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教案

时间:2023-07-14 07:16:0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班美术教案范文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美术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撕纸块,用胶棒粘贴的技能。

  2、知道小鸟是人类的好朋友,要关心照顾它们。

  3、萌发关爱环境的情感。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红、黄、绿色彩纸,胶棒、小筐等。

  2、小鸟图片若干,大树树干图。

  3、游戏背景音乐《快乐的小鸟》。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学习撕纸块,难点是撕纸的方法。

  活动过程

  1、听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小鸟飞的动作进活动室,教师与幼儿听音乐一起做手指游戏,活动手关节。

  2、教师创设情境,通过谈话,激发幼儿产生帮助小鸟的愿望,指导幼儿撕贴树叶。

  教师与幼儿停在没有树叶的大树边谈话:“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大树)你们知道大树怎么了吗?”(哭了)“大树为什么哭呢?”(没有树叶了)“这里原来是小鸟的家,可是现在,大树妈妈一片树叶都没有了,小鸟们都不愿意回来了,大树妈妈真伤心呀!小朋友你们能想办法让小鸟快点回家吗?想不想帮小鸟造一个家呢?”

  “小朋友们刚才说的都很好,也帮大树妈妈想了许多办法,现在我们就用撕树叶、粘贴树叶的'方法来帮助大树妈妈好不好?帮小鸟造一个家。”

  3、教师出示绿色彩纸,用食指和拇指捏住轻轻撕成块状做“树叶”。然后用胶棒涂在“树叶”的一面,轻轻的贴到大树上。

  4、教师将红、黄、绿色彩纸、胶棒放到小筐里,引导幼儿自由的选择彩纸进行撕树叶、粘贴大树的活动。教师提醒每个小朋友撕完树叶后要把废纸、还有胶棒都要放到小筐里面,不能乱扔垃圾,知道爱护活动室的环境。

  5、教师出示已画好的树干图,请幼儿为小鸟做一个美丽的家。幼儿自由撕纸,粘贴树叶,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要将树叶粘贴在轮廓内。(活动时伴有轻音乐)教师可增加点难度,让幼儿学习撕各种各样的树叶。幼儿进行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6、出示“小鸟”,引导幼儿送“小鸟”回家。

  教师:“小朋友,小鸟听说大树妈妈又长出了许多树叶,都高兴的飞来了。让我们一起送小鸟回家好不好?”教师和个别幼儿一起将小鸟图片粘贴到大树上。

  7、教师小结:为了给小鸟一个安全的家,请小朋友们要爱护、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关爱小动物。请小朋友们把垃圾捡起来放到纸篓里。

  活动延伸

  教师:“小鸟们都回来了,大树妈妈非常开心,也非常感谢你们帮助了它,它希望我们再帮它一个忙,让我们去告诉所有的人们,以后不能随便摘树叶,要爱护我们的大树,爱护小鸟,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告诉幼儿园里所有的小朋友好不好?”活动结束,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小鸟飞》出活动室。

  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撕纸让小班幼儿的手臂和手一起动起来,也比较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们都知道大树是小鸟的家,通过帮助大树粘贴树叶以及送小鸟回家,来让幼儿知道爱护大树爱护小鸟,并教育幼儿爱护身边的环境。

小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2.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3.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活动重难点:难点是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重点是幼儿学习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

  活动准备:

  一张“小蝌蚪、青蛙妈妈”的大图片、池塘

  操作材料有:每组一盘黑色的颜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和小毛巾。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导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

  1.老师请小朋友猜谜语“黑黑的身子,圆圆的脑袋,细细的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引出课题。老师请幼儿回答谜语——谜底是小蝌蚪,老师出示小蝌蚪的图片。

  2.小蝌蚪怎么不高兴了呢?让我们来听听小蝌蚪说些什么。(老师扮演小蝌蚪:“我们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我们的妈妈,真着急,你们能帮帮我们吗?”)

  老师:那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快找到妈妈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儿歌“小蝌蚪,黑黑的身子,圆圆的脑袋,细细的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老师:“来了,来了,

  我来啦!来了一只大青蛙!”(念完儿歌后出示出现了一个池塘,一群游动的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图片。)

  老师:“哇!真棒!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它们可开心了,还要感谢我们小朋友的帮忙呢!来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通过复习儿歌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引出一下个环节。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老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

  5.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

  “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真有趣啊!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

  (二)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现,掌握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

  1、老师:“好大的池塘呀,你们想不想有更多可爱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泳呀?”“我可以变出可爱的小蝌蚪。”老师出示(颜料和水彩笔)

  2、老师示范给幼儿看手指印小蝌蚪的过程,从中巩固幼儿常规(蘸颜料压印后要用毛巾擦干净,再拿水彩笔),并请一名小朋友到前面来尝试印小蝌蚪。

  3、老师:“请所有小朋友自己亲自尝试手指印画。让更多的小蝌蚪从四面八方游过来,找到它们的妈妈吧!”

  (三)幼儿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1、老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1)蘸颜料压印后,需要在抹

  布上擦干净手指后再拿水彩笔添画。(2)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周围环境的整洁。

  2、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夸

  夸自己能干的小手。

小班美术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下雨天的时候,幼儿都会被大人保护的很好,他们对雨天的概念真正的理解并不多,雨是从哪里下来的,雨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雨丝的模样……所以让幼儿用自己的双手使用平时不起眼的材料去创造“雨”,去感受“雨滴”或者“雨丝”的样子。大大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教学目标:

  1、学着用适量的`浆糊把泡沫条粘到画纸上。

  2、感受粘粘贴贴的快乐,体验视听享受的别样心情。

  重点:幼儿操作用泡沫条来装饰的下雨的天空

  难点:能用泡沫条表现出各种形态的“雨滴”。

  教学准备:

  1、教师示范画(事先用蓝灰色调的水彩涂满整个画纸)

  2、每人一份泡沫条(包装水果的外泡沫套剪碎),每组一份浆糊。

  3、一段有雷声、雨声的音乐。

  4、下雨场景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好大的雨

  1、 教师出示有下雨场景的图片

  2、 师:你们在图画上看到人们手里都拿着什么啊?

  3、 师:什么样的天气我们要带伞啊?

  4、 师:你们能学学下雨时雨滴的样子吗?(教师用动作引导幼儿学下雨的样子)。

  二、 纸上下雨

  1、 教师出示蓝灰色底的画纸。师:今天我们要在这张纸上下雨。

  2、 教师播放录有雷声的音乐。师:哇!打雷了。快要下雨了,零星的小雨下下来了。

  3、 教师示范在纸上用小泡沫条贴出“零星小雨”。

  4、 教师播放有下雨声的音乐。师:哇,雨开始下的了哦!这个时候雨是什么样子的啊?(很多,很快,很密)

  5、 师:那我现在请一个小朋友来我的纸上下雨。

  6、 教师继续播放有倾盆大雨的音乐声。师:哗啦啦!雨又更大了。那这个时候雨下下来是什么样子的了啊?(雨点更大、更密、更快了)

  7、 教师再请一个小朋友来下雨,其他幼儿观察仔细。

  8、 教师播放伴有风的声音的雷雨场景音乐。师:呼呼呼!刮风了,雨点被吹来吹去了。

  9、 教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现刮风时的雨点。

  三、 幼儿实际操作。

  1、教师请幼儿在自己的画纸上实际操作

  2、注意提醒幼儿要一根一根的拿,浆糊涂的少一点。

  3、师:现在我请小朋友在这灰蒙蒙的天空上下雨喽。(教师一边播放音乐)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四、 结束部分

  1、 幼儿完成化作后,教师将幼儿的作品悬挂起来。

  请幼儿相互欣赏作品,看看别人和自己下的雨有什么不一样。

小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对陶泥的特性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喜欢陶泥,能积极主动地玩泥。

  3、在玩泥、和泥、压印活动中感受陶艺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陶泥作品若干件,红泥、黑泥和白泥各一块。

  2、幼儿在草地上和泥、压印、制作的照片。

  3、陶泥人手一份,玩泥工具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陶泥作品,谈话引题。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哥哥姐姐做的陶艺作品。你们看,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幼儿观察、自由交流)

  (2)教师:这些作品都是用陶泥做的。我们幼儿园开展活动用的'陶泥一般有红泥、黑泥和白泥。

  2、示范并介绍玩泥工具。

  (1)教师出示幼儿在草地上和泥、压印、制作的照片。

  教师:陶泥很好玩哦!看,哥哥姐姐在干什么?

  (2)幼儿观察讲述,教师介绍并示范玩泥工具。

  教师:你们想玩泥吗?怎么玩呢?

  (3)提醒幼儿在玩泥时要注意卫生。

  3、幼儿玩泥,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以后我们还会经常和陶泥做游戏的!

  活动延伸:

  鼓励家长购买一份陶泥,让幼儿在自己的家里也能玩一玩陶泥,对陶泥产生更大的兴趣;建议家长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这样幼儿的积极性会更高。

小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波洛克的作品,能够对作品大胆展开联想。

  2.尝试运用喷壶喷洒颜料的方法表现跳动的颜色,感受点的`多种变化和色彩的层次美。

  3.体验行动绘画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1.播放音乐《向前冲》,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是一个个可爱的小点点,跟着音乐节奏跳起来,融入到情境中。

  2.教师出示作品《No.5,1948》,请幼儿欣赏并提问:你知道波洛克爷爷是怎么画这幅画的吗?

  3.教师:许多不同的小点点在一起跳啊跳啊,就变成了这幅漂亮的作品。

  二、情境中讲解操作的方法

  1.师:小点点要舞动起来,我们可以有很多办法,你有什么方法呢?

  2.师:小手蘸上颜料宝宝,转一转,甩一甩,弹一弹。(教师边讲解边操作,幼儿尝试操作)

  三、挥洒颜料,大胆创作。

  1.播放音乐,幼儿快乐地在废旧报纸上挥洒颜料。

  2.引导幼儿观察点点的变化,想象这些交错的点点变成了各种图案。

  3.将加入糨糊的黑色颜料装到尖嘴瓶里,引导幼儿用各种方式挤到创作好的作品上。(可以直着挤,绕圈儿挤……)

  四、组织讲评

小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和涂色活动,区分2—3样同类物体的长短,培养动手能力、比较能力。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体验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蜡笔、纸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请幼儿观察桌上的不同实物,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二、比一比

  1、同样两类物体进行比较

  问:你觉得哪把尺长,哪把尺短?

  追问:你用什么方法知道它们的长短?

  2、师:老师手里的两条绸带哪一条绸带长,哪一条绸带短?

  追问:你用什么方法知道它们的长短?

  分别比较两把尺和两条绸带的长短,说说哪把尺长,哪把尺短;哪条绸带长,哪条绸带短。

  3、三样同类物体进行比较

  师:我这里有3支蜡笔,哪一只蜡笔最长,哪一只蜡笔最短?

  谁能来给蜡笔排排队,从最长的排到最短的?

  师:我还请来了管子,我们也来给他们比比谁最长,谁最短?

  现在我们知道他们谁最长,谁最短了,谁能来帮它们按照顺序排排队?

  三、涂一涂

  1、师:我的纸上还有一些朋友需要小朋友来帮助他们比出长短。

  师:我们把长的尺和长的绸带涂上黄色,把短的尺和短的绸带涂上蓝色。

  师:把最长的蜡笔和管子涂上黄色,把最短的蜡笔和管子涂上蓝色,剩下的就涂上红色。

  2、请幼儿在练习纸上按要求涂颜色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小班的数学活动,活动的重点在于区分物体的长短。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的兴趣都很浓厚,最后环节的操作完成度也还不错。活动中我通过出示不同的物体来让幼儿进行长短的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我忽略了一个细节就是长短的比较应该放在水平平面上,不应该竖着放,这样更适合比高矮。在出示绸带进行比长短的时候,由于操作纸上一条绸带是弯曲的,我选择了同样长短的绸带进行比较,孩子们不能很好的理解,应该选用长短不同的`绸带,然后将长的绸带进行弯曲变长和短的绸带一样长,这样孩子们或许能更好的理解。整个活动,我缺少了让幼儿操作的环节,这样就缺少了趣味性和游戏性,操作也是一个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的过程,应该加入活动中。在选择比较的物体时也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这样孩子们在讲述时更容易也更清楚。

  活动点评: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的设计没有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没有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掌握比较的方法来掌握物体的长和短。本次活动,大多是教师在前面说教,而幼儿不是很主动的学。并且在活动中,教师对于比较的方法讲述的也不是很清楚,(重叠和长短排等)虽然在活动设计时体现出来,但是在活动中没有。在活动中,幼儿讲述的较少,教师讲的太多。这些作为新教师需要注意到的。

  亮点:

  1、教师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环节能层层递进。

  2、材料的准备比较充分。

  不足:

  1、目标制定时,教师应考虑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什么。这次的活动是数学活动,让幼儿区分长短,应该让幼儿看卡,比较物体的长短。

  2、对于数学活动,教师对于语句的概括一定要规范,正确引导幼儿。

  3、材料的准备要考虑周全,如像比较长短,就要选择不同的颜色,使能力差的幼儿在同伴的启发下也能掌握。

  建议:

  1、在第二个环节因增加幼儿的操作机会,使幼儿掌握比较的方法。

  2、操作纸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有机的进行调整。

  小百科: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对光的视觉感受,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波长范围很窄的电磁波产生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视觉神经感觉。

小班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团纸球和套皮筋的方法制作毛毛虫,并尝试为毛毛虫贴眼睛。

  2、通过练习捏、揉、团、抓的技巧,增强幼儿双手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活动准备:

  制造成型的毛毛虫一个、裁成小块的报纸若干、袜子人手各一、皮筋若干、托盘、小筐。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发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哦。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呀?

  咦,是谁呀?(毛毛虫)它长得什么样子呀?他的身体是…?

  小结:毛毛虫长得长长的,他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

  二、通过观察分析,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毛毛虫的制作材料。

  1、出示范作:师:张老师这儿也有一条毛毛虫,猜猜看这条毛毛虫是用什么做的呀?

  是的呀,它的.身体是用袜子做的。

  那里面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打开看看。是什么呀?对啦,是报纸球。

  2、小结:噢!原来用袜子和纸球就能做毛毛虫了。

  三、教师示范。

  1、师:你们想不想做一条毛毛虫?恩,都想的。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做的!

  2、师:(播放视频)这是一只?(袜子)这是袜头,有洞洞的是袜口。拿起一张旧报纸,团、团、团、团成球。打开袜口往里塞,塞、塞、塞、塞到底!最后套上橡皮筋,瞧,毛毛虫的第一节身体就做好了。接下来要做第二节身体啦。拿起旧报纸,团、团、团、团成球。打开袜口往里塞,塞、塞、塞、往里塞!橡皮筋往里套,哇,第二节身体也做好了。就这样,一个一个塞塞紧,身体做好了,贴上两只小眼睛,毛毛虫做好了。你们看懂了吗?

  3、(出示步骤图)第一步是拿起一张旧报纸,团、团、团成球,第二步是打开袜口往里塞,塞、塞、塞、塞到底,橡皮筋往里套,贴上两只小眼睛,贴眼睛的时候别忘了把撕下来的双面胶放到盘子里。哇,一只毛毛虫做好了。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

  1、师:你们想不想动手试试呀?恩,都想的。桌上给你们放好了材料,请你们去试一试。做的时候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看看步骤图,也可以请老师帮忙。好了,开始吧。

  (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重点观察以下内容:幼儿能否将纸揉成球,帮助幼儿将纸团塞入袜子中,并将皮筋套在袜子上。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将毛毛虫的眼睛贴上。)

  四、讨论分享。

  师:先做完的孩子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讲,你做的毛毛虫是什么颜色的?都完成了吗?好,把你们的毛毛虫送到草地上,孩子们,你们知道毛毛虫长阿长,最后会变成什么呢?是呀,会变成美丽的蝴蝶。下次我们来做一做漂亮的蝴蝶,好吗?

【小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美术教案06-08

小班美术教案01-25

小班美术教案06-12

小班美术欣赏教案12-17

小班美术教案小花04-07

小班美术教案《气球》04-08

小班美术教案《房子》04-09

小班美术蛋糕教案03-21

老鼠小班美术教案11-17

小班《水果》美术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