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案

时间:2024-10-03 20:33:45 教案 我要投稿

桂林山水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桂林山水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桂林山水教案15篇

桂林山水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文的作者使用了诗一样美的语言,描绘了我国奇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真可谓是一篇写景抒情,情文并茂的佳作。

  文章的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全文是按总起——分述——综合的顺序写的。先总写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然后写漓江的水之美,再写桂林的山之美,最后一段总结观赏印象。第二节和第三节,采取了基本相同的结构和句式,表现了一种整齐的美,复沓的美,写法上很具特色,其次,文章首尾呼应,突出了中心,使文章结构十分严谨。

  作者对桂林的山水,观察得很细致,因而抓住了景色的特点,在具体地描写中,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把独特的姿容描绘了出来,把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心驰神往。

  此外,文章遣词造句简洁优美,各段之间衔接自然、紧密,文章虽短小,读后使人回味无穷。

  二、教学要求

  1、通过读、背,领会课文描写的意境,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通过观察比较,概括事物特点的方法,并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复习比喻句。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并把句子写具体。

  4、学会生字,理解“危峰兀立”、“形态万千”、“波澜壮阔”、“连绵不断”的意思。

  三、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正音正字。

  2、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3、学习第一、第二小段。

  教学进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北方,有闻名于世的万里长城,在祖国的南方广西的东北部,也有一处闻名于世的风景区,同学们知道是哪儿吗?(板书:)

  (二)检查字词预习情况,正音正字。

  1、在学习课文以前,先看一看大家生字词掌握的情况。(出示小黑板)

  2、为生字注汉语拼音,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指导学生抓住生字特点,分析字形,掌握字形。

  3、比较“翡翠”两个字。两字中都有“羽”,要注意,写在下面作底时,羽字有钩;写在上面作头时,羽字无钩,成

  4、比较多音字“卷、佛、蒙”,通过组词使学生掌握上述三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三)指名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作者按什么顺序写观赏的?(作者按观察顺序,分为四段写的。先写作者为什么观赏,再写观赏桂林的水,接着写桂林的山,最后写对的总印象。文章是按:总起——分述——综合的顺序写的)

  (四)分析理解内容:

  1、读第一小段。说说“观赏”一词是什么意思?(观赏:观察、欣赏)

  2、美好的事物才会吸引人去观赏,作者观赏的是什么?(观赏的是桂林的山水)

  为什么桂林的山水吸引作者去观赏?(因为甲天下。甲是居第一。之秀丽是天下数第一的)

  归纳:第一小节开门见山,写出作者为什么观赏桂林的山水。

  3、读第二小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先写水?(因为作者泛舟漓江,离水最近,看得最清)

  4、作者泛舟漓江之上,为什么不落笔就写漓江的水,而要先写大海和西湖?(作者本意是要写漓江的水,却先用简略的语言写出大海具波澜壮阔之美;西湖具水平如镜之美,它们各有特色,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用映衬的手法,把漓江之水的特点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

  5、作者用了哪些词语强调了漓江的水更有特色?(“却”字是转折词,表明作者不写大海,也不写西湖,而要写漓江。“从没”二字表明漓江的水不同于一般的水,作者游历虽广,但“从没”见过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更具特色,更美)

  6、认真默读课文,指出漓江的水有些什么特点,用简练的词概括一下。(漓江的特点是“静、清、绿”)

  这三个字虽点出漓江水的特点,但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吗?(不能,因为写得不具体,没说明程度、样子)

  课文用了什么句式,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作者用了一个包括三个分句的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7、熟读这个排比句,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漓江水的?(静:本来江水流动,却让你感觉不到,可见静的程度。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水清明、纯净。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无瑕:瑕,玉上的.斑点。这是一个比喻句,写出漓江水绿得纯,绿得美,绿得可爱)

  8、作者泛舟漓江,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是漓江的水静。最后一句“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说明了这种感受)

  归纳:作者抓住了漓江水的特点,具体描写了它静、清、绿。

  9、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并体会文中所描写的意境。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第三、第四小段。

  2、朗读全文。

  3、填空练习。

  教学进程:

  1、指名朗读第一、二小段,并概括段意。

  2、指名读第三小段,大家考虑:这段的写法和哪段相似?(与第二小段相似。作者本意是写桂林的山,却从“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入笔,也是用映衬的手法,突出桂林的山别具一格)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小段。根据第二小段描写水的方法,分析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山的。(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边在书上划出有关词句)

  组织大家发言讨论,进行归纳:

  先抓住桂林山的特点:“奇、秀、险”,再具体进行分析。奇:拔地而起,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开头两句正面描写,中间一连打了三个比喻,最后以“形态万千”收拢。“形态万千”的意思是:形状、姿态多种多样。写出了桂林的山突兀峥嵘,座座山仿佛是大自然的造型艺术的杰作)

  秀: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比喻突出了桂林的山色特点,苍翠欲滴,色彩鲜明)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危峰兀立的意思是:山峰高耸直立)

  归纳:这一段作者同样用了一个包括三个分句的排比句,写出了桂林山的三个特点:奇、秀、险,而这三点分别从山形、山色、山势进行了具体的描写。每个分句都是通过丰富的想象,使用了恰当的比喻。读起来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小段,并体会文中所描写的意境。

  5、指名读第四小段。这段写了什么?(写的是作者观赏获得的总印象)

  “画卷”是什么?(有画轴的大画,卷起来称画卷。课文指桂林优美的风景像画儿一样)

  为什么作者最后用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样两句诗来概括?与开头一句关系如何?(作者把桂林的山、水、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融合在一起,用一个长句子写出来,勾勒出一幅彩色图。作者泛舟漓江,如入画中,并把读者也领入那无限美妙的境界中去了。结尾诗句与开头诗句前后呼应,使文章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归纳:本段写出结合的美景。

  6、要求学生朗读全文,要亲切、抒情,并领会文中描写的意境。

  7、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文描写了奇丽的景色,赞美了“甲天下”,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感情。

  8、小结本课的写作特点:

  本文的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开头先总起“甲天下”,然后分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最后把山水结合起来,加以概括。首尾呼应,突出了中心。

  本文观察仔细,抓住景物的特点,加以具体描写。想象丰富,比喻生动,作者又使用了诗一样的语言,借景抒情,使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眷恋之情。

  填空练习:(出示小黑板)

  1、漓江的水真()啊,()得让你();漓江的水真()啊,()得可以看见();漓江的水真()啊,()得仿佛那是一块()。

  2、桂林的山真()啊,一座座(),各不相连,像(),像(),像(),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啊,像()的屏障,像()的竹笋,色彩(),()水中;桂林的山真()啊,(),怪石(),好像一不小心就去栽倒下来。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熟练地背诵课文。

  3、抄课文第三节中的比喻句,说说它们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4、仿照课文描写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写法,先概括抓住特点,然后具体描写,写校园或公园环境特点。(片断练习)

  板书设计

  四、教学提示

  1、这是一篇散文,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好教材。在本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韵律的美,文章结构的美,以及祖国山河壮丽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本课教学中要通过词句的理解,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例如: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从而体现桂林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壮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理解能力。

  3、本课教学中要加强朗读指导,在掌握本文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4、要使用电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如幻灯、录音等。

桂林山水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景物特点,展开合理的、丰富的想像,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2、通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

  3、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感受能力。

  4、学习文章的结构方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设想:

  1、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动手的习惯。

  2、采用多媒体的课件,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一种真切的感受,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掌握文章的重点、难点。

  四、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桂林山水、泰山、香山、西湖、大海的图片、录像带、录音机、磁带)。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我们的祖国辐员辽阔,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壮丽秀美的江河湖泊,有一望无际的良田沃野,还有闻名于世的桂林山水。今天,我们师生共同领略一下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板书课题:桂林山水

  下面请同学欣赏桂林山水的录像,这就是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看到这旖旎的风光,美丽的景色,我们不禁为之陶醉。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大家想更深入地了解桂林的山水吗?请打开课本,边看插图边听录音《桂林山水》,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文中的佳词妙句及优美的语段。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你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4、反复朗读课文,然后小组交流在自学中所得或疑难问题。

  5、同学们互读,检查朗读课文是否准确,读准啊的不同读音

  三、品读课文,感悟语言美

  1、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并说出理由

  2、让学生欣赏课件:波涛汹涌的大海,风光绮丽的西湖与漓江的水进行对比,显示出漓江水奇特美(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两个词)。

  3、看了以上的画面,你知道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

  明确:漓江的水真静啊,漓

  江的水真清啊,漓

  江的水真绿啊!

  4、试着背诵

  本段,闭上眼睛插上想像的翅膀,在头脑中再现漓江水的样子。

  明确:漓

  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只有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的水纹,才让你感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5、漓

  江的水为什么会给你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

  明确:那鲜明的对比,一气呵成的排比,生动形象的比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突出了漓

  江水的静态美。

  四、引导自学,自由表演

  大家还喜欢哪一段?说说看

  1、观赏课件:把泰山、香山、桂林的山进行对比,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2、从以上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总结出桂林山特点吗?

  3、请同学们结合插图美读课文,在图中找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像竹笋、像屏障

  4、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在漓

  江边上还会矗

  立着什么样的山峰呢?边读课文边在头脑中想像桂林山的形状,然后把你想到的画面,用你手中的彩笔勾勒出来,比一比,看谁

  是我们班的小画家?

  5、再读课文,总结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明确:奇、秀、险。

  6、你喜欢它的哪一个特点?大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7、大家知道了桂林山的特点,再让我们领略一下庐山的真面目吧!播放庐山的画面。谁

  能记起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师生共同观赏画面,共同记几遍,再用自由记忆的方式把它背下来,默写在你的积累本上。

  五、总结全文,抒发感情

  1、看着这样的山水,你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请把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

  明确:我看着这样的美景,像是走进了边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教师总结:它写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了乐趣,充满诗情画意。并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2、学习了本文,请大家分析一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全文的结构方式是怎样的?

  3、大家游览了这么长时间,我们中间好像缺少一位导游,今天我们学习了本文,有谁

  能担此重任呢?

  在碧波荡漾的漓江边上,有许多木筏小舟在等着我们呢,让我们着水舟,轻轻地划动着双桨,在漓江中畅游,同时播放着《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曲,小导游在声像的配合下,为我们介绍桂林山水

  六、板书设计:桂林山水

  奇秀险

  桂林山水

  甲天下

  静清

  绿

桂林山水教案3

  一、导入课文,学习首节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1、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配乐欣赏”。

  2、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

  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三、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

  1、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⑴ 介绍漓江:

  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⑵ 静:

  ① 请同学们来看插图:

  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演示:“桂林的水”。

  (点击略缩图可放大)

  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

  (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② 朗读指导:

  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③ 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

  ⑶ 清:

  ① 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

  ② 先请同学们来看一幅图片,演示“水中倒影”。

  (在课件中把鼠标放在两幅图片的中间,会出现详细的说明文字。通过这幅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清 )

  ③ 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

  演示“对比图”: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

  ④ 朗读指导:

  漓江的水清不清?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来表现呢?

  ⑤ 齐背。

  ⑷ 绿:

  ① “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② 演示:

  “半边渡”。

  (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中,还有其它的图片,教师可根据需要展示,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桂林水的三个特点)

  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⑸ 连读描写三特点句子。

  这是几个句子?一个还是三个?

  简要说明本自然节首尾两句,齐读全段。

  ⑹ 本节小结,演示:

  连续欣赏。

  (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点击画面中间的动画)

  2、了解桂林的山:

  ⑴ 过渡:

  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

  板书:(奇、秀、险)

  ⑵ 奇:

  ① 齐读“奇”一句:

  演示“桂林的山”:

  “象山”、“骆驼山”、“苹果山”、“雪狮岭”。

  欣赏这些图片时,把鼠标放在图片的中间部分,会有说明文字出现,如不想让学生看到,请不要把鼠标放在中间。

  语言补充:

  朝板山、九马画山、八仙过海、月亮山、孙悟空吃仙桃等等。

  (需要有关这些山的文字说明,请到我的专辑中下载)

  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② 指导朗读。

  ⑶ 结合七幅图片,让学生理解山之“秀、险”。

  ⑷ 连读三个特点的句子。

  三、理解“连绵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山水

  1、教师接读:

  (这样的山……连绵的画卷)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围绕、倒映)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进这哪儿?

  2、理解“连绵的画卷”:

  板书:连绵的画卷

  什么是“画卷”,“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

  演示:地图。

  由桂林到阳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万点峰峦之间。一路上风光奇丽,奇峰夹岸,青山浮水,碧水萦回,真犹如一幅百里的画卷。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

  3、齐读全段。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再次演示:

  “配乐欣赏”:看看你有没有在“画中游”的感觉。

  四、《桂林山水歌》

  桂林的山水如诗如画,下面老师要为你们介绍一首诗《桂林山水歌》,这是诗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眼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

  演示:“桂林山水歌”,结合学生特点运用灵活的手段,让学生通过读感受诗中桂林山水的美。

  五、总结升华

  1、本文写了什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你游过桂林吗?你游过什么地方?

  (让学生畅所欲言,赞美祖国美丽的山河)

  桂林美景83千米,一幅多么宏伟的连绵的画卷啊,可这83千米,在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它又是那么微不足道,我的祖国美丽的山河又岂止在于桂林山水,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美丽山河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国是多美丽,我们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而感到自豪。

  3、欣赏“带”字:最后老师请你们来欣赏桂林最精彩,最奇特的一道风景线。

  演示:“鉴山楼石刻”。

  让学生根据课件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找学生代表来回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学生回答,总结结束全课。

桂林山水教案4

  【预设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优美风景,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培养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学会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会读“啊”的变音,理解峰峦雄伟、奇峰罗列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过程】

  一、欣赏音乐、图片,揭示课题

  1、学生欣赏音乐《我想去桂林》,试问:那位歌手为什么这么想去桂林呀?

  (桂林的山水非常的美;桂林的山水甲天下)

  你们去过桂林吗?看过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吗?老师这里有桂林山水的图片,想不想看呀?

  2、学生欣赏配乐图片,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美感。

  师:美吗?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或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这几幅图或其中一幅图吗?

  3、揭题,板书课题:

  过渡:是呀,多美的山山水水,这就是桂林,一提到桂林,在人们的脑子里就出现那挺拔峻峭的孤峰,倒影清翠的漓江,一切都像神话中的故事那样奇特,怎不令人神往。自古以来,文学家以脍炙人口的诗句吟咏它,绘画家以使人迷恋的丹青描绘它,摄影师以令人神往的镜头记录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和作者一道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好吗?

  (板书课题:桂林山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找出作者游览桂林后的感受的句子。

  2、反馈:

  ⑴ 检查生字、新词。

  ⑵ 指名分段读课文。

  (再思考作者游览桂林后感受)

  ⑶ 交流反馈: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内容)

  三、欣赏图片,感悟文本

  1、自读自悟,感受文本之美:

  ⑴ 思考: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向我们描绘桂林山水的`特点的。找出相关句子,喜欢的可以多读几遍。

  ⑵ 反馈:

  (板书:奇、秀、险;静、清、绿)

  2、图文结合,欣赏文本之美:

  ⑴ 思考:桂林山水真有这样的特点吗?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你能从这些图中感受到吗?感受到哪些特点?

  (结合课件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⑵ 反馈:

  句1: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的山奇在哪里?理解:奇、拔地面起、奇峰罗列、开态万千,想像:还会像些什么?)

  句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什么叫秀,桂林的山秀表现在哪里?理解:翠绿的屏障)

  句3: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为什么说桂林的山“真险”,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⑶ 练习:

  给图片配音(有感情的朗读)。

  3、写法揣摩,仿写练习:

  ⑴ 出示整段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问:这里,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作者在描绘桂林山的特点时,写法上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

  (把桂林的山与泰山、香山进行比较,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的山奇、秀、险等与众不同的特点)

  ⑵ 仿写:

  这种写法好吗?你们也游过不少地方吧?你们能用这样的方法写一段话吗?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背诵第3段。

桂林山水教案5

  1.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第1课。本单元以写景为主,《桂林山水》是开篇的精读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以“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按“漓江水—桂林山”的顺序展开,用饱醮激情的笔触直抒胸臆,在一连串的对比与排比中,通过众多的比喻,巧妙地勾勒出桂林山水的独特风貌,可谓情景交融,形神兼备。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和祖国语言的美;二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直接表达、间接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通过品读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认识排比句,领悟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体会蕴含在词句中的热爱之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3)能力目标:

  在多元的教学环境下,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和学生自己搜集来的资料来领略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一番独具特色的美,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文第二、第三两个自然段分别具体描绘了桂林水、山的特点,是全文的主体,也是重点。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及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最后一段是一个比喻句,中间又夹着一个排比句。(教案 ) 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山水是画的主体,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则是点缀。多美的一幅山水画!大自然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夺天工的画卷,作者简直入迷了,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感觉到自己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静美之中。作者这种对桂林山水热爱的感情的流露,是学生入境动情的难点所在。

  4.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精读二、三自然段,理清思路、品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第三课时:整体回顾,检查背诵,布置课外阅读。

  5.教具准备

  相关的课件。

  二、说教法

  教法设计意在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设计思想,围绕学生各方面及其潜能的发展这一核心,合理统合课程各方面的因素,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采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法开展学习。采用“以读代讲”安排教学环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整个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新知的过程,对知识整合、建构的过程,更是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过程。

  三、说学法

  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感受,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对本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如下:

  整个教学过程按“创设意境,感知桂林山水——合作自学,掌握文章写法——品词赏句,激发情感”渐次展开,向课文外围拓展,介入生活,走入学生内心。这样组织教学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使学生在循序渐进基础上加深认识。

  创设意境,感知桂林山水

  教师当导游,让他们通过课件“桂林山水游”,来领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丽的风光。然后请同学们说说他们浏览之后的感受,想法。这样做,就创设了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合作自学,汇报交流,掌握文章写法

  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

  对于小组活动,教师提出要求:先初读课文,默读并思考:关于桂林山水,你想了解些什么问题?再着重围绕桂林的山水有什么特点,组织各小组拿出他们课前收集到的,他们认为最能反映“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全班交流、汇报,介绍桂林山水的特点,在汇报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补充,通过汇报交流,使学生充分了解桂林的水“静、清、绿”,桂林和山“奇、秀、险”。

  教师要以读贯串整堂课,用多种形式的读,如朗读、默读、分组读、指名读,让学生朗读课文重点句段,引读通过比较感知,层层剖析,步步深入,由语言的变化带动情感的升华,体会赞叹

  之情,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最终使学生既体验到语言之美,掌握直接表达、间接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分小组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观察能力,注重维持其好奇心,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地探求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同时小组协作学习对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品词赏句,激发情感

  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课文,尤其是重点语句,读读议议,体会作者此时此刻入迷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背诵,做好语言积累。

  五、说板书设计

  19桂林山水

  静

  水清

  绿

  甲天下舟行碧波上

  奇人在画中游

  山秀

  险

桂林山水教案6

  教材简介:

  《桂林山水》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精读课文,写的是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桂林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课文按先总——分——总的写法,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深受学生的喜爱,是一篇很适合训练、指导诵读的好教材。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于本文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如果用讲授法,学生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它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学生直观的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地阅读,也有利于学生的体验和想象,提高审美能力。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精读课文,感悟美景,”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尽可能地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自然世界中,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感受到桂林的美丽景色,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美好,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段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段“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在感悟中探究,体验想象桂林的美丽景色。

  教学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形象具体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4、会认“澜、瑕、攀、峦、骆、驼、障”等7个生字,会写“漾、镜、瑕、峦、览、骆、驼、罗、障”等9个字,掌握“荡漾、无瑕、峰峦、游览、骆驼、奇峰罗列、屏障”等词语。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独特的美。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谈话:

  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浑源县境内有一处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谁知道是哪儿吗?(闻名遐迩的北岳恒山和巧夺天工的悬空寺)是的,我们家乡的北岳恒山以其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和雄伟的山川,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他们流连忘返,也令我们浑源儿女由衷地感到自豪,也由衷地感到骄傲。其实在我们中国像北岳恒山一样的游览胜地还是有很多,比如,水平如镜的杭州西湖,峰峦雄伟的东岳泰山,红叶似火的北京香山,还有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

  2、导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陈淼先生的一篇观赏桂林山水的课文。(板书课题)桂林,是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人们观赏归来时都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桂林的山水,那句话呢?谁知道呀?(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的美居天下第一!”

  3、师过渡: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我们就随着作者陈淼先生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去领略一下桂林的美丽景色吧!(板画小舟)看课文听录音,想一想,这篇课文总共几段?哪一段是讲桂林的水的?哪一段是讲桂林的山的?

  二、精读课文,感悟美景

  (一)观赏漓江的水

  1、我们先来看桂林的水(板画水),齐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漓江水的语句并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师生对话:交流画住的语句,漓江水的特点是(板书静、清、绿)。

  (1)请同学们用字或者关联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句子,报告给老师。(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又清又绿。)

  (2)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静静的,漓江的水清清的,漓江的水绿绿的。)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用亲切、亲昵或者可爱来评价,叠词使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

  (3)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这么独特,这么有个性,感叹起来,该怎么说?

  “静”念轻声,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示范)

  “清”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要念出清得见底的意思来。(示范)

  “绿”是很美,念时要念出美的意思来。(示范)

  3、漓江水静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要具体说明。老师读上半句,你们对下半句。

  (1)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2)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3)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并在课件中学习“瑕”字。

  (4)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教室里真静啊,静得。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4、这三个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是用什么标点符号隔开的?

  5、这样写是什么修辞手法?(排比句)把这种又静又清又绿的气势写出来了,给我们很深的印象。谁能把这种气势念出来?再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6、仿写排比句。今天我们学了排比句,我请你们做个小作业;我爱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这是一个句子,大家把它说成个排比句。

  7、学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这段明明是写漓江的水的,干嘛从一开始就写什么大海呀什么西湖呀?读第一句,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这是对比手法,可以衬托出漓江水又静又清又绿。

  8、读最后一句,找见一对反义词,(前进和后移)其实第一段中的一个词和第二段中的一个词是近义词,你们找到了吗?(欣赏和观赏)大家跟我说,欣赏桂林山水,观赏桂林山水。(生跟说)用“欣赏”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换上“观赏”。比如可以说欣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也可以说观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但是有时候,可以用“欣赏”的句子却不能用“观赏”代替。比如说我欣赏音乐,不能说我观赏音乐。为什么?因为观赏是看,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听。

  (二)观赏桂林的山

  1、接下来同学们自学桂林的山,先自由朗读;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句子,体会桂林山的特点;

  2、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3、归纳桂林山的特点。(依次请学生板画山)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想象,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用了两个比喻句“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并在课件中学习““障”字。)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三、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师过渡: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欣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

  1、理解“空中、山间、江上”这样的层次、方位、立体感觉。(板画云雾迷蒙、绿树红花)。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3、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理解:“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完成板书的画卷)。

  (2)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板书)

  4、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探究内化

  1、看课文视频,此时此刻你们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我们的祖国很大,像桂林这样的山水全国各地都有,所以我们可以把“桂林”改为“祖国”,想象一下祖国的山水。

  2、加形容词来表示祖国山水的美?(秀丽、锦绣、美丽)

  3、说一句话表示祖国山水的美?

  4、改成感叹句,会吗?

  5、再加重语气,改成反问句,会吗?

  是的,第七课《走进丽江》,你将看到古城美,雪山美,第八课《五彩池》,你将看到形状美,颜色美……同学们!只要我们善于阅读,善于发现,善于感悟,善于探究,美就会映入我们的眼中,走进我们的心里。

  五、布置作业,渗透训练

  六、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教案7

  一、审题听读,初步把握整体

  揭示课题后,稍作讨论,让学生审题得知:本文要描写“山”景、“水”景,而此“山”此“水”位于“桂林”;紧接着便可以情境化语言“带领”学生闭目静听课文录音,借此“游赏”桂林山水,听读“游赏”完毕,让学生稍作回味后,教者归纳:

  ①跟随导游——课文录音,我们观赏了桂林山水的秀姿美态,由衷产生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②导游——课文先总括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以此引起我们的游赏兴致;接着分别让我们“看”了瑰丽的漓江水和秀美的桂林山;从而使我们具体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最后将山水相融,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山水画卷。

  这便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了课文内容和段落结构。

  二、看图自读,具体探索内容

  首先出示挂图(或揭示课本中的彩图)。

  然后让学生按下列要求(出示思考题)边看图边读文:

  ①仔细看图,观察发现桂林山水的特点;

  ②图文对照,找出文中与画面直接对应的语句;

  ③仔细读文,找出文中概括漓江水、桂林山特点的字词以及具体描绘这些特点的语句;

  ④赏图品文,体味这些语句在反映桂林山水特点上的精妙贴切。

  这样图文对照,看图帮助了读文,读文引导了看图,促进了观察力与理解力的相辅相成、同步发展,而一些富有表达力的重点字、记号、句等“双基”因素也在学生自品和教者点拨中得到落实。

  三、择要引读,深入理解重点

  此前,学生已“理智”地了解了桂林山水的特点,这里专将直接描写这些特点的语句提取,引读欣赏,强化重点:

  引:(身临其境般读第一节后)啊,果然名不虚传!看,漓江的水真静啊——

  齐:静得……

  引:漓江的水真清啊——

  齐:清得……

  引:漓江的水真绿啊——

  齐:绿得……

  引:(读完该节末句)再看,桂林的山水真奇啊——

  齐:(略)

  引:桂林的山真秀啊——

  齐:(略)

  引:桂林的山真险啊——

  齐:(略)

  至此,教者再以导游身份深情赞美地诵读末节。

  以上引读过程还可以由男生引读、女生齐读和女生引读、男生齐读的方式重复进行。

  四、辨析分读,直观发现写法

  首先略作启发,让学生把第二、第三节都分为两层。

  接着指名两学生(或指两组、或分男女)对每节都各读一层,有意识地显示出漓江水与大海、西湖的对比关系以及桂林山与泰山、香山的对比关系。

  然后让学生从分组朗读中直观发现这一对比手法对桂林山水美景的`衬托作用,体现了“甲”字。

  最后仍以对应分读方式,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揭示出来,体会它们的形象性、生动性,从而理解“画卷”的深刻含义。

  五、回味赏读,全面升华情感

  在以上内容、结构、语言特色都已分析就绪的基础上,根据已形成的整体板书指点学生全面回顾课文,然后身临其境,以真切的情感进行欣赏性的朗读,寄赞美之情、爱恋之心于每词每句之中。

桂林山水教案8

  人教版小语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并能背诵。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句,学习用相同句式写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代替讲解,欣赏和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情怀,热爱祖国的山河。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课文,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优美句子的韵味。

  2、教学难点: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桂林山水》,知道了桂林山水(生答师板书:甲天下。)游览桂林山水就像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点击幻灯2生答师板书:画卷)

  请同学们一起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出示幻灯3)

  二、导入新课

  师:这样的山是怎样的山,这样的水是怎样的水?这节课我们来细细观赏桂林的山水。(师边说边板书:山: 水:)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二课《桂林山水》

  三、学习2、3自然段。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 (出示幻灯4师读阅读要求)自读第2自然段:。①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关的句子。圈出概括特点的词。②想想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写出漓江水美的?(可与同学讨论)

  2. 交流汇报。

  (1) 汇报问题①:读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概括漓江水特点的.词是(生答师板书:静清绿)

  (出示幻灯5)齐读:静清绿

  看幻灯,说说你对漓江水的认识。

  (出示幻灯6)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出示幻灯7)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出示幻灯8)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大家说得真棒!我们来说说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写出漓江水美的?。

  (2)汇报问题②:(出示幻灯9)

  ①对比(出示幻灯10)

  a. 师引导读句子“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b. 师再引导或者生提问:作者写漓江,为什么拿大海、西湖与漓江对比呢?夸生提的问题好。

  作者没有直接写漓江,而是先用大海、西湖与漓江对比,大海是什么样的?(生答师点击幻灯出图:波澜壮阔)西湖是什么样的?(生答师点击幻灯出图:水平如镜)提问:美不美?(生答:美)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美的大海、这么美的西湖与漓江对比呢?是为了告诉我们(生答师引导:漓江水更美。)

  c.指导朗读。大海、西湖美,漓江更美,这句话怎样读呢?读一读。

  前半句用赞叹的口气读,后半句用惊讶的口语读,强调“从没看见过”(点击幻灯出示朗读提示:赞叹---惊讶)

  ②排比(幻灯11)

  a.引导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丽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b.师引导:你发现了什么?(对,这三句用同样的句式写出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为了强调江水真的很清,很静,很绿,所以作者用了三个“真”。大家用赞叹的口气来读一读江水的三个特点。)

  c.个别、集体读。

  d.背诵这个排比句。(点击文字推出幻灯)

  ③比喻。(幻灯12)

  a.引读“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b.作者把绿的江水比作无瑕的翡翠,这个比喻描绘了江水的美。

  c..用轻柔的语气读一读这个比喻句(点击幻灯出现:轻柔。二字)

  d.练习:仿写句子填空。(出示幻灯13)

  今天的天气真热呀,热得 。

  屋子里真安静啊,安静得 。

  外面真黑呀,黑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读第2自然段。(幻灯14)

  现在我们才知道为什么漓江的水甲天下让我们一起朗读第2自然段。

  过渡:俗话说,有山无水少灵气,有水无山缺刚毅。让我们走进桂林的山。

  (二)仿学习第2自然段的学法学习第3自然段。(幻灯15)

  1.自读。

  2.交流汇报。

  (1)问题①:

  读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栽倒下来。” 概括桂林的山的特点的词是(生答师板书:奇秀险)

  看幻灯,说说你对桂林山的认识。

  (出示幻灯16)奇……

  (出示幻灯17)秀……

  (出示幻灯18)险……

  (2)汇报问题②(幻灯19)

  ①对比(幻灯20)

  a.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指导朗读。赞叹---惊讶,点击幻灯出示泰山图、香山图,读出

  b. 泰山美,香山美,桂林的山更美。

  ②排比(幻灯21)

  a.“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

  (用了排比的手法,强调了山的三个特点:奇、秀、险。这样的句子要用惊奇的口气读,读出山的奇秀险来。)个别、集体读。背诵。

  ③比喻(幻灯22)

  “像老人,像巨象,象骆驼……”

  (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林山的形状千姿百态,朗读时要注意口气有所变化,读出山的多姿。)

  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山的险峻,朗读时要读出惊险。)

  (3)齐读第3自然段。现在我们才知道为什么说桂林的山甲天下,我们齐读第3自然段。

  (三)背诵2、3自然段。(幻灯24:采用填空提示法)

  我们知道了桂林山水的特点和作者的写法,咱们试着背背。生先试背,再齐背。(幻灯25)之后练习填空。(幻灯26)

  (四)再读第四自然段。(幻灯27)

  说说你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生1:桂林山水美如画。

  生2:桂林山水像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生3:桂林山水甲天下。

  生4:奇秀险的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水,静清绿的水倒映着奇秀险的山,让人感觉桂林山水如诗如画。

  生5: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五)思想感情。

  师:你们喜欢桂林吗?(喜欢),你除了体会到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还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六)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些感情再次观赏《桂林山水》。(边看边跟着朗读)

  四、布置作业。

  1.背诵《桂林山水》

  2.完成《自主学语文》

  3、板书设计:桂林山水甲天下{水:静 清 绿 山:奇 秀 险}

桂林山水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媒体素材和课文有机的结合,使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运用媒体素材、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入情入境地朗读去体会。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桂林吗?那可是个景色秀丽的地方。 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去游一游。揭题:桂林山水甲天下。

  2.选择部分精彩图片和一段视频素材播放给学生观看,再让学生说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体会作家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桂林山水,他主要赞美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点。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再想想人们为什么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初读课文

  1.出示桂林山水图、指导学生按照先局部后整体,先山水后其他的顺序观察画面、谈感受(水:平静、清澈;山:姿态万千;远处云雾迷蒙;近处小船、竹筏浮在江面)

  2.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图文对照找出课文中与画面相对应的语句。

  3.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字音读准,解决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质疑问难。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漓江水”。

  思考:漓江的水到底与别处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体演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同桌互谈感受。

  2.自读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静、清、绿)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①带着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自读揣摩。

  ②指名读,并点评。

  ③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文,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桂林山”。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概括桂林的山的特点)。

  3.小组交流,反馈。

  4.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并解疑。

  ①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②多媒体展示桂林的山,再对比泰山和香山。

  ③学生自己总结桂林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啊”的读法不同

  真奇“啊”读ya

  真秀“啊”读wa

  真险“啊”读na

  六、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在欣赏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走进课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读课文最后一段,你从这段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体会“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5.此时,我们已被桂林山水的美丽、神奇所陶醉,带着对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扩展

  1.总结

  我们一同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名不虚传。

  2.读了本课,你可能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3.欣赏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写一段话介绍当地的一处风景,使读的人能了解这处景物的特点。(可以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 静、清、绿舟行碧波上

  山—— 奇、秀、险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似”“卷”能正确读写“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段中“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的意思。

  教学课时:二课时

  课前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文字资料。2、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请同学说)你们知道广西什么地方的风景最美?你们谁到过桂林?你们觉得桂林怎样?没去过桂林的同学们借助课文到桂林游览一下,好吗?(板书课题:桂林山水)

  二、范读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听老师读读课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样美。

  三、自学课文,理清层次:

  1、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吗?好。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节课文写的是什么?第二,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小节的内容。

  2、学生自学。

  3、交流:谁能说说各小节的内容?

  4、小结:课文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别写桂林的水怎样,山怎样,最后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全文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

  四、讲读课文第一节。

  1、师:谁能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甲天下;引导学生理解“甲”的意思。

  2、出示图画,让学生观察图象并说说。

  3、生交流。

  4、引导学生辨析理解“观赏”和“欣赏”。

  五、讲读课文第二节

  1、师提出要求:先看图,再读书。看看漓江水怎样美,主要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把主要的意思抓住。这节课文有哪些词语把漓江水的特点写了出来?找出来并画上_____。2、学生自学。3、全班交流。4、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5、为了让学生体会句式的整齐、排比的作用,组织安排字、词、句训练。

  ①师:谁能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把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②师:如果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

  ③师: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该怎么说?再让学生念课文中的.这句话,师指导读。

  ④师:光感叹能把漓江怎么静,怎么清,怎么绿告诉别人吗?(不能)那课文是怎么写的?指名读,指导读,自由读,齐读。

  ⑤启发想象,体会“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的情景。

  6、引导学生比较,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出示三个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吧,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见。漓江的水又很绿,像无瑕的翡翠。这样写美不美?为什么?结合回答,教给学生排比句的知识。

  7、指导学生体会衬托的写法。①师:这段是写漓江的水的,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②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指导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③再让学生读“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

  8、小结。

  六、作业:

  我爱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把这个句子说成排比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讲读第三节。

  1、师:提出要求:同学们先看看图,再读课文,要抓住重点,把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画出,不懂的要做上记号。

  2、学生自学。

  3、生:提出不懂的词语,师通过图画、简笔画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形态万千、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4、让学生再读课文,要求用上一堂课学习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课文。

  5、全班交流,师启发其他同学纠正补充。

  6、齐读课文第三节。

  7、师小结:这节写桂林的山奇、秀、险,说明桂林的山……(生说)

  三、讲读: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交流:最后一节课文还写了哪些景物?

  3、结合学生回答:指导理解“画卷”“舟行碧波,人在画中游”的意思。

  4、再齐读课文。

  四、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再指名朗读全文。

  五、总结性训练。

  1、假如我们现在来到桂林,看到这儿山清水秀,我们说一句什么话?

  2、这时你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

  3、你能说几个形容祖国山河美的词语吗?你能说一句话表示祖国山河的美吗?改成感叹句会吗?加重语气,改成反问句,会吗?

  六、作业:

  1、找出文中写山写水的词,归好类抄写。

  2、用排比的句式来描绘家乡的一处风景。

  板书:总述:桂林山水 甲天下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桂林山水教案11

  一、创设情景,诱发美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处你印象最深的景色?

  学生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色

  (设计意图: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生活中,是那么可亲可近,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师: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板书课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播放桂林山水录像片)

  学生欣赏,然后谈感受。

  (设计意图有声有色的录像是真实的生活情景的再现,给了学生直观形象的情景,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1、师:这么美的景,怎能让人不喜欢呢?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从文字中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我相信同学们能读得好!遇到难读的地方,向同桌请教,并多读几遍。(此遍朗读,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正确、读流畅)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的同学听。

  4、回答: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设计意图:1、学生边读边感知课文,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2、“让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这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享受激励、鼓舞和鞭策,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探究课文,品味美

  (一)、读中感受美

  1感受“水”美

  (1)、播放多媒体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漓江水的独特美。)

  (2)、你能把漓江的水美美地读出来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

  (3)、说一说: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漓江的水静、清、绿。)

  2、感受“山”美

  (1)、用多媒体课件先后展示: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桂林山的独特美。)

  (2)、你打算怎样来读桂林的山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文)

  (3)、播放课文配乐(学生配乐读文)

  (4)、说一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桂林的山奇、秀、险。)

  3、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境界美

  (1)、播放录像片断:游客成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情景。(学生感受情境

  (2)、假如你也乘着竹筏荡游在桂林山水之中时,你想把那般情景描述一番吗?请带着你的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学生配乐朗读)

  (3)、说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谈)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课件和录像,给了他们活生生的生活情景,学生就产生

  了初步的感受,然后重点让学生读课文,而且是让学生自己揣摩着读,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和作者的心灵对话,不仅能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到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文气美。在读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课文的语言和意境的美,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中探究文本之美。)

  (二)画中亲历美

  师:通过同学们对桂林山水画面的感受,对描写桂林山水文字的朗读,在你们的头脑中,一定有了许多美好的画面,那就动手画一画吧!画完后交流一下。(学生自由作画并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作画,学生又一次亲历语言文字,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在交流中相互探究促进,对桂林山水的美有了更进一步的感受。)

  (三)、说中体会美

  1、师:同学们,桂林的山水如此美不胜收,大家都很喜欢吧?你们也想赞美一下桂林山水吧?那就请同学们为桂林山水美言几句吧!可以是自己创作的小诗,可以是几句发自肺腑的感言,也可以引用名言或诗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桂林山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赞美桂林,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更是在组织表达情感的语言中探究到了文本之美。)

  四、启发想像,创造美

  1、假如你是桂林山水的导游,你怎样想游客介绍桂林山水的美?

  2、学生自主组织导游词并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进行转换角色、运用语言的训练,从而为将来走向生活进行的一次很好的锻炼,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活跃了学生思维,启发了学生创新。)

  五、欣赏诗歌,升华情感

  师:桂林山水是一副奇丽的画卷,是一首抒情的歌曲,是一段旖旎的诗篇,是一处温柔的仙境,让我们一起欣赏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老师朗诵,并配以画面展示)

  学生欣赏诗歌

  (设计意图:深化主题,升华情感)

  六、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

  2、观察一处风景,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

  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组内还未解决的问题,并全班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和身边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学生的探究得以扩展

桂林山水教案12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设计思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教师先创设优美的生活情境,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后,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桂林山水的投影片。

  3、制作的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谁去过桂林?桂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座美丽的城市。因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那里山青、水秀、石美、洞奇。不少文人墨客写下很多诗文赞美它,唐代诗人韩愈就曾留下“江作青罗带,山如

  碧玉簪”的诗句。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继续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

  二、整体感知,带入情境。

  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演示:“配乐欣赏”。

  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了解美丽的桂林。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是“天下第一”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交待了作者荡舟漓江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向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统领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讲解“观赏”与“欣赏”的异同。

  (“观赏”中的“赏”,就是“欣赏”的意思,“观”就是“看”的意思,我们常说“欣赏夜景”“欣赏交响乐”这说明“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只听不看”。而“观赏”却非看不可。)

  (3)指导朗读,要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四.精读第二段,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描写漓江的水的句子用笔划出来,写一写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请学生概括地说特点。(板书:静、清、绿)

  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5、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

  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6.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突出了水的静。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五、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品品、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描写桂林的山的句子。

  品品: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

  3、出示文字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像,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4、请学生概括地说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特点之一“奇”:

  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4、结合画面,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具体的描述。

  5、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的特点的?

  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其奇、秀、险的特点。其中运用了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

  设计意图: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段的教学由教师“扶”,

  第三段“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后,给

  学生思维以导向,使他们积极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得以充分体现。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渡语: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课件,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1、配音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交流: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汇报:

  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3、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4、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够直观地、创造性地理解语言文字。

  七、总结全文

  本课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现在,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体会一遍吧。

  八、知识拓展。

  1.出示诗

  浓碧

  是谁将百里漓江,

  染成浓碧?

  是谁在晶莹的水底,

  铺下了片片芳草地,

  轻软又柔和?

  船行在绿玻璃上,

  人影倒在绿玻璃下。

  绿草在水底探起头来,像是向水面上问:

  你下来吗?

  2.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一处景物。

  板书总述甲天下

  桂林山水分述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总结美如画

  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的经典之作,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让人读来爱不释手。以读为主,品味桂林山水之美是本课教学的特色。

  课文开头一段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以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课文的第2、3自然段围绕“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名句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

  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主要通过读——找——品——抓(语言表达方式)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学生通过学习总结了这段的表达方法,即:①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的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把水之特点来展现;②运用衬托、对比的写作方法突出漓江水的特点。第三自然段的写法与第二自然段的写法相同,所以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放手让学生按照上述方法自学,做到有扶有放,收到较好的效果。本文语句优美,让人百读不厌。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从朗读中感悟桂林山水的美,我采用了多种不同的读书方式,如:自读、品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等,从读中品味景美,从读中感受本文的语言之美。为了让学生认识排比句,我在学习完第二自然段时安排了一个写话训练——训练用排比句式写话,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和仿写能力。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段,我又一次以引读总结全文,揭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另外,在教学桂林之山时,我还以抓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词语为重点,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如“拔地而起、奇峰罗列、色彩明丽、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只有理解了这些词语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山之险、秀、奇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桂林的山还会有哪些形状?并出示了相对应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桂林的山之“奇”的特点。课后我留了一个仿写作业,并发现学生模仿例段写话的积极性非常高,我又利用一节课时间让他们交流、互相欣赏。同学们把对比、比喻、排比等写作方法都用在了自己的写作中,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精妙之处吧!

桂林山水教案13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有以下两大特点:

  一、生动形象、简洁明了的语言美

  本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写,语言简洁明了。同时,大量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把一幅如画的桂林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读来琅琅上口,令人心驰神往。

  二、文章层次清楚、过渡自然、前呼后应、整齐划一的结构美

  这篇课文是按总起──分述──综合的顺序写的,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地把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展现在我们眼前。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3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作者面前。采取了基本相同的结构和句式,表现了一种整齐的美。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因此,学习本文,应把重点放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借助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景色美,同时感受祖国的语言美。

  二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前呼后应的谋篇布局法和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总之,本文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的得力佳作。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文章,想一想: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出示挂图,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注重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注意培养学生收集资源的习惯、能力及资料共享的意识。

  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 观察图画、录象中漓江的水;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⑵ 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⑶ 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三点:

  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

  ⑷ 这段的三个特点,排比得当。这个自然段之所以让人充分感受到漓江水之美,与第二句三个特点的排比大有关系。描写一个事物,抓住它的'三个特点写,既全面又具体这里写漓江的美,连用“真静”“真绿”并列表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个自然段中,三个句子各有特色,句句精彩。对比、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产生了相当好的语言效果,读起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

  ⑴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诵。用多媒体课件,先后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

  ⑵ 自由练习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⑶ 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用词之精妙。

  ⑷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

  ⑸ 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⑹ 总结:

  这一段作者同样用了一组包括三个分句的排比句,写出了桂林山的三个特点:奇、秀、险,分别从山形、山色、山势进行了具体的描写。每个分句都是通过丰富的想象,使用了恰当的比喻,读起来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师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导读课文。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

  ⑴ 引导学生质疑。

  ⑵ 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⑶ 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⑷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

  ⑸ 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6、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这段写了什么?

  写的是作者观赏桂林山水后的总印象。“画圈”是什么?为什么作者最后用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样两句诗来概括?与开头一句关系如何?(作者把桂林的山、水、云雾、绿树红花、竹伐小舟融合在一起,用一个长句子写出来,勾勒出一幅彩色桂林山水图。作者泛舟漓江,如入画中,并把读者也领入那无限美妙的境界中去了。结尾诗句与开头诗句前呼后应。使文章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总结:本自然段写出桂林的山与水结合的美景。

  录象的运用把学生自然地带到优美山水的情境中,激发起阅读文章的热情。学生情绪激动起来,对课文语言的感受一定会敏锐起来。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品味精美词句段,感悟语言表现力,不但体会到文中的思想感情,而且掌握读懂一篇文章的方法,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落实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朗读全文,整体背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

  第二、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2、播放多媒体课件中桂林山水旅游介绍。边看边想到文中哪些句子。学生不时发出惊叹声。

  3、练习背诵。

  4、提示线索,全班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根据影片回忆、想象,然后读出或背出与课文有关的或是正好能描述这些图片的句子,实际上是让学生运用语言来描述图象,再次感受文章语言的美,又亲眼观看山水的美景,这就是学语文、用语文的最好体现。

  四、转换角色,运用语言

  1、小结本课的写作特点:

  本文的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开头先总起“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分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最后把山水结合起来加以概括。首尾呼应,突出了中心。本文观察仔细,抓住景物的特点,加以具体描写。想象丰富,比喻生动,作者又使用了诗一样的语言,借景抒情,使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眷恋之情。

  2、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游玩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

  喜欢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题词,别忘了签名;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象鼻山这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喜欢写作的同学,仿照二,三自然段写公园的花或校园的树等一个片段。

  3、组织交流,选派代表汇报,师生共同评点。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题词”、“导游词”、“广告词”、“仿写”等多种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感悟理解。

桂林山水教案14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着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3、预习第三课《开国大典》

桂林山水教案15

  一、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的精读课文。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对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最后又用“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和“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两句总结,使读者对桂林山水产生了一个完整的美好的认识,既照应了课文开头,又丰富了“甲天下”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举一反三法、朗读体会法

  五、教具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云雾迷蒙,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桂林山水》。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I .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

  2.出示小黑板,提出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课文可分几段? 依据是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

  (三) 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

  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用“。。。”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并用“~~~”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2)学生汇报:漓江水的特点是:水:静清绿

  (3)具体描写这个特点的句子是: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①这时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比较这两个句子,体会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②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③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

  ④补充句子,选喜欢的说一说。

  1、街道上的人真多啊, 2、校园真安静啊, 3、早晨的空气真清新啊,4、花朵真香啊, (4)课文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湖,它们美在哪儿? 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5)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 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1、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

  2、借助图片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有什么样的特点。(山:奇、秀、险)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4.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桂林山水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呀。

  5.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 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复习阅读提示,明确训练重点。

  2.出示段意。

  3.学生归纳、讲评。

  (五) 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1.按照板书,小结全文。

  2.运用课后思考题3提供的提纲,指导背诵课文。

  学生练习背诵。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多种形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六)、作业布置:仿照本文的写作特点,描写一处景物。

  (七)、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画卷)

【桂林山水教案】相关文章:

《桂林山水》的教案06-28

《桂林山水》教案05-18

桂林山水教案11-08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05-15

《桂林山水》教案15篇03-20

桂林山水教案(15篇)03-23

桂林山水教案(集锦15篇)03-25

《桂林山水》教案(汇编15篇)03-05

桂林山水教案(通用15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