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学语文教案七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习,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
2、联系实际,使学生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进一步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3、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
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读懂课文,认识雨点的动态变化。
四、教具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课件显示)小朋友看,天空布满了乌云,你还看见了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雨点》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流动的样子是不一样的,那么,雨点都落进了哪些地方?样子又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自读,检查自读情况)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雨点都落进了哪些地方?
(师板书: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2、互动1
学习第一句
师:雨点能落在这么多地方,该有多开心啊!小朋友们,你们想当小雨点吗?
生:想。
师:快戴上你们的头饰,咱们都是这些小雨点,多可爱呀,风儿轻轻一吹,我们告别了云婆婆,落下来了。落呀,落呀,你们看,我们落进了——池塘里。(多媒体显示池塘画面)
师:池塘里的水怎么样啊?
(池塘里的水清清的,池塘里的水静静的)
师:是呀,多清多静的小池塘呀,里面的水一点儿都不流动,它们都在睡觉呢,我们小雨点也在里面睡着了,慢慢地,我们睡着了,还做起了甜甜的梦呢!(边说边做动作,学生似乎睡着了)。
师:小雨点,你们都梦见了什么?(交流说话梦的内容)
师:多么有趣的梦啊!那都是因为池塘这么香,这么甜呀!这个词语怎么读好呢?先听老师读。(老师范读,学生评价)
师:这个词语读好了,那么这句话一定能读好它,注意读这一句时要轻轻的,可不能吵醒正在睡觉的小雨点啊!下面哪个小朋友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名读,加动作齐读)
3、互动2
学习第二句话
师:小溪的.水缓缓地流着,就像在干什么呢?书上用了哪个词?(散步)
师:小朋友,你们散步吗?散步的时候是怎么走的呢?
(学生模仿散步的动作)
师:谁能把这个词读好呢?
(重点读好“散步”。指名读第二句,评议、再读)
4、互动3
学习第三句话
师:自己看第3幅图,小声读第3句话,能不能把意思读懂。
(多媒体课件显示:江河画面)
师:小朋友,你们在什么时候也奔跑过呢?(重点读好“奔跑”)
师:你们看,江河里的水是后浪推动着前浪,奔腾向前,就象小朋友在奔跑啊!(指导读好第三句)
5、互动4
学习第四句
师:自己轻声读读第四句话,看能不能读懂。
师:谁来读读这个词?(出示“海洋”)海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大。
师:对,很大,而且是一望无边,谁能读得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大呢?(指名读)
师:感受到了吧,你们看,雨点在海洋里一会儿被掀到浪尖,一会儿被抛到浪底,就这么一上一下,一上一下,就像在干什么呀?
师:大家跳起来读这个词(出示“跳跃”)再跳起来读。
师:下面请小朋友读读全文,读全文之前先来读读这几个词(课件显示四个词语:睡觉、散步、奔跑、跳跃)全班齐读。
师:这么有趣的课文,谁能把它背下来呢?(指名读,全班表演背诵全文)
音乐欣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轻松一下,让我们随着音乐一同走进小雨点的世界。(播放歌曲《小雨点》)
(三)延伸拓展
1、链接生活
师:小雨点可爱吗?春天的雨点洒在大地,大地回文艺哪些变化呢?你们看——
它飘在果林,点红了——桃花。
它洒在树梢,染绿了——柳芽。
它落在田野,滋润了——庄稼。
它降在池塘,叫醒了——青蛙。
师:对,唤醒了青蛙,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儿,在干什么呢?(小组讨论,练习说话)
师:是啊,小雨点来到哪儿,就把欢乐带到哪儿,小朋友们要好好地保护好它们的家呀,千万别把它们弄脏了。
六、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回去预习下节课所要学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能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4、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学习重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难点:
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却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学习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套。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朱自清生平和创作特色。
4、尝试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画出自己喜欢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在课前搜集了有关时间“匆匆”和珍惜时间的词语、句子或诗文,谁愿意来朗诵一下?
2、对比导入:是啊,时间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呀!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他这样的感叹的,愿意吗?
3、了解作者:请你结合预习说说,朱自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4、揭题审题:揭题——匆匆。“匆匆”是什么意思?那么,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
1、自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
①把课文读正确。
②学会八个生字。
③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④画出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一下③、④的思考。
三、协作评价:
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学生互助。
2、齐读词语:、伶伶俐俐、俳徊、赤裸裸、、涔涔、潸潸、罢了、蒸融、挪移、跨过。
3、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4、交流感受:“我喜欢——,因为——。”“我的问题是——。”(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待下一课时读书研究。)
四、指引探究:
课后练习:
①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说一说,尝试着用朗读表达你的理解。
②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品读二、三自然段,了解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并联系实际生活仿写,展开联想印证。
3、精读第四自然段,感悟作者面对时间流逝的复杂心情,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检复: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这个匆匆的意思?
2、导入: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的.匆匆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整体感知:
请大家边听边思考,抓住重点句子、词语划划、点点。
三、品读二、三自然段:
1、学生交流。你对哪几句描述最有感触,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怎么读?
2、品读“八千多日子……也没有影子。”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溜去的悄无声息,舒缓低平)
算:我也度过了多少日子。
想:我用这段时间留下了什么,做了什么。
读:(齐读,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3、品读“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但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的匆匆和永不停息,紧促低平)
写:联系自己的生活,再写几句日子是怎么匆匆而过的。
读。(听范读想象,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四、精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思考、无奈和彷徨,平缓凝重)
3、读“……但不能平的……”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追寻、信心,沉稳坚定)
4、教师阐述作者思想感情。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五、欣赏与小结
1、扩展,读梁实秋《时间就是生命》,加深领悟。
2、由此,你懂得了什么,
六、作业:
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洗手时……
吃饭时…
默默时…… 只有徘徊
匆匆(无奈、追寻)
遮挽时…… 只有匆匆
躺在床上时……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内容
本课例是在互联开放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实践课。本课以《万里长城》为基点,引发出开展以“游世界名胜”为主题的拓展阅读学习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教育站,通过便捷、资源丰富的络,让学生扮演导游、游客或其他主体参与型的社会角色,通过收集阅读有关某一世界名胜的大量资料,了解并体验那里的人文景观、历史故事、文化气息、风俗习惯等,从自己特定的视角形成独特的感受与观点,并以不同的形式向大家阐述,以求在拓展阅读的主题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例属于情境回归性质的拓展阅读学习,包含着课例提出背景、教学目标、教学资源、设计思路、探究过程五大部分,并后附教学反思一则。
一、课例提出背景
互联以其全新的技术特质介入教学,它的便捷性、交互性、超时空性以及对资源的共享分配方式,对我们的教育观念、学习方式、师生关系、教学模式,乃至对整个课程与教育体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龙游西门小学早在0年就建立了四个多媒体实验教室,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添设一个计算机教室,全都已加入广电。次年学校又建立了局域,完成完善好学校自己的页。今年学校又添置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较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配置。鉴于此,我们也应时开展了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和方面的实践探究活动,并取得了些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效。本课例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诞生的。
《万里长城》(六年制义教版第9册第11课)是一介绍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的说明文。全文按“总—分—总”的思路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重点介绍长城的三大特点:(1)气魄雄伟。(2)年代久远。(3)工程浩大,施工艰难。最后部分由物联想到人,写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因此是一则进行热爱祖国、激发民族自豪感教育的好材料。学生们在学习本课文过程中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产生了想了解全国乃至全世界名胜古迹的愿望。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游世界名胜为主题的拓展阅读课,应用络,开展了一次十分有趣的“世界之旅”。,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1、通过阅读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激发学生了解世界名胜古迹的求知欲;
2、通过自己选择的阅读专题,培养学生体验景点特有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历史故事,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并对之产生喜爱之情;
3、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名胜所特有的文化气息和民族风俗;
4、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工与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初步培养自我反思的。
(二)阅读目标
1、通过学生广泛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最喜爱的世界名胜,粗知文章大意,并能用文中关键词句来概括描述1-2个名胜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历史故事等。通过深入阅读,学生能找到与研究专题相符合的资料,并能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历史故事等2-3个方面,选择、摘录相关的语句、段落,按照顺序,并写上1-2句自己的感受,做成读书卡片。有重点、有选择地用不同方式向大家介绍读书卡片;
2、根据景点的特征,例文,以导游、游客及其他社会角色,完成有关某一景点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与历史故事的导游报告、游记,并以此内容为依据,制成一组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
3、通过展示反思,请学生以各种形式、不同角色进行流畅表达、培养他们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三)技能目标
1、提高学生上浏览、查询、筛选资料的能力,能较熟练使用搜索引擎工具;
2、提高学生应用BBS发帖子的技能;
3、提高学生应用word、powerpoint制作图文并茂的读书卡片、演示文稿,并能用上2-3个超链。
三、教学资源
(一)络资源:为使学生能较快地查询资料,教师为学生在校园超链了许多相关络资源以便于他们寻找资料。这些资源中不仅有丰富的导航资源,还有便于学生结合专题查找的具有搜索引擎功能的泛在资源.
(二)文字资源:为了能更充分地开展探究活动,我们鼓励学生到书店、图书馆查找资料,阅读了许多文字资源,如:《失落的文明》、《走进非洲》、《世界名胜大观》等等。
(三)人力资源:在开展拓展阅读教学的同时,青年语文教师、计算机教师甚至有一技之长的家长都可作为人力资源,辅导他们顺利开展专题学习。而且,大多数学生都已事先请家长或老师指导,大人们和学生们一起进行探索研究,并作适时适度点拨。
四、设计思路
本课例的教学活动不仅打破了学科的界限,而且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时空概念。主题式的学习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主要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广读。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广泛阅读、快速浏览适度组织的信息资源,提己的研究意向,并确定相应专题。
2、深读。学生就自定的研究专题,搜寻相关资料深入阅读,在感悟与理解的基础上制作读书卡片进行归类与。
3、协作。根据自己所搜集的专题信息分析比较、提取要素,形成观点,小组同学合作构思并完成作品设计。
4、反思。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展示作品、表达观点,并反思自己学习的全过程。
五、课前准备
1、设计好实用美观的读书卡;
2、搜集世界各地名胜古迹的信息资料,做好超链,建立主题学习资源库;
3、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唐老鸭小组、米老鼠小组、史努比小组、奥特曼小组)
六、探究过程
(一)——广读阶段
1、学生根据已供的信息源点击自己喜欢的页进行浏览。
师: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地方的名胜古迹?为什么?
2、学生确立自己的研究主题,发帖子告诉大家。同时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指导老师。
(二)分工——深读阶段
1、研究成员开始从不同社会角色的角度担负起专题研究,进行有选择地阅读有关资料。
例如:唐老鸭小组的同学分别担任了考古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等社会角色。如担任考古学家的许楠针对埃及木乃伊的作用、制作过程等展开了资料的搜寻;担任地理学家的洪泽浚一头埋进了古埃及的地理位置的资料中,把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划分区域、金字塔的坐落位置以及为何这样分布等了解得清清楚楚;担任历史学家的洪梦求则把研究重点放在金字塔的构造之谜上,不仅从上找到了许多建造金字塔的传闻,还从别处觅到一本本相关的文字资料。
2、对已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
(三)整合——协作阶段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资料进行筛选,尤其对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过于烦琐复杂,建议学生选择有代表性的艺术特质进行介绍。如北京故宫里的艺术品有很多,不可能一一介绍,只能有选择地展示。
2、除了筛选,还要对资料进行加工。如:史努比小组把收集到有关非洲的风土人情,编成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讲解的同学还能模仿赵忠祥主持人娓娓讲述,音色甜美,很吸引人;奥特曼小组还把观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感受汇编成诗歌进行朗诵,学生们沉浸虚拟的旅行中。
3、个别有特长的学生将资料整合后,制作成读书卡或用powerpoint制成演示文稿,有的甚至制成简单的页。
(四)汇报——反思阶段
1、各小组将本次络之旅的收获以专题研讨会形式向全班同学作汇报,汇报形式有:朗诵、唱歌、小品、演讲等。
2、全班同学对本次活动进行,评出“最佳虫”“最佳表演”“最佳制作”三大奖项。
3、获奖学生对本次活动进行,介绍相关经验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胜利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3、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规范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人们在申奥胜利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有胜利的经历,请大家简单地用一两句话说说自身做什么事胜利了,胜利后感觉如何?指名述说。
2、大家说的都属于个人胜利,有没有什么胜利的事情是很多人甚至是几千、几万人努力的结果呢?指名述说。
二、创设情境
1、讲述北京申办奥运胜利那神圣时刻的画面。
2、记得这情景吗?谁看了,这是什么时刻?
3、看过的.同学当时心情怎样?
三、初读课文
1、激趣: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非常生动地描述了那感人的情景,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否和你看到的画面一样。不认的字可以借助课文下边小礼物里的拼音,也可以互相请教。
2、同学读书,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同学边读边划出难读的词、句,并把这些词、句认真读一读。
四、识字写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会读的同学先示范读一读,然后同学每个词读两遍,检查同学认读情况,可让同学单个读、指名领读、小组读来巩固。
2、在朗读重点词句中进一步指导认读生字。如,第一段中的“喜讯传来……”一句,第二段中的“人们挥舞……”一句,第三段中的“人们相第……”一句,都包括了较多的生字,可重点指导读正确。
3、出示单字同学认读,给这些生字找朋友,组成词语。
4、说说记字的方法,结合旧字识字,反复重现巩固识字。
5、写字指导:
引导同学发现:拥、抱、扬三字都有提手旁,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泪、洋都有三点水,也是左窄右宽的字。
提醒同学注意:1)、京的上横、互的下横是长横;
2)申、洋二字的竖为主笔。
3)互字中竖折的竖和横折的折笔应该向左边斜。
4)匹字的笔顺是:横、撇、竖弯钩、竖折;
5)、泪是从眼睛里流出来的,所以右边是“眼目”不是“日”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育、瓶”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4、体会到做人要谦让,5、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课前准备
演示实验的课件。收集你所知道的教育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出示课题:一次成功的实验
2、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3、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作呢?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教师要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2、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3、学生再读课文,4、用笔画出不5、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6、然后反复7、练读,8、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9、指10、名11、读课文,12、互相评价。
13、课文是按照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14、老师板书: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每部分重点讲了什么?学生边读边想。
15、组织交流。
a.请三个学生分别朗读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这三部分。
b.再请三个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部内容。
三、精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2、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3、你有哪些已经解决了?
4、组织学生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主要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a.什么人在做实验?
b.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c.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在交流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可演示实验过程的`课件。
四、识字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
2、指3、导观察要求会写的字。
a.引导学生分析“绳、险、俩、堵”这4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窄左宽)
b.引导学生分析“瓶、顺”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右一样宽)
c.引导学生分析“育、系、茶、危、索、获”这6个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d.引导学生思考写左中右结构的“激”应注意什么。
4、学生写字,5、教师巡回指6、导,7、注意即时评价。
五、实践活动
演示课文中这个实验的课件,鼓励学生课后与同伴一起做一做这个实验。
第 二 课 时
一、继续精读感悟
1、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已经理解了?
2、重点引导讨论“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
a.4人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整理本组的意见,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b.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要抓住重点语句,如: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认识到,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已为人的精神,关键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二是三个学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得很好。
3、让学生再质疑,4、再释疑。
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1、学生先试着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不2、同3、人物不4、同5、的语气。
6、小组内合作读一读。
7、各小组毛遂自荐来读,8、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二、拓展活动
请你写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课文中的这位小女孩。写好后和同学交流,也可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懂得查字典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2.看懂图意,把每幅图的意思说清楚、说明白,把4幅图的意思连起来写明白一段话。
3.培养学生在以后学习中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重难点
仔细每幅图,把图画连起来写清楚一段话。
乐学善思办法
通过对图画的观察,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锤炼,从而为“写”做铺垫。
教学流程
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现在就来说一个谜语,请同学们来猜猜好吗?
“老师不说话,肚里学问大,有字不认识,就去请教它。”
学生猜谜语。(板书:字典)
教师出示字典,说:这小小的字典也是老师,它的学问可大了,我们有不认识的字都可以请教它。有两位小朋友,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就去请教这位老师了,我们一看好吗?(把课题补充完整)
二、指导看图,初知图意。
1.请同学们按顺序看这4幅图,读图下面的提示,看看你们能明白这次写话的内容和要求吗?
2.指名汇报。
3.请同学们按图画的顺序,把4幅图连一看,和学习伙伴说一说这4幅图画的是一件什么事?
4.指名汇报说。
5.教师明确看图的方法:看多幅图画进行写话时,我们要先把这幅图连起来年地,看懂图画的意思。
三、逐幅看图,展开想象。
为了说话方便,我们先来给图中的两个小朋友分别起个名字好吗?
1.指导学生说第1幅图。
(1)图中的同学正在做什么,男孩遇到了什么困难?想想遇到不认识字的他会怎么想,怎么请教同伴。(鼓励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心理、语言。)
(2)和学习伙伴互相说说。(教师提出听话要求:看看谁最有礼貌,认真倾听其他同学说话,听后还能给同学提建议。)
(3)指名说。
(4)师生评议,鼓励有创新的'同学。
2.指名学生说第2幅图。
(1)我们看看图画,再想象一下,这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小男孩为什么去问老师了?
(2)和学习伙伴互相说说,指名说,师生评议。对善于想象人物语言、描述人物动作的同学提出表扬,让大家向他学习。
3.指导学生说第3幅图。
(1)仔细看看第3幅图,和学习伙伴说说图画中的同桌是怎么做的?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呀?
(2)汇报交流,表扬想象丰富的同学。
4.指导学生说第4幅图。
小男孩认识字了,他多高兴呀。他们是怎样互相帮助认识字的?这时他们又会怎么说呢?表扬说得具体的同学。
四、回归整体,完整表达。
同学们把每幅图的意思都说清楚了,现在我们再来把4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好吗?
1.自由练习。把4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说,要用词恰当,说得具体。
2.指名说话,师生评议。
五、尝试写话,随机指导。
同学们说得真不错,你们愿意把这件事写下来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吗?现在我们就来写写吧。
1.指导写话:先写题目,要按顺序把每句话写明白,图与图之间要有衔接的话,要标点符号。2.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典型,为评议做准备。
集体交流,评议修改。
1.投影出示习作,学生读,师生评议修改。
(1)是否出示习作,学生读,师生评议修改。
(2)语句是否通顺。
(3)是否有错别字及漏字。
(4)能够使用标点符号。
2.按照评议修改的方法,伙伴互读习作,互相修改。教师巡视表扬修改认真的同学。
七、抄写习作,欣赏佳作。
1.工整美观地抄写习作。
2.将佳作粘贴在教室墙壁上,学生随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
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了解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2、品味文中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故乡真情实感的描写,领会记叙、描写与科学的说明结合的作用。
3、激发想象力,培养探究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4、能够用记叙、描写与科学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写记叙文。
教学
重点
认识萤火虫发光的原理,设想生活中如何利用萤火虫为我们服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
难点
1、对一些科学专业术语的理解。
2、记叙、描写与科学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一群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让学生认识这些小飞虫是什么昆虫,在夏天的夜晚曾经见过的同学给大家进行介绍,教师再描绘自己小时候见到萤火虫的有趣情形,然后提出问题: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从而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飞来飞去、一闪一闪发光的萤火虫,这样,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设置疑问,引起学生渴望得知萤火虫发光原因的愿望,导入新课。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提出要求:
1、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明白:1)全文的整体结构是怎样的?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学生相互解决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不能解决的教师讲解。重点掌握以下词语:(多媒体显示)
辉耀 黑魆魆 腐草化萤 戳穿 稀疏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学生听读课文,能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有利于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相互解决问题,一方面突破了教学难点,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的教学理念。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会对文章进一步理解。
研读课文深思探究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读关于萤火虫的科学说明的内容,具体感知萤火虫的种类、繁衍情况、生活习性和发光的特性。
2、多媒体课件展示:萤火虫的生理机制。
依据教材中萤火虫发光原因的内容,结合课件所示,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各组再派代表在班上交流,从而对萤火虫发光的原因有清晰地认识。
在掌握萤火虫发光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它对我们的启发,让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利用萤火虫为我们服务。然后在班上交流,学生自然得到很多的设想。
3、读关于作者与萤火虫有关的往事和对故乡情思的内容,感悟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喜爱和对故乡的留恋之情,体会这样的内容用在说明文中有什么好处?
4、再读关于萤火虫的科学说明,感受列数字、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这些方法的使用,能够使说明的内容准确、严密。
5、读多媒体课件上展示的三个句子,品味说明文准确、简洁的语言特点,尤其是其中像这样的词语:能够发光的,不能发光的;大抵;几乎等等都表述得很准确、严密。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给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萤火虫的种类、繁衍情况、生活习性和发光的特性,学生可以通过读课文就能够明白,教师不必再讲。
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萤火虫的生理机制,掌握其发光的原因,从而突破了本节的教学重点。
在生活中如何根据萤火虫对我们的启发,对萤火虫的利用进行设想,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学生再读课文,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感受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和品味准确、简洁语言运用的妙处。
再读课文拓展延伸
指定学生读。
1、再读课文最后作者对故乡的情思的内容,仔细品味下面两句话,“故乡的萤火虫更是一年,二年,几乎十年没有见过了,最近家中来信说:三月没有雨,田里的稻都已枯死,桑树也有许多枯萎了。”“那黑魆魆的树影,也必定很稀疏了。”引导学生体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通读全文,感悟本文记叙、描写与科学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利用这样的写作特点,拟《知了》的写作提纲在班上交流。
学生感受课文最后部分的两句话,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拟作文提纲,做到了学以致用,从而突破了本节教学难点。
谈收获
学生自由谈
巩固所学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作业布置
1、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及其它优秀的科普作品。 2、模仿本文写作特点,自己选择题目,列出写作提纲。
课外延伸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天地04-12
小学语文教案11-16
小学语文教案12-01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10-07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0-24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5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01-18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03
小学语文《鲸》教案12-2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