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06-22 07:01:3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七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七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自制吹泡泡工具,了解吹泡泡与工具的关系。

  2、能创造性的自制吹泡泡工具,并积极参与吹泡泡活动,快乐学习相应诗歌。

  3、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萌发爱探究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吸管、铅丝、牙刷、树叶等若干;每个幼儿一个杯子(盛有吹泡泡用的水)。

  活动过程:

  1、组织谈话,调动幼儿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吹泡泡的兴趣。

  教师:“你们吹过泡泡吗?用什么来吹泡泡?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吹泡泡的'工具,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2、出示吸管,让幼儿自吹泡泡,温习“吹泡泡”技能。

  (1)教师观察幼儿吹泡泡,及时提醒幼儿吸管要离开杯子吹。

  (2)提问:“吸管为什么能吹出泡泡来?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启发幼儿说出有孔的工具可以吹泡泡。

  (3)有节奏的说:“我用吸管吹泡泡,泡泡一个一个往外跑。”

  3、出示铅丝,引导幼儿自制吹泡泡工具

  (1)铁丝能吹出泡泡来吗?为什么?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铁丝也变成吹泡泡的工具?

  (2)老师观察幼儿制作情况并给予提示:“绕啊绕,绕出许多小圈圈”。

  (3)教师小结幼儿制作工具情况:“为什么他制作的工具吹不出泡泡?(孔太大)孔小能不能吹出泡泡(能)要求幼儿重新制作工具。

  (4)比较幼儿制作的吹泡泡工具,引导幼儿观察,说出成功的秘密。教师小结。并且有节奏的说儿歌:“我绕铁丝吹泡泡,泡泡象个大气球

  (5)出示不同形状的工具,幼儿猜测,教师演示。

  小结:原来不同形状的铁丝都能吹出圆圆的泡泡,

  4、出示牙刷,进行吹泡泡活动,了解缝隙与泡泡的关系。

  (1)牙刷能吹出泡泡吗?

  (2)发给每个幼儿一个牙刷,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吹泡泡。

  (3)老师边指导边说儿歌:“我用牙刷吹泡泡,泡泡象串紫葡萄,哈哈,泡泡乐的满天飘。”

  (4)学念儿歌:我用吸管吹泡泡,泡泡一个一个往外跑。我绕铅丝吹泡泡,泡泡象个大气球。我用牙刷吹泡泡,泡泡象串紫葡萄,哈哈,泡泡乐得满天飘。

  老师小结。

  5、出示树叶,进一步探索缝隙与泡泡的关系。

  (1)提问:“树叶能不能吹泡泡,为什么?用什么办法能用树叶吹出泡泡?(幼儿讨论)

  (2)教师示范并且小结。

  (3)讨论:“你还发现什么东西有缝隙?什么东西还能吹出泡泡?”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2、能用动作创造性的表现蚯蚓。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树衣服、图片、营养-报纸球

  活动过程:

  1、师:“这是哪?”――动画城。

  2、今天动画城给小朋友准备什么好看的呢?一起来看。

  (1)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2)大树是什么表情?

  3、这时有一只老鹰飞来要在这棵大树上安家,突然有一条小蚯蚓从土里钻出来说:“老鹰你不要在这棵大树上安家,他就要倒了。”

  (1)大树为什么要倒呢?(幼儿讨论)

  (2)为什么蚯蚓知道而老鹰不知道呢?

  4、蚯蚓:“老鹰,你去那边的树上安家吧!那边的树很健康。”

  老鹰:“那边?那么远你怎么知道?分明是在骗我。”

  5、老鹰不明白那么远蚯蚓怎么知道,我们小朋友来把答案告诉老鹰好吗?(幼儿讨论)――蚯蚓可以爬很远的地方

  老鹰:“哼!你那么小,既没有手也没有脚,也没有我这样的尖嘴,没有大大的翅膀,更没有尖尖的爪子,而且还软绵绵的',怎么能在坚硬的地下钻来钻去呢?别骗我了。”

  “小朋友,你们知道不知道蚯蚓到底靠什么爬来爬去的?(幼儿讨论)利用纲毛抓住粗糙的东西向前爬。”

  老鹰不相信,生气的一口把蚯蚓咬成两截,

  “蚯蚓被咬成两截会怎么样呢?”(幼儿讨论)

  6、过了几天,老鹰在大树上生出了鹰蛋,“哼,小蚯蚓被我咬死了,再也不会有人来烦我了。”

  “老鹰!你好吗?”(蚯蚓钻出)

  “你为什么没死”?

  小朋友来告诉老鹰,我为什么没有死,好吗?(讨论)

  7、老鹰被蚯蚓气的飞走了。

  蚯蚓:“小朋友大树真的没有营养生病了,小朋友变成小蚯蚓帮助我搬营养给大树治病好吗?”

  小蚯蚓变好了吗?快去运营养吧!

  8、老师变成大树

  提醒幼儿:

  小蚯蚓没有手脚,我却发现咱们小蚯蚓怎么在用手爬呀?

  或――小蚯蚓,你怎么长出手来了呀?

  大树吸收营养慢慢舒展开来

  大树:我已经有了营养不会死了,谢谢小蚯蚓

  9、蚯蚓和大树跳舞

  大树:“小蚯蚓我的朋友在那边,你们爬过去看看他好吗?”

  幼儿爬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的饮料,初步了解溶解的现象。

  2、体验自我服务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味道、颜色不一的饮料粉;水壶(有水)、冰块

  2、已泡好的颜色、味道不一的2―3种饮料(用布遮住)

  3、一次性杯子、吸管、勺子、托盘、桌布、抹布、桌子

  4、事先创设好休闲小屋的情境氛围;师装扮服务员系好围裙,带好帽子

  活动过程:

  一、尝尝饮料

  1、提问:客人喜欢喝饮料吗?想喝什么饮料?(帮助孩子回忆生活经验)

  2、师:我们休闲小屋最近推出一些自制饮料新品,客人想尝尝吗?

  出示各种颜色的饮料粉

  师引导孩子观察饮料粉,鼓励孩子看看、闻闻,猜猜可能是什么饮料粉?

  提问:想喝什么饮料?你们会冲吗?

  师根据孩子的需求边问孩子冲饮料的方法,边为孩子冲饮料(也可请个别孩子来尝试)

  重点和孩子讨论:为什么这些饮料粉不见了呢?

  (溶解到水里了,使水变得有颜色、香香的、甜甜的,溶解就是化了的意思)

  3、为孩子倒上适量的饮料,孩子品尝

  提问:客人,好喝吗?喝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引导孩子说说饮料的香味、味道)

  二、做做饮料

  师:为了让顾客过一个凉快的夏天,我们休闲小屋举行饮料自助餐,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调制喜欢的饮料,大家可以去试一试。不过,有几个要求请客人要注意:

  1、 客人在做饮料时小心做事,要注意保持小屋的卫生。

  2、 等会儿我们要开饮料展览会,你们把做好饮料拿到这里来,让我们看一看,好吗?

  孩子自由结伴尝试做饮料

  三、互相品尝饮料

  和朋友互相说说自己做的饮料?(饮料的名字、颜色、味道、制作方法等)

  师:你们真棒,做了这么多好喝的饮料,打算怎么喝呢?(鼓励孩子和朋友、周围老师分享)

  讨论:怎么给朋友喝你的饮料?(有礼貌、讲卫生)

  鼓励孩子大胆与人交往,表扬孩子。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在尝试冲饮料的.过程中对溶解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学会了与人交流,丰富了生活经验,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活动中,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发展不一,在合作制作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交流各自的做法,学习同样的经验,促进语言交流,合作学习等能力的发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还可以将延伸活动作一调整,鼓励幼儿尝试将饮料制作过程制作成说明书,这样不仅可及时帮助幼儿梳理冲饮料的经验,还可引导幼儿将自己在探索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现,表达。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目标:

  1、知道尺是一种测量工具,了解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在收集、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各种尺的异同点。

  准备:

  1、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尺。

  2、测量教室里的物品。

  过程:

  1、探索尺的相同点

  教师出示测量身高的尺:“这把尺你在哪里见过?它可以派什么用处?”“量身高时是怎么知道你的身高的?”(引出“竖线”)

  幼儿观察自己收集到的尺:“你们的尺什么地方与这把尺是相同?”(引出“刻度”)

  告诉幼儿刻度是用来告诉人们测量结果的。

  2、寻找尺的不同点

  “这么多的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从的长短、形状、材料上进行比较。

  3、探索尺的运用:“为什么要有各种不同的尺?”

  尝试测量教室里的物品。(桌、椅、橱等的高低、宽窄、长短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中班科学活动吸水的纸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通过探索了解各种纸的吸水性,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吸水的纸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每天孩子们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纸张,他们喜欢在一起发现、讨论纸的各种特性“这是软软的纸,这是光滑的纸,这是棉棉的纸……”在《吸水的纸》这个子主题中将打破孩子们的认识局限,和他们一起探索哪些纸吸水?哪些纸不吸水?

  活动目标

  1、 通过探索了解各种纸的吸水性。

  2、 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认真观察实验过程。

  难点:统计的熟练程度。

  活动准备

  皱纹纸、瓦楞纸、报纸、彩色卡纸、蜡光纸、亮光纸、宣纸、“纸张吸水性统计表”、笔、托盘

  活动过程

  (一) 开始环节:

  教师里布置了一片小花园,这些花是用不同材质的纸做成的。

  (二)基本环节

  1、 教师示范纸的吸水性两个小实验,让幼儿观察。

  实验一:教师用皱纹纸准备的粉花,将花儿放在水面上。

  (幼:用皱纹纸制作的花朵展开了,花开了)实验后,教师将湿的皱纹纸放入托盘中。教师小结:这朵用皱纹纸做的小花,喝了很多很多的水,肚子都撑饱了。说明皱纹纸吸水。

  教师取来一朵儿用亮光纸做成的彩色纸花放入水底,这时的小花儿漂了上来,老师将纸花拿出,抖了抖花,孩子们都发现,纸没有湿,教师小结:这朵小花想喝水,可是它怎么喝都喝不进去,说明亮光纸不吸水。

  实验二:教师在黑板上准备一张宣纸,师说:这么多美丽的`纸花,我想把它画下来,有不同颜色的,真漂亮,顺势拿出一支特大号的毛笔在宣纸上画了一个大圆点,这是花芯,请了几位小朋友上来画花瓣,让幼儿观察。

  2、介绍“纸张吸水性统计表”

  3、让孩子们做实验,并把实验结果以打勾的方式记录在统计表中,教师进行指导。(用吸管吸水滴在纸张中间,看看有什么变化)

  (三)结束环节

  经验分享,进行总结

  教师总结:通过这张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吸水的纸有皱纹纸、报纸,不吸水的纸有海绵纸和发亮的瓦楞纸。

  (四)延伸环节

  小花园里的花,按顺序请孩子选一朵自己最喜欢的纸花,放在盆里做实验,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它们的吸水性。

  教学反思

  当我上完这节课时,我觉得有些不足之处,我感觉在(实验二)中,我只是针对被叫的孩子观察,没有设计到全体幼儿,还有在做“纸张吸水性统计表”时,班里孩子第一次接触,有些陌生,我带着孩子做了前两个纸是否吸水,孩子回答都很正确但在打勾方面没能做的更好,原因在前面(实验一)当我引出吸水和不吸水字卡时,没有过多认读导致。

  如果让我重新上《吸水的纸 》这一课,我会面向全体孩子,在他们熟知纸张名称的前提下,让孩子们分组去探索、去讨论,最终得出结论。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设计背景:

  让幼儿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通过人为因素让不同的声音组合成有节奏的乐曲。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初步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4、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所有的幼儿有兴趣参加,并能感知出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

  活动难点:用不同的物体组成乐曲伴奏。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套桶娃娃,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

  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

  教师摇动空套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

  1、教师设问:你有什么办法让空套桶发出声音?(在套桶里装上东西)“我们一起动手让套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套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幼儿集体摇动套桶。)“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集体)这个声音像什么?

  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

  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套桶中,摇一摇,听一听。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

  “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2、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3、集体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

  “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请你们猜一猜,小朋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

  让幼儿猜测,“你们猜的`对不对呢?”

  教师帮助个别幼儿把东西倒进透明瓶子里让幼儿验证猜的是否正确。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套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演示两个装有同种物体的,数量不同的套桶,让幼儿比较。

  “你们既能听出声音来又能猜出来,你们真能干。”

  “我这里也有两个套桶娃娃,你们听一听,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套桶里装的是什么?”(幼儿猜测后,打开让幼儿验证)两次。

  “为什么一样的东西,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一个多、一个少)

  得出结论:一样的东西,一个多,一个少,它们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

  “小朋友的套桶娃娃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那我们来为乐曲《小手爬》伴奏。”(集体伴奏两遍)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科学活动,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层层推进,幼儿很感兴趣,在操作活动中尝试、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成分体现了“玩中学”的理念。但现在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教学准备上建议提供给幼儿两个套桶,让幼儿同时感知声音的不同,同时,最好选择声音差别大一点的物品放在套桶里。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妈妈怀孕的过程和感受。

  2.体验妈妈怀孕的辛苦,萌发更爱妈妈的情感。

  3.感受妈妈对宝宝的那种爱,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爱。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向妈妈了解怀孕时的过程和感受,收集一些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书籍、资料。

  2.妈妈怀孕时的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欣赏妈妈怀孕时的ppt

  2.说一说妈妈怀孕时是怎样的。

  二、了解生长过程

  1.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生长的过程(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通过脐带进行呼吸并吸收营养逐渐长大,9个月后,宝宝就出生了。)

  2.小结:我们都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在妈妈肚子里住了9个月,并且慢慢长大。

  三、 模仿体验

  1.幼儿在自己的衣服里面塞上枕头,步行、爬楼梯、奔跑等。

  2.小结: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很辛苦,现在我们长大了,懂得了要更爱妈妈。

  拓展延伸:

  宝宝会在妈妈肚子里做些什么事情呢?幼儿在纸上画下来,并说一说。

  活动建议:

  1.家园互动,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孩子了解妈妈怀孕的过程和感受。

  2.可以借鉴“长高”的诗歌,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妈妈、爸爸把我们带大很艰辛。

  3.在语言区里提供有关书籍,了解妈妈的生育过程和宝宝的生长过程。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25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29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9-12

中班科学活动纸教案07-17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溶解09-09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01-03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可爱的小脸03-23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绿色03-25

中班科学活动纸盒水枪教案08-14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