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10-05 04:38:59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编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编5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引导幼儿想办法减少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噪音。

  2、萌发幼儿想办法控制噪音的兴趣,发展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具备乐音与噪音的生活经验

  2、椅子、桌子、杯子、碗、铁桶、双面胶、透明胶、海绵、布条、棉花、小地毯、废报纸及各种软硬材料;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幼儿倾听噪音,导入活动

  请助教老师隐藏在黑板下,利用一些工具制造噪音,让小朋友注意听

  准备一些很嘈杂的噪音,钢琴曲以及欢快的儿歌等等,让孩子感受噪音和乐音的区别。

  提问:你听到了一些什么?

  这些声音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听了这些声音后你有什么感觉?

  你们有什么办法减少这些噪音?

  2、引导幼儿进行两种物品相碰撞操作

  老师今天准备了很多东西,想请小朋友也来试一试,哪些东西相碰撞时发出的声音很吵很大?哪些东西相碰撞是发出的声音很小?请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小组讨论、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

  哪些物品与任何物品相碰撞时发出的声音比较小?

  哪些物品与别的物品相碰撞时发出的声音比较大?

  你们喜欢听哪种?为什么?

  3、引导幼儿分小组讨论减少噪音的方法,并相互交流

  我们一起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少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噪音?

  启发幼儿自选材料,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活动延伸:

  让孩子们找找我们的教室里有什么噪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请孩子们自己动手,将自己的想法用行动表示出来。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玩具是孩子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现如今,孩子手中会动、会唱、会亮的玩具应有尽有,大班的孩子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摆弄、重复操作,他们常常会冒出许多富有教育价值的问题:它为什么会动。它的肚子里有什么,怎么弄它才会跑得更快……甚至会产生拆开看看的*望。顺应孩子的兴趣,为了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大胆思考,我们创设条件,让孩子在玩一玩、分一分、拆一拆的过程中。熟悉玩具的不同启动方式,初步感知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激发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

  【活动目标】

  1、熟悉常见玩具的多种启动方式,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初步感知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了解一些常见的民间惯性玩具。

  2、乐意参与科学探索活动,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惯性、电动、回力、发条、拉线等多种玩具。

  2、画有电池、发条、回力、拖拉线等各种标志的篓子。

  3、玩民间惯性玩具的视频一段,包括竹蜻蜒、空竹、木质陀螺等。

  【活动过程】

  初步分享玩具,感知不同启动方式并分类

  1、幼儿自由玩玩具,感知不同玩具的不同启动方式。

  师:小朋友们带了很多有趣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等一会儿请你说一说:玩的是什么玩具,用什么办法让它动起来的。

  (评析: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方式是大班孩子乐于接受的。教师有意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探究,在自由玩玩具的同时,了解玩具的启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2、集体交流操作情况,教师随机出示相应标记。

  师:你玩的是什么玩具?它为什么会动?你还发现了什么?

  (评析:教师提出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同时,随机出示的标记卡无形中将幼儿自主操作获得的信息进行了梳理、概括和分类。)

  3、引导幼儿按启动方式的'不同将玩具分放至不同标志的篓子内,并请幼儿相互检验操作的正确与否。

  (评析:这一环节的操作对大班幼儿来说没有太大难度,是他们能直观感受到的较为熟悉的内容。教师有意识地“后退”,让幼儿承担检验的任务,给予幼儿更大的自主思考、判断的空间。)

  探究惯性玩具的奥秘

  1、出示惯性玩具汽车,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师:这个玩具汽车,既没有用电池,也不用上发条,更没有拖拉的线,轻轻一推,它就能开出很远,它是靠什么启动的呢?你玩过这样的玩具汽车吗?

  (评析:这一环节中,教师突然提出的问题,激发了幼儿再次探究的*望。)

  2、个别操作,集体观察,大胆猜想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

  师:请你们猜一猜,为什么它能一推就开出很远?秘密在哪儿呢?

  (评析:这一环节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动手操作验证猜想的兴趣。)

  3、教师介绍分组拆卸的工具及要求。

  师:玩具汽车到底是靠什么开得这么远呢,光猜也不行,我们动手拆开看看吧!老师准备了螺丝刀、小盘子,知道怎么用吗?

  (评析:分组拆卸玩具汽车是幼儿很乐意参与的任务,但两人分工合作、螺丝逆时针拆卸、有序放置螺丝钉等,都是需要帮助幼儿明确的操作要点。)

  4、幼儿分组合作拆卸,观察惯性玩具汽车上独特的惯性轮装置。

  (评析:从猜想到验证,这一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高潮。惯性玩具汽车后轮轴上带动着的惯性齿轮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教师不妨多留些时间,让幼儿充分观察和尝试。)

  5、集体交流发现,教师进行小结。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和玩具汽车的什么部位连在一起?猜猜它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小结:这就是惯性玩具汽车上才有的惯性轮装置。它的作用就是把惯性力量放大,惯性轮越重,小汽车开出的距离就越远,明白了吗?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幼儿有充分的直观经验想表述出来。教师在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发现的同时,要给予幼儿正确的概念,帮助幼儿将所见所思整理成有效的经验。)

  观看视频,拓展经验,了解更多有趣的民间惯性玩具

  师:现在的小朋友玩的玩具很多很多,电动的、遥控的,还有声音控制的呢。可是,你们知道吗,在老师小的时候,玩的玩具很多都是不用电池、不用机械的惯性玩具,它们不但好玩,还能锻炼身体呢!你们想知道这些玩具是怎么玩的吗?

  播放玩竹蜻蜒、空竹、木质陀螺等民间惯性玩具的视频,让幼儿欣赏。

  (评析:民间惯性玩具丰富多彩,具有很好的教育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上一环节所获新经验的延伸,又帮助幼儿拓展了经验,激发了幼儿对惯性玩具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延伸活动:

  1、组织幼儿将拆卸后的惯性玩具汽车重新组装起来,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提高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进一步创设条件,让幼儿尝试拆卸发条玩具,观察其中弹簧圈的构造和作用,培养幼儿大胆猜想、专心操作、细致观察的科学探究精神。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幼儿园科学教育与美术教育整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科技教育研究生长点。美术活动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我们试图让幼儿在蕴含科学的艺术创造中获得发展与快乐,在轻轻松松的做做玩玩中明白科学中的艺术、艺术中的科学。本次活动尝试让幼儿在自制弹簧玩具的过程中接触各种材料,探索弹簧的弹性与材料、制作方法之间的关系,懂得如何比较和寻求验证,并在此过程中训练幼儿的艺术创意,获得审美与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用多种方法了解弹簧的弹性。

  2.探究弹簧的弹性和材料之间的关系,体验发现的乐趣。

  3.尝试制作好玩有趣、有创意的弹簧玩具。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在尝试制作弹簧玩具的过程中了解弹簧的弹性。

  难点:保丽龙球、橡皮泥与弹簧的连接。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初步掌握用电线做弹簧的基本方法。

  物质准备:幼儿每人1个小箩筐,内装一样长的毛根、电线、扎丝,保丽龙球、水笔芯、橡皮泥各一;剪刀、不同长度的毛根、电线、扎丝以及不同大小的保丽龙球备用。教师用多媒体设备,设计示意图PPT,放音设备。

  活动过程

  一、明确任务,引出原有经验。

  教师:“今天,我们要来设计好玩的弹簧玩具。昨天我们用电线做弹簧宝宝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幼儿回答。教师强调要点:做弹簧的时候,电线一圈一圈地绕,绕完后拿住最里面的一圈,小心地拉出,要保持它的弹性。

  二、制作各种弹簧,探索比较它们之间不同弹性的方法,验证假设。

  1.教师出示毛根和扎丝,“请小朋友们猜一猜,用这些材料做的弹簧,跟电线弹簧宝宝比,谁的弹性最大?”幼儿猜测。

  2.幼儿制作各种弹簧,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电线、扎丝、毛根弹簧的弹性。

  ①操作要求:

  第一,把箩筐里面的电线、扎丝、毛根都做成弹簧宝宝,动脑筋比一比谁的弹性大谁的弹性小,还要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发现的。

  第二,做好的弹簧和不用的东西,都放在箩筐里。

  ②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提醒幼儿注意做弹簧的要点,必要时轻声指导个别幼儿。

  3.集中分享:“你发现哪个弹簧宝宝的弹性大?你是怎么知道的?”(演示验证的方法)

  让幼儿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在做弹簧宝宝的时候还发现什么问题吗?有问题的请举手。”

  请幼儿小结:不同材料做的弹簧弹性是不一样的,电线弹簧宝宝的弹性大,毛根弹簧宝宝的'弹性小。

  三、设计制作弹簧玩具,展示自己的创意。

  1.明确任务。教师:“刚才小朋友们的学会了做弹簧,还发现了弹簧的许多秘密。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个程序:用橡皮泥、保丽龙球和各种弹簧宝宝做有趣的弹簧玩具。”

  2.请幼儿说说想做什么样的弹簧玩具,弹簧安装在哪里。根据幼儿的设想,教师出示几幅设计图及幼儿作品PPT,启发幼儿打开思路。

  3.幼儿制作,教师提供幼儿所需材料,适当指导。

  注意事项:第一,把刚才做的弹簧都用起来,如果还要做其他弹簧,材料可以向老师要。第二,做出好玩、牢固、能够站起来的弹簧玩具,而且跟别人的不一样。

  4.集中:展示特别有创意的弹簧玩具作集体表扬。互相欣赏、交换玩弹簧玩具,说说自己的弹簧玩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延伸活动

  “小朋友设计的弹簧玩具都很不错,下课后,我们把做弹簧玩具的材料放到美术角,你们可以在自由活动的时候继续做。平时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注意看看哪里有弹簧,研究研究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充分为幼儿创造了条件,引发他们仔细观察,认真体验,提供的材料都是孩子们平时见过的,玩过的,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归纳出了弹性的概念。在分类活动中,幼儿再次操作,玩中观察,玩中发现,自然而然的将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进行了分类。活动时,幼儿玩中学,学中玩,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积累关于重心、平衡的科学经验。

  2、对科技活动感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通过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积累关于重心、平衡的科学经验

  活动准备:

  1、不倒翁一个、每人一个塑料套蛋玩具,一盘沙子等。

  2、幼儿用书:《制作不倒翁》。

  活动过程:

  1、玩"不倒翁",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教师将不倒翁向左右两边推,请幼儿观察。

  教师:请你们给这个玩具起个名字,你们想要不倒翁吗?》可是这里只有一个,怎么让大家都能玩呢?

  2、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制作不倒翁,探索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幼儿自由选取制作材料,尝试制作不倒翁,教师巡回指导。当幼儿在制作中遇到困难或失败时,教师进行提示,帮助幼儿完成制作。

  请幼儿演示自己制作的`不倒翁,交流制作经验。

  请幼儿拆开所有的不倒翁,互相看看里面的填充物,谈谈自己的发现。

  请幼儿改进自己的不倒翁木制作完成后玩一玩自己自作的不倒翁。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平衡"是一种常见的科学现象,在幼儿园平时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如"走走平衡木,玩玩跷跷板,自转几圈不让自己摔倒"等等都是平衡现象的体现。但是,孩子对此类现象的认识多为无意识的,为了激起孩子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关注,特设计本次活动。结合子课题:区角活动中教师的介入,本活动教师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方式开展活动,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验到科学活动的魅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探索,引导幼儿了解两脚重量相等,且足够重时能让物体平衡。

  2.乐于参与科学活动,体验尝试过程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两人一份钢丝架子、大记录表一张、铅笔。

  2.人形卡纸、橡皮泥、回形针、积木、夹子、双面胶。

  3.相关多媒体课件、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教师播放录像,引导幼儿欣赏,组织幼儿讨论。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杂技表演,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个人在走钢丝)这个人走的怎么样?(很慢、很平稳、没掉下来)

  3.教师:对,他走得很慢、很平稳,没有从钢丝上掉下来。

  (环节评析:本环节教师请幼儿欣赏纸质小人走钢丝的杂技表演,引导幼儿通过观看表演从而发现小人是怎么走钢丝的,用什么部位在钢丝上走的。为下面环节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教师组织幼儿自由讨论使小人不掉下来的方法。

  1.教师出示小人纸片,组织幼儿探索走钢丝不掉下来的秘密

  (1)教师:这里也有一个冒险小子,他也想走钢丝,他想尝试跨在钢丝上不掉下来,谁愿意来试试。(教师请1-2名幼儿试一试)

  2.教师示范小人走钢丝

  (1)教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冒险小子,他也想走钢丝,一起看看他走的怎么样?(教师将小人横过来摆放,让幼儿看的更加清楚)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小人成功的秘密

  (2)教师:为什么我的小人成功了,小朋友的没成功?(幼儿自由讲述)

  (3)教师:秘密就是老师请了2个硬币帮忙,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2个硬币,请你们去试试。我们可以请双面胶帮忙!

  4.教师组织幼儿探索贴硬币的位置。

  (1)教师有针对性的请2名幼儿上台展示硬币所贴位置

  教师:一起来看看他有没有成功?(教师摆放在钢丝上,引导幼儿观察)

  a.失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b.成功了,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2)教师小结:原来成功的秘密就是要将硬币贴在小人的腿上,增加重力,小人就不会掉下来了。

  (3)教师:你们成功的也和他一样贴在脚上吗?

  (4)教师:请没有成功的小朋友赶紧改正过来。

  (环节评析:本环节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请幼儿尝试将纸片小人也像影片里一样的将其跨坐在钢丝上不掉下来,并请个别幼儿进行尝试。但是结果都失败了,这时教师抛出问题“为什么小朋友的没成功?老师的成功了?”让幼儿发挥想象,说出自己认为的可能性,最后老师再暗示幼儿:“是因为请了2个硬币帮忙所以才成功”,这时幼儿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还很模糊,到底贴在哪里才不会掉下来?这时,教师提供幼儿找寻答案的机会,提供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请幼儿进行尝试,通过实践得出秘密是将硬币放在小人的左右两只脚上让其增加重力,从而保持平衡。本环节教师材料准备充分,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充满了探索和求知欲望,并提供机会让其进行探究,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从而发现秘密,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更有意义,对于没有贴对的幼儿教师也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教师出示多种材料,引导幼儿思考

  1.教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

  (1)教师:现在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一起看看有什么?

  (2)教师:想想这些材料能不能帮助小人稳稳地快坐在钢丝上不掉下来?

  你们觉得xx能不能成功?(教师在记录表上进行记录)

  2.教师引导幼儿第二次探索多种材料成功的方法

  (1)教师:到底能不能成功,请你们用桌上的材料想办法让小人稳稳地跨在钢丝上。(幼儿操作)

  (2)教师依次展示4种材料的探索结果。

  ①【橡皮泥】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看橡皮泥的情况,他有没有成功?

  教师小结:原来,要想让小人平稳的跨在钢丝上,左右两只脚上的橡皮泥必须用的一样多。

  ②【夹子】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夹子的.情况,他有没有成功?

  教师:你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

  小结:原来左右两边夹得夹子数量一样时,小人就能平稳的跨在钢丝上了。

  ③【积木】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积木的情况,他有没有成功?

  教师小结:原来,要想让小人平稳的跨在钢丝上,左右两只脚上的积木必须一样多。

  ④【回形针:】

  教师:一起来看看,请回形针帮忙的有没有成功?看看他是这么做的?

  教师:为什么两条腿上是5个的时候还是没有成功?(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请小朋友看老师这样做,能否让小人平稳的跨在钢丝上。(教师不说直接做——老师在这条腿上加一个,另一只腿上也加一个。)

  (若不成功继续···)

  教师:现在成功了吗?为什么呢?

  教师:为什么刚才两条腿上都是5个的时候没有成功,现在成功了?(又增加了回形针)

  x教师:是不是在一条腿上增加?(两条腿上都要增加)

  教师小结:原来,5个回形针的时候两条腿上的重量太轻了,当老师增加回形针的时候,两条腿上的重量就足够重,小人就能跨在钢丝上了。

  (4)教师播放课件进行小结

  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要想让小人平稳的跨在钢丝上首先:

  1、把物体放脚上;

  2、放的东西要一样重;

  3、如果太轻了,必须增加质量。这样才能让小人平稳的跨在钢丝上。(同步的演示课件)所以这些材料都能成功。(教师在大记录表上统一记录)

  教师:现在请没有成功的小朋友改正过来。

  (环节评析:本环节,教师提供了多种材料,请幼儿分组进行探究,和集体操作相比,分组既能节省时间,且更有针对性,有利于突破本活动的重难点部分。利用记录表,师幼集体进行猜测和记录,使没有参与到其他材料操作的幼儿也知道实验结果和原因。最后的小结部分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幼儿直观的认识到使小人平稳跨坐在钢丝上的条件,使得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便于幼儿接受。)

  四、教师组织幼儿带领小人进行走钢丝表演

  教师:现在,冒险小子邀请成功的小人参加走钢丝表演,我们一起来吧!

  (环节评析:这是个延伸环节,让幼儿体验到制作和游戏的乐趣,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在玩中学、做中学的道理。)

  五、教学反思

  本活动,从课堂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但是在用时方面有点过长,在幼儿分组操作的环节,时间应该控制一下。在提要求的时候语言可以再简洁一点,活动中幼儿对于贴硬币以及后面的分组探索积极性很高,都能积极的投入操作实验。本活动最难的难点是回形针,因为它很轻很小,要想让它成功,不仅要在脚上增加重力,而且增加个数还必须足够多、足够重,这与其他操作材料有所不同,其他材料都增加到2个即可平衡,但是回形针至少是5个以上,这样的操作对于没有耐心的幼儿是一个挑战。所以教师在该环节应多加的引导,在本次的教学中我的引导还不够,需要更多的引导幼儿。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编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7-24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8-05

科学活动教案01-23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8-06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5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06-06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04-30

科学活动教案(通用)08-05

【合集】科学活动教案08-06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8-06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编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编5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引导幼儿想办法减少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噪音。

  2、萌发幼儿想办法控制噪音的兴趣,发展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具备乐音与噪音的生活经验

  2、椅子、桌子、杯子、碗、铁桶、双面胶、透明胶、海绵、布条、棉花、小地毯、废报纸及各种软硬材料;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幼儿倾听噪音,导入活动

  请助教老师隐藏在黑板下,利用一些工具制造噪音,让小朋友注意听

  准备一些很嘈杂的噪音,钢琴曲以及欢快的儿歌等等,让孩子感受噪音和乐音的区别。

  提问:你听到了一些什么?

  这些声音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听了这些声音后你有什么感觉?

  你们有什么办法减少这些噪音?

  2、引导幼儿进行两种物品相碰撞操作

  老师今天准备了很多东西,想请小朋友也来试一试,哪些东西相碰撞时发出的声音很吵很大?哪些东西相碰撞是发出的声音很小?请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小组讨论、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

  哪些物品与任何物品相碰撞时发出的声音比较小?

  哪些物品与别的物品相碰撞时发出的声音比较大?

  你们喜欢听哪种?为什么?

  3、引导幼儿分小组讨论减少噪音的方法,并相互交流

  我们一起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少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噪音?

  启发幼儿自选材料,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活动延伸:

  让孩子们找找我们的教室里有什么噪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请孩子们自己动手,将自己的想法用行动表示出来。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玩具是孩子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现如今,孩子手中会动、会唱、会亮的玩具应有尽有,大班的孩子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摆弄、重复操作,他们常常会冒出许多富有教育价值的问题:它为什么会动。它的肚子里有什么,怎么弄它才会跑得更快……甚至会产生拆开看看的*望。顺应孩子的兴趣,为了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大胆思考,我们创设条件,让孩子在玩一玩、分一分、拆一拆的过程中。熟悉玩具的不同启动方式,初步感知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激发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

  【活动目标】

  1、熟悉常见玩具的多种启动方式,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初步感知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了解一些常见的民间惯性玩具。

  2、乐意参与科学探索活动,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惯性、电动、回力、发条、拉线等多种玩具。

  2、画有电池、发条、回力、拖拉线等各种标志的篓子。

  3、玩民间惯性玩具的视频一段,包括竹蜻蜒、空竹、木质陀螺等。

  【活动过程】

  初步分享玩具,感知不同启动方式并分类

  1、幼儿自由玩玩具,感知不同玩具的不同启动方式。

  师:小朋友们带了很多有趣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等一会儿请你说一说:玩的是什么玩具,用什么办法让它动起来的。

  (评析: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方式是大班孩子乐于接受的。教师有意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探究,在自由玩玩具的同时,了解玩具的启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2、集体交流操作情况,教师随机出示相应标记。

  师:你玩的是什么玩具?它为什么会动?你还发现了什么?

  (评析:教师提出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同时,随机出示的标记卡无形中将幼儿自主操作获得的信息进行了梳理、概括和分类。)

  3、引导幼儿按启动方式的'不同将玩具分放至不同标志的篓子内,并请幼儿相互检验操作的正确与否。

  (评析:这一环节的操作对大班幼儿来说没有太大难度,是他们能直观感受到的较为熟悉的内容。教师有意识地“后退”,让幼儿承担检验的任务,给予幼儿更大的自主思考、判断的空间。)

  探究惯性玩具的奥秘

  1、出示惯性玩具汽车,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师:这个玩具汽车,既没有用电池,也不用上发条,更没有拖拉的线,轻轻一推,它就能开出很远,它是靠什么启动的呢?你玩过这样的玩具汽车吗?

  (评析:这一环节中,教师突然提出的问题,激发了幼儿再次探究的*望。)

  2、个别操作,集体观察,大胆猜想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

  师:请你们猜一猜,为什么它能一推就开出很远?秘密在哪儿呢?

  (评析:这一环节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动手操作验证猜想的兴趣。)

  3、教师介绍分组拆卸的工具及要求。

  师:玩具汽车到底是靠什么开得这么远呢,光猜也不行,我们动手拆开看看吧!老师准备了螺丝刀、小盘子,知道怎么用吗?

  (评析:分组拆卸玩具汽车是幼儿很乐意参与的任务,但两人分工合作、螺丝逆时针拆卸、有序放置螺丝钉等,都是需要帮助幼儿明确的操作要点。)

  4、幼儿分组合作拆卸,观察惯性玩具汽车上独特的惯性轮装置。

  (评析:从猜想到验证,这一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高潮。惯性玩具汽车后轮轴上带动着的惯性齿轮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教师不妨多留些时间,让幼儿充分观察和尝试。)

  5、集体交流发现,教师进行小结。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和玩具汽车的什么部位连在一起?猜猜它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小结:这就是惯性玩具汽车上才有的惯性轮装置。它的作用就是把惯性力量放大,惯性轮越重,小汽车开出的距离就越远,明白了吗?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幼儿有充分的直观经验想表述出来。教师在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发现的同时,要给予幼儿正确的概念,帮助幼儿将所见所思整理成有效的经验。)

  观看视频,拓展经验,了解更多有趣的民间惯性玩具

  师:现在的小朋友玩的玩具很多很多,电动的、遥控的,还有声音控制的呢。可是,你们知道吗,在老师小的时候,玩的玩具很多都是不用电池、不用机械的惯性玩具,它们不但好玩,还能锻炼身体呢!你们想知道这些玩具是怎么玩的吗?

  播放玩竹蜻蜒、空竹、木质陀螺等民间惯性玩具的视频,让幼儿欣赏。

  (评析:民间惯性玩具丰富多彩,具有很好的教育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上一环节所获新经验的延伸,又帮助幼儿拓展了经验,激发了幼儿对惯性玩具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延伸活动:

  1、组织幼儿将拆卸后的惯性玩具汽车重新组装起来,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提高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进一步创设条件,让幼儿尝试拆卸发条玩具,观察其中弹簧圈的构造和作用,培养幼儿大胆猜想、专心操作、细致观察的科学探究精神。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幼儿园科学教育与美术教育整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科技教育研究生长点。美术活动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我们试图让幼儿在蕴含科学的艺术创造中获得发展与快乐,在轻轻松松的做做玩玩中明白科学中的艺术、艺术中的科学。本次活动尝试让幼儿在自制弹簧玩具的过程中接触各种材料,探索弹簧的弹性与材料、制作方法之间的关系,懂得如何比较和寻求验证,并在此过程中训练幼儿的艺术创意,获得审美与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用多种方法了解弹簧的弹性。

  2.探究弹簧的弹性和材料之间的关系,体验发现的乐趣。

  3.尝试制作好玩有趣、有创意的弹簧玩具。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在尝试制作弹簧玩具的过程中了解弹簧的弹性。

  难点:保丽龙球、橡皮泥与弹簧的连接。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初步掌握用电线做弹簧的基本方法。

  物质准备:幼儿每人1个小箩筐,内装一样长的毛根、电线、扎丝,保丽龙球、水笔芯、橡皮泥各一;剪刀、不同长度的毛根、电线、扎丝以及不同大小的保丽龙球备用。教师用多媒体设备,设计示意图PPT,放音设备。

  活动过程

  一、明确任务,引出原有经验。

  教师:“今天,我们要来设计好玩的弹簧玩具。昨天我们用电线做弹簧宝宝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幼儿回答。教师强调要点:做弹簧的时候,电线一圈一圈地绕,绕完后拿住最里面的一圈,小心地拉出,要保持它的弹性。

  二、制作各种弹簧,探索比较它们之间不同弹性的方法,验证假设。

  1.教师出示毛根和扎丝,“请小朋友们猜一猜,用这些材料做的弹簧,跟电线弹簧宝宝比,谁的弹性最大?”幼儿猜测。

  2.幼儿制作各种弹簧,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电线、扎丝、毛根弹簧的弹性。

  ①操作要求:

  第一,把箩筐里面的电线、扎丝、毛根都做成弹簧宝宝,动脑筋比一比谁的弹性大谁的弹性小,还要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发现的。

  第二,做好的弹簧和不用的东西,都放在箩筐里。

  ②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提醒幼儿注意做弹簧的要点,必要时轻声指导个别幼儿。

  3.集中分享:“你发现哪个弹簧宝宝的弹性大?你是怎么知道的?”(演示验证的方法)

  让幼儿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在做弹簧宝宝的时候还发现什么问题吗?有问题的请举手。”

  请幼儿小结:不同材料做的弹簧弹性是不一样的,电线弹簧宝宝的弹性大,毛根弹簧宝宝的'弹性小。

  三、设计制作弹簧玩具,展示自己的创意。

  1.明确任务。教师:“刚才小朋友们的学会了做弹簧,还发现了弹簧的许多秘密。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个程序:用橡皮泥、保丽龙球和各种弹簧宝宝做有趣的弹簧玩具。”

  2.请幼儿说说想做什么样的弹簧玩具,弹簧安装在哪里。根据幼儿的设想,教师出示几幅设计图及幼儿作品PPT,启发幼儿打开思路。

  3.幼儿制作,教师提供幼儿所需材料,适当指导。

  注意事项:第一,把刚才做的弹簧都用起来,如果还要做其他弹簧,材料可以向老师要。第二,做出好玩、牢固、能够站起来的弹簧玩具,而且跟别人的不一样。

  4.集中:展示特别有创意的弹簧玩具作集体表扬。互相欣赏、交换玩弹簧玩具,说说自己的弹簧玩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延伸活动

  “小朋友设计的弹簧玩具都很不错,下课后,我们把做弹簧玩具的材料放到美术角,你们可以在自由活动的时候继续做。平时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注意看看哪里有弹簧,研究研究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充分为幼儿创造了条件,引发他们仔细观察,认真体验,提供的材料都是孩子们平时见过的,玩过的,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归纳出了弹性的概念。在分类活动中,幼儿再次操作,玩中观察,玩中发现,自然而然的将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进行了分类。活动时,幼儿玩中学,学中玩,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积累关于重心、平衡的科学经验。

  2、对科技活动感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通过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积累关于重心、平衡的科学经验

  活动准备:

  1、不倒翁一个、每人一个塑料套蛋玩具,一盘沙子等。

  2、幼儿用书:《制作不倒翁》。

  活动过程:

  1、玩"不倒翁",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教师将不倒翁向左右两边推,请幼儿观察。

  教师:请你们给这个玩具起个名字,你们想要不倒翁吗?》可是这里只有一个,怎么让大家都能玩呢?

  2、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制作不倒翁,探索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幼儿自由选取制作材料,尝试制作不倒翁,教师巡回指导。当幼儿在制作中遇到困难或失败时,教师进行提示,帮助幼儿完成制作。

  请幼儿演示自己制作的`不倒翁,交流制作经验。

  请幼儿拆开所有的不倒翁,互相看看里面的填充物,谈谈自己的发现。

  请幼儿改进自己的不倒翁木制作完成后玩一玩自己自作的不倒翁。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平衡"是一种常见的科学现象,在幼儿园平时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如"走走平衡木,玩玩跷跷板,自转几圈不让自己摔倒"等等都是平衡现象的体现。但是,孩子对此类现象的认识多为无意识的,为了激起孩子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关注,特设计本次活动。结合子课题:区角活动中教师的介入,本活动教师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方式开展活动,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验到科学活动的魅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探索,引导幼儿了解两脚重量相等,且足够重时能让物体平衡。

  2.乐于参与科学活动,体验尝试过程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两人一份钢丝架子、大记录表一张、铅笔。

  2.人形卡纸、橡皮泥、回形针、积木、夹子、双面胶。

  3.相关多媒体课件、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教师播放录像,引导幼儿欣赏,组织幼儿讨论。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杂技表演,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个人在走钢丝)这个人走的怎么样?(很慢、很平稳、没掉下来)

  3.教师:对,他走得很慢、很平稳,没有从钢丝上掉下来。

  (环节评析:本环节教师请幼儿欣赏纸质小人走钢丝的杂技表演,引导幼儿通过观看表演从而发现小人是怎么走钢丝的,用什么部位在钢丝上走的。为下面环节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教师组织幼儿自由讨论使小人不掉下来的方法。

  1.教师出示小人纸片,组织幼儿探索走钢丝不掉下来的秘密

  (1)教师:这里也有一个冒险小子,他也想走钢丝,他想尝试跨在钢丝上不掉下来,谁愿意来试试。(教师请1-2名幼儿试一试)

  2.教师示范小人走钢丝

  (1)教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冒险小子,他也想走钢丝,一起看看他走的怎么样?(教师将小人横过来摆放,让幼儿看的更加清楚)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小人成功的秘密

  (2)教师:为什么我的小人成功了,小朋友的没成功?(幼儿自由讲述)

  (3)教师:秘密就是老师请了2个硬币帮忙,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2个硬币,请你们去试试。我们可以请双面胶帮忙!

  4.教师组织幼儿探索贴硬币的位置。

  (1)教师有针对性的请2名幼儿上台展示硬币所贴位置

  教师:一起来看看他有没有成功?(教师摆放在钢丝上,引导幼儿观察)

  a.失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b.成功了,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2)教师小结:原来成功的秘密就是要将硬币贴在小人的腿上,增加重力,小人就不会掉下来了。

  (3)教师:你们成功的也和他一样贴在脚上吗?

  (4)教师:请没有成功的小朋友赶紧改正过来。

  (环节评析:本环节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请幼儿尝试将纸片小人也像影片里一样的将其跨坐在钢丝上不掉下来,并请个别幼儿进行尝试。但是结果都失败了,这时教师抛出问题“为什么小朋友的没成功?老师的成功了?”让幼儿发挥想象,说出自己认为的可能性,最后老师再暗示幼儿:“是因为请了2个硬币帮忙所以才成功”,这时幼儿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还很模糊,到底贴在哪里才不会掉下来?这时,教师提供幼儿找寻答案的机会,提供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请幼儿进行尝试,通过实践得出秘密是将硬币放在小人的左右两只脚上让其增加重力,从而保持平衡。本环节教师材料准备充分,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充满了探索和求知欲望,并提供机会让其进行探究,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从而发现秘密,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更有意义,对于没有贴对的幼儿教师也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教师出示多种材料,引导幼儿思考

  1.教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

  (1)教师:现在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一起看看有什么?

  (2)教师:想想这些材料能不能帮助小人稳稳地快坐在钢丝上不掉下来?

  你们觉得xx能不能成功?(教师在记录表上进行记录)

  2.教师引导幼儿第二次探索多种材料成功的方法

  (1)教师:到底能不能成功,请你们用桌上的材料想办法让小人稳稳地跨在钢丝上。(幼儿操作)

  (2)教师依次展示4种材料的探索结果。

  ①【橡皮泥】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看橡皮泥的情况,他有没有成功?

  教师小结:原来,要想让小人平稳的跨在钢丝上,左右两只脚上的橡皮泥必须用的一样多。

  ②【夹子】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夹子的.情况,他有没有成功?

  教师:你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

  小结:原来左右两边夹得夹子数量一样时,小人就能平稳的跨在钢丝上了。

  ③【积木】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积木的情况,他有没有成功?

  教师小结:原来,要想让小人平稳的跨在钢丝上,左右两只脚上的积木必须一样多。

  ④【回形针:】

  教师:一起来看看,请回形针帮忙的有没有成功?看看他是这么做的?

  教师:为什么两条腿上是5个的时候还是没有成功?(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请小朋友看老师这样做,能否让小人平稳的跨在钢丝上。(教师不说直接做——老师在这条腿上加一个,另一只腿上也加一个。)

  (若不成功继续···)

  教师:现在成功了吗?为什么呢?

  教师:为什么刚才两条腿上都是5个的时候没有成功,现在成功了?(又增加了回形针)

  x教师:是不是在一条腿上增加?(两条腿上都要增加)

  教师小结:原来,5个回形针的时候两条腿上的重量太轻了,当老师增加回形针的时候,两条腿上的重量就足够重,小人就能跨在钢丝上了。

  (4)教师播放课件进行小结

  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要想让小人平稳的跨在钢丝上首先:

  1、把物体放脚上;

  2、放的东西要一样重;

  3、如果太轻了,必须增加质量。这样才能让小人平稳的跨在钢丝上。(同步的演示课件)所以这些材料都能成功。(教师在大记录表上统一记录)

  教师:现在请没有成功的小朋友改正过来。

  (环节评析:本环节,教师提供了多种材料,请幼儿分组进行探究,和集体操作相比,分组既能节省时间,且更有针对性,有利于突破本活动的重难点部分。利用记录表,师幼集体进行猜测和记录,使没有参与到其他材料操作的幼儿也知道实验结果和原因。最后的小结部分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幼儿直观的认识到使小人平稳跨坐在钢丝上的条件,使得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便于幼儿接受。)

  四、教师组织幼儿带领小人进行走钢丝表演

  教师:现在,冒险小子邀请成功的小人参加走钢丝表演,我们一起来吧!

  (环节评析:这是个延伸环节,让幼儿体验到制作和游戏的乐趣,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在玩中学、做中学的道理。)

  五、教学反思

  本活动,从课堂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但是在用时方面有点过长,在幼儿分组操作的环节,时间应该控制一下。在提要求的时候语言可以再简洁一点,活动中幼儿对于贴硬币以及后面的分组探索积极性很高,都能积极的投入操作实验。本活动最难的难点是回形针,因为它很轻很小,要想让它成功,不仅要在脚上增加重力,而且增加个数还必须足够多、足够重,这与其他操作材料有所不同,其他材料都增加到2个即可平衡,但是回形针至少是5个以上,这样的操作对于没有耐心的幼儿是一个挑战。所以教师在该环节应多加的引导,在本次的教学中我的引导还不够,需要更多的引导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