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够有兴趣地掌握故事梗概
2、通过故事了解水的特性
3、学会比较事物特性,并能自己尝试编故事
活动准备:
1、已有的关于水的经验
2、酒精、绿茶、牛奶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
通过谈话,让幼儿自然地想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并引起水娃娃找妈妈的故事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
师:那张老师我也很喜欢听故事,你们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
可以让个别幼儿上台讲故事,教师也可以自己带领幼儿一起回忆故事。
师: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我们真替小蝌蚪感到开心。可是……可是我们又有几个水娃娃也在找妈妈了,看看我们的水娃娃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自然过渡到讲故事的环节)
二、教师讲述故事。(尽量让幼儿参与进来)
师:一天,大头儿子正在河边开开心心地玩耍,突然,几个淘气的水娃娃对大头儿子说:大头儿子还在犹豫,可是几个水娃娃又赶紧说道:“你就带我们去吧,你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会满足我们愿望的!”
就这样,大头孩子答应了他们,几个水娃娃和大头儿子离开了小河,来到了城市里,开开心心地玩了好几天。一天,几个水娃娃对大头儿子说:“我们想妈妈了,你带我们去找妈妈吧!?”大头儿子又在犹豫,只听水娃娃们说: (这里可以让幼儿自己猜猜水娃娃会怎么说,教师可以提醒第一次水娃娃是怎么对大头儿子说的)
大头儿子答应了他们,首先把水娃娃们带到了酒厂,酒精妈妈开心地对他们说:“好孩子,你们跑哪儿去呢?可把我想坏了!”几个水娃娃轻轻地摇摇头说:“你不是妈妈,我们的妈妈喝起来不是辣的,也没有酒味。”(这里可以让幼儿自己发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了解酒的特性,)
大头儿子又把水娃娃们带到了生产绿茶的工厂里,茶妈妈激动地说:“孩子们,你们可回来了!”几个水娃娃又重重的摇摇头,说道:“你不是妈妈,我们的妈妈不是绿色的!”(这里也可以让幼儿自己发挥,适当引导)
大头儿子和几个水娃娃垂头丧气地离开了工厂,突然一个水娃娃开心地叫道:“妈妈,妈妈,我们好想你啊!”可是另外几个水娃娃说:“那不是妈妈,妈妈是透明的,那个是牛奶!”(让幼儿自己发挥)大头儿子在一旁开心地说:“你们可都是聪明的水娃娃,你们的妈妈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而且是透明的,现在我就把你们送回家!”
最后,大头儿子把水娃娃们都送到了小河妈妈的怀抱里,并答应下次还带他们出来玩。
三、教师引导幼儿复述故事,掌握水的特性。
1、小朋友们,是谁带水娃娃到城市里玩的??
2、大头孩子带着水娃娃去找妈妈,第一次找着谁呢?水娃娃怎么说的?
3、大头孩子带着水娃娃去找妈妈,第二次找着谁呢?水娃娃怎么说的?
4、大头孩子带着水娃娃去找妈妈,第三次找着谁呢?水娃娃怎么说的?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
四、根据故事表演游戏
准备好道具,即酒精、绿茶、牛奶、水,让幼儿表演,讲师讲述。(共九个角色,教师扮演讲述者)
五、活动延伸
师:你们知道水娃娃还会变魔术了,怎么变的了,下次张老师再告诉你们(引起下节课,水娃娃变成气体和小冰雹)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索欲望,培养探究能力。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中班幼儿好奇心强,喜欢问“为什么”,通过这次实验教学,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对实验探究的的兴趣,学习使用实验记录表。
活动目标
1.在操作实验中了解不同材质的吸水现象。
2.能参与操作,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培养探索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知道不同材质的物质吸水性是不同的。
难点:通过操作得出实验结果并使用实验记录表记录下来。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卫生纸、普通A4纸、海绵、布条、木头、小石子、泡沫和若干个装着水的小水桶,记录表。
经验准备:中班幼儿具备动手操作能力,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可以完成实验操作。
活动过程
一、实验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将水桶放在桌子上,手拿着海绵放进水桶里,将海绵捞出来后,挤一挤,有水流出来。请幼儿仔细观察思考,为什么海绵里会流出水?
幼:水被海绵吃掉了,用手挤一挤又挤出来了。
师:没错,水被海绵吸走了,老师用手挤又把它挤出来了。这就说明了海绵可以吸水。
二、讨论生活中哪些材料可以吸水。
师:刚才我们发现海绵可以吸水,现在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吸水?
A:卫生纸
B:普通A4纸
C:衣服
师:小朋友们说了好几种可以吸水的材料,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但是不知道它们能不能吸水,我们来测试一下吧。
(教师将准备好的材料放在桌子上,幼儿分组,领取实验材料和小水桶以及观察记录表)
三、幼儿操作实验
1.介绍实验材料及要求
师:大家都领好材料了,我们先看看这些材料都是些什么呢?
幼:卫生纸、普通A4纸、布条、木头、小石子、塑料、泡沫。
师:在实验过程中,请大家把实验的材料放在水桶里沾一下,然后拿出来,挤一挤。根据你看到的.现象,把它是否吸水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在实验过程中请保持桌面的整洁。
2.教师示范实验及观察记录表的使用
师:(展示水桶,卫生纸)大家看,我们把卫生纸拿好放进水桶里沾一下,立刻拿出来,挤一挤,挤出很多水。我们发现卫生纸全湿透了,而且能挤出水。然后我们在记录表中画着卫生纸的地方下面空格里打勾√。
幼儿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3.邀请个别小组介绍实验结果。
幼:我们发现卫生纸、A4纸、布条都可以吸水,还能挤出水,木头、小石子、塑料、泡沫不能吸水,也挤不出水。
四、教师实验验证
师:小朋友的实验做完了,还得出了结论。那接下来,就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验证一下,看你们的操作结果正确吗?
(教师操作验证,并记录结果,与幼儿一起分享操作结果)
教师小结: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卫生纸、A4纸、布条吸水,而且能挤出水,其中卫生纸的吸水速度较快,木头、小石子、塑料、泡沫不吸水,也挤不出水。在科学上我们把它叫做毛细现象。这些吸水的东西表面都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毛细管,当我们把它放到水里的时候,它就会像小鱼一样张开小嘴拼命吸水,所以它就变湿了,我们挤一挤还能挤出水来。
活动总结
科学源于生活,我们所做的只是引导孩子来发现科学,探索科学,并将经验用到生活中去,让科学来为我们更好的服务。通过这次的科学吸水小实验,幼儿可以初步理解并在操作中知道哪些物体吸水,哪些物体不吸水,还能学习将自己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通过自主的实践探索,幼儿能够积极与同伴一起进行探索与发现,在过程中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科学,在成功中感受快乐。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准备:
卡通板、废旧纸盘、色卡纸、双面胶、彩泥、泡沫板、剪刀、录音机、小鱼的录音、海洋垃圾的布景等。
有益学习经验:
1、亲近大自然,爱护动物,有同情心,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知道大海中常见的几种鱼类的名称及其生活习性。
3、参与变废为宝的活动,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海底观光:观看录象片——海底世界的美丽风光
提问:你在海底世界中看到了什么呀?
小结:海底世界可真神奇,许许多多的生物都生活在大海中。
二、观看资料片:大海中的鱼(片中向幼儿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海鱼及其相关知识)。
提问:生活在海底世界中最庞大的一个家族是什么家族?
你们认识哪些生活在海底的'鱼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开开眼界吧!(看影片)
观后提问:生活在海里的鱼可真多呀,你记住了哪些,说说看吧?
小结:除了这些鱼儿外,还有许许多多生物生活在大海里,看来海底世界真是个好大的家呀,可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近年来由于我们人类不注意保护这个家,致使海水遭受了严重的污染,给生活在海里的小生物带来了灾难呢!你们听,这是谁在说话?
三、听录音:一条可怜的小鱼在叙述亲人、朋友和自己的不幸遭遇,由于家园受到严重污染,他们已经无家可归了,它在向小朋友请求帮助。
四、向幼儿展示“垃圾密布”的海洋(用万通板和废旧物品、果壳、易拉罐等布置而成的展板)。
小鱼的家变成如今这个样子,这是谁造成的呢?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海洋呢?
现在,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小鱼呢?
五、清理海洋垃圾,请小朋友用双手清理垃圾,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
六、美工活动——变废为宝。幼儿运用多种美工材料动手制作,共同装饰展板,布置美丽的海底世界。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主题活动《丰富的信息》中,幼儿一起了解了古代人用绳子记信息的方法,在收集各种绳子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拿着自己带来的绳子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老师,你看我的彩色绳很漂亮!”“我的是塑料绳!”“我的绳子很结实,是麻绳!”“我带来的绳子最长,可以拔河!”……还有的小朋友发现弯弯曲曲的线绳可以变:“看,一条蛇游来了!”“不是蛇,是蚯蚓!”……一下子,大家都来摆弄自己带来的线绳。以后几天,绳子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我发现孩子们的眼光、话题总围绕着线条转,区角活动时线条也成了他们的宝。
新《纲要》中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幼儿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重视幼儿自身的实践过程,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使他们充分感觉到学习、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本活动的设计旨在抓住孩子们对线条的兴趣,探索不同外观、材质线绳的特点,并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造想象的乐趣。
活动目标:
1、 在玩线过程中,初步了解不同材质绳子的特点,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的各种线条产生兴趣。
2、 能大胆与同伴交流、表述自己在玩线过程中的发现。
3、 积极参与线的.造型活动,充分体验创造想象的乐趣。
活动
准备:
1、 孩子们收集的各种长短不一的线绳:塑料绳、毛线绳、彩线、彩带、皮筋、能弯曲变形电线,还有家长和孩子一起搓的纸绳等。
2、 教具:一个悠悠球、数码照相机和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幼儿探索各种各样的线、绳,交流、共享经验。
老师:“这几天,大家发现在我们周围有许多许多的线。你们找来了一些什么样的线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幼儿自由交流,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线、绳,对它们的外观、材质这些特点产生初步的印象,老师观察指导。
2、幼儿从外观、材质、用途方面进一步了解绳子。
①老师玩悠悠球,幼儿比较悠悠球的绳子和自己玩过的绳子,它们在外观、材质方面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②幼儿和同伴交流自己的玩法。
③幼儿讨论绳子的其他用途。
二、引导幼儿感知线会变形的特点。
1、老师使用幻灯机,让幼儿通过观察感知绳子会变形的特点。
2、启发幼儿对变形后的绳子进行联想,引起幼儿再次玩绳的兴趣。
三、幼儿自由用绳子造型,体验绳子会变形的特点:
1、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动脑,让线变出更有趣、更漂亮的图案来,并用数码相机拍下幼儿用线、绳造型的作品。
2、启发幼儿与同伴交流,讲述自己作品的内容及操作的方法。
四、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在电视里相互欣赏刚才同伴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延伸:
幼儿
到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尝试与同伴合作进行绳子造型,并根据这些图案创编故事,讲给大家听。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舟山的孩子生在海岛、长在海岛,对海滩、沙雕有着浓厚的情意。在乡土资源的开发中,沙子简便、易取的特征让玩沙活动成为舟山教学特色。我园也特意为孩子开辟玩沙的场地,供幼儿自由玩沙。从幼儿的玩沙活动中可以看出幼儿对沙子非常感兴趣,但在交流过程中又发现孩子们对于沙子的了解并不多。因此设计本次活动,采用陶行知“玩中学知,玩中求乐,玩中增智”的理念来激发和促进孩子玩中学,通过感知比较干、湿两种沙,来了解沙子的特性。
活动目标:
1.比较感知干沙松散的特点,了解湿沙可以塑形的特点。
2.体验玩干湿沙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三盆干沙,人手一份托盘,一只小碗、喷水壶、
2.操作材料:干沙两盆,小碗、
3.孩子对干沙有了初步的感知。
活动过程:
一、出示沙雕,抛出问题
1. 教师出示沙雕
2. 抛出问题:你们想不想试试做沙雕?
二、尝试塑形,发现问题
1. 小朋友用干沙尝试操作。
2. 讨论交流:你成功了吗?为什么?
3. 小结交流:干沙是松散的,所以无法塑形。
三、探索湿沙,感知特点
1. 设疑:干沙没法塑形,怎么办呢?
2. 幼儿操作将干沙变成湿沙。(提供喷壶)
3. 探索湿沙,自由塑形。(用手捏一捏,搓一搓,将湿沙做成一件物品)
4. 交流讨论:这次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5. 小结梳理:干沙和湿沙不一样,湿沙可以塑形的。
四、再次尝试,体验乐趣
1. 幼儿观察并介绍材料(模子)
2. 教师示范制作:将小动物的肚子填的饱饱的,用力按一按,将多余的'沙子去掉,快速的倒出来。
3. 幼儿尝试制作。
4. 欣赏作品,再次理解沙子可以塑造成各种形状的。
5. 经验输理:用漏斗装沙、细网撒沙,发现沙的细小;用筛子筛沙,也发现沙的细小及松散;把沙放到水中,发现沙不融于水。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年和半年、四季、十二个月之间的关系。
2.幼儿学习制作“年轮”的小书。
3.培养幼儿的专注力、秩序感、独立性,体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教具:四个季节的圆拼盘
2.幼儿用制作小书用具,画纸,笔等。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音乐活动导入
幼儿听音乐走线,依次拿“坐垫”。
音乐停,幼儿按老师要求的方式--盘腿坐。
二、年轮的认识
1.告诉幼儿我们今天进行“年轮的认识”。
2.老师示范操作:
(1)老师取来一个圆告诉幼儿:“这是一年!”
提问:“那你们知道圆可以分成几个半圆吗?”
(分成两个半圆),
教师:对了,可以分成两个半圆,那一个半圆我们叫它为半年,那另一个呢?(也叫半年)
两个半年合起来是一年。
(2)提问:那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有四个季节)
他们的名字叫什么呢?(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老师分别取来绿色的春天、红色的夏天、金黄色的秋天、白色的冬天,并且把他们拼成一个圆
教师:你们看,这四个季节合起来变成了一个圆,(是一年)
(3)教师:那你能来试试摆吗?(幼儿操作)
(4)教师:你们能告诉老师一年有几个月吗?”(12个月)
老师取来绿色的春天,上面写着三月、四月、五月,幼儿认识。
用同样的方法介绍夏天、秋天、冬天,了解十二个月与一年的'关系。
(5)请幼儿操作,老师并给幼儿复习一遍。
三、制作--年轮的小书
1.教师:有谁愿意跟老师来制作--年轮的小书?
2.幼儿自愿跟老师制作小书,其余幼儿自选工作。
3.老师记录下幼儿的认识结果。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猜测、证实橘子瓤数量,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与不同的数数方式。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不同大小的橘子、塑料筐、笔、餐盘、毛巾、黑板、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引入老师出示两个不同大小的橘子,并引导幼儿观察橘子的不同。
小结:原来橘子是有大有小的。
二、比较大小橘子的数量1、老师出示两筐不同大小的橘子,引导幼儿猜测橘子数量。
老师:猜猜看筐子里有几个大橘子?(幼儿猜测)那有几个小橘子呢?(幼儿猜测)
2、一起数数大橘子装了几个?小橘子装了几个?并记录
3、讨论: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筐子,装的橘子数量却不一样?
老师提问1:这两个框子一样大么?
老师提问2:为什么一样大的筐子里,装的橘子确实不一样多的呢?
4、得出结论:因为大橘子的个头大,所以装的少;小橘子的个头小,所以装的多。
三、猜测并记录大小橘子里瓤的数量
1、老师:橘子皮里躲着什么?(幼儿回答)大橘子的瓤和小橘子的瓤,谁的会比较多?(幼儿回答)猜猜看大橘子里面有几片瓤?(幼儿猜测)猜猜看小橘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测)
2、老师记录幼儿的猜测结果
四、验证大小橘子里的瓤数
1、每人选择一个橘子,自己动手剥开。
(提醒幼儿剥桔子之前用毛巾擦手,并强调一人选择一个橘子)
2、数一数橘子瓤的数量(可用的方法:一片一片分开数、分成两部分数、整个围着数、吃一片数一片)
五、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1、介绍自己剥的橘子有几片瓤,并描述自己数的方法,老师做记录老师:告诉我你剥的是什么橘子?有几片瓤?你是用什么办法数的?(验证幼儿的猜测)
2、观察比较统计表中的数据:大小橘子里最多的有几片瓤?
3、讨论橘子瓤数量与橘子大小的关系。
老师:大橘子里最多有几片瓤?小橘子里面最多有几片瓤?它们的数量一样多么?哪一种橘子的瓤比较多?
小结:橘子瓤的数量和橘子大小没有关系。
活动延伸
1、教师演示数橘子瓤的方法:数一半的橘子瓤,然后猜测整个橘子瓤的数量
2、延伸:回家后,找一个橘子试一试,先数半个橘子的`数量,然后猜一猜整个橘子有几片瓤,把这个答案当做秘密一样藏心里,再数一数整个橘子有几片瓤,看自己猜的对不对。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给与了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非常的认真投入,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小百科:橘(英语:Mandarin orange;学名:Citrus reticulata)是芸香科柑桔属的一种水果。"橘"(jú)和"桔"(jié)都是现代汉语规范字,然"桔"作橘子一义时,为"橘"的俗写。在广东的一些方言中二字同音,"桔"也曾做过"橘"的二简字。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中班科学教案08-02
中班科学教案02-26
中班科学教案03-1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3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认识粗细》04-09
中班奇妙的磁铁科学教案03-03
中班科学教案:买菜02-11
中班科学教案:弹性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