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09 07:11:0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10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集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语,并理解成语意思;

  2、朗读并背诵相关的儿歌;

  3、熟读老子原文。

  教学过程:

  一、交流成语,走进老子

  1、背诵积累的道德经成语。

  2、看图猜成语。

  师导入: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浓缩的文化。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近《读老子,学成语,诵儿歌》这本书,从经典作品中学习成语。

  二、学习成语,初读老子

  1、汉字趣解。

  过渡语:看到大家如此优秀的表现,老师带来一个有趣的汉字趣

  解送给大家!猜猜它会是什么字呢?

  出示图片,边看图标讲解:

  最早的`“和”字是由“龠(yue,古代乐器)”和“禾”组成,本义为以声音相应和,协调地跟着唱或伴奏,此时读音为四声he.

  2、你还知道哪些含有和的词语?

  3、今天我们要学的成语是——《六亲不和》这个成语也含有和字。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两遍)

  三、理解成语,熟读儿歌

  1、成语简介

  六亲不和的意思是指与亲族、亲戚之间的关系不好。这个成语是从《道德经》第十八章中提取出来的。

  2、听老师读道德经原文。

  3、过渡语:有一首和“六亲不和”有关的儿歌在等着和大家见面

  呢!请看!(出示儿歌)

  (1)自己试着来读一读吧!

  (2)、师范读。

  请听老师读一遍,听清你不认识的字的读音,默默记在心里。

  注意,一边听一边指着字。

  (3)、巩固,熟读儿歌。

  A现在一起将整首儿歌读一读。

  B谁敢当老师带大家读?(两名学生分两节带读)

  C是不是每个同学都会读这首儿歌呢?现在同桌互相检测一下吧。(读得好夸夸他,读错了当小老师教教他。)(检测:谁能流利地读给同桌听?)

  (4)、男孩女孩比赛读一读吧!

  (5)、填空检测。

  四、拍打节奏,背诵积累

  过渡语:语文学习重在积累,熟读才能成诵。怎样才能读得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呢?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诀:要注意把握好词语意思间的停顿哦!

  1、师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儿歌。(斜线表示语气的停顿)

  2、请听老师如何读出节奏。

  3、打节拍齐读。

  4、同桌试着背给对方听。

  5、谁敢背给大家听?(指名)

  6、全班拍手背诵。

  五、增量发现,生活链接

  1、学生说说自己最爱的家人,为家人做过哪些事?

  2、自己读增量发现后回答问题:“六亲不认”和“六亲不和”意思一样吗?

  六、畅谈收获,总结课堂

  孩子们,你们的家人都很疼爱你们,你们也很孝顺他们,一家人相亲相爱是多么的幸福啊。说说你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语文教案 篇2

  【内容简析】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人们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这看似偶然的事件,其实事出有因。通过这一因果关系,课文告诉人们: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

  【设计理念】

  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以读为本,以悟为魂,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起来,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明理悟情,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山村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增强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2.继续训练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3.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能根据自己阅读感受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4.认识“曾、葱”等5个生字,会写“曾、郁”等13个字,掌握本课中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懂得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森林就是毁灭自己,保护生态环境十分重要,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文挂图(1),让学生观察、描述、感受小山村景色的优美和生活的安适。

  2.教师导语:然而,就是这个美丽的小山村,一场大雨过后,却不知被咆哮的洪水卷到了何处。这是为什么呢?请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老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纠正读音:“葱”“随”是平舌音,“扩”“括”的韵母是“uo”,“郁”读时口型要圆。

  3.指名学生读课文,着重指导学生读好文中优美的词句。

  4.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小山村的什么故事?

  三、自主学习,读懂课文

  1.默读思考: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如:

  (1)抓住“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小河”“鸟儿在林子里婉转地歌唱”“鱼儿在小河中自由自在地游逛”等语句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案》,

  ,感受小村庄自然环境的美丽,并指导朗读、背诵。

  (2)从“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家具”“屋顶冒出的浓烟”感受到村子里的人靠着锋利的斧子,日子过得很不错。而这代价是对森林的破坏:“谁家想……就……”“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四、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曾 郁 葱 砍 露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3.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小山村的美丽以及小山村的人们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不错。)但结果怎样?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5、6自然段。

  二、阅读探究,悟情明理

  1.自读思考:

  (1)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最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然而”一词,理解课文前后两部分的关系。)

  (2)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最后什么也没有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表面原因和深层原因。)

  (3)从小山村的这个现象中,你明白了什么?(结合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引导学生明理悟情。)

  2.交流互动,升华认识。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悟文章的韵味。

  三、回归整体,练习复述

  1.出示课文三幅插图,学生边看图想象边练习复述课文。

  2.指名复述,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四、继续完成写字任务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部分字:减、扩、量、随、囱、消、靠、括。

  2.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互相提醒,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五、布置作业

  1.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并从课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花朵上。

  2.把课文所讲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欣欣向荣的社会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唱着欢乐的歌|”与“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的含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1、录音2、有关海港资料、大海画面

  3、看看比比

  教学课时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听完这首优美的歌曲,一定勾起了你们对大海的向往,你们见过大海,去过海港吗?今天我们就随同作者一起领略大海的风光,听一听大海唱的歌

  2、出示课件:大海风光海港新貌

  提问:1、刚才画面中,你们都看到些什么?

  (充分让学生说)

  3、板书课题大海的歌

  4、齐读课文,体会作者怎样描写画面景物?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一)自由朗读。

  (二)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作者分别在哪几处参观?请说处表示地点的词

  生:(学生说教师板书)

  师:.在这三处,作者都分别看到什么景象?那些词句你觉得用得好

  出示课件:想一想

  1、用“——”勾出在码头、海港、大海处看到的景物,将自己喜欢的句子用“~~~”表示

  2、大海真的会唱歌吗?为什么作者两次写到大海“唱歌”

  (三)反馈自读情况

  师:在码头,展现在眼前的是什么?

  生(学生边说边板书)

  师:这些景物的描写,作者是抓住它们的什么特点写的?

  生:颜色

  师:请同学们在表示色彩的词语下面打上“”,并自由地读一读。

  师:你们喜欢这个句子吗?

  生:喜欢。

  师:请一位同学带着喜欢的心情,读一读。

  师:谁能比他们读得更好,能把色彩斑斓的景色通过读,表现出来。

  (学生自由读,抽生朗读)

  师:作者登上海轮,来到海港,又看到了什么?

  生(边说边板书)

  装卸吊车海轮

  出示课件3想想说说:(繁荣的海港景象)

  师:对装卸吊车、海轮的描写,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

  出示课件4妙句欣赏

  1、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

  2、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有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师:哪些词语用得好

  小结:对,用上这些带点的词语,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海的歌》教案》,来自网!

  通过比喻的表达方式,把海港一片繁荣的景象写得更具体、生动更形象了。

  分男女角色读着两句话。

  师:看到欣欣向荣的海港景象,作者的心情怎样?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生:作者的心情十分愉快。

  师:浪花真的会唱歌吗?

  生:不会。

  小结:对,这是作者借浪花来抒发自己愉悦的心情。此时,感觉这涛声也如同自己一样高兴,浪花似乎正在唱着欢乐的歌。

  三、拓展思维,看看比比。

  1、出示课件(四幅图画)

  2、根据以上画面,联系自己的心情,模仿说话。

  生1:太阳朝我笑。

  生2:小树弯下了腰。

  生3:鸟儿跳着欢快的舞蹈。

  生4:花儿向我点头。

  师:同学们真聪明、真了不起。

  四、学习最后一部分。

  师:船在大海上航行时,作者看到了什么?

  生:(边说边板书)

  石油钻探船

  师:“咱们”指的是谁?

  生:中国

  师:请一小组的同学带着自豪的心情读句子。

  出示句子:啊,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

  师:“一曲新歌”指的是什么?

  (充分让学生说)

  小结:祖国有了新发展,取得了新成就,作者心中无比喜悦,无比自豪。所以觉得大海在随着祖国的兴旺发展,不断在高唱一曲曲的新歌。

  师:请全班同学带着喜悦自豪的'心情,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同学们,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大海唱的是一曲(欢乐的、自豪的、赞美的)歌,歌颂了我们祖国的巨大变化,将来,我们也要为祖国的发展出力,再谱写一曲新歌。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

  大海的歌

  码头天云海朝阳欢乐的歌

  海港装卸吊车海轮

  大海石油钻探船一曲新歌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海的歌》教案》,来自网!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2、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3、注意本文的选材角度和记叙重点。

  4、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并学习本文的写法。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个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在教学间隙,他写了大量的`诗作,出版了《红烛》、《秋菊》等诗集。当时,不少人想拜他为师,但他有规矩,你若要拜他为师,必须先把诗作给他看,他觉得你有发展前途,才肯收你为徒……文学青年臧克家不远千里慕名而去,以一首题为《幻光》的诗向闻先生请教。诗曰:“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若把幻光看作是幻光/那他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闻先生读完这首诗,深受感动,欣然收臧克家为徒!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篇写他的老师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解读文本。

  1.整体把握:

  ⑴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完后把下面这句话补充完整。(可以用课文原句)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⑵本文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两个方面?注意两部分之间的过渡语。

  2.仔细品味: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体会其精神品质。

  (1)作为学者和诗人的方面:

  向古籍钻探、开文化药方《唐诗杂论》毅力顽强、忧国忧民、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楚辞校补》珍惜时间、吃苦耐劳!

  《古典新义》

  该部分哪些地方在叙述中穿插了形象描写?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2)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大声疾呼言行一致!

  (说了就做。)函寄传单

  大骂特务英勇无畏、义无返顾!

  带队xxx身先士卒!

  该部分在叙述中穿插的描写比较少,但有一些评论人物言行的话,请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3.小结、回顾:

  ⑴闻一多先生的业绩及品质;

  ⑵大体比较在两部分中闻一多先生言行、思想的异同;

  ⑶归纳:闻一多先生足迹深深,品德高尚,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布置作业:

  (1)摘抄生动、优美的词句;

  (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三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哺乳,上颚,退化,垂直,胎生,经验,特征,寿命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并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 初读课文,抓住要点,可采用找中心句和例提纲的方法。

  2.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细读课文,体会特点。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演说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来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研读课文,领悟说明方法。练习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特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突破方法

  对于说明方法,要让学生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来体会认识,老师要让学生去寻找,发现课文中的不同的说明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1.展示有关鲸的资料,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2.引导学生从鲸的形体,捕食,呼吸,睡觉等方面全面地认识鲸的特点。

  学法:课外收集鲸的资料,了解鲸的样子和习性。抓住自然段中的中心句和重点词语,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鲸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一些有关鲸的图片,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书写“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列数字的表达方法。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逐个出示鲸的图片: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你所知道的鲸是怎样的?请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自由发言。

  2.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鲸》这篇课文,通过学习你一定会对鲸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1.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以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要多注意。出示要求会写的10个字,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

  2. 认识生子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那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之后提出来让大家说说。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明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读的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又有哪些了解?

  四.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明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2.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是太大了,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数字的方法加以说明的好处。

  3. 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出自己的体会。

  4.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小描写得非常具体。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的方法,并学习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1. 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做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净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就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2. 快速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3. 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啊?默读第四到第七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4. 鲸分为两类,他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读一读,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5. 鲸在睡觉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自主学习第6自然段,想象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他画下来。

  6. 轻声读一读第七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

  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这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三.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1. 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2.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学生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非常大 鲸 是哺乳动物,不是鱼

  种类

  生活习性

  作业设计:

  一.填写反义词组成词语

  积 ( ) 成( ) 深( )浅( ) ( )旧( )新

  半( )半( ) 转 ( )为( ) ( )尽( )来

  出( )入( ) 弄 ( )成( ) ( )惊( )怪

  二.选词填空

  宽敞 宽阔 宽大

  1.每个人都应该有( )的胸怀。

  2.( )的窗帘上有许多美丽的图案。

  3.搬入新居以后,我家的房子( )多了。

  凶猛 凶恶 凶狠

  1.狼在小羊面前露出( )的面目。

  2.狮子是( )的野兽。

  3.( )的敌人,杀害了“小萝卜头”。

语文教案 篇6

  一、古今异义

  1、土膏微润 古义:肥沃 今义:糊状的东西

  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古义:梳掠 今义:夺取

  3、柔梢披风 古义:在风中散开 今义:一种披在肩上没有袖子的外衣

  4、恶所无纪 古义:安,哪 今义:厌恶

  二、一词多义

  1、于:①于时冰皮始解(介词,在)

  ②乍出于匣也(介词,从)

  2、然:①娟然如拭(形容词的词尾,……的样子)

  ②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表转折,却)

  3、鳞:①鳞浪层层(名作状,像鱼鳞一样)

  ②呷浪之鳞(指代鱼)

  4、之:①若脱笼之鹄(表修饰关系,可译为“的”)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表示限定关系,可译为“以”)

  ③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取消句子独立性)

  三、词类活用

  1、作则飞沙走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使……跑)

  2、鳞浪层层(名作状,像鱼鳞一样)

  3、泉而茗者(名作动,汲泉水,煮茶)

  4、罍而歌者(名作动,端着酒杯)

  5、红装而蹇者(名作动,穿着艳装,骑驴)

  四、翻译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鸽。

  翻译:高大的柳树夹立在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

  2、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翻译:这时的河冰面刚刚开始融化,水波才闪烁发光,像鱼鳞似的波浪一层层的.,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澈的光辉突然从镜匣子中射出来一样。

  3、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翻译: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

  4、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翻译: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5、风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翻译: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都悠然自得,羽毛鳞鬣中都透出喜悦的气息。

  五、文章分析

  1、段意:第一段写冬天局促一室外,寂寞难耐的心境;第二段写满井春色,

  2、第二段顺序:由远及近,由概括到具体。

  先总写满井春色的轮廊“高柳大堤,土膏具体。

  先总写满井春色的轮廊“高柳大堤,土膏微涧,一望空阔”及“若脱笼之鹄”的愉快情怀。

  然后从四个方面具体写景物的细节:

  a写河的小峦;b写柳条麦苗;c写游人;d写“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最后给局点明全文的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局者未之知也。”

  3、文章主题

  记叙了作者游历满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体现了作者疏放不羁的精神,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官场的厌倦,是个性的张扬和抒发。

  4、这篇游记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韵。熟读课文,试找出几处这样的景物描写,略加分析,想一想,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A“土膏微润”,写冬去春来大地解冻复苏的情景,简练而传神;

  B“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写天气转暖湖冰消融的情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C“麦田浅鬣寸许”,写麦苗破土初芽的情景,准确而生动。

  作者的感情:描写中无不渗透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5、本文在记叙描写中多处运用比喻,是找出一句进行赏析,结合上下文体会其表达效果。

  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

  B“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以物比人)

  C“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以物比物)

  D“若脱笼之鹄”, 即景生情,初睹春光的作者感到自己像笼子中飞出来的天鹅一般。比喻形象贴切,具有强烈感染力。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二)体会特殊的比喻——通感在修辞上的作用。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艺术,作者是怎样侧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的?

  分析:白妞出场之前,作者先以戏园的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和观众的议论来烘托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艺。

  先写戏园的盛况:白妞说书本来是下午一点才开始,可是老残进园子时,才不过十点,这个大戏园子已经坐得满满的了,他好不容易花了二百个钱,才弄了一条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到十一点,那些一向等他们到齐了才准开演的官员们,也都提前着了便衣,带着家人,陆续来了,不到十二点钟,几张空桌俱已满了,还不断有人来,只好搬张短凳,安插在夹缝中。

  来的人有当地官员,有生意人,也有读书人。

  来的人有的彼此招呼,有的高谈阔论,有的嘁嘁喳喳,什么话都听不清楚。

  作者通过这一张时间表,一个人物分析,几笔动态描写说明了以下几点:

  (1)说明在济南已掀起了一股白妞热,为了欣赏白妞的演唱,人们不惜提早几个小时赶到戏园,就是那些早已在戏园定了桌座的抚院、学院的贵人们也不例外;甚至有些连饭也顾不得吃,匆匆忙忙在戏园里买烧饼油条充饥。这就有力地烘托出白妞说书的无穷魅力,为白妞出场渲染出浓烈的气氛。

  (2)说明白妞的演唱艺术雅俗共赏,对各阶层的人都有吸引力。从侧面衬托出其艺术造诣之高。

  (3)对戏园里嘈杂场面的描写,为白妞出场的肃静埋下了伏笔。一个是“什么都听不清楚”,一个是“连一根针吊在地上都听得见响”,两相对照便衬托出白妞演唱技艺的高超。

  再写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和观众的评论。写琴师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他“甚为丑陋”的外貌和令人“不甚留神”的一两个小调;然后就写他那绝妙的轮指,“抑扬顿挫,入耳动心”,引起台下不绝于耳的叫好声。为描写他为白妞伴奏埋下伏笔。

  写黑妞,也是从两方面入手:先描绘她的外貌,再重点写她的演唱,“字字清脆,声声宛转”,“转腔换调”,“百变不穷”。听了她的演唱,就觉得“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

  作者这样描写黑妞的作用,在于:

  ①详写黑妞的外貌,是为白妞出场时的装束描写作伏笔,后面用“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就可以省去不少笔墨。

  ②把黑妞的演唱写到叹为观止的地步,好像已词尽意穷,无可复加。

  然后结合观众的评论,说明:“他的调门都是白妞教的”;“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使文章绝路逢生,从而从侧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艺的绝妙。

  (二)文中白妞进行了哪些正面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分析:文中的正面描写从出场、演唱和反映三方面来描写白妞的演唱技艺。

  (1)白妞出场:对于白妞的出场,先写她的外貌:“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然后着重以梨花简的几声丁当,鼓锤子的两下轻点以及两眼的一顾一盼,来写她出场时的动作和这些简单的动作所产生的效果。

  (2)白妞说书:描写白妞说书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也是本文的精华所在。为了更清晰地表现这转瞬即逝,只可意会的`听觉形象,作者首先根据白妞演唱时声音的或高或低、或缓或急,把整个演唱过程分为:

  “初不甚大”——演唱的起始

  “越唱越高”——演唱的发展

  “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

  “忽又扬起”——演唱的高潮

  “人弦俱寂”——演唱的结束

  五个阶段,完整地表现了演唱的全过程,这样就便于读者从整体上体会白妞说书的全局。

  当然光有这样段落的划分,还不能表达白妞演唱技艺的高超,如果在描写上不比对黑妞演唱的描写更加具体与美妙,便不会产生“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效果,观众所说的黑妞“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在写作上,就没落到实处。为此,作者又从听众的感受出发,用了大量的比喻,以人们的感觉和视觉形象,赋形于声,把每一个阶段又作了声声入耳,历历在目,句句铭心的细致描写。

  作者设喻的角度是多方位的:

  (1)有的用人们的感觉(感受)设喻,比如王小玉初唱时那种并不甚大的声音,听起来使人感到甜润、舒畅,听起来“五脏六腑,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作者通过这个比喻把人们的感觉器官与听觉器官沟通起来,使音乐成为一种不但可以用耳闻听,而且可以用心来感受,从声音中体验到身心的愉悦与欢畅。

  (2)有的是用视觉设喻。比如描写那“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的声音时,说它“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在描写那“迥环转折”,“节节高起”的声音时,又用“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作比,这样就把转瞬即逝,过而难留的音乐,用层层叠叠的山峰形象凝固了下来,形成一幅由声音构成的立体图画。

  如果说用层层叠叠的山峰来比喻一句比一句更高的演唱,在读者面前所出现的,还只是凝固的、静止的画面,那么,当作者在描写那“陡然一落”,“千迥百转”的声音时,就选用了一个活动画面,用一条“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的飞蛇作比,把白妞那轻快、曲折、甜润、宛转的歌声写活了。

  《明湖居听书》..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作者以视觉设喻不但善于绘形,而且还点染以色彩。比如描写“陡然落下”,“忽又扬起”的声音时,作者就选用了一个“东洋烟火”上天的比喻,使扬起的声音形、色兼备,更体现了白妞演唱的美妙。

  (3)作者也选用了一些在生活中常见的容易体会的声音作比,来描绘那些不容易体会的、难以描述的演唱,如用“花坞春晓,百鸟乱鸣”来比喻白妞的演唱和琴师的轮指弹奏相和相合的声音,以“百鸟”突出多种声音交相配合的音乐效果。

  作者通过这多角度的描写,精彩的设喻,便淋漓尽致地描绘出白妞演唱的妙处。通过他的描写,观众对白妞的演唱,似乎不但能听到甜润清丽的歌声,而且可以看到参差错落,起伏跌宕的形象,不但可以欣赏到那委曲宛转,盘旋穿插不断流动的音响,而且可以体会到沁人肺腑,令人轻松畅快的感受。

  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在描写中除了运用大量比喻以外,作者也还反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层层烘托,步步映衬。

  从总体上说,作者一共写了三个人物,但却并不平均使用精力,写琴师是为了衬托白妞,写黑妞更是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技艺。

  具体来说作者运用对比,又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情况:

  (1)在对同一人的描写中进行对比。如写老琴师,初时“随便和了和弦,弹了一两个小调,人也不甚留神去听”,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这样前后一比就突出了老艺人演奏的成功。写黑妞的表演,是用“铮铮”,“丁丁当当”看似平常的伴奏和那“百变不穷”叹为观止的演唱进行对比,来突出黑妞的动人歌喉。写白妞则是以她那相貌的平常和演唱的绝妙进行对比,以增强读者的美感享受。

  (2)通过人物的评论进行对比对黑妞的演唱,人们议论说:“他(黑妞)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议论的重点不在黑妞而在白妞,处处说白妞的好处;而对白妞的演唱,在观众中也有议论,议论的重点仍在白妞,总觉得听了白妞的演唱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三日”,改为“三月”才透彻些。通过议论的对比就更突出了白妞的演唱的精妙。

  (3)通过观众的不同反映进行对比对琴师的弹奏,台下是“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对黑妞的演唱,台下是“谈心的谈心,说笑的说笑’,“满园子里听来都是人声”,而对白妞的演唱,台下却是“叫好之声,轰然雷动”。通过观众对三人演出的不同反映,也突出了白妞演唱的技艺。

语文教案 篇8

  一、用品性引领品性,用人格感染人格

  一个正直、善良、有慈爱之心的人,总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而一个尊重学生,平等爱护学生的老师更会受到学生的喜爱。试想,一个老师只喜欢成绩好的和只关注家里有钱有权的学生,他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吗?更何况,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的任务外,还要培养学生优秀人文情怀。一个老师,如果本身就有一种谦虚谨慎、勤学上进的优良教学作风;有一颗宽容善良、善解人意的同情心;有一种驱恶扬善的正义之气;那么他的一举一动肯定会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用激情点燃语文课堂,专心行走于课堂间

  如果语言教师自身都古板、僵化,缺乏对生活和教育的激情,你又怎么能不断进步,你的课堂又怎么能鲜活生动呢?学生又怎么能从你的教学中获得灵感呢?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意识训练自己对语文教育无比热爱的美好激情。这就要求我们,一要把语文教学当成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来看待;二要把你的学生当成延续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来看待,而不仅仅是把他们当成你生命中的一个过客。只有这样,你才能倾注自己生命所有去关注它,热爱它,你才能想尽一切办法去丰富它,完善它,也只有这样,你才会认真研究语文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让它在你的心田激起火花,让它与你的心灵产生共鸣,从而以一种感人的、可爱的形式展现出来,也只有这样,你才会去不断吸收专业知识,充实和完善自己,这一切的付出,你都会从中收获到一种生命意义得以充实的无限乐趣,而不会是一种负担。所以,改变心态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至关重要。

  三、修炼自己,学会等待,静等花开,游刃有余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如果不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注重知识的自我更新,肯定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语文教学,更谈不上要站在学科的前沿。教师就是一个教育者、实践者、研究者,是一个通过不断学习从而带领学生不断成长的发展者。有很多优秀的教育先行者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李镇西、王崧舟、薛法根、张祖庆、管建刚、常丽华、李虹霞,他们在自己的领域独具风骚,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诗意语文”、“组块教学”、“创意语文”、“作文训练系统”、“美文

  诵读”,他们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教学成果,更多的是教育理念和理论的冲击,持之以恒的.、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一种观念的引领,一种思路的升华,一种创意的快感,一种由心而生的做语文教师的幸福感!也许我永远不会成为像他们那样的语文教师,但是语文信念的种子和灯塔已经明确地告诉我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怎样走才能在这条语文教学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实

  四、不断反思,不断追问,只要开始永远不算晚

  语文教学是一个生动的、很有个性的再创造过程,无论你的见解多么新颖,你的教法多么独特,也难免受到自我思维的约束和限制,而如果我们能虚心听取别人的见解,对自己的教学又可以增添新活力,在这个过程中我又想到了孔子的一句话:“不耻下问”,不论是学历不及你高还是经验不及你丰富的老师,我们都可以从他们身上吸取到很多自己没有的东西,从而使你的教学更显个性风采。同时,在听取了别人的意见后,再结合自身的教学分析得失、利弊,认真反思下一次教学应该如何处理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的效果,然后把这些点滴的思维火花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又可以得到许多新的教学感悟。这样,自己的教学就会越来越有独创。

  因此,每一位教师在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道路上,必须学会调整自己,摆脱工于心计的市井之气,找到属于自己的有专业尊严感的幸福,这样语文教师就走向了大气象——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而不是教书匠。这个时候,语文教师就成为三尺讲台上,学生百读不厌的那本厚重的、不倒的、书香四溢的大书!

  文品高了,人品高了;人品高了,教品自然也就高了。一句话,什么样的教师也就带出了什么样的磁场,什么样的深度也就拥有了什么样的深度课堂。高度不一定是目标,向上才是语文教师应有的姿态。真正的彼岸也许永远无法抵达,但是凭着对教育、对孩子的良心,我想,更多有着同样教育理想和追求的老师们会并肩前行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能力目标

  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德育目标

  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请看他非凡的表现。(多媒体插放动漫flash)

  二、资料助读

  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墨子》及墨子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于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公输 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重武器),钩钜(现在还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多媒体显示

  械(xiè) 轩(xuān) 舆(yǔ) 犀兕(xī sì) 鼋(yuán) 罨(tuó)

  鲋(fù) 梓(zī) 褊楠(piá nán)

  多音字:

  请说之(shuō) 长木(zhàng) 公输盘(bān) 见我于王(xiàn)

  禽滑厘(gǔ)

  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3.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示例:

  (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加点词须重读,显示墨子焦急的心态,他为了阻止楚宋之战而不辞劳苦。

  (2)公输盘曰;“夫子何命命焉为?”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公输盘恭敬请教之意。

  (3)子墨子曰;“壮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读出祈使语气,显示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4)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义”字须重读,显示公输盘以“义”装点自己的味道,要读出他一本正经而又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傲慢的语气。

  (5)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6)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在无言以对的情况下,只好虚晃一枪,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楚王身上。要读出他狡猾推脱而又仗势欺人的语气。

  (7)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注意“善哉”的虚伪。“虽然……”则体现了一个霸气十足的诸侯的强硬与蛮横。

  (8)公输盘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公输盘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要读出阴险并带有威胁意味的语气。子墨子敏锐地揭穿这一阴谋,显示出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之意。

  4.选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评点。

  四、译读课文,疏通文句,熟悉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请献十金(请允许我,表敬词)

  荆之地方五千里(土地方圆,与现代汉语表意不同)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现代汉语中“机变”为“随机应变”之意)

  (2)一词多义

  公输盘不说(高兴) 见公输盘(拜见)

  请说之(解释)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

  不可谓知类(事理)

  为与此同类(类别)

  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

  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

  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的”,结构助词)

  (3)翻译下列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 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宋何罪之有? 译: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胡不已乎? 译: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胡不见我于王? 译: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此为何若人? 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五、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提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提问:谈谈你对本文思路的看法。

  学生讨论。 成果展示:

  1.以“见”字一线穿珠。

  墨子见公输盘→墨子见楚王→墨子见公输盘

  (1~12) (13~16) (17~22)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2.以人物思想、态度的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

  背景交代 公输盘“服” 楚王曰:“善” 公输盘诎 楚王曰“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阅读鲁迅的《故事新编非攻》,全面了解墨子的性格。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矗子的劝说艺术

  1,墨子止楚攻宋战略三步走。

  学生分角色朗读2~12段。

  提问:墨于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明确: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出公输盘冠冕堂皇的理由“吾义固不杀人”。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然后,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2)分角色朗读13~16段。

  教师提问:公输盘面对墨子的逼问,无话可说,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那么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

  明确: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引他入彀,然后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他先用一个假设,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伺若人”,使楚王承认并说出此人“必为有窃疾矣”。既然承认这种人“有窃疾”,那么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与此同类”。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理屈词穷,不得不诺诺称是。

  (3)学生齐读17~22段。

  提问:墨于是如何对待公输盘与楚王相互推诿、敷衍塞责的呢?

  明确:墨子明白仅靠道义是无法真正战胜强大而顽固的敌人的。墨子与公输盘演练攻守战术,公输盘九攻,墨子九距,公输盘攻械尽,子墨子守有余,公输盘起东心,子墨子预守备。“虽杀臣,不能绝也”,镇定沉着的子墨子扑灭了楚王与公输盘的嚣张气焰,迫使他们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4)教师总结:子墨子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式,揭穿了公输盘“义”的谎言,使楚王陷入“窃疾”的泥淖:通过纸上谈兵式的模拟攻守,“九距”而“守有余”,说明楚攻宋并不会有好结果,迫使楚王就范。

  2.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提问: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讨论,并自由发言。

  成果展示:

  说理巧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辞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2)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3)先发制人,保持主动。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机智善辩。墨于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制敌的法宝,以于之矛攻子之盾,公输盘与楚王一“服”一“善”,是多么的无奈和苦涩呀。

  语言富于表现力.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他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乃至愚蠢的举动。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于勇敢无畏、镇定自若的特点。

  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教师提问:《公输》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本文在写法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成果展示;

  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了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没有劝阻,面是请其杀人;见楚王,不盲其事,而说偷窃病:公输盘服、楚王称善均未解决楚攻宋的问题,波澜迭起,九攻九距,杀机四伏,不禁为子墨子担忧,墨子一跟看穿并严正警告,在实力对比和威慑之下,迫使楚王放弃,文章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育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狡猾。

  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四、总结升华

  1.提问: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三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学生大多联系美伊战争来谈;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应予以鼓励。

  2.模拟对话

  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学生激情发育,有的夸赞墨子热爱和平,为和平不辞劳苦,奔走呼号,称其为和平的使者,应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首批获得者,有的称赞其机智、勇敢;有的盛赞墨子敢于挑战强国,誓死保卫宋国。等等。 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墨子的人格魅力。

  五、课堂小结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与楚王钓阱俭、狡诈,从而说明了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生动,是《墨子》的代表作。希望同学们课下阅读《墨子非攻》全篇,全面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

  六、布置作业

  1.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鉴赏短文,品评《墨子》散文的艺术魅力。

语文教案 篇10

  【设计理念】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方法读懂课文,在自读中明理悟情,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吠、裸、鲫、撩、襟”等五个会认字,理解并积累“千丝万缕”“一言不发”“青山绿水”等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深入体会姐弟俩勤劳、纯朴而诚实的高贵品质。

  3.从小女孩的神态、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中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女主人公纯朴、诚实的美好心灵。

  2.指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对表现人物特点有什么作用。

  【教具准备】

  1.本课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时间】

  1课时

  【设计流程】

  一、提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同学们,当你买东西发现售货员多找钱给你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月下桨声》中的小女孩也许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2.读课题,提问:读了文章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合作探究,重点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注意读准“吠、裸、鲫、撩、襟”。

  2.默读课文,思考:

  ①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小组交流。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以小组的'形式互动交流自读所得。教师巡视点拨。

  4.全班交流。教师尽可能提问更多的学生,让学生通过运用在前几课中获得的方法深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女孩勤劳、诚实、淳朴的优秀品质。

  三、自读课文,感悟写法。

  1.画一画。用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把文中描写小女孩性格特点的句子画出来。

  2.说一说。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女孩的什么性格特点,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

  3.读一读。指导朗读描写小女孩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语句,深入体会小女孩诚实、淳朴的品质。

  四、巩固积累。

  1.出示生字卡片,指读“吠、裸、鲫、撩、襟”,并让学生说说哪个生字最难记,你是怎样记住的?

  2.词语采集。抄写“千丝万缕 一言不发 青山绿水”等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同步练习】

  一、照例子,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例:一(面)红旗

  一( )小船 一( )上衣 一( )鱼 一( )钱

  一( )钞票 一( )葱 一( )发夹 一( )圆月

  二、读一读,联系课文体会下面句子在表达人物性格特点上的作用。

  1.女孩儿在船边小心翼翼地放网。船头上,一个更小的男孩儿在划桨。他们各忙各的,一言不发。

  2.“对不起,刚才错了……”她大声说。

  3.她沾着泥点的手,撩起橘红色衣襟,取出紧紧埋在腰间的一个布包,十分复杂地打开它,又十分复杂地分拣布包中间的大小纸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三、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喜欢的词语:

  喜欢的句子: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阅读教案03-03

语文乐园教案04-04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写作教案12-03

语文下册教案12-10

语文《江南》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