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歌曲的幽黙,风趣的`特点,并对音乐活动感兴趣2、丰富词汇:颠倒3、学会演唱歌曲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图谱,背景图一张,老鼠,狮子,大象,蚂蚁,小鱼,小鸟,公鸡,母鸡卡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律动做好
二、练声:《小动物怎样叫》
三、幼儿学唱歌曲1、引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1)幼儿带着问题欣赏歌曲。
今天动物园里来了很多小动物,小朋友认真听一听它们都是谁?
(2)教师出示挂图操作,幼儿再次欣赏歌曲。
小朋友我们再来听一听,看一看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教师讲故事内容,解释"颠倒"的意思。引出歌曲《颠倒歌》
2、幼儿看图谱跟教师诵读歌词。要求幼儿认真观察图谱的内容。
3、教师弹琴教幼儿唱3遍。要求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
4、教师与幼儿看图谱完整唱一遍。
5、幼儿听录音根据歌曲内容大胆创编动作。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舞蹈学会用肢体表达爱。
2.提升幼儿边唱边跳的能力。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活动准备
《爱我你就抱抱我》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怎样表达爱
1、我们平常怎样表达爱爸爸妈妈?
2、爸爸妈妈平常有怎样表达对我们的爱那?
3.热身运动
学舞蹈表达爱
1、重复多次念歌词,加深记忆。
2、教师先跳一遍幼儿观看。
3、逐步唱歌词学做动作。
活动结束
全班集体从头到尾跳一遍。
放学回家用舞蹈跟家人表达爱。
活动反思:
这堂课的选材很好,幼儿对这首歌曲很喜欢。并且在演唱时,都能加上自己创编的动作。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准备图谱时,可以直接就使用图片,简谱不用加上。在打击乐器的'使用时,有的幼儿还不知道节奏,在这里时应该再更加的强调一下。并且上课时要更加的关注全体小朋友。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交通信号灯的含义,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2.学唱歌曲,唱好附点音符。
活动材料
1.录音带、录音机。
2.自制交通信号灯一个。
活动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
(一)请幼儿找出交通标志,如人行横道、注意学校、交通信号灯、自行车道、注意路滑等,说出他们表示的意思。
(二)教师出示交通信号灯,问:“什么地方有交通信号灯?”“你见过交通信号灯的哪些信号?”
(三)教师介绍红灯、绿灯、黄灯、直道放行、转弯放行等信号灯。
二、欣赏歌曲。
(一)播放歌曲录音
师:“歌曲里的小朋友是怎样经过路口的?”“经过十字路口时要注意什么?”鼓励幼儿积极回答。
(二)让幼儿找出有信号灯的'两句歌词。
三、学唱歌曲。
教师用整体教唱法教幼儿唱歌。启发幼儿倾听教师演唱“啦”的部分。唱好附点音符。
四、音乐游戏。
玩法:幼儿手拉手,边走边唱《红绿灯》的歌,唱完歌曲看信号灯过马路,音乐起,游戏重新开始。
《中班音乐教案:红绿灯》摘要:鼓励幼儿积极回答。 二让幼儿找出有信号灯的两句歌词。 三、学唱歌曲。 教师用整体教唱法教幼儿唱歌。启发幼儿倾听教师演唱啦的部分。唱好附点音符。 四、音乐游戏。 玩法:幼儿手拉手,边走边唱《红绿灯》的歌,唱...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乐意尝试用小乐器进行游戏和演奏活动。
2.通过感知对比,尝试听辨四种乐器的声音,并在游戏和演奏活动中正确运用。
3.能看懂图谱,迅速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并运用所听出的乐器进行演奏。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认识铃鼓、沙锤、响板、碰铃四种乐器,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熟悉乐曲《郊游》。
2.物质材料的准备:铃鼓、沙锤、响板、碰铃四种乐器若干。音乐播放器、帷幕、四种乐器图样标记。地面用彩色粘贴布置成田字格状,分别贴上标记。乐曲《玩具兵进行曲》,乐曲《郊游》演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引入。
1.以与藏在帘子后面的小乐曲做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听辨的兴趣。
2.教师分别敲击乐器,幼儿进行听辨,并说出乐器的名称。
二、听辨乐器声音,与小乐器做游戏。
1.请幼儿自由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乐器,与小乐器交朋友。
2.教师在幕后敲击某种乐器,请幼儿辨别,判断后站在贴有它标记的家中。
3.听辨过程中让幼儿自由交换手中的'乐器,感受每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形式。
先后敲击某一种乐器。
同时敲击某两种乐器。
同时敲击某三种乐器(根据幼儿接受情况而定)。
三、在音乐背景下,听辨乐器并随着音乐旋律敲击乐器。
1.听音乐《玩具兵进行曲》,教师先后敲击不同乐器,幼儿听到那种乐器的声音就演奏相同的乐器。
2.不停变换敲击乐器的种类,逐步加大听辨的难度。
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同时敲击两种不同的乐器。
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同时敲击两种声音相似的乐器。
在音乐背景下,轮换敲击和同时敲击乐器。
四、看图谱,合奏乐器。
1.看图谱,请幼儿根据图谱上的标记为乐曲《郊游》配伴奏。
2.进行打击乐表演。
3.在演奏打击乐《郊游》中,引导幼儿理解和听指挥进行演奏,注意休止符。
活动延伸:
1.继续接触有关符号、节奏、音符的游戏活动。
2.投放多种打击乐器,鼓励幼儿利用各种乐器进行演奏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听辨出铃鼓、碰铃、沙锤、响板四种乐器的声音。活动的难点是,能迅速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并运用所听出的乐器进行演奏。目标定位是,听辨能力是音乐中比较关键的能力,也是进行音乐活动的基础。因此此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在:通过各种游戏,听辨、区别乐器声音,并尝试在演奏活动中运用。在活动材料方面,我选择了四种乐器,涵盖了高中低三个声部,使得音色有所区别。
整个活动都围绕和小乐器捉迷藏的游戏情景,使活动充满神秘感和情趣,活动中设计了田字格,使幼儿在有趣的占格游戏和器乐合奏中完成目标,实现寓教于乐,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环节一:听乐器声音,猜乐器名称(说出乐器的声音特性,说说声音像什么?激发幼儿想象力,调动幼儿生活经验,进一步提升对乐器音色的感知。环节二:与小乐器交朋友,选择乐器玩听声音找家游戏。(幼儿每人选择一种乐器,听到幕后的声音就站到相对应乐器的家中(占格)。这里逐步加大听辨的难度,从一种乐器单独敲击--两种乐器同时敲击--同时敲击四种乐器。幼儿在过程中不断与同伴交换乐器,体验各种乐器声音性质的不同。环节三:在音乐背景下,迅速听辨乐器并有节奏的随着音乐敲击。(在第二个环节上难度有所提升,不光要听辨乐器音色,更要听乐器旋律和节奏。)环节四:看图谱,合奏乐器。(提升经验,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整个活动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逐步开展,孩子们在"听"、"辨"、" 玩"、"练"等有趣环节中,不断获得新的音乐经验。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多次感受歌曲的基础上,发现歌词重复的规律,并学唱歌曲。
2.感受数量递减的规律,理解其含义,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3.能与合作表演的同伴相互支持与协作。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室地面上用线画两根“圆木”。
2.磁性教具1套。(包含池塘背景和3只小青蛙)
3.号码牌2套。(数字为1-3)
4.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集体复习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1.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唱《头发、肩膀、膝盖、脚》这首歌,边唱边整齐地做动作。
2.教师:这一次,我们把歌词“头发”藏起来不唱,用拍手来代替。
(二)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1.教师:今天,我们要学唱一首新歌,唱的是什么小动物呢?请你们听一听、猜一猜!(教师弹奏旋律,只唱歌词中“啊呜啊呜啊呜”和“呱呱呱”)
2.教师:你们猜是哪种小动物?说给大家听一听!
3.教师:你们猜得对不对?听我来唱一唱!(教师边范唱歌曲,并演示磁性教具)
(三)幼儿感受歌曲内容,并初步学唱。
1.教师:小青蛙去游戏,开始的时候,共有几只青蛙坐在池塘边的圆木上?(教师出示3只青蛙,放在磁板上)3只青蛙已经准备好了要去捉虫玩游戏。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教师边演示教具边带幼儿学唱全曲)
(四)教师播放音乐磁带,幼儿进行表演唱。
1.教师:我要请3个小朋友扮演青蛙,蹬在“圆木”上游戏,谁愿意来试试?(教师给请到的'“小青蛙”每人挂一个号码牌)
2.教师:你们看,3只青蛙跳水的顺序已经排好了,谁是第一个?谁是第二个?……现在请按号码牌顺序蹬在“圆木”上。大家来看看,他们蹬的顺序对不对?现在我们一起唱歌,唱到青蛙“跳进池塘”时,“小青蛙”就按着顺序跳水,然后到自己的座位上和大家一起唱歌。
3.教师:你们看,池塘边有两根“圆木”呢!这次我们可以邀请更多的小青蛙来游戏了!
4.教师先请3个幼儿,等他们自主排序之后,再开始游戏。
活动延伸:
教师根据幼儿掌握序数概念的情况不断增加游戏难度。在以后的音乐游戏中,有意识地要求幼儿控制排序的时间,总结出更多的合作经验。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知道泡泡糖吃完后应该放到哪里,增强环保意识。
2. 创造性的表现玩泡泡糖的有趣动作,提高动作的表现力。
3. 学会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大胆表演律动。
4. 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5. 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重难点分析:
重点:能够大胆合拍地表演律动动作。
难点:引导幼儿夸张地、创造性地表演玩泡泡糖的动作。
活动准备:
律动音乐、猫咪头饰、小老鼠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创设游戏化情境,幼儿跟随音乐做热身律动。
二.展开:
1.教师讲述《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
教师有声有色地讲述音乐情节中得故事,使幼儿对音乐内容有所感知与了解。
故事内容:
有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地溜出去玩。它跑几步就东瞧瞧、西瞧瞧,跑几步就东瞧瞧、西瞧瞧。到了草地上,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糊糊的东西。它不知道这是泡泡糖,于是赶紧用手去拽,呀!泡泡糖又黏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黏到了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这时,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像个球似的滚回了家去了。
2.引导幼儿探索表现小老鼠的动作
(1)师:小老鼠跑出去玩,它是怎么跑的呀?
引导幼儿一边说,一边在座位上做动作。
(2)提问:小老鼠跑到草地上玩,它踩到了什么?
泡泡糖小朋友都吃过,泡泡糖是很粘的,它要是粘在了身上,可是不容易弄下来的,小老鼠踩到泡泡糖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引导幼儿一边说,一边做动作。
4. 幼儿自主探索泡泡糖黏在身上的动作
教师及时指导,引导幼儿夸张的把动作表现出来。
5. 请一名幼儿与教师合作表演泡泡糖粘到身体不同部位后拽泡泡糖。
师:老师手上也粘到了一个泡泡糖,谁想来和老师一起玩一玩?
6. 幼儿分组练习动作。
幼儿之间合作做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规范动作并引导幼儿夸张的表现出来。
7. 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音乐
师:现在请小朋友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就是告诉我们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请你们在座位上按故事情节把它表现出来吧。
8. 跟随音乐,师幼共同表演音乐游戏
(1) 第一遍:幼儿与教师一同听音乐做动作。教师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拍,并把拽泡泡糖然后又弹回来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出来。
(2) 第二遍:教师提醒幼儿在游戏中注意,泡泡糖弹回来时可粘在身体的不同部位。
如:胳膊上、腿上、脚上、脸上。
(3) 第三遍:教师一边放音乐,一边讲故事,并加上猫咪冲出来的情节,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猫咪出现后,教师带领幼儿连忙跑回家。
活动总结:
1、“小老鼠为什么会在草地上踩到泡泡糖?”(环保教育)
2、“吃完泡泡糖以后,应该怎么做才对呢?”
活动结束:
组织幼儿共同讨论:小老鼠可被这乱丢泡泡糖的人给害惨了,那我们吃完了泡泡糖应该放到哪里呢?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中,教师运用夸张的动作来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游戏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乐。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提问技巧,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动作,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每个动作。孩子们在诙谐幽默的乐曲声中嬉戏、理解、融入音乐情景,玩的不亦乐乎,特别是对泡泡糖的粘性有很丰富的表现力,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在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要关注全体,有针对性的教学,对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给于积极的引导、互动、带动效果好。
温馨提示: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自然界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虽然小老鼠在生活中是人人喊打的动物,但动物王国中的小老鼠却机灵好玩常常引人发笑,深得孩子和成人喜爱。因此我设计了此活动。另外,泡泡糖也是幼儿比较喜欢的糖果之一,对于它的特性——很黏、和给人们带来的麻烦有一定得了解,所以本活动设计以生活迁移的方式让活动更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的创编表现更自然、丰富,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小百科:泡泡糖既好吃,又可以吹泡泡玩,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泡泡糖发明于1928年,上世纪90年代最有名的泡泡糖是大大泡泡糖。
中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唱问答式歌曲,用动作大胆表现歌曲内容。
2、了解动物尾巴的特征。
3、激发幼儿对动物尾巴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课件
《谁的尾巴最好看》音乐,动物头饰及相应的尾巴若干,找朋友音乐,游戏音乐活动过程一、发声练习1、师弹"谁的尾巴最好看"音乐,幼儿随音乐唱"啦"或"啊"的音2、复习歌曲《小动物怎样过冬》
二、欣赏歌曲感受问答式歌曲轻松欢快的情绪。
1、 看课件欣赏歌曲提问:歌里唱了哪些小动物,并学学它们尾巴的样子。
2、发现歌曲中问答式的歌曲特点:引导幼儿听辩出歌曲那几句歌词是提问的,哪几句歌词是回答的。
评:通过完整的欣赏,让幼儿对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熟悉歌曲旋律,初步了解节歌曲所表达的意思。孩子们听后思维很活跃,把歌里唱的所有小动物都说上来了,也运用已有经验,表现了他们尾巴的样子。对问答式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 学唱歌词,表演唱歌曲
1、游戏:找尾巴出示贴有猴子、兔子、小松鼠、鸭子、公鸡、孔雀及它们的尾巴贴绒的`黑板,师引导:小动物们遇到大的2麻烦了,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尾巴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幼儿操作:将相应的尾巴贴到小动物身边。
2、问答式的学歌词老师问一句,孩子答一句,如师说"谁的尾巴长"幼答"猴子尾巴长";老师三句三句问,幼儿三句三句答。
3、集体跟音乐唱歌曲师引导:小朋友把小动物还有他们尾巴的特征都记住了,那就让我们一起跟音乐来唱一唱歌曲《谁的尾巴最好看》吧指导幼儿演唱休止符前面的音符时要收的果断4、 和幼儿一起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5、幼儿自选头饰及相应的尾巴戴好,随音乐"找朋友"找到自己的同伴站一起,围成圆圈来表演歌曲。表演时,唱到谁,谁就走到圈里扭扭小屁股,晃晃小尾巴。
评:幼儿看着贴绒图片和有趣的问答形式学习歌词,在随音乐演唱时,孩子们都能很熟练的大声唱歌词,表演时也很活跃,主动创编动作大方表演,收到了很好的互动效果。
四、游戏揪尾巴,巩固幼儿对尾巴的认识师:我们来玩个揪尾巴游戏吧,每个小朋友从别人背后揪一条尾巴,然后快速跑回做位好吗?
幼儿随音乐玩揪尾巴评:幼儿快乐地玩着游戏,揪到尾巴的小朋友快速跑回座位,高兴地举着战利品。然后请孩子们说自己拿的是什么小动物的尾巴。
五、引导幼儿根据动物尾巴特征自编歌词演唱,启发幼儿对动物尾巴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1、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尾巴,是什么样的,怎么知道的?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动物尾巴的特征自编歌词演唱。如(谁的尾巴像小板凳,啄木鸟的尾巴像小板凳。谁的尾巴像最有趣?袋鼠的尾巴最有趣,乌龟的尾巴最有趣)等。
小结:不同的小动物有着不同的尾巴,请小朋友说说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来和大家分享。
六、1、画尾巴师绘画一些小动物,幼儿添画尾巴
2、 尾巴配对幼儿可将动物和尾巴配对,也可将特征相似的尾巴放一起
中班音乐教案 篇8
一、带入声音,使幼儿产生兴趣
1、教师播放“大雨和小雨”录音,引导幼儿自由倾听。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打雷和小雨的声音)打雷后要干什么呢?(下雨)
3、下的是什么雨呢?(大雨)
评析:在倾听中分辨出大雨和小雨的不同,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初步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1、下大雨的声音怎么样的呀?(哗啦哗啦……)我们用能干的小手来表示一下,谁来做一做?(尽量用夸张的动作来表示)我们再来用能干的小手边念边做吧!(出示大雨图片)
2、大雨下的可真大,慢慢地雨变小了!我们来听一听……播放小雨录音。
3、小雨下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呀?(淅沥淅沥……)小手也来表示一下吧!我们也来一起来念一念。(出示小雨图片)
评析:直观的教具容易引起小班幼儿的注意,用图片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更好地为下一环节作好铺垫。
三、熟悉歌曲、大胆地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强弱力度
1、大雨、小雨高高兴兴地从天上落下来,听,它们还在唱着好听的歌呢!(教师清唱歌曲一遍,唱出大雨、小雨的不同强弱力度)
2、它们唱的好听吗?大雨落下来时是怎么唱的啊?小雨又是怎么唱的啊?来,我们来唱一唱吧!让幼儿尝试唱歌。
3、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听听看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声音一样吗?欣赏歌曲第二遍,感受大雨声和小雨声的不同。
4大雨唱的时候是响响的,小雨唱的时候是轻轻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唱两遍,引导幼儿唱出强弱力度)
5、现在让我们来学一学大雨和小雨,一边唱一边从天上落下来吧!(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大雨和小雨)
评析:在学唱中感受大小、强弱的力度,鼓励幼儿在想唱,敢唱的基础上,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四、大雨和小雨
1现在老师来做大雨,请小朋友来做小雨,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但是有一个规则:唱大雨的时候用小丝巾用力挥,唱小雨的时候轻轻地挥。明白吗?
2、教师先示范完整唱一遍。
3、全体幼儿一起边舞边唱。(两遍)
4、大雨小雨们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吧!(出活动室)
评析:在游戏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歌曲和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中班音乐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青蛙是夏天里特有的动物,我们借助青蛙这一形象,通过歌曲的学唱,让幼儿一方面感受歌曲的小调风格及歌曲的诙谐、幽默,另一方面也渗透了一些夏天的元素。遵循“幼儿主动学习”的教育理念,通过出示图谱让幼儿来猜测歌曲内容,鼓励幼儿自主创编手部动作,学唱歌曲《青蛙捉迷藏》。
作为第一课时,更多的是创设情境感受歌曲。在唱法方面如弱起的部分、第一句和第二句结尾处唱法的不同等,老师虽没有过多强调但教师在活动时要关注这些内容。此外,有关夏天的主题目标在第一课时渗透的不多,在第二课时可以加入称词“呱呱”等让幼儿充分感受夏天里青蛙的欢快叫声,感受夏天的快乐。
一研后的反思与调整:
歌曲诙谐、幽默,幼儿非常喜欢。但先由教师讲述故事内容,通过传统的提问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但试下来发现幼儿很被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建议变换了一种方式,遵循“幼儿主动学习”的教育理念,出示图谱让幼儿来猜测歌曲内容,鼓励幼儿自主创编手部动作,或许方法、手段的改变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细节方面有待仔细斟酌,如开始环节四张图片同时出示;在提歌唱要求时,教师边唱边问,听到这个声音,你觉得心里怎么样?该怎么样唱呢?等。
附:《青蛙捉迷藏》二研案例
活动目标
1.借助故事情节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创编手指动作,在唱唱、玩玩中感受歌曲的诙谐、幽默。
活动准备
图片一份、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2.熟悉歌词前半部分
3.熟悉歌词内容后半段
4.完整学唱歌曲、注意心情的变化
5.融入动作,表演唱
6.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一、与主题活动的结合
青蛙是夏天里特有的动物,我们借助青蛙这一形象,通过歌曲的学唱,让幼儿一方面感受歌曲的小调风格及歌曲的诙谐、幽默,另一方面也渗透了一些夏天的元素。作为第一课时,我们更多的是创设情境感受歌曲。在唱法方面如弱起的部分、第一句和第二句结尾处唱法的不同等,老师虽没有过多强调但教师在活动时要关注这些内容。此外,有关夏天的主题目标在第一课时渗透的不多,在第二课时可以加入称词“呱呱”等让幼儿充分感受夏天里青蛙的`欢快叫声,感受夏天的快乐。
二、研讨轨迹
在一研的时候先是教师讲述故事内容,通过传统的提问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但试下来发现幼儿很被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于是在二研、三研时我们变换了一种方式,遵循“幼儿主动学习”的教育理念,出示图谱让幼儿来猜测歌曲内容,鼓励幼儿自主创编手部动作,我们发现方法、手段的改变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反思
看活动目标一,制定的较为适宜,教师借助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效果很好,幼儿非常的感兴趣。但从活动目标二来看,“手部”和“手指”的概念区分的不清楚,导致教师在引导的时候也没有把两个概念弄明白,教师教学时引导的很累,一直是教师在给予幼儿,没有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其次选择手指表演这一方法的适宜性值得思考,从活动情况看,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更应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要考虑方法的适宜性而不是新颖性,可见,幼儿对歌表演更感兴趣,如果选择情景表演这一表演方法效果将更好,如创设一个“大水洞”,请幼儿来分角色表演河马和青蛙游戏的情景。此外,当幼儿间出现肢体动作时,即与教师预设的环节出现冲突时,教师把“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抛在脑后,其实,这个时候可以组织大家来跟随幼儿用肢体边唱边做动作,然后教师直接示范动作表演,然而,这对于一位没有预先准备的青年教师来说,可能想到未必做到。
【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07-30
中班音乐教案09-19
中班音乐教案07-13
音乐中班教案09-14
中班音乐教案01-17
中班音乐教案:回声_中班艺术教案07-14
中班音乐教案理发教案12-10
中班音乐《春天》教案07-06
中班音乐教案:回声01-08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