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调查会转的物品,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将旋转物品根据动力不同进行简单分类,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又发明创造的欲望。
3、感受转动对身体的重要性,知道保护自己的身体。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做社会调查:什么东西会旋转?做好统计。
2、会转的玩具若干(风车、飞盘、竹蜻蜓、小汽车、钟表、风扇等)、旋转物品图片。
3、自制录像片《生活中会转的东西》。
活动过程:
1、请幼儿交流分享自己的社会调查结果统计表:什么东西会旋转?为什么能旋转?是怎样旋转的?示范个大家看。
2、组织幼儿观看生活录像,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能够旋转,拓展思路。
3、引导幼儿将旋转的物品根据动力不同进行分类,讨论旋转物品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激发创作愿望。借助电力旋转的:电风扇、洗衣机、录音机、果汁机、电吹风、打蛋机、旋转木马、VCD机等。借助风力旋转的:风车、风力发电机、风力滚轮等。借助人力旋转的:呼啦圈、飞盘、陀螺、竹蜻蜓等。还有借助水旋转的物品:如水车、磨面机等。
4、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1)请幼儿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哪些部位能转的起来,玩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小朋友。
(2)交流:你让身体的那个部位转动起来了?请你来试一试。
(3)引导幼儿讨论身体部位转动的重要性,知道保护身体的重要性。
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填写的调查表放在区域内,继续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转动的知识经验。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幼儿去探索发现。但在交流时,我对幼儿的问题太单一,只是问问孩子是怎么把物体转起来的,忽视了物体转动时的有趣现象,没有作很仔细的观察。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蜘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了解各种各样的小型动物。
2.激发幼儿观察和认知小蜘蛛的兴趣,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蜘蛛在哪里
2.课件:图片-蜘蛛
3.ppt课件:巨型蜘蛛
动画片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谜语:一个小珠子,吐丝结网子,网子粘虫子,吃成小胖子。
2.教师:你们知道蜘蛛在哪里吗?
二、 展开
1. 你们想看小蜘蛛的动画片吗?
播放动画片:蜘蛛在哪里,幼儿观看。
让幼儿说一说蜘蛛长什么样子。
2.利用蜘蛛图片,细致的观察蜘蛛的外形特征。
(1)蜘蛛的头胸部长着什么?它的腹部是什么形状的?
(2)小结:蜘蛛的'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
头胸部有蜘蛛的口器、八只步足,腹部一般为圆形和卵圆形,能纺出丝的纺织器在腹部。
3.了解生活习性。
(1)你在哪里见过蜘蛛?蜘蛛是怎样捕食的?
蜘蛛喜欢吃什么?
(2)小结:蜘蛛生活在树上、草间、石下、水边、洞穴、灌木丛等处,能适应各种环境,有的蜘蛛结网捕食,有的蜘蛛四处找吃的,还有的生活在洞穴中,蜘蛛以昆虫、多足类动物为食物。
4. 了解蜘蛛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1)蜘蛛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蜘蛛?
(2)小结:蜘蛛能捕捉农田里的很多害虫,有的蜘蛛还可以入药。
因此,蜘蛛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和利用蜘蛛。
5.了解蜘蛛的种类
(1)Ppt课件:巨型蜘蛛
(2)通过观察,让幼儿知道蜘蛛有很多种类型,还有毒性蜘蛛。
三、结束部分
鼓励幼儿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其他小型动物,激发对小动物观察活动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感知“不倒翁”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的兴趣。
2、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不倒翁”的原理。
活动准备
用乒乓球、蛋壳、废旧皮球制作各种不倒翁其中部分会倒,部分不会倒
幼儿操作材料:纸片、玻璃球、豆粒、沙子、塑料球、橡皮泥面团 泥团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提问形式引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玩的玩具,(出示不倒翁)
二、自由探索
1、师交代任务:你们玩时可要仔细的看一看,比一比,摇一摇,看看发现了什么?(发现倒和不倒)
2、幼儿自由玩。
3、提问:“你们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这些不倒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幼儿摸一摸底部,发现底部都是半球体,有的不倒翁会倒有的不会倒。
小结:小朋友在玩不倒翁时很认真,还能边动脑筋,发现了不倒翁的.底下是半球体的,再比一比中,小朋友们发现了不倒翁有的会倒,有的不会倒。
二、尝试操作制作不倒翁
1、幼儿操作:
(1)提示: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纸团、塑料球、玻璃球、豆子、橡皮泥等东西,你们可以自由的把每一种东西分别做一个不倒翁来试一试,他们都一样吗?
(2)组织幼儿讨论: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不倒翁?
小结:原来,在不倒翁底部装进重的东西,这样下重上轻,不倒翁就能站住。当操作摇晃装有沙子的玩具时,发现了什么?(站住的不倒翁又倒了)装进什么不倒?(橡皮泥)为什么?
三、演示对比实验
孩子们我们把自己做的不倒翁,倒的放地一起,不倒的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为什么有的倒有的不倒呢?
四、完成制作,玩一玩,体验乐趣成就感
没有制作完的小朋友继续制作不倒玩具,做好不倒玩具的小朋友拿着不倒翁去玩一玩吧!
结束:小朋友今天真聪明,发现了“不倒翁”玩具中的科学秘密,还自己动手做了个“不倒翁”现在,我们拿给小班的小朋友玩一玩好不好?
科学教案 篇4
家里有个可爱的小鱼缸,那可是典典的贴心宝贝。典典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脱掉外套,把小手洗干净,蹦蹦跳跳地来到鱼缸面前,静静地看着小鱼游来游去,轻轻地嘟囔着:“我回来啦,你们今天高兴吗?我给你们讲讲我的高兴事吧。”典典一边讲着一边给小鱼喂食。
有一天,典典看着游动中的小鱼,突然问:“爸爸,放进水里的鱼食,一部分被小鱼吃掉了,另一部分漂呀漂呀,就漂到缸底了,那么把什么东西放进鱼缸都会这样吗?”爸爸笑着回答:“不是呀,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会沉底,有的会浮在水面上,有的还会消失呢。”典典眨着眼睛,仿佛在问:“你说的是真的吗?我怎么不知道呀?”爸爸决定带着典典一起动手试一试,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1.爸爸和典典一起找到这些东西,准备动手做啦:水、透明水杯、石子、铝箔纸、盐、糖、小勺。
2.宝贝和爸爸一起往四个玻璃杯里倒人清水,记得要一样多啊。
3.先把石子轻轻地放进第一杯清水中,记得不要扔进杯子里,玻璃杯会被砸破的(图3)。
4.再把铝箔纸放人第二杯水中。
5.再把盐轻轻倒入第三杯水中,小心点,不要撒在外面。
6.最后把糖放入第四杯水中。
7.典典一边用小勺轻轻地搅拌,一边睁大眼睛观察四个杯子里的变化。石块沉到水底,铝箔纸浮在水面上,盐和糖不见了。
专家观点
典典是个喜欢小动物的小朋友,他把小鱼视为生命中的小伙伴,每天都会尽心地呵护。典典也是个爱观察的小朋友,在日复一日的喂食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鱼食漂在水面,有的则会沉在水底,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会这样呢?是啊,每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在孩子的眼睛里都会变成有趣的问题,小小的问号引导孩子打开探索的大门。
点点的'爸爸能够读懂孩子这本书,适时地抓住孩子的疑问,和孩子一起在家里找出想动手尝试的材料。实验做起来非常简单,但需要孩子的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实验的现象:究竟谁还在水里,谁会不见啦,谁是最快不见的,谁是最后不见的。在爸爸妈妈的头脑里,这些问题太简单了。其实,每一件复杂的事情都是由许多简单的事情组成的,只要孩子有好奇心就会去观察,就会去动手试一试,就会有新的发现。
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找一找家里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拿来做有趣的溶解实验,比如洗涤灵、植物油、洗衣粉、淀粉、酱油、米醋等等。还可以和孩子走出家门,在花园里、在小路旁寻找哪些东西可以拿回家试一试,例如泥土、砂砾、水泥等等。只要孩子有疑问的事情,只要安全无毒无害,爸爸妈妈都要鼓励孩子动手试一试。亲眼所见,亲手所得,才会记忆深刻。
学会观察,是爸爸妈妈和孩子动手探究的重要一步。不同物质的溶解现象会有时间的间隔,爸爸妈妈要鼓励孩子在一段时间里坚持观察,不要因为溶解现象出现得有快有慢,就放弃部分现象的持续观察。耐心细致,持久观察,孩子的科学探索之路会越走越远。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本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让幼儿认识几种颜色,而是为了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所以,设计要注重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的机会,让幼儿在主动活动中认识颜色、使用颜色,同时充分感受颜色的丰富性。
中班幼儿可能会对调色活动本身感兴趣,他们的兴趣容易停留在操作上。因此,设计不仅要为幼儿创设自由探索的机会,还应该组织幼儿讨论探索活动中遇到的各种现象,使幼儿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中出现的科学现象的兴趣上,从而引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常见物体的颜色。
2.对颜色变化感兴趣、喜欢实验活动。
3.发展表现美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
说明:能够意识到色彩美是幼儿感受美的一个重要方面。色彩是直观的,但是,如果幼儿不能有意已去感受,就会视而不见。因此,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比认识几种具体的颜色更为重要。幼儿时周围的色彩产生了兴趣,就能主动去认识各种颜色,即时认识活动就成了幼儿自身的需要。
2.难点:引起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说明:启蒙教育不是为了追求某种即时效果,而是为了给幼儿今后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所以活动应该定位于让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而不是对实验结果的兴趣。但是对于中班幼儿要通过活动,取得以小见大的'效果是有一定难度的。
活动准备
颜料和调色用具。活动室的布置要色彩丰富、协调。
活动过程
1.通过认识颜色的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
(1)分散观察。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人的眼饰、周围物品中丰富多彩的颜色,并初步了解一些颜色的名称。
(2)集体活动。首先让幼儿回忆观察的颜色,教师出示相应的色块,并让幼儿进行颜色的指认和命名活动。然后让幼儿谈谈最喜欢的颜色、什么东西和自己喜欢的颜色是相同的……。
2.通过使用颜色的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熟悉颜色,体验色彩的美,引起对颜色的兴趣。
(1)涂色活动。为幼儿提供各种需要涂色的画,如树、水果、花……,让幼儿涂上相应的颜色,要求与实物本来的颜色相似。
(2)配色活动。让幼儿在空白的玩具、服装、树叶图上涂色,鼓励幼儿自己配色。活动后组织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谈谈最喜欢哪幅画的颜色。
3.通过实验活动引起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1)调色活动。先让幼儿自由探索,用颜料进行调色实验,体验发现的乐趣。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交流调色的经验,谈谈颜色的变化。教师还可进一步操作实验让幼儿发现调色的结果是丰富多变的,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2)制作活动,让幼儿通过制作和玩耍七彩风轮,引起悬念,产生求知欲。
活动反思
在调色活动中感受颜色的多变,大大地激发了幼儿对色彩的关注,同时让幼儿观察周围的东西,让幼儿对周围的色彩产生了兴趣,就能主动去认识各种颜色,在配色活动中,也让幼儿对科学的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调色、配色,幼儿兴趣浓,而且大大激发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但是在给幼儿操作调色的活动时,我没能充分地引导和组织幼儿探讨活动中遇到的各种现象,使得幼儿的兴趣停留在操作上,没能达到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真观看皮影戏,了解皮影戏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尝试自己制作皮影人,学会活动部位相互重叠的制作技能,并能正确统计所需要的材料。
3、能自由操作皮影人,进行简单的皮影表演,体验制作、表演活动带来的无限乐趣。
活动准备:
1、皮影戏录像一段(自己根据情况准备),一块长白布,一盏探照灯。
2、提前卡皮影戏表演以及皮影动画片,了解皮影戏的特点。
3、透明胶片或玻璃纸、彩笔、绳子、小棒、按扣、剪刀、打孔机、统计表等操作材料若干。
4、幼儿用书第1册第36-37页。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认真观看皮影戏,了解皮影戏的特点,探索皮影的制作方法。
(1)请幼儿观看皮影戏,激发制作愿望。
(2)教师介绍皮影戏的由来和特点(资料附后)。
(3)教师带领幼儿看幼儿用书分析皮影的制作方法:
1、在透明胶片或玻璃纸上画好自己喜欢的`人物,注意连接处一定要多画出一块,以便连接固定;画好后剪好每个一个部位。
2、根据所画角色的块数,计算出自己需要的按扣、小绳和小棍的数量。
3、在连接处打孔,用按扣将各部分固定连接。固定不要太紧,要保证能活动。
4、把小绳和小棍固定在皮影上,使皮影的关节能够活动。
2、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制作皮影,重点提醒连接部位的画法和按扣的连接方法。
3、请幼儿展示交流并能自由操作自己制作的皮影。
4、指导幼儿在白布前,通过探照灯的照射操作皮影进行皮影戏表演。
活动延伸:
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操作皮影人的方法,尝试合作进行有情节的皮影表演。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
有一定根据地进行假设,找出认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能对本小组实验方案作介绍说明,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大胆想象,又有根据地假设。
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作检验假设的实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一号电池、大头针
2. 教师准备: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直到学生看P52图片)这是一个用在废铁处理厂的电磁起重机,它利用电磁铁的原理制造而成,一次可以吸起数吨重的废铁!你们知道磁力这么大的电磁铁是怎么做成的吗?
2.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板书课题)
(二)作出我们的假设
1. 上节课我们制作过电磁铁,谁来说一说:电磁铁的磁性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它的磁性又是怎样产生的?
2. 如果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我们大胆的假设一下应该怎么做?
3.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强调假设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尽量避免无端的猜测。指导填写P52表格。
4. 全班交流,教师简要板书。
(三)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1. 我们的这些假设可以被证明吗?应该怎么做实验证明?
2. 以研究线圈圈数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为例,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要想知道电磁铁的线圈增多时,磁力是会加大还是减小,我们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线圈的圈数会对磁性造成影响呢?
3. 看书P53表格,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教师巡视。
4. 全班交流小组填写的研究计划。
5. 根据计划,各小组开始实验。
6.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填写实验记录表。
教学反思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走进科学教案12-08
关于科学教案03-25
科学教案范文02-14
有关科学教案03-01
科学教案:刷子04-07
科学教案:泡泡04-06
科学教案《病毒》04-25
科学教案【精华】07-21
中班科学教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