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大班科学教案范文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苍蝇和蚊子是幼儿比较熟悉且感兴趣的昆虫,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昆虫。但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苍蝇和蚊子的了解比较肤浅,只知道它们会飞,是人们讨厌的昆虫。至于为什么讨厌以及对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理解甚少。因此我设计了本次大班科学活动《苍蝇和蚊子》,旨在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和师幼时间的互动交流,来进一步了解苍蝇和蚊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二、活动目标:
1.结合4月7日世界卫生日,帮助幼儿了解一些健康知识。
2.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3、对比认识苍蝇、蚊子的外形特征,了解苍蝇、蚊子生活习性及危害,并能区分它们。
4、能大胆表达、表现对蚊蝇的憎恶。
5、通过消灭蚊蝇的操作活动,初步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了解苍蝇和蚊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危害。
2、难点:了解苍蝇和蚊子对人类的危害以及如何消灭它们。
四、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
2、知识准备:课前丰富有关昆虫的知识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以猜谜语《苍蝇》《蚊子》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长得像蜜蜂,腿上毛茸茸。浑身带病菌,是个害人虫。(苍蝇)小小飞贼,武器是针。抽别人血,养自己身。(蚊子)
(二)基本部分:
1、对比认识苍蝇蚊子的外形特征。
(出示苍蝇和蚊子对比幻灯片),教师介绍蚊蝇的共同特征: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苍蝇和一只蚊子,它们都属于昆虫;有头、胸、腹三部分;有翅膀;六条腿。教师:谁看到它们有什么不同?
幼儿:“苍蝇有两对翅膀,蚊子有一对翅膀”;“苍蝇脚上有毛刺,蚊子没有”;“苍蝇有一对又圆又大的眼睛和蚊子的眼睛不一样”;“它们的嘴也不一样,蚊子的嘴像针。”
2、认识苍蝇的生活习性、危害,知道怎样消灭苍蝇。
(1)(出示苍蝇吃食物幻灯片)苍蝇最喜欢在什么地方玩?脏,臭的地方。它是怎样传播细菌的?苍蝇的脚停在脏地方。脚上的毛粘满了细菌,又喜欢在饭菜和水果上停下,把细菌传播开来。人吃了苍蝇叮过的东西会怎样?会生病,拉肚子,发烧。
(2)苍蝇是害虫,我们看见苍蝇该怎么办?(出示打苍蝇、不乱扔垃圾、洗手幻灯片)用苍蝇拍把它打死,还要做到讲卫生,不随地乱扔果皮,吃东西前要洗手,洗干净水果。
3、认识蚊子的生活习性、危害,知道怎样消灭蚊子。
(1)蚊子有什么不好?(出示蚊子咬人幻灯片)吸血,咬了人之后特别的疼,还痒。蚊子怎样吸血?用嘴里的吸管吸血,他还会传染疾病,吸了生病人的血又去吸不生病人的血,这样就会把疾病传给别人,使别人生病。
(2)用什么办法来消灭蚊子呢?(幼儿讨论)小结:蚊子喜欢在有污水的地方生长和活动,我们平时不要乱扔垃圾。要想办法消灭它,可以点蚊香,喷杀虫剂等。
4、总结:因为苍蝇传播细菌,蚊子吸血,它们都是害虫,所以我们平时不仅要消灭它们,还要讲卫生。就让我们消灭他们吧!
5、消灭蚊蝇。
(1)老师介绍电脑游戏《打苍蝇》、《芭比娃娃打蚊子》的.玩法。
(2)幼儿自由选择操作电脑游戏《打苍蝇》、《芭比娃娃打蚊子》。
(三)结束部分:
1、简单讲评幼儿的电脑操作。
2、布置作业:幼儿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苍蝇和蚊子的害处,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想办法来消灭害虫。
活动延伸: 环境保护小卫兵:户外游戏《消灭蚊子》
玩法:
1.选一个幼儿当消灭蚊子的“小能手”,其余的幼儿为“蚊子”。
2.“蚊子”在圈内,“小能手”在圈外,想尽一切办法去打“蚊子”,可用手拍打蚊子但身体的任何部分不能进内圈。“蚊子”想办法不被打到,但不能出内圈。最后剩下的“蚊子”为胜者。
建议:在游戏过程中一定要遵守游戏规则:“蚊子”不能出内圈,“小能手”不能进内圈,内圈的大小要根据幼儿的人数及手臂的长度来确定
推荐阅读: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大水牛和小蚊子》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感知磁铁两端与中间磁力的不同,发现条形、U型及断开的磁铁都是两端的磁力大。
2、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和发现。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环境与材料】
1、磁铁;在每种磁铁的两端和中间贴上颜色不同的小标志,表示磁铁的不同位置。
2、铁制品若干。
3、《科学》下P.29。
【教学过程】
一、经验重温请幼儿回忆磁铁能吸起什么东西,不能吸起什么东西。
二、猜测探究
1、出示贴有标记的条形磁铁,引导幼儿猜想:磁铁每个地方的磁力都一样吗?哪个地方磁力大?
2、按照画册《哪儿的磁力大》,试一试磁铁离曲别针多远就不能吸起来了。
3、出示标有记号的U型磁铁、断开的磁铁,引导幼儿进一步猜想并严正:U型磁铁、断开的磁铁哪个地方的磁力大?
4、实验中培养幼儿通过结果获得认识科学的态度
三、交流讨论
1、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和实验结果。
2、小结:条形、U形和断开的磁铁都是两头的磁力大。
四、磁铁的用途大
幼儿将自己的认识告诉大家,在生活中磁铁是怎样帮助人们故事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一、认识食品清洁剂目的:
1、让幼儿知道现在我们使用的洗涤用品中许多化学成分有毒,经常使用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污染环境。
2、引导幼儿了解食品清洁剂的含义及种类。
3、培养幼儿运用感官感知各种物品的能力。
4、初步了解其特性。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准备:图片四幅、娃娃一个,脏手帕、脏碗各一个。布置动物王国,饭粒一袋,可乐,面汤水,醋酸和白醋,茶叶水各一瓶,洗洁精、洗面奶、洗发水、84消毒液各一瓶,洗衣粉一袋。
过程:
一、谈话引出话题:引导幼儿谈谈父母平时在家都用哪些洗涤用品,教师就出示那种洗涤用品。
二、引导幼儿看图了解洗涤用品对人们的危害:“这些洗涤用品使用起来虽然很方便,但是这些洗涤用品许多化学成分有毒,经常使用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危害呢?”请小朋友仔细看图。
三、介绍食品清洁剂:今天,老师带你们参观动物王国,请你用眼睛看、用鼻子闻,还可以用嘴巴尝,了解一下小动物都使用什么来做洗涤用品?(可乐、茶叶水、酸醋等)“现在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是怎样使用这些用品?
(教师依次示范可乐做去污剂,去掉雪花片上的脏物;酸醋可做消毒剂,用来消毒玩具;白醋可做洗面奶,给娃娃洗脸;茶叶水可做洗发水给娃娃洗头;面汤水可做洗洁精,用来洗碗;饭粒可做洗衣粉,洗掉衣服上的污渍。)四、讲解食品清洁剂的名称及好处:“小动物使用的这些洗涤用品,既可以吃,又可以当做清洁剂。”“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为什么喜欢用食品清洁剂?”(食品清洁剂对人体无害,不污染环境。)
活动二、使用食品清洁剂:
目的:
1、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对食品清洁剂的认识。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准备:布置成邋遢国,各种食品清洁剂若干洗涤用品若干。
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参观邋遢国,引起幼儿操作兴趣“你觉得邋遢国怎么样?你们想不想改它?”
二、幼儿动手操作:
1、 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1) 幼儿必须使用食品清洁剂来改变邋遢国的面貌。
(2) 幼儿可以一人操作、也可以2~3人一组共同操作。
三、幼儿讲述:你刚才做什么的`?用什么做的?
如:我用面汤水做的洗洁精洗碗。
四、教师小结:
活动三、寻找食品清洁剂(延伸活动)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还有哪些食品清洁剂,找到了告诉老师。
教学反思
1.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主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通过这次活动很多小朋友都能积极主动参加进来。使得这个活动很好发展下去。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知道人人都要爱清洁,讲卫生。
2.认识很大依赖行动,教师要多点从生活当中以游戏方试教育小朋友,这样小朋友就容易接受。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知道植物的根基本上可以分为直根、须根、块根三种。
2、帮助幼儿了解根有储水、吸水、固水等作用,知道根和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从而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兴趣。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礼品盒(装有树根)、各种植物的根若干、图片若干、各类根雕的艺术品,切好的萝卜片、山芋片等。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主题。
1、小朋友,你们觉得植物的身上,哪部分最重要呢?(幼儿生生讨论得出答案:根最重要)
2、那你们见过的根都是什么样子的呢?有谁愿意来画一画?
二、实物展示,认识不同的根
1、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植物,请你们找一找它们的根在哪里。找到以后想一想: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的.根是什么样的?
2、请你告诉小朋友,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们根是什么样的?
3、刚才小朋友说的真好,这种根真的很像老爷爷的帮须,谁能用两个字说出,像胡须一样的根叫什么根?好,我们就把这种根叫须根。还原哪些小朋友找到的也是须根?
4、那是不是每一种植物的根都是须根呢?
5、你们可真聪明,这种一块一块的根啊,我们就叫它块根。
三、了解根的功能用途。
1、你们觉得根有啥用处吗?根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教师小结:根可是好东西,它可以吃,可以做中药,可以制作根制工艺品。请小朋友回家找一找,看看家里什么东西是用根来制作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过冬的主要方式。
2、对探索动物过冬方式感兴趣知道关心、爱护动物。活动准备课件、动物过冬方式的卡片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感觉怎样?我们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
二、听故事了解动物过冬的几种方式
1、幼儿带着“动物是怎样过冬”的问题听故事初步了解几种动物的过冬方法。小蚂蚁为过冬准备充足的食物?青蛙在洞穴里不吃不喝的冬眠?兔子换上了厚厚的毛?大雁、小燕子飞到温暖的南方去。
2、归纳出几种动物的过冬方式根据故事中的内容,出示相应的过冬卡片和动物卡片。
3、教师小结动物过冬的几种方式:?小动物们很聪明,它们为了能生存下去,都有自己度过寒冷冬天的.方式。有的给自己换上厚厚的毛、有的在洞穴里冬眠、有的准备过冬的粮食、还有的飞到温暖的地方去过冬。
三、通过操作了解更多的动物是如何过冬的。
1、刚才我们知道了青蛙、小蚂蚁、小兔和小鸟过冬的方法。还有一些动物也想请你们猜猜,它们是怎样过冬的,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动物?“
2、出示蜜蜂、蛇、丹顶鹤、狮子等小动物,幼儿互相讨论”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3、请幼儿讲述讨论结果共同归类。知道还有一些动物冬天不冬眠,也喜欢运动。躲藏——蜜蜂、蚂蚁(老鼠)等;(幼儿用动作表示”躲藏“)冬眠——青蛙、蛇、熊(蝙蝠、刺猬、蜗牛、蚯蚓)等;(解释:眠就是不吃不喝也不动的意思)迁徙——燕子、大雁、丹顶鹤等;(解释:迁徙就是从一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的意思。)换毛——狮子、狐狸、狗、羊(鸡、鸭、兔)等。
4、幼儿操作,给动物与它过冬方式连线,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动物过冬方式的了解。
四、教师总结
表扬一些不怕冷的小动物,如:啄木鸟,在寒冷的冬天也出来工作,为树木除害虫。
活动延伸:
与家长进一步探索小动物过冬的一些方式。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3、能专心倾听别人讲话及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与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学试验材料:各种能沉、浮的物品(玩具、小木块、勺子等),大容器7个、记录表等。
2、科学术语及词汇:沉、浮。
活动过程:
一、猜测活动: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这些物品宝宝想到水里游泳,你们猜猜看会怎么样呢?(出示沉↓、浮↑卡片)2、师:你们说有的会沉,有的会浮,我也不清楚,那我们就把玩具扔进去看看呢?
3、让幼儿大胆猜测其余物品宝宝的沉浮现象。
二、幼儿操作活动:感知“沉”、“浮”现象。
1、第一次实验:幼儿把物品放进水里,看看结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吗?。
2、第一次记录:记录猜想和实验的'结果。
3、交流:幼儿相互交流第一次猜测和实验结果,探索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三、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1、这些物品宝宝,他们在水里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去玩一玩,动动你们的小脑筋,你有没有办法使原来沉在水底的东西浮起来,使浮起来的东西沉到水底?等玩好的时候啊,再把你的方法告诉我们。
2、幼儿操作改变物体的沉浮,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3、你用什么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的?成功了吗?
幼儿:沉下去的东西请沉的东西帮忙会沉下去,要请浮的东西帮忙才会浮起来教师小结: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沉的东西可以帮助浮的东西沉下去,而且和物体的轻重、大小有关四、经验迁移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发大水的时候(图片),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沉到了水里,我们人也会沉到水里了,这个时候,我们想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脚盆、木头、船等图片)五、结束小结。
科学家很聪明的,他们运用水的神奇力量发明了船、潜水艇,可以使我们人在水里走来走去,我们小朋友长大以后也可以发明一些在水里沉、浮的东西。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大班科学教案:观察沙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观察沙子
活动目标
1、利用感知器官观察沙子的组成结构,了解沙子细小容易塑造的特性。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 Big eye small eye 活动纸- 观察沙子(沙子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过程
【导入】
1. 观看多媒体资料【观察沙子】,推测一下沙子颜色不同的原因。
- 你见过沙子吗?
- 你在哪儿见到过沙子?
- 沙子是什么颜色的?
- 沙子是怎样形成的呢?
- 为什么沙子有不同的颜色?
【展开】
2. 观看实验视频【观察沙子】,说说实验目标,实验顺序以及备品。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观察一下我们周边能看到的沙子。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用眼睛观察沙子。
2)用鼻子闻一闻沙子。
3)用耳朵听一听沙子的声音。
4)用手摸一摸。
5) 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一下沙子。
【活动1:观察沙子】
3. 用五感来观察我们周边收集来的沙子。
- 沙子是什么颜色的?
- 沙子有什么气味?
- 用手抓一把沙子,然后让沙子从指缝间漏掉,会有什么声音呢?
- 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一下沙子。
- 你看到了什么?
【结束】
4. 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观察沙子(海边有许多沙子)写出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 不要让幼儿把沙子放入口中。
活动评价
- 对于沙子的关心和是否积极地观察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岩石碎成小石块后,慢慢地小石块就会变小,最后形成沙子。再变小的话就形成了土壤。沙子是由岩石演变而成的,由于岩石吸收太阳光不均匀,所以沙子的颜色也就不一样了。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大班科学优质课:动物的防身绝招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动物的防身绝招
预设目标: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
2、小动物头饰,用绉纸编成的“尾巴”,吸吸果冻瓶4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捉迷藏。
1、我们一起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我数1、2、3小朋友躲起来。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师小结。
二、隐身妙招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师:小动物们也在捉迷藏,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
(观看课件: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的动画。)
2、 身体表演:枯叶蝶飞到树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钻到草丛中。
3、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保护自己的本领?
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4、启发幼儿讲述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
三、讨论动物的防身绝招。
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2、观看课件。在观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讲出一种,点击出现相应字宝宝和相应动物的头像)
盔甲:乌龟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气:黄鼠狼
装死:狐狸
3、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四、表演防身术。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咦!怎么了?老虎出来了,怎么办呢?你就要用你变的小动物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看谁模仿得最像!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螃蟹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螃蟹
课题生成:
在主题活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我们从小班起重点介绍地球七的动物。于是幼儿、老师共同收集了几种动物如兔子、金鱼、寄居蟹,幼儿对这些活生生的动物很感兴趣。
“菊香蟹肥”的时节,幼儿都吃过螃蟹,他们带来了蟹壳,他们说:熟螃蟹是红色的。因为螃蟹的大钳子要夹人,父母都不让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儿却有着强烈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为幼儿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
3、激励幼儿勇敢探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过程:
1、教师问: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教师说: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教师问:玩得快乐吗?(快乐)
教师说: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又问: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教师说: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教师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专家点评:
把本活动列为生活活动,可能更加贴切。从整个过程看,并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
反思与讨论:
这个活动曾为小班设计,现设计为大班活动,你认为还应做哪些修改与补充?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桥梁设计师
综合活动:小小桥梁设计师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3、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神童电脑软件、桥梁展示图、纸、笔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小熊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它正在那发愁不知怎么办才能过对岸,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想个办法吗?小熊的好朋友机灵猴也帮它想了个法子,我们一起听听是什么法子?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二、边看小神童软件边提问:
1、机灵猴和小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桥?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建造桥梁的?小熊喜欢吗?为什么?
2、机灵猴和小熊又来到了哪一座桥?赵州桥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样?赵州桥和竹桥有什么区别?
3、它们来到了现代看见了什么桥?钢筋吊桥的用什么来建造的?钢筋吊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钢筋吊桥起到什么作用呢?你们现在见过哪些钢筋吊桥?
4、看完了钢筋吊桥,它们又看了什么桥?现代立交桥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对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现代立交桥?
5、除了机灵猴介绍我们认识的古代竹桥、赵州桥和现代的钢筋吊桥、立交桥外,你们还见过哪些桥呢?
6、我们一起进入电脑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桥梁。
三、我们看了这么多桥梁,你们最喜欢哪一座桥?为什么?
四、小熊现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桥,我想请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桥梁设计师帮助小熊设计一座桥,好吗?
五、幼儿设计桥梁。
六、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他的设计作品,最后一起送给小熊。
【实验观察 : 第四阶段】镜子分身术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镜子的特征以及会反射的道理。
2.观察理解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
趣味练习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镜子分身术(镜子里有几个小朋友呢?)
活动内容
【导入】
1.观看多媒体资料【镜子分身术】,推测两个镜子对照可以看见很多个物体的原因。
- 照镜子的时候你看到过好多个自己吗?
- 在哪儿看到的?
- 同时用两个镜子照的话,为什么能看到那么多个物体呢?
【展开】
2.观看实验视频【镜子分身术】,说说实验目标,实验顺序和备品。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利用镜子的特征,观察在镜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个物体。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把两面镜子的背面用胶带粘起来。
2)在镜子中间放一个球。
3)观察一下镜子折射出的球的数量。
【活动1: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远】
3. 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远的话,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把两面镜子粘在一起,中间放一个彩球。
- 镜子折射出来的球有几个?
- 镜子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话,镜子里的球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活动2: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近】
4.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近的话,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两面镜子之间距离拉近。
- 镜子里有几个球呢?
5. 说说镜子之间距离的变化,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镜子之间变远和变近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
- 为什么球的数量会不同呢?
【结束】
6. 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镜子分身术(球越来越多)写一写实验结果。
活动评价
- 对于镜子特征的理解以及观察的积极度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镜子有反射的特征。利用两面镜子看物体的时候,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所以就会看到更多的物体。利用同样的原理,用两面镜子制作一个潜望镜,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名称】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人手一份,各种颜色的透明纸若干。
2.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玩透镜
1.师:小朋友,老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三块奇妙的镜片和各种透明纸、图书等,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操作尝试。
3.引导幼儿讨论:刚才用三块奇妙的镜片看的东西一样吗?
4.得出结论:
(1)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有的不变;
(2)颜色不同的纸放在镜片前看到东西也变颜色了,教师解释说,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各种颜色的射灯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二、第二次尝试:引导幼儿发现凹、凸透镜、平面镜的'特征
1.师:三块小镜片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真有趣,那为什么用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呢?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哪种变大?哪种不变?请你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
2.幼儿尝试操作,发现不同的原因。
3.引导幼儿讨论。
(1)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边上厚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教师立即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凹透镜(幼儿学说)。
(2)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间厚的镜片看东西变大)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凸透镜(幼儿学说)。
(3)剩下哪种看东西不变?(剩下的边上和中间一样厚的看东西不变)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叫平面镜(幼儿学说)。
(4)得出结论:不一样的透镜看东西也不一样。
三、第三次尝试:玩哈哈镜,说说透镜的用处
1.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面奇妙的镜子,你们看是什么?(哈哈镜)大家试试看,哈哈镜里的人和你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2.幼儿玩哈哈镜。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会不一样?(图为哈哈镜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4.得出结论:哈哈镜是工人叔叔们利用凹透镜、凸透镜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镜的后面涂上了一层水银,而这就不是透镜了,叫凹面镜,凸面镜。
5.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镜子真奇妙,能把东西放大、缩小,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镜子呢?(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等等)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
6.幼儿自由地玩望远镜、放大镜、哈哈镜等(自然结束)。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此次骨干教师培训班有幸到镇海幼儿园聆听了两个教学活动,可以说受益匪浅,现在结合自己的见解对大班科学活动《铅笔宝宝》做以下评析。此次活动由一位阳刚的男老师——斌斌老师执教,教学语言较精炼,指令也比较明确,体现出了一位男教师的独特魅力,孩子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时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及积极的探究欲望。
一、评选材
教师能够从一支极其普通的,幼儿异常熟悉的铅笔入手,以如何使铅笔站立为主线设计这个科学活动,借用铅丝,让幼儿在与铅笔的互动中一步步提升,了解平衡这个知识点,应该说选材来源于幼儿生活,内容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
二、评目标
在目标的制定上,教师能够统一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制定了知识目标:利用的材料感知物体的平衡与重量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在寻找保持物体平衡的方法中,大胆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探索结果和操作中的感受;情感目标: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目标制订比较全面,也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
三、评准备
在此次活动中,教师准备了每人一支铅笔,在铅笔上,教师将铅笔分成三截,从上至下分别贴了蓝、黄、红三色的小贴贴;一根铅丝,铅丝的中间绕了一个圆圈,刚好供铅笔钻入又不会掉出来,两端向下弯曲;塑料夹子若干。教师让孩子们在自由探索后,找到使铅笔能够站立起来时铅丝在铅笔上的位置,利用小贴贴让幼儿明确地说出此位置——铅笔的底部。但是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可能由于紧张,并没有提出请幼儿在铅笔上贴着小贴贴的这些位置都尝试一下,违背了科学活动让幼儿大胆探索的原则。
四、评环节
此活动共有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抛出问题,激发兴趣,以如何让铅笔站在手指上很好地调动了幼儿探索的欲望。第二环节第一次尝试:借助铅丝,使铅笔站立。在此环节中,教师了事先准备好的绕了圆圈的铅丝,幼儿只需要将铅丝套进铅笔,然后上下滑动就可以了。在此环节中,教师比较急躁,没有让幼儿探索将铅丝套在铅笔的不同位置,而是在发现有一个孩子成功后,马上请他进行展示,请其余幼儿进行学习,因此,多数孩子都是在没有经过探索后就得到了结论。第三环节第二次尝试:利用辅助材料,使铅丝平衡。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是了夹子,而且在有个别孩子保持平衡后就请上来说明了理由,再一次剥夺了孩子自由探索的机会。
五、我的建议
此次活动只进行了15分钟,完全脱离大班幼儿的课程时间,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让孩子有充分探索的机会,教学活动内容偏简单。新《纲要》中提到,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教师应该给孩子大量的时间和机会去探索、去操作,让幼儿自己去探究结果,而不是教师带领下的获知。
1.增加难度
作为大班的孩子,我觉得可以让孩子自己尝试将铅丝绕成实验需要的样子,因为铅丝弯的程度不同,平衡点也就不同,这就增加了探索的`难度,同时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在第二次探索中,教师可以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尝试,寻找平衡点;或者记录表格,让幼儿进行记录、比较,为什么铅丝的一边夹了一个夹子,另一边却要夹两个夹子才能保持平衡。
2.与生活经验相联系
科学活动的最终导向是为生活服务,因此,在科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通常会进行延伸,与生活活动相联系。在此次活动中,平衡的原理其实和走钢丝、天平秤的原理是一样的,教师可以考虑回归于生活,让幼儿通过视屏了解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3.科学活动要进行
科学活动是非常严谨的,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科学概念,因此在每个环节后,建议教师都要进行简单的,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2-29
大班《风》科学教案04-19
大班科学教案12-11
大班科学教案【荐】01-19
【热门】大班科学教案01-20
【推荐】大班科学教案01-20
【荐】大班科学教案01-21
【热】大班科学教案01-21
大班科学教案:《种子》02-28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