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中班教案范文锦集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几张常见树的名称及特征,能用调查、分类的方式通技术的种类。
2、领养小树,并尝试做记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提前参观幼儿园里的树,对树产生兴趣。
2、园内的树木图片、统计表、调查表。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头上长着千条辫,迎风摇摆在路边。(柳树)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除了见过柳树,还知道哪些树木?
2、室外观察,了解常见树木的名称及特征,激发幼儿对园内树木的兴趣。
(1)整体观察:带幼儿去室外观察幼儿园里的树,鼓励幼儿说出有哪些树木,他们种在哪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局部观察:选择一棵树,引导幼儿从下到上,从树根到树冠及不同部位的粗细、大小、长短等进行仔细观察,并怀抱大树,感知其粗细。
3、学习统计记录,鼓励幼儿用不同方式记录所观察到的树种。
(1)出示统计表,教给幼儿分析记录的方法。
表中第一行代表什么,怎样记录,用什么来表示。
(2)幼儿分组记录,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进行记录。
(3)介绍自己的调查表,说说观察到的树有什么特点。
活动延伸
(1)讨论说说自己喜欢哪些树?为什么?
(2)协商讨论怎样照顾树木,每天要做什么事情。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综合、探索”领域的一个内容。在教学时,使学生了解到:树是人类的好朋友,树大体分为树根、树干和树冠三大部分。本节课我还采用了对比观察的.方法从树干、树枝、树叶等不同方面表现形形色色的树。从树的外形、树的高矮、树干的花纹、树叶的不同形状等方面来对比。让学生知道,树木能调节温度、减少噪音、净化空气等作用。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知道它们的名称、符号和特点。
2、复习高音谱号与低音谱号,能区分高音与低音。
活动准备:
卡通教学卡片(高音谱号、低音谱号、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音乐磁带一盘、录音机一台、两个小箩筐。
活动过程:
一、律动:地毯上的游戏
“小朋友,你们想听着音乐跟老师做游戏吗?那我们就拉个圆圈坐下来吧?”(边听音乐,边做拍头、拍肩、互相拍腿等动作)
“小朋友,地毯上的游戏好玩吗?今天老师还要和小朋友玩更好玩的游戏呢!”
二、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出示高音符号、低音符号)“小朋友你们认识他们是谁吗?对了,他们是高音谱号妈妈和低音谱号爸爸。他们今天还带来了三个新朋友给小朋友认识呢!他们是三个小音符。(逐一出示)
提问: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长得象什么?XX音符与XX音符相比,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每次两个音符相比较)它们虽然长得比较象,但爱好可不一样。全音符一次能吃4碗饭呢!二分音符一次能吃2碗饭,四分音符一次只能吃1碗饭。看!每个小音符边上还有节奏图呢!我们来拍一拍好吗?(小朋友一起跟着老师拍节奏,并数节拍)他们今天都想和小朋友玩游戏呢!
三、游戏活动
1、听音高“我们先来和高音谱号妈妈、低音谱号爸爸做游戏,好吗?”(老师弹奏高人和矮人的音乐)“小朋友你们听一听,这像是谁在说话?”(让幼儿知道高音像高音谱号妈妈在说话,低音像是低音爸爸在说话)
2、游戏:高人走、矮人走
“高音谱号妈妈和低音谱号爸爸要和小朋友玩《高人走、矮人走》的游戏。小朋友你们听到高音就学高人走路,听到低音呢?(让幼儿回答)好,游戏就要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老师弹琴,游戏开始〉幼儿辩音高做动作。(速度逐渐加快)
3、游戏:捉迷藏
“下面我们来和小音符们做游戏,好吗?小音符要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游戏,它们都藏在这些小卡片里,请小朋友先闭好眼睛,老师把他们都藏起来,等会儿老师说‘好’,你们就睁开眼睛去找它们,找到后坐下来和边上小朋友讲讲你找到的是谁,好吗?(幼儿听音乐边拍手边找小卡片,然后坐下与同伴交流)小朋友,你们找到小音符了吗?谁来告诉我?你找到的是谁,他和别的小音符有什么不同?(巩固知识)
4、归类游戏:小音符回家
“呀!时间不早了,小音符该回家了,请小朋友把手里的卡片送回家吧?”(分别放在老师指定的箩筐里。放音乐)你们都放对了吗?(老师一一查看,如果有错误的,就请全体小朋友指出,并改正)
四、结束
“今天小朋友都和谁做了游戏呀?你们玩的开心吗?可惜时间不早了,他们要回家了。下次我们再和它们一起做游戏,好吗?”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动物的雨伞》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诗歌运用质朴的语言,分别描绘了燕子、蚂蚁、青蛙、小鸡、瓢虫、乌龟、松鼠这些小动物在遇到下雨时,开动脑筋想出的各种躲雨好办法,这些小动物恰似一群天真、活泼、好动的孩子,充满了无限的欢乐和生机,这样的内容无疑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通过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的进行交流,并根据诗歌的特点,多层次、多形式地引导幼儿主动的学习,并使幼儿体验其中快乐、趣味的感受,始终把教学的落脚点立足在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主动、快乐的学习上。
活动目标
1、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的过程中,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有趣的情感。
2、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加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一张大图片;燕子、蚂蚁和青蛙、瓢虫躲雨的方式各一张小图片以及大树、蘑菇、荷叶、瓢虫、乌龟和松鼠。
活动过程
活动预设设计意图一、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理解诗歌内容。
(出示大图片)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地方?有谁?这天气可不怎么好,下雨了,他们该怎么躲雨呢?
1、燕子想了一个好办法,请你来猜猜看它会怎么做呢?(幼儿自由探讨)
①(出示燕子飞到树枝上)燕子是怎么到树上去的呢?(请幼儿做作飞的动作)
②燕子飞到大树上,大树成了什么呢?
③教师贴上小图片(大树伞),并请幼儿想一想、试一试这句话可以怎么说呢?(引导幼儿编一编:燕子飞到大树上,大树变成了一把大树伞)
2、出示(蚂蚁和青蛙躲雨的图片)蚂蚁和青蛙想了什么办法是怎么做的呢?(引导幼儿通过共同探讨选定动词:爬、举,师生共同表演,并引导幼儿用诗歌的句式来编一编。)
3、你们看谁又来了?(瓢虫)
①下雨了,如果你是瓢虫你会怎么办?
②(出示瓢虫躲雨的图片)请幼儿尝试用句式编,并在表演的过程中共同讨论给动物的雨伞起个有趣的`名字。
4、师:①你们看还有谁?(乌龟和松鼠)
②他们找不到雨伞真着急,忽然他们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不用靠别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提问:小乌龟为什么能用壳挡雨?小松鼠的尾巴为什么当雨伞?如果小乌龟用尾巴挡雨行吗?(引导幼儿知道这两种动物的特点和本领)
提问借助于形象生动的图谱,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他们愿意去说,去思考。在这一环节中,做到动静交替,通过做“飞”“爬”“举”的动作,使幼儿高度兴奋的情绪得以宣泄。二、学习诗歌
1、完整欣赏教师念诗歌一遍,请幼儿给诗歌起个好听的名字。(根据幼儿的多种回答,选择一较合适的名字为题目)
2、幼儿看图谱学念诗歌一遍。
3、幼儿边学念诗歌边表演动作一遍。
4、师生(教师做“雨伞”,幼儿做各种“动物”)边表演边学念诗歌,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感受(集体、分组等方式)。集体表演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孩子们兴奋异常,表演起来乐此不疲。使幼儿在愉悦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三、自然结束。
雨停了,小动物们要回家吃饭了,我们小朋友也要休息休息了。
附:诗歌——《动物的雨伞》
哗啦,哗啦,下雨了;
燕子飞到树枝上,大树变成了一把大树伞!
蚂蚁爬到蘑菇下,蘑菇变成了一把蘑菇伞!
青蛙举起了荷叶,荷叶变成了一把荷叶伞!
瓢虫飞到花瓣下,花瓣变成了一把花瓣伞!
乌龟和松鼠找不到雨伞,真着急!
嘿!小甲壳、大尾巴不就是最好的雨伞吗!
在上一个环节中,幼儿参与了表演,情绪还很激动,子这一个环节中情绪得以舒缓。
中班教案 篇4
游戏目标:
1、在游戏中注意不与他人碰撞,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2、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3、能遵守规则玩游戏。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游戏准备:
幼儿已吃过西瓜的经验、了解西瓜的外形特征。
游戏玩法:
1、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西瓜的外形特征。
师:"西瓜长的什么样?"引导幼儿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绿绿的皮,红红的瓤,黑黑的籽,西瓜不但香而且特别甜。
2、师:"小朋友们,我们在吃西瓜的时候首先要把西瓜怎么样?""洗一洗,然后切开。"师:现在我们做一个"切西瓜"的游戏,想一起玩吗?
3、幼儿一起来到橡胶地面,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做"大西瓜")。
师:首先呢,我做切瓜人,来大家跟我一起说:切,切,切西瓜,西瓜西瓜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我把西瓜切开来!边说边做动作。
4、教师再次强调游戏的玩法:切瓜人要随儿歌节奏切西瓜,最后当儿歌念到最后一个字"来"的.时候,将身边两位小朋友拉着的手切开,然后站在被切开的位置。被切到的两位小朋友则必须立即朝不同方向跑一圈,再回到原先的位置,先到达的小朋友为胜,先到的小朋友就是新的"切瓜人"。
5、开始游戏:小朋友可以分成6-8人一组(要求切瓜人要边做动作边念儿歌,其他小朋友也要一起念。)
注意事项:
1、幼儿要边念儿歌边有规律的切西瓜;
2、幼儿在奔跑过程中要注意躲闪、不碰撞;
3、被切到的两名幼儿必须向相反的方向跑。
生成新玩法:
通过仿编儿歌的形式复习巩固游戏。
"小朋友,除了西瓜可以一切两半,还有什么水果可以这样切?"引导幼儿把儿歌改成 "切,切,切苹果,一个苹果切成俩。"依次变换成"切梨、切橙子"等比较圆的水果。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在户外进行的课程,小朋友们情绪高涨,能够一边玩一边念儿歌,儿歌掌握得也比较好。但是,有个别幼儿在“切西瓜”的过程中,会切得较为用力,导致其他幼儿手很痛,老师应多提醒幼儿不要用太大力。
这个游戏让小班的孩子明白玩游戏要遵守规则,这对以后小朋友参加其它各项活动都有个前瞻意识,明明白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规则。以后进行其它游戏活动也更顺利。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喜欢体育游戏,乐意与同伴一起体验活动带来的新奇与快乐,克服胆怯心理。
2、能在情境中灵活运用“助跑跨跳”进行游戏活动。
3、学习基本动作:助跑跨跳,提高身体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发展下肢力量。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空牛奶盒12对,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旗。
2、 场地布置:(图略)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勇敢小兵兵》(律动)
二、基本部分
(一)设置情景,学习动作。
1、学习基本动作—:助跑跨跳。
①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②幼儿模仿,教师观察指导。
2、教师与幼儿进入训练场地,进行助跑跨跳训练。
①基本高度训练基本动作。
②增加高度,自由选择训练。
③鼓励幼儿挑战高度训练。
(二)游戏体验。
设置情境,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和新学技能“助跑跨跳”完成任务。
三、结束部分。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放松活动。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树与人们的关系,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愿意讲述树的好处,发展想象及语言表达能力。
3、萌发初步的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树木及小鸟、小猫小狗、小朋友、房子等图片,布置成美丽的树林。
2、与散文诗内容一致的电脑课件1—8,连续的配乐朗诵录音若干段。
3、树杆、树冠,胶水、大副铅画纸每桌一份。各种可供选择的人与小动物的图片若干。
4、电脑,下栽优美的音乐2段。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进“树林”参观。
(1)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树林玩好吗?
(2) 幼儿随优美的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进树林。
2、探索树林的秘密。
(1) 师:美丽的树林到了,小朋友看到树林里都有些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 讨论:为什么人们喜欢在树林里玩?
3、欣赏、理解散文诗。
(1) 老师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初步感受散文的美。
师:树林可真美,人们都喜欢在这里尽情的玩耍,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树真好》的散文诗。(老师边连续播放课件)
(2) (逐段放课件)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
A、树真好,小鸟在树上干什么?
B、树真好,他能挡住什么?
C、树真好,……
4、制作树林,体验树的多样性及好处。
(1) 树真好,小朋友喜欢树吗?我们一起来做一片美丽的树林,让很多的小动物和小朋友都来玩好吗?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干和树冠粘贴成大树,然后选择喜欢的小动物粘贴在树林中。
(2) 放配乐散文诗《树真好》的录音,幼儿自主操作。
5、听音乐在美丽的树林里自由舞蹈。
师:树真好,树林里可真美,让我们在树林里一起跳个快乐的舞蹈吧!
活动延伸:
1、把孩子们的作品陈列在活动室的周围,让孩子们参观讲述。
2、在自主活动中创编《树真好》。
附: 散文诗《树真好》
树真好,小鸟可以在树上筑巢,每天天一亮,小鸟就会唧唧喳喳地叫。
树真好,能挡住大风,不许风吵吵闹闹,到处乱跑。
树真好,我家屋子清清爽爽,阵阵风儿吹,满树花香往屋里飘。
树真好,我们全家在树阴下野餐,大家吃得很香,说说笑笑,热热闹闹。
树真好,天好了,树下铺着阴凉儿,我和我的小猫咪,躺在树下睡午觉。
树真好,如果有一只大狗来追我的小猫,小猫爬上大树躲起来,气得大狗“汪汪”乱叫。
树真好,我做个秋千挂在树上,让我的布娃娃坐上去,摇啊摇。
树真好,树叶在秋风里飘呀飘,树下铺着树叶地毯,我们可以在上面滚来滚去,跑跑跳跳。
反思:
《树真好》是一个整合活动,又是一个生活化的活动。丰富的生活给整合活动提供了多彩的内容,综合的生活给整合活动提供了多种的样式。这次活动我做到了以下三点:
一、选材生活化
新《纲要》在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生活和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和实施途径,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和游戏、让幼儿回归生活和游戏,让幼儿的学习课堂生活化、游戏化。这次综合活动《树真好》我充分地考虑了课程的生活化。题材“ 树”来自于幼儿生活之中,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常见的一种植物,对幼儿来说开展这样的题材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乐于参与的'。
二、内容整合性
大班综合活动《树真好》的整个设计内容整合了科学、数学、社会、语言领域的内容,从各个方面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让幼儿从多个角度获得了“树”的一个完整概念。
活动的目标定位为:1。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显著特征,感受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2。感受植树中的各种排列乐趣。从这两点目标上看,就可以发现大班综合活动《树真好》这一内容整合了科学、社会、数学这几个领域。而语言领域的内容——欣赏散文诗《树真好》是作为活动延伸,所以我在目标中没有写到。同时也能看到,其中的主要领域为:科学领域,主要是引导幼儿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显著特征。
三、过程探究性
生活是一种动态的、复杂的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就是在活动中、在不断的探究中学习。幼儿是生活的主人,也是生活的主动探究者。生活中的事物、事件、现象、人员等都是幼儿探究的对象,甚至幼儿也会探究生活中的自己。因此,生活化的课程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鼓励幼儿自发的、持续的和深入的探究,把幼儿看做是有巨大潜能的个体,有智慧的个体。
小小遗憾:
整个活动虽然自然、流畅的开展了下来,活动目标也基本达成,但在活动的一些细小环节中,我还是找到了一些不足,比如在“第二环节——说说认识的树”中,根据幼儿的回答我发现虽然“树”普遍的种植于我们的生活周围,但孩子对以往的记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丰富。他们只是知道柳树,以及期初我们开展过活动的“水杉”、“银杏树”等,当一个小朋友说到“橘子树”时,孩子们的思维被打开了,“苹果树”、“石榴树”、“香蕉树”,“梨树”,甚至连“西瓜树”也从孩子们的口中跑出来了,因此我想如果我事先准备一些常见树的图片,在孩子们回答的同时出示就可以丰富幼儿对树的认识,加深幼儿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