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教案集合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书信与人交流。
2、懂得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从多角度观察事物。
3、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记叙事情,记叙中能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学会用书信与人交流
教学难点:
拓展学生写作思路,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地记叙事情,记叙中能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拓展思路
1、谈话引入:你曾经收到别人给你的信吗?你高兴吗?请谈谈你收到后的感受。(老师做个有心人,提前给每一位学生写封信,不仅仅是为了这次习作,让学生感受写信这一交流工具的独特魅力。更重要的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
2、人类进行情感与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多样的。你能说一说吗?
重点引导学生:
交流的方式这么多,为什么还要写信呢?(让学生认识写信是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
2、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写信。揭示课题(写一封信)后出示本次习作的要求,明确习作任务。
3、?你最想给谁写信?为什么?
4、出示幻灯片:(比尔.盖茨香港总督澳门总督********校长)
问:(1)想和他交流什么话题?你有什么想法?
5、除此之外,哪个是你最想和他交流的?(同桌交流/小组交流——个别交流)(同伴学习策略。同伴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6、出示课前的信:你对课前阅读的几封信有什么发现和收获?哪一封信最让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随机板书:格式准确用语得体情感真实)
二、构思起草,完成习作
1、创设情境,激发构思起草的兴趣
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景:想想你怎么写这封信?请把思路简单地记录下来。(目的是:指导学生理清学生的思路,写作要有一定的顺序。)
2、学生独立构思,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3、全班交流。
4、自由写文,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指导修改,完善习作(学生学会修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1、启发谈话: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你的习作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你有信心把自己的习作初稿修改得更完美些吗?
2、出示星级评价标准。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你认为可以达到几星级?为什么?
三星级:
(1)写信格式欠规范;
(2)语句不大通顺,有错别字;
(3)情感真实,用语欠得体;
(4)基本把事情写清楚。
四星级:
(1)写信格式正确;
(2)语句较通顺,不写错别字;
(3)情感真实,用语较得体;
(4)能按一定的顺序写。
五星级:
(1)写信格式正确;
(2)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3)情感真实,用语得体;
(4)按一定的是顺序写。
3、鼓励修改:你认为经过努力,你会达到几星级?你准备从哪几方面修改?
4、学生独立修改习作。
5、课堂交流。指名交流时,学生按“原来是怎么写的?-刚才从哪几方面修改?-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顺序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相机简单复习书信的格式。
二、师生、生生合作评改
1、根据标准评改一个同学的习作,互评后交流评改意见。
2、根据交流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指导评赏,成就激励
1、启发自我评赏
(1启发谈话:你的习作通过自己多次的修改,一定有许多成功之处。请你将自己习作中成功之处,或写得最精彩的部分读给同学们听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你成功的欢乐。如果你认为自己全文写得好的,就读全文。对评赏得好的同学,教师将授予“浪花奖”。
(2评赏交流。
2、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寄出去(相机指导信封格式的书写)。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板书设计:
写一封信
格式准确 分清对象 内容具体 情感真实 用语得体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掌握一些文言词、句的意思。
2. 结合全文内容提炼出全文的中心,理解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3. 自主判断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并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4.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品味本文对仗工整、音律协和的语言。
5. 通过“妙点”赏析,品味本文写景之“妙”和材料处理的精当。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1. 分析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2. 品味语言的音律协和之美。
3. 通过“妙点”赏析,理解本文写景之“妙”和材料处理的精当。
本文是范仲淹的传世名篇。它是一篇文言形式的散文,先叙事后写景,由景入情,
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这是本文立意的深邃和人生境界的高远之处,理当成为重点。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写景方法精妙奇绝。这是本文语言和写法别具一格之处,也列为重点。
本文被安排在苏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五篇。从编排的角度和疏通意思的要
求看,这样安排既是对已学过的写景散文(如《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三峡》)的小结,又是对即将要学习的《醉翁亭记》的引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它又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这是它脍炙人口的原因之一,因而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突出本文的个性特点。
教学设想:
努力构架立体式的课堂。从对文本的解读上,着眼于全篇,按音读、译读、理读、
析读、有感情地朗读、诵读的顺序展开,从不同的层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为深入分析文章的“妙点”作铺垫,并在读、析、写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收获,又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原则,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从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上,采用冰糖葫芦式,力求做到板块之间的连接自然。这样,力求做到既夯实基础,又突出重点、训练能力;既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又引导学生领略文章的美,并在学生自主活动、生与生合作、师生互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课堂内容饱满,节奏和谐,充满生命的灵动。因为,一方面,9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文言知识和学习文言文的技巧,而且也有一定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新课标写道:“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他两岁丧父,家贫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致于遭谗言被贬官后,不仅自己心忧天下,还在他的传世名篇中劝勉好友藤子京也这样。他是?这篇文章是?
二、小组合作交流(5分钟)
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导学案中的内容(见下面【】中),要求:
1.由组长负责,先校对、补充,再交流各自疑惑并整理出本组的疑难,写在黑板上。
2.点评本组小短文的亮点和需要改进之处,推荐本组的优秀短文准备集体展示。
字形:〖百废具兴(俱) 横无际涯(崖) 朝晖夕阴(辉) 忧谗畏讥(馋饥) 静影沉璧(壁) 宠辱偕忘(庞)
(二)译读。再读文章,结合注释,翻译句子,独立完成下面问题,交流时订正。
1. 用红色笔在文中画出自己翻译时有困难的词句。
2. 找出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指出通假字并解释。xkb1.com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叮嘱。)
三、精讲点拨。 (5分钟)
1.集体交流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中未能解决的词句意思。
2.各小组派代表朗读本组优秀短文,老师评分。
四、组内研读 (6分钟)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式整齐的句子或段落,按DCBA的顺序在组内朗读,在读中初步感受本文语言节奏和谐的音律美。
2.发挥集体的智慧,通过自评和他评,揣摩如何控制朗读时的语气、语速、语调才能达到有感情朗读的效果。
(§3:语气凝重、语速缓慢、语调低沉, §4:语气轻松、语速轻快、语调激昂)
3.再次按DCBA的顺序在组内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感受语言的音律美。
五、小组品读。(6分钟左右)
展示交流:前四个获得展示机会的小组展示自己的朗读,老师点评并判分。
六、课堂小结。(3分钟)
各人小结本课的收获和有待改进之处,写在导学案上,然后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七、巩固练习:组长负责抽查自学中错误率高的内容。(5分钟)
八、布置作业
1.复习导学案,组长负责抽查10个词语解释和5条句子翻译。(其它组负责检查的人在下节语文课前向老师汇报被检查组的完成情况)
2.完成第二课时的导学案。
语文教案 篇3
找春天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会。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春天的美景。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生字,感情诵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天美景。
教学类型:精读课。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孩子们,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你们看!(出示挂图)
生:仔细观看
2、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答(略)
3、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鲜花,嫩绿的小草,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我们一块到课文中去 “找春天”吧。
4、板书课题: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生:朗读圈点。
2、出示生字,请小朋友们想想办法,怎样记住生字和它们交上朋友 。
生:小组讨论,同桌互教。
3、刚才小朋友们学得可真棒呀,现在请大家看生字,你最会学哪个字?怎样记住它?
生:我会认“躲”、“身”和“朵”组合起来就是“躲”,生齐读“躲”。
4、师演示“躲”,拿一朵小花藏在身后,让学生猜一猜。
生:做动作,演示“羞”、“遮”、“掩”、“探”、“触”。
5、真棒,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呀!现在请一位小老师再教大家认认这些生字。
6、师指名认读。
三、细读课文,感知发现。
1、春天在什么地方呢?你们听(师范读或录音范读)。
2、孩子们找到的春天多美呀!请大家再读读,读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3、齐读课文,教师评价。
生:交流合作质疑(略)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读中悟文。
(过渡:同学们,通过我们留心观察,发现 春天来了,大自有很大的变化,你认为课文中的哪句话让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生:如,“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2、“探出头来”是什么样子呢?做做动作,那小草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呢?
生做动作
3、多可爱的小草呀!谁再来读读?(指名读)
4、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5、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请找出来读一读。
6、谁来表演?(出示4——7自然段)
生:举手表演
7、真棒,让我们来夸夸他。
全班读:我们看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
三、强化感受,升华感情。
1、是呀,美丽的春天来了,面花盛开,百鸟争鸣,泉水叮呼咚,花香扑鼻,柳枝柔柔,溪水凉凉。春天真是无处不在呀!
2、请小朋友们把你找到的春天向大家介绍。
3、请一位小朋友讲讲他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4、小朋友们,你们找到的春天可真美呀!
四、本课小结:
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已经轻轻地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优美的词句来赞美它吧!]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4
板书(一)永远的雪国、古都和伊豆。
老师:在我的记忆中对日本有两个概念:日本男人的矮小残暴和委琐,日本的女人的精致优雅和隐忍。后来母亲告诉我山口百惠演的《古都》《伊豆的舞女》是一个叫川端康成的人写的,他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二位东方作家,我仅仅记住了这一点。那时侯沉浸在阿信和小鹿纯子以及山口百慧的表演里,特别是《伊豆的舞女》中那些华美的和服飘扬的樱花悱恻的音乐给了我视觉上和听觉上的美感;后来看了据说是好比我们的《红楼梦》的《源氏物语》知道了一个叫紫式部的女子,再后来了解到另外一本书《枕草子》也是一个宫廷女官清少纳言写的。川端康成对这两本书是这样说的:少年时代,我对《源氏物语》《枕草子》虽然不了解,但是顺手捡起来就要读,可是我把《源氏物语》放下,去读《枕草子》的时候,顿觉栩栩如生赏心悦目,《枕草子》优雅艳美光灿明快而生动,它潜流着一股美感,给人新鲜而敏锐的感觉,让我的联想也驰骋起来。所以作为日本小说家,新感觉派代表作家之一的川端康成,其作品有印象主义色彩,意境新颖。
老师问: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日本动画人物有?
学生:樱桃小丸子,一休,流川枫
老师:好其中这个聪明的一休和尚对川端康成的影响也很大,一休曾经两次自杀,那种参透尘世的大悟不免也带上消极悲观的情调,所以川端康成受佛教影响其作品带有消极悲观的“物之哀”的特点,同学们下来阅读他的作品注意对这点的鉴别。不管怎样,川端康成在他的每部作品中都将给我们带来自然的美艺术的美的享受。
板书(二)花的感悟
老师:即使是一束花的开放也在他的笔下焕发了瞬间的美感,启动了他对文学的思考。
老师问:关于花的感悟在同学们的阅读经验中有哪些最美的句子?注意不是描写花而是一种感悟。
学生:感时花溅泪
老师:很好!还有没有?初中课本中一个叫宗璞的作家写的?
学生:紫藤萝瀑布给予作者的生命的感悟
老师:对,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是孩子对花开的感悟,看到花在流泪是杜甫对国破家亡的感悟,紫藤花的茂盛是宗璞看到了生命力的感悟,花在笑小草在睡觉是游人应该对花草也有生命的感悟,花未眠也是川端康成对海棠花的灵动生机和灵魂的感悟。
板书(三)花未眠的启发
刚才我们提到了《枕草子》,著名评论家李敬泽说:“她所记得的总是日子中细微的纹理,朝政变乱命运升沉这样的大事她并不留恋,她留恋一朵花,一种表情,衣裳的颜色,深夜的鸟鸣,她说这是有意思的事,这种对微妙意思的沉溺就是川端康成所谓的日本之美。”
老师问:那么川端康成怎样注意到了生活中这样一朵花呢?
学生: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老师:美在一瞬间被发现了。所以他大吃一惊!他为什么惊讶?
学生:发现花未眠。
学生: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老师:惊讶的本质应该是发现了美。哀伤在日语中同美是相通的。川端康成在《美的存在与发现》一文中也提到了对在酒店看到的玻璃杯的美的描述:卡哈拉-希尔顿餐厅的长条桌上,一排整齐的玻璃杯,闪着点点星光,将作为由夏威夷和檀香山的日辉天光海色绿林组成的鲜明的象征,终身铭刻在我的心中。一排在常人看来并不注意的玻璃杯瞬间邂逅于他,产生了玻璃般晶莹的美感。
老师问:感悟到一种美会让我们惊讶激动甚至泪流满面。那么川端康成这时候在告诉他自己应该怎样面对美的发现?
学生: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老师问:是啊,川端康成面对美的发现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你们看下面一段,雷诺阿和米开朗琪罗是否也这样面对美的发现?
学生:(都用的课文原句回答)
老师:可否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我示范一例:发现美的真谛甚至需要付出毕生的精力。
学生:自然美无限,人的生命有限,但是在有限的生命中能够发现美就是成功。
老师:很好,化用了庄子的名言,也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悲壮。
老师问:那对米开朗琪罗的话你们怎么理解?
学生无人回应
老师:凡高的作品为什么死后才价值连城,死后他的作品被人发现了美,所以凡高因为作品而活下来了。因此米开朗琪罗的'话告诉我们发现美还要怎样?
学生:不断的追求发现美,也许生命结束,但是美的东西留存下来了。
老师:美的东西要被发现,不能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所以发现花未眠的美是一种难得是一种偶然是一种机缘。美不容易发现美感又不容易形成的。艺术家对美的拷问是无止境的。
第二课时
老师:美在哪里?当我伸出双手时,掬到的却是一片冰凉的花瓣,那簌簌落下的樱花啊!这是我在看川端康成的散文集《花未眠》时所感到的“樱花”的美。
但是我无法找到真正触摸樱花的感觉,它离我太遥远。我更爱梅花,因为我可以亲自买一枝梅插到那陶瓷的瓶里,慢慢欣赏墙上它的疏影品味满室它的暗香。所以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老师问:谈谈你在生活中曾经邂逅的美?
学生:我有一段时间怕戴眼镜,后来迫于学习的压力,还是戴了,戴上眼镜后,感觉眼睛突然一亮,什么东西都看得很清楚,很明快。
老师:很好的感觉,以前朦胧的看不清楚的都明朗了,是一种美的发现。真是年轻真好。那天我看一个网友发帖子说不戴眼镜的美感,下来给你介绍,她的心态是看世间越朦胧越有美感,刚好和你获得的美感相反。
学生: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作者认为开着的水像牡丹花,所以我也专门去看了,我感觉也是。
老师:开着的水?哦,这个同学说的是专门去欣赏了沸腾的水给人的美感就像牡丹花。这也是一种受启发后对美的主动亲近。
老师:美是可遇不可求的,就像戴望舒多么想在小巷逢到一个丁香般的姑娘,就像断桥上一站你不一定就能等到白蛇娘子和许仙那样的美丽爱情。好,川端康成在这里要告诉我们美的发现是可遇不可求的,是邂逅所得的美,那么是亲近所得又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是一种心灵的主观感受。
学生:是要去感受,接触美。
学生:是主动的欣赏美。
老师:很好。如此这样我们才可能经过长期的美的熏陶,积淀成美感。川端康成通过对生活现象花未眠谈到美的发现美的获得美感的形成。下文他接着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自然中的美和艺术家所展示的美有什么不同感受。
学生:他就是说有时候他觉得插上的花没有画中的花美。
老师:大家对他这样的看法有什么不同意见?
学生:我觉得他说的是自然的美我们忽视了欣赏画中的花。
老师:那你能否告诉我,你看过的画有没有让你产生瞬间美感的?
学生:有,其实也很多。
老师:是否感觉画中的东西很真实的被画出来?
学生:是。
老师:是的,比如我们看到凡高的《向日葵》,强烈的黄色刺激着我们,我们看到的也许不是一株向日葵而是一大片的黄,热烈开着的黄,和我们看到的长在花园里的向日葵色彩是如此接近。
学生:我认为他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是喜欢自然美还是艺术美。
老师:对,我纠正一下前面那位同学的发言。其实插花也是艺术了,日本有两种值得一提的艺术。
学生:插花和茶道。
老师:对,插花经过艺人对花枝的选择,对花盆花瓶的选择,用造型表达生活所需要的一种情绪,达到插花艺术的美。因此下文作者自然提到一些艺术家带给他的美的感受。无论是画家画的手还是表现的肌肤都让他感觉到了自然和艺术的统一的美,简单说就是不知道看到的是真的手还是画中的手,是他自己养的小狗在草地上跑还是画家笔下的狗了。写实是什么?
学生:自然的美和艺术的美的统一。
老师:好,所以作者欣赏晚霞想到了什么?
学生:想到了长次郎制造的名为夕暮的茶碗,想到了坂本繁二郎的画
老师:三者的共同点就是同样的色彩同样的黄昏的真实体现。最重要的是文段最后一句话:显得更美了。都获得了美感。确实,在我们周围也可以获得这样的美感。
成都盖碗茶的美。老师在黑板上简笔画了个茶盖,上面环绕一行字“可以清心也”。
老师问:谁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可以清心也。
老师:还可以怎么读?
学生:清心也可以。
学生:心也可以清。
老师:对,这是个回环句。有五种读法。
学生齐读很兴奋的样子: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
老师:一个普通的茶碗的美就可以这样被你发现的。茶是清心的文字也是清心的,喝着读着你的心也觉得美起来。
通过我们对这篇文章的解读,我们看到了川端康成对自然美的膜拜对艺术美的追求,对什么是真正的文学的思考。下来同学们可以课外阅读他的作品散文集《花未眠》。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细雨如丝、贪婪、吮吸、伸展、狭长、端午节、桂圆、触到、细
腻、汁水、甜津津、豆腐、虽然、酸味。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杨梅的特点,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感情。
4.领悟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思想教育: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抓住作者写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重点留心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提问:这个题目包括几个意思?分别是什么?
(这个题目包括两个意思:一是“我爱故乡”,二是“我爱杨梅”。)
(1)“我爱故乡”主要写什么?(故乡)(2)“我爱杨梅”主要写什么?(杨梅)
(3)“我爱故乡的杨梅”主要写什么?(作者喜爱杨梅,看到杨梅就想起故乡,本文借赞美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并借助自学生字、词。
1.学生通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故乡的杨梅?(课文从杨梅树、杨梅果两个方面介绍故乡的杨梅。)
2.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生字、新词。
3.学生借助认识生字,了解字义。
(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注意纠正误读音。
(四)读词语,理解词义。
(五)阅读课文,明思路。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本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本文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先总写“我”爱故乡的杨梅,然后分别从杨梅树、杨梅果两个方面具体描写杨梅,抒发作者对杨梅的喜爱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哪一部分写得详细?为什么?
让学生认识到作者观察细致、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描写杨梅果用了四个自然段,从形、色、味三个方面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层次分明,特点准确。
(六)学生再读课文,巩固复习。
(七)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按要求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思考:“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
(“我”的故乡在江南,那里是杨梅生长的地方。“我”看到杨梅便会想到故乡,“我”热爱家乡,所以喜爱杨梅。
作者从杨梅树可爱,杨梅果好吃两个方面介绍了杨梅的可爱之处。)
2.文中写杨梅树和杨梅果两部分,哪一部分内容写得详细。
(写杨梅果。作者从形、色、味三个方面作了具体的描述,内容十分详细。)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填空练习。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______春天的甘露。它们____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____。
2.填好后让学生朗读。
3.想一想这段话有几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本段有两句话,第1句写杨梅树需要春天的细雨。第2句写杨梅树生长得茁壮茂盛。
4.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所填写的词语“贪婪地吮吸”、“伸展”、“欢笑”这些词语的意思,想一想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贪婪地吮吸”、“伸展”、“欢笑”本是描写人的行为、心理特征的词语,作者采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雨中
的杨梅树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十分惹人喜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5.应该怎样朗读?
应让学生在朗读中注意采用欣赏、赞美、欢快的语气朗读这段话。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朗读后齐读巩固。
(四)学习第3至6自然段。
1.指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杨梅果?
2.指名回答:形状、颜色、味道。
3.指读第4自然段,本段有几句话?让学生找出描写杨梅果形状的句子读一读。
4.出示按课文内容填空练习:
(1)杨梅( ),和( )一样大小,遍身生着( )。
(2)等杨梅( ),刺也( ),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 )杨梅那( ),使人感到( )而且( )。
(3)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填空。
(4)作者是怎样观察杨梅果的形状的?
(看到的:杨梅果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感觉到的:放进嘴里,舌尖感到平滑、细腻。)
(5)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亲自品尝“平滑的刺”和“细腻而且柔软”,这些细致的描写都表现出作者对杨梅果的喜爱之情。)
(6)读课文,体会情感。
(7)小结学法:
读文找句,解词明意。
联系观察,体会情感。
5.杨梅果的颜色是什么样儿的?让学生用以上学法学习第5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
(2)读后完成填空练习。
杨梅先是____,随后变成____,最后____。
(3)讨论“几乎”是什么意思?颜色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几乎”是将近于、接近于的意思。颜色的变化说明杨梅果逐渐成熟。
(4)文中哪些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在这句话中作者对果肉、汁水的颜色的描写,流露出了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6.学生自读第6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作者怎样写杨梅的味道?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乡、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2)分组讨论。
(3)各小组推荐代表回答。
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者写杨梅果的味道是抓住由生到熟、由“又酸又甜”到“甜津津的”的特点描写的。重点对小时候吃杨梅吃得太多把牙酸倒的事,进行了具体的描写,使人觉得真实自然、充满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杨梅、对故乡的喜爱之情。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枝条
树 叶子
20 我爱故乡的杨梅 形状
果 颜色
味道
课后小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4-24
语文的教案07-26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9-18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8-17
语文教案02-01
语文教案02-01
语文教案02-02
语文教案02-03
语文教案02-05
语文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