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14 08:24:5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模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模板

语文教案模板1

  教学目的:

  1、复习稳固本课会认的11个生字及8个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习小青蛙爱动脑筋的好品质,能认识到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最快乐,学会关心别人。

  教学重难点:

  1、在多种形式的练读中渐渐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利用段落结构相同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教师面带微笑看着学生〕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的心情怎样?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快乐?

  2、学生自由猜测。

  师:我觉得能为你们上课,是我最快乐的事。

  二、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来,让我们再来和他们打声招呼吧!〔课件出示生字,生认读〕

  2、棒极了!你们的问候让这些新朋友感到无比的快乐,可是此时的小青蛙还没有想清楚做什么事最快乐呢。小青蛙找到答案了吗?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六课《做什么事最快乐》。〔师板书课题〕

  三、读文感悟,合作探究

  1、整体感悟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认真读一读,注意一定要把课文中的新朋友的称呼读准。

  生:自由大声的读课文师:看到你们这么认真的读课文,我更加感到快乐了,你们快乐吗?想再快乐一次吗?就让我们再快乐的读一遍课文,想一想,小青蛙都问了哪些人?生:〔读文,答复。〕

  师:板书:〔啄木鸟、水牛、小蜜蜂、妈妈〕

  2.学习二至四自然段。

  〔1〕自读二至四自然段,思考小青蛙来到哪里?问了谁?得到的答案是做什么事最快乐?用下面的句式答复〔课件出示〕

  小青蛙来到,问,得到的答案是最快乐。

  〔2〕生按要求读文。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要求:组长按课件上的提示逐一提问,组员发表意见,别人发表意见时请认

  真听。

  〔4〕集体交流讨论结果。〔指名答、师出示答案的课件〕

  〔5〕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其中一个自然段的朗读。可选择生喜欢的段落,〔如第二自然段〕师相机提示

  ①小青蛙是怎么问的?

  ②说明小青蛙有怎样的品质?

  ③啄木鸟是怎么答复的?〔板书:捉虫〕

  〔看与啄木鸟或水牛、小蜜蜂对话的.课件,引导生读文的语气〕

  ④

  在掌握了问话和答复的语气后,另外两个自然段让学生同桌分角色练读后,请同桌表演读,评议后分男女生读。重点提示不同角色的语气。

  3、学习五、六自然段

  ①小青蛙从啄木鸟叔叔、水牛爷爷、蜜蜂妹妹身上找到了不同的答案,它觉得非常奇怪,于是它就回家问妈妈。它是怎么问妈妈的呢?〔看与妈妈对话课件〕

  ②结合课件指名读第5自然段。〔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③学生读不好,师指导后可范读。

  ④我们一起做一只困惑的小青蛙读一读第5自然段。〔齐读〕

  ⑤青蛙妈妈是怎样告诉它的呢?指名读、齐读

  ⑥听了妈妈的话,小青蛙明白做什么事做快乐了吗。〔只有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才会觉得最快乐!〕你知道小青蛙做什么事最快乐吗?〔板书:捉害虫〕

  ⑦课文中有谁在做对别人有用的事?〔啄木鸟叔叔、水牛爷爷、蜜蜂妹妹〕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这些小动物都做了对别人有用的事,你喜欢他们吗?你喜欢谁就把这个角色在课文中要说的话找出来自己读一读。〔自由读文。〕

  2、角色朗读展示。

  五、表演

  这几位同学都得真不错,不仅读的很流利,还很生动,听了他们的朗读,我似乎看到故事中的几个人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我们请他们来好吗?

  谁愿意扮演故事中的人物,来演一演这个故事呢?〔生带头饰分角色表演,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

  生表演

  六、拓展

  如果你是小青蛙你还会去问谁做什么事最快乐?如大公鸡、猫等。学生说一说2.你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为什么?〔指名答〕做了对别人有用的事,帮助了别人,所以喜欢。3.你做了对别人有用的事吗?你快乐吗?

  七、教师总结

  同学们说的没错,只要我们多为别人着想,做自己能做的事,你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让我们再来读一遍青蛙妈妈的话:“做对别人有用的事,就会最快乐!〞

语文教案模板2

  一、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词,初读课文,学习1、2自然段。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

  学习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

  弄清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

  四、研究课题:

  引导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图片,问:这是什么昆虫?〔板书:蜜蜂〕

  2.谁可以介绍一下蜜蜂?刚刚你们说的情况都是自己亲眼见过的吗?法国有一位昆虫学家也听过蜜蜂的介绍,可是他却要做个试验。你们想知道他的试验是怎样进行的吗?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吧!

  3.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发准字音;

  2.检查字音,认读生字;

  3.生字游戏;

  4.默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你是从哪知道的`?

  〔三〕细读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理解:听说〔板书〕

  2.默读第二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请用“ 〞点出作者所做的动作词。〔板书动作词〕

  3.自由读,想象一下:作者是怎样做这些动作的?

  4.同位一读一演,看怎样才能把这些动作演好?

  5.展示演读,其他学生评价。〔板书:观察〕

  6.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小结、延伸:

  1.看着板书,小结,说说: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2.上课前,大家介绍了蜜蜂可以采蜜,你们想亲眼看一下吗?〔防录像〕

  板书: 14 蜜蜂

  有区分方向的能力

  听说 试验

  捉、放、做、叫、走

  打、放、〔观察〕、想

语文教案模板3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二、教学设想:

  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诗可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三、教学时数:

  2教时〔总第 课时〕

  四、课前预习:

  1、通读全诗,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了解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

  3、找出诗中含有“相〞“自〞“见〞字的句子,解释这些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第一教时:

  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入题:

  1、勾勒诗歌开展脉络:《诗经》——楚辞——乐府民歌

  2、乐府双璧:《木兰辞》《孔雀东南飞》

  3、《孔雀东南飞》简介〔见课文〕

  补充:《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二、简述故事情节,分析诗歌结构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

  要点:刘兰芝的美德,两情相依的重要情节,兰芝抗婚,双双殉情,化鸟双飞的愿望。

  2、诗歌结构:

  层次章节标题情节段落

  起兴首 句托物起兴

  第一局部“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兰芝自诉开端

  第二局部“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开展〔一〕

  第三局部“入门上家堂〞—“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开展〔二〕

  第四局部“阿母谓阿女〞—“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高潮

  第五局部最后一节化鸟双飞尾声

  三、归纳“相〞、“自〞、偏义复词的用法

  〔一〕“相〞的用法:

  〔1〕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称代“你〞“我〞“他〞“之〞等等。如: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

  ②及时相遣归〔代“我〞〕

  ③还必相迎取〔代“你〞〕

  ④好自相扶将〔代“她〞〕

  ⑤嬉戏莫相忘〔代“我〞〕

  ⑥誓天不相负〔代“你〞〕

  ⑦不得便相许〔代“你〞〕

  ⑧登即相许和〔代“它〞〕

  ⑨蹑履相逢迎〔代“他〞〕

  ⑩怅然遥相望〔代“他〞〕

  ⑾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

  〔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如:

  ①相见常日稀

  ②久久莫相忘

  ③六合正相应

  ④叶叶相交通

  ⑤枝枝相覆盖

  ⑥仰头相向鸣

  ⑦黄泉下相见

  〔3〕名词,命相,相貌。如:

  儿已婚薄禄相

  〔二〕偏义复指

  ①昼夜勤作息

  ②勤心养公姥

  ③我有亲父兄

  ④逼迫有弟兄

  ⑤其日牛马嘶

  〔三〕“自〞的用法

  “自〞作“〞自己解释外,还可作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诗中的“自〞字解释如下:

  ①我自不驱卿〔本〕

  ②本自无教训〔本是〕

  ③自可断来信〔即〕

  ④葳 自生光〔且,还是〕

  ⑤自名秦罗敷〔其〕

  ⑥自名为鸳鸯〔其〕

  ⑦好自相扶将〔亲自〕

  ⑧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

  (四)归纳局部古今异义词的用法

  例: 古义 今义

  汝岂得自由

  虽与府吏要

  可怜体无比

  适得府君书

  却与小姑别

  千万不复全

  好自相扶将

  何意出此言

  举手长劳劳

  奄奄黄昏后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梯度学练》第一课时练习

  2、熟读全诗,并背诵规定的片断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分析人物性格与命运,分析诗歌的赋比兴的手法,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分析人物形象。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焦仲卿和刘兰芝〕从上文语言和语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焦仲卿是怎样一个人?〔忠于爱情,对幸福生活热烈追求,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充满叛逆精神〕

  刘兰芝是一个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的人。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芒的妇女形象之一。

  刘兰芝是一个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的女性。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要求“遣归〞,对仲卿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亢不卑,很有教养。阿兄逼婚,她说“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刘兰芝还是个温顺善良的妇女。她对仲卿体贴谅解,一方面忠于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一方面设身处地,“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焦仲卿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对抗,忍辱负重。他深爱兰芝,扬言“今假设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无怪乎焦母听到后“槌床便大怒〞。后来不得不与兰芝暂别,他又郑重声明“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他还说“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直言不讳,态度明朗。而最后的辞别母亲与“自挂东南枝〞的行为那么表现了他的对抗性格。

  焦母是一个突出的反面形象。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封建家长的典型。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妻的爱情毫无同情和认识,独断专行。对儿子,她一会儿恶语威胁,一会儿又软硬兼施。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的丑恶本质。

  刘兄着墨不多,但他的性行暴戾,趋炎附势,丑态毕露。他对兰芝所说话的态度既粗暴训斥,盛气凌人,又见利忘义,不顾兄妹亲情。其尖酸刻薄,冷醒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的面孔。

  〔要求学生结合诗歌具体的描写,从外貌、勤劳、重情、坚强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现实主义要求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到达反映生活本质的目的。

  我们从焦、刘身上可以看到怎样的社会现实?〔由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制度渐趋严密,在家庭生活方面,家长制成为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气氛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说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面对儒家所规定的封建家长制度、封建礼教,焦仲卿举起的.那面对抗的旗帜,无疑是茫茫长夜中的一道闪电!

  三、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以时间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矛盾冲突为线索,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对抗精神。

  四、分析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以具体问题探讨的形式分析〕

  1、本诗开头两句〔第1段〕游离开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可参照《艳歌何尝行》: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突然卒疲病,不能飞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

  2、①第2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开展有什么关系?

  明确: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②要求学生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

  明确:第13段是第2段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但转换了表达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又用了一段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开焦家前沉着、冷静镇定自假设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③第2段从时间上〔13岁—17岁〕作了纵的铺陈,第9段那么从妆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无论那一种铺陈,都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起了积极的作用。

  同学们初中时学过的乐府诗《陌上桑》,在描写秦罗敷的美貌时,也是用了横的铺陈。

  3、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是否显得累赘?这和情节的开展有何关系?

  明确:这个比喻第一次出自刘兰芝之口,表示刘兰芝对爱情坚贞不渝,永不变心。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他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说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这两次比喻和故事情节的开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澜,使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

  小结:赋、比、兴是乐府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它对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起了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学习乐府诗时应予以重视。

  五、细节鉴赏:理解“黄泉共为友〞的含义

  1.联系上下文,理解“黄泉共为友〞的含义。

  明确:在揭示了婆媳之间的矛盾后,焦仲卿明确地表示要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以此来向焦母求情。说明仲卿对爱情的珍惜和忠贞。

  2.联系全文,理解“黄泉共为友〞。

  明确:

  ①向焦母求情时,仲卿表示与兰芝永不别离的决心:“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②在焦母的压力下——“遣去慎莫留!〞仲卿那么表示了他坚决的信念:“今假设遣此妇,终老

  不复娶!〞

  ③在焦母的淫威下,仲卿仍未改变初衷,对幸福生活还存一线希望:“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④在送别兰芝的途中,仲卿还是信誓旦旦:“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⑤在得知兰芝改嫁的消息后,一线希望已绝,他毅然表示:“吾独向黄泉!〞

  ⑥兰芝已死,活着又有什么意义?于是他——“自挂东南枝。〞

  由此可见,焦仲卿一直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后来的一切活动,都发端于“黄泉共为友〞。可以想见当初说这句话时,焦仲卿已抱定了宗旨:要是爱情破灭,就以死相抗!

  3.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进一步理解“黄泉共为友〞。

  小结:对语境体察得越充分,对语言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就越丰富。那么,我们对作品阅读理解的水平就越高。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相关章节。

  2.以“惜别离〞为题,发挥你的想象力,扩写第9至12段。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石榴》教案04-21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下册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