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7 08:24:54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科学教案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科学教案5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图片,能正确数出围成圈的物品总数。

  2.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知道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3.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活动准备:

  1.《南瓜爷爷找邻居》PPT。

  2.幼儿作业单,红笔、黑笔。

  3.饼干、胡萝卜、鸭子等十张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谁的家——引起兴趣、说明要求

  1.这是谁家?从哪里看出来的`?

  2.南瓜爷爷家来了很多客人,数数一共有几个?小结:今天的数数方法跟以前的不同,今天的东西排成了一个圈,所以要数清楚的话,就要先找一个起点,再挨个儿数下去,数过得不要再数,就能数清了。

  二、我是谁——观察图片、发现交流

  1.猜猜这些客人是谁?

  2.出示正影一一认识。

  3.是什么事情让这么多的菜来到南瓜先生家呢?

  4.原来是要找邻居(简单了解“邻居”的概念)。小结:原来邻居就是在自己隔壁的,或是楼上楼下的人。

  三、找朋友——幼儿操作、知识转化

  1.南瓜爷爷会找谁做邻居呢?

  2.第一次操作,根据自己原有经验勾出感觉是蔬菜的东西。(简单交流结果)

  3.南瓜爷爷要找蔬菜的朋友,什么是蔬菜?小结: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4.第二次操作,观察情况。(用红色的笔重新圈出是蔬菜的东西)

  5.依次讲评7种菜,究竟哪些是蔬菜。小结:原来土豆、青菜、胡萝卜、黄瓜等都是种出来的、可以烧成菜的植物。

  活动延伸:

  南瓜先生只准备了5 幢房子,怎么住下7个邻居呢?谁和谁住在一起比较好? 引导幼儿拓展思维。

科学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课题选自教育科学版实验教材《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在观察了花、果实、种子的基础上,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特征做进一步探究,让学生经历猜想、推测、验证、说明的探究活动,明确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科学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科学语言的准确描述和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实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培养与提高。

  三、目标预设:

  1、科学探究:让学生采用观察、假设、测量、实验等方式,经历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探究过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植物种子和果实的兴趣;

  3、科学知识:认识几种常见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理解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获得关于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动物、与人类等知识的直接认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理解植物巧妙地利用不同的方法把自己的种子传播到远处;

  教学难点:猜想和推测不同的植物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方法。

  四、教法学法:

  以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架构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自主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学习、演绎验证结论的活动过程中经历观察、交流、比较、重组的科学思维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验“做中学”的学习乐趣。同时,从中央电教馆远程教育资源中心下载多媒体资源,并重新进行了整合。图片资源,用于展现、演示植物种子和果实情况,猜想、推测其散播方式;视频资源,用于学生欣赏、了解植物种子的散播方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感悟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

  五、流程设计: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生谈话:“孩子长大了,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飞鸟有翅,而遍布世界的植物要把生命的种子传播到大地的各个角落,靠的是什么办法呢?

  (二)观察分析,自主探究:

  出示蒲公英种子的图片,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猜一猜、说一说蒲公英的种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征?会怎样散播出去?并把观察、交流中的发现,记录在《学习卡》上。

  学生在小组的讨论、交流中会发现:蒲公英的种子很轻,并长有绒毛,会随风飞行。

  再让学生做一做:用嘴轻轻一吹,或用手扇一扇,种子会随风飞到空中,飘来飘去,最后落到地上。

  然后,让学生欣赏相关图片,并给像蒲公英这样散播种子的方式取名字,学生通过讨论,自然总结出:像蒲公英这样散播种子的方式为风力传播。

  (三)设计方案,验证实验:

  1、探究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

  先观察油菜种子的图片,联系油菜果荚的结构特征,让学生讨论,让油菜种子散播出去的设计方案。

  学生在小组的讨论、交流中会发现:扭转或砸打油菜的果荚,果荚就会突然爆裂,从而弹射出油菜种子。

  然后,安排一个游戏活动:用手捏着油菜果荚,使它裂开,和你的同学比一比,看谁的油菜种子跳得远!

  (三)设计方案,验证实验:

  1、探究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

  先观察油菜种子的图片,联系油菜果荚的结构特征,让学生讨论,让油菜种子散播出去的设计方案。

  学生在小组的讨论、交流中会发现:扭转或砸打油菜的果荚,果荚就会突然爆裂,从而弹射出油菜种子。

  然后,安排一个游戏活动:用手捏着油菜果荚,使它裂开,和你的同学比一比,看谁的油菜种子跳得远!

  通过对油菜果荚外部特征和油菜果荚的炸裂情况的观察,认识油菜种子散播的方式,让学生讨论、总结出:油菜种子的传播方式为弹射传播。

  2、探究栗树散播种子的方式:

  先观察栗子果实和种子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并猜测:挂在树上的栗子成熟后,它会怎样?你估计会掉到什么地方?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能测量栗子落地情况的实验方案,在指定的场地进行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表。让学生们发现: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和它的形状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用测量的方法,证明栗子是通过跳动和滚动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这是比观察更能说明问题、证明推测的一种方法。

  (四)阅读欣赏,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欣赏视频课件,了解不常见植物牛蒡、海豆、喷瓜的种子散播方式,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然后,安排了一个推理判断的练习活动,让学生依次观察苍耳、樱桃、草莓、莲藕等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图片,分别猜测、思考其传播方式,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享受成功探究的喜悦。

  进而,借助图片,提出探究话题:塔上的植物是谁播种的?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总结出: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种子的特点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周围的环境有关;同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可能有好几种方式。

  六、小结评价:

  从中央电教馆远程教育资源中心下载的课程资源简洁、实用,学生在图片、视频等视听环境中真实感受植物的多样性。设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索、讨论中寻找解决方案,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体验“做中学”的学习乐趣。学生不仅是资源的赏析者,而且可以成为资源的使用者和创造者。

  板书设计: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轻、带翅或绒毛——风力传播

  炸裂 弹射 ——弹射传播

  圆形 散落 ——跳动传播(滚动传播)

  水力传播

  动物传播

科学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

  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二、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

  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难点: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上科学课,它将把我们带进科学的大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

  (二)学习新课:

  1 、提出问题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玩。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么玩有趣味性,怎么玩有创造性。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猜想假设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玩,有哪些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学生分小组回答。

  教师评价: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

  这么多“为什么”,怎么去解决呢?我想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勤于研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得到解决。

  3、制定方案

  提出活动要求: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问题,说明你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一点儿也不比科学家差,老师真佩服你们!在研究过程中,你们对现在的玩具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现在,就让你们当一回“小科学家”、“小设计师”,充分发挥你们的想像力、创造力,设计或改进一种玩具。可以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也可以把它画出来,小组成员要团结协作,开动脑筋。看哪个小组设计或改进的玩具最具科学性,最新颖!

  4、实施探究

  玩具信息的收集、结论的得出

  5、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介绍作品。

  同学们的设计都很有创意,你们已经迈出了创造发明的第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玩具店的橱窗里一定会摆上你们的作品。

  6、课堂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课堂评价表,这张表共有三项内容:我的兴趣、我的问题、我的设计。如果你对这节课非常感兴趣,提出的问题很多,对自己的设计非常满意,就在三颗星下面打上“√”,如果比较满意,就在两颗星下面打上“√”,如果一般就在一颗星下面打上“√”。

  学生进行课堂评价。

  7、拓展创新

  同学们40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是我们的科学研究才刚刚开始。课下,请同学们制作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科学教案 篇4

  过程与方法:

  ●能够理解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不同的能量。●能够区分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的能量。

  科学知识: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意识到能源的重要性。●能保护不可再生性能源,开发新能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P47的图片。

  师问:

  请指出图片中的物品名称。

  学生回答图片中和物品名称。

  问:

  这些物品都利用了哪些能量?

  请学生回答。要求说得明白具体,并一一对应,不能随便说。

  师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物品都利用了能量,而我们把能产生能量的物品称为能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源一课。

  二、新课

  1、了解能源的.

  师问:

  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哪里来的?

  学生可以尽情地说,师要有规律地板书在黑板上。

  师问:

  同学们说了这么的物品,你们找找看,它们之间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并给它们分分类?

  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小结:

  我们生活或生产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太阳能、风能等这些能源。但它们有着很大的区别,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称为不可再生性能源,像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源可以再生的,被称为可再生能源。

  师问:

  对于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

  学生表达自己对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的理解。

  2、了解能源的重要性

  请学生阅读P48的资料,并思考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阅读资料。

  请学生说说对阅读资料后的想法。

  师小结:

  人们在生活生产中都离不开能量,而其中矿物燃料所占比重相当大,而这些能源都是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这些能源只要用一点就会少一点,这些能源的消耗非常大,有的能源已面临到枯竭的危险。所以,我们在使用能源时要注意保护这些能源,并且多开发一些新能源或使用可再生能源。

  3、制作可再生性能源的模型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书中的一种再生能源的模型。

  各小组自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动手操作自己的作品。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讨论,初步掌握调查记录食物的方法

  2.能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我们一天所吃食物的问题和规律

  3.能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

  4.发展学生的科学观念: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食物分成不同的类以及科学分类的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记录、统计,发现我们一天所吃食物的规律和问题

  教学难点:食物的科学分类

  教学准备:一天的食物记录纸、实物投影仪。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今天很高兴能给同学们上课,我们这儿有个习惯,碰到熟人都会问:“吃过了吗?”来打招呼,老师也想和同学们打个招呼:“你们早饭吃过了吗?“那你们早饭吃了几种食物啊?” 你们早饭就吃的很丰富,相信昨天一天吃的就更加丰富了,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吗?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我们一天的食物(出示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记录一天的食物

  1、师:那么我们一天要吃多少种食物呢,要研究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把昨天一天吃的食物记录下来,想一想应该怎样记?

  2、提示记录要求:记录要实事求事,不要遗漏。

  按早餐、中餐、晚餐、其他来记录,小组分工每人记一个。像肉包子这种食物记作肉和面粉2种食物。不会写的可以用拼音。统计出小组内一天共吃了几种食物。

  (学生记录、老师巡视)

  3、交流:哪个小组先来交流一下你们昨天一天的食物?(投影展示2个小组的食物)

  问: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发现每天吃的食物有没有规律和问题?

  小结:我们一天要吃几十种食物,一天中吃的最多是米饭、水等,每餐都吃的'是米饭。

  活动二:给食物分类

  1、整理食物,提出要求:刚才我们发现一天的食物中有很多的相同食物,我们把这些食物整理一下好吗?请小组边讨论边把食物记录表格上,每张卡片写一种食物,把字尽量写得大一点、工整一些,看哪一组最先完成?边整理边讨论怎样交流才能让其他同学听清楚?

  2、学生分组整理、讨论。

  3、一小组上前尝试汇报交流(把食物贴在黑板上)说说理由

  4、师:刚才的小组把食物分成了几类,用分类的方法对食物进行统计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分类关键是什么?(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教师指导)

  5、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确定一个分类标准,对食物进行分类。

  6、再次汇报交流,请用不同分类方法的小组汇报,师适时补充板书

  7、小结:我们给食物进行分类可以有多种方法,可以按个人的喜好分、食物的结构分、按味道分、按食物的来源分、可以按生活习惯分等,不管怎样分,只要在同一次分类的过程中保持分类标准的统一性都是可以的。

  8、再次分类:看书,教师要考考你们,植物类的食物和动物类的食物你们还可以怎样进行分类。

  三、总结:

  通过记录一天食物和给食物分类,现在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了解或研究的呢?(学生回答后出示思考:我们从食物中获得了哪些?)

  (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请其他小组的上来补充黑板上汇报不一样的食物,把它们按分类标准贴上去。)

  板书设计:

  一天的食物

《(推荐)科学教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精华】07-21

【精】科学教案07-21

(优选)科学教案07-21

实用的科学教案07-22

【优选】科学教案07-22

[优]科学教案07-22

科学教案【热】07-23

(优选)科学教案07-23

(推荐)科学教案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科学教案5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图片,能正确数出围成圈的物品总数。

  2.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知道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3.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活动准备:

  1.《南瓜爷爷找邻居》PPT。

  2.幼儿作业单,红笔、黑笔。

  3.饼干、胡萝卜、鸭子等十张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谁的家——引起兴趣、说明要求

  1.这是谁家?从哪里看出来的`?

  2.南瓜爷爷家来了很多客人,数数一共有几个?小结:今天的数数方法跟以前的不同,今天的东西排成了一个圈,所以要数清楚的话,就要先找一个起点,再挨个儿数下去,数过得不要再数,就能数清了。

  二、我是谁——观察图片、发现交流

  1.猜猜这些客人是谁?

  2.出示正影一一认识。

  3.是什么事情让这么多的菜来到南瓜先生家呢?

  4.原来是要找邻居(简单了解“邻居”的概念)。小结:原来邻居就是在自己隔壁的,或是楼上楼下的人。

  三、找朋友——幼儿操作、知识转化

  1.南瓜爷爷会找谁做邻居呢?

  2.第一次操作,根据自己原有经验勾出感觉是蔬菜的东西。(简单交流结果)

  3.南瓜爷爷要找蔬菜的朋友,什么是蔬菜?小结: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4.第二次操作,观察情况。(用红色的笔重新圈出是蔬菜的东西)

  5.依次讲评7种菜,究竟哪些是蔬菜。小结:原来土豆、青菜、胡萝卜、黄瓜等都是种出来的、可以烧成菜的植物。

  活动延伸:

  南瓜先生只准备了5 幢房子,怎么住下7个邻居呢?谁和谁住在一起比较好? 引导幼儿拓展思维。

科学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课题选自教育科学版实验教材《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在观察了花、果实、种子的基础上,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特征做进一步探究,让学生经历猜想、推测、验证、说明的探究活动,明确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科学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科学语言的准确描述和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实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培养与提高。

  三、目标预设:

  1、科学探究:让学生采用观察、假设、测量、实验等方式,经历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探究过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植物种子和果实的兴趣;

  3、科学知识:认识几种常见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理解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获得关于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动物、与人类等知识的直接认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理解植物巧妙地利用不同的方法把自己的种子传播到远处;

  教学难点:猜想和推测不同的植物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方法。

  四、教法学法:

  以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架构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自主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学习、演绎验证结论的活动过程中经历观察、交流、比较、重组的科学思维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验“做中学”的学习乐趣。同时,从中央电教馆远程教育资源中心下载多媒体资源,并重新进行了整合。图片资源,用于展现、演示植物种子和果实情况,猜想、推测其散播方式;视频资源,用于学生欣赏、了解植物种子的散播方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感悟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

  五、流程设计: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生谈话:“孩子长大了,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飞鸟有翅,而遍布世界的植物要把生命的种子传播到大地的各个角落,靠的是什么办法呢?

  (二)观察分析,自主探究:

  出示蒲公英种子的图片,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猜一猜、说一说蒲公英的种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征?会怎样散播出去?并把观察、交流中的发现,记录在《学习卡》上。

  学生在小组的讨论、交流中会发现:蒲公英的种子很轻,并长有绒毛,会随风飞行。

  再让学生做一做:用嘴轻轻一吹,或用手扇一扇,种子会随风飞到空中,飘来飘去,最后落到地上。

  然后,让学生欣赏相关图片,并给像蒲公英这样散播种子的方式取名字,学生通过讨论,自然总结出:像蒲公英这样散播种子的方式为风力传播。

  (三)设计方案,验证实验:

  1、探究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

  先观察油菜种子的图片,联系油菜果荚的结构特征,让学生讨论,让油菜种子散播出去的设计方案。

  学生在小组的讨论、交流中会发现:扭转或砸打油菜的果荚,果荚就会突然爆裂,从而弹射出油菜种子。

  然后,安排一个游戏活动:用手捏着油菜果荚,使它裂开,和你的同学比一比,看谁的油菜种子跳得远!

  (三)设计方案,验证实验:

  1、探究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

  先观察油菜种子的图片,联系油菜果荚的结构特征,让学生讨论,让油菜种子散播出去的设计方案。

  学生在小组的讨论、交流中会发现:扭转或砸打油菜的果荚,果荚就会突然爆裂,从而弹射出油菜种子。

  然后,安排一个游戏活动:用手捏着油菜果荚,使它裂开,和你的同学比一比,看谁的油菜种子跳得远!

  通过对油菜果荚外部特征和油菜果荚的炸裂情况的观察,认识油菜种子散播的方式,让学生讨论、总结出:油菜种子的传播方式为弹射传播。

  2、探究栗树散播种子的方式:

  先观察栗子果实和种子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并猜测:挂在树上的栗子成熟后,它会怎样?你估计会掉到什么地方?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能测量栗子落地情况的实验方案,在指定的场地进行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表。让学生们发现: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和它的形状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用测量的方法,证明栗子是通过跳动和滚动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这是比观察更能说明问题、证明推测的一种方法。

  (四)阅读欣赏,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欣赏视频课件,了解不常见植物牛蒡、海豆、喷瓜的种子散播方式,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然后,安排了一个推理判断的练习活动,让学生依次观察苍耳、樱桃、草莓、莲藕等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图片,分别猜测、思考其传播方式,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享受成功探究的喜悦。

  进而,借助图片,提出探究话题:塔上的植物是谁播种的?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总结出: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种子的特点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周围的环境有关;同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可能有好几种方式。

  六、小结评价:

  从中央电教馆远程教育资源中心下载的课程资源简洁、实用,学生在图片、视频等视听环境中真实感受植物的多样性。设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索、讨论中寻找解决方案,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体验“做中学”的学习乐趣。学生不仅是资源的赏析者,而且可以成为资源的使用者和创造者。

  板书设计: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轻、带翅或绒毛——风力传播

  炸裂 弹射 ——弹射传播

  圆形 散落 ——跳动传播(滚动传播)

  水力传播

  动物传播

科学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

  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二、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

  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难点: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上科学课,它将把我们带进科学的大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

  (二)学习新课:

  1 、提出问题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玩。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么玩有趣味性,怎么玩有创造性。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猜想假设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玩,有哪些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学生分小组回答。

  教师评价: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

  这么多“为什么”,怎么去解决呢?我想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勤于研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得到解决。

  3、制定方案

  提出活动要求: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问题,说明你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一点儿也不比科学家差,老师真佩服你们!在研究过程中,你们对现在的玩具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现在,就让你们当一回“小科学家”、“小设计师”,充分发挥你们的想像力、创造力,设计或改进一种玩具。可以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也可以把它画出来,小组成员要团结协作,开动脑筋。看哪个小组设计或改进的玩具最具科学性,最新颖!

  4、实施探究

  玩具信息的收集、结论的得出

  5、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介绍作品。

  同学们的设计都很有创意,你们已经迈出了创造发明的第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玩具店的橱窗里一定会摆上你们的作品。

  6、课堂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课堂评价表,这张表共有三项内容:我的兴趣、我的问题、我的设计。如果你对这节课非常感兴趣,提出的问题很多,对自己的设计非常满意,就在三颗星下面打上“√”,如果比较满意,就在两颗星下面打上“√”,如果一般就在一颗星下面打上“√”。

  学生进行课堂评价。

  7、拓展创新

  同学们40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是我们的科学研究才刚刚开始。课下,请同学们制作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科学教案 篇4

  过程与方法:

  ●能够理解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不同的能量。●能够区分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的能量。

  科学知识: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意识到能源的重要性。●能保护不可再生性能源,开发新能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P47的图片。

  师问:

  请指出图片中的物品名称。

  学生回答图片中和物品名称。

  问:

  这些物品都利用了哪些能量?

  请学生回答。要求说得明白具体,并一一对应,不能随便说。

  师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物品都利用了能量,而我们把能产生能量的物品称为能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源一课。

  二、新课

  1、了解能源的.

  师问:

  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哪里来的?

  学生可以尽情地说,师要有规律地板书在黑板上。

  师问:

  同学们说了这么的物品,你们找找看,它们之间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并给它们分分类?

  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小结:

  我们生活或生产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太阳能、风能等这些能源。但它们有着很大的区别,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称为不可再生性能源,像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源可以再生的,被称为可再生能源。

  师问:

  对于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

  学生表达自己对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的理解。

  2、了解能源的重要性

  请学生阅读P48的资料,并思考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阅读资料。

  请学生说说对阅读资料后的想法。

  师小结:

  人们在生活生产中都离不开能量,而其中矿物燃料所占比重相当大,而这些能源都是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这些能源只要用一点就会少一点,这些能源的消耗非常大,有的能源已面临到枯竭的危险。所以,我们在使用能源时要注意保护这些能源,并且多开发一些新能源或使用可再生能源。

  3、制作可再生性能源的模型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书中的一种再生能源的模型。

  各小组自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动手操作自己的作品。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讨论,初步掌握调查记录食物的方法

  2.能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我们一天所吃食物的问题和规律

  3.能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

  4.发展学生的科学观念: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食物分成不同的类以及科学分类的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记录、统计,发现我们一天所吃食物的规律和问题

  教学难点:食物的科学分类

  教学准备:一天的食物记录纸、实物投影仪。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今天很高兴能给同学们上课,我们这儿有个习惯,碰到熟人都会问:“吃过了吗?”来打招呼,老师也想和同学们打个招呼:“你们早饭吃过了吗?“那你们早饭吃了几种食物啊?” 你们早饭就吃的很丰富,相信昨天一天吃的就更加丰富了,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吗?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我们一天的食物(出示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记录一天的食物

  1、师:那么我们一天要吃多少种食物呢,要研究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把昨天一天吃的食物记录下来,想一想应该怎样记?

  2、提示记录要求:记录要实事求事,不要遗漏。

  按早餐、中餐、晚餐、其他来记录,小组分工每人记一个。像肉包子这种食物记作肉和面粉2种食物。不会写的可以用拼音。统计出小组内一天共吃了几种食物。

  (学生记录、老师巡视)

  3、交流:哪个小组先来交流一下你们昨天一天的食物?(投影展示2个小组的食物)

  问: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发现每天吃的食物有没有规律和问题?

  小结:我们一天要吃几十种食物,一天中吃的最多是米饭、水等,每餐都吃的'是米饭。

  活动二:给食物分类

  1、整理食物,提出要求:刚才我们发现一天的食物中有很多的相同食物,我们把这些食物整理一下好吗?请小组边讨论边把食物记录表格上,每张卡片写一种食物,把字尽量写得大一点、工整一些,看哪一组最先完成?边整理边讨论怎样交流才能让其他同学听清楚?

  2、学生分组整理、讨论。

  3、一小组上前尝试汇报交流(把食物贴在黑板上)说说理由

  4、师:刚才的小组把食物分成了几类,用分类的方法对食物进行统计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分类关键是什么?(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教师指导)

  5、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确定一个分类标准,对食物进行分类。

  6、再次汇报交流,请用不同分类方法的小组汇报,师适时补充板书

  7、小结:我们给食物进行分类可以有多种方法,可以按个人的喜好分、食物的结构分、按味道分、按食物的来源分、可以按生活习惯分等,不管怎样分,只要在同一次分类的过程中保持分类标准的统一性都是可以的。

  8、再次分类:看书,教师要考考你们,植物类的食物和动物类的食物你们还可以怎样进行分类。

  三、总结:

  通过记录一天食物和给食物分类,现在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了解或研究的呢?(学生回答后出示思考:我们从食物中获得了哪些?)

  (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请其他小组的上来补充黑板上汇报不一样的食物,把它们按分类标准贴上去。)

  板书设计:

  一天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