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范文汇编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不同造型的西瓜皮进行联想。
2、根据教师提供的句型进行替换、创编。
3、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幼儿间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实物:半个西瓜皮、三角形西瓜皮、半月形西瓜皮;三种造型西瓜皮图片人手一张。
小动物卡片、铅画纸若干、蜡笔、糨糊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对西瓜皮进行初步想象。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不同造型西瓜皮)这些西瓜皮看上去像什么?(小船、小床、碗……)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小伞、屋顶、桥……)
二、把西瓜皮和小动物联系在一起,并创编儿歌。
师:西瓜皮会变魔术,瞧!它变成了什么?(秋千),谁在上面玩呀?(小熊……)听,老师把这幅图编成了两句话:西瓜皮,变秋千,小熊用它荡秋千。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让西瓜皮变个魔术?变好魔术后想一想,哪个小动物会用它来干什么?幼儿自由想象并讲述。(提醒幼儿相互讲述)请个别幼儿讲述。如:西瓜皮,变帽子,小兔用它遮太阳;西瓜皮,变雨伞,小猫用它来撑伞;西瓜皮,变小桥,小狗用它来过桥;西瓜皮,变篮子,小羊用它装青草;西瓜皮,变翘翘板,小猫小狗翘啊翘。
三、引导幼儿记录自己的想象,小组合作创编《会变魔术的西瓜皮》的连环画书。发给每张幼儿一张铅画纸,让幼儿把自己联系好的`小动物和西瓜皮贴在上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添画,然后每个小组在教师的帮助下把做好的纸张订在一起,变成一本自制的连环画。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引导幼儿细致观察、迁移经验,尝试运用比较、分析、推理、排除等手段进行案情分析。
2、感受对人物、场景等的细致观察在侦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提升思维的准确性与扩散性。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活动准备:
1、已认识各种脚印。
2、课件:ppt画面八幅。
3、教师侦探卡(大),活动过程:
一、事件起因――少了商品。
1、点击ppt画面一:鸡大婶开商店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鸡大婶开了一个百货商店,你们看,这就是她开的百货商店,商店里的生意可好了,来买东西的顾客很多很多。
2、点击ppt画面二:商品清单。
师:一天下来,她卖掉了很多东西,你来看看还剩下多少商品?
3、点击ppt画面三:货架和清单。
师:鸡大婶想请小朋友帮她核对一下商品,看看柜子上是不是还剩下这些商品。
二、进行侦破。
(一)猜测。
1、 师:那你们说说看,少的东西到哪里去了呢?
幼儿猜测,自由交流商店可能发生的情况。引导幼儿说出有人拿走了。
2、师:你们说被人拿走的,那到底是被谁拿走的,鸡大婶的商店里有摄像头呢,我们来看看今天都有谁来过!
点击ppt画面四:画面上有羊、老鼠、马等六种动物,动物神情、动作、衣着等各不相同,有利于引导幼儿观察、分析与推理。
师:哦!有这么多人来过,那会是谁拿走了蜂蜜和蛋糕呢?
3、师:刚才都是你们猜的,这并不能说明就是他们拿的,你们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蜂蜜和蛋糕到底是不是他们拿的?老师告诉你们,警察破案需要找到线索,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回小侦探,帮鸡大婶侦破这个案子。
(二)根据线索,圈定嫌疑人。
线索一:脚印。
点击ppt画面五:脚印师:我们来看一个画面,这是商店的一个现场。看,地上有什么呀?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脚印会是谁的。
师:你们猜会是谁的?老师设计了一张记录表,我们用记录表、用排除法的方法作个记录。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们找到了几个嫌疑人呀?我们小朋友真厉害,原来有5个人在现场留下了脚印,所以我们把小老鼠就排除掉了。
线索二:黄色格子布。
1、师:老师告诉你们,除了留下脚印外,嫌疑人还留下了一块黄色格子布。(点击ppt画面五)师:你们找找看,在哪里呀?小朋友的眼睛真灵,真的在柜子的'后面。
2、师:好,让我们再去看看摄像头拍下的照片,这块黄色格子布会是谁留下的?请小朋友再找一找看。(再次点击ppt画面四)。
3、师:那我们再来看看这张记录表,还有谁会被排除掉呢?哦,小马和小鸭它们没有穿黄色格子布的衣服,所以也被排除掉了,现在就剩下了小狗、小鸡和小羊,那到底会是谁呢?
线索三:知情者。
1、点击ppt画面六:知情者。
师:除了发现了脚印和黄色格子布外,我们走访了一些周围的人,还找到了一位知情者。
2、这位知情者告诉我(点击声音):我看见拿走蜂蜜和蛋糕的人开着一辆汽车,车牌上有数字"587",还穿着一件背心。
师:这位知情者说了些什么呀?
3、师:那边路口有个商场,正好有个摄像头,现在我们去调取商场那边路口的摄像头,看看有谁是既开着车,车牌上有数字"587",而且还穿着一件背心的人?
点击ppt画面七:店外马路上。
师:用你们的小眼睛观察一下,是谁?
4、请幼儿说说找到了哪位嫌疑人,并说出理由。
师:哦!是小狗。因为小狗它穿着背心,而且汽车的车牌上有587三个数字。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之间的异同,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正方体一个,长方形两个,跟每个面一样大小的纸卡,小正方体的物品等于总人数,立方珠八块,其他的形体若干;魔法箱一个,放着纸,彩笔、尺子、毛线绳的盘子三个。
活动过程:
一、与图形纸片做游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老师给小朋友带了图形卡片,谁能让自己的图形卡片立起来?为什么正方形和长方形立不起来呢?
2.分组说一说:你们组有什么图形?找到朋友了吗?你们是怎么测量的?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
二、通过操作探究、观察、比较,认识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1.变魔术,引起幼儿兴趣。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法箱,请小朋友把手里的图形卡片放到魔法箱里,看看魔法箱会变出什么宝贝?
2.认识正方体。
师:魔法箱里变出来什么宝贝?这个宝贝是哪一组的图形卡片变成的?为什么说是你们组的?你们组的都是正方形,正方形有一个面,这个应该有六个面,我们来数一数,这是第一个,要按顺序数,是有六个正方形的面,六个正方形一样大吗?怎么来测量一下?这个宝贝有六个一样大的正方形,他叫正方体。
3.出示正方形跟正方体比较。
正方形跟正方体有什么不一样?(正方形有一个面,正方体有六个面)
4.通过找正方体的玩具,巩固对正方体的认识。
请小朋友每人找一个正方体的玩具,回到座位上,一起验证一下是不是正方体?分类把玩具放到篮子里。
三、通过观察认识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的长方体
1.认识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的长方体。
哪一组的.图形卡片没变出来?你们组放的是什么图形?他们会变成什么样子?
2.与正方体比较。这个长方体跟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四、认识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1.师:魔法箱里又变出来什么宝贝?这个宝贝是哪一组的图形卡片变成的?为什么说是你们组的?你们放了什么样的图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长方形的面有四个,看上去一样大,正方形的面有两个,看上去也一样大。四个面加上两个面是六个面,这个宝贝叫长方体。
2.与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的长方体比较。
长方体跟前一个长方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联系生活:生活中你看到过什么东西是长方体的?
五、正方体大变身的游戏,让幼儿用筐内八个正方体积木变数目不同的长方体和一个大正方体。通过用正方体来拼摆大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初步理解形体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兴趣。
1.拼大一点的正方体
2.拼不同的长方体。
六、延伸活动:我们刚才用正方体拼成了正方体和不同的长方体,如果用长方体会拼成什么呢?请小朋友回到班里到区角里去尝试一下,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大家互相交流一下,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勇于探索,喜欢探索的良好习惯。
尝试利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
关键智力:
自我;自然观察
教案准备:
真水果,苹果,梨,香蕉,桃等若干,水果模型。
小刀一把;猴子的手偶;大袋子。
教案过程:
环节1:学习儿歌《水果歌》
教师出示装图片的盒子,请幼儿摸出图片,能说出图片上水果的颜色。
教师将图片贴在展示板上,边贴边教幼儿说儿歌。
将所有图片贴完,教师带幼儿说儿歌2-3遍,并请幼儿上前边点图边说儿歌。
环节2:探索活动《真假水果》
教师拿出猴子的手偶,说,“你们好,我是猴子”。
教师说:“哎呀,我现在肚子好饿啊,你们给我点吃的吧?好不好,你们知道我喜欢吃什么吗?”
教师可让幼儿假装喂猴子吃点东西。幼儿喂完了,猴子还不饱。
教室带着猴子假装找东西吃,找到了一个装着水果的大袋子,这是猴妈妈留给它的。
猴子打开袋子,拿出一水果模型一咬,怎么都咬不进去。教师问幼儿,这是为什么?
原来猴妈妈太粗心了,把真的水果和假的水果混在一起了。小猴子可着急了。
老师布置任务,请小朋友帮小猴子找一找真的水果在哪里。
教师将幼儿分组,每个幼儿3—4个幼儿,由一位老师负责,幼儿探索真假水果的`区别。
指导老师的指导:不能直接告诉幼儿哪种是真的,哪种是假的,可引导幼儿通过手,鼻子,眼睛等多种感官去发现。
幼儿分享成果。教师将幼儿聚集在一起,请每组的一些幼儿说说她们如何辨别水果的真假。教师用刀切开幼儿找出的真水果。
环节3:区域活动
美工区:给水果描虚线和涂色。
角色区:在角色区玩水果模型和头饰等。
活动评价:
能通过各种感官观察物体。
能积极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2.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3.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获奖杂技节目《顶碗》VCD,轻音乐《梁祝》。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粗吸管,纸筒芯,铅笔,易拉罐,彩色纸棒。
3.幼儿实验记录表人手一份,记号笔,教师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师:我们一一个精彩的节目吧。
播放获奖杂技表演《顶碗》VCD,幼儿观看。
师生讨论交流:大家看到了什么,杂技演员表演的什么节目,那么多小碗都顶在什么地方,除了用头顶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顶。
师:杂技演员真有本领。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板,想请你们也来学学杂技演员,试着用身体部位来顶纸板。
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部位顶纸板。
师:你们的纸板都顶起来了吗?除了用身体来顶纸板,我们也可以用工具来顶一顶纸板,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来顶纸板呢?
幼儿发散讨论。
:我们可以用笔、尺子、杯子等许多东西来把纸板顶起来。
(评:通过观看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获奖杂技节目,唤醒幼儿已有的顶纸板的活动经验,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二、尝试:发现顶纸板的最佳位置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圆圆的纸筒芯,请大家试一试,你能用这个小圆筒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吗?
幼儿第一次实验,自由尝试顶纸板。
师:你们顶起来了吗?纸筒芯大约顶在纸板的什么位置呀?是每一个位置都可以顶起来吗?
幼儿观察自己顶的位置,与同伴讨论成败原因。
:我们要把工具顶在纸板的中心,就能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
幼儿再次尝试,找找纸板的中心点。
师:不管什么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中心点,想不想把这个神奇的点用笔记下来呢?如果一边玩一边记有困难,可以请好朋友帮忙哦!看看哪一对好朋友能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务。
幼儿两两合作在纸板上寻找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并在纸板上画出记号。
教师观察、指导、检查每一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引导幼儿把找准的位置巧妙变成一个成功的笑脸。
展示幼儿讨论的结果。
:原来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
(评:捕捉本次探究活动的关键性问题“怎样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让幼儿带着任务去思考,引导幼儿反复尝试,相互质疑、争论,促使幼儿不断去探索、发现。独具匠心的笑脸增强了孩子们参与探究活动的信心。)三、探索:分析用不同材料顶起纸板的难易程度师:请大家猜一猜,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这些材料,哪些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些很难顶起纸板。
出示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各种材料,幼儿猜想。
出示教师记录表。
师:看来每个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样。老师这里有一张有趣的记录表,请你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你觉得最容易的就在记录表的“?”栏里标上“1”,接下来呢就依次标上“2”“3”“4”,给它们排排队、编编号吧。
幼儿记录下自己的猜想。
师:到底用哪种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种材料很难顶起来呢,就让我们用这些材料在刚才找到的中心点上分别试一试,看看你猜得对不对,再把试的结果在“!”栏里记录下来。
幼儿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并记录下操作结果。
展示2~3名幼儿的记录表,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评:猜想、验证和记录交替进行,猜想在前,验证在后,个性化的记录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推动幼儿的探究活动向更高水平发展。)四、讨论: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师:刚才我们用这么多的材料都试了顶纸板,为什么用易拉罐、纸筒芯这些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而用吸管、铅笔却很难把纸板顶起来呢?
幼儿结伴讨论、分析,教师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顶的面是平平地,而且面越大就越能方便、平稳地顶起纸板。
(评:通过探索经验的、分析,巧妙地揭示出生活中蕴藏的科学原理。)五、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顶纸板的本领,杂技团邀请你们一同去参加他们的表演呢。瞧,这些五彩棒都为你们准备好了,孩子们,上场吧!
播放轻音乐《梁祝》,幼儿手持彩棒,在音乐声中进行顶技表演,鼓励幼儿摆出各种身体造型。
邀请客人老师共同参加,体验师生同场表演的快乐。
(评:在轻松的氛围中,将探索获得的活动经验进行迁移运用,与同伴分享快乐、分享成功,使幼儿对探索活动依然保持浓厚的兴趣。)附:顶纸板记录表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背景:
最近,我班新添置了一些游戏棒,彩色的木棒一下子就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创新,除了游戏棒传统的玩法以外,他们还玩出了拼图、叠高、搭建等新玩法。一次,我发现班上一个叫崔雨轩的小男孩正试着把一根木棒竖起来,因为游戏棒比较细,他尝试了许多次都没有成功,但他的行为却启发了我,让我萌生了设计一堂科学探索活动《让彩棒站起来》的念头。
以一个成人的知识与经验来说,崔雨轩小朋友想把一根这么细的木棒竖立起来的话,显然是很困难的,但是用三根同样的棒子尝试“三角撑”,木棒的却是可以竖立起来的。而且“三角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比晾衣架,麦克风架、房屋建造时的楼梯,农民种植蔬菜时搭的架子,固定新种植的高大树木都要用到它,甚至现在最先进的登山鞋都用到了“三角撑”。当然幼儿没有必要去弄清“三角撑”的原理,因为这太深奥了,它包含了几何、物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大人尚不一定完全能弄清楚,何况是五、六岁的孩子呢?因此,把我设计意图放在了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这一点上,使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初步了解“三角撑”在我们周围生活中的用途。
大班科学活动《棒子竖起来得秘密》就这样产生了,在实践中,为了减轻幼儿操作上的难度,提高幼儿的成功率,我在桌上摊放了台布,并且用一次性木筷自制成彩色木棒代替了原来的游戏棒,效果还算比较好。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玩棒的过程种尝试用“三角撑”的方法架起木棒。
2、初步引导幼儿用统计的方法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以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彩色木棒若干(用一次性筷自制)、台布5块
2、统计表5张
活动过程:
一、自由玩棒
1、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彩棒,看谁玩的`方法多,方法好。
(幼儿自由玩棒,教师参与)
2、提问:刚才你是怎样玩棒的,用了哪些方法?(幼儿讲述)
二、想办法竖棒,并记录(统计表附后)
1、导语:小朋友玩棒的方法可真多,现在请你们猜一猜,如果不用任何东西帮助,彩棒能够站起来吗?(幼儿自由讨论)
那你们就去试一试,然后把你尝试的方法和结果记录在这张表格的第一次操作格里。
2、幼儿尝试、操作,并记录。
3、分组汇报
导语:你们让彩棒站起来了吗?用了几根彩棒?
三、再次尝试,启发幼儿用“三角撑”方法架起彩棒。
1、教师启发幼儿用三根彩棒互搭竖棒,要求不用任何支撑物,把彩棒竖起来。
导语:请你们试着用三根棒架起来的方法,让它们站起来,并把这次的结果记录在表格的第二次操作格里。
2、幼儿操作,教师参与。
四、展示记录表,讨论活动结果,引出其生活用途。
1、展示五组记录表,幼儿分组汇报。
2、小结,引出其生活用途
导语:小朋友真棒,不用任何东西帮助,就让彩棒站起来了,工人叔叔把这种方法叫做“三角撑”。这种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到的地方可多啦,比如麦克风、照相机的架子,晾衣架,农民伯伯种蔬菜时搭的架子,新种的高大的树木要用“三脚撑”的方法帮它巩固,就是在盖高楼的时候也要用到这种方法。
五、活动延伸:
1、继续探索、尝试各种让彩棒站起来的方法。
2、寻找、发现生活中的“三角撑”。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太空有许多星球,他们都是朋友,如:太阳、月亮是地球的好友。
2、激发幼儿探索宇宙奥妙的愿望。
二、活动准备:
1、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只,放大镜一面,黑色纸片一张。
2、宇宙图片一张。
重点:让幼儿知道太阳和月亮是地球的好朋友。
难点:知道地球、太阳、月亮之间运转的形式:月亮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它们一直都不离开。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宇宙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问: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在神秘的太空中有什么?(幼儿这样回答)[教师出示宇宙图]
2、在太空中有那么多的星球,他们之中谁是地球的好朋友呢?为什么?
小结:月亮离地球最近,一直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又围绕着太阳转,它们一直都不离开。
(二)介绍太阳
1、实验一:昼夜之分
师问: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你知道要多长时间?(一年)
你知道为什么会有白昼和黑夜之分?(教师运用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实验操作)
小结: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动是,自身也在自转,地球转向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2、实验二:利用太阳光使纸燃烧,介绍同样的.作用。
师问:太阳是一个燃烧的巨大火球,温暖的阳光能使地契上的动物、植物得以生存,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太阳光做那些事情吗?
(太阳灶;太阳船;太阳能电池可用于手表、计算机内;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还可用来发电……)
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做一个实验,瞧瞧太阳光的威力吧!
(在太阳光下利用放大镜演示纸片燃烧)
(三)介绍月亮
师问:月亮也是地球的好朋友,它围绕着地球不停地转,晚上,我们可以看到皎洁的月亮,那么月亮他自身回发光吗?
(月亮自身不会发光,它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太阳的光。)
四、延伸活动
师:在广阔的宇宙中还有许多星球,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金星、水星、木星……)
它们隐藏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小朋友长大了去探索。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根据《幼儿教育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由于孩子们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我便和孩子一起开展了此活动——《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周围一切事物在发生着变化,小草、树木都变绿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也趁热出来了。瞧,池塘里的小蝌蚪拖着长长的尾巴在水里游来游去,它好像在寻找自己的妈妈。它和妈妈长得一样吗?在这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观察,讨论和操作等活动,初步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初步萌发爱护青蛙的意识。
3、提高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了解小蝌蚪生长的过程
难点:小蝌蚪生长的'操作步骤
教学准备:
1、资源的选择:在自然区角的鱼缸里,养数条小蝌蚪。
2、媒体的应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小蝌蚪生长变化图片 音乐
教学过程:
一、观察蝌蚪的特征
1、猜谜语导入:圆脑袋,长尾巴,变成蝌蚪小娃娃,游来游去找妈妈。它的妈妈是谁?它和妈妈长得一样吗?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里的蝌蚪,并提问: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头大大的、圆圆的,有一条长尾巴,像个音符)再看一看每只蝌蚪是否长的一样?
3、蝌蚪是怎样运动的?是用身体的哪个部分让它前进呢?(游动、尾巴)
二、观看动画课件,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1、播放蝌蚪的生长变化课件并提问:
(1)从小蝌蚪变青蛙会经历哪几个阶段?
(2)蝌蚪变青蛙是先长出前脚还是后脚?
(3)身体的哪个部分会消失?
(4)变成青蛙后都停在哪里?
2、教师让幼儿讲述蝌蚪的生长过程。
(青蛙妈妈生下卵→蝌蚪→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三、比较青蛙和蝌蚪
1、请幼儿观察比较蝌蚪和青蛙,然后提问:
(1)青蛙长得是什么样子的?(有四只脚,嘴很大、眼睛凹凸的)
(2)青蛙是怎样运动的?
(3)青蛙和蝌蚪外形有什么不同?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四、幼儿操作练习
按蝌蚪的生长变化将这些图片进行排序(引导幼儿说出 “青蛙妈妈先在池塘里产下卵,接着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出了后腿,又长出了前腿,尾巴慢慢变短,最后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五、讨论交流
小青蛙有哪些本领?它喜欢吃什么?为什么说青蛙是保护庄稼的能手?如果没有青蛙,庄稼会怎样?我们应怎样保护青蛙?
教师小结:告诉幼儿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每天要消灭许多的害虫,大家一定要保护它。
六、音乐律动《小青蛙》
活动延伸:今天我们了解了蝌蚪的生长过程以及他的本领,你们喜欢他吗?你还喜欢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生长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幼儿观察在前,教师引导在后的理念。思路清晰,各环节过渡自然、流畅,达到了预期效果。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表现在:
1、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结合季节特征来选择和设计活动,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让幼儿对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有直观的影响,而且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进行了反复练习。在排图的过程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的说先长前腿,有的说先长后腿,各抒己见,更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在设计活动时我注意使用了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多种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及引导教学法,能够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幼儿不知不觉对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产生了兴趣。而游戏体验法,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小蝌蚪慢慢长大,小朋友爱护小青蛙的快乐心情,进一步产生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
不足之处表现在:
通过这节活动,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还需要提高,在活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幼儿的操作时间较短,虽然有动手操作可是操作过程中幼儿的协作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如果让我在重新上这节课我想在活动中幼儿操作的环节可以让幼儿分组进行有步骤的操作,加强幼儿协作能力的培养;在活动完成后和幼儿进行怎样保护青蛙的讨论,并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加深幼儿保护青蛙的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透光现象,发现光透过各种物品时会出现颜色和形状。
2、喜欢玩光的游戏,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透光作用PPT,电脑、白板。
2、手电筒人手一个,每组两块三角架白板,彩色玻璃纸、蜡光纸、铁盒盖、厚纸板、彩色布、塑料袋、木板、闪光纸、记录表、笔、各种玩具等。
活动过程:
一、 出示手电筒,感知电筒光,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手电筒:小朋友们,这是什么?照在白板上的手电筒发出了什么颜色的光?
二、操作探索,引导幼儿发现彩色的光,感知物体的透光现象。
1、师:白板上手电筒的光能变成其它颜色吗?
2、教师介绍操作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3、幼儿自由探索,手电筒的白光透过彩色的玻璃纸会变成彩色的光。
4、教师小结:虽然有东西挡在手电筒的前面,但还是能看到手电筒的光,就叫透光。
三、操作记录,引导幼儿发现有的物体能透光,有的物体不能透光。
(一)操作探索,知道生活中有些物体能透光,有些物体不能透光。
1、师:原来彩色玻璃纸能够透光,那你们想想还有什么东西也能透光?
2、教师介绍材料和记录表。
3、幼儿探索,并进行记录。
4、出示大记录表,组织幼儿交流,验证自己发现的现象。
5、教师小结:
(二)操作讨论,知道有些物体镂空的地方能让手电筒的光透出。
1、出示光盘。你们看,这是什么?
2、教师操作,了解镂空的地方能透光。
3、教师小结:原来像光盘这样有镂空的地方也是能透出光的。
四、操作探索,引导幼儿发现手电筒的光透过物品后的.形状。
1、提出探索要求。
2、幼儿探索。
3、教师小结:手电筒的光透过各种物品,有的颜色会变,有的还会照出各种形状呢。
五、观看PPT,了解透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1、师:刚才我们发现了透光的秘密,那么在生活中,透光有什么作用呢?
2、播放PPT,了解透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游戏“猫捉老鼠”,感受玩光的乐趣。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9-09
大班《风》科学教案09-0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4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20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0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8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9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