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锦集【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内容与要求:
1、欣赏并且理解散文故事,把图片贴到相应的匹配位置上
2、感受春天里大自然变化的美丽景象
重点与难点:
重点:欣赏并且理解散文故事,把图片贴到相应的匹配位置上
难点:感受春天里大自然变化的.美丽景象
材料与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画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想看吗?
(二)欣赏:
(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理解画面内容)
1、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儿歌中的主要角色:小溪、麦苗、桃花、柳树、燕子等,以及它们在春天里的样子
2、师:图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3、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初步的学习朗诵儿歌。
(1)、教师出示PPT,引导幼儿欣赏故事。
(2)、引导幼儿说出故事的名称和主要角色。
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春天来了,谁醒了呢?
(3)、请幼儿倾听故事一遍,提问并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a、师:春天来了,谁醒了?它在干什么呢?
b、师:小溪醒了,它在做什么?什么叫长跑?为什么说小溪在练长跑呢?(集体朗诵这句儿歌)
c、师:麦苗醒了,它在做什么?麦苗为什么会弯腰?(请幼儿模仿麦苗弯腰的动作,边做动作,边朗诵这句儿歌)
d、师:桃花醒了,它在做什么?什么是绽笑脸?
e、师:柳树醒了,它在做什么?柳树的辫子是什么?
f、师:燕子唱起了什么歌?什么是春之歌?
4、教师幼儿共同完整地将图片放到匹配的位置上
小溪、麦苗、桃花、柳树、燕子、麦苗
中班教案 篇2
幼儿园中班谈话教案:我从哪里来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初步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了解家长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2、在日常生活中能体谅、关心孕妇及自己的父母。
活动准备:
1、录像带(宝宝的成长过程)
2、班上联系怀孕的老师
3、请家长、幼儿共同完成调查表:小时候,爸爸妈妈为我做了什么?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孕妇在行动上的不便,激发幼儿关心、帮助孕妇的愿望。
1、小宝宝在出生之前,生活在哪里?
幼儿:生活在妈妈的肚子里。
2、我们幼儿园姜老师肚子里有了小宝宝后,生活上有哪些不方便?
幼儿1:做操不方便,弯腰不方便。幼儿2:姜老师上楼梯很累,我见过她扶着栏杆很累的。幼儿3:她重一点的东西会拎不动。
3、小朋友,你怎么关心姜老师?你能为他做什么?
幼儿1:看到她的东西掉在地上,我会帮她捡。幼儿2:我帮她擦桌子、我帮她擦椅子。幼儿3:如果我和姜老师一起乘汽车,我就把座位让给她。
4、小结:小朋友都愿意关心、帮助姜老师,姜老师心里一定很高兴,小宝宝也会生活得更舒服,长得更健康。
评析:因为幼儿亲眼目睹了怀孕老师在工作、生活中的诸多不便,因此在讲述过程中幼儿积极性很高,帮助怀孕老师的愿望油然而生,我们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对不同的幼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育,是这一环节成为关爱教师和幼儿自我教育的过程。
(二)看看、讲讲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父母的准备工作。
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么长大的.?妈妈要为他准备那些事情?(看录像)
幼儿1: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慢慢长大的,妈妈要为小宝宝准备小衣服。幼儿2:妈妈要吃很多有营养的东西,妈妈要做操。
小结: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越长越大,等到妈妈的肚子里放不下时,小宝宝就出生了。
评析:幼儿边看录像边议论:小宝宝吸收的是妈妈的营养,是靠脐带吸收营养;长大一点小脚会踢来踢去,还会翻身呢。孩子们的注意力完全被直观形象的录像吸引住了,他们都发出惊叹:我们小时侯都是这样的!幼儿了解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三)交流调查信息:“爸爸妈妈为我做了什么?
小时候,爸爸妈妈为你做了那些事?
幼儿1、我生病住院时,妈妈好几天没睡觉,陪着我。
幼儿2、小时侯我在夜里很会哭,爸爸经常抱着我在房里走来走去。
幼儿3、爸爸每天要给我泡很多奶粉,说我是吃奶粉长大的。
评析:在调查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本次调查和交流活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养育之恩,体会了父母的艰辛劳动,特别是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完成调查表的过程,更是融洽了亲子关系。
(四)激发幼儿爱父母、感激父母的情感。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关心爸爸妈妈?将来怎样报答爸爸妈妈?
幼儿1: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麻烦爸爸妈妈。幼儿2:我妈妈在商场上班,每天站很长时间,我要给她敲敲腿。幼儿3:妈妈的心脏不好,我长大了要挣钱,给妈妈看病。幼儿4:我长大了要买新房子给爸爸妈妈住……
评析:从这一环节可以看出,幼儿对父母的辛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从心底里爱自己的亲人。通过相互讲述,表达了自己关心报答父母的美好愿望。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为怀孕的老师、阿姨做力所能及的事。
幼儿带一套自小到大的照片,在语言区讲述自己成长的趣事或故事。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数字1、2、3,知道他们的实际意义。
2、学习按量排序,并摆放相应的物体。
3、在活动中注意倾听问题,并能大胆地回答。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幼儿理解1、2、3的数量。
2、 物质准备:
教具:早餐食物图片(1个鸡蛋,1碗面条,2个包子,2杯牛奶,3片面包,3个馒头),其它物体图片(数量为1~3,每个数量为2~3张),1~3的数字卡各1张。
学具:1、《幼儿用书》(P5)人手一册,幼儿人手一支笔。
2、剪下《幼儿用书》(P21、22页),1~3的数字卡,1~3的实物卡(每个数量为3~4张),分类盒。
活动过程:
一、早餐有几个。
1、教师:妈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早餐,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教师分别出示早餐实物图片(1个鸡蛋,1碗面条,2个包子,2杯牛奶,3片面包,3个馒头),引导幼儿目测或默数实物的数量。
2、引导幼儿给早餐按量排序:每一种早餐一样多吗?你能按从少到多的顺序给早餐排排队吗?请个别幼儿示范,集体检查。
二、认识数字1、2、3.
1、教师:1个鸡蛋、1碗面条应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出示1~3的'数卡)你能找到它吗?请个别幼儿找出数字1,师幼共同读一读。
2、教师:数字1象什么?你知道它还能表示什么?启发幼儿思考,鼓励幼儿大胆回答。
3、用同样地方法引导幼儿认识数字2、3.
三、幼儿操作活动。
1、看图连数字。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P5页),说说:上面有什么?有多少?找下边的数字进行连线。
2、给实物涂色。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P5页),先观察并读读数字,然后根据数字对旁边相应数量的实物涂色。
3、数卡排队。教师引导幼儿将数卡1~3按顺序插在分类盒上,边插边说,然后给数卡匹配相同数量的实物卡片,边放边说:几个XX找数字几做朋友。
四、活动评价。
1、教师(出示实物图片):这里还有许多图片,它们应该找哪些数字做朋友呢?鼓励幼儿积极帮助图片找数字。
2、师幼共同说说哪些物体用数字几表示,“如:1朵花、1个鸡蛋、1个人、一架飞机都能用数字1表示。”
3、引导幼儿在教室内寻找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字1、2、3来表示。
家长可利用与幼儿一起看图书的机会,借助其他条件引导幼儿认识数字。
可以带幼儿一起找找园内的数字,并且认一认,读一读。
在区角中可张贴数字卡或有数字的图片,请幼儿制作实物卡,并贴在相应数字的旁边。
活动反思:
现在的幼儿很早就在生活中接触数字,所以看到数字1、2、3都能很容易认出来,读出来,可对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要对数字1、2、3真正有所了解,特别是和一些具体的操作活动联系起来,涉及到理解这一层面,有的幼儿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次活动,使我得到如下启示:1、不断加强教育理念的更新,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尝试——反思——调整——再尝试——反思,努力将观念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使观念得到丰富,使实践有所指导。2、在组织教学活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全班幼儿的现有水平,特别要考虑到班上的新生,尽量使教学内容既能满足大多数幼儿的要求,又不超出新生的理解范围。3、努力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把握好活动内容与活动时间之间的平衡性,提供适宜幼儿的材料和有利条件,与幼儿形成有效共鸣,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2与3前后两数的相邻关系,探索发现的乐趣。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提供三种颜色不同的瓶盖个三个,每人一套1—4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分别取三种颜色不同的瓶盖个三个,一一对应排成三横排,中间一排的瓶盖不动,让三排瓶盖变得一排比一排多一个,讨论如何才能做到。
2、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瓶盖的左边,讨论:比3少1的数是几,应排在哪里;比3多1的数是几,应该排在哪里。
3、引导幼儿归纳:3有两个相邻的好朋友,一个是比3少1的2,排在3的前面,一个是比3多1的4,排在3的后面。
4、组织幼儿讨论2的好朋友是几和几,根据前面的方法与经验,引导幼儿借助瓶盖、数字卡片等加以验证。
5、玩找朋友竞赛的游戏:幼儿分成5个人一组,排成三排,当教师说到4是,幼儿马上排成2、3、4三排,中间一排人不要动。看看哪组小朋友排得又快又对,这一组就是胜利者。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1到10的数字卡片及不同颜色的瓶盖若干个,让幼儿进一步探索10以内的各数的相邻数。
中班教案 篇5
中班游戏活动教案一:躲猫猫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继续了解游戏规则的重要性,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2、进一步积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基本特征的相关经验。
活动准备:
1、插入材料:小兔躲猫猫。
2、红、黄、蓝三色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房子若干。
3、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饰品若干。
4、黄色三角形一个、萝卜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找小兔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动物朋友,猜猜是谁?(音乐)一起看看是谁?(画面)
2、找找小兔躲在哪里,引导幼儿说说他们躲在哪里,并点数三角形的.角和边……
二、扮小兔
1、师:我们也来扮小兔做躲猫猫的游戏,老师想扮兔妈妈,你想扮谁?
2、教师鼓励孩子根据角色进行装扮(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
三、躲猫猫
1、介绍游戏背景和玩法:这里有什么房子?它们是什么形状?
2、第一次玩躲猫猫:(师)兔妈妈去找小兔,启发小兔试着说说:我躲在了**形的房子里(与宝宝交流:为什么妈妈找不到或找到宝宝的原因,体会说清自己躲藏的图形屋,妈妈才能找到自己)。
3、第二次玩躲猫猫:引导小兔躲的时候声音轻轻的,小手小脚藏得好好的,听到妈妈的指令再去躲,并启发小兔完整地说说:我躲在了哪里(与宝宝交流:为什么妈妈找不到或找到宝宝的原因)。
4、第三次玩躲猫猫(手机响起,妈妈接听并与兔宝宝商量是否同意鸭妈妈一起来玩躲猫猫游戏)。
(1)引导宝宝看提示板、听妈妈指令轻轻地找个图形房子躲起来,并启发小兔完整地说说:我躲在了哪里(与宝宝交流:为什么鸭妈妈找不到或找到宝宝的原因)。
(2)跟着鸭妈妈到教室里再玩躲猫猫的游戏。
中班游戏活动教案二:滚动的宝宝
【设计思路】
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让幼儿尝试进行运动,幼儿可以用身体趴着或站着将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向前进行滚动,还可以用其它的办法来玩,激发幼儿对玩此游戏的兴趣,让幼儿在玩中其乐融融。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尝试“滚动的宝宝”的运动游戏。
2、体验合作玩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介绍运动内容,激发兴趣
二、幼儿尝试运动
1、这些用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可以怎么玩?
2、怎样玩才能使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向前移动?(幼儿讨论)
3、幼儿自选器械尝试运动
幼儿在尝试运动过程中,教师进行观察,并进行适时引导。
三、幼儿展示交流
1、幼儿集中,请部分幼儿将自己的玩法进行展示与交流。
2、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评价。
3、教师进行提示:
(1)除了用身体趴着将滚筒向前进行滚动外,我们还可以怎么样将其向前滚动?
(2)合作玩怎样玩?
四、幼儿再次进行运动
幼儿再次进行运动时,教师观察幼儿是否有新的玩法产生。
重点:引导幼儿能合作玩。
案例:滚动的宝宝
教师们为中班的幼儿自制了“滚动的宝宝”户外运动区域器械,这些器械是用席子、塑料花台布和透明台布制成的,将这些材料做成圆形让幼儿钻在里面进行滚动,由于教师急于投放,让幼儿直接玩了起来,结果,能力强的幼儿玩起来了,而且也较感兴趣,能力弱的幼儿只在旁边观看,但是在教师的催动下,这些幼儿也愿意尝试,玩着玩着他们都一一走掉了。
【活动分析】
用生活中的材料席子、塑料花台布和透明台布制成的幼儿运动器械,教师很有创意。但是在投放前,教师缺少兴趣的激发,由于自制的滚动器械是用生活中的材料席子、塑料花台布和透明台布制成的,不象买来的滚动器械那么漂亮,而且买来的`滚动器械直接就是撑着的。可是自制的滚动器械是撑不起来的,要靠幼儿的钻进去的身体来支撑,一边支撑一边向前爬,这对刚升入中班的幼儿要完成这样的游戏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采取的指导策略应该是:
1、先请大班的幼儿作示范,还可以请班上能力强的幼儿作示范,从而引起幼儿玩的兴趣。
2、让能力强的幼儿和能力弱的幼儿一起玩,已此带动。
3、教师用语言进行鼓励,幼儿一边玩一边不断地进行鼓励,对有进步的幼儿在全班再进行表扬,还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小的奖励,比如:用小的粘纸贴在幼儿的手上或额头上,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幼儿玩的兴趣。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愉快地和同伴们一起游戏
2.能说出动物:小白兔、
3.简单地认识方位词:后面、下面、里面等能完整说一句说:“我躲在xx下面(里面、后面、旁边等)”
4.保教结合:教育孩子不能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时候一个在外面玩
重点:
完整说一句说:“我躲在xx下面(里面、后面、旁边等)”
难点:
教育孩子不能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时候一个在外面玩
活动准备:
大树、纸箱、蘑菇房、伞、有台布的桌子
活动过程:
1.今天天气真好,好多小动物都在外边玩,有小白兔、……鸡妈妈也带她的鸡宝宝们去外边玩。我们小朋友想不想也出去玩呀?(想去)。一会王老师想请我们的小朋友来当这些小动物去外边玩好吗?(好的)王老师请小朋友自己选择他们喜欢的动物头饰并帮他们带好。
2.老师领着带有鸡宝宝头饰的小朋友和带着其它小动物头饰的小动物一起去事先准备好的游戏场地玩。当见到一个小动物时,鸡妈妈有礼貌的和他们问好,也教自己的“鸡宝宝”和他们问好。就在这时一只大灰狼出现了,它一边向这边走来,来嘴里说:“今天这里有这么多的小动物,我可以好好地吃一顿了。”说着就向小动物这边扑来。这时“鸡妈妈”大生喊:“小动物们快点躲起来呀?”(小动物们纷纷躲进纸箱里、伞下、蘑茹房里等)“鸡妈妈”又喊自己的鸡宝宝躲进自己的`翅膀下面。大灰狼找呀找一只小动物也找不到,只也灰溜溜地离开了这里。这时“鸡妈妈”喊到:“大灰狼走了,小动物们快出来吧。”(小动物们都从里面出来了,又跳又蹦,高兴极了,他们又开始玩了。这时“鸡妈妈”说:“天黑了,我们该回家了。”(教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回到座位上)。
3.教师用提问的形式问孩子:
①今天和我们一起玩的高兴吗?都有那些小动物和我们一起玩?(有小白兔……)
②忽然准来了?
③小动物们都躲到那里去了?(孩子与教师自由交流)
④天黑了小动物们为什么都回家了?(孩子与教师自由交流)。
活动结束:
在没大人的陪同下小朋友不能一个人在外边玩,这样很危险对不对?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秋天树林绚丽的色彩,在创作过程中欣赏色与色交融带来的变化。
2.学习用纸团印画的方表现秋天的树林。
3.能合作使用材料,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初步观察过秋天树木的变化。
2.幼儿已有使用水粉颜料的经验。
3.课件、白素描纸、水粉颜料、报纸、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赏图片,欣赏秋天树林美丽的景色。
(课件一)
师:这是什么地方? {树林}
这是什么季节的树林呢?{秋天}
你从什么哪里看出来的? {因为有的树叶黄了}
那你还看到什么颜色的树叶呢?{绿的、黄的、红的}
总结:秋天的树叶颜色丰富多彩、色彩斑斓。
二、欣赏秋天树林的作品,感受秋天景色的魅力,扩展审美经验。
(课件二)
师:树干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有的粗有的细、有的高有的矮}
总结: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树有的粗、有的细,有的高、有的矮,它们长得千姿百态。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树干,是用什么做的呢?{报纸}对了,就是用我们小班学的撕贴的方法把报纸撕成长条贴到画纸上,就成了树干。
三、用印画技法表现秋天的`树林。
师:报纸不仅可以用来做树干,还可以用来作画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新的本领,叫纸团印画。
1.教师示范作画方法。
明确作画内容与方式,讨论作画顺序。
先撕报纸,贴树干,然后再用纸团印画。
2.个别幼儿示范用不同颜色的纸团印画。
3.幼儿集体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点:
⑴作画时注意操作常规:学会使用擦手毛巾;不同的颜色不能混淆;用完的纸团放入纸篓。
⑵提醒幼儿注意作画顺序,先贴好后树干再印树叶。
⑶注意树叶集中画在树干顶部。
幼儿作画时,播放音乐《秋日私语》,课件滚动播映。
四、成果展示,欣赏作品。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你们的小树林展览到这儿变成一片大树林吧!说说你最
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教后反思:
这是结合季节特征和区域主题《有趣的树叶》而开展的一次美术教学活动。活动设计主要分三个环节:感受秋天树叶的多姿多彩;教师示范新的技法——纸团印画来表现树叶;幼儿自主操作。在此次活动的执教中,我发现了不少问题,从而总结了如下几点,以期在以后的教学中能自勉。
1. 教师提问时问题的指向性要明确。
2. 开展艺术活动时应注重引导幼儿对美的感受和表现,技能只是表现的形式而已。
3. 教师示范操作时语言要精练,动作要到位,要求要简洁。
4. 在开展美术的日常教学时要注意操作常规的培养。
其实在日常教学中,全班额的美术活动总是让老师们比较伤脑筋的。那么我们如何在对幼儿个别指导强度不足的现实前提下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是分组开展指导还是在教育形式上有所创新,是活动场地上巧安排还是在操作细节上巧构思,怎样在理想活动设计和现实操作困难之间找平衡,是我们需要不断发挥智慧努力和探索的。
中班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在计算的学习上,是从对数量的感知阶段向数词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阶段过渡,他们有了最初的数群概念,已开始理解数的实际含义,因为本次活动选择了“学习6的形成”的教学内容,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在学习6的形成过程中,巧妙的运用教具,学具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经验,从对具体事物的概括中,帮助幼儿理解数概念的实际意义。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使与动作,动作是幼儿建构思维结构的最坚实的基础。在动作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数学知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不宜遗忘。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为幼儿准备了充足的操作材料,如:夹子、盘子娃娃、红点。。。。。。让幼儿在不停的操作过程中,使具体动作内化于头脑,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数学对于幼儿来说是抽象枯燥的,把一些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设计到有趣的游戏当中,不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如:听指令玩夹子游戏,为娃娃夹夹子,点红点找数字6等,从而是幼儿通过实物—点子 — 数字掌握数学知识。
活动名称:
学习6 的形成。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初步张握6的形成。
2、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一套精美的小夹子,娃娃纸盘、小红点。
活动过程:
一、复习5 以内数。
游戏:1 、听铃声夹夹子。
铃声开始,往身上夹夹子,铃声停就停,数一数夹了几个夹子,并说出总数。
2、听铃声举数卡
铃乡开始往身上夹夹子,铃声停,数出夹子总数,并举出相应的数卡。
3、听铃声夹夹子
教师敲铃,幼儿根据所敲铃声次数和提出的问题夹夹子,并准确的说出相应的数量。
二、学习6 的形成
1、 探索6 的形成。
以娃娃和夹子做游戏的形式,为娃娃夹5个夹子然后提出,怎样使5 个夹子变成6个夹子的问题。
小结:5 个夹子添上一个夹子是6 个夹子。5 添上1 是6。
2 、探索用圆点表示夹子的数量。
以娃娃点红点的形式提出问题:娃娃要和架子一样多的红点。请幼儿想办法,操作并说出来是怎样使红点和夹子一样多的。
(1) 先点数夹子是几个,再数出与夹子一样多的红点。
(2) 取一个红点与夹子对应粘贴,然后数出红点总数。
幼儿手指实物与圆点,边指边说“一个夹子一个圆点。。。。。。”
小节:6个红点可以表示6 个夹子。
3、 认识数字6 说一说6可以表示什么物品。
三 游戏:《挑兵挑将》
将幼儿分成两队,对诵儿歌“干草垛,叉兵刀,我的兵马让你挑,要几个?要X个。游戏反复进行2——3遍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品茶、聊天的形式,和幼儿一起探讨、分享“自来水是经过供水厂把江河、水库里的水沉淀、过滤、消毒,才输送到我们家里的”这一信息。
2、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懂得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的清洁。
活动准备:
1、课前幼儿已收集、了解了一些有关“水”的知识。
2、课前做过“水变脏了”、“过滤污水”的小试验。
3、茶叶、茶壶、一次性杯子若干
4、大张白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品茶,引出今天的谈话内容
问题一:水有什么用途?
问题二:水是从哪来的?
问题三:江河/水库里的水可以直接饮用吗?
强调:污染的水在处理时需要投入很多的资金。污染严重的水源是无法过滤消毒干净的,不能制成自来水。
问题四:如果没有水,地球上会怎样?
问题五:如何保护水源?
强调: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
活动结束:
1、绘制水处理的流程图。
2、绘画“水的本领大”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回声_中班艺术教案07-05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07-20
中班音乐教案:音的渐变_中班艺术教案07-05
中班音乐教案:虹彩妹妹_中班艺术教案07-05
中班社会教案:微笑_中班社会教案07-15
中班音乐教案:猫捉老鼠_中班艺术教案07-05
中班健康教案03-10
《蒲公英》中班教案03-09
《问路》中班教案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