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教案

时间:2024-09-19 08:27:36 教案 我要投稿

毫米的认识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毫米的认识教案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毫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的认识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图、制作的量课本长、宽、厚的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

  教学过程:

  一、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2)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姓名长宽厚

  估计测量估计测量估计测量

  测量毫米的认识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由于课本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5厘米,还差两小格。数学书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教师用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边演示测量课本长、宽和厚的方法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并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并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在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尺并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如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说明,也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来说明随后教师将学生总结的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板书在黑板上。

  三、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学生在尺子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在组内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教师分别出示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说明: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4.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5.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自动笔的笔芯、降雨量等等)。

  四、师生共同小结

  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五、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毫米的认识教案 2

  教材分析:

  《毫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本节课是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教材中的例1采取让学生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然后利用学生尺让学生认识毫米,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些“好又多、易初莲花、海王星辰”等会员卡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做一做和实际测量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深化了这部分内容。学习好本课的内容是以后学习长度单位、估测和实际测量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本节课学生并不陌生,从知识角度方面来讲有厘米、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角度来讲在每个学生的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对此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程中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厘米、毫米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4、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会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前小研究、尺子、会员卡、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量一量。

  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吗?如果我们要量课室的长我们就要用到“米”作单位,如果要量课本的长我们就要用到“厘米”作单位,那好上次布置小朋友量书本的长度,请小朋友来汇报一下,课本长大约是( )-( )厘米,宽大约是( )-( )厘米,厚大约是( )-( )厘米。

  (2)师小结:我们发现数学书的长、宽、厚都不是整厘米数,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为了比较准确的测量它,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汇报课前小研究。

  1、小组交流。

  2、个别展示。

  3、师小结:看来小朋友真棒!知道了“毫米”这么多知识,老师实在佩服大家!现在梁老师抽一些知识来讲,看看大家是否真得学懂了。

  (二)认识毫米,感知1毫米的长度

  1、请拿出尺子,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毫米吗?试一试,找到后指给同桌看。

  2、指名到投影上来找毫米。(师放大尺子)

  生可能:一小格就是一毫米

  师:大家找的和他一样吗?(恭喜你们找的很正确)

  3、(电脑演示)小结: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许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指任意1小格)这是1毫米长,这也是1毫米长。

  4、其实我们的1分钱硬币,它的厚度就是1毫米,还有“好又多、易初莲花、迪卡龙、海王星辰”这些会员卡的厚度也是“1毫米”,请大家量一量看看是不是。请你摸摸厚度,觉得1毫米怎样?(很短)现在请你像老师一样把会员卡这样捏住,然后再慢慢抽去,观察两个手指间的距离,像什么呢?(一条缝隙)“1角钱和1元钱”是不是1毫米呢?请大家量一量。

  5、生活中的1毫米。

  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光盘、磁卡等)

  6、思考:生活中量什么样的物体用毫米做单位比较合适呢?

  师: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要用毫米做单位。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也需要用毫米做单位。现在我们看看生活中有关毫米的一些知识。(电脑演示)

  7、既然毫米的用处这么大,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把1毫米的长度深深地记在脑子里吧!

  (三)认识1厘米=10毫米。

  1、(电脑演示)师: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这样的几毫米呢?请在自己的尺上选择任意的1厘米数一数。(为了数起来方便清楚,小朋铅笔指着数)先自己数,然后指给同桌看。

  2、有发现了吗?(指名:1厘米里有10毫米)你是从数字几数到几的?大家数出来的结果怎样?(再指一两位)是不是每1厘米中都有10毫米呢?梁老师也来选1厘米,咱们一起数好吗?

  3、怎么样?( 1厘米正好是10毫米)

  4、师板书:1厘米=10毫米(齐读:顺倒各一遍)

  5、问: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6、指一指:要求在尺子上指出“5毫米、7毫米、9毫米”,并说出为什么这么快能找出来?

  (四)测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毫米,也知道了毫米和厘米大哥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的测量问题。

  1、书本P22做一做。

  (1)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

  (3)表扬填对者。

  2、测量每条线段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1)独立测量。(注意测量的方法)

  (2)指名汇报。

  三、巩固新知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枝铅笔的长约18( ) (2)教室的长约8( )

  (3)一分硬币的厚度约1( )(4)玲玲的身高为125( )

  (5)大拇指的指甲长11( )(6)小芳家到学校距离为200( )

  (7)一条钥匙的长45( )(8)一本数学作业本的厚约3( )

  2、我会算。

  50毫米=( )厘米 3厘米=( )毫米100毫米=( )厘米 76毫米=( )厘米( )毫米

  4厘米3毫米=( )毫米

  3、课外延伸。

  20xx年9月10日 星期三 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毫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忙吃完早饭上学去。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拿出17毫米长的铅笔和8 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请学生把认为不恰当的地方进行改正。)

  四、总结。

  时间过得很快,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你能给他们排排队吗?米——厘米——毫米。(板书)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还可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毫米的认识教案 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2、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熟悉所学过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课件直尺硬币米尺正方体盒子等。

  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之后,学会了用直尺进行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测量,感悟并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使学生经历观察、比划、举例等活动,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间的进率,学会以分米和毫米为单位测量较短物体或线段,使学生能积极参加操作、估计、测量等活动,主动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感受到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来个“游园夺奖比赛”活动,比赛的规则是:只要你能正确地回答园中设置的题目,你就能获得相应的奖品,最后再根据每组得奖的多少,评出三个优胜组。各组同学有没有信心夺奖?

  游“记忆园”(复习旧知识)

  幻灯出示“记忆园”中的问题,并逐一显示问题:

  (1)我们已经学过()和()两种长度单位?

  (2)1米=()厘米

  (3)13厘米-7厘米=()厘米

  (4)比划比划1厘米大约有多长?

  (5)用手势表示出1米的大概长度。

  (上述问题如果学生答对了,奖给小红旗一面)

  复习阶段活动小结:(鼓励获奖同学,导入新课教学)

  教师导语:以前,我们学过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或较短距离应该用厘米作长度单位,如果要量更小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更精确,该用什么来作长度单位呢?请跟着老师走入“求知园”,去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留一定的手写空间,留待后面在补上完整的课题)

  二、游“求知园”,认识毫米

  幻灯出示“求知园”认识毫米的有关问题(逐题显示)

  1、仔细观察尺子,看看1厘米中间还有什么?(有很多小格)

  (学生举手答,答对的同学奖“发现奖”牌一面)

  2、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10个)

  注意引导学生怎么数,数得快的'同学奖“速度奖”牌一面。

  告诉学生:1厘米中间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3、1厘米=()毫米(引导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学生举手抢答,答对的同学奖“思考奖”牌一面)

  4、用手比一比,1毫米大约有多长?(指名同学比给大家看,其他同学跟着比,比对的同学奖“发现奖”牌一面)

  5、量一量:量一根长10毫米的纸条剪下来、量一分硬币的厚度是()毫米、量数学书的厚度是( )毫米。

  6、说一说:回形针长( )毫米、铁钉长( )毫米。

  (答对5、6两题的同学,分别奖“勤于动手奖”一面和“小星星”一颗)

  活动小结:(照顾后进生,巩固“毫米的认识”)

  刚才,我们在“求知园”中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同学们在夺奖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知识,下面我们把机会让给那些没有得奖的同学,请他们来回答几个问题(指名后进生回答)。

  1厘米=( )毫米 1毫米大约有多长?

  (各组同学的得奖情况对比,表扬先进组,鼓励后进组)。

  三、继续游“求知园”,学习分米。

  导语:在“求知园”中,我们认识了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也有我们没有认识的长度单位“分米”。老师只知道分米是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关于“分米”的其它知识,还要同学们在游完了“求知园”之后才知道,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夺奖识分米”(补充课题,使本节课的课题完整)。

  幻灯出示“求知园”中有关认识分米的问题(逐一显示):

  1、量一根10厘米长的纸条,然后把它剪下来,看谁剪得快?

  告诉学生:10厘米也叫1分米。

  2、填一填:1分米=( )厘米。

  3、数一数:在米尺上10厘米为1段地数,看看整好可以分成几段?然后填空:1米=( )分米。

  指名学生到黑板前数1米的硬纸条。

  4、做一做:

  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度大约是几分米?

  剪一根3分米的纸条给大家看看。

  四、活动总结:(强调知识重点,表扬先进小组)

  这节课,我们通过“游园夺奖”活动,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和

  “分米”,知道了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在活动中同学们表现出色,下面我们进行评比。对获奖小组及获得奖品的同学进行鼓励。

  五、课堂作业:

  1、练习八第1、2题。

  2、动手实践量一量:

  (1)《品德与生活》这本书的长、宽、厚各是几厘米几毫米

  (2)10张纸大约有多厚?

  (3)橡皮擦的长、宽各是几厘米几毫米?

毫米的认识教案 4

  第三单元 测量

  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毫米的认识教案 5

  毫米的认识长度单位认知的扩展。让学生练习生活,感悟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不够用的,在实际测量中,还有很多东西是不到1厘米的。因此,认识毫米是实际的需要,由此产生一种学习的动机和需求来。

  一、复习引入。

  1、T:同学们,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米、厘米)

  2、T: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1米=100厘米)

  3、T: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

  T:真能干!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测量。

  【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1)T: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你们手里都有一本崭新的数学书,喜欢吗?那你能估计一下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吗?在小组里说说!

  学生小组交流,交流完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2)T: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不同的长度,到底哪些同学估计对了呢?请你们自己量一量吧!

  学生动手测量,老师注意提醒学生测量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尽量测得准确一点,为毫米的认识做铺垫。

  (3)T:把你测量的`结果在小组里说说!

  (4)T:谁来说给大家听?……刚才哪些同学估计的数比较接近你测量出的实际数据的,请举手!真不错!

  (5)T:刚才老师听到有几位同学说出了“比15厘米多一点”、“不到14厘米,还差2格”……这样的话,证明这些同学测量得非常仔细,观察得非常认真。同学们,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从已有知识过渡到新知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6)教师在屏幕上出示放大的1厘米图。

  T:瞧:这是放大的1厘米,有的同学刚才就已经发现了,1厘米被分成了许多小格,那其中的1小格表示多长呢?谁知道?

  T:对,其中的一小格就表示“1毫米”!数数,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小格?

  T:对,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也就是1厘米=10毫米(板书)

  自己读读!

  【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得出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7)T:用手指比比,1毫米大约有多长?谁来说说?

  T:出示书上的图:1毫米大约有1分硬币那么厚,你们桌上有硬币,自己感受一下1毫米的长度。

  (8)T:一起比比,1毫米大概有多长?那你能说出测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做单位吗?

  (9)教师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者要求测量得非常精确时,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2、完成“做一做”。

  屏幕出示做一做得3幅图。

  T:请同学们准确的读出这三种物品的长度各是多少,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题。

  2、活动:用毫米量。

  毫米的单位很小,学生要建立起毫米的长度概念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在设计的时候注重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充分让学生观察和动手实践,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并发现毫米与厘米的关系。同时,多样的数学活动,不仅让学生建立了毫米的长度概念,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毫米的认识教案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4、通过估一估,测一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明确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要想知道物体的长度,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2、填空

  1米=()厘米300厘米=()米2米40厘米=()厘米

  二、教学新课

  1、活动——测量书本长、宽、厚,认识毫米

  ①师:今天我们就用尺子来测量一下我们数学书的长、宽、厚,把测量的结果汇报一下,测量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②学生测量

  ③汇报,生:××厘米还多了几个小格。

  ④师:像这样的小格在尺子上还有吗?观察这些小格,你发现了什么?(每个小格一样长)⑤师:这一小格的长度我们也有一个单位——毫米,(板书)

  你能用手势表示1毫米吗?(毫米是长度单位里比较小的.单位)

  “当测量的长度还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

  2、认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①师:观察你们的尺子,你能发现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生自由发现,引导学生发现1厘米=10毫米(板书)

  ②练习

  2至3厘米之间是()毫米?

  5至6厘米之间是()毫米?

  3厘米=()毫米

  3、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①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

  ②集体交流

  ③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是用“毫米”作为单位的?

  三、课堂小节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我们生活中的1分硬币,电话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毫米的认识教案 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分米与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活动中经历测量物体的过程,体验分米、毫米的产生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2、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合作探究等数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正确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知道米、厘米、分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比一比谁的眼力好、估一估大约长多少、猜一猜大约有多厚等活动,培养学生自觉估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正确建立表象。

  教学难点:正确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直尺、米尺、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新课

  小兔拔萝卜:(让学生体验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需要)。

  二、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毫米

  1、观察直尺,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再说说自己的发现。(每个1厘米中都有10个小格)

  2、指出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3、请每位同学在尺子上指出1毫米的长度,并用手势比划比划。

  4、再任意找出两个数,数数它们之间有几个小格?并把它记下来。

  (有可能出现:1厘米=10毫米3厘米=30毫米)

  5、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厘米=10毫米)

  6、学生量1分硬币的厚度,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7、猜一猜:大概几页书的厚度是1毫米?再合作验证。

  8、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

  9、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用毫米作单位。

  (小结:测量比较精细的物品或要求量得精确的时候一般用毫米作单位,如:手表的零件,测量降雨量也用毫米作单位。)

  10、每人在袋子里找出一件这样的物品。(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

  (二)认识分米

  1、小兔继续拔萝卜:测得萝卜的长是10厘米。

  2、谁知道1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板书:10厘米=1分米)

  3、国际上把10厘米规定为1分米。从刚才老师的叙述中你听懂了什么?

  4、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从哪儿到哪儿,并和同伴相互交流。

  5、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同桌相互验证。

  6、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用手势表示时教师要注意作方法上的指导)

  7、先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的长度,再比划验证。

  8、比一比谁的.眼力好: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有1分米?

  9、小组合作探究: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综合实践拓展应用

  1、同桌合作:喜欢量身上哪个部位都行,并把它记录下来。

  2、估一估: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再量一量。

  3、游戏:我来说,你来比。

  4、改正数学日记中的错误:

  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5米高的床上起床后,来到卫生间,拿起16分米的牙刷,9分米的牙杯刷牙洗脸后,吃完早饭匆忙上学去。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80毫米,我以每步4米的步伐走到学校。老师上课了,我拿起14毫米的钢笔和4米厚的练习本认真地作起了笔记。

  四、总结回顾强化新知

  (1)本节课你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学了长度家族四兄弟后,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就要选择合适的单位。

  (3)用手势比划比划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

  (4)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量一量整个萝卜的长度。

毫米的认识教案 8

  教学内容:

  教材22--23页,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认识国际通用长度单位毫米与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2、理解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掌握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的换算。

  3、培养学生估测和实际测量以及熟练使用测量工具测绘的技能。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毫米和分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

  每生一把尺子,一张测验纸,同桌一套学具材料(纸条、牙签、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前面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下面以2人小组回顾复述以下内容:1米=( )厘米 床长2( ) 铅笔长15( )

  二、设问导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情境图)昨天晚上有一位小朋友叫甜甜,他做了一个有趣的梦,你们想不想知道他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看一看吧!大家看,他梦见谁了?

  生:齐天大圣孙悟空。

  师:齐天大圣在向小朋友们展示他的金箍棒呢!变小小变成1分米长了!可以放在甜甜的手心里了。还能变得更小呢,小小变成5毫米长了,放在了齐天大圣的耳朵里了。

  师: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发现了数学信息,那么谁能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生:5毫米有多长?

  生:1分米有多长?

  师:想要知道5毫米有多长,那我们只要知道1毫米有多长就可以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分米和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认识毫米

  (1)猜测

  师:孙悟空可以把5毫米的金箍棒放进耳朵里,说明了什么?(毫米很小) 师:那1毫米有多长呢?你来猜一猜。(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2)讲解

  师:同学们到底猜的对不对呢?那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平时用的直尺(幻灯片播放),这上面除了我们认识的1厘米,你还发现了什么?(一小格一小格的) 师:小博士告诉我们,这里的一小格就是1毫米,用字母表示为:mm(板书) 出示毫米定义

  (3)感知

  师:那你们现在知道1毫米到底有多长了吗?能不能用手比一下?你有什么感觉?(毫米很小)对,因为毫米很小,所以测量比较小的物体的时候就用毫米做单位 师:能不能再比一下5毫米的长度?那你现在知道5毫米有多长了吧?噢,原来5毫米这么小,怪不得齐天大圣能把金箍棒放在耳朵里。

  (4)联系生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毫米,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用到了毫米?或者你在哪里见过毫米?

  (5)寻找关系

  师:大家还记得以前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让学生用手比一下)

  师:那还记得米和厘米的关系吗?(1米=100厘米)

  师:那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习的毫米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米或者厘米是不是也有关系呢?(播放幻灯片) 师:那你现在知道了吗?( 10毫米=1厘米)

  师:那2厘米=( )毫米?3厘米呢?5厘米呢?(出示练习题)

  (二)、认识分米

  (1)猜测

  师: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了1分米放到了甜甜的手心里,通过图片,你能猜一猜1分米有多长吗?(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2)讲解

  师:同学们到底猜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请教一下小博士(播放幻灯片) (小博士说: 10个这样的小格是1分米,用dm板书表示) 出示分米定义

  (3)小组合作探究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会思考、会学习,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解答,那你就跟分米成为了好朋友。

  课件出示题目

  (1)分米跟厘米是什么关系呢?

  (2)分米跟米又是什么关系呢?

  (4)联系生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分米,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用到了分米?或者你在哪里见过分米?

  (5)感知

  师:那你能不能用手比一下1分米到底有多长呢?噢,原来孙悟空又把他的金箍棒变到这么长,怪不得正好可以放到甜甜的手心里了

  (6)小结

  师:我们学过的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有什么?他们都叫做“长度单位” 出示长度单位定义

  三、自学检测

  师:今天大家表现这么好,相信在用这些长度单位时,大家也能表现的更好,老师对你们有信心,你们对自己有没有信心呢?(幻灯片出示练习题)

  1、 1米=( )分米 5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40厘米=( )分米 1厘米=( )毫米 6厘米=( )毫米

  2、小兔子身长4( ),尾巴长约7( )。

  3、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5( )。

  四、巩固练习

  1、 38米+54米=( )米 1米 -6分米=( )分米 57分米-17分米=( )分米=( )米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38( ), 他的大拇指宽约( ), 手腕一圈长约12( )

  五、拓展延伸

  师:拿出1张白纸,谁能量出这张白纸的厚度?(生量后发现不到1毫米。) 师:其实有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同样还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

  六、总结提升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毫米的认识教案 9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物体,你要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2、你要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你要学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以此关注身边的事物来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毫米、分米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数值的估测和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新的学年不知不觉已经开始三周多了,同学们在过去的一年里肯定都长高了不少吧?有没有同学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呀?看来很多同学都很关心自己的成长,刚才同学们用我们学过的米和厘米来表示了自己的身高,那么谁能用手比量一下一米和一厘米大约有多长呀?这几位同学表示的非常准确。这节课我们还要交两个新的朋友,通过预习,同学们一起说这两个朋友是-板书毫米和分米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索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刚才的'测试,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很不错,老师还想考考大家,这里有一张卡,老师想知道它的厚度,谁能帮老师量一量呢? 这位同学预习的很好,毫米还可以用字母表示是mm,下面请同学们摸一摸,闭上眼睛感受一下1毫米到底是多少,同学们可以感觉出来,1毫米这个单位真的是非常小。

  (二)自主学习 认识毫米

  它在直尺上怎么表示呢?请大家拿出直尺,直尺上最小的一格就是1毫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尺子,

  1、请你指出直尺上的1毫米。

  同学们通过预习和刚才的学习,相信已经掌握了不少关于毫米的知识,考验同学们的时候到了,请同学们一起来量一量,画一画。

  (1)量一量身边的那些东西的厚度或者宽度可以用毫米表示,请记下来。

  (2)你能画一画1毫米、5毫米、10毫米吗?

  2、通过刚才的画图和观察直尺,你认为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们可以一起来数一数,出示幻灯片。

  1厘米=10毫米

  通过幻灯片我们看出来了,厘米和毫米是相邻的两个单位,通常情况下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制是十进制,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了,在一年级的时候不是学过1米=100厘米吗?这是怎么回事呢?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这是因为米和厘米之间还有一个单位就是-分米(dm)也就是说厘米和米是相邻的长度单位吗?厘米和分米才是。所以厘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应该也是10。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一分米究竟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一找,多长是一分米?给同桌比量一下。跟小组内同学一起,看看经过同学们的讨论,能不能解决关于分米的一些小问题。

  (三)合作探究 认识分米

  2、量一量你的手有1分米长吗?把小组内同学手的长度值记录下来。

  3、画一画1分米。 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分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

  (四)整理反思

  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单位,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给这些单位排排队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节课的问题同学们都帮老师解决了,同学们都学会了吗?那么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学得好,做得快。

  三、巩固练习 达标测试

  1. 在( )里选择适合的单位打√

  黑板长: 3(米、分米) 铅笔盒长:3(米、分米) 橡皮宽:16(厘米、毫米) 黑板

  2、括号里填的单位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圆珠笔长14分米。( )

  床长2厘米。( )

  大树高25米。( )

  课桌宽100毫米。( )

  课本长2分米。( )

  3、能力拓展:下面是小马虎写的一篇日记,你能找出里面的错误吗?

  小马虎的日记 3月4日 星期日 晴

  星期天,我背着 3 米宽的书包,骑上 8厘米高的自行车,去离家200厘米远的超市买学习用品。到超市后,我买了一支 2 米长的铅笔,一块4分米长的橡皮,还有一本18厘米厚的童话书。然后高兴兴回家去,路上我口渴了,又买了一支1厘米长的雪糕,今天过得真充实啊。

  四、自我评价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满意吗?

  不满意 基本满意 满意

  五、作业(全做或选做)

  基础练习:

  课本34页2、3、4

  拓展练习:

  1、你会用多种方法写一下你的身高吗?

  ( )厘米 ( )分米( )厘米( )米( )分米( )厘米

  2、身边的事物你还知道哪些是一毫米和一分米长度或厚度的吗?

  1毫米的有:( )1分米的有:( )

毫米的认识教案 10

  教学目标

  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3. 进一步发展同学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4. 培养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丈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课件,纸尺,直尺,卷尺,一分硬币。

  公开课教案JIAOXUE SHEJI数学三年级培训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了!你现在有多高,知道吗?

  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

  师:请大家估一估,××有多高?

  生1:××大约有1米30厘米吧!

  生2:××高1米35厘米。

  ……

  答:答案不统一,要想准确地知道他的身高怎么办呢?

  生:量一量。

  师:谁能帮他丈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丈量,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丈量结果。)

  板书:1米39厘米

  师:刚才谁估测的比较接近1米39厘米?

  师:这里面有咱们学的'几个长度单位?

  生:两个,米和厘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米长的纸条)

  1厘米呢?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厘米长的纸条)

  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米等于100厘米。

  [评析:本节课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教师由谈话引入,围绕着同学身高的变化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亲切、自然,切合实际,同学兴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参与到学习中来,不只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同时,又巧妙地进行了旧知的复习,为后边的新知研讨打好了知识基础。]

毫米的认识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明晰测量的步骤与方法。

  2.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较强,要注重让学生进行估计、测量、交流等活动,通过直观——表象——抽象的思维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中,可以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为学具(如身份证、铅笔、硬币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培养估测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形成直观表象。

  四、教学准备

  课件,1分硬币、身份证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怎样用手势表示1米和1厘米大概的长度?米和厘米间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还知道1米=100厘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认识毫米

  1.毫米产生的意义。

  (1)估一估。

  ①小组活动:估计数学书的长、宽、厚。

  ②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③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量一量。

  ①小组活动: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并将测量时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②汇报交流。

  ③教师课件演示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的方法,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

  小结: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或者要求量得比较准确时,可以用毫米(mm)表示。

  ④教师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让学生在测量中理解和体会长度单位“毫米”产生的必要性,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小组合作的意识。

  2.合作探究,认识毫米。

  (1)初步认识1毫米。

  ①小组讨论:关于毫米,你知道什么?

  ②观察自己的直尺,你能找到1毫米的小格吗?

  ③你能用手指一指吗?那用什么工具指比较合适呢?

  ④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呢?用笔尖指着数一数。

  课件演示1格1格地数,得出结论: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

  ⑤组织学生找不同的1厘米,数一数里面有几个1毫米,从而验证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2)进一步认识1毫米,建立表象。

  ①你能用手比划1毫米的长度吗?

  ②借助1分硬币、磁卡等实物,感受1毫米。

  (3)找一找生活中的1毫米,并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时一般是用“毫米”作单位的?

  (4)用毫米作单位,再次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

  【设计意图】本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毫米”的观念。三个探究知识点的设立着眼于这一重点,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借助生活实物,帮助学生亲身感受,进而抽象出1毫米的长度观念。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练习第2题时应引导学生正确摆放直尺及正确读数。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在练习时让学生先估一估,再精确测量,给学生尝试、修正的机会,使学生的估测能力在这节课得到一定的发展。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毫米的认识评课稿

  毫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毫米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做单位测量或描述物体的长度。本节课从思维的抽象到思维的迁移再到思维的转化一直到思维的深化,王老师一环扣一环,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课的伊始,王老师通过简单的复习,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且用手比划出他们的长度。这样可以为后面1毫米长度的建立打下基础,导入简洁。

  无论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还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都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学习方式。新课部分王老师把讲授和学生自学处理的很好。王老师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找一找等一系列有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概念。

  在教学毫米时,王老师是通过让孩子估测数学书的长度、宽带、厚度,然后直接告诉孩子因为用厘米已经不能直接准确地量出它的厚度,通过描述自己的感受,然后引入毫米这一长度单位。然后王老师通过一些操作让学生感受1毫米有多长:量1分硬币的厚度,比划1毫米的长度。画出5毫米、10毫米使学生感受出毫米很小很小。这一环节教师指出思维的方向,学生根据指导要求自主学习,通过交流汇报,强化对毫米的认识与应用。

  这节课是成功的,孩子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都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知识。但是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更细致地考虑孩子的情感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去探索、反思、逐步完善,才能臻于完善。

毫米的认识教案 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能力目标: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

  3、情感目标:帮助大家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三、教学难点:

  帮助大家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问学生以前学过什么长度单位?(板书:厘米cm、米m、千米km)

  (1)用手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贴1米的长度条)

  (2)那1厘米大约有多长?在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或较短的距离时常用厘米作单位(贴1厘米的长度条)

  如果我们要量更小的物体的.长度或更短的距离,该用什么作长度单位呢?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种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mm)

  (二)新课。

  1、毫米。

  (1)独立探索:让学生观察尺子。

  师:尺子上的刻度有什么长度单位?除了厘米外,还有什么刻度? 找到1毫米的长度。

  (2)生活中发现:找找生活中我们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毫米?(学生找,要求说的有理有据。)记住1毫米厚度的感觉。

  (3)巩固加深:那2毫米有多长?用手指比划。那 3mm?5mm?8mm?10mm呢?(板书1厘米=10毫米)

  (4)进率:1厘米之间有10个小格,一格代表1毫米,10个1毫米是1厘米。

  (5)质疑:问那我们课本中的一页纸大约有1毫米么?(要求说的有理有据),估一估,大约几张纸才是1mm厚?

  (6)学以致用:大家估一估,回形针大约有几毫米?量一量?注意事项?(同桌为组)

  (7)做一做习题:

  今天的降雨量约是5毫米。 ( )

  小结:我们学习了厘米、米,为何还要学习毫米?我们学习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ppt)

  2、分米。

  (1)引入:大家猜猜有没有一个比米小又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引出分米dm,板书)

  (2)探索:我们知道了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那厘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黑板演示)。

  用手比划,记住1dm长度的感觉。(2个手指一跨大约为1dm)。

  问大家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黑板演示)

  (3)找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分米?(开关盒 印台盒的长边)

  再次加深,那你们的手臂大约几分米?(方法:用已知探求未知)

  (4)做一做习题。

  总结:手指记忆法。

  板书设计:

  五指记忆法。

毫米的认识教案 13

  【学习内容】

  新课程人教版第21—22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在这节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设计理念】

  鉴于学生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过程与方法: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形式,自我体验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单位,形成表象,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掌握用毫米量的方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相信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吧!《西游记》里面猴哥孙悟空有一样非常厉害的法宝,你们还记得是什么吗?

  教师:对了,就是他的金箍棒,他的金箍棒吖,不但可以变长,还可以变短。现在猴哥一声令下:“变长!”,就变成了1米,1米=100厘米。猴哥说:“变短!”这是多长啊?金箍棒变短,变成1厘米。

  金箍棒再变短,变成1毫米,但用尺子量,还没到1厘米,这究竟是多长呢?开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毫米。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介绍毫米: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就要用比厘米小的单位——毫米来表示。字母表示为:mm

  2、学习毫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师: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教师: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那么小1厘米是多少毫米?(因为1厘米中间有1,2,…,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所以1厘米是10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

  3、即使做练习:金箍棒再变长,让学生看看数数现在是多长。

  4、在生活中找一找1毫米,介绍我找的身份证的厚度,内存卡的.厚度,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5、借助手势,帮助学生1理解毫米的长度单位。

  师:怎样用手表示1毫米?

  6、动手操作:(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厚

  (2)测一测数学书的长、宽、厚

  三、巩固与提高

  1、量一量:回形针,钉子

  方法:想对准0刻度,再看终点刻度。

  2、故事:小狗弄断了尺子,没有0刻度时,应该怎样测量呢?

  测量时,如果始端刻度不是0,测量结果则要用末端刻度减去始端刻度。

  3、测量薄荷糖盒的长度。

  四、回顾总结,加深理解。

  1、当测量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厘米间每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2、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1厘米=10毫米

  3、测量时,要用末端刻度减去始端刻度。

  五、课后练习

  【反思】

  毫米是在孩子们二年级认识厘米之后的又一个长度单位的认识。本节课的故事引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微课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测量建立表象,然后结合他们在生活中的实际事物对他们的认识进行检测,进一步巩固毫米在他们脑中的影象。

毫米的认识教案 14

  教学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长度单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理解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准备:学生(尺子、一张大约3厘米长的小纸条);教师(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朋友,上个学期我们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

  生:厘米和米。

  小朋友们还记得哪些关于厘米和米的知识?大家一起用手来比划一下看看1米和1厘米有多长。

  二、认识毫米

  1、认识1毫米

  小朋友想想看,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比1厘米还要短呢?

  生:眉毛、眼睫毛、蚂蚁、硬币的厚度......

  这些东西都不够1厘米长,我们用什么样的长度单位表示长度呢?

  生:毫米。

  对!毫米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小朋友猜猜看,1毫米有多长呢?你们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请大家试着找一找。

  让学生说一说1毫米在尺子上到底有多长?教师引导说出:直尺上1厘米之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请小朋友在尺子上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呢?让学生说一说

  2、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猜一猜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学生说并说明是怎样想的?可以引导学生数一数尺子上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板书:1厘米=10毫米)用铅笔尖指出从0刻度开始5毫米的刻度线。比一比,谁指的快:指出6毫米的刻度线;8毫米呢?

  3、估一估,量一量

  (1)我们的数学书大约有多厚呢?先让学生用眼睛估测,再小朋友

  自己动手测量,学生量出是6毫米。(板书:毫米)。

  (2)先估测再测量桌上小纸条的长度,引导说出小纸条长度为3厘米4毫米或34毫米并追问3厘米4毫米是怎样换算为34毫米的,理由是什么?

  三、认识分米

  1、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刚才我们认识了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小朋友再想一想,有没有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对!分米。(板书:分米)

  老师手上有个盒子,它的边长正好是1分米,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个盒子边长要是用厘米表示,大约是多少厘米呢?

  先请学生猜一猜,再请人上台量一量是10厘米,问学生这说明了厘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说明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2、找出1分米的长度

  请学生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的长度

  生:(0~10、15~25......)

  怎样从尺子上找最快?引导说出找0~10最快。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引导说出插座的边长、软盘的边长、粉笔的长度、学具盒的长、文具盒的宽等。)

  3、画一分米的长度

  每位同学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集体反馈你是怎么画的?(课件演示画一分米的动画)

  4、比划一分米的长度

  学生用手指比画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验证。

  5、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再说出或者展示验证的办法。(老师可以展示米尺,让学生一起数一数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6、估一估,量一量

  (1)数学书的边有多长?先估一估长度,再量一量。引导说出书长为2分米多4厘米、大约2分米、24厘米。

  (2)同桌学生不用尺子,估测课桌和椅子的高度大约是多少分米,并交流方法。老师记录学生估测的数据。然后请同桌合作分别实际量一量分别是多少厘米,说说各接近几分米,并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确。

  四、练习

  1、给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

  (课件出示)一张床长大约2()、一根黄瓜长大约2()、一颗牙齿长大约4()、一块黑板长大约40()、一枝铅笔长大约1()5()。

  2、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

  老师家的房子要装修,我要计算客厅的长度,选择什么样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请学生说出自己选用单位的理由。让学生意识到可以根据物体的实际长度来选用合适的单位。

  3思考题:

  辨一辨

  我们来读一读一个小朋友写的一篇数学日记。

  (课件出示)

  今天,我系好了一条长大约6厘米的红领巾,和老师同学们坐了一辆长大约6毫米的公共汽车去春游。我在一棵大约8米高的树边吃了一大约2分米长的面包。然后捉了一只大约6分米长的蚂蚁。

  (学生可能会笑,让学生说说笑的理由,并帮忙改一改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比画一下这些物体的实际长度来帮助学生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米和毫米,加上原来的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你能将它们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一下吗?(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同桌之间用手势比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大约有多长。

  课外活动。

  (课件出示问题)查一查:米、分米、厘米、毫米国际上采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

毫米的认识教案 15

  教学内容:第70页“毫米的认识”,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能用毫米作单位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以及用毫米作单位画线段。

  教学重、难点:用综合法思路分析应用题。

  教学具准备:每人准备直尺一把或三角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让学生口答。

  2、提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厘米

  下面请同学们用尺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学生动手得出结论(不足1厘米)

  3、引入新课

  我们要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一个新的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

  1.指出直尺上的厘米刻度

  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刻度线,并且用拇指和食指示范出1厘米的长度。

  2.认识毫米

  (1)提问:在这1厘米中间还有没有刻度线?它们之间的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1毫米)

  (2)请同学们再看一看,直尺上表示的1毫米有多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的长度是多少。

  用手指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3.认识1厘米=10毫米

  (1)1厘米是这么长,1毫米是这么长,(教师比划),你们知道1厘米和1毫米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我们借助直尺来看一看。

  1厘米是几毫米?我们只要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几小格,那么它就等于几毫米。

  请同学们拿着铅笔,用铅笔尖指着尺上的小格数一数,看看1厘米等于几毫米。

  (学生数,然后回答)

  (教师领读一遍)

  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总结: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知道了毫米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1厘米=10毫米。

  4.教学例1

  (1)教学例1

  a.请同学们拿出一根自动铅笔的笔芯,平放在课桌上。

  b.要求大家用尺量一量这根笔芯的长是多少毫米,然后告诉老师。

  (要求把0刻度线对准笔芯左端,看右端对准多少毫米的刻度。教师巡视辅导)

  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本第70页的例1,你的量法和书上的一样吗?

  数一数课本上笔芯的长度是多少毫米,并填在书上。

  5.画线段

  (指导画线段的方法:先画什么?用直尺上的0刻度对准这一点?要画多长就画到多少毫米为止,最后还要注意什么?)教师示范。

  请同学在练习本上画一条42毫米的长的线段。

  让同桌互相量一量,看看画的是不是42毫米长的线段。

  小结:用毫米作单位量物体和画线段,都要把直尺的哪一刻度对准左边端点,然后看哪边的刻度确定长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请同学们拿出一枚1分硬币,量一量看看它的厚度是多少?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花边和回形针各是多长,把结果填在括号内。

  3.做“练习十五”第1题

  请同学们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

  4.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让学生先量然后提问回答。

  5.做“练习十五”第3题

  分2人小组讨论,得出结果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一毫米有多长?请大家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用毫米作单位量长度或者画线段要怎样做?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4题。

【毫米的认识教案 】相关文章:

毫米的认识教案04-15

认识毫米教案02-21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2-17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03-28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02-24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02-26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05-09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1-15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15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