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12 08:07:32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科学教案集锦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科学教案集锦7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指纹的种类和用途,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

  2、简单了解指纹的特点、作用,丰富词汇:指纹。

  【活动准备】

  1、图片:指纹;

  2、泡沫印尼、放大镜、白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的小手上都有一个秘密,找找看是什么秘密?

  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小手。

  二、展开

  1、引导幼儿认识指纹

  (1)了解指纹小朋友伸出你的小手,告诉幼儿(教师指着手指肚)这里叫手指肚。

  (2)仔细看看你的手指肚的皮肤上有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有细纹)小结:这些细纹我们叫它指纹。丰富词汇:指纹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指纹

  (1)你和旁边的小朋友比较一下,你两个的`指纹一样吗?

  (2)请小朋友用手指蘸印尼将指纹印在纸上

  (3)请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手上的指纹和纸上印的指纹说一说指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3、讨论指纹的形状指纹的形状有:

  箭形水波形旋涡状等告诉幼儿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世界上的人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指纹,每个人的指纹一生都不会变,因此可以用指纹辨别人。

  4、发现触摸过的地方能留下指纹

  (1)教师演示蘸有红色印泥的手指触摸玻璃杯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

  小结: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

  (2)教师演示手指不蘸印尼去触摸这些东西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

  (幼儿讨论:会不会留下指纹呢?)

  小结: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也会留下指纹,会留下许多汗孔,从汗腺分泌出的汗通过汗孔在到达手,手指上的汗碰到物体时就会留下指纹5、引导幼儿说出指纹的用途教师小结:

  你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啦!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拾大脑这个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

  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握住东西,不易滑掉。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所以能够那么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里面就有指纹的功劳。

  不会写字的可以按手印。

  三、结束,手指印画让幼儿用手指沾上印尼,印出各种图案。

科学教案 篇2

  单元教学目标:

  一、能熟练朗读课文,了解文中介绍的一些科学知识。

  二、能通过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学习与生活中初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三、能指出文中运用主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相结合,议论和说明,并能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四、能写简单的说明文——简单地介绍一个小制作。

  五、组成合作小组展开采访、调查等实践活动,了解身边的科技发明情况,举办一次口头新闻发布会。

  六、查阅和搜集有关“狼”的资料,并进行小组合作,说说对“狼”的认识,进而学会辨证地分析和看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斜塔上的实验》 2课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课时

  《宇宙里有些什么》 1课时

  《梦溪笔谈》二则 2课时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1课时

  《狼》专题 2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词是“关注科学”。文学和科学是相通的。在学语文中学科学,在学科学中学语文。在本单元中,我们可以倾听科学家矢志探索的心律和足音,品味那石破天惊的'创造宣言和奇思妙想,领略到别样的情味与风光。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发展阶段,对自然界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学习本单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过程与方法:

  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进行改变摆锤、摆绳的长短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重点和难点

  重点:

  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准备:

  10厘米、20厘米30厘米长的摆绳各一根,钩码四个。研究摆重记录表1份,摆绳记录表1份,摆角记录表1份。铁架台一个,秒表一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

  上节课我们认识摆,关于摆你知道什么?

  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

  2、师:

  关于摆的奥秘还有很多,想继续研究吗?

  3、揭题:

  摆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 玩摆

  1、组装好,并试着玩一玩。然后试一试,想一想让它自然的摆起来,要注意哪些地方?(玩的时候要注意:

  线要轻轻拉直,自然松手,要让它停下来只要轻轻一抓就行了,学会操作摆。学会记录单位时间内摆的次数。)

  2、摆具有等时性,也就是说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相同。那么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也相同吗?(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摆动的次数不同说明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不同。猜想:

  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选择假设,并制定研究计划

  师:

  请各小组选择你们最想研究的假设,并讨论一下,准备怎样来研究?哪个条件要变,哪些条件不能变?每种情况要测几次?

  我们的'研究方案 第( )小组

  我们研究的问题:

  摆摆动的快慢与 是否有关。

  我们的猜测:

  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

  展开研究

  师:

  研究时操作的同学要正确,看表的同学要看准了,数的同学不能眼花,尽量数准了,即时记录。最后完成的小组整理好材料,别忘了根据数据归纳结论。比比哪个小组研究过程中合作得好,既快又准确。

  生:

  自主实验。

  (1)研究摆线长短

  15秒内摆动次数记录表

  原来的绳长

  两倍绳长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我的发现

  (2)研究摆锤轻重

  15秒内摆动次数记录表

  原来重量

  两倍重量

  三倍重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我的发现

  、

  四、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通过又一轮的实验,我们发现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科学家用更精密的仪器、更严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与我们的不谋而合,同学们,你们太了不起了!祝贺你们!

  五、巩固应用

  (让学生体会学习有用的科学知识,加强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师:

  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生:

  能。

  师:

  (出示大屏幕)这只挂钟走慢了,那么我们怎样做才可以让它走准确呢?

  生:

  六、延伸拓展

  (让学生发现新现象,产生新问题)

  师:

  还有这样两个摆,绳子一样长。猜测:

  他们摆动快慢一样吗?

  生:

  一样。

  师:

  老师做,同学们注意观察,当有发现请马上举手。(演示实验验证)

  生:

  不一样快。

  师:

  为什么?

  生:

  摆锤的长短不一样。

  师:

  实际上摆的长度并不只是单纯的摆线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师:

  关于摆还有很多奥秘,同学课下想继续探究吗?

  生:

  想!

  师:

  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摆的研究

  摆锤的重量 无关

  摆绳的长短 有关

科学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

  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

  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

  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科学知识

  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

  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

  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善始善终地从事一项活动。

  有精益求精的'行为倾向。

  重点难点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科学原理及其应用的资料,气球、轮胎、卡纸、剪刀、胶带、吸管、泡沫板、木块、橡皮泥、叶轮、皮筋等。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懂得和解释是一种本领,能将所学的科学原理应用在物品的制作上是更大的本领。

  2、你知道在科学的发展史上有哪些将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吗?

  二、探索和调查

  1、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

  2、阅读书上73页的资料。

  3、出示做小车的材料和要求(以空气为动力,比一比谁的小车跑的又快又远)

  4、要想在比赛中获胜,你觉得做小车时应当注意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的依据是什么?

  5、回忆一下,做空气动力的小车运用到了我们以经学过的哪些知识?

  6、学生动手制作。

  7、小车进行比赛。

  8、交流有关小船的资料。

  9、设计自己想做的小船的草图和所需的简单材料。(应当配有文字说明)

  10、你认为制作的小船应当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11、讨论交流。

  12、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图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小船。

  13、你造的小船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三、回顾和解释

  1、今天,我们将自己所学的科学原理应用到了物品的制作上,这也是一种拓展。

  2、其实,科学发展的目的本意就是用来改善人类的生活,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3、你在平时做过哪些小制作,你知道它们是根据哪些科学原理吗?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是幼儿很喜欢的探索活动,中班幼儿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建构,但在汽水中的沉浮现象却没有相关的知识,而葡萄干在汽水中不断沉浮“跳舞”的`有趣现象,也引起幼儿无限的探索欲望。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开展了本节科学活动“会跳舞的葡萄干”。让幼儿获得知识与经验,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观察葡萄干在汽水中的运动状态。

  2.对探索活动感兴趣,通过个体的观察、操作,找出问题的答案。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初步掌握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材料准备:1.雪碧。2.葡萄干。3.探索材料(瓜子、石头、花生)。4.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1.我这里有一杯水,你猜这是什么水?

  2.你是怎么猜到的?

  3.我请来了一位舞蹈家,你们看它是谁?它是怎么在水中跳舞的?

  二、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

  1.幼儿观察葡萄干在汽水中的运动状态,方向。

  2.在观察的时候,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先告诉我。(幼儿探索,教师记录)

  3.你们看了葡萄干跳舞后有什么发现呢?(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进行记录)

  4.它是怎么在水中跳舞的?

  5.你觉得它为什么会在水中上下运动?

  6.为什么到了水面后又沉下去了呢?

  7.要是没有气泡会怎么样呢?

  8.这里还有一些东西,请你们猜猜哪些会跳舞,哪些不会跳舞?

  9.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并进行记录。

  10.集体讨论哪些物体会在汽水中跳舞,哪些不会。

  三、教师小结

  原来汽水中的小泡泡就像大力士一样,他们一起合作用就把汽水中的物体拖起来,让它跳舞了。

  活动反思:

  活动材料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活动注重自然过渡,即探索交流——思考讨论——体验感受——经验提升,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地获得知识与经验,在情感上获得愉悦与满足。为每个幼儿都能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从幼儿最感兴趣的操作活动入手,让幼儿通过实验、记录去积极主动地获得相关知识,通过记录、分享、交流的形式,让幼儿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并且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知识,从而发现汽水中气泡与沉浮之间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不足之处:

  1.记录表的使用方式幼儿不太理解,不明白如何如进行记录,应在之前进行示范、讲解,或重新按照幼儿的特点优化设计。

  2.多提供一些“说”的时间,满足幼儿探索交流的愿望。

  3.教学形式再开放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用各种感官、借助简单的观察工具进行纸外部主要特征的观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可以科学地描述一张白纸有哪些特点。

  2.经历并理解观察比较、科学观测等过程,会把这种观察事物的思想和方法,迁移到其他的观察活动中去。

  3.对于新的发现能提出新的问题和有继续研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

  白纸、放大镜4人1份书写纸、卡纸、报纸、挂历纸(4人1份),准备两本书(有一定厚度)。

  小组合作人员:每组4人。组长1名,负责领导组员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究过程。副组长1名,负责本小组纪律。

  教学过程:

  一、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1.引入。

  同学们,老师手里有一张普通的白纸,你能不能告诉我这张白纸它有什么特点?

  比如说:这张白纸除了是白颜色以外,还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讨论后,小组长汇报

  教师评价。

  (建议:这个教学环节教师过于强调自己在学生探究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大胆地放手,出示一张白纸让学生说出它的一更多些特征,因为在教材的一开始就有一位学生说自己一口气能说出白纸的10种特征。教师在这里只是一个学生探究活动的旁观者。描述白纸的特点是一个学生全部的描述。教师在这里要提高要求。分清学生的汇报是观察得到的还是以有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间提高学生的描述能力、观察能力。)

  2.比较不同的白纸。

  书写纸 挂历<提供不同纸张的图片>

  卡纸 报纸

  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比较,这两张纸有什么不同? 如果是比较两张纸的薄厚用什么方法?

  如果是两本书,我们用什么方法比较它的薄与厚呢?(建议:这个环节教案设计的非常开放,但是比较纸的不同最好是两两比较,教案上要注明两种纸类的比较,三年级学生的比较思维水平还是处在萌芽阶段。)

  3.组织观察纸,引导学生如何观察纸的结构(纤维),利用哪些工具,用什么方法。

  观察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

  教师评价。

  为下节课造纸做铺垫。

  (建议:教学设计过于简单,教学设计关键是讲清楚学生怎样学,教师怎样教。此环节的设计是在上个关节设计的.基础上的,比较两张纸与观察纤维是两个有结构的探究活动,前面学生对纸的比较中会发现纸上有很多毛,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引出探究的内容。)

  二、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追踪记录

  学生搜集、整理《纸的纤维》的资料。

科学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生经历搜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引导学生学会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学生自己探究的问题,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2. 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4. 通过学生探究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上动物、植物、人的意义;通过观察分析月球上的环形山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

  学习重点:

  学生认识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上动物、植物、人的意义、观察分析月球上的环形山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通过月球环形山从而对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的探究学习活动认识。

  学习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地球大气层方面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地球大气层方面的文字、图片资料。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与学生谈话,直接导入新课学习内容:认识地球的面纱——大气层。

  二、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小组学习活动,对课前搜集到的文字、图片资料,进行交流、汇总整理。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形成统一意见,达成共识,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完善、相互补充,适时出示一些图片、文字资料,从而逐步使学生对大气层形成初步整体认识。

  指导学生小组思考讨论“假如没有了大气层,地球会怎样”。

  教师出示资料,下发研究记录卡片,引导学生从大气层对地球、动物、植物、人等几个方面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使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组织学生加强交流,相互借鉴,达成共识;引导学生通过“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的讨论,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大气污染的危害,引导学生小组展示交流搜集的有关大气污染方面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大气污染的根源及后果的研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现状从而对大气污染严重性有了深刻认识和治理大气污染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交流提出治理大气污染的建议或方案。

  三、拓展延伸: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小结,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搜集关于大气臭氧层污染的资料,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制作科普手抄报、黑板报、警示牌,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1、学生与教师谈话、交流,了解本课学习活动:认识地球的面纱——大气层。

  2、学生小组学习活动,对课前搜集到的'文字、图片资料,进行交流、汇总整理。并在教师引导下形成统一意见,达成共识,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加强交流活动,相互完善、相互补充,学习认知图片、文字资料,对大气层形成初步整体认识。

  学生小组思考讨论“假如没有了大气层,地球会怎样”。

  学生学习教师出示的资料,记录研究卡片,从大气层对地球、动物、植物、人等几个方面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学习,学生加强交流,相互借鉴,达成共识;通过“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的讨论,深刻认识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

  学生认识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小组展示交流搜集的有关大气污染方面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思考大气污染的根源及后果的研究活动,了解大气污染的现状从而对大气污染严重性有了深刻认识和治理大气污染的必要性,交流提出治理大气污染的建议或方案。

  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小结,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兴趣,布置课后延伸学习活动内容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与教师交流谈话,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了解本课学习内容。

  引领学生从资料搜集的途经与资料内容两方面展开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地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通过观察示意图,了解大气层的概貌,从而意识到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生物的意义,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做好铺垫。通过学生的资料交流与研讨活动,使学生认识地球大气层概貌,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应用资料的能力及愿意合作交流的情感态度。

  本活动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搜集的有关资料,结合自己对大气层的认识,通过分析月球及其他星球上的环形山,了解大气层对地球及动物、植物、人的意义,从而意识到大气层存在的重要性,为下一步研究“大气污染和保护”作好铺垫。

  本活动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意识到科技的发展能够带给人类便利,也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大气污染就是一个鲜活的实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的两面性,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通过主题宣传活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板书设计 地球的面纱

  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 研究成果

  大气层对动物的意义

  大气层对植物的意义

  大气层对人的意义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刷子04-07

科学教案:泡泡04-06

科学教案《病毒》04-25

科学教案范文02-14

走进科学教案12-08

有关科学教案03-01

关于科学教案03-25

中班科学教案03-11

科学教案四篇12-09

【精选】科学教案3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