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13 10:06:34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科学教案范文汇编九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科学教案范文汇编九篇

科学教案 篇1

  眼睛眼睛在这里

  活动目标:

  1、熟悉五官的位置,了解五官的名称,能用“XX,XX在这里”讲述。

  2、倾听指令,正确指出五官的位置。

  活动准备:

  空白的脸谱和五官的.磁性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空白的脸谱图片,引导幼儿认识五官及位置。

  教师:这是什么?脸上缺少什么?

  教师分别出示五官图片贴在黑板上,带领幼儿说出五官名称。

  教师:我们的脸上有几张嘴巴?几只眼睛?几只耳朵?几个鼻子?他们在我们脸上的什么地方?请个别幼儿上来将五官的磁性图片,贴在空白的脸谱图片上。

  2、游戏活动:嘴巴嘴巴在这里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教师:全体幼儿拍手,教师做发令者:XX,XX在哪里?全体幼儿边指边说:XX,XX在这里。(最后一拍时, 用手指相应的部位)

  教师带领全体幼儿开展游戏,鼓励幼儿边说边指相应的五官。也可以与个别幼儿玩游戏。

  延伸活动:

  教师指导幼儿在指五官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幼儿指扣子、裤子、小脚、肩膀、口袋、膝盖等。

科学教案 篇2

  【重点】

  活动星图的制作和使用

  【难点】

  星等的规定;活动星图的制作和使用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按教材中的说明制作活动星图

  教学器材:活动星图;蜡烛若干

  教学课件:无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知道,太阳有东升西落的现象,月亮在夜空中也在缓慢地移动,那么星星呢?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大熊座在四季天空中的位置是不同的,其实,星星也在夜空中缓慢地移动。

  (学生活动)们观察教材的“星星的周日视运动”图,教师讲解星星的运动。

  (提问)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那么星星的运动呢?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星星是恒星,它们的运动是人类的观察结果,因此也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天空中的繁星位置虽然在变化,但是人类还是可以找出规律的。古代人试图将夜空中的星座绘制出来,给航海者指示方向。这就是星图的来历。人们不仅将星星的位置标在星图上,还将星星的明亮程度也表示在图上,这就是星等。

  星等是1850年由英国天文学家普森提出的,用来衡量天体的亮度。每相差一个星等,亮度差2.512倍,比如5等星比6等星亮2.512倍。因此如果星等相差五等,亮度便差了约100倍。由于星等范围太小,后来人们又引入了负星等,来衡量极亮的天体。太阳的亮度是-26.7星等。

  星等只是地球上人的观察结果,恒星实际的明亮程度与我们看到的一样吗?学生讨论。教师点燃两支同样的蜡烛,请同学们观察不同距离下蜡烛的'明亮程度,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真实亮度相同的恒星,距离越远,我们看过去它就越暗,它的星等就越大。因此,这种星等也叫做视星等,只是人类的视觉感受。

  (提问)星星距离我们是有远有近的吗?

  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的“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图,教师讲解星星的实际位置是有远有近的,并介绍光年的含义。

  在星图上,我们不需要表示出星星到地球的距离,只要将它们绘制在一个平面上就行了。由于星空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某地某时的星空,人们发明了活动星图。

  (学生活动)教师讲解活动星图的使用方法、制作方法。学生当堂完成活动星图的制作。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日期和方向的确定,使用星图时应该举过头顶,对照观察星空。

  (学生活动)当堂完成练习3、4。

  (教师总结)

  教案点评:

  本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学习星图的知识,连带介绍星等的概念。本课要让学生培养起恒星在空间的运动和距离的概念,这是星图制作的背景知识。因此教案设计一开始,从日、月的运动引出恒星的视运动;然后,通过探讨星体亮度,引入星等的知识,进而让学生了解恒星距离地球是远近不同的。最后,介绍星图,并指导学生制作活动星图。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2.他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

  3、愿意与同学交流使用斜面的好处和不足。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研究斜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简单机械实验盒、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2课时

  一、导入

  谈话:要把一大桶油从地面运到汽车上,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一种既简单又省力的方法,是从地面到车厢斜着搭一块木板,把油桶沿着倾斜的木板推上去。一块木板,当把它从低处到高处搭成一个倾斜的平面,并沿着它向上搬运物体时,它就成为一种简单的机械——斜面。(板书课题:斜坡的科学)

  二、研究斜面的作用

  1、讨论:一大桶油很重,一个人搬不动;可是沿着斜面,一个人就能把它推上汽车。这说明斜面有什么作用?

  2、感受:把一个物体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体验利用斜面和不利用斜面由什么不同。

  3、分析斜面的工作图,提出自己的猜想:

  (1)重物被抬高的高度是否相同?

  (2)重物被抬高时所走的距离是否相同?

  (3)重物被抬高时是否有其他物体帮助托住了该物体?

  我们小组的猜想是 。

  4、设计实验方案,分小组开展实验。

  ①把木块立在桌上,将木板(光滑面朝上)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

  ②每组滚轮用测力计把它提起,观察用多少力?

  ③把滚动的圆木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滚动,速度要慢、匀,观察用多少力?

  ④及时记录好有关数据。

  5、分析整理。

  6、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第二课时

  三、把斜面“卷”起来

  1、照图做一做,看看斜面卷起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2、讨论交流:

  (1)分析两图中蚂蚁爬行的路线由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卷起来的斜面由什么优点?

  3、画出几个不同坡度的斜面,将它们剪下来,卷在铅笔上,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4、交流本组的发现。

  四、斜面的应用

  1、多媒体课件出示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学生分析。

  2、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生活中应用斜面的实例?

  板书设计:

  4、斜坡的科学

  斜面能省力

  斜面不省距离

  斜面越长越省力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背景

  通过野外孩子对小草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孩子热爱小草,喜欢小草以至于学习小草顽强的生命力,鼓励幼儿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坚强勇敢。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探索发现各种各样的小草,注意野草和植物草的不同,知道爱护草坪。

  知识目标:丰富有关小草的知识,了解小草的生长于变化情况。

  能力目标:初步理解小草与人类,动植物及环境的生态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草,培养爱护小草的良好行为。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学习小草的精神:顽强的生命力,百折不挠。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老师带幼儿到野外寻找各种各样的小草,让幼儿摸摸柔软的叶子,闻闻小草的清香,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春的气息。

  物质准备:

  1、找一处野草较多的地方。

  2、收集有关小草和人类、动物、环境的.图片。

  3、画笔,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导入:出示图片,让小朋友们说一说图片上都有什么。

  二、基本环节:

  (一).户外观察

  今天我们一起去找小草,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

  (幼儿分散观察,教师个别指导。)

  (二).经验分享

  1、小草是什么颜色的?气味如何?

  2、小草是怎么长出来的?

  3、你认识那些草?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三).引导思考

  1、这么多的草是从哪里长出来的呢?是它们自己长出来的,还是人们种的?

  2、草坪里的草和野草有什么不同?

  3、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草坪?

  三、结束环节:

  这节课我们观察了小草,大家都很喜欢小草,说说这是为什么?

  (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想一想大地上如果没有一棵草会是什么样子。

  三、活动延伸:

  绘画练习,指导幼儿拿起小画笔,按《幼儿操作材料》中的要求,为城市、草原增添绿色。

科学教案 篇5

  学情分析: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 “ 问题 —假设 —验证 — 证实 ” 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筷子1、玻璃杯2、热水和冷水、糖块3、食盐1、勺子1、水槽1。

  【教学过程】

  一、哪一个溶解的快。

  1.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

  2.提问: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5ml),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3.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指导对比方法)

  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

  5.提出新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60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

  6.学生观察实验。(教师进一步指导实验操作)

  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

  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1.出示方糖: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肥皂溶解;将肥皂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

  3.制定实验设计。(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

  (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3)请一组演示其中一个对比实验,其余学生观察评议确保每组都能正确操作。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5.整理课堂共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6.下面让我们来吃一块方塘,猜猜看,一块方糖在嘴里溶解需要多少时间?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

  2、通过油菜花的观察活动中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3、说出花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在对一颗油菜的花进行观察后能推测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二、教学重点:

  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

  三、教学难点:

  知道油菜花的各部分组成名称。

  四、教学准备:

  学生个人和小组观察的油菜花若干,小卡片、镊子、放大镜若干,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到了,油菜花开了,桃花开了,蒲公英花开了……花草树木以白花盛开的形式宣告:创造新生命的工作开始了!同学们,平时有认真地观察过花吗?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花的世界好吗?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出示一颗油菜,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

  (2)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3)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自己解决描述所需的油菜花各部分名称的词汇问题。

  (2)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①关于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②关于油菜花各部分的分类摆放

  ③关于“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的花瓣是四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并推测花蕾的变化。

  (1)观察一个花蕾;把这个花蕾画下来。

  (2)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说说推测依据。

  (3)画除花蕾未来变化连续图(或排列花蕾的变化连续图照片)。

  (4)课后寻找一个花蕾进行实证性观察。

  5、交流与小结。

  (1)关于油菜花,我们知道些什么了?

  (2)对于各种各样的花,我们想了解些什么呢?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1 油菜花开了

  1、观察一棵油菜

  2、观察一朵油菜花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科学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定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外形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外形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1、引言:

  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也很陌生.我们知道它是怎样传播的吗?它有哪些特性?它在现代科扙技中哪些应用?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奇妙的光的世界吧!

  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物体的影子?(可认让同学和演示)

  2) 师生共同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3、关于“光源”的教学

  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

  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分人造光源如电灯和自然光源如阳光、电光等。

  4、影子的特点

  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现吗?

  2)我们再通过下面实验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和要求。

  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

  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

  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过程, 得到下面3点:

  1、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5、本节小结:

  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影子产生的条件: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光源: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影子的特点:1

  1、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有关。

  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

  六、作业设计

  1实验:观察和测量自己的影子,完成下表

  早 上 中 午下 午

  太阳在( )丶方太阳在( )方太阳在( )方

  影子在( )方影子在( )方影子在( )方

  我的影子长( )厘米我的影子长( )厘米我的影子长( )厘米

科学教案 篇9

  新生入园时,为了稳定幼儿的情绪,缓解分离焦虑。我们班布置了一个墙饰------列快乐火车。每节车厢里貼的是幼儿与家人的照片,孩子们看见照片后哭闹的现象有所好转,不哭的幼儿还愿意把自己的照片介绍给别人。过了一段日子,照片贴的差不多了,我就带着孩子们一起看,并建议他们把照片装饰得更漂亮些。经过商量,孩子们决定做花。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我们把皱纹纸裁成小张教幼儿搓成小球,贴到照片周围就像花一样。在孩子搓小球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幼儿用手摸皱纹纸,还说“有点剌手”,“像卫生纸”。这是孩子通过自己的感官,对皱纹纸有了最初的认识。我赶紧又拿了两张画纸和糖纸,让他们摸摸是否一样。他们摸完后告诉我:“不一样。”还告诉我他们对纸的质地不同的感受。我问他们:“你们知道这些纸叫什么名字吗?”孩子们都是根据纸的颜色来说的`, “白纸”、“彩色纸”。“你们想认识这些纸吗?”“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看到孩子们有这方面的探索需求,又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幼儿发展感知觉的目标,我们决定设计有关纸的活动并做一本纸书,有意识地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不同质地的纸,通过感官操作活动去感受、比较纸的不同,发展他们的感知觉。

  撕纸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通过撕纸感受不同的纸质地不同。

  2.让幼儿初步尝试撕纸,练习撕的技能。

  材料准备

  彩色纸、即时贴、皱纹纸。

  活动效果

  除了继续提供一些皱纹纸满足幼儿搓纸团做花的需要外,我还在美工区投放了许多用剩下的比较规则的纸,或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曾用过的被丟弃的复印纸、即时贴纸等,让孩子练习撕纸。我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想让孩子自己主动探索找出适合撕的纸,感受纸的不同;另一方面,还有一个长远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学会珍惜身边的资源,发现其新的价值。在操作中我看到,孩子们爱选择鲜艳好看的即时贴纸撕,多次尝试后发现这种纸好看不好撕,于是改用其它纸。有的孩子拿到一张折过的旧纸不太愿意用,这时,我适时引导他们看看能不能撕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并带头撕了起来,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从纸的好坏转移到撕的兴趣上来了。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刷子04-07

科学教案:泡泡04-06

科学教案《病毒》04-25

走进科学教案12-08

关于科学教案03-25

科学教案范文02-14

有关科学教案03-01

【精选】科学教案六篇12-29

【精选】科学教案八篇01-13

中班科学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