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班教案模板十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感受不同音乐所表达的音乐特点,并合理创编“保卫萝卜”的角色动作。
2、 积极运用夸张的动作、合适的表情等进行音乐游戏的表演,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和有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保卫萝卜”游戏有一定了解。
2、物质准备:ppt、萝卜挂饰、怪物头饰、墙大力士马夹、路线地贴、角色地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游戏?
二、根据音乐,探索萝卜的动作。
1、倾听第一段音乐。
在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大萝卜,一天,它们一起出来玩。打个招呼、扭扭屁股、伸伸胳膊、转转圈儿,好开心啊!让我们一起来听音乐。
2、幼儿随音乐探索萝卜做游戏的动作。
提问:音乐中萝卜做了哪些动作?
3、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做萝卜的动作。
三、根据音乐,创编各种怪物的动作。
1、倾听第二段音乐。
在萝卜玩游戏的时候,它被森林里的怪物们发现了。怪物们心想:多美味的萝卜啊,我们一定要把它吃掉。于是它们慢慢地、悄悄地、偷偷地出来吃萝卜。”
提问:听!来了几只怪物?
2、想象森林里的'怪物的动作。
提问:猜猜看,谁会先来?它们是怎样来的?
3、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表现怪物的动作。
四、根据音乐,合作创编墙的动作。
1、倾听第三段音乐。
提问:游戏中是怎样保卫萝卜的?
2、探索如何合作组成一堵墙。
提问:一堵墙挡住怪物,墙大力士是怎么出来保卫萝卜的?
3、 幼儿随音乐节奏合作搭建墙。
五、回忆“保卫萝卜”游戏情节并游戏。
1、 幼儿集体随音乐回忆完整的游戏情节。
2、分角色扮演,进行“保卫萝卜”的游戏。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背景
音乐能够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对于幼儿来说,音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幸福拍手歌》是一首美国歌曲,歌词由日本的木村利人编写的。原歌共有六段歌词,除拍拍手之外,还有跺跺脚、拍拍肩等动作。为了让幼儿有创作的机会,再设计中只出示两段歌词,其余的让幼儿自己进行创编。第一、第二乐句句尾都空出两拍,让演唱者表演动作,第三、四乐句密切相连,最后也空出两拍作动作,所以这首歌曲非常适合律动表演,歌曲情绪热烈欢快,富于感染力,连续的八分附点音符使歌曲更具舞蹈性。
活动目标
1、感受和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并用富有感情(高兴、快乐)的演唱《幸福拍手歌》;
2、根据已有经验创编新歌词,并根据歌词发挥想象力创编动作;
3、感受歌曲愉快情绪,体验与同伴游玩的.乐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及记忆。
教学难点:幼儿根据歌词自主创作舞蹈动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幸福拍手歌》歌谱一张、节奏图谱一张,《幸福拍手歌》Flash;
2、经验准备:幼儿初步掌握附点音符。
活动过程
(一)导入(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的兴趣。)
师: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好玩的梦,梦见老师和小朋友们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随着欢快的音乐,唱着一首很好听的歌,唱着唱着就醒了。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幼:想。(齐声说)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幸福拍手歌》,现在老师把这首歌唱给小朋友们听
师:小朋友们,这首歌好不好听呀?
幼:好听。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
幼:想。
(二)趣味游戏,练习节奏,突破难点。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了三个步骤,层层深入,带领幼儿熟悉并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为歌曲的学习做好渗透和铺垫。
①出示节奏卡片,让给幼儿分辨两张卡片的不同,引导幼儿辨别带附点八分音符;
②教师用带附点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两种不同节奏说出:如果感到幸福你会做什么!并用对比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分析带附点音符的唱法有何变化。
师:小朋友们,你们回想一下,刚才老师唱《幸福拍手歌》的时候,是唱第一种节奏还是第二种节奏呢?
幼:第一种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一起用手打带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幼儿基本掌握带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后,师幼一起做游戏。教师用带附点八分音符节奏节奏提问学生:如 .果感 .到 幸 .福你 .会做 .什 么?请幼儿用动作或语言来回答教师的提问。游戏最后扩展到请几个幼儿进行提问,其他幼儿自由做出回答,既熟悉了歌曲节奏,又为歌词的创编做好了铺垫。)
(三)学唱歌曲。
①播放钢琴伴奏,教师再完整的唱一遍歌曲。
师:小朋友们刚才听到歌曲中,人们幸福的时候会做什么呢?
幼:拍手、跺脚
②出示歌词:在钢琴伴奏下,教师用歌曲的节奏教幼儿念歌词并引导幼儿做拍手、跺脚等动作(念两遍)。
③分句教唱歌曲。重点教唱第三句,提示第四句和第三句紧密相连。每句都熟练之后,带领幼儿完整地歌唱。
④展示《幸福拍手歌》视频,让幼儿欣赏,体验歌曲的乐趣。
(四)创编歌词和动作,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在创编中体验快乐。
师:小朋友们,当我们感到幸福的时候出了拍手、跺脚。你还会做什么?请你来做小小作词家,创编歌词,带领大家进行歌唱表演。
(请2—3个幼儿发挥想象力,创编歌曲,教师在图谱上填写歌词)创编完歌曲后,采用不同的分组,师生接唱、幼幼接唱等方式对创编后的歌词进行演唱和表演。(教师提示幼儿要富有感情的歌唱)
(五)律动表演
师:小朋友们表现真出色!小朋友唱歌的时候,老师有一种想跳舞的感觉,小朋友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边唱着这首歌一边跳圆圈舞呢?
幼:想
师: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两个圆圈。里圈的小朋友按顺时针的方向走,外圈的小朋友按相反的方向走。在歌曲的空拍处停下,小朋友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加上拍手、跺脚、拍肩、握手等动作。
结束:小朋友们,这个游戏还不好玩?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吧。
注:用乐器配伴奏
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乐器,也可以使用自己准备好的乐器。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先做示范,边唱歌曲,边用乐器为歌曲做伴奏,再引导幼儿用手中的乐器,边唱歌曲边为用乐器做伴奏。
师:小朋友们表现得真出色!瞧,老师都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打击乐器)?小朋友们可以用这些乐器或者自己带来的乐器为这首歌曲配伴奏,让这首歌曲变得更丰富。
大班教案 篇3
一.活动设计思路与原则
(一)活动设计着眼于幼儿发展水平、经验与需要
我班幼儿正处于大班下学期,他们善于探索,喜欢研究新鲜事物,乐于合作,表达能力强,无论在科学活动中还是区域活动中,总是能看到他们钻研、探索的身影,班级里的潜水艇、漏斗、饮水机、水壶等便是他们的得意之作。
(二)活动内容源于幼儿生活
本次活动是从幼儿生活经历中引发出来的。教师在幼儿户外活动时,在小山坡的冲上冲下的嬉戏玩耍中触发灵感,形成了一个在不同坡度上开汽车的实验设想,并利用简单的生活用品,如:搭建斜坡用的木板和砖块,幼儿爱不释手的小汽车和彩条纸等,这些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的东西,会使幼儿更多体会到科学的真实,为他们剥去科学的神秘外衣。
幼儿生活中的随机经验是最自然、最能使幼儿对科学产生一种切身的体会与认识,有益于萌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以探索方式进行科学实验
本次实践活动会有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过程,实际上是幼儿一次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过程,《纲要》中提到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在实践中,
幼儿将根据材料的提供,多次变化坡面高度、反复实验比较不同坡度对汽车滑行距离的影响程度。活动中是分组独立进行的,教师是以引导方式,启发幼儿解决问题,从而给幼儿自主探索实践留了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科学活动中,幼儿以探索性方法开展实践学习,可使幼儿在一种最朴素、原始的实验过程中,体验实验的内涵,真正引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由于探索活动中幼儿所反映出的问题,有很小的`预见性,这对教师的教育敏感度与是否了解幼儿需要有着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教师的一个探索过程。
二.活动方案
预设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小组探索、讨论,以愉快的情绪与他人合作。
2、尝试记录法,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探究坡度的大小、坡面的光滑程度与汽车滑行距离间的关系,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砖20块木板5块汽车5辆不同材料布若干记录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探索坡度大小与汽车滑行距离的关系。
1、游戏:猜猜看。
教师搭建斜坡。重点演示:斜坡末端与起始线对齐。
请小朋友猜猜汽车能开到哪条线,教师记录实验结果。
2、小组探索
(1)幼儿自由分组并取名字,分工取材料。
重点:鼓励幼儿以积极愉快的情绪与他人合作。
(2)幼儿自由探索并记录,
教师随时指导或抽离观察。
3、分享、交流游戏经验: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二)探索坡面光滑程度与汽车滑行距离的关系。
1、游戏:谁滑行的远。
2、幼儿自由探索不同路面的斜坡、汽车滑行距离是否有变化。
3、分享游戏经验: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以赛车总决赛游戏结束活动。
三.活动预测
由于本次活动内容源于幼儿生活,而且游戏材料是他们爱不释手的小汽车,孩子们将会以积极、好奇的心态参与到小组探索中去。我班幼儿语言发展较好,在游戏交流的过程中也会大胆的各抒己见。在本次探索活动中幼儿所反映出问题有很小的预见性这对老师的教育敏感度及是否了解幼儿的需要有着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教师的一个探索过程。
四.活动反思
1、活动是否达到预设目标。
2、在活动中孩子们有哪些新的发现及个性化表现,教师是否敏感地察觉孩子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
3、采取的策略、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宜幼儿,为什么适宜、为什么不适宜。
大班教案 篇4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毛线又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色彩丰富、易于造型的一种材料。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确立了毛线“变变变”作为一个活动主题,引导幼儿创造、探索毛线的玩法。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感受创作活动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及审美意识。
2、探索、尝试、交流毛线的玩法,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各色毛线、剪刀、胶水、铅笔、白纸、卡纸等,尽量多准备一些辅助材料。
2、毛线贴好的范画。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毛线。谁能告诉大家毛线有什么用途?幼:织毛衣、翻花绳等。
2、师:毛线还可以用来变魔术呢!老师把它变成神奇的画笔,用它来作画。
出示范画请幼儿欣赏,并引导幼儿讨论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毛线还可以变成什么?
师: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许多漂亮的毛线,下面小朋友也可以用毛线来变魔术。
幼儿自由取线,自主探索玩法。(幼儿动手操作前,提醒幼儿注意剪刀、铅笔等工具的使用安全)
4、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各自的玩法,与幼儿协商确定几种玩法,按照幼儿的意愿分组活动。
5、教师巡回指导各小组的活动,启发幼儿根据方案充分发挥想象,及时表扬好的构思。
6、提醒幼儿注意互相学习,能力强的幼儿主动帮助能力弱的小朋友。
7、作品展示、评价
a、师:我们小朋友都很聪明,用你们能干的小手,把毛线变成了美丽的作品,你们真了不起啊!谁为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能让我们一下子喜欢上你的作品呢?
b、引导幼儿从的构思、色彩搭配、美观度等方面对比欣赏各组的作品,提高幼儿的审美鉴赏能力。
活动反思:
玩毛线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但是如果在活动中提供的范例太多,直接告诉幼儿该怎么做,会局限幼儿的思路,幼儿的作品多数会以模仿为主,创新内容单一。因此,我们在指导幼儿活动过程中,注意采用了提问方法、讨论方法,让幼儿去思考,自己作出结论,让幼儿在自己探索中主动学习。毛线变变变活动旨在让幼儿由易到难,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造型,但是自主创新不是放任自流,一些技能技巧还是需要老师去合理的'指导,才不会使幼儿畏难而退,才能培养幼儿想象、创造能力,让幼儿体验创新的乐趣。
只要我们善于去挖掘,使每个幼儿勤于动手、动脑,建立起大胆创造的信心,把自己的潜在创造能力充分表现出来,将使幼儿终身受益。
附:
本次活动中涉及的玩法
毛线绕画框————把各种形状的厚卡纸边缘剪成均匀的锯齿,按一定的规律用毛线在锯齿间缠绕,做成好看的画框。
毛线球————把毛线剪成许多长短相同的段,然后在中间部位捆扎,做成毛线绒球。
编辫子————将适量的毛线段平均分成三股,幼儿练习编麻花辫。
编花篮————用毛线在成品小塑料花篮的经条上按一定规律缠绕,进行编花篮。
织渔网————先将毛线缠在梭子上,像织毛衣一样起一个头,左手拿一个像尺子一样的竹板,然后用梭子在板上及上一层的网扣中来回穿梭系扣,这样网越织越大。
毛线粘贴画————先用铅笔在纸上画好图,再沿画好的轮廓涂上胶水,选好毛线,根据自己的构思选择连线环贴、剪碎粘贴、剪段贴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本次音乐活动是幼儿在熟悉歌曲《三只猴子》的基础上,尝试用多种声部演唱歌曲,也是我班幼儿第一次学习三种声部的演唱活动,因此本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创编节奏,根据歌词的大意添加歌词的旁白,为本次的多种声部演唱做准备,同时也提供给幼儿更多的思维创造空间。通过三种声部的配合演唱,使得本次活动更生动,更有趣,大大提高幼儿学习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幼儿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尝试用多种声部演唱歌曲。
2、培养幼儿想象力,提高创作思维。
3、通过三种声部的配合演唱,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
学习歌曲三种声部的演唱方法。
活动难点:
能用三种声部配合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熟悉歌曲《三只猴子》。
2、歌曲图谱一张、指挥棒一支、伴奏音乐、空白卡纸、句号笔等。
活动过程:
一、练声《师生问好》
要求幼儿坐姿正确,用自然地声音发声练习。
二、复习歌曲《三只猴子》。
鼓励幼儿一边演唱一边表演动作。
三、学习用多种声部演唱歌曲的方法。
(一)尝试用“哭 哭 哭泣 泣”的.节奏型伴唱。
1、学习创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教师小结并示范应用“哭 哭 哭泣 泣”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3、幼儿分组练习。
(二)学习为歌曲配词伴唱。
1、教师出示相关词语卡片。
引导幼儿说说应该把卡片放在哪个位置更合适,教师把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
2、教师示范用相关词语为歌曲配上伴奏。
3、幼儿分组练习,教师鼓励幼儿创编出一些相应的动作表示这几个词的意思,并大胆表演出来。
(三)学习合作三种声部一起演唱歌曲。
1、与幼儿商量分声部,教师扮指挥,并配合完整练习三种声部演唱歌曲。
2、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合作表演歌曲。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生态遭到破坏后的严重后果。
2、体会小熊的心情变化,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知道要保护身边的自然环境。
活动准备:课件。
教学重难点:了解生态遭破坏的原因及严重的后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瞧瞧,谁来了?(出示小熊画面)在小熊家门前,有一个美丽又好玩的地方,你们想看吗?你能用好听的话来讲讲小熊家门前的美丽景色吗?这儿的环境很美,这里的空气情况是怎样的?小熊住在这么美的地方,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二、播放课件,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故事第一段。(小熊的家门前有个小山坡……美丽的山坡到哪去了呢?)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美丽的山坡发生了什么事情。
提问:小熊旅行回来看到了什么?可能是什么原因变成了这样呢?小熊看到了这一切,心里有什么感受呢?小熊家门前那个美丽的山坡到哪儿去了呢?
2、欣赏故事第二段。(小熊问家门口的老槐树……我快没办法呼吸了,我得赶紧搬家)练习小熊与动植物的对话,理解故事内容。
(1)倾听、练习小熊与老槐树、小草的对话,了解树和草对保护泥土的作用。
教师:美丽的山坡不见了,小熊真着急,它急忙去询问它的朋友。(出示老槐树和小草的画面)请大家听一听小熊是怎么问的。
提问:小熊是怎么问老槐树的?老槐树是怎么回答的.?它又是怎么问小草的?小草是怎么回答的?你们认为山坡不见了和这两个植物朋友有关系吗?如果树和草长在山坡上,对山坡有用吗?有什么用?
让我们来学一学小熊和两个朋友的对话吧!
(2)倾听、练习小熊和大鸟、小鱼的对话,体会小熊的心情。
教师:小熊又去问了它的动物朋友。(出示大鸟和小鱼的画面)听一听它是怎么说的?提问:小熊在哪里发现了大鸟?大鸟在空中干嘛?盘旋是什么意思?
小熊问它们,你知道美丽的山坡哪去了,大鸟告诉了小熊什么?小鱼呢?它说了什么?
让我们学一学小熊和动物朋友的对话。
(3)教师:小熊的美丽的家园被毁了。这时,它的心情变得怎样?
三、完整欣赏故事,帮助幼儿梳理山坡不见的真正原因。
教师:接下来,小熊会怎么做呢?让我们完整欣赏一遍故事,在故事中找出答案。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熊最后说了什么?你觉得让美丽的山坡不见的原因是什么?你想对砍树的人们说些什么?
四、讨论:美丽的山坡能回来吗。
教师:我们怎样帮助小熊重建家园,让美丽的山坡回来,让小熊高兴呢?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熊一定会重新拥有一个美丽的家园!而且你们的想法如果能运用在我们生活中,我们自己生活的环境也会越来越美。让我们一起努力!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自己从哪里来及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
2、能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快乐生活,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3、体会妈妈为我们成长付出的辛苦,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重点:了解自己的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关于小宝宝孕育生长过程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婴儿图片,引出主题。
1、他们是谁?是从哪里来的?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你知道妈妈肚子里为什么会有小宝宝呢?(幼儿回答)到底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观看宝宝孕育生长过程的课件,初步了解胎儿的生长过程。
观看课件,话音1:“爸爸的种子叫精子,像小蝌蚪一样游呀游,去寻找妈妈的种子—卵子。有一粒种子游得最快,它见到妈妈的种子后迅速地钻了进去,与妈妈的种子结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小圆球—胚胎,胚胎不再让其他小蝌蚪进门了,它慢慢地滚到妈妈肚子里的小床上安了家。”
话音2:“妈妈变得爱吃东西了,她把大量丰富的营养不断地送给胚胎,胚胎越长越大,慢慢地长出了小脑袋、小手、小脚,这时候它的名字叫胎儿。”
话音3:“小胎儿整天在妈妈的肚子里睡大觉,有时会醒来,伸伸腰,踢踢腿,还会变换一个姿势,到了十个月的时候,他不想在妈妈肚子里了,他想出来看看这个世界,看看他的爸爸妈妈。”
话音4:“小婴儿就出来了,你看他多可爱啊!”
教师:“刚才讲了什么故事?你看后有什么感觉呢?我们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小宝宝在肚子里象什么?我们刚看到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会动哪些地方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观察的结果。
三、了解宝宝在母腹中的生活情况:――看一看
1、在每个妈妈的肚子里都有一间小房子,这间小房子叫“子宫”,宝宝出生以前就住在这间“子宫”房子里。
2、出示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摆放)。
3、组织幼儿讨论:
小宝宝一天天的长大,他没有牙齿,会吃东西吗?不会吃东西怎么长大呢?
教师小结:“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不会吃东西,可宝宝的肚子上有一根长长的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营养送给脐带,脐带再把营养送给宝宝。宝宝越长越大,‘子宫’房子快装不下宝宝了,这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议论)“每个妈妈的‘子宫’房子都有一个通向外面的门和走廊,宝宝把妈妈的肚子撑得很疼的时候,就走到医院,在医生的帮助下宝宝就沿着走廊出来了。”
四、用动作表现自己在妈妈肚子里做胎儿时的生活。
“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时像什么?我们来当一次妈妈肚子里的宝宝吧,学一学,动一动。”
我要挥动魔法棒所有人回到肚子里。
教师: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做动作,教师话音:“肚子里的宝宝像个小豆豆,紧紧抱成一团,一动也不能动。慢慢长大些,我要当个拳击手,左边两下嘿嘿,右边两下嘿嘿。我还要学踢足球,左脚两下,右脚两下。我还会生气、皱皱眉、撅起小嘴巴,我还经常舔舔我的小脚丫,揪揪我的小耳朵;好困啊,打个哈欠睡一觉吧。妈妈妈妈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呀,出来出来我终于出来了,啊啊~
五、游戏体验,“我来做妈妈”,感受妈妈的辛苦。
教师:“小宝宝出生了以后就会慢慢地长大可以坐—爬—走—跑,我们再来学一学感受下小宝宝逐渐长大的过程。”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1、体验游戏(个别幼儿)。
教师:“小朋友现在都知道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爸爸妈妈为我们很辛苦,付出了很多,特别是妈妈,她在孕育我们时的辛苦,没有办法用话来说。今天,就让我们当一次怀着宝宝的妈妈。请每个小朋友系上大口袋,就把它当作是肚子里的宝宝,一起跟老师来做一些动作,注意做动作时还要保护好你的宝宝。”幼儿系好大口袋,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小心走路、弯腰捡东西、抬腿上楼梯、弯腰系鞋带等等)
2、幼儿谈谈做妈妈的感受。教师:“小朋友做妈妈的感觉怎么样?”(幼儿讨论)
3、讨论:“宝宝出生以后不会说话不会吃饭,大人要为宝宝做哪些事情呢?我们应怎样做来感谢他们呢?”教师小结。
“我们刚才仅仅做了一会妈妈,就有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妈妈在孕育我们的这十个月中!”“妈妈从怀你们到生你们,一直到把你们养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们应该如何关心妈妈呢?”(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我们小朋友确实长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错!今天回家就请你大声地把心里话对妈妈讲出来吧!”
六、结束部分“妈妈从怀你们到生你们,一直到把你们养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们应该如何关心妈妈呢?”(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我们小朋友确实长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错!今天回家就请你大声地把心里话对妈妈讲出来吧!”
活动反思:
在道德情感中爱是核心,激发幼儿爱的情感是我们重要的社会责任。然而,幼儿爱的情感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而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经验感受和体验来获得的。让幼儿从小知道爱父母和长辈、同伴,老师,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情感冷漠的习惯,那么长大以后就很难做到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因此,从小加强对独生子女爱的情感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从小培养幼儿有爱心、爱父母、同伴、老师的品质,从小在幼儿心中播下爱的种子,会对孩子一生的幸福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幼儿在环境的熏陶中,爱的情感不断升华。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有节奏朗诵歌词的基础上,初步学习用跳跃和连贯的方法演唱歌曲《画太阳》。
2、借助图片和首句句型,迁移生活经验推理歌词内容和节奏,并根据节奏匹配旋律,学唱歌曲。
3、培养幼儿大胆表述内心情感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背景图4幅:山、海、城市、草原。
2、磁性教具山鹰、鸽子、海鸥、骏马。
3、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引导策略
一、幼儿与教师表演唱《种太阳》导入。
二、幼儿观察图片,推理每句歌词的前半部分。
(1)教师出示四幅背景图,幼儿观察发现:这四幅图上都有太阳。并请幼儿说说这些背景图中的太阳是画在哪里的。
(2)教师指山的背景,提供首句歌词范例,幼儿按歌曲节奏跟念“山里的孩子画太阳”。
(3)教师分别指城市、海、草原的背景图,幼儿推理出后三句歌词,并有节奏的朗诵。
三、幼儿迁移生活经验,选择匹配动物图片,进一步窗边每句歌词的后半部分。
(1)幼儿分别将动物图片与背景匹配。
(2)教师进一步提供首句歌词完整的句式,幼儿尝试将第二、三、四句歌词编完整,有节奏的朗诵出来。
(3)教师按歌词顺序指图,幼儿有节奏地念并记忆歌词。
四、幼儿迁移节奏型,主动匹配旋律,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只唱前半部分。
(2)幼儿初步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3)幼儿演唱歌曲,教师自然接唱副歌部分,引起幼儿兴趣。
(4)幼儿回忆教师所唱副歌的歌词内容,在教师形象动作的帮助下初步掌握连贯和断顿的`演唱方法。
(5)幼儿理解歌词中的“向往”一词的词义。
(6)从副歌处幼儿再练习唱。
(7)幼儿跟随音乐完整的演唱歌曲。
五、教师小结
大班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利用折叠的方法大胆表现想象中的角色动态。
2.愿意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合作做画的乐趣。
3.复习用牙刷喷色的基本技能,能大胆使用不同的颜色丰富画面。
二、教学准备:
1.幼儿操作的若干“木头人”,每组白纸人手一张,幼儿操作背景四幅,胶水人手一支。
2.教师范画一张,绿色、红色、兰色、黄色水粉,旧牙刷,吸管喷色工具若干。
三、教学过程:
(一)倒如情景。
1.游戏“木头人”,游戏2遍,教师表现幼儿有代表性的`动作。
(二)请幼儿与教师一起讨论折叠“木头人”。
1.幼儿独立折叠欣赏“木头人”。
A幼儿折叠“木头人”。
B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折纸。(把幼儿的“木头人”有一定意图的摆放在黑板上)
C引导幼儿欣赏。
2.幼儿合作折叠欣赏“木头人”。
A教师启发幼儿观察组合图象。
B幼儿小组合作做画。
C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合作、想象,请先完成的组在组里交流)
D幼儿欣赏合作作品。
(三)操作活动:
1.教师出示范画。
2.启发幼儿按自己兴趣折叠3—4个“木头人”造型,喷色,制成动态人影。
3.巡回指导幼儿喷色。
请小朋友回到桌子旁边,帮助木头人摆各种动作,然后放在纸上用牙刷喷色
(四)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介绍自己创造的动态形象。
大班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1.观察角色的动态、表情,根据图片间的关联排列顺序,并陈述理由。
2.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动态词并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活动准备
1.故事大图片1--5。
2.幼儿人手一份小图片。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能根据图片间的关联排列顺序,并大胆讲述。
2.活动难点:选用适当的动态词并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中的关联,进行排序和大胆讲述。
四、活动过程
1.交代任务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套图片,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懂内容,然后给图片排队,然后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2.幼儿自由排一排,讲一讲(让幼儿熟悉图片,初步建构图片逻辑关系)幼儿讲述(讲出自己的逻辑安排,故事的大概意思)
3、教师和幼儿共同分析、排图(观察重点图片)观察图二提问:
(1)瞧,猫在干什么?是怎么抓老鼠的?(引到幼儿用恰当的词来讲述,例如:伸、垫、踮、伸、够不着等。)
(2)老鼠是怎么躲进瓶里的?(丰富词组:缩成一团)
(3)猫能抓到瓶里的老鼠吗?为什么?
(4)如果多垫几本书,能不能抓到老鼠?说说你的'理由!
实践尝试:用矿泉水瓶装一些豆子,让幼儿尝试能否伸手进去拿出豆子。(让幼儿明白:因为瓶口小,瓶子深,猫的身体大,前爪伸进去,还是够不着。)观察图四
(1)提问:老鼠是怎么逃出去的?(运用蹲、钻、扒、翻、伸、得救等词说清老鼠的每一个动作。)它的伙伴怎么会知道小老鼠在瓶子里?
(2)示范讲述:教师讲述图片四的内容
(3)提问:这张图应排在哪里,为什么?
4、幼儿再次排图,讲一讲
1、编讲要求:这几幅图连起来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编故事的时候,要讲清楚:有一天夜里,发生了什么事,猫想什么办法抓老鼠,老鼠又是怎么对付猫的,结果怎么样?
2、请1-2名幼儿范讲。
3、教师做完整讲述
五、评价要素
1.是否喜欢根据图片进行合理的排序与讲述。
2.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六、活动建议亦可只用1-3副图,让幼儿想象,编讲故事的结尾。
附:讲述参考图一:夜晚,猫看见一只小老鼠,就连忙扑了过去,老鼠吓得没命地跑,正巧看见前面有个瓶子,它就钻了进去。
图二:猫把爪子伸进瓶里想抓老鼠,可是瓶口小,瓶子深,猫的爪子够不着,老鼠呢,吓得缩成一团躲在瓶底。此时,猫又搬来了书,把书垫在脚下,尽管踮起了脚想抓老鼠,可是还是够不着。
图三:老鼠看见猫抓不到自己,心里很得意,它说:"哈哈!这下你可没法抓住我啰!"猫生气地说:"你别高兴得太早,我总会想法抓住你,你等着瞧!"猫走了,图四:猫走了,老鼠大声地叫救命,被伙伴们听到后,连忙跑来救它,最大的老鼠蹲在地上,小老鼠踩在大老鼠的背上,小黑鼠站在小灰鼠的肩上,小白鼠趴在瓶口,并把尾巴伸进了瓶里,瓶里的老鼠拉着小白鼠的尾巴,慢慢地爬上来,小老鼠终于得救了。它们趁猫不在时溜走了。
图五:不一会儿,猫拿着钓鱼竿来钓老鼠,发现老鼠不见了,猫惊呆了。这是怎么回事?瓶里的老鼠哪去了?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能过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故事里的对话,发展了语言,启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并能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整个活动主要围绕重点,突破难点。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其他教案:梦_大班其他教案07-05
大班的教案04-12
大班教案03-27
大班教案桥教案05-26
大班综合教案:可爱的小兔_大班综合教案07-05
大班综合教案:快乐的节日_大班综合教案07-05
大班体育教案:小马运粮_大班体育教案07-05
大班其他教案:走进超市_大班其他教案07-05
大班综合教案:乐音和噪音_大班综合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古诗_大班语言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