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模板集合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1、本单元以“风雪”为题,包括两篇主题课文和两篇自读课文。《瑞雪图》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大雪的喜悦之情。《下雪的早晨》写作者在雪后宁静的早晨,想起了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泼,抒发了作者喜悦和期盼之情。《深山风雪路》记叙了邮递员在冬天的风雪里,仍在古长城旁的荒凉险峻的山间邮路上,为人民送书报信件的事迹,赞扬了老吕二十五年如一日,为邮递事业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的无私奉献精神。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篇阅读课文和谐的唱出了一曲雪瑞人美的颂歌。说明文《雪》,对雪的形状、重量,雪的形成及雪对农业生产的作用等,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2、本单元语文天地中的摘录笔记和错别字检阅,主要是复习以前的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读一读”介绍了两句与雪有关的古诗,主要是由今而古,领略雪的意味。
3、口语交际中安排了说雪或想象中雪景的内容,旨在启发学生把平时所见、所想与本单元所学结合起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4、笔下生花安排了写学期总结,既是对总结这种形式的学习,又是学生对自己语文学习的总结,可与金钥匙的内容结合起来。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学写14个生字。
2、学习一些朗读技巧,做到有感情的朗读(朗诵)。
3、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及给人们带来的幸福生活。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联想与想象。
4、学习整理资料。学习写个人总结。
5、“开卷有益”让学生自己品味,培养学生多读自悟,品词赏句。
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记准读音,分清字形,了解意思。能够正确、工整、美观的进行书写。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条理、有顺序的`进行观察、描写的方法。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
1《瑞雪图》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文。
1、大家喜欢下雪吗?
2、讲述:四十几年前,在我国的胶东半岛上,下过一场大雪。当时,正是自然灾害严重,农业欠收的时候,这时候下一场雪是多么的及时啊!著名作家峻青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写了一篇文章《瑞雪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一)、学习字词
1、师范读,生边听边划记生字词。
2、认读生字,相机释义。
瑞雪胶东半岛骤然彤云密布簌簌万籁俱寂咯吱嗬眺望粉妆玉砌投掷
3、给生字扩词。
4、比较形近字。
瑞端;眺挑逃桃;掷郑
5、默读课文,推荐好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答疑。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生有感情的自课文,对照金钥匙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4、师总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4部分,一、下雪前;二、下雪时;三、下雪后;四、点题,赞扬雪景。
三、再读课文,要求准确流畅。
1、点名读,师生评议。主要侧重字音准确,是否流畅等。
2、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一、旧知导入。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下雪前,天气有什么变化?
2、齐读课文,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板书:骤然变冷)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齐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雪?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默读课文,找出这一段的的象声词,说说它们模拟了怎样的声音。
3、自渎课文,想想这一段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4、总结:“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读得轻、快。“大片大片”“彤云密布”——读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助拼读、听读的方法认识12个生字。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星空的美丽,能够展开想象:月亮还像什么。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自制课件、贴图
(小星星、月亮、小姑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贴画吗?现在,我们就来创造一幅贴画,题目是《夜空》(出示深蓝色天空背景挂图)。夜晚的天空宁静而又美丽,夜空中都有什么呢?
1、贴星星:
能说说你看见的星星是什么样的吗?下面,我们就一边唱《小星星》一边贴小星星。
2、贴月亮:贴了这么多金色的星星,太美了!看看还缺什么呢?
贴什么样的.月亮合适呢?(弯月)为什么?
3、说说月亮像什么?
从古至今,月亮曾给人们许多遐想。现在我们也来想一想: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像镰刀、像饼干、像眼睛、)
每一个人都有一位亲爱的妈妈,我们只有做一个懂事的孩子,才会经常看到妈妈弯弯的笑眼。
生:像小船;
师生: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小结:好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了。这首诗写得非常美。(配乐)如果我们把夜空比作海洋,弯弯的月儿就像一只小小的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飞向天空(贴上小女孩图),乘着这只月亮船去遨游太空。
(出示课件)看,蓝蓝的天上,无数的星星一闪一闪地眨眼睛,好象欢迎小朋友去探险,这神秘而又美丽的夜空,老师用一首歌来赞美它。(演唱歌曲《小小的船》,在背诵课文)
二、揭题、感知课文
这首诗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叶圣陶老爷爷写给小朋友的,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1、自由指读课文。借助拼音拼读课文。
2、比较:听一听你读得和老师一样吗?(放录音)
3、鼓励学生读给大家听。(要求:用手指着认真听,听发音是否准确。引导学生互评。)
4、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一读。
5、微型小组两人互相读课文,读正确的贴一颗小星星
6、师生共同(配乐)读课文。
三、课中休息:听《小小的船》歌曲
我们现在放松放松,休息一下。起立!唱唱、跳跳《小小的船》
四、认识生字娃娃
(小朋友都很了不起,课文读的很熟了。现在,这些生字娃娃已经从课文中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1、齐读领读词语。
2、引导自主识字。指名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
3、玩举字卡游戏。
引语:现在,咱们已经来到了迷人的星空,这些星星伸手就可以摘到了,谁来摘?看看星星的后面藏着什么秘密?
4、从板书中摘星星,进一步巩固认识生字。(游戏产生幸运小朋友上台摘星)
五、总结全文,一齐配乐读
语文教案 篇3
课文导学
一、学习目标
(l)能阐述勾践灭吴的原因及学习勾践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2)掌握“宾语前置句”的句式特点。
(3)学习本文在材料剪裁方面的特点。
(4)学习本文在语言使用方面的特点。
二、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在材料剪裁方面的特点。
(2)学习本文在语言使用方面的特点。
三、学法指津
(一)研读步骤
(l)课前预习,阅读课文及注释,试译全文。
(2)内容分析。
复述“卧薪尝胆”的成语故事。
问题①:勾践主要通过哪几次战争灭了吴?
见课文最后一段“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没有着力写灭吴的经过。
问题②:从文中看你认为勾践能灭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人心所向。从第六段可以看出,越国强大后,“国之父兄”请战,要为越王雪耻。问题③:勾践为了灭吴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求才(第一自然段);二是求和(第二、三自然段);三是求强(第四、五自然段)。为了求得国家的富强,越王以民为本,并对婚娶、生育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定。详略得宜,突出了重点,从而令人信服地表明:勾践灭吴,必定成功。
(二)问题探究
(1)文章的题目是“勾践灭吴”,那么文中是否突出了“灭吴”?
探究:否。从写作的角度来看,本文在材料的剪裁上是值得称道的。“灭吴”的具体战争情节并非作者的写作重点,因此对于越国灭吴中数十年间发生的几次战争,也只是用了“是故败吴于宥,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寥寥十三字。“灭吴”的准备工作是作者所要着力表现的,便不惜笔墨放开去写。要“灭吴”首先要有“能与之谋者”——求才;其次,必须为发展创造一个和平的环境求和;最后还必须要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在这里,文章主要从人力、物力两方面来写,人力方面写得尤其详细。婚娶的具体规定,奖励生育的具体措施,无不如实笔录。从而向世人证明:勾践灭吴,事在必然;夫差覆亡,无法逆转。
(2)文章的写作重点是通过什么形式表达出来的?
探究:主要是采用对话的形式。长于写对话,本是《国语》的一大特色,本篇表现得尤为鲜明。成功的对话,总是切合特定环境与人物特定的思想感情,例如:勾践只有在败退之后才会亲切地称三军将土为“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并提出谁能帮他退吴,便可以与他一道分享权力。文种出使吴国的言行举止,无不与其身份以及当时的形势有关。由于是从客观形势以及彼时彼地人物特定的思想感情出发去捕捉人物的对话,因而反过来,人物的对话又正好起到推动事态发展与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例如:勾践的“号令”引出文种的对话以及文种出使求和等情节的展开。勾践本人虚心纳谏,想东山再起的思想特征也由此得以表现。而文种、伍子胥等人的不同对话,又正好表现了他们的不同的思想性格。
能力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l)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2)贾人夏则资皮( )
(3)乃致其众而誓之曰( )
(4)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
(5)然后卑事夫差( )
(6)美其服,饱其食( )
(7)非其夫人之所不纳则不衣()
2.选出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A.①夫虽无四方之忧 ②虽悔之,必无及己
B.①然后乃求谋生 ②然后卑事夫差
C.①勾践说于国人曰 ③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D.①我攻而胜之 ②乃致其众而誓之曰
3.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何种句式:
①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
②何后之有( )
③此则寡人之罪也( )
④又何求焉( )
⑤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无乃后乎
②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③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④进不用命,退则无耻
5.简答:
①勾践为了灭吴,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②本文在写作上的两大特色是什么?
6.下面的文段是从原文中删去的,位于课文的第二段的第一二句之间。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段后各题。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私于下执事日:‘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率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之左右。’若以越国之罪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沉金玉于江,有带甲三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代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手?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①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使武安俱在者,族矣
B.寡君勾践乏无所使
C.求人可报使秦者
D.延请赵使者蔺相如
②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
项的是:( )
A.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B.余始循以入
C.皆以美于徐公
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③下列句中反问语气最弱的一句是:( )
A.其孰利乎
B.无乃后乎
C.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D.何后之有
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私于下执事曰——偷偷地和吴王手下的执事的人说
B.请勾践女女于王——请允许让勾践的女儿作吴王的婢妾
C.越国之宝器毕从——越国的宝器全部随同带来
D.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恐怕要伤害到君王的爱人吧
⑤下列说话不符合文段意思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充分表现了文种的辩说才能。
B.文中文种对吴王的谦卑的措辞是由文种的身份和吴越两国的形势决定的。
C.“夫差将欲听,与之成”表现出夫差“耳根子软”,为下文的吴灭做好铺垫。
D.文种采用了软硬兼施的方法威逼利诱吴王与之谈和成功。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大胆说出自已成长中的烦恼,激励学生敢说心里话,吐露真情实感。
2、通过交换阅读,小组评议,发现同学习作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引借鉴。
3、引导学生掌握作文评改的方法,培养写完作文修改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内容具体,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2、引导学生掌握作文评改的方法,培养写完作文修改的`习惯。
三、讲评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课:大人们总说:“小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老师知道,你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欢乐,但是也有许多烦恼。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成长过程中的烦恼。
2、请围绕这两个问题在脑中细化具体情节。
(1)你的烦恼是什么?
(2)你为什么而烦恼呢?哪些情景至今无法忘怀?
(二)、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1.代表交流。
每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说具体。
2.师生评议
是否抓住了“题眼”,写出了自己成长的烦恼;内容是否具体;是否在叙事的基础上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三)、师生共同制定本次习作的批阅要求
(1)是否抓住了“题眼”,写出了自己成长的烦恼;
(2)内容是否具体;
(3)是否在叙事的基础上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四)、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1、小组间选取一两篇优秀作文组内交流,欣赏。组与组之间互评,找出优秀习作与较差习作的修改意见。
2、班内选择几位学生的习作片段进行欣赏,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3、.赏析两篇学生的佳作全文,抓住上面三点评议班内进行评比,欣赏。
(五)、学生自评互评
1.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2、找出错别安和不通顺的句子,并写出评语。
3、选出优美段落和句子并用波浪线画出来,仔细品味一下好在哪里。
(六)、精评点拔
1、小组间针对本次习作讨论交流这次讲评课的收获及以后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结合佳作让学生点评,点评时要指出长处和短处。并提出修改建
议。
(七)、学生自主修改,完善习作
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同学、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
四、学生写小作文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积累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
一、创境揭题,诱发情感
出示两幅画面:笋芽儿、竹子。
(画外音: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生长后的竹子浑身都是宝,给人们带来无数的好处。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
揭示课题:4 笋芽儿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三、读读画画,了解笋芽的生长经历
愿意当可爱的笋芽吗?
咱们通过读读书、画一画,把你们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吧:
1、同学自由读书,勾画有关笋芽生长的词句反复练读。
2、试着画出笋芽生长为竹子的过程,同位交流“笋芽生长录”:
全班评画,老师板画。
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四、朗读感悟,体会笋芽的成因
1、小笋芽们,现在你们终于长成了一株株健壮的竹子,你们可以自豪地说:俺长大啦!再读读课文,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话?
2、指导朗读春雨、雷公公呼唤的句子以及妈妈关爱、太阳公公温暖的句子:
引导同学找出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有感情练读课文,补充“笋芽生长录” 的画:
展示读书,老师板画。
五、总结全文
笋芽儿们,在温柔的春雨姑娘滋润,雷公公的呼唤,妈妈的关爱,太阳公公的温暖下,你们自豪地长大了。把你们最想说的话写在“笋芽生长录”上。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要求:
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
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图意参考:
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课文,看了插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课再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阅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
5.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随机理解:拔腿就跑)
6.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7.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三、阅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
4.指导朗读:“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
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0.就这样,很平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它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跟着跑起来)
四、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拦住了大伙儿)
3.(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____,再问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问____”的句式回答。)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五、阅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儿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思考: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这里的“大伙儿”指谁?为什么都笑了?(“大伙儿”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它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5.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非常可怕。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却不这样。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
3.我们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第三课时
一、复述故事。
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讲故事。
二、表演故事。
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三、辅导学生自学自读课本第19课《小牛站起来》。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老师纠正读音。
(2)读了这篇课文,想想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情?(小牛没有听乌龟的劝告,不怕摔跤,终于学会站起来了的事。)
2.对照插图,找出与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1)指名说说每幅图讲了什么内容?
参考图意:
①小牛学站起来,几次摔跤,乌龟劝它别学了,小牛没有听从。
②不怕摔跤的小牛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还在练习走路呢!
(2)根据图意找出相应的自然段。(1—4自然段;5—7自然段)
3.指名读课后问题,思考回答:
(1)小牛是怎样站起来的?(小牛不怕摔跤,不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通过反复练习,终于站了起来。)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失败了不要灰心,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板书: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正确认识11个生词、8个生字,能根据生活经验将词语分类,培养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
2.学习反犬旁、鸟字旁、虫字旁,用替换偏旁的方法增加识字量,复习巩固形声字偏旁表意的规律。
3.了解一类表示心情的词语,并练习说话和写话。
4.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画鸡》。
5.熟读短文,并能简单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教学,学习换偏旁、加偏旁的识字技能。
难点:发现识字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自己家的卫生间吗?里面都有些什么物品?大家一起回忆一下,看看谁最细心。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领读、开火车读。教师正音。
2.读词语。把生字宝宝带入到词语中,学生自由读词语,同桌之间相互指读,互相检查。
3.请小老师领读生词。
4.引导学生在熟读词语的基础上,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左边“牙刷、梳子”等词语表示生活用品,右边“刷牙、梳头”等表示用途。
5.认字说话。如“梳子、梳头”:妈妈用梳子给我梳头,一共梳了11条小辫子,还扎上了彩色的皮筋,漂亮极了!
6.拓展延伸。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和“卫生间”有关的词语,进行积累。
三、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上的插图和汉字,学生自己认一认,读一读。
2.观察这三组汉字有什么共同特点?(每一组字都有相同的偏旁,反犬旁的字大都跟兽类有关,鸟字旁的字大都与鸟类和禽类有关,虫字旁的字多数与昆虫有关。)
3.拓展:按偏旁分类。你还知道哪些字也属于这一类?(睡眼睛眉、脸背腰腿)
4.教师总结识字规律。
四、字词句运用
1.观察图画说心情。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小女孩脸上的表情,说说她此时的心情,出示四个词语“高兴、生气、害怕、难过”。
2.说说这些词语还可以用哪些其他的词语来表达。比如“快乐”“开心”“伤心”“发怒”“难受”等,拓展词汇量。
3.根据心情练习说话。教师示范:今天我写作业写得很认真,老师表扬了我,我非常高兴。(只要是表达四种心情的词语都可以,切忌变成看词语造句)指名说说自己的句子。
4.练习写话。拿出练习本,让学生从诸多表示心情的词语中选择两种心情写两句话。注意正确地使用逗号、句号等标点符号。
五、课堂小结
1.学生练读生词。
2.作品展示,展示学生的写话作品。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的特点,在有层次的阅读中达到正确流利地演讲课文。
2.学会生字,结合课文语境及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通过探究性学习,感悟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课文讲了哪些内容,是分几方面来谈的;演讲稿的特点。
三、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查看预习、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认识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小组演讲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演讲稿的特点。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4.读写结合训练,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搜集陶行知的资料,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教师: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课
1.理解“演讲”。
1)板书“演”,说说写“演”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用“演”组词,适时写上“讲”。
2)说说演讲是怎么一会事。
(在群众集会或重大的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事理,发表见解。)
2.板书:陶校长的演讲
3.齐读课题
4.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估计:陶校长是谁?演讲是怎么回事?给谁演讲?内容是什么?)
5.介绍陶行知:(出示课件)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创办了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并亲自担任校长。在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自勉勉人。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他学识丰富,人格高尚,堪称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是人民教师的楷模。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二)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否则、锻炼、堡垒、私德、需要、激励、鞭策)自由读一读,想一想哪些字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检查朗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文章中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是分哪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
(陶校长主要谈的是“每天四问”,分别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谈每天有没有进步这个问题。)
(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感悟演讲内容,学习演讲
1.学习演讲“问健康”部分
1)理清层次
A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讲的?也可同座交流。(在”读”字上加圈
B交流讨论,投影文字灯片。(问健康:问什么——为什么问-——该怎么做——提出希望)
2)理解“健康第一”的观点
A现在你觉得能演讲好“问健康”这部分内容了吗?如果不行,再读读(“读”字上加圈),抓重点句子,不太理解的地方读读想想,体会一下作者的见解是什么,想说明什么。
B交流讨论
a“有,进步了多少?”(应该有进步,还应该争取大进步。)
b“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
(本,事情的根本,最重要的,生命的存在最重要的是健康。让学生谈谈对“寻求幸福”的理解,然后抓“有了……才有……”体会健康的重要性,是一切的根本。
c “否则”是进一步肯定健康的重要。(“否则”:不这样的话。)
d“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
要有健康的身体要从两方面去做。让学生说说是怎么锻炼的.,猜猜“锻炼”为什么是金字旁,火字旁?投影画面明白锻炼本意,明白锻炼要吃得了苦,经受得住考验。举例说说对“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的理解。
e说说对“健康堡垒”的理解。(“堡垒”,从字形上猜是什么东西,然后看图片)
2.练习演讲
1)各自练习演讲这部分。2)指名演讲,学生评议。3)指导感染性演讲
3.指名演讲
(三)小结
1.让学生说说这堂课的收获。
2.这堂课我们从这篇演讲稿中进一步明白了健康、学问的重要,受到了感染,得到了
启发;知道了什么是“演讲”,也初步学会了演讲,这都得感谢——“陶校长的演讲”。
(四)作业
1.从第二、第三自然段中挑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抄下来,然后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可举例谈自己的认识。
2.用一读再读的方法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练习演讲。
板书:
2.陶校长的演讲
健康 生命之本
四问 学问 前进活力源泉
工作 也是学习
道德 做人的根本
第二教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学习演讲“问学问”部分
1.四人小组学习,边学边讨论这部分的中心话题是什么?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陶校长想要告诉听众什么?然后练习演讲,可动动笔动动手,有问题可举手。
2.交流讨论
1)中心话题是“学问”,层次:问什么——为什么问-——该怎么做
2)指名说说这部分演讲要注意些什么,那些地方很重要。
3)结合同学发言,师出示文字灯片,添加符号。
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
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才能……。
(强调有学问的重要性,结合生活体验讲;在学生演讲时指导停顿及重音。)
要……就要专心致志,就要……坚韧不拔
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
(举例说说怎么做就是“专心致志”,“坚韧不拔”,“钻进去”,“展开来”。怎么做要读得有力,让人觉得必须这么做。)
3.齐声演讲性读课文
(二)按照第二节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三、四、五节。
具体指导:
1.问的什么问题?
2.为什么要问?
3.希望怎么做?
4.用了哪个关联词语?你会用它说一句话吗?
5.记住了“问”的内容了吗?说说。
6.还有什么疑问吗?
让学生分小组学习,分别交流汇报。教师灵活处理。过程要简洁流畅。
关联词义涉及到“即使……也……”和“既要……也要……”
词语:公德、私德 人格长城
(三)齐读课文最后“如果……就……”部分。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实践拓展
1.陶行知先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大的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演讲,要求我们做到每天四问,以次来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其实,我们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都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同,除了这四问,我们还可以问些什么?
2.每位同学向自己提一个问题,仿照陶校长演讲的层次有条理地说一说。
比如:读书有没有进步?写字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没有,
是什么原因? 以后准备怎么做?小组内互相说说。
(五)练习复述课文,进行思想教育
1.陶校长谈了“每天四问”是指什么?
2.分四部分,让学生分别复述主要内容,进行评价。
3.教育启发:我们记住了“每天四问”,并且也“每天四问”,那就能进步了吗?要想真的有进步,必须怎么办?
(关键要去行动,这也是陶校长一贯倡导的重要观点:“知行合一”。)
出示陶行知的名言警句:
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3)教育是立国的根本。
4)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六)作业:
仿照课文某一问的写法,向自己提一个问题,有条理地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也可以对照陶校长的演讲内容,回答“每天四问”,看看你到底有没有进步。
板书设计 2.陶校长的演讲
健康 生命之本
四问 学问 前进活力源泉
工作 也是学习
道德 做人的根本
【教学总结】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看似简单,却实际上却不然。例如《陶校长的演讲》一文中有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否则”,这个词语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那学生理解起来是否就十分容易呢?我想到以前人教版教材中有篇《詹天佑》的课文,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词语的时候,表面看来学生理解并不困难,他们会很自然地以“代词法”将“否则”解释为“不然”。学生在说出这个答案以后,是否代表着他们已经完全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这个词语了呢?从以往的教学来看,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当我让学生说出“否则”(或者“不然”)在课文中的意思时,他们大多无所适从;让学生运用这个词语,也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在《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中,“否则”是以生字组成的词语形式出现的,我在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就更加注重了这个词语的教学。
在《陶校长的演讲》一文中,“否则”的语境是这样的:“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我是这样教学这个词语的。
像以前教学《詹天佑》一样,我先让学生对“否则”一词有个比较模糊的理解,这个层次的理解放在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在学生自学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学生或者联系语境,或者借助工具书,将“否则”解释为“不然”。我让学生以“不然”替代“否则”读读句子,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这样的解释是正确的。
在精读课文的之后,我设计了让学生透彻理解“否则”一词的环节。在和学生围绕“为什么要问身体有没有进步”时,学生能很容易地理解作者正面的阐述,但对于作者反面的论述,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会因为对“否则”这个词语不够透彻的理解而忽视。在这关节眼上,我引导学生再次理解“否则”。学生当然还是只能以“不然”来解释。我进一步问学生“不然”的意思,学生就不知道怎样来回答了。我指导学生理解“则”和“然”在这里是“这样”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联系上句来说说“这样”是指怎样。学生联系上下文,感悟到了“这样”是指“有健康的身体”,同时也明白了“否则”是指“没有健康的身体”。联系具体的内容,学生透彻地理解了“否则”,同时对于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的方法也就有了感性认识。
《陶校长的演讲》一文作者用相同的结构提出了四个问题,因为结构相同,因此在设计“否则”一词教学的时候,当学习到第二问的时候,我安排了让学生用“否则”说话的环节。作者在说为什么要“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时,他只从正面进行了阐述:“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我们是学生,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读了这一段阐述以后,我让学生接着这段话用“否则”说话。其他两问也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这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词语运用的训练,另一方面还巩固了学生对正反两方面阐述的说理方法的认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乐园教案04-04
语文阅读教案03-03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天地教案01-05
语文绿教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