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12 07:02:5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教案合集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科学教案合集8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菊花的多种颜色和姿态,知道菊花是多种多样的。

  2、使幼儿知道菊花是秋天里美化环境的花,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爱护花卉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菊花盆景若干。

  2、幼儿操作材料画面“美丽的菊花”。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形状和颜色的菊花,概括出它们的特征。

  提问:你们桌上的是什么花?请你们仔细看看、摸摸、闻闻,说说:菊花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从花、茎、叶观察菊花特征,如花开在茎的顶端,花的形状、颜色,叶子边缘有锯齿等。

  幼儿回答后,师小结。

  2、引导幼儿讨论菊花开放的季节及其与人们的关系。

  提问:“菊花是什么时候开花的?秋天你可以在那里看到菊花?人们为什么要种这么多的菊花?(美化环境,菊花还可做清凉饮料,泡茶喝,菊花的香味能治头痛)”你喜欢菊花吗为什么?你还知道那些花也是在秋天开的?

  3、小结:这些花儿都非常漂亮,人们种许多花,让花把我们生活的地方装扮得更漂亮,更美丽,我们大家都要爱护它。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操作材料上画菊花。

  活动反思

  在活动设计和进行中,观看菊花的时候,孩子们有些按捺不知心中喜悦,摸摸、闻闻、说说,参与的`兴趣十分浓厚。但在交流时,孩子们只停留在颜色的表达上,对菊花的外形的描述不太会用语言表达,缺乏经验。因此,活动中,教师讲述的成分多了一些,可在课前告知家长,先带孩子观察了解一些菊花的知识,这样活动中,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会更浓,讲述更积极,效果更好。

科学教案 篇2

  单元教学目标:

  一、能熟练朗读课文,了解文中介绍的一些科学知识。

  二、能通过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学习与生活中初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三、能指出文中运用主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相结合,议论和说明,并能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四、能写简单的说明文——简单地介绍一个小制作。

  五、组成合作小组展开采访、调查等实践活动,了解身边的科技发明情况,举办一次口头新闻发布会。

  六、查阅和搜集有关“狼”的资料,并进行小组合作,说说对“狼”的认识,进而学会辨证地分析和看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斜塔上的实验》 2课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课时

  《宇宙里有些什么》 1课时

  《梦溪笔谈》二则 2课时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1课时

  《狼》专题 2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词是“关注科学”。文学和科学是相通的。在学语文中学科学,在学科学中学语文。在本单元中,我们可以倾听科学家矢志探索的心律和足音,品味那石破天惊的创造宣言和奇思妙想,领略到别样的情味与风光。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发展阶段,对自然界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学习本单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指纹的种类和用途,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

  2、简单了解指纹的特点、作用,丰富词汇:指纹。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片:指纹

  2、泡沫印尼、放大镜、白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的小手上都有一个秘密,找找看是什么秘密?

  (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小手。)

  二、展开

  1、引导幼儿认识指纹

  (1)了解指纹

  小朋友伸出你的小手,告诉幼儿(教师指着手指肚)这里叫手指肚。

  (2)仔细看看你的手指肚的皮肤上有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有细纹)

  小结:这些细纹我们叫它指纹。丰富词汇:指纹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指纹

  (1)你和旁边的小朋友比较一下,你两个的指纹一样吗?

  (2)请小朋友用手指蘸印尼将指纹印在纸上

  (3)请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手上的指纹和纸上印的指纹

  说一说指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3、讨论指纹的形状

  指纹的形状有:

  箭形

  水波形

  旋涡状等

  告诉幼儿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世界上的人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指纹,每个人的指纹一生都不会变,因此可以用指纹辨别人。

  4、发现触摸过的地方能留下指纹

  (1)教师演示蘸有红色印泥的手指触摸玻璃杯

  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

  小结: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

  (2)教师演示手指不蘸印尼去触摸这些东西

  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

  (幼儿讨论:会不会留下指纹呢?)

  小结: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也会留下指纹,会留下许多汗孔,从汗腺分泌出的汗通过汗孔在到达手,手指上的`汗碰到物体时就会留下指纹

  5、引导幼儿说出指纹的用途

  教师小结:

  你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啦!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拾大脑这个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

  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握住东西,不易滑掉。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所以能够那么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里面就有指纹的功劳。

  三、结束

  手指印画

  让幼儿用手指沾上印泥,印出各种图案。

  活动反思

  让幼儿初步知道人们利用指纹的特点在高科技领域的运用。从而发展幼儿的思维表述能力、思维的概括能力、创造能力及想象能力;多方面发展儿童多元化智能的同时也培养幼儿的科学情感和创新精神。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

  活动过程 :

  一、 第一次尝试:玩透镜

  1师:小朋友,教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两块奇妙的镜片,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操作尝试。

  3引导幼儿讨论:刚才用两块奇妙的镜片看的东西一样吗?

  4得出结论: 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

  二、 第二次尝试:引导幼儿发现:凹面镜、凸透镜的特征

  1师:两块小镜片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真有趣,那为什么用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呢?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哪种变大?请你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

  2幼儿尝试操作,发现不同的原因。

  3引导幼儿讨论。

  1) 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凹透镜(幼儿学说)

  2) 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厚的镜片看东西变大)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凸透镜(幼儿学说)。

  3)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透镜看东西也不一样。

  三、 第三次尝试:

  1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面奇妙的镜子,你们看是什么?

  2 请幼儿看看这三面镜子里看到人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3引导幼儿讨论:这两面镜子和我们刚才看到的透镜有什么不一样?

  4得出结论:这两面镜子是工人叔叔们利用凹透镜、凸透镜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镜的后面涂上了一层水银,而这就不是透镜了,叫凹面镜、凸面镜。

  5.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镜子真奇妙,能把东西放大、缩小,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镜子呢?(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等等)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

  6. 幼儿自由地玩望远镜、放大镜、哈哈镜等(自然结束)。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恐龙生存的三个时期。

  2.知道部分恐龙的生存时期。

  3.了解展板的意义并合作完成展板的制作。

  重点难点:

  1.知道恐龙生存的三个时期。

  2.知道部分恐龙的生存时期。

  3.了解展板的意义并合作完成展板的制作。

  活动准备:

  三种不同的颜色的泡沫板或海报纸,较大版面的空墙面,幼儿熟悉的部分恐龙的图片,生存与各时期的部分恐龙的名称。

  活动过程:

  一、展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图片,了解恐龙生活在地球上的三个时期的名称及每一个时期恐龙的最要特点。

  1.恐龙在很久很久以前生活在地球上,它们存在的时期分为三个阶段,你在这张图上能看出来吗?

  2.第一个时期叫三叠纪,看起来是三个时期里最短的,你们看出来是哪一个色块了吗?

  3.在三叠纪的晚期出现了恐龙,早期的恐龙是小而轻的。

  4.到了侏罗纪,恐龙的种类越来越多了。在侏罗纪晚期,是巨型恐龙最多的时代。侏罗纪是什么色块表示的?

  二、出示图片,带领幼儿一起制作展板。

  1.我们分别用什么颜色来表示三叠纪、侏罗纪。

  2.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吗?

  三、教师将个别较熟悉的恐龙的图片根据出现的.时期张贴到展板上,帮助幼儿学会看、用这个展板。(由于在三叠时期出现的恐龙,幼儿都不太熟悉,所以教师可以直接出示几种恐龙,告知恐龙的名字。)

  活动反思:

  活动的重点是认识三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恐龙,通过学习,幼儿基本达到了学习的要求。在组织幼儿讨论中因为他们很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所以幼儿都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言。活动的效果比较好。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局部特征来推断动物角色,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2.进一步加深对各种动物特征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卡片(老虎、长颈鹿、鳄鱼、螃蟹、狮子、大象、蛇等),将动物卡片切分成四等份。

  2.乌龟饰一个,抽取卡片的箱子,动物应聘板(白纸贴在墙上)。

  3.将活动室简单布置成动物现场招聘会。

  4.请三个幼儿排练好表演:小动物来应聘。

  活动过程

  1.动物来应聘。

  ——乌龟兄妹的职业介绍所越开越大了,来找工作的'动物也很多。于是,他们每周都要开一次动物招聘会。本周的动物招聘会又开始了。 ——请三个小朋友扮演小动物来应聘,教师扮演乌龟。(小动物说:“乌龟,我想找份工作。”乌龟问:“你们有没有带照片?应聘是要照片的。”小动物们都拿出了自己的照片,乌龟老哥一看:啊?怎么每张照片都只有一小部分?乌龟老哥看了半天也猜不出照片上是谁)

  2.猜猜是什么动物。

  ——教师出示这些只有局部特征的动物卡片,请幼儿猜猜这是什么动物的照片。

  ——幼儿猜出后,教师拿出其他三块卡片将动物完整地拼摆出来。

  ——请幼儿到卡片箱内抽取一张卡片,猜猜是什么动物来应聘,并和同伴说说。

  3.拼拼照片

  ——乌龟要求动物们来应聘时要有完整的照片,可现在这里的照片都只有一部分,小朋友能不能想办法把照片拼成完整的?

  ——教师请幼儿与同伴合作,找到相配的那一部分拼成完整的照片。

  ——拼好照片的幼儿,将照片粘贴在动物应聘板上,与同伴自由观看、交流。

  活动结束

  本活动适合以游戏形式开展,活动时间可根据幼儿的兴趣适当加以延长。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花在生活中的作用。

  2 、感受花的美丽芳香。

  3 、体验参加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收集各种花制品,如干花、花茶、花书签等,在班级里布置 “ 花宝屋 ” 。

  2 、请家长向 幼儿 介绍有关花的用途。

  活动过程:

  1 、说说花的用途。

  组织幼儿参观 “ 花宝屋 ” ,启发幼儿看一看、说一说 “ 花宝屋 ” 里有什么。

  引导幼儿说一说花儿有哪些作用。

  2 、感受花的用途

  引导幼儿自选 “ 花宝屋 ” 里的物品开展活动。

  鼓励幼儿互换活动内容,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 、了解花的用途

  引导幼儿谈论:为什么花儿可以吸引蝴蝶和蜜蜂?蜜蜂酿蜜离不开谁?通过讨论,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花儿的用途。

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我们围绕春天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幼儿很难体会春雨给花草带来的快乐,正赶上雨天,我和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寻找雨中的感觉。

  活动目的:

  1、获取有关雨的信息,体验雨中的乐趣。

  2、倾听雨声,模仿雨打在不同物体上发出的`声音。

  3、感知与水域动植物的关系,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塑料蘑菇、小伞、搪瓷脸盆、报纸等。

  2、每人一双雨靴、一件雨衣。

  3、华、草、乌龟、青蛙、小鸭等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产生兴趣:今天人们走路为什么会打着伞?你想不想到雨中去玩?(请幼儿穿上雨靴和雨衣,一起走出 活动室。

  2、体验雨中快乐:

  引导幼儿说说雨打在手上、脸上有什么感觉,尝尝雨水是什么滋味的。

  请幼儿看看雨是怎样从天上落下来的,然后用相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鼓励幼儿想出各种方法(可借助雨具材料)在雨中玩耍。

  让幼儿安静的倾听雨打在小伞、蘑菇、搪瓷脸盆、报纸等物体上发出的声音,并自由模仿。

  请幼儿分别到大型玩具和门厅前,听一听雨滴的声音,看一看雨打在地上溅起的水花以及与水流向下水道的情景。

  3、初步感知雨水与动植物的关系。

  提供花、草、乌龟、青蛙、小鸭等头饰,让幼儿分别扮演这些动植物,体验雨水与动植物的关系,教师可示范扮演花姐姐,“我是花姐姐,喝了雨水(做喝雨水状)特别舒服,花也开得更大更漂亮。”

  请幼儿分别以自己扮演的角色口吻说出与雨水的关系。

  4、带幼儿会活动室内,幼儿讨论,教师小结。

《【精选】科学教案合集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病毒》04-25

科学教案范文02-14

有关科学教案03-01

走进科学教案12-08

关于科学教案03-25

科学教案:刷子04-07

科学教案:泡泡04-06

科学教案四篇12-09

【精选】科学教案四篇12-20

【精选】科学教案3篇12-09

【精选】科学教案合集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科学教案合集8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菊花的多种颜色和姿态,知道菊花是多种多样的。

  2、使幼儿知道菊花是秋天里美化环境的花,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爱护花卉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菊花盆景若干。

  2、幼儿操作材料画面“美丽的菊花”。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形状和颜色的菊花,概括出它们的特征。

  提问:你们桌上的是什么花?请你们仔细看看、摸摸、闻闻,说说:菊花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从花、茎、叶观察菊花特征,如花开在茎的顶端,花的形状、颜色,叶子边缘有锯齿等。

  幼儿回答后,师小结。

  2、引导幼儿讨论菊花开放的季节及其与人们的关系。

  提问:“菊花是什么时候开花的?秋天你可以在那里看到菊花?人们为什么要种这么多的菊花?(美化环境,菊花还可做清凉饮料,泡茶喝,菊花的香味能治头痛)”你喜欢菊花吗为什么?你还知道那些花也是在秋天开的?

  3、小结:这些花儿都非常漂亮,人们种许多花,让花把我们生活的地方装扮得更漂亮,更美丽,我们大家都要爱护它。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操作材料上画菊花。

  活动反思

  在活动设计和进行中,观看菊花的时候,孩子们有些按捺不知心中喜悦,摸摸、闻闻、说说,参与的`兴趣十分浓厚。但在交流时,孩子们只停留在颜色的表达上,对菊花的外形的描述不太会用语言表达,缺乏经验。因此,活动中,教师讲述的成分多了一些,可在课前告知家长,先带孩子观察了解一些菊花的知识,这样活动中,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会更浓,讲述更积极,效果更好。

科学教案 篇2

  单元教学目标:

  一、能熟练朗读课文,了解文中介绍的一些科学知识。

  二、能通过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学习与生活中初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三、能指出文中运用主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相结合,议论和说明,并能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四、能写简单的说明文——简单地介绍一个小制作。

  五、组成合作小组展开采访、调查等实践活动,了解身边的科技发明情况,举办一次口头新闻发布会。

  六、查阅和搜集有关“狼”的资料,并进行小组合作,说说对“狼”的认识,进而学会辨证地分析和看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斜塔上的实验》 2课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课时

  《宇宙里有些什么》 1课时

  《梦溪笔谈》二则 2课时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1课时

  《狼》专题 2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词是“关注科学”。文学和科学是相通的。在学语文中学科学,在学科学中学语文。在本单元中,我们可以倾听科学家矢志探索的心律和足音,品味那石破天惊的创造宣言和奇思妙想,领略到别样的情味与风光。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发展阶段,对自然界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学习本单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指纹的种类和用途,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

  2、简单了解指纹的特点、作用,丰富词汇:指纹。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片:指纹

  2、泡沫印尼、放大镜、白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的小手上都有一个秘密,找找看是什么秘密?

  (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小手。)

  二、展开

  1、引导幼儿认识指纹

  (1)了解指纹

  小朋友伸出你的小手,告诉幼儿(教师指着手指肚)这里叫手指肚。

  (2)仔细看看你的手指肚的皮肤上有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有细纹)

  小结:这些细纹我们叫它指纹。丰富词汇:指纹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指纹

  (1)你和旁边的小朋友比较一下,你两个的指纹一样吗?

  (2)请小朋友用手指蘸印尼将指纹印在纸上

  (3)请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手上的指纹和纸上印的指纹

  说一说指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3、讨论指纹的形状

  指纹的形状有:

  箭形

  水波形

  旋涡状等

  告诉幼儿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世界上的人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指纹,每个人的指纹一生都不会变,因此可以用指纹辨别人。

  4、发现触摸过的地方能留下指纹

  (1)教师演示蘸有红色印泥的手指触摸玻璃杯

  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

  小结: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

  (2)教师演示手指不蘸印尼去触摸这些东西

  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

  (幼儿讨论:会不会留下指纹呢?)

  小结: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也会留下指纹,会留下许多汗孔,从汗腺分泌出的汗通过汗孔在到达手,手指上的`汗碰到物体时就会留下指纹

  5、引导幼儿说出指纹的用途

  教师小结:

  你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啦!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拾大脑这个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

  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握住东西,不易滑掉。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所以能够那么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里面就有指纹的功劳。

  三、结束

  手指印画

  让幼儿用手指沾上印泥,印出各种图案。

  活动反思

  让幼儿初步知道人们利用指纹的特点在高科技领域的运用。从而发展幼儿的思维表述能力、思维的概括能力、创造能力及想象能力;多方面发展儿童多元化智能的同时也培养幼儿的科学情感和创新精神。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

  活动过程 :

  一、 第一次尝试:玩透镜

  1师:小朋友,教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两块奇妙的镜片,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操作尝试。

  3引导幼儿讨论:刚才用两块奇妙的镜片看的东西一样吗?

  4得出结论: 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

  二、 第二次尝试:引导幼儿发现:凹面镜、凸透镜的特征

  1师:两块小镜片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真有趣,那为什么用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呢?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哪种变大?请你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

  2幼儿尝试操作,发现不同的原因。

  3引导幼儿讨论。

  1) 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凹透镜(幼儿学说)

  2) 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厚的镜片看东西变大)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凸透镜(幼儿学说)。

  3)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透镜看东西也不一样。

  三、 第三次尝试:

  1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面奇妙的镜子,你们看是什么?

  2 请幼儿看看这三面镜子里看到人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3引导幼儿讨论:这两面镜子和我们刚才看到的透镜有什么不一样?

  4得出结论:这两面镜子是工人叔叔们利用凹透镜、凸透镜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镜的后面涂上了一层水银,而这就不是透镜了,叫凹面镜、凸面镜。

  5.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镜子真奇妙,能把东西放大、缩小,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镜子呢?(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等等)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

  6. 幼儿自由地玩望远镜、放大镜、哈哈镜等(自然结束)。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恐龙生存的三个时期。

  2.知道部分恐龙的生存时期。

  3.了解展板的意义并合作完成展板的制作。

  重点难点:

  1.知道恐龙生存的三个时期。

  2.知道部分恐龙的生存时期。

  3.了解展板的意义并合作完成展板的制作。

  活动准备:

  三种不同的颜色的泡沫板或海报纸,较大版面的空墙面,幼儿熟悉的部分恐龙的图片,生存与各时期的部分恐龙的名称。

  活动过程:

  一、展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图片,了解恐龙生活在地球上的三个时期的名称及每一个时期恐龙的最要特点。

  1.恐龙在很久很久以前生活在地球上,它们存在的时期分为三个阶段,你在这张图上能看出来吗?

  2.第一个时期叫三叠纪,看起来是三个时期里最短的,你们看出来是哪一个色块了吗?

  3.在三叠纪的晚期出现了恐龙,早期的恐龙是小而轻的。

  4.到了侏罗纪,恐龙的种类越来越多了。在侏罗纪晚期,是巨型恐龙最多的时代。侏罗纪是什么色块表示的?

  二、出示图片,带领幼儿一起制作展板。

  1.我们分别用什么颜色来表示三叠纪、侏罗纪。

  2.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吗?

  三、教师将个别较熟悉的恐龙的图片根据出现的.时期张贴到展板上,帮助幼儿学会看、用这个展板。(由于在三叠时期出现的恐龙,幼儿都不太熟悉,所以教师可以直接出示几种恐龙,告知恐龙的名字。)

  活动反思:

  活动的重点是认识三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恐龙,通过学习,幼儿基本达到了学习的要求。在组织幼儿讨论中因为他们很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所以幼儿都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言。活动的效果比较好。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局部特征来推断动物角色,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2.进一步加深对各种动物特征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卡片(老虎、长颈鹿、鳄鱼、螃蟹、狮子、大象、蛇等),将动物卡片切分成四等份。

  2.乌龟饰一个,抽取卡片的箱子,动物应聘板(白纸贴在墙上)。

  3.将活动室简单布置成动物现场招聘会。

  4.请三个幼儿排练好表演:小动物来应聘。

  活动过程

  1.动物来应聘。

  ——乌龟兄妹的职业介绍所越开越大了,来找工作的'动物也很多。于是,他们每周都要开一次动物招聘会。本周的动物招聘会又开始了。 ——请三个小朋友扮演小动物来应聘,教师扮演乌龟。(小动物说:“乌龟,我想找份工作。”乌龟问:“你们有没有带照片?应聘是要照片的。”小动物们都拿出了自己的照片,乌龟老哥一看:啊?怎么每张照片都只有一小部分?乌龟老哥看了半天也猜不出照片上是谁)

  2.猜猜是什么动物。

  ——教师出示这些只有局部特征的动物卡片,请幼儿猜猜这是什么动物的照片。

  ——幼儿猜出后,教师拿出其他三块卡片将动物完整地拼摆出来。

  ——请幼儿到卡片箱内抽取一张卡片,猜猜是什么动物来应聘,并和同伴说说。

  3.拼拼照片

  ——乌龟要求动物们来应聘时要有完整的照片,可现在这里的照片都只有一部分,小朋友能不能想办法把照片拼成完整的?

  ——教师请幼儿与同伴合作,找到相配的那一部分拼成完整的照片。

  ——拼好照片的幼儿,将照片粘贴在动物应聘板上,与同伴自由观看、交流。

  活动结束

  本活动适合以游戏形式开展,活动时间可根据幼儿的兴趣适当加以延长。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花在生活中的作用。

  2 、感受花的美丽芳香。

  3 、体验参加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收集各种花制品,如干花、花茶、花书签等,在班级里布置 “ 花宝屋 ” 。

  2 、请家长向 幼儿 介绍有关花的用途。

  活动过程:

  1 、说说花的用途。

  组织幼儿参观 “ 花宝屋 ” ,启发幼儿看一看、说一说 “ 花宝屋 ” 里有什么。

  引导幼儿说一说花儿有哪些作用。

  2 、感受花的用途

  引导幼儿自选 “ 花宝屋 ” 里的物品开展活动。

  鼓励幼儿互换活动内容,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 、了解花的用途

  引导幼儿谈论:为什么花儿可以吸引蝴蝶和蜜蜂?蜜蜂酿蜜离不开谁?通过讨论,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花儿的用途。

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我们围绕春天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幼儿很难体会春雨给花草带来的快乐,正赶上雨天,我和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寻找雨中的感觉。

  活动目的:

  1、获取有关雨的信息,体验雨中的乐趣。

  2、倾听雨声,模仿雨打在不同物体上发出的`声音。

  3、感知与水域动植物的关系,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塑料蘑菇、小伞、搪瓷脸盆、报纸等。

  2、每人一双雨靴、一件雨衣。

  3、华、草、乌龟、青蛙、小鸭等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产生兴趣:今天人们走路为什么会打着伞?你想不想到雨中去玩?(请幼儿穿上雨靴和雨衣,一起走出 活动室。

  2、体验雨中快乐:

  引导幼儿说说雨打在手上、脸上有什么感觉,尝尝雨水是什么滋味的。

  请幼儿看看雨是怎样从天上落下来的,然后用相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鼓励幼儿想出各种方法(可借助雨具材料)在雨中玩耍。

  让幼儿安静的倾听雨打在小伞、蘑菇、搪瓷脸盆、报纸等物体上发出的声音,并自由模仿。

  请幼儿分别到大型玩具和门厅前,听一听雨滴的声音,看一看雨打在地上溅起的水花以及与水流向下水道的情景。

  3、初步感知雨水与动植物的关系。

  提供花、草、乌龟、青蛙、小鸭等头饰,让幼儿分别扮演这些动植物,体验雨水与动植物的关系,教师可示范扮演花姐姐,“我是花姐姐,喝了雨水(做喝雨水状)特别舒服,花也开得更大更漂亮。”

  请幼儿分别以自己扮演的角色口吻说出与雨水的关系。

  4、带幼儿会活动室内,幼儿讨论,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