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班教案十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学习把泥搓成长条粘接成圆环的方法。
2、激发幼儿自由想象讲述:自己做出的圆环像什么。
3、培养幼儿对陶艺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盒陶泥、陶艺板、湿布
2、课前让幼儿观察圆形。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作,引导幼儿观察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它像什么?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二、教师边念儿歌,边做示范。
师:今天我们就也来做圆环,好吗?请小朋友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小泥条搓呀搓,搓成小木棍,弯弯腰,拉拉手,拉拉手,不松手,接在一起成圆环,圆环圆环真好玩。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先把陶泥捏一捏,团一团,团成圆形;
2、把团好的陶泥放在两手上来回的搓;
3、接自己搓的圆环摆成各种图形。
四、评讲幼儿作品:
说说自己做的圆环像什么?
活动反思:
在主题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空间。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而且鼓励幼儿更多的尝试。体验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幼儿更积极更关注自我实践获得的过程。主要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这样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指导,大大提高了师幼互动的质量。
小班教案 篇2
一、 活动目标
1. 尝试绘画哈哈小人,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
2. 感 受小人不同的变化所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幼儿用纸、笔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出主题
今天我们就来画小人,画什么样的小人呢,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
(二)幼儿理解并绘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1. 提问:什么是顶天立地?
2. 幼儿在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三)观察讨论,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1. 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
师:这次我们画在黄色的纸上,要求:一画的顶天立地,二是可以画自己想画的小人,三是不要打开这张纸。
2. 幼儿尝试在折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小人”,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3. 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
4. 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
引导幼儿发现“小人”的变化,并尝试寻找其中的秘密。
总结:原来什么东西画在折线上就能变长。
5. 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人”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四)欣赏作品,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 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2. 幼儿再次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
延伸活动:如果把纸再怎么折,或尝试画别地东西,又会有什么好 玩的发现呢?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幼儿园的课程有了新的理解——活动的开发和创新不在于名称的新奇,不在于材料的花哨,而在于活动真正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在于真正符合幼儿的需要,在于能激发幼儿的操作,探究和体验,在于能与幼儿的已有经验建立一定的联系。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不断发现新的活动线索,切实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助于生成的氛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孩子接触到的各式瓶子种类繁多,他们非常喜欢去摆弄、玩耍,那么如何把握这一废旧物品的利用,生成一堂有趣的教育活动呢?考虑到本班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我将以“我和瓶宝宝一起玩”为活动主线,寓教于游戏中,注重活动的综合性和趣味性,让孩子在愉快的玩一玩,说一说的过程中,自然融入到对各种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和同伴一起操作的快乐感受。
2、引导幼儿乐意在活动中数一数,摆一摆瓶宝宝,促进其小肌肉动作的发展。
3、启发幼儿学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体验。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 各式瓶子人均四~五个;
2. .塑料地毯拼摆成拱形,供幼儿席地坐;
3. 制作小乐器所需的材料如绿豆、赤豆、黄豆及小勺若干;
4. 录音机,磁带。(操作时背景音乐为《波尔卡进行曲》;律动为《大家一起来做操》)。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启发幼儿对操作内容和要求产生兴趣。
(1)师:你们知道这里边藏了什么吗?请你来猜猜看!(三塑料筐的小瓶用布遮掩着)
(2)师:(掀开遮布)哇,是什么呀?瞧,这些瓶宝宝多调皮啊,它们把帽子扔得乱七八糟,天气冷了,不戴帽子会怎样呢?那就让我们一起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帽子戴上吧!
a.分三组进行操作(用小手旋瓶盖),比比哪组又快又准确。
b.引导同伴间互相检验戴得正确与否,还可进行组与组间的相互合作。
c.集中小结:小朋友多能干呀,我们的瓶宝宝都找到了合适的帽子,瓶宝宝可高兴啦,它们想邀请小朋友和它们一起玩玩,你们愿意吗?好,待会儿别忘了告诉大家,你和瓶宝宝玩了哪些好玩的游戏。
二、引导孩子和瓶宝宝一起玩,并尝试用短语表述操作体验。
1、分三组进行操作,鼓励孩子(如滚,搭,排等)想出不同的玩法;
2、引导孩子在老师的启发下与所提供的材料和环境创设相互作用。教师根据孩子的操作情况,予以相应指导。
3.集中幼儿,师:“谁来说说,你和瓶宝宝是怎么玩的”。
三、老师示范用瓶宝宝玩,鼓励孩子每人动手制作两个“小乐器”,在韵律活动中结束活动。
四、延伸活动:带上瓶宝宝一起到户外进行体育锻炼。
活动建议: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的不同,“瓶宝宝”的'游戏还可设计以下活动,如:
1、瓶宝宝编上号,可以认识阿拉伯数字,进行倒数,顺数和相邻数等知识的掌握。
2、根据瓶子的大小、形状进行分类。
3. 高矮排序:瓶宝宝要去做早操了,矮的在前面,高在后面,请你来排排队。
4.点数,知道总数。瓶宝宝排好了队,让我们数数共有多少人呢?等等。
活动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小班社会教育目标生成了这一活动。为了避免单一说教的形式,我们采用了小班幼儿感兴趣的故事的形式及直观生动的图片等形式贯穿始终。以故事情节的变化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在看看说说中感受体验,自主建构社会经验。运用一步步引导性的提问,让幼儿在讨论中调动已有的经验,共享同伴的经验,通过自己的感受,自主建构这些经验、策略,产生情感共鸣。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们的节日,是妈妈、阿姨、外婆、奶奶、舅妈、姑姑等的节日。
2、通过各种亲子游戏活动,表达对妈妈的关爱和祝贺。
3、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爱的回报:感恩妈妈,感谢妈妈,尊敬和关心、体贴妈妈。
活动准备:
1、提前通知妈妈们参加活动。
2、橘子若干,毛巾若干,菜椒若干,菜刀4把,椅子若干,皱纹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1、过两天是什么节日呀?
2、三八节是谁的节日?
3、妈妈在家里做些什么事?奶奶会做什么呢?
4、妈妈、奶奶这么辛苦,那么我们应该给她们做些什么呢?
(二)幼儿与妈妈一起游戏。
1、剥一剥,切一切活动玩法:准备一定数量的菜椒,幼儿剥菜椒,剥好后妈妈进行切菜椒,先切好的'为胜。
2、我剥你吃教师:平时妈妈很辛苦,要烧饭、做菜。现在我们请妈妈休息一会,喂橘子给妈妈吃。
活动玩法:准备一定数量的橘子,幼儿剥橘子给妈妈吃,先吃完的为胜。
3、抢椅子活动玩法:椅子比参赛人数少一张,把椅子围成一圈,妈妈们抱起自己的宝宝听音乐进行游戏,坚持到最后的为胜。
4、挂毛巾活动玩法:整备一定数量的毛巾,幼儿与妈妈共同挂毛巾,先挂好的为胜,
5、打扮妈妈活动玩法:为每位妈妈提供一条皱纹纸,妈妈们自己做花,做好后,让幼儿把花给妈妈戴上。
(三)集体表演《我的好妈妈》,表达爱妈妈的情感。
1、幼儿集体演唱歌曲:我的好妈妈。
2、说一句祝福的话:祝妈妈节日快乐。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美工区里为妈妈做礼物,娃娃家进行我爱妈妈的游戏。
2、家园共育:在家为妈妈拿拖鞋,为妈妈表演节目,给妈妈敲敲背。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在游戏中,感受声音的大小。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大鼓和小鼓图片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绿豆若干
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四)、活动延伸出示两个瓶子,提出: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玩玩、找找中了解五官、四肢等各部位的名称,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乐意跟随《小手拍拍》的乐曲旋律做模仿动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律动音乐:《围个小圈圈》伴奏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动动动
指导重点:注意律动过程中的师生、生生互动,将幼儿自然地引入音乐活动的氛围中来。
教师提示语: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动动身体吧!
教师过渡语:我们宝宝的`身体真灵巧,个个都是健康的好宝宝!
二、玩玩乐乐:小手捉迷藏
指导重点:在玩玩乐乐的游戏氛围中,引导幼儿随乐做拍手、握手、弹钢琴等模仿动作。注意不落痕迹地渗透游戏规则。
教师提示语:顾老师要奖励奖励你们,和你们玩个小手捉迷藏的游戏。那可要听仔细喽!等一下顾老师眼睛闭起来,数123的时候,你们赶紧把小手藏起来,千万不要让我发现哦!等到顾老师唱歌请你们小手出来的时候才可以出来哦!
教师过渡语:你们的小手本领真大,会做这么多动作,真是了不起。
三、音乐游戏:小手拍拍
指导重点:引发幼儿对自己身体其它各部位的关注,启发幼儿创编出不同的身体运动部位,唱出来并用动作模仿,体验游戏的乐趣。
1、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教师提示语:小手除了会捉迷藏,它还会找朋友呢。请你们仔细听听,看看它会找谁做朋友呢?(眼睛)
2、随音乐完整感知游戏。
3、了解游戏规则,仿编动作。
教师提示语:猜猜小手还会找谁做朋友呢?想想还有什么地方没找过呀?可以请个别幼儿示范。
4、完整集体游戏。
教师提示语:这一次我们要边听音乐,边把小手的朋友全都找出来哦!
四、跟随律动音乐自然退场。
小班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按音乐节奏做开火车动作。
2、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铃鼓、课件、音乐。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感知音乐,学做模仿动作:呜——咔擦,咔擦,咔擦,咔擦……
2、难点: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进行开火车游戏。
四、活动过程:
1、宝宝去北京
(1)宝宝们,十月一日就是我们祖国妈妈的生日了。看,祖国妈妈就在我们的首都——北京。今天,我们一起去北京,好吗?可是怎么去呢?(坐汽车、坐火车、坐飞机……)
(2)小结:我们可以坐汽车、坐火车、坐飞机去北京。
2、开火车
(1)听火车声,猜一猜“是什么车开来了?”
(2)欣赏音乐“开火车”
(3)火车怎么开?会发出什么声音?(呜——咔擦,咔擦,咔擦,咔擦…… )(4)感知音乐,学做模仿动作:呜——咔擦,咔擦,咔擦,咔擦……
“小朋友,快快来,我们的火车就要开。呜——”
3、音乐游戏《开火车》
(1)教师当火车头,其他人一个跟一个挨在车头后面做车厢,随音乐一起往前开。火车到站了,(下蹲)请小朋友上火车。(小朋友,快快来,我们的.火车就要开。呜——)
玩法一:(手搭在前面幼儿的肩上),边随音乐一起往前开!
玩法二:小手绕圈(做轮子状),边随音乐一起往前开!
(2)一个宝宝当火车头,其他人一个跟一个挨在车头后面做车厢。
4、活动延伸:
宝宝们,北京到了,你们看,这是哪里?(认识北京主要建筑)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吃了太多甜食物会影响身体健康。
2、知道爱吃什么有助于健康。
活动准备:
教育挂图,《不吃太多甜食》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糖果或甜食品后讲述故事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老师手里拿了一些什么啊?(糖果、饼干等)那小朋友们爱吃吗?(爱)。
2、教师讲述故事《不吃太多甜食》,幼儿倾听。
3、教师出示挂图《不吃太多甜食》引导幼儿观察图中的内容,并回答教师问题。
(1)玲玲和强强爱吃什么?(只爱吃甜食)不爱吃什么?(不爱吃饭和菜)他们看见一座什么样的甜房子?他们两个是怎么做的?(用糖果、巧克力和奶油蛋糕做的房子,把房子吃了)
(2)玲玲和强强吃掉了甜房子,为什么哭了?(牙疼)
4、教师小结并讨论不能吃太多并说说吃多了会有什么不好的'反应。
师:如果老爱吃甜食物就会有好多不好问题出现。
(1)饭菜吃不下,蜜蜂会叮咬,蚂蚁会爬到脸上等。
(2)会长成小胖子,会蛀牙等。
5、活动总结。
小朋友们!那以后你们要不要只爱吃甜食物,不爱吃饭拉,如果还这样的话,身体就会越来越差的!所以我们要每次要吃也只能吃一点点!
6、活动结束。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的趣味性。
2、理解词汇:蹦蹦跳跳,感受圆形物体可以滚动的特点。
活动准备:
挂图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出示红红的小东西,师:“老师在路上捡到了一个红红的小东西,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二、欣赏故事。
1、老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
2、提问:红红的小东西是什么?它一路上碰到了谁?它以为自己是谁?
三、理解故事情节。
1、边看挂图边讲述故事。
2、引导幼儿讨论:一路上红红的小东西走呀走呀,遇到了谁?他们把红红的小东西当成了什么?
四、经验分享。
引导幼儿练习讲述故事,师:这个小东西真有趣呀!。一路上遇到了很多事,闹了不少笑话:小老鼠以为它是一颗红樱桃,它自己又想做小白兔的第三只眼睛,还以为自己是小红灯笼,后来才知道自己原来是小猫衣服上掉下的一颗纽扣。
活动反思:
经过第一轮研讨,我决定将故事分段讲述,到“经过小熊家”,先让幼儿回忆故事种出现了谁,学习小动物的对话,这时候让幼儿猜测这个红红的小东西到底会是谁?让幼儿回忆、认识多种红红的、圆圆的小东西。最后出示小猫,揭晓谜底。在第二轮教研活动中,有了之前的指导和提升,孩子们果然对故事情节有了更深的`体会。当然,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如:无效性的问题要少问,有效的引导。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研讨,对于语言活动的开展,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附:
马路上有一个红红的小东西,它高高兴兴地向前滚着。滚呀滚呀,它遇见了一只小老鼠。小老鼠问:“你是谁呀?”小东西说:“我不知道。”小老鼠说:“你又不是一颗红红的小樱桃,不然我就一口吧你吃掉了。”小东西继续向前滚着,它滚呀滚呀,遇见了一只小白兔。小白兔有两只红红的眼睛。小东西说:“让我做你的第三只眼睛吧。”小白兔说:“我才不想做妖怪呢!”小东西又继续向前滚着,它滚呀滚呀,遇见了一只小熊。小熊正要过四岁生日,门前挂着三只红灯笼。小东西说:“让我做你的第四只灯笼吧!”小熊说:“你是假的,你又不会发光。”小东西继续向前滚着,它遇见了一只小猫。小猫今天很不高兴,因为它的衬衫上掉了一颗红红的纽扣。噢,小东西明白了:“哦,原来我就是那颗红红的纽扣呀!”
小班教案 篇10
活动领域:
语言、健康、艺术
活动目的:
1、 学习儿歌《吃水果》,熟悉儿歌内容,理解儿歌含义。
2、 学习朗诵儿歌,学习用动作表现儿歌。
3、 正确发音:削、剥、挤、切。
4、 尝试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图卡若干;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不同的水果,你是怎样吃这些水果的?
2、 请个别孩子自由选择甘蔗、香蕉、橙子、杨桃,说一说它们的食用方法,教师引导孩子说出削、剥、挤、切等词语,一边学习,一边展示图卡,学习相关的句子:削削甘蔗,剥剥香蕉,挤挤橙汁,切切杨桃。哇,真好吃!
3、 教师把句子连起来完整朗诵一到两遍,请孩子欣赏,学习朗读。
4、 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请孩子加上动作进行儿歌表演若干次。提醒孩子注意,当我们吃到水果的'时候,应该用特别高兴的声音表现出来。
5、 请孩子思考,除了香蕉要剥着吃,还有什么水果要剥着吃呢?教师示范仿编:剥剥葡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鼓励孩子大胆开动脑筋进行仿编。教师在孩子仿编时出示相应的图卡帮助孩子记忆。
6、
请孩子将仿编的儿歌连起来朗诵。
7、 跟随录音机的音乐学习演唱歌曲。
8、 延伸活动:吃水果。给孩子准备果汁机、塑料刀,进行水果大餐活动。
活动反思:这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活动。活动前,我们请孩子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活动后,还进行了水果品尝会,整个半日活动设计意图明显,让孩子在操作中学到了自己平时在家里不敢尝试的本领(切水果),效果良好。在语言活动中,通过让孩子亲自感知,激发孩子学习语言的欲望,并引导高水平孩子自己进行创编活动,孩子们很快就熟悉了儿歌,能正确掌握发音。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能提出不同水平的问题引导不同水平的孩子。但在活动中,老师要注意自身活动的每一动作都对孩子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特别在卫生常规方面,老师要做到充分的准备。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网鱼_小班其他教案10-22
小班教案[精选]08-07
(经典)小班教案08-29
(精选)小班教案08-21
小班的教案09-03
小班教案01-05
小班教案01-06
小班教案01-06
小班教案01-06
小班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