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合集九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区分泥土,石头,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
2. 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石头、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区分泥土和石头
1. 幼儿尝试区分泥土和石头。
师:这是什么?请你们试着把他们分开。
2. 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区分?
3. 引导幼儿边分边讲,鼓励幼儿讲述。
4. 说一说你是怎能么发现这里有泥土和石头的。
5. 老师归纳小结不同的区分方法。
6. 让幼儿再尝试的分找泥土和石头。
二、 给泥土石头洗澡
1. 师:给石头洗澡,看看石头有什么变化?
2. 试说给石头洗澡后的结果。
3. 给泥土洗澡,观察泥土的变化和洗后的结果,引导幼儿将两种物体作比较,并小结。
三、 做泥团
1. 能不能试着把泥做成团?
2. 引导幼儿尝试泥干了怎么办?湿了怎么办?
3.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成功地把泥团起来的?
4. 观察泥土在水里的变化。(变混合)
四、 介绍泥土和石头用途
1. 请幼儿试说石头的用处。
2.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造桥、铺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 请幼儿试着说出泥土的用处。
4.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种杆、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 大家都知道石头和泥土的本领。等我们长大,我们要让石头和泥土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的知识经验。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引导幼儿寻找大自然中的镜子。
3、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月饼盒、水盆、杯子、凹面镜、凸面镜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镜子的特征及用途
1、教师:今天老师的口袋里藏了一个有趣的东西,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摸摸它是什么?
2、摸上去感觉怎么样?(滑滑的.)你觉得那是什么东西?
3、(出示镜子)这是什么呀?
4、它可以用来干什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镜子?
5、你还见过哪些不一样的镜子?(凹面镜、凸面镜等)
二、探索发现生活中的镜子
1、教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说出了那么多的镜子,那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东西也可以当作镜子?(讨论)
2、请小朋友到活动室里去找一找。(音乐)
3、提问: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也可以当作镜子的?(幼儿介绍)
4、除了我们找到的还有没有?(举例:眼睛)
三、游戏:照镜子
1、教师:请小朋友和我玩照镜子的游戏,你们做我的镜子(教师做动作,幼儿跟做)
2、随音乐做照镜子的游戏。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黔东南苗族银饰文化。
2、运用图形进行操作比较,发现它们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3、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苗族服饰、银项圈 、芦笙舞音乐、粘贴成品一幅。
学具:人手一份银项圈半成品材料。
活动过程:
一、吸引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1、 教师(穿着苗族服饰,戴上银项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漂亮吗?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民族的服饰?
2、教师介绍苗族服饰及银饰。
银饰在苗族服饰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特别是在女盛装中,银饰是必不可少的.饰物。
3、找规律教师事先请一位老师送来一张请帖:有一位苗族朋友送来一张请帖,想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参加苗族舞会,小朋友们想不想去呀?
但是,苗族朋友还说了,要让小朋友们学做一个银项圈,做好了才能去参加舞会。
(1)认识图形。
教师出示按图形规律排序的银项圈,请小朋友观察,然后教小朋友认识图形。
(2)找规律。
教师:银项圈的吊饰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序的,我们先要看清楚哦!
(同幼儿一起找规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如果发现不出,就可以叫小朋友读一读)教师小结:这些图形宝宝都是按照菱形、长方形、椭圆形的顺序不断重复的。
(3)想想:如果接下去,应该怎样排?
二、幼儿操作练习
教师:刚才小朋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老师找到了银项圈吊饰图形的规律,现在请你们也自己做一个一样的银项圈好吗?做对了就可以去参加舞会啦!
1、幼儿每人一份半成品操作材料。
2、教师示范,讲解方法。
3、幼儿集体操作
4、教师简单小结。
三、苗族舞会音乐响起,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表演苗族芦笙舞。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萌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体验分享、参与的快乐。
2、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及大胆操作、积极表达的能力。
3、鼓励幼儿在玩中积极探究调制泡泡水的方法,初次尝试记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小朋友吹过泡泡。
2、材料准备:一瓶调好的泡泡水;水、吹泡泡工具、洗洁精、盐、
洗衣粉、面粉、洗手液、洗发水、沐浴露、肥皂水、
擦手抹布、记录表、粉笔、黑板。录音机、磁带。
3、场地准备:户外草坪。
活动过程:
1、出示调好的泡泡水,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提出问题,幼儿相互讨论。
“你准备怎样调泡泡水”?
3、幼儿认识各种材料后,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自由探索与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参与指导。
问题:哪些原料能够调出泡泡水呢?
重点指导:(1)启发幼儿认真思考、尝试区分哪些材料能调出泡泡水,并作好记录。激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
(2)提醒幼儿注意操作卫生,不乱撒泡泡水,不将泡泡水吹至小朋友身上、头上,不争抢工具。
4、幼儿汇报吹泡泡的发现。
讨论:你用哪些原料调出了泡泡水?怎样调的?你还有什么发现?
5、集体游戏:吹泡泡比赛。
6、活动延伸:幼儿自由在户外吹泡泡,观察泡泡在阳光下的变化。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一、设计意图: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只有真实的生活才能激发孩子的灵感和欲望,空洞的教育只会约束孩子的思维和想象,他们在贴近生活的题材中学习,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主动性更强,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不用手也行》这则案例就来源于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小朋友在玩球时,发现球放在平台上会滚得到处都是。于是,在孩子们主动发现问题的情况下,老师就产生了预设这则案例的想法,想通过具体的生活素材来引导孩子动脑筋、想办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品质,激发幼儿探索生活现象的兴趣。同时为了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促进完整人格的成长,我们还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培养他们自信的性格并学会认同别人的优点。整个活动都积极倡导以幼儿发展为本,注重长远发展目标,把激发对周围生活的探索兴趣,作为促进幼儿一生发展的切入点,以此进行熏陶教育,真正体现《纲要》精神。
二、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让一张纸稳定滚动的球;
2.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学习合理评价操作结果;
3.激发幼儿探索生活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遇到问题会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的品质。
三、活动准备:
1.许多海洋球、乒乓球和纸、展示台
2.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提出问题)。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球,请小朋友玩一玩,玩完后把球放在展示台上。
(二)、提出设想。
1.教师:小朋友能不能想个办法让球不滚下来?
(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
2.教师:小朋友想的办法很好,可今天老师只带了一些纸,请你们用一张纸来想个办法,使球不滚下来?
(三)、实验尝试。
教师:小朋友都想了许多办法,但行不行呢?
就请大家一起来做做看。
做好后,把你做的作品放到展示台上。(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四)、评价。
1、 幼儿交流自己的做法。
2、小朋友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并总结出哪些办法比较好(教师记录)。
3、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理由评价各种办法,并给好的办法加星。
教师:我们小朋友真聪明,能用纸想出各种方法使球站得稳稳的,不滚下来,真好,在我们周围生活还会遇到许多这样的小问题,小困难,希望小朋友能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不用手也行》这一活动中,玩得很开心,也学到了许多本领。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手的动作和思维活动有直接关系,人在动手时有关信息从手到大脑,又有大脑传到手,动手是动脑的外观,动手又能支持脑的积极活动,手巧心灵,心灵手巧,在玩玩做做中幼儿智力得到了开发科学活动区,我们可以在班上投放食盐、白糖、碱、水等物品让幼儿观察、品尝。还可以投放磁铁、铁钉、铝片等让幼儿研究。开设多种区角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如美术区可投放废纸杯、奶盒、彩带、双面胶、剪刀等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制作玩具随时添加活动材料。通过操作区的活动,他们的交往、合作、自信心、想象力、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探索冰的特性,尝试用多种方法取出冰中的玩具。
2.幼儿乐意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活动准备:
1.准备一个四周挖有小洞的大纸箱,将冻有幼儿玩具的大冰置于大纸箱里。
2.锤子、剪子、锯子、钳子、积木、塑料棒、热水、炉子、砂纸等各种工具材料。
3.幼儿每人一份记录板、笔及红星。
活动过程:
一、发现问题
1.幼儿将手伸进纸箱洞里触摸冰,感受冰的特性。
(1)用手捏一捏、压一压,知道冰是固体的,有一定的硬度。
(2)提醒幼儿一只手摸冰,另一只手摸沙纸,感受冰是光滑的。
(3)将摸冰的手拿出来与另一只手比比看,这只手的水是从哪里来的?知道冰是可以融化的。
2.让幼儿自由感受、探索,说出自己发现的冰的特性:冰是光滑的、固体的、透明的、冰凉的、会融化的……
二、提出问题
1.请幼儿观察冰中的玩具,并想想用什么办法才能取出自己心爱的玩具。
2.幼儿在实验记录板上画出自己的设想,教师巡回指导并了解幼儿的想法。
3.幼儿交流各自的设计方案,并将设计方案贴在白板上。
三、实验论证
幼儿开始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法寻找材料和工具进行验证,教师巡回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1.观察每个幼儿实验的情况,及时给予适宜的支持和引导。
2.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
3.教师采用幼儿没有想到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
4.当幼儿取出玩具后,请幼儿在成功的.方法处贴上一颗红星。
四、交流讨论
根据冰的各种特性,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师:你是用什么办法从冰中取出玩具的?为什么这种办法能取出玩具?
1.幼儿分别介绍自己在实验中采用过的方法。
2.教师小结:可用热水或太阳来晒,使冰的温度升高,冰就会融化成水,玩具就取出来了;当用硬的物体敲击冰时,物体比冰硬,冰就会碎,玩具也就可取出来……
活动延伸:
如果冰里面还有一些没取出的玩具,可以让幼儿想一想:放在室外,它们会出来吗,为什么?哪种方法能更快地取出玩具?活动可根据情况进行延续。
设计评析:
活动目标和内容的设计,接近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顺应了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所以孩子们乐于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充分,符合目标的需要,特别是活动前,将孩子心爱的玩具冻于一大块冰中,增强了孩子主动探究的愿望和积极性。整个活动的指导,教师遵循了科学活动的新理念:幼儿是主角,他们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大胆的、主动的尝试与探究;教师则更多的是鼓励、关注、等待与支持。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飞“飞盘”的不同方法,以及探索不同形状的飞盘与距离远近的关系。
2、培养幼儿勤于探索、乐于发现的科学精神,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探索最佳飞飞盘的方法、不同形状的飞盘与距离远近的关系
活动准备:
三角形、圆形、长方形飞盘各8个、装饰好的飞盘3个、黑板、活动场地安排
活动过程:
一、玩飞盘
1、 出示3种形状的飞盘,鼓励孩子自由玩
2、 小结玩的多种方法,引出方法――飞飞盘
二、探索飞的方法
1、 同种形状两两结对飞飞盘,比一比谁飞的远
2、 小结飞飞盘的多种方法
三、探索谁飞的远
1、 3人一组(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用科学的.方法飞飞盘,比一比谁飞的最远
2、 集中交流:哪个飞盘飞的最远,为什么?
3、 小结:圆形飞盘在飞的时候转的很快,空气宝宝推它的力量就很小,飞的也就远了。长方形、三角形飞盘在飞的时候转的比较慢,空气宝宝推它的力量就比较大,所以就飞的近了
四、活动延伸
看老师的飞盘漂亮吗?请你们也给飞盘打扮一下,再来玩玩。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让幼儿自主自由玩飞盘,探索飞盘的玩法的多样性,然后进行交流,分享好的有趣的玩法,然后教师对幼儿的玩法进行梳理,并且提供场地让幼儿进一步探索玩法。活动中能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老师作为引导者和倾听者的身份,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会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和那帮助。教育不断在更新发展,也正是因为一次次的总结经验,我们才能在其中得到培养,慢慢成长。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用扭扭棒制作各种物体,认识扭扭棒能够随意造型的特点。
2、发展幼儿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创造能力。
3、体验活动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各色扭扭棒、剪刀、求助牌、教师范例。PPT范例。
教学过程:
一、教师变魔术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们谁知道这是什么?(幼儿猜测,最后导出是扭扭棒。)
2、今天老师用它来变魔术,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出示用扭扭棒制作的东西,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
1、你们想不想试试呢?(分发扭扭棒幼儿人手一根进行造型。)
2、请小朋友上来介绍一下你变的是什么。(幼儿介绍自己用扭扭棒做了什么。)
3、教师小结。
"绕"扭扭棒,请小朋友和老师学学绕的动作,绕好的扭扭棒像什么?
"弯"扭扭棒,请小朋友和老师学学绕弯的动作,弯好的扭扭棒像什么?
"扭"扭扭棒,请小朋友和老师学学扭的'动作,扭好的扭扭棒可以做什么?(教师边讲边示范,幼儿跟着操作。)
三、欣赏PPT,进一步激发幼儿操作兴趣。
老师这里有许多用扭扭棒做成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想看吗?(老师和幼儿一起边欣赏,边讨论。)
四、幼儿第二次操作。
1、请幼儿5--6人一组,进行造型。
2、提出活动要求
(1)可以用多根、单根扭扭棒组合制作。可以用剪刀把扭扭棒剪成小段。
(2)如果你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自己和小组都不能解决的困难,可以用求助牌。请老师或者其他小组小朋友帮忙。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五、展示作品
小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然后大家说说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活动延伸:
活动结束后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在区域里继续玩扭扭棒。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捡石头、玩石头,比较石头的花纹、颜色、形状、硬度等,让幼儿体验和感知石头的一些特性,尝试区分三峡石。
2、幼儿能相互合作,大胆表现,并在观察、讲述、创意的活动过程中丰富自身经验。
3、扩散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及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活动前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石头;小提篮(人手一份),易拉罐若干;精美三峡石工艺品,手工材料(彩笔、悬挂吊饰半成品、强力粘合剂……),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有趣的石头。
教师带领幼儿户外捡石头,自由玩石头,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提问设计:
1、看一看,这些石头都是什么形状的?哪块石头上有花纹?石头上的花纹象什么?
2、比一比,哪块石头大?哪块石头小?(自己比、互相比)按大小顺序排列,并准确说出总数。
3、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捏一捏会怎样?
4、用两块石头互相敲击听声音,并用词汇准确描述。
5、用石头自制打击乐器(石头装进易拉罐即成),并演奏一曲。
二、美丽的`三峡石。
1、出示精美的工艺品(三峡石),让幼儿欣赏。感受家乡人民的智慧与勤劳,萌发浓厚的爱家乡和爱家乡人民的真挚情感。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并自由讲述三峡石的特性,总结归纳后,幼儿认真区分、归类。
三、创意石头:“小小三峡石”。
1、启发幼儿说出生活中石头的用处(建筑、铺路、工艺品……)。
2、教师和幼儿一切摆弄石头,寻找创作灵感。(分组进行,幼儿自由选择)
(1)作画:自制三峡工艺品、装饰石头。
(2)拼图:任意造型(神女峰、小动物……)
(3)自制玩具:悬挂吊饰、项链……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9-12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25
中班科学活动纸教案07-17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溶解09-09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01-03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21篇)10-11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6-07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五篇08-05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8-31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