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28 18:41:44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中班科学教案模板集合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中班科学教案模板集合10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在一次午餐吃水果活动中,一小朋友拿着手里的香蕉来问我:“老师,这香蕉里面黑黑的、一点点的是什么?”“老师,这个可以吃吗?”我问全班的小朋友:“你们谁知道香蕉里面黑色的小点是什么吗?”有小朋友说:“这一定是香蕉快要烂了,香蕉变了颜色就不能吃了。”马上有小朋友说:“不对,这是香蕉的种子,我爸爸教过我的”我肯定并表扬了这个小朋友。看着小朋友将信将疑的神态,我设计科学活动“找种子”,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了解种子的奥秘,萌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知道水果、蔬菜等都有种子。

  2、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萌发对科学、对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准备苹果、香蕉、橘子、西瓜、南瓜、西红柿、葡萄等水果。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纸,各种种子若干。

  3、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昨天老师带小朋友去参观了我们的蔬菜园地,看到了许多碧绿碧绿的蔬菜,你们知道吗?这些蔬菜是由什么长出来的吗?

  老师总结:这些蔬菜是由一颗颗小小的种子长出来,我们平时吃的水果也是由种子发芽的.结果的。

  (评析: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出课题,显得自然而亲切,一个小小的问题,既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明确了活动主题,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二、找种子

  1、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蔬菜和水果,要请你们用自己的小眼睛找找看,他们有没有种子,找到后,看一看,和同伴说一说,种子它藏在哪里?是什么样?(幼儿自由探索)

  (评析:在探索活动中,幼儿对种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瓜果左看右看,有的用手摸摸,有的用手捏捏,有的用鼻子闻闻,有的交头接耳,相互交流,每个幼儿都处于积极的探索中。)

  2、幼儿交流探索的发现。

  (1)、谁愿意上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种子?

  幼儿一:我找到了苹果的种子。

  师:我们大家来看看苹果的种子的什么样子的?

  幼儿:苹果的种子是黑黑的,小小的。

  (评析:教师让幼儿找出种子并放在视频转换仪下进行展示。通过视频转换仪放大了种子,幼儿很清晰、明确地观察了种子的外形特征。)

  幼儿二:我找到了西瓜的种子。

  师:西瓜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

  (评析:当幼儿看见西瓜的种子的时候很兴奋,原来西瓜的种子就是我们在超市里买到的西瓜籽,它可以吃呢。)

  用同法和幼儿一起观察橘子、黄瓜、西红柿、葡萄的种子。

  (2)、师:有谁找到香蕉的种子吗?

  幼儿一:香蕉是没有种子的。

  幼儿二:我找到香蕉的这个小黑子。

  师:其实香蕉它也有种子,这些小黑点就是它的种子,只不过是他们退化了,现在的农民伯伯非常聪明,用科学的方法不用种子也能种香蕉,所以香蕉的种子就慢慢退化了。

  (评析:香蕉的种子具有特殊性,幼儿很少了解,通过单独提出,幼儿了解香蕉种子的独特性,达到了教学目标。)

  3、我们知道苹果、黄瓜都有种子,老师告诉你们,除了这些,还有许多瓜果、蔬菜都有种子,小朋友以后长大了就会慢慢知道了。

  (评析:在本次探索活动中,幼儿积极讨论,主动询问,了解了各种瓜果蔬菜的种子的特征。)

  三、操作活动:种子和果实匹配。

  1、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小卡片,上面有各种果实,旁边有各种种子,请你们给这些果实找种子,找到后把种子贴在果实的下面。

  (评析:教师为幼儿设计一份记录表格,表格的上面是各种果实,考虑到种子的外形特征,教师在下面用双面胶带贴着,幼儿找到种子后就可以把种子贴在胶带上,这样方便了展示。)

  2、幼儿交流活动结果,并且请集体检查操作结果的正确。

  师:谁愿意上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我们一起看看他找的种子对不对?

  (评析:幼儿从感知到接受、理解,而教师设计这一环节,不但能检查幼儿的学习的结果,还使幼儿学习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四、活动延伸:

  1、种子发芽实验。

  3、种子贴画。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主要生活习性。

  2、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等,发现蚂蚁的基本特征。

  3、愿意参加探索活动,活动过程中能爱护蚂蚁。

  活动准备:

  1、小蚂蚁若干,小昆虫盒16个。

  2、PPT:蚂蚁的外形特征、蚂蚁的家、各种各样的蚂蚁。

  3、录像:小蚂蚁大家庭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观察小蚂蚁的大家庭,引起幼儿的讨论兴趣:

  指导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长得很小很小,会是谁呢?仔细看一看,小蚂蚁们在干什么?

  二、引导幼儿有序地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1、提出观察重点和要求,幼儿自由观察。

  指导语:刚刚我们看了小蚂蚁的大家庭,下面我们就要来和小蚂蚁做朋友喽。请你仔细看看你的蚂蚁朋友,它在干什么?它长得什么样子?

  2、幼儿在集体中进行交流。

  ①头上有什么呀?触角是直直的吗?(触角、眼睛、嘴巴)

  ②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呢?

  ③蚂蚁的身体分成几个部分啊?(头、胸、腹)

  ④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

  3、出示蚂蚁图片,引导幼儿有序观察。

  4、教师小结蚂蚁的外形特征。

  指导语: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上长着六条腿。

  三、观看图片,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1、讨论:小蚂蚁的.家在哪儿?

  2、出示蚂蚁家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蚂蚁的主要生活习性。

  四、拓展经验:观察各种各样的蚂蚁图片,比较不同。(大小、颜色、花纹)

  指导语:蚂蚁的种类可多啦,我们中国就有600多种。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充分动手操作感知、发现物体摩擦后产生静电现象,初步了解静电的相吸、排斥、放电现象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2、使幼儿用观察记录的方式,交流探索摩擦起电现象的过程和结果,并用完整的语句进行表达与描述。

  3、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尝试与他人不同的.方法,不但增强其自信心。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碎纸、泡沫、丝巾带、海绵、尺、笔、木梳、毛皮、橡胶棒、丝绸、玻璃棒。

  活动过程:

  1、“变魔术”活动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用“神奇”的魔棒吸起小碎纸。

  2、幼儿尝试。

  (1)想办法用玻璃棒吸纸屑,探索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能吸起纸屑。丰富词汇:摩擦。

  (2)幼儿再次尝试,感受成功的喜悦。

  (3)向幼儿介绍玻璃棒吸起碎纸屑的原理,揭示课题。

  3、尝试用不同材料操作,感知静电的相吸、排斥现象。

  (1)幼儿分组操作,并做操作记录。

  (2)幼儿讲述操作过程。

  (3)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很多材料摩擦以后都能产生静电现象。

  (4)小实验,发现静电的排斥现象。

  4、幼儿讨论,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静电现象,了解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送货员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并感知他们工作的辛苦。

  2、懂得尊重送货员的劳动。

  活动准备:

  1、各种送货员的照片和采访送水员的录像。

  2、送货单和相应的货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主要提问:

  1、老师收到了一个包裹,我们打开来看看是什么?

  2、我又没有到店里去,为什么就送来了,我昨天才从网上定的,你们知道是谁定的吗?

  3、你们见过送货员吗?

  小结:送货员叔叔就是会按照我们的要求把东西送到我们手上的人,有了送货员叔叔我们没出家门就能收到了,太方便了。

  二、经验的重现

  主要提问:孩子们,你们都看到过送货员送过来的是什么东西吗?(幼儿自由回答)

  过渡:我带来了四幅图,你们知道他们送的`是什么?你看到了第几副图,和大家介绍下。

  (播放各送货员的ppt,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拓展)

  *送匹萨

  主要提问:

  1、你们吃到的匹萨是热的还是冷的?

  2、匹萨要从店里送到家里,怎么吃到的时候还是热乎乎的呢?

  小结:为了让我们吃到热腾腾的匹萨,送匹萨的叔叔一刻不停留,做好了就送到我们手里。

  * 送牛奶

  主要提问:

  1、照片上的人在送什么?

  2、牛奶是什么时候送过来的?为什么这么早送?

  小结:为了让我们早上起床就喝到新鲜的牛奶,让我们的身体变的棒棒的,送牛奶的人不睡觉,每天很早很早就帮我们把牛奶送过来了。

  *送家具

  主要提问:

  1、他们在干什么?看看他们的表情东西重不重啊?

  2、我们来帮帮他们也搬搬看家具,“一二三,嗨呦;一二三,嗨呦;一二三,嗨呦”。

  小结:为了让我们可以省力点,送家具的叔叔不管多重都会帮我们把东西送到家里。

  * 邮递员

  主要提问:

  1、邮递员为我们送什么?

  2、看看这位邮递员叔叔遇到了什么困难的事?

  3、下这么大雨,邮递员叔叔都淋湿了,为什么我们收到的报纸是干干的呢?

  小结:为了让我们收到干干的报纸,不管天气多坏,邮递员叔叔都会保护好报纸。

  三、视频推进

  过渡:你们想看看送货员是怎么工作的吗?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主要提问:

  1、刚刚你们看到送水员叔叔做了什么?你看了视频有什么感觉?

  2、你想对送水员叔叔说什么?

  3、我这里有一桶水,请你们来拎拎看,它有多重。

  小结:为了让我们最快喝到水,送水员叔叔不管多远多重,都会及时帮我们送水过来。是呀,有了送货员,我们的生活更方便了,人们就离不开送货员了。

  游戏延伸:

  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做做送货员?我这里有四个包,是四位送货员叔叔的,我们下次做游戏的时候试试,做做送货员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一)探索让影子有眼睛的方法,初步感知光源、遮挡物和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乐于参与活动,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一)光线较暗的教室。

  (二)白色背景板两块,兔子头饰若干。

  (三)四个小筐,里面放有记号笔、固体胶、彩纸、手电筒、剪刀、牙签。

  (四)自制PPT。

  (五)幼儿用书第5册第8页。

  (六)教师自备活动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帮助小兔找影子。

  1、回忆关于影子的已有经验。

  ——这些天,我们]都在玩关于影子的游戏,你们发现影子有哪些有趣的现象?

  2、用手电筒找找兔子的影子,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大家好,我是小兔,你们能用手电筒帮我找找影子吗?

  3、幼儿尝试用手电筒找小兔的影子。

  4、师幼小结交流。

  ——你找到小兔的影子了吗?你是怎么找到的?手电筒可以怎么用?(请个别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的方法,感知光源、遮挡物和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有眼睛的影子。

  1、观看PPT或阅读幼儿用书第5册第8页,比较、发现影子的不同之处。

  ——这两只小兔的影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你的小兔影子有眼睛吗?怎样让小兔的影子有眼睛?

  自由猜想,教师以简笔画的方式记录。(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各种方法,如画、粘、剪、戳洞等,并及时记录,拓宽幼儿的思路。)

  (三)小兔影子的眼睛

  1、认识材料。

  ——这里有些材料,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它们可以帮助你找到小兔的影子,一会儿请你们用刚才想到的办法去试一试,看看哪种方法能让小兔影子有眼睛。

  2、自由探索,尝试用各种办法寻找小兔影子的眼睛。

  3、交流分享。

  ——你的小兔影子有眼睛了吗?你用了哪些方法?都能成功吗?

  ——为什么用画和粘的.方法不能看到小兔的眼睛,而剪或戳的方法能看到呢?(引导幼儿用比较的方法感知有“洞”才能透光的现象。)

  ——刚才我们想出了很多的办法,你们觉得什么方法好呢?你是怎么做的?(讨寸论、比较,寻找制作小兔眼睛最好的方法,请个别幼儿演示“镂空”找眼睛的方法,教师提炼活动难点:将画好的眼睛的中心处小折一下,用剪刀剪一个小口子,将剪刀头放入小口子中,从眼睛中间剪向边缘,并按画好的眼睛轮廓线剪下。

  (四)小兔的影子舞会。

  1、可爱的小兔影子。

  ——小兔影子有了眼睛,除了眼睛外它还少什么?

  2、幼儿再次操作,可以让小兔影子有嘴巴或者鼻子等。

  3、跟随音乐,让小兔影子跳起舞来。

  ——小兔影子有了眼睛和嘴巴,可开心了,让我们带着它们跟随音乐跳跳舞吧!

  4、分享快乐,延伸经验。

  ——刚才有的小朋友发现小兔的眼睛一个大、一个小,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再去科学区寻找答案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教学意图:

  随着电话号码的普及,电话号码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电话》。旨在满足孩子对电话的兴趣和用途。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电话的外形构造和功能以及电话与人们日常生活对的密切关系。

  2、知道如何使用110、120、119等急救电话,明白这些电话的重要性,平时不能随便乱打。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电话2部,手机1部。

  2、110、120、119电话号码卡片各1张;警车、救护车、火警车图片各1张。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叮铃铃,叮铃铃,这儿说话哪儿听,两人不见面,说话听得清”小朋友动脑筋猜一猜,这是什么?(电话)

  2、出示电话、手机引导幼儿观察电话的外形构造,学会正确使用电话。

  师:电话是什么样子的呢?(有数字、听筒、话筒、电线)手机没有电线。

  小结:电话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但都有数字、听筒、话筒、电线等组成,这样才能相互通话。

  3、电话在生活中的用途。

  师:你们家有电话吗?(有)你打过电话吗?(有)

  师:你给谁打电话?是为什么事打电话?(问候、祝贺、询问、联系、请求帮助)

  4、遇到危急时你会打什么电话求救。

  (1)当你走失了,迷路了,或者遇上坏人,你会打什么电话求救(110出示)

  (2)当你发现失火了,要打什么求救电话?(119)

  (3)当家里有人病了,晕倒时,要打什么电话求救?(120)

  5、玩配对的游戏:应该打什么电话(发给幼儿人手一份卡片)。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看图片里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应该打什么电话求救,帮他们正确连线。

  6、模拟急救现场打电话求救,初步学会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

  (1)首先会正确拨打求救电话110、120、119

  (2)会简单明确地回答现场的问题,会完整的表达事情

  7、知道不能随便乱打急救电话。

  8、小结: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话,今天我们学会了打求救电话110、120、119,也知道这三种求救电话是在危急的时候才能打,没有危急时是不能随便乱打的,希望小朋友一定要记住。

  延伸活动

  1、观看电话机演变发展的录像片,让幼儿了解电话机发展的'历史。

  2、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可以告知对方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离园回家后可以互相打电话,继续激发幼儿对电话的兴趣。

  3、把小朋友编的电话号码做成电话簿。

  教学反思:

  《电话》这一活动,既有新意,又具有时代特色。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拘泥过去的限制,而是充分考虑到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普遍影响。本活动将“电话机”这一通讯工具作为幼儿的认识对象,以便幼儿在生活中,能适时准确地运用这一通讯工具。课题的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所熟悉的,符合教学的原则。幼儿通过玩游戏的形式,自己去观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了解各种电话机的外形构造和功能,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特别是让幼儿自己玩电话,从中学习并掌握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礼貌用语及社会性的生活经验,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动静交替、环环紧扣,幼儿的兴趣很浓、兴致高涨,学习得很认真,很投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因此,这一课题的选用,对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生活能力的提高是很有益处的。在活动的设计组织中,注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的内在规律,通过游戏、观察、回忆已有经验、比较等手段,为幼儿提供了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通过打电话让幼儿在积极主动中,发现并认识各种电话机的外形特点构造与各种功用,学习电话机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有关的社会知识,从而获得了新的知识经验。

  不足之处:

  在设计电话号码时,我忘记了把固定电话和手机号码分开来,给孩子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在今后的活动中不断的反思自己提升自己。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创设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

  2、发展幼儿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3、尝试动手制作泡泡水。并用身体语言表现泡泡的形态。

  活动准备:

  1、泡泡枪、吹管、小棒、毛巾若干。

  2、洗衣粉、餐洗净、洗手液若干,杯子若干。

  3、电子琴。音乐游戏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用泡泡枪吹泡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二、展开:

  1、生活联想:提问——平时在哪儿见过泡泡?哪些东西能变出泡泡来?幼儿讨论,交流。

  2、幼儿认识操作材料。老师准备了什么东西?洗衣粉、水等。

  3、幼儿初次尝试做泡泡水。

  (1)水是什么样子的?加入洗衣粉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幼儿用洗衣粉制作泡泡水。提问:“洗衣粉到哪儿去了,有什么好办法让它溶解的快些?(小棒搅、加热水)溶解到水里能变出泡泡来吗?

  (3)试吹泡泡。提问:除了洗衣粉还有什么溶解在水中能够变出泡泡来?

  4、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泡泡水,用自己制作的泡泡水吹泡泡,分享成功的喜悦。

  5、你是怎样弄出泡泡来的`?泡泡为什么能飞起来?为什么有的泡泡大?有的泡泡小?

  6、游戏体验——吹泡泡

  (1)幼儿用自己制作的泡泡水吹泡泡,分享成功的喜悦。

  (2)应到幼儿观察了解泡泡的特性,说出自己吹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有什么变化?(飞高、飞低、破裂、颜色等。)

  7、音乐游戏——吹泡泡

  (1)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泡泡不同的形态。

  (2)鼓励幼儿随音乐进行“吹泡泡”的舞蹈动作创编。

  (3)师生共同表演音乐游戏“吹泡泡”。

  三、带领幼儿到户外吹泡泡,进一步观察泡泡。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恐龙生存的三个时期。

  2.知道部分恐龙的生存时期。

  3.了解展板的意义并合作完成展板的制作。

  重点难点:

  1.知道恐龙生存的三个时期。

  2.知道部分恐龙的生存时期。

  3.了解展板的意义并合作完成展板的制作。

  活动准备:

  三种不同的颜色的泡沫板或海报纸,较大版面的空墙面,幼儿熟悉的部分恐龙的图片,生存与各时期的部分恐龙的名称。

  活动过程:

  一、展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图片,了解恐龙生活在地球上的三个时期的名称及每一个时期恐龙的最要特点。

  1.恐龙在很久很久以前生活在地球上,它们存在的时期分为三个阶段,你在这张图上能看出来吗?

  2.第一个时期叫三叠纪,看起来是三个时期里最短的`,你们看出来是哪一个色块了吗?

  3.在三叠纪的晚期出现了恐龙,早期的恐龙是小而轻的。

  4.到了侏罗纪,恐龙的种类越来越多了。在侏罗纪晚期,是巨型恐龙最多的时代。侏罗纪是什么色块表示的?

  二、出示图片,带领幼儿一起制作展板。

  1.我们分别用什么颜色来表示三叠纪、侏罗纪。

  2.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吗?

  三、教师将个别较熟悉的恐龙的图片根据出现的时期张贴到展板上,帮助幼儿学会看、用这个展板。(由于在三叠时期出现的恐龙,幼儿都不太熟悉,所以教师可以直接出示几种恐龙,告知恐龙的名字。)

  活动反思:

  活动的重点是认识三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恐龙,通过学习,幼儿基本达到了学习的要求。在组织幼儿讨论中因为他们很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所以幼儿都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言。活动的效果比较好。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设计背景

  气象知识对幼儿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只知道晴天、雨天。而小动物们如何预报天气却让幼儿比较陌生,这离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遥远。本活动就是让幼儿亲自用动作,用语言来感知特殊气象预报员的表现。同时又让幼儿也能亲近大自然。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懂得一些简单的气象知识。

  2.培养他们注意观察不同的天气里一些动物的变化。

  3.培养幼儿亲近大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有些小动物在雨天、晴天之前表现各有不同。让幼儿只能掌握其中的一种表现。由此让幼儿对动物产生探究的兴趣和爱怜之心。

  活动准备

  一些动物图片,如蚂蚁、乌龟、蜘蛛或卡通造型等。晴、雨表牌。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小兔子采蘑菇》创设活动情境。

  2.揭示活动主题。认识特殊的气象预报员,了解他们在不同天气里的变化。

  ①说说故事里都有谁知道天快下雨了?谁又知道天晴了?

  由幼儿自主有秩序地回答,师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

  小结:它们就是我们认识的特殊的气象预报员,有了它们,就会让我们能早早知道明天的天气。

  ②用肢体表示不同的天气,如雨天,晴天。

  让幼儿自主表示雨天或晴天的动作,教师选择表达最恰当的一种,让大家统一动作。

  3.游戏操作巩固,我说你来做。

  ①小耳朵仔细听,我说你来做。老师说说这些动物预报员的表现,小朋友就快来表示它预报什么样的天气。及时鼓励表现棒的幼儿。

  ②选一两名幼儿带领大家再说一说或做一做动物气象预报员的表现,进行师生互动继续做巩固练习。

  4拓展活动

  ①小朋友们的表现太精彩了。不过还有几位动物伙伴也着急着要给我们预报天气呢。猜一猜它们是谁?师或动作或语言或唱一唱来表达,青蛙,鱼儿,公鸡。

  ②师:说一说它们的不同表现,让幼儿猜猜预报的什么天气?

  ③小结,这几位预报员不光能预报晴天,还能预报雨天。

  ④今天是什么天气呀?动作表示,视天气情况而定。好,想知道这些预报员现在的活动吗?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到室外去看看它们的活动好吗?或猜一猜他们雨天应该干什么,好吗?

  教学反思

  敢于面对失误,才有真正进步

  科学课怎么上,历来是仁着见仁,智者见智。我不是仁者,更算不上智者。但我努力让一节课效果最大化,让幼儿有所收获,让其习惯有所形成。

  本节课是中班科学《特殊的气象预报员》。通过对不同的动物在不同的天气里的特殊的活动变化,让幼儿了解一些简单的气象知识,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

  首先,我以故事《小兔子采蘑菇》导入活动情境。其次,以问答介绍形式让幼儿充分了解认识特殊的气象预报员。再就是用“我说你来做”的游戏进行活动巩固。最后就以补充再介绍青蛙等其他的.气象预报员进行拓展活动。

  我从本课的设计到上完这节课后,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对科学课的驾驭能力不够规范;课堂上语言表达不够精准,流畅。例如,用故事导入活动情境这一环节,我只注重了教师自身单一的讲述,没有让幼儿戴上头饰扮演其中的角色参与进来,失去了应有的形象生动效果。而在揭示活动主题时,又是以呆板生硬的问答介绍式进行,完全忽略了幼儿以趣味为先导的要求。还有,自己在幼教领域时间还是短暂。课堂用语表达不够准确,规范,精炼。甚至出现词不达意的错误。因此,在游戏操作这一环节闹出不少失误。

  所以,要认真充分地备好课,;虚心向各位前辈、经验丰富者多请教才是硬道理。最重要的是规范地垂炼课堂用语,力争流畅,高效。只有这样一节成功课,高效课就会诞生。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1、认识鼻子的外形特征、名称及用途

  2、掌握正确擦鼻子的方法

  3、通过活动使幼儿产生保护身体器官的意识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认识若干种小动物,知道它们鼻子的形状知道酒、醋、香水、清水的气味

  2、教具:鼻子正面、侧面图各一张,香水、酒、醋、清水各一瓶,纸巾人手一张

  3、人手一张没画鼻子的小人头像

  三、活动流程:

  1、请幼儿玩点鼻子的游戏,训练幼儿的思维、动作敏捷、协调2、先后出示"鼻子"图片及字卡,认识鼻子并认读,认识鼻子长的部位,外形结构,由鼻梁、鼻尖、鼻孔组成。

  3、鼻子的用途:幼儿讨论,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1、闻气味(出示香水、酒、醋、清水,请幼儿发挥小鼻子的作用,问出不同的瓶子里各盛了什么东西)

  2、告诉小朋友,鼻子不但能闻出气味,更重要的是起呼吸的作用(学习"呼、吸"两词,并感受,知道鼻子呼吸的重要。

  4、安全教育:讨论怎样保护鼻子(不得外鼻孔,不用异物堵塞,不要用力碰撞鼻子,洗脸时要用湿毛巾轻轻将鼻子洗干净,正确的擦鼻子的方法)

  4、手工游戏《贴鼻子》

  活动反思:

  我带的是中班幼儿,我认为这节活动很适合我班孩子。我是在小班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将触角往外延伸了一下。虽然整个活动的时间长了点儿,但孩子们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本活动偏重于科学领域,但也渗透了艺术领域和健康领域,是一节综合活动。其实鼻子的话题很多,除了本节活动涉及的结构、功能外,还有鼻子的'不同之处。还有动物的鼻子……让幼儿感觉到虽然是一个小小的鼻子,但聊起来很有趣。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用鼻子直接去闻气味,这样是很不安全的。因为有些气味如:烟味、油漆味等,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害的,所以不能直接去闻。因此我教给孩子用扇一扇的方法辨别物体的气味。这种方法其实我们是在初中上化学的时候才会接触到,那么在这里我教给孩子,是从安全考虑,让幼儿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我在设计活动时,喜欢在最后有个拓展环节,旨在给那些能力强的孩子和有更多想法的孩子有个思考的空间。在此活动的拓展部分,我引入了"我们的鼻子都一样吗?"以及"动物的鼻子",这里只是开了个头,不急于讲完。目的是激发孩子们继续学习、探索的欲望,让他们以后更有兴趣的参与活动。

  但活动中也有欠缺的地方。如:在活动前还想一定要关注到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但在活动中还是出现了失误,有的孩子没有叫到。这让他们有些失望。在以后的活动中,自己一定要注意这点。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中班科学教案08-02

中班科学教案02-26

中班科学教案03-11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认识粗细》04-09

《睡莲》中班科学教案09-30

中班科学教案膨胀03-25

中班科学教案优秀02-13

中班奇妙的磁铁科学教案03-03

中班科学教案:买菜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