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5-22 19:37:2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语文教案集合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语文教案集合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认识13个生字,书写8个汉字,掌握双人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踢毽子的乐趣,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毽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们会踢毽子吗?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

  2、学生表演后,评一评谁踢得好。

  3、刚才一些同学踢得好,一些同学踢不好。为什么同是一个毽子,会出现两种情况呢?

  4、指名发言,导入新课。

  5、板书课题。

  二、认识生字,读准课文。

  1、学生听录音范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读读、认认。

  3、教师出示文中本课生字认读。

  4、从词中抽出本课生字认一认。

  5、回到课文,分段指名读课文内容。

  6、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三、问题导学,读懂课文。

  1、老师教我们踢毽子时,毽子在老师脚上听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出示图一,引导理解:毽子听话极。

  (4)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踢毽子的乐趣。

  2、看着毽子这么听话,我们真想踢,可是刚开始时,毽子是怎样表现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1)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引导理解。

  3、听老师的`话,我是怎么做的?结果呢?

  (1)指名反馈。

  (2)出示图二引导感受:毽子变乖。

  四、课时总结:

  毽子原来是很不听话的,可是练习多它就会很听话。我们做事情、学东西也一样,刚开始学不好,做不好,只要我们认真练习,掌握其中的方法,就能做好学好。

  第二课时

  一、巩固全文、练习说话。

  1、分段开火车读课文,评议。

  2、指名说说:毽子是怎样变乖的?

  3、齐读课文中老师的话。

  4、引导说话: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刚开始时__________________,我就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桌说一说,听一听,评一评谁说得好。

  二、识记生字,积累词汇,练习书写。

  1、识记生字

  (1)抽读生字

  (2)开火车用生字进行口头扩词,理解字义。

  (3)指名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些字。

  (4)学生反馈识字难点,教师重点指导识记。

  2积累词汇

  (1)认读“词语花篮”中的五个词语。

  (2)找出“词语花篮”中的一对反意词加以识记:陌生----熟悉

  (3)找出其它词语填在“词语花篮”里。

  3练习书写。

  (1)认读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

  (2)逐字扩词,理解字义。

  (3)归类识记字形,练习书写。

  三、课时总结。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认真地去发现它其中的方法,一定会做得又快又好的。

  四、作业布置。

  1、书写生字,练习扩词。

  2、写一写你喜欢 玩的活动。

  板书设计:

  毽子变乖

  开始:一点儿也不听话(陌生)

  每天都抽时间玩

  不久:变乖(熟悉)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

  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第一课时

  学习《春晓》

  一、导入新课,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

  (板书:古诗)

  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

  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二、学习古诗《春晓》

  1、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⑴ 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⑵ 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⑶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án),不读(mín)。

  闻:前鼻音(wén)。

  ⑷ 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2、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⑴ 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⑵ 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① 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② 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③ 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顺便进行扩词练习(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

  ④ 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⑶ 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为什么?

  ⑷ 粗略讲讲诗意。先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再予以点拨指导。

  3、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⑴ 感悟韵律:

  ① 齐读古诗。

  ② 引导学生发现“晓、鸟、少”三个字的韵母都是ao,适当渗透一点押韵的知识。

  ③ 自由练习朗读:

  边读边体会“晓、鸟、少”三个字在诗歌中很顺口(押韵)。

  ⑵ 感悟节奏:

  ① 老师范读,学生体会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拖声较长。

  ② 适当断句,引导朗读: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③ 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⑶ 想象意境:

  ① 课件或挂图:

  雨后春天的'早晨美丽的景象。

  ② 教师描述引读:

  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绝就天亮了──春眠不觉晓;刚一醒来,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的啼叫,那声音真动听──处处闻啼鸟;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被风吹雨打落下了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⑷ 背诵古诗。

  三、指导写字

  1、范写、讲解:

  古:横一定要长,写在横中线上方;竖写在竖中线上,可稍向左斜。

  多:此字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关键是注意第四笔──撇的起笔处,应该在田字格中心交叉点稍微偏右一点。

  处:⑴ 引导书写“夂”。

  ⑵ 捺要写出小“脚丫”。

  (写捺画,起笔轻,要出脚,先停停。)

  2、学生练习。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与教学对象分析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散文,也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的语言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优雅、朦胧、幽静的物境之美,在写景中抒发出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学生是容易入景的,但入情即难,而且对语言和景物层次的精妙之处难以感悟,因此在教学时先详细叙说文章写作的时代形势和作者的复杂心境,让学生通过联想产生历史的想象,再紧扣作者情感的变化揣摩语言的运用和意境的美。

  一、教学目标

  1、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

  三、教学程序

  课前:①学生查阅有关时代背景的资料;

  ②学生仔细阅读文章,认真思考教师布置的阅读训练题。

  课堂:①分小组讨论阅读训练题(一课时)

  ②以文章的写作顺序,结合阅读训练题(二课时)

  课后:①整理课堂笔记

  ②限时做《创新思维训练》中有关题目

  ③仿写: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博喻写一段写景的文字

  四、教学过程及阅读训练资料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颇不宁静”的原因是什么?析: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作者彷徨苦闷,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的心情)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如果省略了“渐渐”一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析:“渐渐”写出了时间流动和空间转移的缓慢,与环境的宁静和心境的颇不宁静相适应,如果省略了,则不能描摹出时空变换的流动性,也不能体现出缓慢中的宁静与宁静中的颇不宁静)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若将“带”字换成“掩”或“关”有何不同?析:“掩”—出门/转身/拉掩,动作烦琐,有一定的目的性;“关”—动作过程与“掩”相类似,目的性强,语言的感情色彩平淡苍白,缺乏表现力;“带”—轻轻地将门从背后掩上,动作轻柔随意,保持环境的宁静,也与心境相符)上门出去。

  (1、在本自然段中,作者所处的环境是由哪几个空间立体地构成的?析:院子、夜空、墙外、屋里、门外)

  (2、在本自然段中,作者使用了哪些叠词?有何作用?析:日日、渐渐、迷迷糊糊、悄悄;本文使用的叠词不仅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也有一种韵律美。叠词一般用轻声的语调来读,轻柔的语调与轻柔的情景相符,能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语言氛围,而在语音的延长中,语意与情感也是绵绵不绝,令人回味的。)

  沿着(为什么不用“通往”?析:“沿着”是围绕,才可见“荷塘四面”的景色,而“通往”则表示还走在往荷塘的路上,无以得见“荷塘四面”。)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曲折、幽僻、寂寞”三种情景前后有何联系?析:曲折引出幽僻,幽僻引出寂寞。)荷塘

  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作者在描绘景物时用了哪些叠词?析:蓊蓊郁郁、阴森森、淡淡;景物的色调是怎样的?析:淡淡;流露了怎样的心情?析:淡淡的哀愁。)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若换成“走”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析:“踱”:走路时不紧不慢,不慌不忙,慢条斯理,脚步井然有序,而心里却若有所思,若有所感,在幽闲、超然中,淡淡的哀愁在若隐若现。若换成“走”字,则缺少了情景融合的神韵)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联系上下文,理解“平常的自己”是怎样的?现在的自己又是怎样的?析:苦闷、彷徨、想逃避又难以超然;自由的人)到了别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妙处”和“受用”两个词,可以表明作者的心情有何变化?析:从淡淡的哀愁到淡淡的喜悦)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本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在上下文的联系中有何作用?析: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弥望”何解?析:充满视野,满眼,如“春色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亭亭”与前面哪个词相呼应,它修饰的是“舞女”还是“裙”?析:与“高”相呼应,修饰“舞女”)的舞女的裙。(本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相似之处?析:本体——叶子;喻体——亭亭的舞女的裙;舞女的裙与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相似。)层层的叶子中间,(“田田”与“层层”是对前面哪个词的具体解释?为什么?析:曲曲折折;“田田”描其连绵不绝,“层层”描其高低有序),零星地点缀(“点缀”与前面哪个词相呼应?析:零星)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本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若换用其它修辞手法好不好?为什么?析:拟人;不能换用其它修辞手法,因为拟人的运用可以回应上面的“舞女”,荷茎象舞女,叶子象舞女的裙,而花便象舞女的容颜,同样千姿百态,楚楚动人)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本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相似之处?析:本体——白花;喻体——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1、月下的荷花白而光亮,而且是“零星地点缀着”的,与“一粒粒”的“明”珠相似;2、白花“点缀”在“层层的叶子中间”,在绿丛中隐约闪烁,与“碧天”里的“星星”相似;3、荷花是“袅娜”、“羞涩”而且是白而亮的,其神态与色泽都与刚出浴的美人相似)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此处运用了“通感”的写景方法,试述什么是“通感”?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缕缕清香”与“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有何相似?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析:“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把一种可感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可感的形象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感觉的转移”。相似处: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作用:用“歌声”比“荷香”真切、新奇。荷香本是嗅觉的可感形象,作者却把它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的形象,把视觉、嗅觉、听觉交织在一起,启迪读者更加深远地想象和联想。)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颤动”的原因是什么?析:微风)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为什么只有一道而不是几道?析: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凝碧的波痕。(波痕为什么是凝碧的?析:田田、层层、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叶子底下是脉脉(写出的流水的什么特点?析:无声、含蓄)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这一段所写的景物的顺序能不能调动?析:不能。因为叶子出水很高,而且是田田的,目之所及肯定首先是叶子;因为白花是点缀其间的,而且白而发亮,所以接着写花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花是零星的,所以微风过处有清香;因为有微风,就有了波痕;因为有了波痕,便看见了底下的流水;因为有流水,所以叶子更见风致。作者的目光又回到叶子与花上,从而顺理成章,从容不迫地引出下文对静静地泻在叶子与花上的月光的描写。景物出现的顺序是有着极强的前后关联的,极富层次感,绝不能调动)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若换用“淌”字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析:“泻”表明月上中天,月光自上而下,有更强的动感与立体感;“淌”虽也有往下流的意思,但一般是表示水、泪或汗等顺着或依附着某物流下来,而月光是从空中照下的,并无依附任何事物。)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若换用“飘”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析:“浮”描写出青雾与叶花既互相贴近互相映衬又若即若离的层次感和动感,又可

  描写出青雾似动而静、似静而动的轻柔含蓄之态;“飘”虽与“薄薄”相呼应,但既“飘”便“散”、便“逸”,虽有轻柔之态而无含蓄静谥之美,而且“雾”之所以“青”是因为雾贴近田田、密密的叶子而成,飘高飘远了,便无“青”的感觉。)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牛乳”和“轻纱”的本体是什么?梦的本体又是什么?析:薄薄的青雾;叶子和花)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本句描写了哪两种树影的哪些特点?“画”字对表现这些特点有何作用?析:灌木——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杨柳——稀疏的倩影;“画”说明树影的错落有致、浓淡和谐是恰到好处的,象是出自名画家之手,也让读者更易联想和想象到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本句运用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格,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什么?是从哪两种感觉的互相转移?析:本体——月色;喻体——名曲;相似点:和谐;是视觉与听觉的互换。)(评:这一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有正面描写,如流水,泻;也有用景物进行反衬,如写青雾、叶子和花、黑影、倩影等;写出了光与影虽不均匀,却和谐如名曲,光与影融为一体,荷塘与月色融为一体,心境与物景融为一体,整个天地浑然一体,如梦似幻,如诗如画,令作者与读者如痴如醉,作者心中流露出的依然是淡淡的喜悦。)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描写出树的哪些特点?析:连绵成片、高低错落,层次分明)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在总体写树中又着重写了杨柳的丰姿,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析:点面结合)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是怎样由景写到人的.?作者的心景又有了什么变化?析:由路灯光联想到人的眼,由人的眼自然会联想到人的心,一想到个人,热闹的蝉声与蛙声自然会惊扰了荷塘和作者内心的超然境界,作者终于发出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作者的心绪又从淡淡的喜悦转为淡淡的哀愁。)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作者为什么会“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呢?析:“颇不宁静”的心情在梦境般的荷塘岸边没有得到排遣,就想靠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怀念来解脱。)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情景,作者说这是一个“热闹”和“风流”的季节,并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描写当时“嬉游”的光景,作者有没有被这种光景所感染呢?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析:没有。“可惜现在我们早已无福消受了,”依然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西洲曲》本是用来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作者却借用来表达什么感情?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析:思乡之情——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

  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此时此刻的作者为什么会惦着江南呢?析:触景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面对黑暗的现实苦闷彷徨,无所适从,欲超然又想挣扎,借思乡排遣忧愁)——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作者从荷塘回到家里,心绪如何?析:作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现实依旧,愁思依旧,心里依旧不宁静,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思

  所想恍如一梦。)

  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

  《荷塘月色》板书设计

  缘由:心情颇不宁静(情感基调,下文不断揭示和照应)

  一、月夜出门目的:看月下荷塘

  小路:曲折、幽僻、寂寞

  总写荷塘月色树:蓊蓊郁郁

  月光:淡淡(景物色调)

  心情:淡淡的哀愁

  二、漫步小路感想一:象超出平常的自己

  勾勒荷塘轮廓直抒胸臆感想二:觉是个自由的人(照应一)感想三:受用无边的荷香月色

  心情:淡淡的喜悦

  荷叶多、生意盎然:田田

  高、美:亭亭、舞女的裙

  颜色:点缀着些白花

  荷塘荷花姿态:袅娜地开着(盛开)

  羞涩地打着朵儿(含苞)

  光亮:明珠、星星

  荷香:渺茫的歌声

  荷波:象闪电、霎时、凝碧

  三、细写荷水:脉脉

  荷塘月色(叶子:更见风致)

  从月色的角度,正面写:如流水、泻

  青雾:薄薄,似牛乳

  似轻纱

  从景物的角度,反衬:叶子与花:似梦

  月色树影:黑影、倩影

  光与影:不均匀、和谐

  如名曲

  写月光下近景从面上写:树色阴阴、

  的荷塘四周似烟雾

  静态从点上写:杨柳丰姿

  远景:隐隐约约的远山

  (仰视)

  平视:路灯:无精打采

  动态:蝉鸣、蛙叫

  心态:我什么也没有(照应二)

  淡淡的哀愁

  四、回首江南采莲盛况,思乡情浓,心情依然不宁静(照应三)

语文教案 篇4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小动画,瞧,绿荫荫的草地上,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自由的飞翔,突然,它的翅膀被刺破了,好心的孩子们,看到这里,你们会怎么做呢?你们真是善良有爱心的孩子,象你们这样,当别人遇到困难,有了麻烦的时候,我们能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的行为,就是关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题目就是关怀(板书课题:关怀)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请同学们轻轻把书打到69页,听老师读课文,你们可要一边听一边注意老师的读音,尤其要注意预习时圈画出的生字。

  2、这么美的文章你们想不想亲自去读一读?请大家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同时圈划出认字表中的认字的读音,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大家读的可真认真,现在同桌2人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字音读的准,句子读的通顺。

  4、通过刚才的比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很好,老师想考考大家,谁愿意接受挑战,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学生分段读课文,师从音和句上评价)

  三、随文识字

  1、学习生字:蝴、蝶、丽、刺、挣、扎

  (1)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把课文读得这么准老师奖励你一件礼物(出示蝴蝶图片)大家看,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蝴蝶(出示蝴蝶生字卡片)老师把蝴这个字宝宝也请来了,谁能大声的读出来?你想怎样记住这个字?谁还说出哪些虫字旁的字。

  (2)这只蝴蝶怎么样?(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字卡丽)

  (3)这只美丽的蝴蝶就在我们课文的第一句话中出现了,谁能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在这句话中还藏着几个字宝宝,你找到了吗?(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字卡刺强调读音是平舌音,挣扎读音是尧舌音。)

  2、学习生字捧、拔

  美丽的蝴蝶被刺破了翅膀,这时候谁来了?(小姑娘)小姑娘是怎么做的?(用手捧起蝴蝶,小心翼翼的拔掉刺儿,)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字卡捧,拔,请学生做捧和拔的动

  3、重新出示挣、扎、捧、拔请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四个字都是提手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提手旁的字?(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可见,提手旁的字通常与什么有关?

  间休:我们的小手可真能干,现在让我们一起拍拍手,幸福的'唱起来吧《幸福拍手歌》

  4、学习仙、善、良、孩

  小蝴蝶在蓝天上自由的飞啊飞,过了不久,它化做一位仙女。(示仙)

  它是怎么对小姑娘说的呢?你能在文中找出这句话来读一读吗?(指名读)(出示孩、善良)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你能用善良说一句话吗?

  5、学习第3自然段,认识生字度、底、求

  (1)小女孩的愿望是想得到快乐,到底实现了吗?我们来看第三自然段。谁能把这一段读一读?

  指名读,其它同学找出藏在这一段中的生字宝宝。

  出示字卡度,底、求说一说如何住这些字,并做扩词练习。

  6、巩固识字,

  (1)看黑板,这些字宝宝都被老师请到了黑板上,你会读吗?(带音节指名领读)

  (2)摘掉拼音帽子你还认识吗?(开火车读字卡)。

  (3)和词语朋友手拉手你还会读吗?(男女生比赛读)

  (4)生字回文,齐读课文。

  (5)检验识字效果,出示短文:有一个善良的女孩儿,她帮助很多人度过难关,在个挣扎在水中的人向她求救,她救了他。她还捧起一只刺破了爪子的小兔,帮它拔掉刺儿。她到底是谁?原来是那位美丽的蝴蝶仙子。

  7、小结:看黑板,这些字宝宝肩并肩,手拉手,给我们献上一颗红心,它告诉我们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用这颗心去关怀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你会得到快乐的,可见,关怀是我们人类最美的情感,让我们一起写下这两个重要的字吧!

  四、指导书写关怀

语文教案 篇5

  第二课时

  一、情境引入:

  让我们随着作者饱含深情的笔触,去感悟这位不平凡的科学家崇高的献身精神。

  二、展示目标:

  1.品味文中平实而感情充沛的语言。

  2.体会并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用小圆圈标示出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5分钟后发言讨论,比一比谁说得好。

  交流研讨:

  学生发言:例如:

  我发现“任人宰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写出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压迫而不图反抗的现状,读来让人悲痛、伤心。

  我发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当凝练的语言,对邓稼先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光辉一生作了概括性总结,让我们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

  质疑答疑:

  学生找到好的词语,教师通过提问把它析透。

  补充完善,归纳出词语的妙处。

  自学指导2: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用波浪线标示出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并体会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钟后交流,比一比谁说得好。

  交流研讨:

  学生发言,其它同学补充。例如:

  我发现“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这一句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我发现“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两段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两句话分两段陈述,起突出、强调作用,高度赞扬了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读完这两段,不由得使人在内心深处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

  质疑答疑: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师归纳总结:语言特色:①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气势;②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③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专题训练:

  课后一、3、4和二题

  三、课堂小结:

  学习本文,你的收获是什么?请同学们用特殊的方式展示出来:

  1.成语 2.一首歌 3.名人名言 4.相仿事例 5.一首诗 6.用一组排比句

  四、综合训练:

  我们的祖国,因这样的骄子而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们还不能像邓稼先博士那样为祖国去效力,但我们可以为三十家子初中争光,为七(二)班争光。我们班有很多这样的学生,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来写写我们身边的小“邓稼先”吧!

语文教案 篇6

  学情分析:

  一年某班共有学生44人。通过师生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基本上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意识较强,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及时缴交、改错;能够每天进行家庭阅读二至三篇,多则五、六篇,并且作好记录,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阅读能力有了可喜的发展。

  本学期强调在家先学,大部分学生课前能通过预习,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相对较易的生字;在课堂中能通过相互考查、帮助挑捡出每课中难记的字,并能积极运用各种识字方法认记生字,乐于投入各种识字游戏中,巩固难字;大部分课文能够背诵。大部分课文能够查找课外资料,扩大知识面。

  对于四会字的读音、字形的掌握方面,孩子们均能熟练诵读笔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但由于生本教材识字量较大,孩子们亦普遍反映出回生率高、写字习惯(笔顺、间架结构)、对词语的感知能力欠佳等情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先学要求:

  1、通读课文,不会认的字拼后面的拼音或问问家长;2、背诵文章;3、先学书中的生字,争取会认;4、在会认的基础上,读准字音。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8个二会字和4个四会字。

  2.背诵古诗,初通大意。

  3.能从诗文中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字。“白毛”“绿水”“红掌”“清波”

  4.正确读准诗文。

  教学重点:识字生字

  教学难点:

  1.解决难字:拨、掌

  2.区分形近字:拨——拔、掌——常

  3.多音字: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简介作者骆宾王。

  2.出示插图导入。

  二、初读诗文

  1.自读,圈出不懂的.生字。

  2.师范读,生听准字音及节奏。

  3.同桌互读、正音。

  4.齐读。

  三、识字

  1.分发字卡,区分难易字。

  2.组内识字。

  3.组长汇报识字情况。

  4.班中解决难字。

  5.开火车读易字。

  6.小老师说方法。

  7.游戏识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8.齐背古诗。

  9.复习生字、开火车、指名读。

  二、区分形近字

  1.拔——拨

  2.掌——常

  三、练习

  1、找出古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白、红、绿(清波,清为绿色)

  2、比一比:拨开――拔河手掌――常常

  3、识字练习:我会变生字

  鹅(俄国、饿了、);骆(烙饼、客人、联络);

  4、多音字:弯曲(wanqu)歌曲(gequ)

  5、易错音:浮出(fuchu),不能读成(fouchu)

  四、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结构。

  2、指名说记字方法。

  3.书空,描红。

  4.练习书写。

  5、扩大词语。

  五、拓展资料

  1、小组交流:学生说出含有动物的古诗,选派说得好的同学上台发言。

  六、课堂小结。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理解文义,体会文章的情味。

  2、积累一定的文言虚词(如“其”“而”“之”“以”的用法及意义)和实词。

  3、理解作者的议论,寻求生活的启示。

  【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短小,情节生动,脉络清晰,易于熟读成诵,应把朗读作为本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2、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行领悟文章的意义,教师作必要的提示或简要的讲解。

  3、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生动的情节有深切的感受。

  4、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

  一是故事的“奇”,一是作者的议论。抓住这两点,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一读,重读音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加线的字的音:

  缀行甚远。屠大窘 积薪其中 苫蔽成丘 眈眈相向 目似暝 意暇甚止露尻尾 前狼假寐 狼亦黠矣

  二、二读,重翻译

  1、注意加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止有剩骨 止增笑耳 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问其故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顾野有麦场 弛担持刀 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一狼洞其中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翻译下列语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积累虚词的用法:

  虚词意义以及用法举例:虚词意义及用法举例其 之 以 而

  4、翻译课文。

  5、依照原文复述故事。

  三、三读,重理解

  1、名结构:

  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事,写屠夫和狼争斗的故事。

  第二部分:议论,点名文章的主旨。

  第一部分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可以分为四层: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2、析形象:

  ① 找出文章中表现狼的.语句。

  ② 找出文章表现屠夫的语句。

  ③ 概括屠夫和狼的形象特点。

  四、四读,重想象

  本文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的。请你根据文章的故事,试补充屠夫和狼的语言、心理描写使故事的内容更加丰富。

  根据你的想象,编写白话故事《狼》。

  五、五读,重创造

  将课文改写为课本剧。

  由全班同学推荐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狼》。

  六、六读,重启示

  1、屠夫在狼面前的表现怎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2、对比屠夫,你受到什么启示?

语文教案 篇8

  【案例背景信息】

  学科:小学语文

  年级:一年级

  课的名称:松鼠和松果

  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文字,会写 “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拼音已掌握的较好,能给一、二类字注音认读,课文内容能事先预读下来。但个别字的分析还需要靠老师,对课文的理解很浅,还需通过老师教才能懂。

  【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

  学课文与增强环保意识联系起来,知道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对学生学语文的思维,知识积累,朗读处于启蒙基础阶段。

  【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拼音已较掌握,课文基本读通,生字已能通过拼音自己认读;但对课文只是很浅的理解,真正读懂课文还需靠老师讲,所以教学方法应是 基础的让学生自学,较难的由老师带学。

  2、教学流程和活动设计思路:

  导课──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学习感悟课文;指导朗读──指导书写──实践活动。

  3、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视觉上的冲突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与兴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形象化.感性化,效果良好。

  【教与学的过程】

  1、教与学的过程描述:

  教学阶段及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要点

  信息技术的作用

  一、猜谜、导入新课、分析课题、质疑(5分钟)

  出示谜语:

  脑袋圆圆,眼睛圆圆,满身绒毛,尾巴像伞。

  (学生答后出示松鼠图)

  出示松果图,问:

  这是什么?

  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图上画了谁?它们在干什么?

  板书课题:

  松鼠和松果

  问:

  看到松鼠和松果你有什么疑问吗?

  揭示谜底:

  松鼠。

  观图答:

  松果。

  仔细看图,按自己的理解回答。

  学生质疑。

  学生纷纷举手积极发言。

  注意力集中在了图上。

  不太会提问题。 投影图(形象、直观,吸引学生注意力很好的导入了课文的学习 。)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5分钟)

  1、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标出自然段。

  (老师巡视指导)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效果。

  3、让学生分段朗读。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文后,在文中画出生字和标出自然段。

  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⑴ 小组内讨论识字的方法,记忆的方法。

  ⑵ 全班交流汇报。

  分段朗读。

  学生拼读起课文来。

  自然段标的不太一致。

  有少部分学生能说出自己是怎么认字的。

  基本读下。

  用投影显示生字,效果会好些。

  三、感悟文意、指导朗读(40分钟)

  1、通过初读课文,你们知道松鼠和松果有什么关系吗?

  2、老师范读,(音乐与投影并用)用夸张的语气读出小松鼠的情感变化:

  高高兴兴吃松果──担心以后没有松树了──很高兴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欣喜地看到自己种的松果长成了小树──对将来充满了希望。

  听读感悟后贴图画(按以下排列):

  高兴──动脑──担心──快乐。

  3、同学们,你喜欢哪个表情的小松鼠呀?那就朗读哪部分内容。

  教师随时指导。

  4、提问:小松鼠为什么要栽松果?

  引深到人类也应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

  5、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来一起朗读课文。

  6、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吧。

  学生按自己的看法答。

  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这篇童话的美──语言美,以及小松鼠的情感美和行为美。用心感受小松鼠心情及表情的不断变化,并排列出来。

  发表看法。

  先练读,再汇报交流(要求读出各段相应的感情)。

  答:光吃不种以后一棵松树也没有了,也就没有吃的了。

  带着感情、表情和动作齐读课文。

  复述童话。

  答得较好,比较动脑筋。

  学生能否用心感受小松鼠心情及表情的不断变化。

  回答是否正确。

  学生在读时如果老师让他们加上表情和动作,效果会很好。

  都懂得了这个道理。

  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还需练。

  用录音配乐烘托气氛,用投影图增加直观效果。

  投影显示贴图使观看清楚。

  学生读时放录音配乐,学生兴趣更高。

  用音乐配衬。 四、指导书写(10分钟)

  1、出示六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读,认。

  2、指导书写每个生字。

  读认生字。

  注意观看。描红再临写一个。 学生很认真地读、写。 五、实践活动(课后画)

  “画未来”:

  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画出来。

  2、关键环节提炼:

  ⑴ 本节课采用了投影加录音的电教手段。

  ⑵ 解释:出示四幅表情图,可采用投影配录音的方法,这样音图结合可引起视觉、听觉上的集中注意,将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化深为浅。为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课文创设条件。这比老师干巴巴地讲课文效果要好得多。

  【教学反思】

  1、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

  由于学生的拼音已掌握较好,我采用了让学生预学生字、个别字老师带学的方法,效果较好。让学生事先预读课文,简单理解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学生也完成的较好。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己答出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答,不包办。课后的作业讲故事、画未来都可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他们以发挥的空间。

  2、让信息技术手段在课文中较好的发挥作用:

  在本课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对学生学课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像最开始的猜谜后出示投影图、学习生字用投影显示、讲课中用录音配乐烘托气氛。用投影图的出示增加直观效果,在学生读课文或讲故事时配,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

  3、以启发式教学带领学生学课文:

  对课文进行学习分析时,教师不是一味地讲或读,而是采用了引导启发得手段,学生能说的让他们尽量说,老师只是在学生确实无法弄懂的情况下才讲解,以避免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使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

  4、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还较简单,如能再花时间做成课件、动画效果会更好。由于课时的限制,有不少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发挥不够,还需改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天地教案01-05

语文基础教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