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10-28 14:28:39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合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合6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太阳的作用(发光、发热、光合作用、发电等),知道太阳给生物带来的好处。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用猜谜的方式导入活动。

  老师:小朋友,请你们猜个谜语——天上有位老公公,圆脸庞,红面孔,天一这就出工,人东到本照大地,直到傍晚才收工。

  2、小组讨论太阳的作用。

  老师:你们知道太阳有什么作用吗?请你先和小组里的朋友们讨论一下。等下来告诉大家,好吗?

  3、集体交流太阳的作用。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了解太阳有哪些作用呢?

  (1)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请你找找太阳有哪些作用呢?

  (2)老师总结:太阳的'本领可大了,人们需要它,动植物需要它,有了太阳,我们的世界是亮亮的(发光),植物才能更好地生长(光合作用),太阳还可以帮我们做许多事呢,暖暖的太阳可以把湿衣服晒干(发热),因为太阳的能量很大,人们很聪明,想出办法,利用太阳的能量发电,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发电),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约其他能源,而且还很环保呢!

  5、延伸活动:太阳还有什么作用呢?回家去找找并收集一些资料过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反思:

  今天孩子们的表现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思考,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做过有心人,带着孩子们多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孩子们的善于观察习惯,提高孩子对未知事物探索的能力。我愿和孩子们一起努力,一起走进美好的大自然中去探索和发现科学小秘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几种秋天常见的花,知道其名称和外形特征,了解花的基本结构。

  2.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加深对菊花、一串红和鸡冠花的认识。

  3.知道花好看不能摘的道理。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请幼儿从家中带一盆花,菊花若干盆。

  2.创设《我们的小花园》小园地。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幼儿介绍自带的花。

  组织幼儿参观《我们的小花园》园地,让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花卉,并与同伴自由交流。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大声地介绍。

  组织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秋天的花。

  教师:看一看这些花的花朵、花的叶子、花茎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鼓励幼儿轻轻抚摸观察物,并与幼儿进行自由交流。

  集中围坐,由幼儿叙述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描述它们的形态、特点等。对幼儿中发出的.疑问即使组织讨论或针对性观察,教师和幼儿一起梳理植物的概念。(根、茎、叶、花、果)。

  全面针对性观察—菊花。

  每桌一盆菊花,要求幼儿根据植物的结构对花、叶、茎进行有序观察、议论和介绍。

  教师:这是什么花?花是什么颜色的?花瓣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鼓励幼儿用简洁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告诉幼儿菊花是中国名花之一,深受大家喜欢。

  观看幼儿用书,进一步感知认识菊花、一串红和鸡冠花。

  教师: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花?菊花是什么颜色?花瓣是什么样子的?看上去像什么?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感知菊花、一串红和鸡冠花图片,感知衙门,她它们的特点。

  教师带领幼儿边指图文边感知阅读花卉名称汉字,并学习朗诵诗歌《鸡冠花》

  教师简单小结:菊花的品种很多,且大小不一,有黄色、红色、白色等,有的花瓣是一丝一丝的像烟花;有的花瓣像卷曲的头发;一串红的花是红色的,一朵一朵排在花茎上,像爆竹;鸡冠花的花朵有红色的、黄色的很像公鸡的鸡冠。它们都是秋天的花卉,都在秋天开放。

  开始部分调整为组织幼儿到小区内感知认识秋天的花卉。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验,比较,感知瓶中物体的大小、软硬、多少等各种因素照成的响瓶声音的不同。

  2. 鼓励幼儿参与操作,大方地与教师,同伴交流。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瓶子,两个装有一个大积木和一个小积木的外观一样的瓶子。

  2.豆子,棉花,小石头,大小纽扣,筐子。

  活动过程:

  1. 教师出示两个外形一样瓶内分别装有棉花,小石头的瓶子进行摇晃

  ——教师:听一听,两个响瓶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猜猜为什么?

  2.教师取出瓶中物品,验证幼儿的猜想

  ——教师:为什么棉花和小石头放在瓶中声音会不一样呢?

  3.教师总结:第一个瓶中放了棉花,摇晃的时候几乎听不到声音,第二个瓶中里放了小石头声音就很响。因为棉花软软的,碰到瓶子四周撞击发出的声音很小,而小石头硬硬的,碰到瓶子四周撞击的声音很大

  4. 鼓励幼儿自己实验,发现造成响瓶声音不一样的原因。

  教师介绍试验材料和要求,幼儿大胆操作,并记录各种东西在瓶子里声音的大小

  5.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并在集体面前演示,

  6.教师总结: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发现

  ——教师:我们发现造成响瓶发出声音不一样的原因很多,瓶子里放东西的多少,大小,软硬都会影响响瓶的声音,如果还有谁有新的发现可以再告诉大家。

  活动反思:

  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听见,让幼儿了解声音的`多样性,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生活中各种声音无处不在,动听的声音更是能吸引孩子的关注,激起幼儿强烈的好奇习与求知欲,我们便可利用这个兴趣点,结合多种材料,让幼儿亲身体验、探索并发现声音的多样性,并区分乐音和噪音。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练习10以内各数的数数、认数,理解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学习接数、默数。

  2、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合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地上用泡沫板拼成的简易飞行棋地图,大正方体做成的骰子一颗,数卡、小旗若干。

  2、分组操作材料:信封、铅笔;“盖印章”作业单、印章;“连线”作业单;曲别针串成的链子、空白小卡片。

  3、游戏材料:骰子若干,用硬纸板自制方形棋盘和小学具“棋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起兴趣:

  今天我们用数学上的本领,玩几个大家喜欢的游戏,好不好?

  二、游戏“替换”。

  1、观察地上泡沫板的.不同,寻找没图案的、连续六块排列着的泡沫板。

  2、听教师的拍手声(视幼儿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班级人数的平均值灵活决定),幼儿几人一组自由结伴,分别站成一横排。请每组幼儿从左往右由1至几报数,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数号。

  3、提问:你最喜欢吃什么?

  4、幼儿游戏:老师出示一张数卡,上面是几,该数号的幼儿等会儿报数时就不能报出该数,要以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代替,其余数序不变,答对组优先入座。如:老师出示数卡“3”,该组幼儿就一个一个从1往下报,第3个幼儿就不能报“3”,而要用“面包”(或蛋糕、糖果、米饭等)代替,接下去幼儿则继续往下报出“4”、“5”。

  3、游戏进行,幼儿依游戏情况分组入座呈弧形状。

  三、游戏“快乐电报”。

  1、告诉幼儿游戏名称,示范游戏玩法,提问:要将你们分成红绿两队进行比赛,该怎么分?怎样分最快最公正?

  2、统一分组比赛的方法:将中间两名幼儿作为第一讯息员。教师作为发报员分别在他们的手心点几下(发电报),请他们默数并按此数量分别传给左边或右边的幼儿,如此一个接着一个往下传,两个头上的幼儿向“发报员”反馈收到的电报讯息,比比红绿两队哪队传得又对又快。

  四、游戏“走飞行棋”。

  1、请幼儿观察地上的“飞行棋”图,提问:这象什么?可以怎么玩?我们这

  么多人怎样玩最合适?最有趣?

  2、统一玩法:分组比赛,按猜拳的结果决定两位幼儿掷骰子,另两位幼儿分别按同组伙伴掷出的骰子上的点子数往前走几步。如果刚好走到绿色数字几的路牌,则继续往前走几步;走到红色数字几的路牌,则往后退几步。

  3、“红绿对抗赛”: 每队每次各推荐两名幼儿贴上统一的红色(或绿色)的棋子标记合作参加比赛。老师做裁判,其余幼儿做本队的拉拉队员,比比哪队先到达终点。

  五、操作活动:

  1、数锁链,做点卡(实物层次):按锁链的曲别针数,制作相应点卡并别在这条锁链的最后一个曲别针上。

  2、连线(替代物层次):相同数量的图案连线。

  3、盖印章(数字符号层次):看每排前面的数字,在原有印章数量的基础上再盖上一定数量的印章,使印章数与数字一致。

  说明:幼儿自持一信封,在上面写上名字或做好标记后,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活动。可以单组玩,也可以三组都去玩。要求将操作后的材料放进自己的信封,最后教给老师。

  六、延伸活动:占“棋盘”。

  两人一组,每人拿一盘“棋子”(可用扣子、盖子、小塑料物品等替代)和一张画有若干正方形格子的大正方形棋盘。幼儿轮流掷骰子,并按每次的点子数量在相应的空格子上摆上相应数量的“棋子”。先把棋盘占满者为胜。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梧桐树叶叶脉的结构特征,提高细致观察能力。

  2、初步了解叶脉的作用,知道树叶都有叶脉。

  3、通过观察,发现,感受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已经观察过落叶的现象,捡拾过落叶。

  (2)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已经进行过树叶的拓印画。

  2、物质准备:绘画操作单(见幼儿用书)、签字笔人手一份,梧桐树叶及其他园内幼儿常见的树叶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幼儿的树叶拓印画,引出叶脉。

  师:这两天小朋友们在美工角给树叶拍了好看的照片,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为什么会有许多细线呢?这些细线是什么?(叶脉)是否每片树叶都有这样的细线呢?

  2、观察梧桐树叶的叶脉,探索其结构。

  (1)师:梧桐树叶有叶脉吗?它的叶脉是怎样生长的?请你画一画。

  (2)幼儿猜测叶脉的结构并绘画,画好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梧桐树叶的叶脉结构——粗细,走向,分布等特点。

  提问:梧桐树叶的叶脉都是一样粗细吗?哪些地方是粗的?哪些地方是细的?

  师:这根在叶片中间的最粗的叶脉叫做主脉,在主脉的两侧稍微细一点儿的叫做侧脉,而在侧脉周围最细的叫做细脉。

  提问:梧桐树叶的叶脉长得像什么?你能发现这些叶脉都是向什么方向长的吗?

  师:梧桐树叶叶脉的主脉和侧脉都是向叶片的尖端长的.,而细脉是交错在一起长的,一直生长到叶片的各个部分,就像一张网。

  师:我们仔细观察了梧桐树叶的叶脉,现在你知道梧桐树叶的叶脉是什么样子了吗?请你再来画一画。

  3、讨论叶脉的作用。

  师:为什么梧桐树叶的叶脉长得像一张网?为什么会粗细连在一起?为什么一直生长到叶片的各个部分?叶脉有什么用?

  (1)看小视频,了解叶脉的用途。

  师:树叶都有叶脉,不同的树叶有不同的叶脉。叶脉可以帮助树叶输送养料和水分,还有支撑树叶的作用。

  4、我们再去外面找找树叶看看它们的叶脉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幼儿经常把物品放在塑料袋里带到幼儿园。我把塑料袋放在玩具柜里,发现塑料袋有时被孩子拿出来当玩具,有的放在头上当帽子、有的当手帕折,成了孩子的宝贝。捕捉到这个兴趣点后,我开始有目的的观察,发现他们对塑料袋的玩法显得比较局限,兴趣却依旧浓厚。当孩子遇到困难难以跨越障碍或困难时,教师的`帮助性介入可以大大促进其发展。根据以上情况,便生成了会飞的塑料袋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利用自然材料,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进行装饰,让塑料袋飞起来体会游戏活动的乐趣。

  2、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观察,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尝试探索能力。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塑料袋,各类装饰纸:皱纸、彩纸,剪刀,双面胶,透明胶,线,箩筐。

  2、创设较为宽敞的场地,便于来回跑动。

  活动重难点

  重点:装饰塑料袋,探索能让塑料袋飞起来的方法。

  难点: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培养他们探索和尝试的能力。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师:塑料袋有一个心愿,它想和小鸟一样,穿上漂亮的衣服,飞上蓝天。想请小朋友动动脑筋,帮帮它。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塑料袋飞起来呢?

  2、幼儿操作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动手制作漂亮的塑料袋。探索让塑料袋飞起来的方法。要求幼儿自由结合,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观察同伴是怎样完成的或向同伴寻求帮助。

  3、交流及认识塑料袋的不同玩法。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源于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主要从幼儿爱好、兴趣人手,在师生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展开了幼儿的学习制作活动,通过直观的看录像、谈话,启发幼儿观察、发现、创造。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喜悦,并使幼儿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升,达到了一定的教育目标。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5

科学活动教案01-23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8-06

科学活动教案07-24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8-05

[荐]科学活动教案07-28

科学活动教案(热门)07-29

科学活动教案(合集)07-31

科学活动教案(必备)07-31

科学活动教案(精品)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