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08 07:10:2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集锦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集锦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前文迁引,导入新课

  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

  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揭题:

  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4、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板书。)看看老师写对了吗?(“打扫森林”未加引号。)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

  二、初读感知,认记字词

  1、那么这两篇文章带给了我们大自然的什么启示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

  扫:扫帚、打扫。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

  如:生态平衡。

  三、了解内容,质疑交流

  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

  2、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可以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交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⑴ 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

  ⑵ “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4、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

  四、迁移学法,运用巩固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感受:

  (结合课件理解“流线型”。)

  3、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4、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2、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今天课文中所说的这些,希望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继续探究,下节的口语交际课上,我们还要就这个话题作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初步理解词义。

  二、分课时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三、分课时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四、教具准备:录音机、挂图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启发、揭题

  1、启发学生回忆: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去多名山风景秀丽,如:安徽的黄山和九华山、四川的峨眉山、山西的五台山......它们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你曾经游览了哪些名山?游览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

  2、揭题、设疑:看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能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呢?

  二、自读课文

  1、一读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二读要求: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3、三读要求: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检查自读效果

  1、点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答疑解难

  3、理清课文脉络

  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第一段(1、2)

  第二段(3)

  第三段(4-12)

  四、再点名分段读课文

  五、作业设计: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中,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1、在一片()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清静寂静)

  2、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了。(沟通畅通)

  3、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我回到住地。(跟着伴随)

  第2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朗读能力。

  2、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3、学习外貌描写,知道外貌描写要抓住特点,反映性格或品质。

  二、分课时教学重点:

  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三、教具准备:课件、挂图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1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板书:天游峰)

  过渡: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天游峰的险峻

  多媒体:句子(板书:天游峰:险峰九百多级

  游客: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2作者在险峻的天游峰上认识了一位扫路人,(板书:扫路人)这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的台阶。

  当同学们学到这时,大家有许多的想法,一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的台阶,我们简直不感相信,但他的确这样做了,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一辈子在这座山上清扫路面,难道他就没有一点儿厌倦吗?为什么老人能有如此的力量,是什么使他这样精力充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认识认识这位--(板书:的)(读题)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继续学习新课

  1、自由读课文,自己去认识一下这位老人,再介绍给大家。

  2、出示图片,学生介绍老人。(由总体到局部按顺序介绍)

  3、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老人的外貌,找出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对于老人外貌的描写为什么要分开写呢?这样写会不会显得写作没顺序?

  多媒体:仔细打量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到这你会有什么疑问?

  是什么吸引了作者,使他要仔细打量老人?

  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扫路人的工作累吗?再次朗读天游峰的险峻。

  他为何说“不累”?老人是如何说的?指名读。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老人对山的喜爱之情)

  读出“轻轻松松、自在悠闲”的语气。

  老人说的轻松自在,而作者却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他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引读)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两段,感悟作者对扫路人的佩服。

  将第6自然段与第7自然段进行对比朗读,进一步感知理解,体会扫路人乐观、开朗、攀登不止的精神,并提高认识,明白:只有爱一份事业,才会从中乐此不疲。

  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人那份开朗、自信,看出他对山的深厚感情?找找有关语句读一读。

  听到这,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引读)30年后,我再来看您!”

  多媒体出示,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组织读议,启发思考:“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

  老人怎么说的?老人的话说明了什么?(老人有一颗对生活满自信、开朗、豁达的心)

  4、小结: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他深深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你能读出作者的心情吗?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联系人物的性格特点,指导学生用自信、爽朗的语气来读,现出老人的精神风貌。)

  5、总结全文

  6、四人小组分角色读全文。

  填空: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岁人,他每天早晨(),傍晚()。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还有()作伴。这是一位()的老人,作者从内心()他。

  三、作业设计:

  多媒体显示练笔要求:

  “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来到武夷山,看到那银丝一样的阶梯......”

  根据上面文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四、板书设计

  13、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险峰

  游客望而却步半途而废

  扫路人不累扫上去扫下来

  开朗自信

  时间紧张

语文教案 篇3

  《语文乐园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特点,能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并能把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字,写得工整、匀称。

  2、练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学会写日记、将自己平时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随时记下来。

  3、教育学生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和陌生人一起走,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一个基本字加上不同偏旁组成一个新字”的有趣练习中,感悟到汉字“利用熟字加偏旁”的特点,并提高区别形近字(同音字)的能力。

  2、通过采用多种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能力。继续练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

  三、教学难点

  在学习“强强的日记”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按照正确格式写一篇日记,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事。

  四、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图片、小学生规范字典。

  五、教学时数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祖国的语言非常丰富,汉字也十分有趣。在学习中,我们要根据汉字的特点,掌握汉字的规律,更好地学好汉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有趣的汉字”。

  (二)学习讨论

  1、看板书,请同学们观察,从这些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议论。(每组第一个字都是独体字,每个字都加上不同偏旁组成一串新字)

  3、认认读读。

  (1)给每组第一个字注上音,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老师帮助注意)

  (2)在小组内认读其他字。(学生互教互学)字音相同的叫同音字,字形相近的叫形近字。还有的音节相同,只是声调有变化,要读准字音。

  (3)比比说说。

  想想这些字的字形和字义有什么联系。

  例如:“清”字的意思是指(液体或气体)纯净没有混杂的东西,可以组成“清水”,与水有关,因此“清”是三点水旁。

  (4)你能照样子试着写出几组熟字加偏旁的`有趣汉字吗?

  例:也—他她地池

  (三)写字练习。

  1、演示电脑课件,认读字字板上的字。(个人读、齐读)

  2、观察字形,看看是什么结构,应该怎样把字写匀称。

  (1)小组讨论:“访、妈、情”三个字是左右结构,“芳、菜、骂”三个字是上下结构。

  (2)运用课件或板书,展示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观看后,总结书写规则和书写方法。

  左右结构的字,要先写左,后写右,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上下结构的字,要先上后下,写时注意上小下大。

  3、照样子,在书上田字格中先描写,然后独立写好每个字,注意工整规范。

  第二课时

  (一)讲明本节课的内容。

  1、阅读欣赏。

  2、语文生活。

  (二)出示图片,以图激趣。

  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是一朵美丽的太阳花。请同学们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太阳花的。

  (三)借助拼音,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

  (四)利用音序查字法查出“粉、含、晒、傍、紫”五个字。

  1、让学生再从文中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字,如“嫩、越、汁、极”等,利用音序查字法查一查。

  2、每组议论的结果,看谁查得又快又准。

  (五)边读边悟,进行交流。

  1、说说这种花为什么叫“太阳花”。

  (1)自己借助拼音小声读文。

  (2)想一想为什么叫“太阳花”。

  (3)小组讨论,互相说一说。

  (4)汇报交流“为什么叫太阳花”。

  2、你喜欢太阳花吗?为什么?

  3、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六)演示课件《面对陌生人》

  1、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宁宁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陌生的叔叔要和他一起走,宁宁不该跟那个叔叔一起去呢?你要是宁宁,你会怎么办?怎么说?”

  2、分组表演。

  3、推荐同学在全班表演,交流摆脱陌生人的好办法。

  (七)提高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各抒己见:“为什么不跟陌生人一起走?”(提高警惕性,严防上当受骗)

  第三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阅读过许多种体裁的文章,如:儿歌,古诗等。今天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新的写作形式。请看电脑课件(或投影)。

  (二)个人自读,初步感知。

  阅读强强的日记。

  (三)边学边议,弄懂内容。

  1、强强的日记中写了些什么?(日记中写出了时间、天气,还记录了强强做了什么)

  2、指名读日记内容,明白强强的日记写了什么。

  共有两句话,分别读一读,想想写的是什么。

  第一句写的是今天下午,强强和小朋友踢足球,一直玩到天黑才回家。

  第二句写的是强强的心情。

  (四)提出质疑,全班讨论“为什么要写日记”。

  (五)教师重点说明。

  日记就是一日一记。具体地说,就是把一天生活、学习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真实地记录下来。要写好日记就要做生活有心人,学会观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一定要说真话,写真事。篇幅的长短不限。希望同学们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天天坚持记,有利于个人成长和进步。写日记要注意格式正确。每篇日记的第一行靠右边要写上“年、月、日”,在第二行(第一行“年、月、日”的下面)写上星期几和天气情况。第三行开头空两格后开始写正文。

  (六)分小组,说说自己想写什么。

  (七)练习写日记。

  学习强强的日记,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八)写完后,可与伙伴交流个人习作体验。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围绕豆腐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祖国和家乡的爱恋之情。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有关资料,生活体验来感悟,交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国、家乡的爱恋之情,激发学生的情感。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祖国和家乡的爱恋之情。

  教学准备:豆腐的相关资料

  主教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起豆腐,同学们都不会陌生,大家都来说说吧!

  2、让我们一同去品味黄苗子的《豆腐》吧。

  二、学生自读,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文章写了些什么?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听写词语,辨析多音字,理解词语。

  (1)辨析多音字

  和héhuóhuhú

  喷pēnpèn

  供ɡōnɡɡnɡ

  (2)理解词语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眉飞色舞:形容人非常高兴,得意的神态。

  2、理解内容:

  第一部分(地~2自然段):写几位在英国多年的华侨一起聊天时说起了家乡的豆腐。

  第二部分(3~12自然段):介绍有关豆腐的传统小吃,豆腐菜的加工与制作,营养价值及桐城特产“叫豆腐”。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再一次点明豆腐容易勾起中国人心头的一种特殊的滋味。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读第二部分(第3~12自然段),作者围绕豆腐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具体怎样写的?

  (1)学生自读,小组交流。

  (2)班内汇报。

  2、作者仅仅是向人们介绍豆腐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1)学生自读开头、结尾部分,圈点批注。

  (2)小组讨论。

  (3)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①“对祖国和家乡的爱恋……这是很自然的。”

  ②“的确,作为一个中国人……体味到生活的多彩。”

  3、你有这样的体会嘛?联系生活体验说说吧。

  四、理解、升华感情。

  1、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依照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断。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学会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手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生字词,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认识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增强同学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学习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小我”的感情(对壮观的钱塘江潮的赞美),以及放大的“大我”情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2分钟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大家在暑期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和父母去哪里旅游,参观名胜古迹?相信大家在旅行途中都会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巧的是呀,我们要讲的也是大自然,第一课描写的正是大自然的.一大杰作,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赵宗成和朱明元二人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力量。

  讲授新课:

  老师: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画出生字词(在同学们默读的过程中,老师在黑板左上边板书几个核心问题,在左下方板书生字词)

  核心问题:

  1、观潮的人多不多?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等潮的人心情如何?

  2、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是什么样的场景?

  3、作者运用了那些描写手法来体现钱塘江潮的浩浩汤汤?

  生字词:笼罩,屹立,人声鼎沸,贯穿,崩塌,恢复,浪潮,名称,食盐,大雨蒙蒙,薄雾,昂首挺胸,新旧更替,浩浩汤汤,风号浪吼

  老师:同学们,大家已经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那么这篇文章描述的对象是什么呢?

  学生(一齐回答):钱塘江潮(此时,在黑板中央偏上板书课题《观潮》并在其下方写“钱塘江潮”)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次默读课文,小组合作,查字典,找出生词的读音。

  老师:现在我们有请一位同学来为生词注音,并且带着大家一起朗读。

  老师:同学们,钱塘江潮是一大奇观,那天,来观潮的人多吗?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1:来观潮的人很多。在文中第二自然段“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老师:这句话怎么就能够看出来观潮的人很多呢?

  学生1:“人山人海”就是形容人聚集的很多,像山一样,像海一样多。从“昂首”“望”“等着”“盼着”这几个词可以看出大家焦急的等待着,对钱塘江潮非常期待。

  老师:回答的非常好,谢谢,请坐下。这篇文章由三部分组成(此时,教师在中间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那么,这三个时间段格式怎样的场景?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在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写上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特点)

  老师:同学们,文中有哪些对钱塘江潮的描述,作者是怎样表现钱塘江潮的浩浩汤汤的?

  学生5:、、、、、、、、、、

  老师: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学生5:、、、、、、、、、、

  总结归纳

  老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完了整篇文章,结合单元导读说说作者为何要写钱塘江潮?

  学生:、、、、、、、、、、、

  老师:是的,是为了写钱塘江潮给人的震撼,更是在赞美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拓展延伸

  老师:其实呢,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大自然美丽的杰作(此时,教师ppt出示各种世界奇观,最后一张上的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并简单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引导同学们去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欲望)

  课后作业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就到这里,课后同学们有三个任务

  1、抄写本课生词,每个五遍,并造句。

  2、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预习第二篇文章。

  板书设计:

  问题 《观潮》 课后作业

  1、 潮来前: 1、

  2、 潮来时: 2、

  3、 潮来后: 3、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反义词,认识“矮、瘦”等六个生字,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2、能背诵26个英文字母,培养学习课外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大写字母的学习

  三:课前准备:拼音大小字母卡片

  四:教学流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课文上的词

  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2、同桌互相读一读,做做小老师

  3、出示生字

  矮瘦暗丑闲旧

  (1)请小老师上台领读(2)请小老师说说你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同学吗?(如:“瘦、丑”是翘舌音)

  4、师生合作读

  师读“高”生读“矮”

  5、男女同学合作读

  6、说说你的发现: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吗?

  7、扩展运用,

  (1)你能说说其他反义词吗?

  (2)说句练习,如长颈鹿高,猴子矮。

  小结:在平时生活中,从人们的说话中可以认识许多字。

  (二)、我会读。

  1、过河游戏。板画:小河

  教师提出过河要求:

  读出这个词语就是等于能踩着这块石头过河

  出示词语

  打水打伞打电话打鱼打球打个问号

  2、自己练读,同桌互读。

  3、齐读

  4、指名过河,同桌两人接力过河。

  5、评出最佳合作奖。

  6、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每个词语里都有一个“打”)

  7、请同学给每个词语中的“打”换个字。

  (三)、读读背背。

  1、谈话激趣。

  2、出示26个字母(小写)。你认识它们吗?

  3、请学生读

  4、告诉学生这些拼音字母每一个都有一个读音一样的大写字母

  小写字母旁边出现对应的大写字母

  (1)自由读(2)指名读(3)同桌互读(4)男女生比赛读。

  5、认识大写字母

  (1)找一找,有哪些大小写字母完全一样?

  (2)看一看,有哪些大小写字母相近?

  (3)记一记,哪些大小写字母差别大?

  6、指导学生背诵字母表。唱唱字母歌。

  7、背诵比赛。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激发学生喜爱双手和大脑。

  2、鼓励学生课外识字,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二:教学重点:

  三:课前准备:学生自己的课外识字本

  四:教学流程:

  (一)、我会读。

  1、谜语导入,“十个小伙伴,分成两个班,大家齐努力,共同把事干。”

  “站在最上面,用它来思考,眼睛看不见,智慧在里面。”

  2、初读儿歌。

  (1)自读儿歌,圈出读不好、不会读的字问问周围同学。

  (2)组内读,交流遇到的.困难,再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评议。

  3、读了儿歌,你知道这两件宝是什么了吧?

  为什么说它们是两件宝呢?

  4、指导朗读。有了这两件宝,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大家喜欢我们的手和脑吗?

  5、再读儿歌,要求读得有感情。

  6、朗读比赛。

  (二)、展示台。

  1、分小组交流:在其他书上认识的汉字。

  2、把自己认识,而语文书上还没教的字剪或写下来,做成生字擂台,考考同学。

  3、学生离开位置去看别人的擂台

  4、说说通过刚才的看、听、学,你又学会了哪些生字?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猜谜的方法,能把自己猜谜的过程用规范的语言说出来。

  2、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会与人交往

  三:课前准备:每位学生准备收集一到二则谜语写在纸条(彩色)上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1、今天是“元宵节灯谜晚会”(放轻音乐)

  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谜语纸条。

  (二):提出要求:

  1、说一说,说说你收集的或自编的谜语。

  2、猜一猜,看谁最先猜出谜语。

  3、讲一讲,你是怎样猜出谜底的。

  (三):组织猜谜

  1、指名学生上台展示你的谜语(实物投影仪)

  请两位同学上台

  生1:说说你出的谜语是什么?

  生2说出自己的谜语。

  生1说出谜底

  生2确认对错(猜对了,生2问:你是怎么猜出的?)

  (四):互动交际:

  1、请同学在“灯谜晚会”里自由“游览”与人交换猜谜(要求模仿刚才生1、生2的交际过程)

  2、交流成果,说说你猜出了几个谜语?是怎么猜出的?

  3、指名上台把他们交际的经过再演示一遍,其他同学做小评委。

  (五):课外延伸:

  请同学把灯谜贴在教室的展示台里

  1、下课继续猜谜

  2、这些谜语中有许多生字,看看你在猜谜中又认识了几个生字。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

  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他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达观(dá)安分(fèn)恩惠(huì)赔礼(péi)纵然(zòng)契约(qì)

  3.理解词义。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仁人志士:仁爱而有节操的人。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理清课文结构,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论述了什么?

  明确: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2.用简要的语言说说本文论述了什么道理。明确:本文告诉了我们:人生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同时告诉人们,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而不应该逃避责任。

  (二)品读第一部分

  1.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明确: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明确: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2.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明确: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四、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分论点一:痛苦--负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五、课外拓展依据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示例一:人生什么事最快乐呢?我说,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若自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示例二:人生什么事最遗憾呢?我说,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若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引用论证的作用。(重点)

  2.学习本文凝重而轻灵的语言特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作者认为,人生在世,无论对朋友、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都有责任,一旦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种痛苦无法解脱。那么什么是他眼中的“最乐”呢?这一节我们就来看一看什么是“最乐”。

  二、自主预习第3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明确:尽了责任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责任固然给我们带来痛苦,却也能带给我们的快乐。

  三、合作探究

  (一)品读第二部分

  (1)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

  明确: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明确: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二)品读第三部分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明确: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明确: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明确: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三)论证方法探究

  你知道文章第4自然段引用孟子、曾子的话属哪种论证方法吗?有什么作用?

  明确:主要运用了引证法。引用孟子、曾子的话,论证人应当敢于负责任,因为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就越大。引用典型,极具说服力。

  (四)语言探究

  本文语言凝重而轻灵,不死板,不呆滞,你能结合下面句子具体分析吗?

  1.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明确:以排比句列举种种没有尽到责任的现象,再用设问,一问一答来证明“人生的痛苦在于负未了的责任”,使原本凝重的道理变得轻松活泼。

  2.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明确:运用排比。在第二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第三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字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性,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以仔细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是很审慎的。

  四、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分论点一:痛苦--负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

  分论点二:快乐--尽责任(处处尽责,时时尽责)

  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不应逃避

  五、课外拓展

  “最苦”与“最乐”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概念,作者将两者都与责任联系起来,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请你以“最美”和“最丑”“尚”和“最卑鄙”“”与“最坏”为例,说一句有内在联系且观点鲜明的话。

  示例一:我认为最美的是优雅的气质和高尚的品德;最丑的是庸俗的行为和肮脏的灵魂。

  示例二:我认为尚的是无私的爱心和伟大的奉献;最卑鄙的是损人利己的自私和过度贪婪的欲望。

  示例三:我认为的是能讲出最美的语言、温暖人心的舌头;最坏的是挑拨是非、颠倒黑白的舌头。

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

  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问:谁认识"苋"字?吃过苋菜吗?吃过马齿苋吗?

  2.你们想知道课文中围绕马齿苋发生了什么事情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有关马齿苋的故事。

  板书课题:马齿苋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2、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出示与生字连在一起的词语,指名认读.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2.你有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愿望的事情吗?当时心情怎样?说说.

  四.

  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学 生 活 动

  认识"苋",简介马齿苋的样子,味道.

  齐读课题.

  1.默读课文,标然段,想一想:课文围绕着马齿苋发生什么事?

  4.生字,词语回归课文,自由读课文.

  5.谈谈:课文中围绕马齿苋发生了什么事?

  1.边读课文边思考;小伙伴们是怎样实现愿望的`?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画出课文一共有几小节。

  2.读课文,体会情感.

  板书设计

  3.马齿苋

  马齿苋 县城 梅子 竹篮 愉快 摆好 恋恋不舍

  教学反思

  本课在分析课文时,没有缕清思路。这是本课最大的失误。今后在教学研究中应该认真、细致的研究教材、教参,避免此类失误!

语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这是一次状物的习作训练。教材的第1部分是本次习作的训练要求:“从几个方面”、“有条理”、“比较具体”地介绍一件小物品。第2部分是习作指导:提出选材范围,说明什么是小物品;指出可以从哪些方面写;怎样一部分一部分有顺序地写。第3部分是一篇习作举例。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喜爱小物品的'情趣。

  2、能从几个方面有条理地介绍一件小物品。

  3、学会对反映事物特点的材料要写得具体些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1、课前准备

  录音机1台,磁带1盒,投影机1台,“小花鹿”投影片1张。每位学生准备自己喜爱的小物品1件。

  2、教学过程

  ⑴听说揭题。

  ①听课文录音《我的“小花鹿”》说一说“小花鹿”指的是什么?

  ②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写写自己喜爱的一件小物品。板书课题。

  ⑵让学生将各自准备的一件小物品摆放在课桌上。

  ①抽问学生,你准备的小物品是什么?为什么你喜欢这个小物品?

  ②指导学生给所带的小物品分类。

  学习用品有哪些?全班一共带来了几件?(让学生举起小物品。)

  生活用品有哪些?全班一共带来了几件?(让学生举起小物品。)

  玩具有哪些?全班一共带来了几件?让学生举起小物品。

  还有别的小物品吗?指导学生说出属于别的哪一类的。

  ⑶进一步认识自己所带的小物品。

  拿几个学生所带的小物品放在讲台上,教师取其中一只。

  这一只小物品是什么形状的?有哪几个部分?是什么颜色的?这个小物品有什么用途?

  ⑷学习习作举例《我的“小花鹿”》。

  ①出示“小花鹿”投影。

  说一说“小花鹿”各部分的名称、颜色以及其它特点。

  ②学习课文第二段。

  读课文第二段。

  A、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什么?请用铅笔划出来。(有小耳朵、眼睛、小嘴)

  小耳朵是什么颜色的?

  为什么说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

  出示讲台桌上的一件小物品,说一说某一部位特点,结合这一特点用“仿佛”一词说一句话。

  读写脑袋的三个句子。

  B、这一段还写了“小花鹿”身上的什么特点?身上的`颜色和耳朵的颜色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说又小又短的尾巴显出一副调皮的样子?

  C、小结全段主要内容。

  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真的很讨人喜欢吗?

  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出作者很喜欢“小花鹿”?体会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D、小结全段写作方法。

  ③这篇习作举例除了写“小花鹿”的这些特征外,还写了什么?

  第1段写了“我”有一个储蓄罐“小花鹿”。

  第3段介绍了这个储蓄罐的用途。

  ④指导列出写作提纲。

  第二课时

  1、教学内容

  学生习作

  2、教学过程

  ⑴习作前谈话,提高写作兴趣。

  ⑵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⑶对部分学生习作进行初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写作教案12-03

语文下册教案12-10

语文《江南》教案12-10

语文基础教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