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15 10:30:1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集锦七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集锦七篇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冬天来临,幼儿会自然地感受到气候的变冷,发现人们的生活起居、穿戴打扮有了变化。从对冬季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切入,我们开展了科学活动《冬爷爷来了》。

  本活动是以冬天的环境和冬天的人为核心加以组织的,主要包括冬天的气候、冬天的植物、冬天人们的活动及衣着等方面的内容,主要采用看ppt、讨论、探索、谈话等活动形式。及时捕捉冬天各种典型的季节特征,如下雪、结冰等,组织幼儿加以观察、开展科学教育活动;选取的内容和幼儿生活密切联系,活动中以幼儿为中心,为幼儿探索创造条件。

  在本活动中,幼儿能充满乐趣地、勇敢地面对环境,自觉地、主动地认识周围的变化,他们的认识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得到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也随之形成。让孩子们可以开心地、勇敢地对冬爷爷说:“天冷、我不怕!”

  活动目标:

  1、感知冬季天气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变化。

  2、鼓励幼儿冬天不怕冷。

  活动准备:

  课件、冰块、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谈话。

  看,冬爷爷来了,我们会感到怎么样啊?冬爷爷不仅会让我们感觉冷,而且会让我们身边很多的东西发生改变呢!你看!

  二、边看课件边说说自己的发现。

  (一)雪景图:冬爷爷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下雪了)

  1、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雪花飘。(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做雪花飘的动作)

  2、雪花飘到哪里了?(大树,大地,屋顶)

  雪花飘到大树上,大树变得怎么样了?

  大地上盖满了厚厚的雪,大地会感到冷吗?(厚厚的大雪就像一条厚厚的被子盖在大地身上,大地一点儿也不感觉到冷。)

  雪花又飘到哪里了?

  雪花还会飘到哪里呢?

  (二)冰景图:看,冬爷爷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你想摸一摸吗?(幼儿感知冰的凉、滑的特性)

  看看,哪些地方都结冰了?

  我们可以在结冰的河上玩吗?(让幼儿感知冰易碎的特性)

  汽车还能在结冰的路上开吗?为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简单小结)

  想一想,你还在哪里见过冰?

  (三)大树图:冬天到了,大树妈妈身上少了什么?

  树叶宝宝为什么要离开树妈妈?(小树叶可爱自己的妈妈了,但到了冬天,大树妈妈身体里的营养不多了,不好再供养树叶宝宝了,小树叶只能离开妈妈,让妈妈安全的过冬,等到春天来了,他们又会回到妈妈的身边。)

  (四)小草图:冬天来了,我们仔细看看,小草变成什么样了?小草枯萎。

  (五)人们的变化:冬天来了,我们小朋友有什么变化呢?

  引导幼儿观察孩子的穿着打扮。

  三、讨论:

  1、你们喜欢冬天吗?为什么?请幼儿简单说说理由。

  2、在冬天,我们怎样让自己不怕冷?

  3、请幼儿随着音乐一起动一动。

  活动反思:

  冬天是令人难忘的,更是值得去体验的。我通过带领孩子们观察、体验、探索和尝试,一方面让他们了解冬天的特征,人们在冬天的生活以及植物在冬天的变化;另一方面,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天天坚持育锻炼,天天早睡早起),学会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等。回顾整个活动,我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在选择教材、运用教材时,一定要根据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孩子的兴趣点来选取、整合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喜好、欲望和愿望倾向,以各种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的内容,才能逐步使孩子的运动兴趣向高层次、长久性和稳定性发展。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气候的变冷,发现了人们的生活起居、穿戴打扮有了变化,会因为冰的出现而欣喜不已。

  从对冬季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活动中,幼儿充满乐趣地、勇敢地面对环境,自觉地、主动地认识周围的变化,孩子们的认知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得到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也随之形成.

  二、在和孩子一起进行活动时,能体验到与孩子共同学习,分享成果的乐趣。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能逐渐发现自身的差距,及时补充有关主题的一些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在活动前查阅了一些科学资料,让我也了解了许多知识。

  三、活动中有时提出的问题还比较封闭,在回应时也只留下了自己认为较正确的部分。从这方面可以看出我们的思想中还潜在着控制活动的意识。在我们以后的活动中,应该尊重幼儿活动过程的真实性和原始性,还要增强及时进行资料整理的意识。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的盐后,鸡蛋沉浮状况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的变化。

  2、幼儿两两合作进行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习记录和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积极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烧杯两只(分别装等量的淡水、盐水)鸡蛋一个,放大的记录纸一张,实物:鸡蛋、盐、碗、盆、勺子、烧杯、抹布每组若干。磁吸标志、记录表、水彩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鸡蛋宝宝沉浮的位置

  1、出示内装等量盐水、淡水的两个烧杯,引导幼儿比较:两个烧杯的水一样多吗?

  2、出示一个鸡蛋:今天蛋宝宝要跟水玩个游戏,小朋友想知道吗?蛋宝宝到了这两个水杯里会怎么样呢?

  3、猜猜蛋宝宝在盐水里、淡水里的沉浮状况。教师设疑:蛋宝宝到了第一水杯里(淡水)会怎样?它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

  (幼儿猜测并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示沉浮结果:站表示浮、蹲表示沉——实验验证——幼儿观察——师幼同时完成记录)继续设疑:蛋宝宝到了第一杯水里(盐水)会怎样?它在水里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幼儿猜测并请幼儿分别把磁吸标记贴在自己猜想的位置上——实验验证——幼儿观察结果——师幼一同记录鸡蛋在水中的位置)

  二、找一找蛋宝宝沉浮的'秘密

  1、幼儿针对观察的现象自主提问。看了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现在我们做“小问号”把你的问题提出来好吗?

  2、教师顺应幼儿提出的问题设置悬念。哎呀,这倒奇怪了,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怎么到了第二个杯子里回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寻找宝宝沉浮的原因,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问题的缘由:鸡蛋装在淡水杯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杯里是浮上来的。

  4、进一步把问题引向深入。那么是不是鸡蛋在盐水里都会浮上来呢?再加了多少盐后才回浮上来呢?我们一起动手来试一试好吗?

  三、说说蛋宝宝沉浮的规律

  1、(展开幼儿的记录卡)从记录卡中讲讲自己的实验感受并发现鸡蛋的沉浮规律。

  2、继续设疑:为什么鸡蛋在加入1勺、2勺的盐水中没浮起来。再加入3勺、4勺盐后会浮起来。

  3、除了鸡蛋在盐水里浮起来。你还有什么办法让鸡蛋浮起来呢?(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自由讲述)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通过各种感官对比感知,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质(糖、盐等)的化学特性2、 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3、 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准备: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2、小勺子,吸管,温开水,盐、白砂糖3、彩色塑料物件,石头,洗衣粉

  活动一: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过程:

  (一)引导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手抓不起,刀劈不开,洗脸洗手,都叫他来"

  (二)基本活动1、 水是没有颜色的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让幼儿比较,说出:牛奶是什么颜色的?水呢?

  2、水是没有气味的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儿闻一闻醋,再闻一闻水,说说水有没有气味3、水是没有味道的幼儿尝尝甜牛奶,尝尝醋,尝尝水,比较:水有没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块颜色鲜艳的糖,对比观察:为什么牛奶中的糖块看不见?水中的看得见?

  5、小结:水是无色,无味而且透明的

  活动二:

  过程:

  (一)引导活动

  1、出示两杯开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没有放糖,问:这两杯水一样吗?看上去一样,喝一喝呢?

  2、请个别的`小朋友尝尝3、问:为什么这杯水会是甜的?

  (二)基本活动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糖和水的颜色味道,分别是白与无色,甜与无味

  2、将白糖放进水里轻轻搅动,慢慢的,糖不见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样?

  4、再用盐做一次实验5、小结:水能溶解糖和盐

  (三)巩固活动

  1、讨论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让幼儿把老师提供的石头,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东西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或搅动一下,看看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3、提醒幼儿回家继续做类似的实验活动三:讨论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能对三种形状进行区分配对。

  2.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

  2.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形状饼干若干。

  3.张三种不同形状嘴巴的动物。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认识形状

  1.师:"今天,我们小小四班来了三个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2.出示课件一,引出圆形宝宝。师:"这是我们的第一个朋友,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鼓励幼儿自由发言。

  3.师:"你看这个朋友是什么形状的?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圆形。"

  4.同上引出三角形和正方形。

  二、形状宝宝找家

  1.出示课件,引出三个房子。师:"你们看,这里有三幢房子,你知道这分别是谁的家吗?"

  2.引导幼儿发现规律,找出形状与房子的共同点--都是相同形状的。

  3.出示课件--开门检验是否找对家,开门的房子里出现相应的形状宝宝。

  三、分饼干

  1.请小朋友去形状宝宝的家里做客,分发相应形状的饼干。

  2.认识手中饼干的形状,请和手中拿一样图形饼干的小朋友相互碰一碰做朋友。

  3.出示小熊小猫和小青蛙。师:"有三个小动物闻到了饼干的香味也到我们小小四班来啦!"

  4.师:"你们愿意请他们吃饼干吗?他们喜欢的.口味可是不一样的。猜猜分别喜欢什么口味?从哪里看出来的?(张开的不同形状的嘴巴)"

  5.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分饼干给动物宝宝

  延伸活动:

  出示真的形状饼干,请小朋友们洗手喝水,分享自己喜欢的形状饼干。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孩子对星期一有所了解,知道第一天来上幼儿园是星期一,最后一天是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在家休息两天。但不知道一个星期的第一天是星期日,第二天是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六的顺序。所以制定此活动,让幼儿知道星期的顺序。

  一、活动名称:

  认识时间“星期”(大班数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三、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录音机,录有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的磁带一盒。星期转盘游戏的课件,星期转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小组数相同)。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了7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历、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

  (1) 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助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个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 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形式进行。

  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邻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听文学作品《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的童话故事,第一遍老师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内容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它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边听故事录音,边思考。

  (2)听录音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放录音同时随故事情节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星期日至星期六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期的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老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可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X,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X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六的邻居是谁呢(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一个星期开始)。

  3.幼儿操作活动 :转盘游戏“找邻居”。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X的两个邻居是星期X和星期X。(意在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觉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这一时间概念。)

科学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本活动是大班主题活动"秋天的畅想"中"好吃的种子"生成的子活动。开展本主题活动我带领小朋友走进田野,去认识多彩的秋天。他们看到了红红的野枸杞,飘飞的蒲公英……小朋友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老师,枸杞为什么会长在这里?""蒲公英要飞到哪里去呢,是飞到很远的地方去玩吗?""明年它们会在长出来吗?"……可见幼儿对种子传播产生了探索的兴趣,《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知识是在幼儿的探究之后,在幼儿交流讨论中形成的。所以教师应通过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有效的互动,鼓励幼儿交流发现。由此我设计了《种子宝宝有办法》这一活动,让幼儿探究种子是如何进行传播的。

  活动预设:

  1、使幼儿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能与同伴共同探究,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3、培养幼儿喜爱大自然的感情,产生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重点、难点:

  重点: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了解种子不同的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难点:引导幼儿在提问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讨论交流,在合作中探究。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我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关于种子的各种图片和资料 ,带领幼儿到野外实地观察体验,收集种子,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

  2.实物准备:蒲公英,苍耳,莲蓬、放大镜,脸盆,水,这些实物可以让幼儿形象直观的了解探究的对象3.课件准备:自己提前制作设计理念:

  《纲要》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本活动来源于幼儿兴趣发现,根据大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我引导幼儿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和讨论交流来进行学习的,为幼儿提供乡土生活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动手摆弄,去操作去寻找种子的各种传播途径。三个平行的小实验也将不断扩展幼儿对种子传播的认识,教师在引导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用观察法、操作法和交流讨论法,进一步帮幼儿梳理思路,提升经验。

  设计思路:

  儿歌导入,激发兴趣--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苍耳的传播方式--莲子的传播方式--经验升华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活动开始,以《蒲公英》这首歌曲导入,歌词和优美的背景都是很好的切入点,同时声像结合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活动。教师引导,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蒲公英吧:"小朋友们,请你轻轻地拿起桌上的蒲公英 。"

  二、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

  1、外形:仔细观察蒲公英的外形,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目的是让幼儿对蒲公英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种子特点:取一粒种子观察、讨论:蒲公英的种子有几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什么颜色的?捏一捏,什么感觉?吹一吹这粒种子,想一想为什么它可以随风飘扬?师生一起交流总结出,种子长着白色的羽翼,这是它飞翔的工具。

  3、风力与远近:做实验,请一部分小朋友静静地拿好蒲公英,另一部分小朋友充当风的角色,分两次吹动蒲公英,第一次吹的时候,用力小一点,第二次吹的时候,用力使劲大一点,让幼儿观察蒲公英两次飘落的位置,在远近上的差别。教师在充分引导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风越小,种子飞的越近。风越大,种子飞的越远。幼儿在实验中,形象的感知了蒲公英的种子是靠风传播的,并且传播的远近与风力有关。

  三、苍耳的传播方式

  1、苍耳的形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为幼儿分发一些苍耳种子实物,让幼儿用眼睛看,用手摸去感知苍耳,教师提问,当你摸苍耳时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发现"有好多刺"。

  2、苍耳的刺: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苍耳的刺。放大镜下,苍耳的刺是什么样子?引导幼儿主动交流,对苍耳的刺能做关键性性的描述--有个弯弯的钩。在看清楚小钩钩后,让幼儿快快动手,"把苍耳放到你的衣服上吧,别让它掉下来呀。"接下来问问幼儿"它们为什么能够牢牢得黏在你们的衣服上呀?"从而总结出:苍耳的刺像弯弯的小钩子一样紧紧抓在动物的毛上。

  3、苍耳的传播: 以此为基础,思维拓展,种子依靠动物传播需要的条件。

  四、莲子的传播方式

  1、漂浮的莲蓬:教师设疑:你见过莲蓬吗,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启发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小朋友动手进行操作和观察,将莲蓬放到水盆里,看看它是怎样的?用你的小手指把它按到水里,当你的手指再次离开的时候,它还在水底吗?在试验中得出结论:莲蓬能漂浮在水中。

  2、莲子的传播:教师与幼儿一同想象莲子在水中漂啊漂,漂到到哪里就在那里安家。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积极与其他小朋友合作交流。最后启发幼儿思考:还有哪些植物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种子靠水传播。可以出示课件,也可以根据幼儿经验帮助幼儿提取知识。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最近我们正在进行“蔬菜乐园”主题下的一个小主题“可爱的豆宝宝”,通过近两周的资料收集、观察、比较及讨论,孩子们对各种豆宝宝的外形特征及名称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幼儿对于豆豆的认识和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很多挑食的孩子对于各种豆豆及豆豆制品仍然不爱吃,他们有的不爱吃豆沙馒头,有的不爱吃素鸡,还有两三个孩子不爱吃豆腐,针对孩子的这种现象及主题的进展状况,我设计了今天的活动。

  前一部分是复习巩固幼儿对豆豆名称和外形特征的认识,第二部分设计了对号入坐的游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第三环节设计了豆豆和我们捉迷藏的游戏,第一层次直接从透明的外包装上看见里面装的豆豆,第二层次是从外包装上所画的图案发现里面可能装着什么,第三层次是从文字上辨认里面装着什么东西,到最后,老师拆开一包已经变了样的豆豆制品,请幼儿找找豆豆藏哪里了,然后提升幼儿的经验是许多豆豆还会变变样子,和其他东西抱在一起,变成很好吃的豆豆制品,虽然我们看不到豆豆的样子,但是用小嘴巴尝一尝,还是可以尝到豆豆的味道的,最后让幼儿尝一尝各种豆豆及豆豆制品,在这样一个看看,讲讲、找找,尝尝的过程中,帮助幼儿感知豆豆不仅有营养,而且很好吃,从而有亲近豆豆的愿望,并产生品尝豆豆的激情。

  活动目标:

  在找找、说说、尝尝豆制品的过程中感受豆制品的有趣和好吃,从而喜欢吃豆豆。

  重难点:

  根据外包装上图案、文字等信息,发现豆豆的秘密,并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前期认识过各种常见的豆豆,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外形特征;各种豆制品;豆豆的图案;礼物。

  活动流程:

  启发谈话——对号入座——寻找豆宝宝——送礼物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

  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叮铃铃……电话铃响了:喂,你是谁呀?什么事?

  2、豆宝宝打电话来,请我们到它家去做客,你们去不去呀?

  3、它给我们送来了请贴,告诉我们这张请贴等一会儿到它家里的时候要用的

  4、幼儿贴好请贴到豆豆家里。

  二、对号入座

  1、看看,豆豆家的'椅子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他为什么要贴上这些图案?

  2、看看我们身上的请贴,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用呢?

  3、幼儿对号入座。

  三、寻找豆宝宝

  1、豆豆宝宝请我们来做客,他们自己到哪儿去了呢?我们轻轻的叫叫豆宝宝。

  2、出示豆宝宝动画:小朋友,我想和你们玩个捉迷藏游戏,我躲起来了,躲在前面这些东西里,你们找的到我吗?

  3、幼儿找豆宝宝。

  4、交流讨论:你找到豆宝宝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小朋友一起看看,他说得对吗?

  5、提升:有些豆宝宝变了样子,变成了好吃的豆腐、花生酱、还有豆沙食品,可好吃啦,你们吃过吗?

  6、品尝豆豆食品。

  指导:你吃到了什么?是哪个豆宝宝做成的呢?

  四、送礼物

  鼓励幼儿两人一组到豆宝宝那里领取礼物。

  区域活动

  名称:娃娃家;小菜场;小舞台;豆豆屋等。

  目标:

  1、在游戏中尝试进行简单的交往,并使用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

  2、幼儿在游戏中能有序、轻轻的取放物品。

  准备:各区域材料。

  重点指导:

  1、观察重点:幼儿在游戏中是否能玩好一样放好后再换另一个游戏玩。

  2、指导重点:娃娃家中的幼儿能有礼貌的与小菜场、小医院、小舞台进行简单的交往。并使用“你好”“请”“谢谢”等一些礼貌用语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范文02-14

有关科学教案03-01

走进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刷子04-07

科学教案:泡泡04-06

科学教案《病毒》04-25

关于科学教案03-25

宝宝班科学教案12-12

大班科学教案12-29

小班劳动科学教案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