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班教案范文十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双脚跳、单脚跳和跨跳的能力。
2、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及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每人一根棒。
2、幼儿学会念儿歌《马兰花》。
3、录音机、磁带、哨子一只。
三、活动过程
(一)队列练习。(听音乐有精神地进入活动室,绕场地一周后成4路纵队)"小朋友,现在我们排着整齐地队伍,拿好棒去操场锻炼身体吧!"
(二)做"棒操""请小朋友跟着老师来做棒操。"幼儿跟着老师做棒操(自编):
①伸展运动;
②下蹲运动(下蹲时要蹲下去);
③踢腿运动(腿要伸直);
④腹背运动(膝盖不能弯曲);
⑤跳跃运动;
⑥整理运动。
(三)幼儿自由玩棒,教师观察指导"我们手里的这根棒,可以有许多种玩法,请小朋友自己找一个空地方玩一玩,看谁玩棒的方法多。"(教师注意观察发现有创新的玩法,让大家练习。)
(四)幼儿练习"跳棒"
1、练习双脚跳,跨跳和单脚跳。
①练习跳过60cm的.宽度棒。
②练习跳过30cm~40cm高度的小棒。
2、练习"分合跳"
①请4名幼儿示范分合跳。
②全体幼儿徒手练习拿棒的分合动作。
③幼儿分成4组自由练习"分合跳"。
④配上儿歌的节奏集体练习"分合跳"。
(五)游戏:拼图形幼儿自由拼图。
(六)活动结束学习孙悟空玩耍金箍棒。全体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活动环节清晰,符合大班孩子的发展水平,孩子非常感兴趣。活动中,孩子的运动量有点大,在准备活动时,可以直接进行软棒,活动的每个环节是要为目标服务的,而我却忽略了这一点,虽然想要达成每个目标,但是在细节方面还有所欠缺。活动中我给了孩子探索的机会,却没有很好的引导他们,玩出新花样,勇敢的创新。
大班教案 篇2
预设活动目的:
1、通过反复感受,使幼儿知道名称,理解内容,对表演有一个完整良好的印象,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掌握各角色的对话及动作。
3、知道各角色的出场顺序,能集体分大组表演。
4、培养幼儿看表演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布置游戏场景,小熊、小猫、小狗、小鸡、狐狸的头饰。
2、活动前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及排练好《小熊请客》的表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字卡“小熊请客”进行认读,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第一遍观看表演,并提问。
1、提醒幼儿看时要做文明的观众。
2、刚才表演的.叫什么?
3、小熊请了谁到它家做客?
三、第二遍观看表演。
1、表演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各种小动物都是怎么说的?(引导幼儿说说各只动物的对话)
四、第三次观看表演,并学习角色间的对话及动作。
1、当小动物们来小熊家时,它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鼓励幼儿用动作、语言表现各种动物。
2、当狐狸来时,小熊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请全体幼儿一起学习小熊的语言和动作。
五、幼儿分大组表演,教师指导。
1、提醒扮演小动物们的幼儿按照顺序出场。
2、鼓励能力弱的孩子大胆表现各角色。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旋转现象的兴趣及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2、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趣的转动》调查记录表。
2、每组一份操作材料:风车、呼啦圈、光盘、陀螺、筷子、绳子、圆纸片、塑料管、木质圆形象棋、手绢、帽子、杯子、薯片罐、硬币、裙子、雪花片、乒乓球、铅笔。
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对旋转现象的兴趣及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难点
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迷迷转,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玩一个“迷迷转”的游戏吧。游戏的玩法是这样的:大家张开双手,边念儿歌边自转,“迷迷转,迷迷转,转到天空我不动!”儿歌结束时就站在原地不动,并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动作。然后我念数字1~10。如果我念到10,大家还能保持不动的话就算胜利。
师幼一起游戏(幼儿受知识经验所限,有时会将“转动”与“滚动”相混淆。我们知道“转动”是围绕着一个轴运动,“滚动”则是物体整体不断翻转着移动。这个游戏是让幼儿通过自身行动来体验、感受、理解“转动”。)
小结:原来我们的身体也是可以转动的啊。
二、出示调查记录表,说说自己发现的生活中能转动的物品及作用
师:昨天我请孩子们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寻找能够转动的东西,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的东西?它是怎么转的?(幼儿根据记录表大胆回答,并请个别幼儿模仿)
师:你知道这些能转动的东西它有什么用处吗?
小结:风扇转动能让人凉快,洗衣机转动能洗干净衣服,车轮转动能让车跑起来。转动的作用可真大,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三、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让容易转动的物体转起来
师:今天,老师也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下材料,你能想办法让老师准备的这些东西转起来吗?
1、出示操作材料,请幼儿猜测感知。
师: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老师都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什么材料吧。猜猜看,哪些东西能转动,哪些不能转动呢?(师幼共同观察)
师:我们猜测完了,将下来我们就要亲自动手尝试一下,看看我们猜测的对不对呢?在实验之前我想先请孩子听清楚操作要求,每组都有一份操作材料,不要讲话,安安静静地动脑认真操作,当听到老师结束活动的口令后,要及时放下材料,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实验结果。看看哪些东西能转动起来,哪些不能转动?好,现在就请孩子们把小板凳轻轻地面向小桌子,开始操作吧。
2、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集中交流,并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让材料转动起来的方法,然后梳理小结。
小结:通过亲自操作,我们发现风车、呼啦圈、帽子、乒乓球、硬币、裙子、雪花片等可以通过吹、跑、用胳膊转动、用手摇、转、拨等方法让它们转动起来。像筷子、铅笔、毛巾、绳子、塑料管等就不容易转动起来。
四、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想办法让“不能转”的材料转起来
1、教师提出第二次探索的问题和要求,请幼儿做实验。
师:在刚才的材料中,你觉得有不能转动的吗?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转动起来呢?
2、幼儿自主开展第二次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想办法让看似不能动的东西转动起来。
3、集中交流,并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让材料转动起来的方法,然后梳理小结。
小结:孩子们在玩这些材料的时候,产生了许许多多奇特的想法,有的小朋友想出了用嘴吹、用手转、用手拨、用手摇,甚至还想到了借助一些辅助材料如牙签、绳子、筷子等,让这些东西转动了起来。把铅笔放在手心里搓一搓,铅笔就转动起来了;把筷子伸进瓶子里晃一晃,瓶子能转动。只要我们肯想办法,动脑筋,也能想出一些办法让看起来不能转动的东西转起来。
五、观看教学资源,进一步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师: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靠转动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什么东西,猜一猜它有什么用处?(播放图片:观看机器转动、风力发电机、螺旋桨等)
小结:
转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还利用转动的原理,发明了很多东西,像风力发电机、工厂里的机器、飞机上的'螺旋桨等,转动的用处可真大。
活动延伸
将操作材料投放到科学去,让幼儿继续进行有关转动的探索。或者请幼儿自己在教室里寻找一些小一点的物品,探索使其转动起来的方法。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探究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操作感知孔越多,喷泉喷得越低;孔越少,喷泉喷得越高。
3、在活动中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一样大小的瓶子、瓶盖(孔的大小相同、数量不同)、大小粗细相同的针管、水、水盆、地毯、报纸、记录表格、抹布。
2、幼儿经验准备:会玩喷泉。知道用力大,水喷得高;用力小,水喷得低。
三、活动过程:
(一)一个孔和两个孔的喷泉哪个喷得高?
1、提出问题:幼儿充分体验玩“喷泉”的乐趣,并提问:“一个孔和两个孔的喷泉哪个喷得高?为什么?”
2、幼儿猜想并记录: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3、实验验证:教师注意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问题和发现并给以适时的支持与帮助。
预想与对策:
(1) 玩的过程中存在操作技能上的问题,如喷泉的水柱总是喷到脸上、手上,有时瓶子爱倒:帮助幼儿发现操作技巧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没有注意到要进行比较才能分辨出哪个喷泉的水柱喷得高: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指导幼儿合理的分工与合作,轮流使用操作材料,边操作边观察。
4、结果与讨论:
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现和感受,获得一个孔的喷泉喷得高、两个孔的喷泉喷得低的经验。
(二)几个孔的喷泉喷得最高?
1、提出问题:出示三个孔的喷泉,并提问:“几个孔的喷泉喷得最高?几个孔的喷泉喷得最低?为什么?”
2、幼儿猜想: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阐述自己的理由。
3、实验验证:(预想与对策同上)
4、结果与讨论:
知道一个孔的喷泉喷得最高、三个孔的喷泉喷得最低,并能够归纳出孔越少喷泉喷得越高、孔越多喷泉喷得越低的新经验。
(三)游戏:看谁的喷泉能喷到报纸上
(四)活动延伸:怎样才能使喷泉的水喷得更高?
科学活动:绳子的用途。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如何正确的穿上自己的鞋子。
2、帮助幼儿识别鞋子的左和右。
3、培养幼儿独立自理的好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鞋子的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教给幼儿如何提鞋、粘粘扣。难点—帮助幼儿识别左和右。
活动准备
自己穿鞋子,不同类别小粘贴(穿过扣和不穿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组织幼儿坐好,教师检查幼儿午睡后穿鞋的情况。
二、展开:
1、通过检查发现问题。
有的孩子不会穿鞋子,有的孩子不分左右,有的孩子脚后跟没穿进。
2、分步解决问题。
(1)识别鞋子的左右。教给幼儿先把鞋子放在自己的脚跟前,进行比较,看一看哪只脚的形状和哪只鞋子的形状接近,把两只鞋放在一起能组成一个近圆形。然后感觉一下穿上鞋子后是否舒服,如果不舒服就是穿错了。还可以让老师或者小伙伴帮你分一分哪只是左脚,哪只是右脚。
(2)如何穿鞋子。
先把鞋子穿在脚上,脚使劲往鞋子里蹬,然后将你的第二个手指头伸进鞋子的后面,钩住你的鞋后跟用力往上提。(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3)如何粘粘扣。
先把鞋子的粘扣揭开,将它从旁边的鞋扣里穿过去,然后再将粘扣折过来粘在另一半上,粘好粘紧。(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3、实践练习:
教师讲解完后,让每个孩子坐在自己的小椅子旁边,脱下鞋子自己练习着穿鞋子。提醒幼儿:如果不会分别左右,可以请你旁边的小朋友帮助你、教给你。
教师检查孩子穿鞋是否正确,对个别孩子再进行个别教育。对穿得好的'好孩子,教给其他小朋友穿鞋子的孩子进行表扬、奖励。
三、结束: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提醒幼儿在睡觉之后都要自己练习穿鞋子,不要害怕穿错了,一定要试着自己穿,都要做一个自己事情自己做得好孩子。
教学反思
一节课后,还是有几个孩子不能分清左右,个别孩子不愿自己穿鞋,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准备从这几方面改进。1、出示不同类型鞋子(可以是媒体或者图片),让学生分辨左右。2、让左右不分的孩子走路,其余同学观察后说出发现什么,怎么办?3、在训练一定阶段后,分组竞赛,让穿得好的学生先穿,穿的不好的学生在旁边当裁判,进行到一定阶段后让穿得不好的参与进来,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4、对孩子要多鼓励,多示范。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意图:
1、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幼儿对鱼的外形特征已有足够的了解。
2、泥工可以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还可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习塑造物体的主要特征。
2、巩固团、搓、压、捏等技能。
活动准备:
1、各色的橡皮泥,泥工板,剪刀、蓝色卡纸、牙签。
2、PPT3、教师制作的范画一副。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以儿歌《三条鱼》的律动导入,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图片,引起兴趣。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是谁呀?(小鱼)让幼儿进一步感受鱼的特征,并重点引导幼儿观察鱼的形状、色彩以及身上的花纹等。观察后让幼儿描述鱼的外形特征。
小结:鱼的外形特征主要是身体较大,比较扁,有尾巴,身上有鱼鳍和鱼鳞。
2、今天老师也带来了鱼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PPT你们发现鱼宝宝是用什么做成的吗?
3、“今天,老师要变魔术,一起来念口诀:魔术魔术变变变!”教师手藏身后,变出一条鱼宝宝)(出示范例)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这是老师做的小鱼,小朋友想不想也做一只小鱼呢?
4、教师示范制作鱼选择一块橡皮泥捏软,做鱼的身体。另选一样不同颜色的橡皮泥一分为三做鱼的尾鳍,背鳍和腹鳍。用白色和黑色橡皮泥做鱼眼睛。做鱼的身体时先把泥搓成椭圆形,再压扁分别贴上尾鳍、背鳍、腹鳍和鱼眼睛。再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搓成长条做出鱼身上的纹理就可以了。最后用你喜欢的颜色做出泡泡,用绿颜色做水草。
(三)幼儿制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橡皮泥、剪刀、工具、泥工板。你可以制作与老师不一样的鱼,比比谁的鱼最漂亮,和别人的不一样。
2、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将作品摆放在展示台上,师生共同进行评析,鼓励幼儿自己介绍作品,并评出好作品。
大班教案 篇7
一、设计思路。
本阶段,我班开展了“从头到脚”的主题活动,在“我的身体”这一版块中,我们发现,通过一个阶段的资料收集,师生共同分享交流经验、探讨问题,孩子们对自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们不仅对身体各部的名称及功能、用途,以及对身体怎样进行自身的保护有了具体的认识。而且对画人特感兴趣,尤其是画各种姿态的人、各种多变的脸,非常开心。
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用开化装舞会的形式来表现出来。我又结合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提出了语言表达方面的要求,让幼儿在看看找找贴贴的过程中,认读动物的名称,进行配对活动。从而提高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发挥想象,使得语言方面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在椭圆形纸上画自己喜欢的人物、动物等,从而做成面具。
2、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声音响亮。
3、继续学习着色、接色等技能,探索各种构图,使画面均衡又变化。要求颜色鲜艳、画面对称。
三、活动准备:
椭圆形纸、绘画工具、老虎、狮、熊的面具以及耳朵,磁带等。一老师扮演小老虎。
四、活动过程:
(一)放音乐《生日歌》。
师:问幼儿这是什么歌曲?(生日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说说爸爸妈妈是怎样庆祝小朋友的生日,吹蜡烛时许了一个什么愿……看看今天的小寿星是谁。
(请一老师扮演成小老虎),“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举行一个舞会,请小朋友参加,好吗”。可你们知道吗,今天真正的寿星是谁。(老师脱下面具)
原来是高老师,我们给高老师说一句祝福的话。老师谢谢小朋友,想请大家参加她的舞会,有一个条件,一定要化装……
(一)讲解示范。
1、师:出示狮子面具(正确的`)。
(1)探索各种构图,使画面均衡又变化,画面对称。
(2)继续学习着色、接色等技能,强调颜色鲜艳。探索各种构图,使画面均衡又变化。
2、出示小熊面具(不正确的)
(1)让幼儿指出不对的地方,讲出怎样画才对。
(2)重点强调颜色鲜艳,条纹对称。
3、面具做好以后,给装上耳朵。(要把耳朵上的字先念出来,才能装上耳朵)。
(三)巡回指导。
1、要求幼儿大胆画出各种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各种花纹。
2、画面整洁、丰富、有代表性。
3、鼓励胆小的幼儿大胆作画、粘贴。
4、面具做好以后,给装上耳朵,一定要把名字念正确。
5、做好后戴上面具讲给老师听,讲明你做的是什么动物,为什么。
(四)讲评。
戴上面具一起共同起舞。(边放音乐)
大班教案 篇8
宁波第一幼儿园:王玮 设计意图: 舞蹈作为一种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一直都受到幼儿的特别亲 ,生性好动的孩子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跟随音乐的节奏摆头、动腿、挥动小手。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力进一步提高,有时,他们已不满足于用绘画、色彩、形体动作等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而舞蹈中丰富多变的队形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这恰巧是幼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极少涉及的,于是,我选取脍炙人口的欧洲民间舞曲《单簧管波尔卡》作为音乐内容,在欣赏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把幼儿带入一个以队形变化表现音乐为主的舞蹈世界。通过活动,幼儿不仅能得到能力、知识上的提高,而且对幼儿团队协作性也是一次很好的练习。重点: 感受乐曲ABACA的曲式结构,并能根据其变化欢快地与同伴一起舞蹈。 难点: 听辩曲式结构变换集体队形。 解决: 1、借助图谱感受音乐。 2、多媒体欣赏丰富感性经验。
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流畅的基调,区分ABACA的曲式结构。 2、了解队形变化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尝试根据曲式结构变化舞蹈的队形。 3、体验与同伴一起跳集体舞的快乐。 工具与材料;
音乐图谱、各种队形图、多媒体、磁带等 过程: 一、音乐欣赏
1、纯音乐欣赏:这首曲子带给你的感觉?
2、再次欣赏:请幼儿用蹲和站来表现对音乐变化的理解。
3、借助图谱欣赏:进一步感受并标示ABACA结构。 二、国外集体舞欣赏 队形的变化 三、 创编《单簧管波尔卡》的队形
1、讨论队形变化
2、确定并明确队形的变化
3、第一次尝试
4、合着音乐进行地二次尝试
四、完整舞蹈 反思。
音乐活动设计:懒惰虫和勤快人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唱歌曲,感受和表现歌唱中的弱起节奏。
2、借助歌唱,动作表演和人际交流,体验和表现歌曲中的幽默。
3、大胆仿编歌词,产生对“懒惰虫”的否定情绪,知道要做勤劳的孩子。
活动准备:歌曲的图谱、一些幼儿劳动的图片若干、歌名
活动重点:能用诙谐有趣的的情绪、动作表现歌曲
活动难点:根据歌词内容能用不同情绪、节奏等表现歌曲。
活动过程:
一、进场律动《赶小鸟》——入座律动
二、创设情境,引出懒惰虫的形象。(布置好乱糟糟的场景)
师:这是怎么了?伸出我们勤快的小手,来整理一下吧!
这里刚才还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变成这样了呢?一定有个懒惰虫,让我来找找吧!
二、幼儿初步感受歌曲。
1、教师清唱二遍,边唱边逐个指点幼儿,点到最后一幼儿问:“你是不是懒惰虫?”
2、引出歌曲的图谱。
师:看来这个懒惰虫不是你们,那是谁呢?她藏在哪里呢?……哦,找到了,原来在这里呢!
三、看图谱学唱歌曲
1、出示图谱,清唱歌曲一遍
提问:歌曲里唱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歌声回应)
2、我再来唱一遍,你们仔细听一听,然后告诉我听了这首歌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用肢体语言,边唱边表演有趣的动作)
提问:谁来告诉我你听了这歌,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有点滑稽、好笑、幽默、有趣)
3、幼儿看图谱学唱
4、看谱慢速唱一遍(懒惰虫很懒,我们唱懒惰虫的时候应该快些还是慢些呢)
5、边表演边唱,选择幼儿自己创造的动作来演(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这个懒惰虫吧!)
四、学习创编歌词:
1、提问:你是懒惰虫吗?那你在家会帮爸爸妈妈做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
2、尝试创编第二段:我是勤快人
(教师选择幼儿的一种回答,出示图谱)
看图谱跟唱:
师:刚才×××说,她会洗手帕,我觉得她是个勤快的人,我要来唱唱最这个勤快人。
×××小朋友还会扫地,我们也来唱一唱会扫地的勤快人吧。
边动作边唱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做一做这些勤快人吧。
3、幼儿创编、表演
师:除了洗衣服、扫地,你还会做些什么?让幼儿尝试把说的唱进歌曲里。
●选一名幼儿尝试:我会擦桌子,我会擦桌子,我把桌子擦干净。(我会自己擦桌子)
●你还会做什么能干的事,直接把它唱出来吧(个别幼儿——集体跟学——上来表演)
五、完整歌唱,用不同情绪、动作表现歌曲。
1、大家可真能干,本来这首歌是唱懒惰虫的,我们又给它编了第二段“勤快人”,那我们就把这首歌取个《懒惰虫和勤快人》的名字吧(出示歌名)
2、一起把两段连起来唱一唱,随琴声完整唱一遍。
懒惰虫和勤快人是完全不同的人,我们怎么样唱才能表现出他们的不一样呢?(懒惰虫:唱的慢一些,懒散一些、滑稽一些;勤快人:唱的快些、有力些、高兴点)
3、集体表演:
(1)要求前奏做简单的动作,随音乐一起表演(提示:表现出不同的速度和表情,第二段根据要求动作做)
(2)继续游戏:教师用动作告诉幼儿第二段唱什么。
(3)邀请爸爸妈妈、客人老师一起表演。
我的小花园
大班音乐——《我的小花园》
一、目的:1、通过图谱教学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唱准弱拍起唱的歌曲,发展幼儿的节奏感。
3、感受歌曲清新、优美的特点。
二、准备:1、花园情景图一张,节奏谱若干,图谱一张;
2、录音机一架 ,磁带一盒,钢琴一架。
三、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律动《新疆舞》入室
2、发声练习《逛公园》,要求愉快地演唱并唱准弱拍起唱的乐句 。
3、节奏练习:
我 的 花 园 种 满 了 什 么 ? ( 鲜 花 )
0/ /0/
——————
0X / X XX X/X0
——————
这 里 有 什 么 颜 色 的 花 ? ( 白 花 )
0 / / 0
—— ——
0X /XXX /X 0
————
那 里 有 什么 颜 色 的 话 ? ( 红 花 )
0 / / 0/
—— ————
0 X /X X X X/ X0
—— ————
(二)结合图谱,理解内容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
2、师有表情地示范清唱一遍歌曲,表现歌曲清新、优美、舒畅的特点。
3、提问:听了刚才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三)学习歌词,掌握节奏。
1、幼儿完整跟读。
2、分句朗诵并根据歌词用体态节奏表示。
3、幼儿根据图谱按节奏完整朗诵歌词。
(四)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按旋律朗诵歌词。
2、提醒幼儿注意休止符,唱准弱拍起唱的乐句。
3、认识图谱中“”(连贯)“”(放声唱)“”(弱拍起唱)的符号。
4 、重点练唱弱拍起唱的句子,引导幼儿利用打拍子的方法帮助掌握并唱准音。
5、幼儿练唱,采用合唱、轮唱、分组唱、个别唱等形式学唱歌曲。
(五)幼儿复习舞蹈《拾豆豆》。
(六)律动《兔子舞》出室。
歌曲《欢乐颂》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以及歌唱活动带来的快乐。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以及节奏感。
3.引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大胆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图片:白云,蓝天。
2.图谱、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白云、太阳
教师:小朋友们看,图片上有什么?天多蓝呀高高的在上面,谁来了?又有谁来了?
多美的画面呀,蓝天高高,白云飘飘,太阳公公在微笑。这么美,我们来一起说一下。
过渡语:我们看到的这些美景,还有一首好听的歌呢,就表现了欢乐、高兴的心情,名字就叫“欢乐颂”。
请小朋友快速的找一把椅子坐下,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二、展开
1.课件欣赏歌曲(播歌词音乐,放课件)
教师:歌里都唱了些什么?是不是咱们刚才看见的美景呀?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利用图谱朗诵歌词
教师:小朋友说的可真好,现在我就来演唱一遍这首“欢乐颂”送给大家。
3.教师表演唱(放伴奏)
4.看课件,师生唱(放伴奏,点课件)
教师:刚才我看到有的小朋友都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师一起唱起来了,让我们看着大屏幕一起来唱一唱。
老师唱得大声一点,小朋友可以小声一点。
你们第一遍就唱得这么好,真不错,相信再唱一遍时,小朋友的声音一定会更加宏亮、好听,对不对?
5.教师指挥,幼儿唱(放伴奏)
教师:小朋友,你们唱得太好听了,我觉得咱们都可以组成一个合唱团了,我来当指挥,你们就是合唱团的演员,好不好?
那一会我们唱得时候,大家一定要看我的指挥,我的手动作小,小朋友就小声唱,我的手动作大,小朋友就大声唱,咱们来试试好不好。
过渡语:小朋友可真棒,都会用大小声表现歌曲了,你们知道吗?不仅你们喜欢唱,大人也喜欢唱,咱们看看他们是怎么唱的!
6.观看“欢乐颂”视频(放视频)
引导语:欢乐颂这首乐曲,是一首世界名曲,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每当人们高兴快乐的'时候,或是欢庆重大节日时,人们都会唱起这首歌,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寄托美好的祝福。
7.小结(放歌词音乐)
教师:小朋友,咱们就把欢乐颂这首歌,拍成一个精彩的节目,表演给全园的老师和小朋友,好不好?
大班音乐欣赏:采茶扑蝶
一、活动目标:1. 初步感受民歌的特点。2. 学习采茶舞的基本动作,乐意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情感。二、活动准备:1. 乐曲:《采茶扑蝶》2. 能表现采茶情景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三 活动过程:1.请幼儿欣赏乐曲《采茶扑蝶》,说说听完之后的感觉。2.结合有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讲述舞蹈动作及其所表现的采茶情景。3.示范采茶舞,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采茶、拔树枝、背着茶篮回家等情景。4.在教师的提示下,想象蝴蝶出现的情景,讨论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蝴蝶出现和扑蝶的情景。(如蝴蝶飞得高,蝴蝶停下来,蝴蝶有飞走了等)5.鼓励幼儿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蹈。
摘草莓——大班幼儿歌曲教案
活动
在翻阅《歌唱活动》一书时,我看到了“摘草莓”这个活动,歌曲旋律很轻快、活泼;歌曲内容也有些情节性,易于孩子理解,很适合孩子来演唱。但是,这个活动的第二声部设计得比较难把握。于是,我针对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进行了全面修改,并开展了此活动,应该说活动选材的灵感完全来源于学习,来源于书本。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歌曲。
2、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歌曲。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练声。
“孩子们,让我们先来亮一亮咱们的嗓子吧!”
学习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了解歌曲与内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好听吗?”“这首歌曲比较轻快,非常的好听。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图。
2、再次欣赏教师范唱。
“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图谱,放于黑板。
摆放图谱。
“谁来把这些图谱根据歌曲摆一摆?”“摆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看图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将歌词与图谱匹配。
“让我们看着图谱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一唱。”
三、练习两个声部。
1、讨论、了解第二声部演唱的位置。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图谱,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还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图谱,放在哪儿呢?”
“不仅要唱大图谱,还要唱小图谱,小图谱怎么唱呢?”
2、教师唱第一声部,并用体态提示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来试一试唱这首歌,你们唱大图谱,我来唱小图谱。”
3、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结束:“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去唱给弟弟妹妹们听听吧!”
反思:
1、图谱与歌曲的结合。
在活动前,我准备了背景图、大图谱以及小图谱,活动中,我先利用大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在用小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吸引、调动孩子来参与活动,并通过摆一摆、看一看,使孩子们从中理解了歌词,记忆了歌曲。
2、动作与歌曲的结合。
由于孩子是初次尝试演唱两声部的歌曲,对于第二声部的切入,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所以在活动中我利用肢体动作来提示孩子,被分成两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挥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动流程层层递进,过渡流畅。
用《摘苹果》的曲调来唱《摘草莓》练声,从两声部练声到学习新歌,再加入第二声部,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过渡时,紧接练声时的情景衔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来引出新歌,引出老师的范唱。在出示大图谱时,由于每张大图谱上有两句歌词,所以范唱完让孩子说,当孩子说出一句的时候,我会追问与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风轻轻吹,还有什么在飞?”“什么在风中飘香味?”“一颗颗红草莓好象什么?唱了几次?”等等语句组织得很自然、流畅。
当然,“有完美的教案,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是活的,总会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说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摆大图谱的时间控制得再短一点,再紧凑一些,在请两三个孩子摆完后,我就可以清唱来纠正孩子摆放的对错与否。
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幼儿园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前奏 随乐做拍手的动作
1-4小节, 随音乐节奏做“走”的动作,并在最后一个音符时拍手。
5-6小节, 背对背扭扭屁股。
7-8小节, 面对面做鬼脸。
9-10小节, 同5-6小节。
11-12小节, 同7-8小节。
游戏玩法建议
1、合乐做动作模型:幼儿自己随乐做动作。
2、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两名幼儿游戏。
3.大公鸡来了时(低八度音乐响起间奏):幼儿定住,摆一个造型静止不动,“大公鸡”在其中来回走动,以多种方式逗毛毛虫。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能合乐做出“扭屁股”、“做鬼脸”的逗乐动作,并保持造型不动。
2、迁移故事情境,与同伴合作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方位,并创编不同的鬼脸动作。
3、享受运用肢体、表情动作与同伴玩诙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音乐、电脑播放器、幼儿人手一只手腕花。
2、经验准备:幼儿有站双圈跳集体舞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虫们在找朋友做游戏,他们找到了一个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脸。玩得正高兴,一只爱吃毛毛虫的大公鸡来了,毛毛虽立刻一定不动,大公鸡以为是石头就走了。
2、创编“扭屁股”“做鬼脸”的动作模型。
师:我是一只毛毛虫,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个人都扭一扭,还要做鬼脸,怎么做?
3、初步感受音乐,并合乐做动作模型。
师:现在,毛毛虫们,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师:毛毛虫们轻轻起立,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
(1)师:毛毛虫要和朋友背对背扭屁股,还要面对面做鬼脸逗乐。你们可以怎麽做?
(2)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找个空地方试一试。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乐做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
(5)幼儿随乐游戏。
5、创编不同的做鬼脸逗乐的动作。
(1)师:还可以怎样做鬼脸逗乐?请你来试试。看看他的鬼脸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的手是怎么放的?
幼儿听音乐变换鬼脸造型进行游戏。
6、迁移双圈舞的经验,换朋友进行游戏。
(1)讨论换朋友的方法。
师:我们在跳舞时换朋友,经常用什么队形换朋友?
师:现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动,女生换朋友,怎么换?
师: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换朋友的?拍手时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站双圈尝试换朋友。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
7、戏剧游戏:毛毛虫与大公鸡。
(l)师:这回啊,毛毛虫们,可能在玩游戏的时候真有大公鸡要来做我们哦,我们要怎么样?能不能动?我们先试一试,我来挠挠这只毛毛虫,嗯,他没动,是个小石头,这只呢?
(2)邀请客人老师扮演角色参与游戏。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戏活动环节组织过程中,教师遵循团体律动的傻瓜教学流程:放事一一动作一一音乐一一游戏(动作方位、游戏、交换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戏元素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幼儿创编、熟悉动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动作模型和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背对背扭屁股及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接着再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鬼脸造型并游戏,最后再加人大公鸡逗引的游戏玩法。
2、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可调整游戏难易度,如,降低难度时,可在音乐的第2、第4小节时,不必强调幼儿在乐句句末拍手。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欣赏各种各样的雨伞的基础上,尝试用绘画的方法设计小雨伞来帮助小动物们。
2、学习用半圆形、三角形等多种形状设计伞面,在绘画的过程中萌发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重点:
学习用半圆形、三角形等多种形状设计伞面,在绘画的过程中萌发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难点:
在欣赏各种各样的雨伞的基础上,尝试用绘画的方法设计小雨伞来帮助小动物们。
活动准备:教师范例、画纸、蜡笔、各种各样的雨伞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二、教师出示范画例,引导幼儿观看,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为班里带来了几个小客人,小朋友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
(教师出示画面,让幼儿欣赏。)
2、教师:小朋友们,下雨啦,这些小动物们都没有雨伞,要怎么回家呢?
3、教师:我们一起来设计漂亮的雨伞,送给这些小动物们,好吗?
三、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雨伞的图片,引导幼儿重点欣赏雨伞的形状和装饰的花纹。
1、教师:小朋友看一看雨伞的伞面是什么样子的呢?有的像什么?还有的像什么呢?
2、教师:这些雨伞的伞面上有哪些好看的花纹呢?
3、教师:这些雨伞上的花纹和色彩是怎样搭配的呢?
4、教师小结:伞的形状和颜色都是各种各样的,伞面的形状都各自不相同,有的是圆形的'伞面,有的是方形的伞面,还有的是椭圆形的伞面;伞面上的花纹和图案都有很多,有的是三角形的,有一条一条的,还有的上面画了好看的花和可爱的小动物;伞的颜色也有很多,搭配得也很漂亮。
四、教师引导幼儿设计各种各样的雨伞。
1、教师:那你们想设计一把什么样的雨伞送给我们的小动物呢?雨伞都伞面上可以装饰哪些好看的花纹、形状、和线条呢?除了可以装饰形状和线条之外,又还可以在伞面上装饰些什么好看的呢?
2、教师出示各种形状和线条的范例,帮助引导幼儿拓展设计雨伞的思路。
3、教师引导幼儿可以根据画面,让幼儿自己设计雨伞。
4、教师:看看谁设计的雨伞最有特点,和别人的不一样哦!
5、教师提醒幼儿将设计好的雨伞送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并对小动物说一句好听的话。
五、教师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自己设计的雨伞,展示幼儿的作品。
1、教师:你们设计了一把什么样的雨伞呢?
2、教师:你觉得你设计的雨伞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教师:不一样的地方又在哪里呢?
大班教案 篇10
一、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头饰。
1、教师:小朋友们自己头上带的是什么就模仿什么?
如:小猫是什么样的啊?能不能像大老虎那么凶啊?
如:小兔子是怎么样的啊?是不是很温柔,很可爱的'?
二、通过模仿和想象,可以了解幼儿现有的水平,可预见幼儿的发展水平。看有没有个别是否爱表现自己,有些是否对自己的表演不够大胆。
三、在幼儿已有的水平上,教师再进行指导。
四、让幼儿有足够的空间自由,自己发挥想象,也可自己通过一个故事把故事里的内容 演示出来。
五、但是要围绕这节课的主题发挥。
六、课程结束后让幼儿来发表下在游戏中懂得了什么呢?
如:好难朋友是要互相爱护的,不能互相欺负。
如:森林里的动物可真多啊,而且大家在一起生活都很快乐。
如:在表演的时候只能拿一个头饰,不能争和抢。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其他教案:梦_大班其他教案07-05
大班教案03-27
大班的教案04-12
大班教案桥教案05-26
大班综合教案:可爱的小兔_大班综合教案07-05
大班综合教案:快乐的节日_大班综合教案07-05
大班体育教案:小马运粮_大班体育教案07-05
大班其他教案:走进超市_大班其他教案07-05
大班综合教案:乐音和噪音_大班综合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古诗_大班语言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