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第二课时:简便计算和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60页例3,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十五的第6~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中能够应用一些简便算法;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62×37+38×37 36×99
指名说一说应用了什么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新授。
1.导语。
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板书课题:简便计算与巩固练习)
2.教学例3。
出示例3:计算
(1)问: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
(2)指名学生说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3)问:下一步应该怎样算?有没有简便算法?
学生把题目做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简便运算。
2.练习十五的第7题。
让学生比一比,谁算得快,谁的计算方法灵活。
3.练习十五第8题。
第2题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
2.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能简便运算的应该怎么办?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6、9、10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写负数。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在认识负数和应用负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巩固对负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掌握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学教材、整理梳理、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
1、认真看课本第87页到91页的内容,回忆整理有关负数的知识
(1)举例说明如何读写正负数?在书写正数和负数时应注意些什么?
(2)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____0;负数都_____0。
(3)正数负数表示什么样的两种量?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2、4分钟后,对子之间相互交流,如用疑问可以小组讨论!
3、小结:我们把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二、基础练习。
1、展示一
(1)如果前进30m记作+30m,那么—20m表示(__),后退10m记作(__)。
(2)如果+60m表示上升60m,那么—60m表示(__),下降50m记作(__)。
(3)如果+120m表示向东行120m,那么—70m表示(__),向西行50m记作(__)。
要求:
1、独立做题。
2、写完的同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
3、展示二
(1)读一读,填一填。
37,—78,+20,—5,0,+121,98,—1000,—13,34,—34。
负数正数
最后剩下一个数没有填入上面的框中,这个数是(__)。
(2)六年级3个班进行智力抢答赛,答对1题得10分,答错1题扣10分,不答题得0分。已知一班答对1题,二班答错1题,三班对、错各1题,请写出这3个班的得分情况。
一班(__)分二班(__)分三班(__)分
三、提高练习。
(一)填一填
1、如果向南行50m记作—50m,那么向北行45m记作(__),—45m表示(__)。
2、如果支出180元记作—180元,那么收入800元记作(__),—200元表示(__)。
3、如果逆时针旋转28°记作+28°,那么顺时针旋转16°记作(__),+16°表示(__)。
(二)做一做
1、同学们利用休息日帮助果农采摘苹果,从4棵苹果树上摘下的'苹果分别放成4堆。果农王大伯估计每棵树可产苹果100kg,同学们以此估计数为标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
(1)这4堆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2)这4堆苹果平均每堆重多少千克?与王大伯的估计数比较,结果用正、负数表示。
2、一个小组8名同学的身高如下表
(1)算出8人的平均身高。
(2)如果把平均身高记为0,用正、负数表示每位同学的身高。
(3)上表中与平均身高相差为0cm,表示(__);与平均身高相差为正数,表示(__);与平均身高相差为负数,表示(__)。
同桌讨论,集体讲评后,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堂作业
家庭作业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
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1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并班上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专题性的活动,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旨在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旨在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第31-32页的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
2、了解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回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哪些特殊形状?你能在生活中找出具有这些形状的物体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2、欣赏日常生活中圆锥形的物体,介绍圆锥,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锥。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活动一】认识圆锥的特征
学习方式:独立学习、组织交流
学习任务
1、取出圆锥体学具,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通过观察,认识圆锥的顶点、面。
(1)圆锥有一个顶点和两个面,一个底面,一个侧面。
(2)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讨论、交流,认识圆锥的高。
(1)圆锥的高在哪里?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3)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
【活动二】测量圆锥的高与圆柱和圆锥的区别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讨论交流
学习任务
1、出示圆锥形教具,引导:像这样的物体,它的高看得见吗?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它高多少呢?你有办法吗?
2、小组讨论,动手合作测量圆锥体的'高。
3、汇报测量的步骤及测量结果。
4、课件演示测量高的过程,注意:测量时,圆锥的底面要水平地放;上面的平板要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5、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你们知道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6、动手操作转动一根贴有直角三角形硬纸的木棒。
7、说说各自的发现。
8、交流圆锥和圆柱的联系与区别。
提问:圆锥和圆柱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
三、达标测评
1、完成课本第32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在教材的几何图形上标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再利用实物投影进行交流。
2、完成课本第35页练习六的第1题。
投影出示课本上各个物体的图片,指名说说每个物体由哪些图形组成。
3、完成课本第35页练习六的第2题。
先让学生在课本上连一连,再进行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
顶点:1个
面:2个 侧面(曲面) 底面(圆)
高: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只有1条)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示圆片图形: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二、认识圆的特征。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4、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
6、巩固练习:课本58“做一做”的第1-4题。
三、学习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2、判断,并说为什么。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4)圆的半径都相等。()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在教授《圆的认识》后,有如下反思,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扬长短,促进教学。
一、联系生活,体现生活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物体哪些是圆形的。课后引导学生探讨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而且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有数学,伸出手就能触摸到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1、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本节课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中,理解新知识,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如教学圆心、直径、半径,不急于传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折圆,发现圆中心的一点,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发现圆的一些特征;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看书,发现同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相等,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懂得归纳知识的一般方法,同时学会了观察、实验、操作、发现等学习方法,并伴随新知识的获得,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2、在画圆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没有像以前一样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圆的画法,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有画圆的经验了,就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在学生介绍画圆的经验时,我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学,借助学生的实践操作,我很自然地解决了“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圆规两脚张开的大小是圆的半径,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的问题,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学会了圆的画法。
3.应用知识,体验价值。提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机演示自制教具车轮,让学生再好奇,愉悦的氛围中明白了车轮做成圆的车就跑的既快又稳道理。这些生活化的问题,对学生既有挑战性又体现了学习的乐趣。正真体现了数学来源生活又服务生活。
不足之处:
1、在本节课画圆的部分,没有在黑板上示范圆的画法,因此并没有规范学生对圆的画法的认识,学生并没有一个直观的感觉,没有创设出一个理解的空间。、
2、本节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没有完全充分地发挥出来。
3、在尊重学生方面还应注意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4、圆与点、直线、圆的位置关系还不是很清楚、证明题中还不会找条件。
5、扇形的面积计算还不太熟练,有待于进一步巩固。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前面几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介绍了许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计算器等。结合本册的教学需要,介绍几种使用效果较好的教具和学具,以供参考。
1.圆形纸板作为演示分数计算以及认识圆的教具。可以用硬纸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圆若干个。拿其中的两个圆形纸板做成如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4页介绍的教具,用来演示不同的分数。作为教师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为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小一些。
2.圆规教学圆的认识时用。教师要准备可以在黑板上画圆的圆规。每个学生也要准备一套自己用的圆规。
3.说明圆面积计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页的图用纸板制作,供教师演示用。另外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同样的图,学生可以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用的学具。
4.方格作图纸学习位置时用。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几幅10×10的方格纸,可以让学生剪下来用。
5.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位置时在本地区的简易路线图上画上方格子作为教具;教学百分数时,可搜集一些含有百分数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标签作为教具或学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会进行分数的混合运算,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1、运算定律。
我们在四年级时学习过乘法的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2574 0.36101
(学生口述自己是怎样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简算上面各题的。)
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探讨问题)
1、引入
同学们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整数、小数的一些计算简便,这些运算定律能不能应用到分数乘法中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
2、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学生发表对课题的见解。
(2)验证
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教学例5.
(1)出示: ,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解答。
4、教学例6.
(1)出示: ,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计算。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说一说你们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5、小结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拓展总结(应用拓展,盘点收获)
1、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学生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完成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题目。
其中第2题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把87改成86+1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比较简便。
3、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第一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59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五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板演(指名学生脱式计算)
46+570÷80 60÷[(30+30)×10]
二、新课。
1.谈话:如果把板演题目中的整数换成分数,应该怎样计算?运算的顺序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学习例1.
出示例1:计算
(1)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比,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想一想:这个算式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大家打开练习本,抄题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5)订正。怎样确保计算的准确?
3.学习例2。
出示例2 计算
(1)请你试着按运算顺序读出例题。
(2)想一想:这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3)想一想: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第三步呢?
(4)在练习本上完成。
(5)指名学生板演。
(6)如何检查,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完成课本第60页上面的“做一做”题目。
计算前,先说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怎样才能保证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正确率?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1)( )与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要先算( ),再算( );有括号的,要先算( ),再算( )。
2.判断正误:
下面的计算正确吗?错误的原因。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教学内容:
课本6162页。
教学目标:
1、 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
认识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
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1、设疑:草地上有五个人在玩,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0岁,请你想象一个是怎样年龄的五个人在玩?
2、揭题
二、探索新知
1、与学生一起欣赏
淘气所在班级学生的升高情况。
2、根据淘气所在班级学生身高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结合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多?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少?
(2 )说说淘气身高在班级的位置。
(3 )你可以对淘气所在的班级定制运动服提出建议。
3、数学书61----62页
某地20xx年1月到12月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销售情况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等离子/台 200 250 300 450 600 300 350 400 450 650 450 300
液晶/台 400 500 550 650 800 650 700 550 800 1000 750 600
(1)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你有什么启示
(3)两种电视全年中销售最好的月份占
全年销售数量的百分之几?
(4)液晶电视全年销售数目比等离子电
视销售数目高了百分之几?
(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出示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交流后,出示答案:引导学生通过求平均数验证
改编例题后,出示
与学生一起欣赏
引导学生观察
出示小练习
引导对中位数和众数又有那些认识
小结: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一组数据的众数不唯一,也可以没有,一组数的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可能是一个数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的练一练。
完成后,让学生讨论用哪一个数表示这组同学跳绳的平均水平。
下表是华星小学五年级男女人数统计情况
班 级 5、1 5、2 5、3 5、4
男/人 24 30 28 19
女/人 23 22 22 28
(1)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2)五年级女生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3)四班男生比二班男生少百分之几?
(4)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板书设计 :
身高的情况
收集数据
分段整理 不重复
制成统计图 不遗漏
分析数据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75页和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生活的物品,认识扇形,掌握扇形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教学重点: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扇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关系。
教学准备:
扇形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有一根绳子长31.4m,小红、小东和小林分别想用这根绳子在操场上围出一块地,怎样围面积最大?
二、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出示第75页主题图,谈话
(1)主题图上呈现的是什么?
(2)这些物体的名称都含有扇字,那什么是扇形呢?
(3)根据画面情境,你能说出一些扇形的物体吗?
2、揭示课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扇形的物体,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扇形。
3、板书课题:认识扇形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扇形的各部分名称。
(1)介绍扇形的含义: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2)介绍扇形各部分的名称
弧: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
圆心角:像<AOB这样,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3)观察:在同一个圆中出现不同圆心角的扇形,你发现了什么?
(4)结论: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2、认识特殊的扇形
(1)以半圆为弧的扇形的圆心角是多少度?
学生自主探索:半圆的圆心角是180 (2)以
1/4圆为弧的扇形呢?
1/4圆:圆心角是90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第76页第1题。
根据扇形的含义,找一找物体中的扇形。
2、完成第76页第2题。
圆心角一定是两条半径组成的角。
3、完成76页第3题
把画圆和画角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4、完成76页第4题
介绍扇环知识。扇环就是圆环的一部分,求圆环面积的方法迁移到这,求扇环的面积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绕一绕、滚一滚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知道圆周率的含义,并能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学会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求圆周长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结合圆周率的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有关周长的问题。
出示正方形
师:看屏幕,认识吗?
师:这是一个(正方形)
师:谁来指一指它的周长
生上台指。
师完整指:正方形4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出示圆
师:继续看,这是......
生:圆
师:圆的周长你能指一指吗?
生上台指
师:我们一起来指一指!从一点开始,绕一圈,回到这一点里结束。看清楚了吗?(出示动画)
师:围成圆一周曲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板书:圆的周长】
二、感知化曲为直
1、师:2个图形,分别为1号和2号。(给图形标号。)
师:给你一把直尺,(慢慢的拿出来)。让你通过测量得到它们的周长,【板书:量】你愿意测量几号?
师:想想,用手势1或者2告诉老师……怎么想的?
……
师:对,正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
而围成圆的——是一条曲线【板书:曲】,直接量确实不太方便。
师:不过呢,老师今天就是要为难一下你们,要求用直尺直接量出圆的'周长,这可是要想办法的哦!敢不敢挑战?
2、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
(1)荧光圈
师:看,什么?(圆形的荧光圈)怎样量它的周长?
生:把接头拔下来,拉直了量。
师:像这样!断开,拉直测量!
把接头部分去掉,这一段的长就是荧光圈的周长。
这个方法很不错哦!
(2)飞镖盘
师:继续挑战!第二样,什么?(圆形的飞镖盘)能拉直量吗?
怎么办呢?
生:用线绕。
课件演示:线贴紧圆绕一周,多余部分去掉或者做上记号,然后把线拉直测量,这一段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师:还有其他办法吗?
生:滚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一、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对本册有关统计知识的系统复习。重点复习的内容有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以及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和结合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特点:
1、谈话回顾,建立联系。
通过谈话,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促进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上课伊始,根据复习课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进行关键点的有效回顾,帮助学生与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建立联系。这样的设计,符合教育的本真,即教育的任务在于激励、唤醒。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小组合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倾听能力、组织能力、思考能力都会得到锻炼与提升。在复习中重视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突破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征,并学会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
二、课前准备。
PPT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一共学过哪几种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这几种统计图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1)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
生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很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
生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生3: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什么是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二)复习用扇形统计图知识解决问题。
1、根据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114页6题。
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正逐步提高,在20xx年监测的330个城市中,有27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监测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1)空气质量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
(2)了解你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讨论一下如何提高空气质量。
2、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1)。
①思考:题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无用信息有哪些?
②汇报。
生1:题中“有27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是无用信息。
生2:对于问题(1)而言,题中“330个城市”和“16.1%”是有效信息。
③根据统计图算出空气质量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
330×16.1%≈53(个)
(2)解决问题(2)。
①组内交流:说一说你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问题。
②全班交流:如何提高空气质量?
生1:要改善取暖工程。
生2:加强环保意识。
生3:严禁开私家车,统一乘坐公交车,这样避免二氧化碳大量排放。
生4:减少工厂废气排放。
(三)巩固练习。
1、小红收集的各种邮票统计如上图。
(1)小红收集的风景邮票、人物邮票和建筑邮票数量的比是( )。
(2)小红收集的( )邮票数量最多。
(3)小红共收集了200张邮票,其中风景邮票有( )张。
2、完成教材117页17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应用范围。
板书设计:
统计与概率
统计图的种类: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通过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的算理,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演绎推理、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探究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及约分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唤醒认知
(一)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相加是多少?10个23的和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口答
(三)感受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1个相加太麻烦了,有没有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会想到用乘法表示成 ×21)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21表示的含义。 揭题:怎样计算 ×21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
二、出示问题,探索新知
1、自主学习红点1。
(1)出示窗1:小鸟风筝的尾巴是用5根布条做成的,小鱼风筝的尾巴是用6根布条做成的,每根布条长都是 米。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出示红点1问题: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的布条?指名口头列式。
(2)自学提示: ×5表示什么意义?两个小朋友分别是怎样计算的?学生自学课本47页。
(3)交流、质疑。
(4)比较这两种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计算5个 相加是多少,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但结果是相同的。你喜欢哪种方法? 教师指出,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其中连加的步骤在计算时可以省略。 板书简便的写法: ×5= = (米)
2、自主学习红点2。
(1)出示问题:做小鱼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的布条?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指名板演。集体评议。
(2)比较计算过程,分类梳理:a先计算再约分;b先约分再计算。讨论:哪种算法更简便? 6× = = =3(米) 比较两种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 ×6= =3(米) ×6= ×6=3(米) (3)小试牛刀(突破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6× = ×13= 评议谈体会。强调:分数乘整数,通常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3、归纳概括: 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用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 应注意什么?(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三、分层练习,强化认知 .巩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自主练习第1、2题:看图写算式。集体订正,说说乘法算式的意义和计算过程。
2、计算擂台。自主练习第3题,巩固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
3、明辨是非。
4、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 1/9平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2)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7/10 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四、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正负数的意义,了解正负数的符号和读法,并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借助提供的教学情境,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正负数的意义,认识正负数的作用。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习成功的收获与喜悦。
教学重难点:
1、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的问题。
3、知道正负数可以相互抵消。
课前游戏:
相反动作游戏
举起左手 举起右手 举起双手 坐下 向左转 向右转 起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正负数的意义。
1、正负数的意义
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可以干什么?这几天我们杭州有点冷,如果往北方走,气温将会……(越来越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最北面几个城市的气温。
城 市 最低气温(°C) 最高气温(°C)
哈尔滨 -2 5
齐齐哈尔 -5 4
大庆 -3 3
⑴ 观察此表,谁能说说哈尔滨的气温状况是怎样的?齐齐哈尔呢?
(应对:如果用负数读法,引到零上零下。)
⑵ 引导负数意义
方案一:我们再来看最低气温这列中的数,你认识这叫什么数吗?那相对应的这些数又叫做什么数?是啊,正数有时我们有表示成+5、+4、+3。
方案二:既然“-2”读负二,拿这个(-5)呢?前面的负号叫做?这列数又称为什么?
⑶ 引导正数意义:相对应的这列又叫做什么数呢?符号,读法。集体读第三行。
⑷ 如果要把大庆的最低温度-3表示在这温度记上,该标在哪里?(应对一:同学们是不是有什么困难,如果杨老师在这里表上0呢,可以标在这里吗?这里呢?。应对二:为什么把-3标在这里,他的上一个该标几?直至得出0)。最高温度3呢?你是怎么想的?我们把齐齐哈尔的两个温度也表示上去,该标在哪里?如果我们再往上表示,则温度?(越高),往下呢?(同时用箭头表示)0在这里是什么?(0是分界点)
⑸ 揭示课题。
⑹ 刚才我们通过温度了解了正负数,生活中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负数?说说个别的意义。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存折、电梯、班级扣分表)引出相反意义
⑺ 刚才同学们都表现的相当棒,相信下面几题也难不倒你们。我们采用男女生比赛的形式,可是要计分的哦,计分规则是:答对一方记1分,则对方记?分,(-1),都答不出来记0分,要举手回答。我还要请人帮我计分,谁愿意?现在开始,请听题:
① 从学校出发向东走100米用+100米表示,则用-150米表示从学校出发( )?——学校这个地方用什么表示?
② 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8848.43米,如果这个高度表示为+8848.43米,那么,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度,应表示为( )米。——海平面的高度是多少米?
③ 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是( )。
小知识:请一生读一读。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xx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常用红色算筹表示正,黑色算筹表示负。而西方国家认识负数比中国迟了数百年。
我们的老祖宗多厉害,接下来就看我们的了!
二、探索活动,体会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请看这张计分表,谁愿意把这个计分情况简略的给大家说一说。
2、说的很好,请大家想一想男生的最后得分是多少?思考过程?
(引导:突出正负数可以相互抵消。)
谁能说一说另一个的最后得分是多少?得分是怎么来的?
3、语言用的很准确,请同桌说一说.
4、刚才的比赛哪一方赢了?如果要想赢得对方至少还要赢几次?
5、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
6、总结:通过这个游戏我们知道了正负数可以相互抵消。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会用到这个方法。
三、巩固练习,加深正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体会。
模仿练习:请看大屏幕:
5袋纯味精净含量质检结果
第1袋 第2袋 第3袋 第4袋 第5袋
比净含量多多少/克 -2 +2 -5 +3 0
1、从味精的包装上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净含量:100克)这种味精的净含量是否标准呢?质检人员抽查了其中五袋,我们来看看检查结果;
2、表格中出现了正负数,-2表示什么意思呢?+2呢?0呢?(引导学生规范的说,强调0这袋)比标准质量轻的在这里都用什么表示?重的呢?
你对生活中的知识了解真多!
3、我们知道了正负数表示什么意思,以此为基础,你能求出第一袋味精与第二袋味精的总质量是多少吗?
你是怎么想的?(此题中的各想法关键突出相互抵消,其余方法以顺其自然为主)
有没有和他不同的想法?
4、很好,这里他运用到了相互抵消。那第三袋与第四袋呢?
5、说的非常好,刚才我们分别求出了第1袋和第2袋、第3袋和第4袋味精的总质量。那你能求出5袋味精的总质量是多少吗?(同时多媒体出示问题)
关键是引导学生用抵销的多种方法述说想法。
大家的.方法可真不少啊!
6、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正负数作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在许多时候是可以相互抵消的,但在有时也可以求得两个量之间的间隔。
变式练习:太空游戏时间表
1、观看神舟七号升空片段视频。你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
2、认真观察这个时间表,从中你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任意调整准备的三个问题)
⑴-3表示什么意思?太空人什么时候穿上太空衣?
⑵ 说一说太空人的活动安排?
⑶ 两餐之间相隔多长时间?
⑷ 可以把“进餐”的时间设为0时吗?“全体集合”该用即时表示?发射火箭呢?第二次进餐呢?
⑸ 现在我们再来看两次进餐的间隔时间,怎样?
机动:综合练习:
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1、六年级进行 “数学基础知识“竞赛。规则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得-10分.在第一轮竞赛中,六(1)班答对 8 题,得( )分;答错 3 题,得( )分;最后得分是( )分.
2、某村 共有5块水稻实验田,每块实验田今年的收成与去年相比情况如下(增产为正,减产为负):
45千克, —40千克,30千克, —16千克,—5千克
今年水稻试验田的总产量与去年相比情况如何?
3、再次利用引入图:大庆的温度是-3 ~ 3 ℃。齐齐哈尔的温差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整体回忆正负数学习所得。
总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可以相互抵消.
2、正负数还可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并且可以求得两个量之间的间隔。(板书:求出间隔)
师:我们有这么多的收获。在具体的题中你可以灵活运用它们吗?
五、布置作业,再次引导对正负数的理解和应用。
我们不光要在题中能灵活运用,对正负数感兴趣的同学,你可以根据我们的在校作息时间表,制一张类似太空游戏时间表的数轴,也可以在学了这节课后,多留意生活中的正负数,并想想他们表示的意义。因为只有对数学知识学以致用,才能掌握的更牢固,理解的更深刻!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学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认识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找出圆的对称轴。
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德育目标: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课本的情景图,动物设计的汽车,思考兔博士的问题。
学生回答
师:你想过没有,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车轴又是安装在哪儿的?又是为什么?生答。
师:这一切,都跟圆的知识有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师:说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圆。
生:一些圆形钟面,纽扣是圆形的,硬币是圆形的,球(球是立体图形,把球从中间剖开得到的剖面才是圆形。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
师: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2、用一个瓶盖或圆柱体在纸上描出一个圆,并剪下来。
学生独立完成。
3按照书上的方法折一折,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同学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进行总结。明确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同时介绍直径和半径。4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4)你还有什么发现?
师: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生汇报:
(1)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师:有没有谁有不同意见?
生:没有。
(师板书:半径无数条直径无数条)
(2)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
师:你量出你画的圆的半径是多少?其他同学呢?量直径的同学呢,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师:怎么不相等?要使半径都相等,必须加上一个前提条件。(板书:在同一个圆里与等圆中)
(板书:都相等)
(3)你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并小结。
(同一个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谈话:你能用字母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板书:d=2r,r=d÷2)
(4)圆是轴对称图形。
师:为什么?(因为将圆对折后能完全重合)
师:它的对称轴是什么?(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师:它有几条对称轴?(无数条)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师:同学们掌握得真好,下面让我们来完成几道挑战题。
1、填写下表。
2判断练习,全班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自己的意见。(正确的举手,错的不举手)
(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2)要画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4厘米。
(3)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4)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2、画圆。
3、解释与应用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师:为什么车轮子要设计成圆形而不设计成方形或其它形状呢?
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圆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坐车的人会感觉到非常平稳,这也是车轮都做成圆形的数学道理.
四:结课。
师:数学中也有很多美,只要你认真探究,善于发现你就能感受到美。
板书设计:圆的认识
在同一个圆半径-----相等、无数条
中直径-----相等、无数条
d=2rr=d/2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上册教案数学范文01-07
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案05-08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3-04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5-07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19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圆的周长01-17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热]02-20
上册数学练习二教案05-08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11-22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课》数学教案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