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11 11:06:28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教案范文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科学教案范文5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

  2、启发幼儿对小动物的探索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盛有小蝌蚪的鱼缸

  2、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3、PPT

  三)活动过程:

  一、老师带领幼儿观察小蝌蚪引入活动主题

  1、老师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提醒幼儿边听故事边观察"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鱼缸中的小蝌蚪,讨论并讲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头、有眼睛、没腿、象鱼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的四个不同的过程,并在活动中适当穿插各种提问。

  参考资料:

  1、卵子:一个青蛙妈妈在春天时会在池塘或小河里产下许多的卵子。每个卵子都是圆圆的,软软的,许多许多连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动着。

  2、刚出生的小蝌蚪:过2——3天以后,小蝌蚪便从卵子里钻出来,大大的头,长长的尾巴,特别象鱼,并用头上的鳃从水中吸进空气,开始生活。

  3、长大的小蝌蚪:大约需要50天的时间。“文章。出自大。考。吧幼。师网。"慢慢地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变成了小青蛙的.样子,嘴巴变大了,头上的鳃没有了,但尾巴还没有脱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脱落。这时,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陆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小青蛙。

  三、师生共同小结,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小蝌蚪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1、小结:以上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过程,从卵子到变成小青蛙大约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将近3年的时间才能变成它爸爸和妈妈的样子,世界上还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里进行变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进行变化,直到长成小青蛙才跳出来。

  2、提问:

  (1)为什么把小青蛙叫两栖动物?(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2)青蛙吃什么呢?(昆虫、蚯蚓、蜘蛛、蜗牛……)老师提示:青蛙不停地脱皮,旧皮对它们来说也是最好的食物。

  (3)为什么要爱护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附件(儿歌):小蝌蚪找妈妈

  1、一个卵子圆又圆,动一动,动一动,真好玩;(动作缓慢)

  2、一只蝌蚪一条尾游来游去找妈妈;(动作轻快)

  3、两条后腿长出来,妈妈妈妈在哪里?(欢快)

  4、四条腿呀长出来,妈妈妈妈在这里。妈妈……扑向妈妈的怀抱(老师头演青蛙妈妈去迎接"小蝌蚪")。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以讲故事形式进行引入,略显单一,于是采用PPT的形式,将故事以动画形式播放给幼儿观看,并加以将讲述,这样让幼儿很直观地观察小蝌蚪的各种动态,以及青蛙的模样,青蛙与其它动物的相同与不同;

  2、在活动过程中,在保证幼儿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先进行观察,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再进行绘画基本操作的示范;

  3、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我加以指导一些常规教育,以此来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4、不足之处在于:从最后的作品上看,在给幼儿进行绘画操作示范的同时,限制了孩子的思维, 不少孩子画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激发探究植物奥秘的欲望。

  2、知道到马铃薯的食用方法,喜欢吃马铃薯。

  活动准备

  1、图片:食用马铃薯的图片 , 生长的马铃薯,发芽的马铃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薯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这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讨论

  教师: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土豆”,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马铃薯”。今天我们来认识马铃薯。

  二、认识马铃薯及其生长过程

  1、出示图片:马铃薯

  教师:这是什么?它还有一个名字呢,知道叫什么吗?

  2、出示发芽的马铃薯图片。

  请小朋友看看这个马铃薯有什么不同?

  教师:仔细观察,看看马铃薯哪里最容易长出小芽?

  猜猜把长芽的埋到土里会不会长出叶子,会结出新的马铃薯吗?

  3、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

  (1)让幼儿讨论:发了芽的马铃薯切成几块,切口朝下埋在土里会发生什么事情?

  (2)教师:马铃薯的根和芽一天天长出来。

  马铃薯的根是从有芽的地方长出来的,你知道芽朝哪里长吗?

  往地里长还是往有阳光的地方长?

  幼儿讨论后知道,芽朝着有阳关的地方长。

  (3)教师:什么时候长出叶子了,看到露出地面长出嫩嫩的叶子,

  你就会知道在这个地方有一棵马铃薯了。

  (4)教师:叶子越长越多,地底下发生什么事呢?

  (幼儿自由讨论。)

  (5)教师:马铃薯宝宝要长出来了,知道宝宝长在哪里吗?

  原来是长在根的最前端。宝宝在地下长,地上面开出漂亮的花了!

  (6)提问:我们什么时间才能把马铃薯从土里挖出来?

  (7)出示图片,观察地里成熟后的马铃薯。

  教师:花谢了,叶子也枯萎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挖出长大的'马铃薯了。

  4、教师小结马铃薯生长的过程:

  把发芽的马铃薯切成块,切面朝下埋在土里,有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在土里发芽长根,

  露出地面时长出嫩嫩的叶子,长了许多叶子以后开出漂亮的花,马铃薯宝宝在土里慢慢长大,

  等到花和叶子枯萎了,马铃薯就长大了,我们就可以吃了。

  三、马铃薯的食用

  1、提问:是不是所有的马铃薯都可以吃?长芽的,已经变绿了的可以吃吗?

  教师:长芽的,已经变绿的马铃薯有毒素是不可以可以吃的。

  2、提问:马铃薯可以怎么吃呢?

  幼儿讨论

  3、出示马铃薯制成的食物图片

  教师和幼儿一起归纳做法:可以炸,炒,煮,烤。切成块,丝,整个,土豆泥等。

  教师:想不想吃马铃薯啊?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美味的马铃薯食品吧!

  活动总结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清水。

  2. 能把自己的发现大胆地表现出来。

  3. 体验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3、彩色玻璃小球和彩色橡皮泥做比较 。

  【活动重点】

  1.学习运用多种感官协调解决问题。

  2.学习用排除法得出结论。

  【活动准备】

  1.在日常活动中已感知过清水的特性。

  2.每组四只透明杯子,内装清水、糖水、白醋、牛奶;一只盘子内装若干小勺。

  【活动过程】

  一、 辨别哪杯是清水

  首先请幼儿猜猜四只杯子中哪杯装的是清水。

  其次幼儿分组实验,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哪杯是清水,看看与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

  (在辨别哪杯是清水的时候,应注意先让幼儿实验、感知,再一起交流、分享结果。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增添盐水、白酒等多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供幼儿感知和辨别)

  二、 交流分享

  首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请什么帮忙才找出清水的。

  其次请幼儿眼睛看一看:牛奶是白色的。鼻子闻一闻:气味酸酸的,一定不是清水。嘴巴尝一尝:甜甜的是糖水,淡淡的、没有味道的是清水。

  再次请幼儿用眼睛看一看、鼻子闻一闻、嘴巴尝一尝,就能知道哪杯是清水了。眼睛、鼻子、嘴巴一起合作,本领可真大 。

  【活动延伸】

  找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固体可以转换成液体,并为我们的生活作出贡献.

  【设计思路】

  活动之前幼儿已经积累了各种感官的经验,但是,如何将这些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经验来解决问题?是我们进行教育的最终目的。 “猜猜哪杯是清水”,让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体验探索和成功的乐趣活动。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猜猜哪杯是清水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猜猜哪杯是清水

  目标

  1.体验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2.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清水。

  3.能把自己的发现大胆地表述出来。

  准备

  1.在日常活动中已感知过清水的特性。

  2.每组四只透明杯子,内装清水、糖水、白醋、牛奶;一只盘子内装若干小勺。

  3.彩色玻璃小球或彩色橡皮泥若干。

  过程

  1.辨别哪杯是清水。

  ――请幼儿猜猜四只杯子中哪杯装的是清水。

  ――幼儿分组实验,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哪杯是清水,看看与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

  2.交流分享。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请什么帮忙才找出清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让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

  2、 引导幼儿辨别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能力。

  3、 让幼儿获得探索的快乐。

  活动准备:

  装有核桃、红豆、米的罐子若干、空罐子若干、《幸福拍手歌》、标记牌、黑板、桌子三张、椅子分三组摆好。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摇一摇

  1、老师出示一个空易拉罐,摇一摇,问:“这个罐子里有东西吗?”“你怎么知道没有东西的?”(没听到声音)

  2、老师转身在罐子里放进一个核桃,摇一摇:“现在里面有东西吗?”“为什么?”

  (有声音所以有东西)

  二、听一听猜一猜

  1、老师请幼儿用耳朵找到一个有东西的罐子玩一玩。

  2、为自己的罐子找声音相同的朋友,教师根据罐子的声音把幼儿分成三组坐下。

  3、让幼儿了解每个罐子中的材料。

  三、听一听玩一玩

  四、延伸探究活动

  听听想想,罐子里没声音就代表没物品吗?出示装有纸的罐子,摇一摇,没声音,为什么?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优质课《蔬菜奶奶过生日》

  活动准备:

  1、新鲜蔬菜若干:各种萝卜5只,长短不一的黄瓜4根,大小不一的番茄3只,粗细长短不一的茄子2根,青菜1棵,蔬菜分别放在小布袋里;相应的蔬菜图片。

  2、用硬纸做一个青菜老人。

  3、一个生日蛋糕。

  活动与指导:

  一、青菜奶奶的客人

  1、青菜奶奶要过生日。

  2、“小客人”来排队。

  二、去青菜奶奶家

  三、和青菜奶奶过生日

  1、为青菜奶奶唱生日歌。

  2、分生日蛋糕。

  3、一起吃蛋糕。

  活动后思考:

  这是一个比较高效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轻松,孩子喜欢。这给了我一个启发:小班孩子的活动设计和孩子的生活越贴近,越容易吸引孩子积极主动地学习。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冷冷的水

  目标:

  1、对观察冰块有兴趣。

  2、乐于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准备:有太阳的冬天,一处有冰块的地方、粉笔

  过程:

  一、观察冰块

  1、冰是什么颜色的?

  2、鼓励幼儿用手摸摸冰块,说说有什么感觉。

  3、怎样才能有冰块?

  4、小结:冰是冷冷的、滑滑的。很冷的天,水会结成冰的。

  二、寻找有冰的地方

  1、请幼儿将有冰的`地方告诉大家。

  2、请幼儿运冰块。每人拿一块冰块在阳光的空地上。

  3、请幼儿观察阳光下的冰块,冰变成了什么?

  三、欣赏冰画

  1、请幼儿看看场地上的冰块化成了什么?

  2、有粉笔将冰融化的地方勾出轮廓,请幼儿说说像什么?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颜色精灵

  目标:

  1.巩固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认识。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准备:

  1.课件、故事《颜色精灵》、红旗一面

  2.每组房子4间、胶水、擦手布、红、黄、蓝、绿4张不同颜色的门和窗若干。

  过程:1.小朋友老师带你们到颜色王国去玩玩

  1)看课件,讲故事,让幼儿初步感知4种不同颜色。颜色王国里有红、黄、蓝、绿4个颜色小精灵,他们都住在一栋漂亮的小楼房,他们一直都是好朋友,每天开心的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有一天小朋友和颜色小精灵玩以后,将颜色小精灵送错了房间,到了晚上4个小精灵在房子里吵了起来。“红色你为什么住在我的房间里?” “绿色你为什么住在我的房间里?” ……4个颜色小精灵越吵越凶,最后谁都不理谁了,颜色国王知道了这件事情马上来到了颜色小精灵住的房子里,用魔法帮助颜色小精灵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4个颜色小精灵这才安静的睡觉了。

  2)利用课件让幼儿练习为颜色精灵匹配对应的颜色,并进一步认识4种不同的颜色。第二天,小朋友又来找颜色小精灵玩,但是没有找到颜色小精灵,他们想请小朋友帮助他们一下。红色的小精灵住在什么颜色的房子里?(红色小精灵住在红色房子里)那么他们的窗户和门应该是什么颜色呢?(门和窗户是红色的)那么我们一起喊喊,看看他是不是在红色小房子里,(喊:红色小精灵快出来吧)现在我们再看看他的门和窗是不是红色(黄、蓝、绿)的。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脐橙的特点。

  2、了解脐橙和橘子的异同,学习正确分辨它们。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脐橙,了解脐橙的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

  能分别橘子和脐橙。

  活动准备:

  实物脐橙、橘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了解脐橙的外部特征

  教师:这是什么地方?你看见果树上都结满了什么果子?(出示脐橙的丰收图片)(果树上结满了橘黄橘黄的脐橙)

  教师:你在什么地方看过?(在果园里看过)

  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在脐橙园里看过脐橙,脐橙是我们家乡的特产。秋天的时候,我们家乡的脐橙园熟了,果树上结满了脐橙,果农伯伯把脐橙摘下来了。

  二、出示实物脐橙,感知脐橙的特征

  1、观看脐橙

  教师:你们瞧,刘老师今天带来什么?(脐橙)

  教师:脐橙是什么颜色的?(桔黄色或橙色)

  教师:它长是什么样子的?(大大的、椭圆形的)上面有什么呀?(有蒂)下面是怎么样的?(有个圆圆的像小肚脐所以我们叫它脐橙)

  2、通过触觉感知脐橙

  教师:我们用小手摸摸脐橙有什么感觉?(硬硬的、粗糙的)

  3、通过嗅觉感知脐橙

  教师:我们用小鼻子闻一闻脐橙有什么气味?(香香的)

  教师:大家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换脐橙,看看别人的脐橙的形状、颜色、闻一闻气味。(交换脐橙,继续感知脐橙的各种特征)

  4、感知脐橙与橘子的不同。

  教师:瞧,这是什么?(橘子)橘子与脐橙有什么不同呢?(橘子是扁圆形的,脐橙大大的,椭圆形的;橘子摸起来软软的,脐橙硬硬的;脐橙的底部有个圆圆的像小肚脐)

  教师小结:脐橙的颜色是橘黄色,椭圆形的',表面有蒂,摸起来很粗糙,闻起来很香。那它的果肉有是什么样的呢?

  二、品尝脐橙

  1、剥开脐橙给幼儿看看

  教师:脐橙的果肉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观察有许多瓣。切开来让幼儿感知脐橙的横切面。

  教师:这脐橙水淋淋的好像看起来非常好吃!你们想吃吗?那你们知道脐橙怎么吃吗?(脐橙可以剥开一片一片的吃,可以榨成橙汁,也可以用刀切开来来吃。)

  2、请幼儿品尝脐橙。

  教师:我们来尝尝脐橙是什么味道?幼儿品尝,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尝到了什么味道?(甜甜的)

  教师:脐橙可以一瓣一瓣掰开吃,也可以用刀切开吃,也可以榨成果汁来喝。

  三、进一步认识脐橙

  教师:你们喜欢吃脐橙吗?(喜欢)脐橙不仅好吃,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呢!它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C,我们可以多吃脐橙,如果有客人来我们家乡做客,我们就可以请他们来品尝我们家乡的脐橙。

  效果分析:

  《小班科学教案:认识脐橙》摘要:征。 活动难点: 能分别橘子和脐橙。 活动准备: 实物脐橙、橘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了解脐橙的外部特征 教师:这是什么地方?你看见果树上都结满了什么果子?出示脐橙的丰收图片果树上结满了橘黄橘黄的...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糖和盐的名称、特点及用途。

  2、能比较出白糖、盐的简单相同点和不同点。

  3、对白糖和盐的溶解现象有好奇心,产生观察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有红、绿标记的杯子各一个;两个玻璃杯里面分别放有白糖水和盐水。

  学具:每组幼儿一份白糖和盐、两把勺子、两只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两杯水,师:今天,金老师带来两杯水。请你们猜猜这两个杯水是什么水?

  2、请个别幼儿来尝一尝,并提问:它们的味道是一样吗?红标记杯子里的水是什么味道?绿标记杯子里的水又是什么味道呢?

  3、师小结:原来这两个杯子里装着不同味道的水,一杯是白糖水,一杯是盐水。

  二、引导幼儿观察白糖和盐。

  1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白糖和盐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出示白糖和盐:请幼儿看看这两个碗里是什么,并想想用什么办法知道,哪一碗是白糖,哪一碗是盐?

  3、分组操作:请幼儿将白糖和盐倒在水里,用勺子轻轻搅拌,待白糖和盐熔化后问:白糖和盐到哪里去了?(提醒幼儿把使用过的物品要放回原处。)

  4、师幼探讨“白糖和盐”到哪儿去了。(帮助幼儿理解“溶化”)

  5、引导幼儿发现:怎样才能使白糖和盐溶化的方法。(放入水中充分搅拌)

  6、品尝调配好的糖水、盐水是什么味道的.?(幼儿自由讨论)

  三、比较糖和盐。

  1、教师:白糖和盐什么地方是一样的?(颜色)什么地方不一样?(味道不同)

  2、小结:白糖和盐都是白颜色的,一颗一颗亮晶晶的它们都能熔化到水里,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白糖和盐的味道不同,因此它们用途也不同。

  四、了解白糖和盐的用途。

  1、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白糖和盐的用途。

  2、教师小结;我们家家户户烧菜时都离不开它们。金老师还要告诉你们盐有食用盐和工业盐;工厂里很多地方也要用到盐那是工业盐,比如:下大雪,马路上堆积了厚厚的雪,会造成交通不便,警察叔叔们就要在厚厚的积雪上撒上一些工业盐来帮助积雪溶化,疏通交通安全行使。

  延伸活动:

  除了白糖和盐除了能溶化在水里,请小朋友想想看还有什么能熔化在水里呢?我们一起去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