候也可以看看问问,这样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哦。好了,现在我们来看看练习吧!

  指导幼儿进行课后练习。

  四、活动结束。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秋天到了,班上的孩子时不时在野外摘些菊花来玩,小朋友们玩得很高兴却又叫不出花的名字。于是想趁孩子们对菊花很感兴趣时,开展认识菊花的活动。

  活动目标

  1、 使幼儿能正确地叫出菊花的名称,知道其明显的外形特征(菊花的大小、颜色、气味、叶子的形状)和用途。

  2、 使幼儿初步掌握从上到下有顺序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培养幼儿爱护花草的良好习惯。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叫出菊花的名称,知道其明显的外形特征;

  难点:使幼儿初步掌握从上到下有顺序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养成爱护花草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 准备几盆菊花;瓶插菊花几枝;

  2、 印有菊花或菊花叶子的小卡片(事先放在桌上;)

  3、 干菊花若干、幼儿园用的小茶杯(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看卡片、找菊花

  师:今天,老师带了很多好看的卡片,小朋友们想知道这些卡片上画的是什么吗?那就请每个小朋友 把桌子上的卡片翻过来,看看卡片上画的是什么?(花、叶子)对了,上面画的是花和叶子,老师想请小朋友到院里去找一找,看看我们幼儿园里有没有跟卡片上一样的花和叶子。找到后,就请你站在你找到的花和叶子的前面,老师看哪些小朋友找得最对最快。(幼儿到室外园地中找菊花,老师把盆栽搬进教室里放在桌子上)。

  二、认识菊花

  1、认识花

  问:你们是怎么找到这些花的呢?

  答:根据图片上画的.花和叶子,图片上的花是一丝一丝的,像一个拳头,叶子边上是弯弯曲曲的。。。。。。

  问:哪个小朋友告诉老师,我们搬到教室里的叫什么花?

  答:菊花。

  师:我们都找对了吗?请小朋友先把刚才老师发给你们的卡片翻过去,放在桌子上,让小卡片睡一会儿。

  问:菊花的中间是什么颜色?除黄的、白的颜色,我们还看到菊花有什么颜色?

  答:红的、紫的。。。。。。

  问:菊花的中间是什么颜色?长得怎么样?

  答:黄色的、密密的、细细的。。。。。。

  问:菊花像什么?

  答:像毛线团,像分开的桔子。。。。。。

  问:菊花是一样大小吗?

  答:不一样大小的,有的菊花大,有的菊花小。

  老师闻花(手在鼻前轻轻的扇)

  问:你们也想闻花吗?就请小朋友像老师一样地闻花,闻到什么味了?(清香味)。

  小结:菊花真美丽。菊花有很多颜色,有。。。有。。。还有。。。;菊花的形状也很多。有的像。。。有的像。。。;菊花不是一样大小的,有的大,有的小。

  2、 认识叶。

  问:菊花的叶子 有没有颜色,是什么颜色的?

  答:绿色的。

  问:菊花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答:叶子的边是弯弯曲曲的。

  3、 认识茎和根。

  问:花和叶子是长在什么上的?是不是菊花和叶子都长在这上面呢?

  答:花和叶子都 是长在茎上的。

  问:茎是什么样的?

  答:长长的,细细的。

  问:菊花有没有根?怎么我们看不到根呢?没有根菊花还会长大吗?

  答:菊花有根,根是长在土里的,没有根菊花不会长大。

  教师小结:菊花真美丽,有的在有的小,菊花有各种颜色,有各种形状。菊花的叶子是绿色的,叶子的边是弯曲的,闻菊花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菊花的根被埋在土里,没有根,菊花就长不大。

  4、 菊花的功用

  菊花还可以做成好吃的东西呢!你们知道菊花可以做成什么好吃的东西吗?

  (菊花茶、药。。。。。。)

  5、 品尝菊花茶

  (1) 让幼儿揭开杯子,看看杯子里放着什么?(干菊花)这些干菊花是工人叔叔、阿姨把新鲜的菊花晒干做成的。

  (2) (老师给幼儿冲水)问:看看干菊花变了吗?变成什么样子?你们闻到了什么味儿?(清香味)

  老师尝菊花花样,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师:你们也想尝一尝 吗?水很烫,请小朋友慢慢地喝,不要把菊花喝下去,喝的时候闻一闻有什么味儿。

  教学反思

  1、 通过这一节课,幼儿对菊花的认识比较到位,能清楚的知道菊花的形态和作用。

  2、 介绍菊花的功用环节太薄弱,菊花的功用比较多,还可以插在瓶里欣赏,制成干花作装饰等等。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活动,发现光是明亮的,它能照亮周围世界。初步了解光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导幼儿通过探索光从哪里来,了解太阳、电灯、蜡烛、燃烧物、火柴、打火机等都能发光。

  2.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科学的积极情感和对自然物理现象的探索欲望。

  【教案准备】

  布置好暗室,内有电灯、台灯、手电筒、蜡烛、火柴、打火机等。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

  【教案过程】

  一、导入活动:创设暗室的环境,揭示课题

  幼儿围坐在暗室内,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感觉(黑乎乎的),教师悄悄打开门,问幼儿发现了什么?(亮光)

  二、启发幼儿

  引导幼儿在观察、体验、操作活动中发现光的奥秘,即光的来源、特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带领幼儿去室外寻找亮光,认识太阳光。

  ①师:亮光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边走边说:小朋友,手拉手,我们一起向外走,走到外面找呀找,亮光亮光你从哪儿来?

  ②幼:我们发现亮光是太阳公公送来的'。

  ③师:请幼儿仔细看看太阳,然后告诉大家有什么感觉?

  ④师:请幼儿与太阳公公说说悄悄话,提些问题。

  如:a.太阳公公你为什么这么亮呀?

  b.太阳公公你怎么会有这么多亮光呢?

  c.太阳公公你的光是从哪儿来的呀?

  (谈过话后回暗室,交流向太阳公公提出的问题)

  ⑤师:小朋友提了这么多问题真爱动脑筋,我们发现太阳公公的光多亮多亮呀,光强的时候还真刺跟呢!

  2.引导幼儿想办法让屋子亮起来。

  师:现在老师将太阳公公关在门外,屋子里又黑了,请你们想办法让屋子里亮起来。

  ①(开电灯)根据幼儿所说打开电灯。

  ②幼儿发现屋子里亮起来了,那这个亮光是谁给我们送来的?(电灯)

  ③除了电灯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别的办法来发出亮光吗?(幼儿开放性思维,提出各种办法)

  ④我们准备了好多东西,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做试验,让这些东西发出光来。(事先在教室四周桌上布置好台灯、蜡烛、电筒、煤油灯;火柴、打火机由教师掌握)

  ⑤幼儿操作后回答:你们刚才是让什么东西发光的?你是怎样做的?

  ⑥小结:台灯、电筒一按开关就亮了;蜡烛、煤油灯要点火才能亮。那谁跟谁做朋友最好呢?(a.点火方式;b.光的颜色)

  ⑦刚才我们小朋友发现火柴、打火机、电灯、台灯、蜡烛、煤油灯都能发光。

  3.讨论光的作用。师:你们想想有了光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呢?如果没有光又会怎样呢?

  ①幼儿想过后同伴间互相交流。

  ②幼儿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

  ③引导幼儿在黑暗中发现夜光表亮光,进行科技教育。

  ④总结:今天我们小朋友知道了太阳、火柴、蜡烛、电灯、台灯、电筒它们都会发光。光能帮助我们看清周围的东西,给我们做事带来方便。

  三、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1)让幼儿跟亮光做。

  (2)每人取一面小镜子,对着太阳光,看看发现了什么?

  (3)一边做,一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边玩边回答老师的提问,在自由教案过程中结束全部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2-26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3

中班科学教案03-11

中班科学教案08-02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9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认识粗细》04-09

《睡莲》中班科学教案09-30

(推荐)中班科学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