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5-30 09:31:35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锦集七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锦集七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教育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小鸡的生长过程及基本特征。

  2、进一步学习根据教师的提问,表述自己看到的图片内容。

  3、乐意用肢体动作表现小鸡的生长过程,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1、一段音乐、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26、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做小鸡“叽叽叽叽”的动作,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呢?

  二、新授部分。

  1、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图片,了解小鸡的生长过程。

  教师:你知道小鸡是怎么来的吗?鸡蛋是怎样变成小鸡的呢?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谁在孵蛋呢?(母鸡妈妈)

  教师:鸡蛋有什么变化?(裂开了、破裂了)

  教师:鸡蛋怎么会破呢?谁在里面?(鸡蛋里面有小鸡)

  教师:小鸡是用什么啄破蛋壳的呢?(小鸡是用嘴巴啄破蛋壳的)

  教师:你看到小鸡了吗?蛋壳裂开了,它的身体是在蛋壳里还是蛋壳外呢?

  教师:哇!小鸡推开蛋壳,出来了,我们仔细看看它的眼睛是怎么样的'呢?

  教师:小鸡站起来了,羽毛怎么样了呀?它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鸡叫。

  2、引导幼儿了解小鸡长大后的样子,知道它与公鸡、母鸡的区别。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小鸡长大后是什么样子的呢?(有的长成公鸡,有的长成母鸡)

  教师小结:小鸡还小的时候分不清楚有什么不同,等小鸡长大以后有的长成公鸡、有的长成母鸡,公鸡的鸡冠更大,尾巴更长,母鸡的鸡冠更小,尾巴更短。

  教师:小鸡和公鸡有什么不一样?公鸡是怎么叫的呢?

  教师:小鸡和母鸡又有什么不一样呢?母鸡怎么叫的?

  三、游戏;小鸡长大了。

  游戏玩法;

  幼儿随音乐用动作表现小鸡生长的过程,教师用语言进行提醒。最后,

  当教师说:“小鸡变、变、变”时,幼儿用动作或用声音变成公鸡或母鸡。

  效果分析: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

  1、感知耳朵的作用,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2、喜欢玩听觉游戏,有初步的保护耳朵的意识。

  活动重点:

  感知耳朵的作用。

  活动难点:

  有初步的保护耳朵的意识。

  活动准备:

  小镜子、耳朵图片、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1、播放歌曲,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导入主题。

  2、 观察图片,认识耳朵及作用。

  让幼儿感知自己耳朵的'位置,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

  3、游戏:《你的耳朵在那里?》每人一个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耳朵。

  (1)出示耳朵的图片,进一步观察耳朵。

  (2)幼儿讨论:

  ①耳朵的外型,观察发现每个人的耳朵都不一样。

  ②怎样保护耳朵。

  小结:每个人都有耳朵,耳朵能帮我们听到许多声音。我们要保护好耳朵,不要让耳朵受伤;不要往耳洞里塞小物品,不能对着小朋友的耳朵大声吼叫等等。

  4、游戏:《听听说说》继续感知耳朵的用途,通过游戏分辨出各种声音。

  5、活动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名称:

  我从哪里来(科学)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能较完整表述观察结果,大胆地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了解妈妈怀孕十月的辛苦及抚养自己长大的艰辛,激发幼儿爱母亲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我从哪里来》。

  2、教学挂图。

  3、陈老师怀孕前后的照片。

  4、音乐《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两张陈老师的照片,鼓励幼儿进行比较。

  1、师:这是谁?以前的陈老师和现在的陈老师有什么不一样?你从哪看出来的?

  2、师:原来现在的陈老师怀孕了,要生小宝宝了,小朋友,那你们是从哪来的呢?你们知道妈妈肚子里为什么会有小宝宝吗?

  二、播放课件《我从哪里来一》,让幼儿通过观看课件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来。

  1、师: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吗?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形成的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观察结果,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师:原来爸爸妈妈结婚以后,爸爸在妈妈的身体里种下了一些小种子,这些像小蝌蚪的种子叫做精子,他们在妈妈的身体里展开了游泳比赛,游得最快的精子就会和妈妈身体里叫做卵子的好朋友友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受精卵,受精卵长大后就是一个小宝宝了。

  三、播放课件《我从哪里来二》,让幼儿通过观后课件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

 1、师:小宝宝住在妈妈身体里的什么地方?

  2、师:开始的时候他有多大?后来慢慢的长出了什么?眼睛会睁开吗?

  3、师:小宝宝会在妈妈的肚子里做些什么呢?宝宝的耳朵能听见声音吗?后来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怎么样了?他会在妈妈的肚子里生活几个月?

  4、师:原来小宝宝一直住在妈妈身体里的一个叫做子宫的小房子里,开始的时候他像一粒种子那么大,慢慢地长出了眼睛、耳朵、嘴巴,到了180天的时候眼睛还会睁开。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会游泳、吸吮手指、翻跟头,有时还会跟着音乐跳舞,后来小宝宝越长越大,妈妈的肚子再也装不下了,他就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了,他整整在妈妈的肚子里住了十个月。

  四、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观察进一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

  1、逐一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师:这时的宝宝是怎样的?他怎么吃食物呢?

  --师:这时候的宝宝只能看见头和身体,还有腮和小尾巴呢!不过小尾巴会随着宝宝的长大消失的。小宝宝是通过脐带吸收妈妈肚子里的营养,一天天地长大。

  2、出示第二幅图片后提问。

  --师:小宝宝慢慢长大了,现在他是什么样的?他有眼睛、鼻子、嘴巴了,他现在的眼睛、鼻子、嘴巴和我们的一样吗?

  --师:现在的小宝宝刚刚有了眼睛、鼻子、嘴巴,和我们的不一样。

  3、出示第三幅图片后提问。

  --师:你看见小宝宝的什么了?

  --师:这时的小宝宝长了小手、小脚,他躲在妈妈的肚子里很安全。

  4、出示第四幅图片后提问。

  --师:你看见小宝宝又有什么变化了?

  --师:这时的'小宝宝全身都覆盖着一层绒毛。

  5、出示第五幅图片后提问。

  --师:你猜猜小宝宝这时候会长成什么样?

  --师:这时候的小宝宝还在继续长大,骨骼也渐渐结实了,他有时还会调皮的踢妈妈一脚呢!

  6、出示第六幅图片后提问。

  --师:小宝宝怎样了?

  --师: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生活了十个月,最后终于来到了人间,来到这个世界。

  五、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1、师:我们从妈妈的肚子里来到了这个世界肯定很开心幸福,但我们在妈妈肚子里一天天长大的时候,你觉得妈妈会怎样?为什么?

  2、出示陈老师怀孕之前带小朋友做操玩游戏的照片和怀孕之后做事情的照片让幼儿观察这两个时期老师身体状态的变化,体会妈妈怀孕的辛苦,从而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出示陈老师带小朋友做操的照片并提问:怀孕之前陈老师在和小朋友做什么呢?

  --师:有了小宝宝之后,陈老师的身体有什么变化?还能和小朋友一起跑、一起跳、一起做操吗?

  --出示陈老师弯腰捡东西不方便,上楼梯很累的照片让幼儿观察,体会妈妈怀宝宝的辛苦。

  --出示陈老师看见食物不想吃,恶心及不得不吃的照片并提问:为什么陈老师吃不下还要吃呢?因为不吃,肚子里的宝宝就缺乏营养,长不大,所以妈妈是很伟大的,我们要更加爱我们的妈妈。

  3、师:小朋友都说的很好,陈老师现在怀了小宝宝上班很辛苦,常常感到很累,但是老师再累还是要带小朋友学习本领,所以小朋友要更加体谅老师,爱老师,不惹老师生气做一个听话的好宝宝。

  4、师:你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你们的妈妈也付出了很多,也很辛苦,现在你们上幼儿园了,长大了应该怎样感谢妈妈呢?可以对妈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5、播放音乐《感恩的心》,让幼儿表演。

  --师:小朋友都说的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怀着感恩的心来感谢我们的妈妈,感谢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感谢妈妈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目标:

  1、通过探索、操作引导幼儿发现盐水能使蛋浮出水面。

  2、乐于表达、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3、培养探索意识和动手操作努力。

  二、准备:

  1、水杯、鹌鹑蛋、小勺每人各一份,放入操作盘中。

  2、盐一盆,抹布一块,每组一份。

  3、鹌鹑头饰一个。

  4、清水一盆,空盆一只(备用)

  三、过程:

  1、故事引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蛋宝宝历险记》。一天,天气真好,许多蛋宝宝出门去玩。它们看看花,看看草,真高兴呀!走到小河边,一个蛋宝宝说:“哎呀,天气太热了,我去洗个藻。”说者“扑通”一声跳进了小河里。哎呀不好了,蛋宝宝一下子沉到了水底。它大声喊:“救命呀,救命呀!”清水姐姐听到了,马上使劲地把蛋宝宝往上托。可惜清水姐姐的'力气太小了,蛋宝宝还是一个劲地往下沉。这时候,来了许多的盐哥哥,它们跳进水里,和清水姐姐一起转呀转,转呀转……最后,你们猜,盐哥哥能不能帮助蛋宝宝浮出水面来呢?

  2、试一试

  蛋宝宝到底有没有得救,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就知道了。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讲一讲

  教师戴鹌鹑头饰,引导幼儿讲一讲:

  1)蛋宝宝有没有得救?是谁救了他们?

  2)盐哥哥在哪里呀?

  小结:原来盐溶解在水里以后能让蛋宝宝浮上来。

  4、延伸:在区角里再来试一试还有没有别的东西溶解在水里后也能让蛋宝宝浮上来。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图形分家”的操作活动,继续让幼儿学习按图形片的颜色或形状或大小等特征进行多次分类的方法。

  2、 发展幼儿观察比较、积极思维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用语言进行多维的命名。

  三、活动准备:

  教师:大转盘一个,图形操作材料一套。

  幼儿:人手一份图形操作材料。

  四、活动过程:

  (一)、初次尝试游戏“图形宝宝分家”

  1、 观察分类材料:看看盘子里有些什么?(有许多图形宝宝)

  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来玩一个“分家家”的游戏。

  2、 交代游戏名称与规则:

  师:图形的家在哪里?(处示盘子)分成几家?(两家)

  师:分的时候有要求,把相同的宝宝放一家,等一会儿把老师给你的图形宝宝分完,分好了取个名字记在心里,待会儿告诉老师。

  3、 幼儿操作“给图形宝宝分家”。

  4、 讨论:你们是怎么分的?

  (请几位幼儿走上来,师帮其操作结果贴出来)和他一样的有没有?

  小结:分家家,可以根据图形的颜色来分成两家,可以根据形状分成两家,还可以根据大小分成两家。你们还想再试一次吗?

  (二)、再次尝试:

  1、 要求:等一会儿分家家的时候要求不一样了,再取两个好听的名字,要和现在的名字不一样。

  2、 幼儿操作提示:第一次怎么分的.,第二次要分的不一样。

  3、 讨论:第一次怎么分的,第二次怎么分的?(请1-2名幼儿)

  请幼儿和旁边的幼儿相互讲讲自己分的结果。

  (三)、提高尝试:游戏“大转盘”

  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好看的图形。(

  师分盘子)请你们用小眼睛看,谁的小眼睛亮?看看这些图形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形状、颜色、大小)

  1、 师:老师要和你们玩大转盘的游戏,我们要和电视里的叔叔阿姨一样看标记拿奖品,转盘上的针指向哪个图形,就请你拿一个和它一样的。我们先来试试:“快乐大转盘,大家一起玩。”看看,请你拿什么样的图形呀?(幼儿集体进行3-4次)

  2、 进行比赛:看谁拿得又快又对?

  3、 增加难度:看看这个转盘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大小)哪些大,哪些小?

  拿好了举在手里

  4、 比赛:四个人一个队,小羊、小兔、小猴、小熊,哪一个队的小朋友都拿得又快又对,老师送你一朵小红花。(还要帮队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检查一下,有没有拿错的)反复尝试4-5遍。

  五、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玩了图形宝宝分家的游戏和大转盘的游戏,你们还想玩吗?(告诉幼儿以后再玩)。

  评析:

  活动过程中,教师思路清晰,很有条理,这对于一位新教师是难能可贵的。

  第一个游戏建议教师在材料的提供上应给幼儿再多几份,让孩子能保留操作痕迹,同时便于幼儿比较后找出新的分类方法,也便于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归纳几种不同的方法。

  第二个游戏“快乐大转盘”,在幼儿对图形一个特征有明显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取出另一图形来比较,并提问“取这个行不行”?帮助幼儿发现图形的二维特征,这个手段用得好,通过自己思维获得发现比直接引导孩子观察第二种特征更易于被幼儿接受。不过,建议第二个转盘设计中作改进,因为出现了“大小”这一第三维特征,所以设计时应有意识地将有大小区别的同形状的图形放在一起,便于幼儿观察、比较、获得发现。此外,活动中,可在材料及提问方面多注重给不同的孩子不同的要求,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过程实录:

  一、蛋宝宝会跳舞,引发幼儿兴趣,并学习让蛋跳舞的方法

  1.出示熟蛋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朋友,你们看是谁?

  幼:蛋宝宝师:蛋宝宝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幼:黄色的。

  蛋宝宝想给我们跳舞,想看吗?

  幼:想

  2.师演示蛋宝宝跳舞的方法。

  3.师:谁想来请蛋宝宝跳舞?(个别幼儿上来请蛋宝宝跳舞。)开始时幼儿失败。师鼓励其换一种方法,再次进行尝试。第二次尝试成功。

  二、跳舞比赛,探索生蛋和熟蛋的不同

  1.师:蛋宝宝跳的真好(出示生蛋)还有一个蛋宝宝也想来跳舞,他们要进行一个跳舞比赛,请我们来做裁判,看谁跳的时间长。

  要求:

  (1)帮助两个蛋宝宝来跳舞。比赛结束,拿着胜利的蛋宝宝送到领奖台上。

  (2)在白纸上跳,不能超出舞台。

  (3)转的时候要小心,不要弄碎了。

  2.幼儿操作,师进行指导。

  幼:老师我不会转。

  师:换一种方法试试。用两只手搓行不行呢?

  幼儿尝试成功。

  幼:老师我成功了,黄标记的蛋宝宝转的.时间长。

  师:快把成功的蛋宝宝放到领奖台上。

  3.引导幼儿观察领奖台上的蛋宝宝。

  师:你发现了什么?

  幼:赢的有穿黄衣服的蛋宝宝,有穿绿衣服的蛋宝宝。

  师:穿哪种颜色衣服的蛋宝宝赢的多?

  幼:黄色的。

  师:为什么赢的都是黄标记的蛋宝宝?绿标记的蛋宝宝为什么跳舞时间短呢?

  幼:因为它是生的。(幼儿这样回答是因为有幼儿操作时不小心将生蛋打碎了,有的幼儿观察到了)

  三、打开鸡蛋,揭示秘密,观察生蛋熟蛋的不同

  1.师:到底什么回事呢?我们来打开看一看。

  2.观察生蛋熟蛋的不同,发现穿黄衣服的是熟蛋,绿衣服的是生蛋。

  师:我们来仔细来看一看它们哪里不一样。

  幼:生蛋是粘粘的、软软的,蛋清是透明的。

  幼:熟蛋是硬硬的,蛋清变白了。

  3.师:原来它们一个是生蛋一个是熟蛋。跳舞时间长的是熟蛋,时间短的是生蛋。

  四、延伸活动 师:刚才我们用旋转跳舞的办法区分了生蛋和熟蛋,还有什么办法在不打开蛋的情况下可以区分生蛋和熟蛋呢?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感知、探索西瓜的基本特征。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西瓜。

  2.每人一份餐巾、刀、抹布;课前洗净双手。

  3.PPT。

  活动过程:

  1.摸一摸,初步感知西瓜的特征。

  师:小朋友,今天苏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礼物,它是一种水果请一个小朋友来猜猜是什么?

  2.集体观察, 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西瓜的特征。

  师:我们把它请出来,看是什么呀?

  师:"西瓜是什么样子的?"摸一摸、敲一敲、推一推,有什么感觉?

  小结:西瓜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椭圆的。现在又多了一些形状,有的大,有的小。皮是绿色的,还有的有一条一条的花纹。西瓜摸上去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敲敲会响,推推会滚。

  3.通过故事了解西瓜吃法以及内部特征。

  师:"今天有一群猴子也捡到了一个西瓜,他们为了吃西瓜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呢,你们想知道吗?"

  a.老师讲故事《猴王吃西瓜》。

  b.老师提问:猴王怎么吃西瓜?你会吃西瓜吗?吃西瓜应该吃什么?

  c.师:那西瓜的瓤在哪里呢?

  d.我们一起把西瓜切开看一看。

  e.让幼儿观察西瓜的内部:你们看到西瓜里面是什么样的?

  f.了解两种特殊的西瓜--黄瓤的瓜和无籽瓜师:小朋友看老师电脑上有两种瓜,它们跟我们平时吃的瓜有什么不一样呢?

  4.我们给西瓜涂上颜色吧。(幼儿动手操作)

  5.谈论吃西瓜的好处。

  a.师:"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b.请幼儿尝一尝:吃到嘴里有什么感觉?

  小结:西瓜瓤水分多,吃起来又凉又甜.能解渴、消暑,我们大家都爱吃。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2-21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05-05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05-25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三篇12-29

科学活动教案4篇12-01

科学活动教案3篇12-02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四篇12-11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3篇12-12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4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