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最后一课教案范文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后一课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一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充分理解文章表现重大主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深深地受到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同“教学目标’的前一项。
课型:议读课。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为什么要以《最后一课》为题?
(二)默读第一部分,找出交代社会环境的语句、激疑:不要这些语句效果怎样?(提示:通过简练的语句巧妙地安排社会背景,把小的事情置于大的背景之中。这样,为小说人物的出场、情节的展开和主题的表现作了必要的铺垫和交代。)
(三)范读,学生讨论:不写镇上的人效果怎样?(提示:作者安排了郝叟等镇上的人,并且在写法上做到了以点带面,似实衬虚,让读者从最后一课联想到法国人民广泛而深入的`爱国义举。)
(四)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画出关键词句。
第二课时
(一)默读第三部分,说说印象最深的细节。(提示:学生上习字课时金甲虫和鸽子的细节,郝叟老头拼读字母时古怪的声音等。这些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收到了“见微知著”的功效。)
(二)读,议:课文为什么要以第一人称作为结构线索?
(三)充分展开想象,以《韩麦尔先生》为题进行再创作。
最后一课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这篇生动感人的小说,学生很容易读通,但不容易深入读懂,因为时间和空间与我们的学生相距太远了,且亡国之痛更是一种陌生的情感。因此,教学在一系列的问题讨论中层层深入,意在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体验中受到情感熏陶,最后的扩展阅读使学生由法语回到了汉语,体味中国人对祖国语言的感情,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爱国主义。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讨论,感受 最后一课的氛围。
2、圈划有关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词语,理清他的心路历程,并探究其变化原因。
3、精读重点句、段,通过对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的分析及学生的移情来体验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探析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心理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感受最后氛围
播放《思乡曲》导入:都德先生的《最后一课》从1913年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已整整九十年了,它也整整影响了我们好几代人。不知有多少人读完这一课后,为之动容,掩面而泣。那么为什么它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为什么它会成为我们脑中挥之不去的经典作品呢?最主要的是它的以情夺人。今天我们主要通过对特定的环境以及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的分析来学习表现人物的情感的方法。并体验在这一课中主要人物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
讨论:
1、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
(11小节说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只能教德语了)
2、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
(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等)
3、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教室里的氛围;来了一些镇上的人;感觉气氛很沉重也很悲伤。表现依恋、惜别的在22小节。文章用一种极其朴素的语言述说着你很熟悉但又将要失去的东西。特别感人,给人的感觉却很伤感,以后将是物是人非了啊。小院子、课桌、椅子、胡桃树、紫藤将还在,而韩麦尔先生却要走了)
三、再读课文,抓住心理,捕捉心路历程
1、导:我们的心也跟着沉重起来。那么在这么一个特定的最后的氛围下,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弗郎士的心路历程。
2、思:在这一过程中,小弗郎士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幼稚的小男孩一下子成长为一个心事重重的成熟的小大人,童年在瞬间成长为成年。这是什么原因促使的?
(战争,国家主权的丧失、民族语言的被剥夺。对于一个跟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生活对他来说本来很正常,痛苦的事该由大人去承担,现在却要他过早地面对这残酷的现实。这不禁让我们感到很痛心。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就是韩麦尔先生言行的影响)
四、朗读前一部分课文,注意读出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一、品读体验
1、请同学们找出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言行。
(语言主要集中在11、18、19小节,行动24~29小节。11小节主要是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听说是最后一课,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一样,使小弗郎士产生了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等感情)
下面我们着重来分析18、19小节。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朗读一下。
2、提问朗读的同学: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自责的话。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自责,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忏悔。让我们感觉到难受,激起人们对侵略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所以也就有了韩麦尔先生最后的言行)
3、确实,国将不国,这是何等的悲哀。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课文录音片断。在这一小节中,有韩麦尔先生的几个定格动作,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怎样的一种心情?
播放课文录音片断。
(韩麦尔先生的定格动作:站、哽、转身、拿起、使出、写、呆、靠、做等,连续几个猛烈的动作,突出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内心的激动和愤慨,说明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时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以至于话也说不出来了)
4、我们看一下25小节。请我们同学联想一下,此时如果你是韩麦尔先生,你会说些什么?
(千言万语都包含在法兰西万岁这五个大字上。)
5、我们再来看一下课文最后,韩麦尔先生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有什么含义?
(无奈、悲愤、做一个了断等,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将成为亡国奴,将失去教本国语言资格之际,他最后的几个形体语言显得苍白无力,但我相信它将成为几个画面长久地定格在他学生的脑海里)
6、同学们,面对着老师的这么一个手势,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小弗郎士或者是他的同班同学,你会怎么做,请我们同学静静思考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点评:这时可能每个人发泄情感的方式会不一样,但老师相信即便是一片寂静,此时也是无声胜有声,是沉默的抗议。现在就让我们同学一起跨越时空,来到阿尔萨斯,来到韩麦尔先生的课堂上,再和小弗郎士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教师朗读(随放背景音乐)。
二、迁移提升
1、教师引导:
确实,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喷泉里扬出来的是水,而从一个饱含爱国激情的作家笔下,写出来的却是感人肺腑的爱国主义篇章。都德先生的这最后一课以它的以情夺人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而跟法国人民类似的命运,却使我国的人民更容易产生共鸣。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祖国母亲。
2、学生阅读补充材料: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描写的北平被侵略军占领后某学校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时的情景。
3、请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⑴ 找出祁瑞宣老师在这一课上的反常举动。这一系列动作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一种心情?
(反常的表现说明做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日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感情了)
⑵ 比较一下,韩麦尔老师和祁瑞宣老师有什么异同?
(他们都是爱国的,都是行动上被迫的放弃,感情上永恒的坚守)
⑶ 假设你是祁瑞宣老师的学生,请描述一下在这一堂课上你的心理变化过程。
学生各抒己见。
三、总结新课
同学们,国破的痛苦该由全民族共同承担。韩麦尔先生说得好,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是人们在救亡的心态下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都在迫切地寻求发展。它不靠别人,靠我们自己,特别是靠我们朝气蓬勃的少年,世界是你们的,未来在你们的手中。
四、布置作业
续写课文,提示:
1、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
2、紧承文末一句话,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如:愤怒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开教室,人们高呼:我们要法语,不要德语!打倒普鲁士!法兰西万岁!普鲁士兵凶神恶煞的冲进教室,与人们厮打起来人们含恨离去几天后,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聚集在一起,韩麦尔先生又给人们上法语课
3、结构要完整。
【板书】
上学的路上──看到教室里的气氛──知道是最后一课──鸽子
怕骂、贪玩────惊诧────难过、懊悔────悲愤
(幼稚)────────────(成熟)
最后一课教案 篇3
〖创意说明
这个教案设计旨在让学生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作知识的拓展延伸、积累。
〖教学步骤
一、爱国话题导入
二、(生)说文中爱国情
以“我从文中……读出了爱国情”为格式说话:
1、表象可从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韩麦尔的服饰、语言、神态去说。
2、深入可到文中的细节原文。
三、(生)说世间爱国情
以“某某怎样,在……中体现了爱国情”为格式说话。
四、(生)表自己的爱国情
作为中学生该如何体现我们的爱国情呢?
五、(生)赛爱国名言、诗句
1、看哪个小组收集积累得最多。
2、看哪位同学“窃取”得最多。
(旨在学会资源共享,用心说说上一轮别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名言诗句)
【资料整合平台】
最后一课 (郑振铎) (原文,略)
最后一课教案 篇4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3、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学习重难点
1、环境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知识积累
课文背景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课前预习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挟( )着 踱( )来踱去 诧( )异
懊( )悔 郝( )叟 qí( )dǎo( )
2、《最后一课》的作者是_____国人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本文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历史背景创作的。
3、快速阅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
4、把你阅读时遇到的问题、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上交流。
课堂活动
活动一、 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活动二、 朗读课文,自主、合作完成:
(1) 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
(2) 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
(3) 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活动三、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拓展延伸 阅读自读课本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同样是表现爱国情感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在内容上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反馈练习:
精读语段,回答问题。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__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邹边的领结,带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的____气氛。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__。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1.划横线的语句中共有两个错别字,请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1)( )( )(2)( )( )
2.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1)我本来打算趁这一阵__(A.喧闹B.热闹C.喧哗)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
(2)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寻常的__(A.安静B.严肃C.肃静)的气氛。
(3)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__。(A安静B.严肃C.肃静)
3.本文段通过各种异常现象的描绘,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请具体指出课堂上有什么异常现象?
最后一课教案 篇5
【创意说明】
《最后一课》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对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是这首交响曲的主旋律,本文对郝叟、镇长、邮递员以和班上同学的描写则起到了配合主旋律的作用。因此,教学这篇小说时应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揣测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真正属于民族的东西唯有语言,语言是民族的根基。《最后一课》让我们听到了一首爱国的壮歌。
二、自主感悟,检查预习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把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划下来,说说你为什么被感动?
2、听写字词,矫正读音。
三、听读──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放录音,同学边听边考虑,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的?
让同学分组讨论,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文章的思路。
(课前、上课、下课)
根据讨论结果,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局部(1~10):写上课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见的典型环境和课堂气氛。
第二局部(11~23):写最后一课的经过,重点写了法语课,其次还写了习字课、历史课与拼音课。
第三局部(24~29):写下课时的情景。
(板书:课前、上课、下课)
四、品读──体味语言感悟思想
师:小说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和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的,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来品读
1、品读小弗郎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要求:同学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2、小组讨论:
按小弗郎士的三个思想感情变化,分成三组,每组回答一个问题。同学讨论后明确:
⑴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
⑵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⑶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从这些思想感情的变化中,你明白了小弗郎士是个什么样子的小朋友吗?同学讨论发言,教师小结。
小弗郎士是个顽皮的小朋友,学习上要求自身不严,怕老师骂就想逃学。但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小朋友,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身”。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2、品读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品读方法同上,同学边读,边从课文中划出这些句子品读)。
中讨论,从以下三个重点问题入手:
⑴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在最后一课穿上节日盛装?
⑵监狱大门和钥匙分别比喻什么?整句的含义是什么?
⑶韩麦尔的`动作、神态表示了韩麦尔怎样的感情?
同学讨论后明确:
①外貌描写:“穿……打……,戴着……这套衣服只有……”在上最后一课时,穿上节日的盛装,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②神态:结尾局部“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就脸色惨白?小弗郎士为什么感到其形象高大?
③语言描写:“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其含义: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④动作与神态描写:“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3、理解:
一方面表示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写出了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严酷实际陷入了极大的痛苦。
4、小结:
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有40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的、受人尊敬的老师。他是一位把自身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怀着巨大悲哀,穿戴那套只在督学视察或发奖日子才穿戴的绿色礼服和绣边丝帽,体现了高尚的爱国感情,他的关于牢记祖国语言的精辟见解,表示出他对战胜侵略者的执着信念。“法兰西万岁”这两个饱含激愤的大字,表示了他对祖国必胜、法国人民必胜的坚强信心。
五、体验反思
《最后一课》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它充沛体现了被占领区域人们的爱国热情,在我们今天生活的和平年代,我们应该怎么去表达和实现我们的爱国热情?
在阅读本文后,哪些地方让你收获很大?
明确:通过典型环境,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写法
六、作业
练笔:
1、读《最后一课》有感。
2、“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谈谈你对祖国语言的理解,并把它写下来。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运用快速阅读和品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体会小弗郎士的心理反应和思想情感的变化,通过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的描写,感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从而领悟文章主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完成知识的积累。
二、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
放录音,让同学边听边考虑: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板书: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三、默读全文,讨优秀论文章思路
指导同学默读全文,边读边考虑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最后让同学分组讨论,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品读课文──体味语言,感悟思想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来仔细品读,分析人物形象,感悟课文主旨。
五、总结全文
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和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胜利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示出来了。
最后一课教案 篇6
〖创意说明
依据小说的文体特点,由老师抛出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粗到细,变换“读”的方式,让学生自主交流,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回顾小说的有关文体知识。
按下列次序设计追问:小说→小说的三要素→三要素中的中心→两类环境→情节阶段→刻画人物的主要方式。
(屏幕显示)
二、读析解惑
1、理读课文,明确小说的三要素,理清情节四阶段。
2、析读课文,重点分析体会文中刻画人物的几种方式,了解人物性格特征。
3、品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最值得玩味的词、句并进行品析。
4、诵读课文,选自己最欣赏、体味最深的文字来朗读,并交流自己是如何处理朗读细节的。
5、挑读课文,让学生就自己发现的文章中有价值的、估计其他同学难于发现的.亮点互相有疑而问,挑起同学研读课文的兴趣。
6、写读课文,文章以“小弗朗士”的视觉塑造了韩麦尔的形象,请同学们试转换角色,站在韩麦尔的视觉角度来写小弗朗士。譬如:“唉,这个小弗朗士,他总是迟到,可怜的孩子,他一定不知道这是他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了……”
7、比读课文,比较读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完成下面填空题:
(引文见“资料整合平台”)
两文的主题是相同的,都是以_______为主题。不同点很多,两文的教师都离开了岗位,课文的离开是_______的,选文则是________的;两文中的人们都向侵略者做了抗争,课文以上好最后一课为抗争,选文则是_______作为抗争;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选文表达的感情是没有伤感,没有悲哀,没有迟疑,没有顾虑,有的只是________地抗争;课文体裁是_______,文中的“我”(小弗朗士)是虚构的,而选文体裁是________,文中的“我”则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