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26 10:36:23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中班科学教案模板集锦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中班科学教案模板集锦9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目标

  1.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椭圆形和半圆形。

  2.能通过身体造型进一步了解椭圆形和半圆形。

  准备

  1.圆形、半圆形、椭圆形贴绒教具各一。

  2.直径相等的圆形、半圆形、椭圆形纸每人一张,放入每组的小筐内。

  3.幼儿活动材料《数图形》,水彩笔。

  4.三种形状的硬纸每人一份。

  过程

  1.认识椭圆形。

  DD出示圆形和椭圆形贴绒教具,让幼儿找出圆形。

  DD幼儿在桌上的筐中找出圆形和椭圆形进行比较,说说两种形状有什么不同。

  DD启发幼儿交流经验,谈谈自己的发现。

  DD启发幼儿用上下对折、左右对折的方法,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知道圆形两条折痕一样长,椭圆形两条折痕不一样长。

  DD引导幼儿用身体来“塑造”椭圆形。如:蹲在地上,上部身体尽量横向拉开,使身体看上去像椭圆形。

  DD启发幼儿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来,如有需要,可以找人合作表现。

  2.认识半圆形。

  DD出示半圆形贴绒教具。这是什么形状?

  DD幼儿在筐中找出半圆形并与圆形比较。

  DD启发幼儿交流比较中的发现,知道半圆形只有圆形的一半。

  DD引导幼儿用身体来“塑造”半圆形。如:身体下蹲,双臂在头顶搭成拱形状,启发幼儿想出其他表现方法来。

  3.给图形涂色。

  DD在幼儿活动材料的画面上找出椭圆形、半圆形、圆形,并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笔涂画区分。

  建议

  1.借助身体的运动能使幼儿加深对形状的了解,丰富有关空间和形状的经验。

  2.在数学角里提供各种图形让幼儿拼画。

  3.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找找周围环境中像圆形、椭圆形、半圆形的物体。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指纹的过程中萌发对周围现象的好奇和探究欲望。

  2、善于观察,发现指纹的秘密,并大胆表达和概括自己的观察结果。

  3、积极思考,能够根据日常经验,对指纹的作用大胆发表建议。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点】

  了解指纹的不同,以及指纹于每个人的意义。

  【活动难点】

  培养幼儿善于观察,乐于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知道指纹是什么。

  材料准备:指纹画若干、放大镜、印泥、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指纹画,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看几幅画好吗?"(好)

  2、幼儿观看指纹画,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和我们平时画得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些画是用指纹印出来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外部特征。

  1、教师提问:"你有指纹吗?指纹在哪里?"(指纹在手指肚上)

  2、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

  (1)"你的指纹是什么样的?"(长长的、圆圆的)

  (2)"你的每个手指的指纹都一样吗?(一样、不一样)"

  (3)"你的指纹和别的小朋友的指纹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三、引导幼儿观察归纳指纹的形状

  1、让幼儿用印泥将指纹印到纸上进行观察。并和同伴的指纹比较一下。(教师巡场指导幼儿观察发现指纹的形状、数量不同)

  2、让幼儿观察归纳指纹的形状。

  3、教师总结:我们的手指上那些有的像螺旋,有的`像花纹的就是我们的指纹,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大,有的小,花纹也各不一样。它就像我们的名字一样代表着我们每一个人。

  四、了解和想象指纹的用途。

  1、"指纹有什么用呢?请小朋友们积极思考,想一想指纹有什么作用。"(可以用来关门,抓坏人…)

  2、教师小结:指纹能够帮助开门或者帮助警察破案,是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所以小朋友们在生活中要多观察我们的指纹还有哪些用途呢?

  【延伸活动】

  制作幼儿指纹身份证

  1、"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就像身份证,它只能代表自己,那大家一起来制作一个指纹身份证,好吗?(好)

  2、幼儿制作指纹身份证,教师巡场指导。 身份证上有:幼儿姓名、性别、班级名称及幼儿指纹。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简单的磁场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了解指南针的作用,学会制作简易的指南针。

  活动准备

  1.电视机、实物投影器、彩色图片、录音机、故事磁带、小舞台一个、磁性教具、跳舞的小人。

  2.每个幼儿两块条形磁铁(其中一块系有毛线绳)和两块环形磁铁、指南针若干、大头针若干、系有细线绳的缝衣针每人一根。

  活动过程

  1.以大头针移动,向后引出磁铁,激发孩子玩磁铁的欲望。

  2.幼儿自由玩磁铁。

  教师鼓励孩子用多种方法玩:手拿一块环形磁铁推着另一块环形磁铁跑,一手提起带绳的条形磁铁和另一手拿的条形磁铁相接近着玩,桌子上放一块环形磁铁和桌下紧隔桌板的磁 铁相吸着玩。

  3.请不同玩法的幼儿为大家演示,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教师总结:

  每块磁铁都有两个极:一个北极(N),一个南极(S)。北极常常涂红色,南极涂蓝色。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5.玩指南针。

  在玩中让孩子发现指南针的指针具有磁性,会和磁铁相互作用;并让幼儿自己说出指南针的本领。

  6、利用实物投影器看图片、听故事录音《小红帽找外婆》,了解指南针的作用。

  7、教师指导幼儿制作指南针。

  材料:一块标有南、北两极的磁铁、一根缝衣针、一根细线。

  制作指南针,首先要把缝衣针磁化。磁化过程是:将缝衣针的针尖在磁铁的北极(N)沿同一方向磨擦二十次左右,然后用一根细线系在缝衣针中间,使它保持水平,针尖指向就是南方。

  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缝衣针的是尖的,小朋友一定要小心,不要扎着自己,也不要扎着别人了。

  8.幼儿手持自己制作的指南针出教室,请其它班的小朋友欣赏自己制作的指南针。

  9.活动结束。

  附故事:小红帽找外婆

  小红帽的外婆住在很远很远的南山。一天,妈妈让小红帽带着礼物去看外婆。到外婆家要经过一片沙漠。小红帽走着走着就迷路了,认不清到外婆家的方向了。一只骆驼走过来说:“你面朝太阳升起的方向,左边是北方,右边是南方。”小红帽按照骆驼说的方法,顺利地走出了沙漠。

  小红帽走进树林,又认不清方向了。一只长颈鹿告诉她:“树桩上有一圈圈的年轮,宽的年轮朝向南方。”小红帽按照长颈鹿的方法走,走出了树林。

  小红帽来到山脚下,她又迷路了,找不到去外婆家的方向了。这时,她碰到一位叔叔,叔叔送给小红帽一枚指南针,并告诉她:“你按照指南针的指向走,就能找到外婆。”

  小红帽有了指南针,再也不迷路。在指南针的指引下,小红帽很快地找到了外婆。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了解几种区分生熟鸡蛋的方法

  2.在制作美味鸡蛋的过程中,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活动准备:生熟鸡蛋若干,煎蛋器,奶锅,小碗若干,小勺若干,盘子若干,小刷子,油壶,盐

  经验准备:会打鸡蛋

  活动重点:了解鸡蛋生熟的变化

  活动难点:能够用自己的方法区分生熟鸡蛋,并能够进行猜想和验证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玩一玩电子互动墙,熟悉鸡蛋制作的美食。

  任务:用生鸡蛋制作美食

  (二)基本过程师:小朋友面前的盒子中有鸡蛋,有生的也有熟的,请小朋友在不弄破的情况下把生的挑出来,将自己的方法画在表格上,一会验证自己挑出来的鸡蛋(生的放在打碎了放在带走生鸡蛋标志的盒中,熟的剥开一个小口放在另外的盒中)

  方法师:①刚才谁的方法成功区分生熟鸡蛋了?(幼儿举手)②请你说一说你的方法(a.手电筒照 熟→深颜色,生→透光 b.称重 生→轻 c.摇晃,生→晃 d.转 生→慢)③请你把你的方法画在黑板上的纸上④请小朋友用纸上的一种或多种方法挑出一个生鸡蛋,打进自己的小碗

  师:为什么不能看颜色区分?

  师:因为生鸡蛋的颜色有深有浅老师挑一个鸡蛋(多种方法)师:我们用鸡蛋可以做什么常见的美食(鸡蛋羹,荷包蛋)教师指导做荷包蛋和鸡蛋羹师:做荷包蛋有什么现象 幼:

  师:鸡蛋有什么变化(液体到固体)

  师:要和小朋友互相分享美食,回家可以给爸爸妈妈做早餐活动分析:活动让小朋友探究区别鸡蛋生熟的方法,鸡蛋是生活中常见的`食材,(教案:)小朋友每天都会吃到,从幼儿自身来说,对鸡蛋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探究过程中,幼儿有听觉,视觉的体验,使幼儿有更深的印象,这次的活动,教师很好的将教育活动和生活联系,对鸡蛋的基本认识从生活中来,最后用鸡蛋做了美食,又回到生活中去,做美食对幼儿是一种满足,生鸡蛋打出来,做成美食,更能加深幼儿对此次活动的印象和体验,教师让两组小朋友进行分享,这也是一种社会性教育。

  我的收获:我觉得科学教育活动要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加深幼儿印象,这次的活动中,天平称重的结果不是很明显,幼儿也提了出来,老师也让幼儿画在纸上,老师给予了支持,科学活动并不是让幼儿局限一个理论,让幼儿多探究,应该允许幼儿有自己的见解,发散幼儿的思维,也应该乌云幼儿有失误或是误差。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花菜和卷心菜的特征,知道它们的食用方法。

  2、培养幼儿爱吃蔬菜的习惯。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花菜、卷心菜若干,菜刀一把,熟制花菜和卷心菜若干,调羹。

  活动流程

  一、导语:

  小朋友,我们昨天参观了农贸市场,我们都看见了什么啊?(幼儿发言)小朋友真棒,记得这么多东西,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你们变一个魔术,好不好?

  出示盒子。

  这个盒子里面是什么?(幼儿发言)

  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将事先准备的花菜从盒子了拿出来)可以睁开眼睛了。这是什么?(花菜和卷心菜)

  二、认识花菜和卷心菜

  A、出示花菜。

  1、这是什么?(花菜)

  在小朋友的桌子上有花菜,请小朋友看看它的叶子:

  1、花菜的叶子是什么样的?(椭圆形的)

  2、叶子边上是什么样子的?(尖尖的,有点粗糙)

  3、叶子上这条白的是什么?出自:大;考。吧"(叶埂、叶柄)

  4、叶子的埂子是什么样的?(长长的)

  教师总结叶子的样子:花菜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上尖尖的,叶柄长长的。(幼儿跟念)

  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把叶子剥下来

  5、我们现在把叶子拨掉还剩下了什么?(花菜)

  6、花菜是什么样子的?(像一朵花)

  7、什么颜色的?(乳白色的)

  我们把花菜掰开看看是什么?(许许多多的小花球)

  教师总结:花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是有许许多多的小花球组成的。

  B、出示卷心菜

  1、卷心菜的叶子是什么样的?(椭圆形的)

  2、什么颜色的?(绿色)

  3、叶埂身什么样子的?(很短)

  用刀将卷心菜切开,让幼儿观察里面的颜色。

  教师用手剥菜叶让幼儿观察

  4、它是由许多什么组成的?(叶子)

  教师总结:卷心菜的叶子是椭圆形的,绿色的,是由许许多多的叶子组成的,因为它的叶子是一层一层包起来的,所以也叫‘包心菜’。

  C、比较花菜和卷心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我们认识了花菜和卷心菜那么请聪明的小朋友看看它们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有不同?(幼儿发言)

  三、了解花菜和卷心菜的实用方法

  品尝花菜和卷心菜

  1、小朋友都吃过花菜和卷心菜吗?(吃过)

  2、那么花菜和卷心菜要怎么吃呢?(炒熟了吃)

  3、有谁还记得是什么味道?

  好,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品尝花菜和卷心菜,一会告诉老师是什么味道的?

  (品尝后幼儿发言)

  小朋友知道花菜和卷心菜是谁中出来的吗?(农民伯伯)

  小结:花菜和卷心菜都是蔬菜,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花菜和卷心菜都要熟吃。它们的味道鲜,营养好小朋友吃了,身体会长的更好的。

  四、结束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把这些花菜和卷心菜整理好,好不好?

  活动反思:

  根据《纲要》的精神,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与活动性。因此,在最后一个讲评的环节中,让孩子充分地联想,将画面上的情节表达出来。综合了语言与美术的内容,让孩子们在动手绘画中和动脑联想中发展了语言。但由于孩子的水平有差异,在具体组织引导中,将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层次的引导要求,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并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2、知道每个人的体形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3、细心观察,体验探索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镜子、大口袋、万花筒、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认识镜子

  1、游戏:摸口袋

  师:①今天老师的口袋里藏了一个有趣的东西,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摸摸它是什么?②摸上去感觉怎样?你觉得它是什么?

  2、自由探索

  看看摸摸,镜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他有什么特点?

  3、教师小结

  我们刚才见到的镜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是平滑的、凉冰冰的、可以反光的,背面涂了层特殊的`材料,叫金属漆,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照出物体了。(幼儿学说金属漆)

  二、探索发现镜子的用途

  1、回忆经验

  师:你还在哪里见过镜子,它可以用来干什么?

  2、讨论镜子除了帮助人们整理仪容,还有什么用途。说说汽车、商店等生活环境及自然环境中安装镜子的原因。

  3、通过照镜子使幼儿明白每个人的体形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尊重别人。

  4、请幼儿说出还见过什么样的镜子。(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如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

  5、鼓励幼儿将两面镜子摆放在不同的位置,说说有趣的发现。

  6、教师小结。

  三、游戏:照镜子

  1、介绍规则。

  师: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照镜子游戏,老师做照镜子的人,小朋友做我的镜子,我做什么动作,你们镜子也做什么动作,好吗?

  2、游戏:随音乐做照镜子的游戏。

  四、延伸活动

  请幼儿玩万花筒,进一步了解镜子的特点。

  活动评析

  该活动属于观察类活动。活动注重让幼儿在充分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认识镜子、理解镜子的用途。首先在孩子观察触摸普通平面镜的基础上,让孩子进一步了解各种各样的镜子,通过回忆和幼儿操作镜子认识镜子的用途,最后在快乐的游戏中深刻体会镜子的用途。其中对镜子的观察既有个别物体的观察,又有多个物体的比较观察。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每年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飞来飞去忙着筑窝、捉虫,乳燕叽叽喳喳叫着吃虫、学飞……中班幼儿对小动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和好奇心。本次活动通过寻找观察等方法,引导幼儿认识小燕子的外形特征,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小燕子的生活习性。同时,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人与动物和睦相处之上,把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深人,激发幼儿爱护小燕子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小燕子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知道燕子是益鸟。

  2、能用清楚、完整的语言讲述观察到的小燕子的样子和特点。

  3、知道燕子是人类的朋友,要和燕子和睦相处。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带领幼儿在自己家周围找找燕子窝,观察燕子的活动。

  2、“幼儿学习材料”—《春天你好》,《幼儿素质发展课程·语言》CD,《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14

  活动建议:

  1、组织谈话活动,播放课件,引发幼儿对小燕子的兴趣,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燕子的基本特征。

  (1)组织谈话活动,调动幼儿对燕子的已有经验。

  提问:你认识小燕子吗?你见过的'小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小燕子喜欢住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

  引导幼儿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大胆地与同伴交流。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说说小燕子的主要特征。提问:小燕子在干什么?它长什么样子?

  引导幼儿观察小燕子自由飞翔及停留在树枝上、屋檐上的姿态,学一学小燕子飞翔的动作,说一说小燕子的大概特征。

  2、请幼儿观察图片听故事,了解小燕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1)请幼儿阅读《春天你好》第14页,按照头、身体、尾巴的顺序观察小燕子的外形特征。小结:小燕子的头上有眼睛和嘴巴,身体上有一对翅膀,身体的羽毛是黑色的,肚子是白色的,尾巴像一把剪刀。

  (2)播放课件,请幼儿观察小燕子捉虫的片段。提问:小燕子在吃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

  小结:小燕子帮农民伯伯消灭害虫,是保护庄稼的益鸟。

  (3)播放故事《燕子和老爷爷》,引导幼儿了解小燕子的生活习性。提问:小燕子住在哪里?它为什么要南飞?春天小燕子回来了吗?

  小结:燕子衔来树枝、泥和草在屋檐下筑窝。燕子妈妈会生蛋,孵出小燕子,每天捉害虫喂它们。秋天,天气渐渐转凉,燕子飞去温暖的南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再飞回来。

  (4)组织幼儿交流、讨论,启发幼儿和小燕子和睦相处。

  请幼儿互相讨论:老爷爷是怎样对待小燕子的?为什么每年小燕子都要在老爷爷家住下?如果小燕子每年来到我们的屋檐下筑巢,你会怎么做?

  引导幼儿感受人与动物和睦相处的美妙,树立保护小燕子的意识。

  3、组织幼儿玩游戏“小燕子捉害虫”,进一步激发幼儿喜欢小燕子的情感。

  教师与幼儿共同扮演小燕子,随音乐做小燕子捉害虫的不同形态体验小燕子捉害虫的快乐。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好玩的传声筒是来自于幼儿生活中的探索内容,它来源于幼儿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既感到熟悉又有强烈的探索兴趣的玩具。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科学活动的目的也是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以及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的开展我就是借助这一生活化、味化、又具有一定探索价值的材料,在开放式的活动环境中来激发中班幼儿大胆提问的意识。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体现到了玩中学、玩中乐、玩中获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响亮,实心的传话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响亮。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从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学习与同伴协作活动,增强与同伴的合作意识,体验合作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游戏,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

  难点: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响亮,实心的传话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响亮。

  活动准备

  1、空心传声筒人手一个。

  2、实心传声筒人手一个。

  3、拟人化的“小问号”符号一个。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根据兴趣玩空心纸棒

  2、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3、发现问题,和小问号交朋友

  4、玩传声筒,观察比较空心的与实心的不同之处,解决问题。

  5、游戏“长长的传声筒”,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玩的乐趣。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对探究过程与结果的表达和交流,孩子们由于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就乐于表达和交流。

  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活动环境体现自由性。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比一比中自由探索, 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活动内容凸现生活性。活动中的内容都是来自幼儿生活中的`内容。3、活动过程呈现轻松性。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比较轻松,打破了以往的教于学的模式。4、活动策略的多样性。5、教师的角色转变。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主要是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来进入活动并开展活动的,感觉与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尝试着以孩子们的玩伴这一角色进入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发现,让孩子们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使孩子们能大胆地来提问。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和我走的很近,每个幼儿都愿意说、乐于说,而且效果较好。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观看录像及收集材料,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些禽中之最。

  2、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鸟类的愿望和好奇心。

  3、丰富词:猛禽、水禽、鸣禽等。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环境创设:

  收集“鸟类之最”的资料,以及有关鸟的分类资料。

  重点与难点:

  了解各种鸟类之最。

  活动过程:

  一、认识禽类

  1. 鸟又可以叫什么?(“禽”,初识汉字)

  2. 禽类可以分成哪几类?

  归类:

  (1)被人饲养的禽叫什么禽?(家禽)

  (2)食肉的、凶猛的禽,叫什么禽?(猛禽)

  (3)栖息在水边的禽,叫什么禽?(水禽)

  (4)叫声婉转动听、悦耳的禽,叫什么禽?(鸣禽)

  每种举例:家禽——鸡、鸭、鹅……

  猛禽——鹰、鹫……

  水禽——鹈鹕、丹顶鹤、鱼鹰……

  鸣禽——画眉、夜莺、黄莺……

  (5)其他一些不属于以上几类的鸟,叫普通飞禽,如:麻雀。

  (6)不会飞的鸵鸟式比较特殊的'一类禽。

  3.哪一类禽是最凶猛的?

  二、了解禽中之最

  1.鸟类中最大的鸟是什么鸟?(鸵鸟)飞禽中最大的是什么鸟?(安第斯秃鹰)

  2.最小的鸟是什么鸟?(蜂鸟)

  3.最重的鸟是什么鸟?(鸵鸟)会飞的鸟类中最终的是什么鸟?(鸨)

  4.飞得最快的鸟是什么鸟?(针尾雨燕)

  5.最长寿的是什么鸟?(鹦鹉)

  6.最短命的是什么鸟?(燕子)

  三、看完整的录像:这些都是鸟类之最。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中班科学教案08-02

中班科学教案02-26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认识粗细》04-09

《睡莲》中班科学教案09-30

中班奇妙的磁铁科学教案03-03

中班科学教案:买菜02-11

中班科学教案:弹性04-27

中班科学教案优秀02-13

中班科学教案膨胀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