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分数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分数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小学分数教案1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数,那么小数与分数之间、分数与百分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希望通过本节课对分数、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的复习,你们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板书课题:分数(百分数)的认识]
⊙回顾与整理
1.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师: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明确: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2)师:分数与除法有着怎样的关系?
预设
生1: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生2: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
2.真分数、假分数的特点。
(1)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的分数值小于1。
(2)假分数的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假分数的分数值大于或等于1。
3.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
(1)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师:什么是约分和通分?
预设
生1: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生2: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3)师:什么是最简分数?
分子和分母是互质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4.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1)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①小数化成分数。
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例如:0.7= 1.25==
②分数化成小数。
用分子除以分母,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例如:=3÷4=0.75 =3÷25=0.12
=3÷7≈0.429 =4÷9≈0.444
③小数化成百分数。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末尾添上百分号即可。
例如:0.23=23% 1.7=170%
④百分数化成小数。
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即可。
例如:120%=1.2 85%=0.85
⑤分数化成百分数。
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例如:≈0.143=14.3%
⑥百分数化成分数。
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例如:85%==
(2)师: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预设
生1: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例如:=0.65,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和5。
=0.8125,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
生2:如果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中含有除2和5以外的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例如:≈0.056
分母中除质因数2以外,还有质因数3。
人教版小学分数教案2
教材分析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这为以后学习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学习本节课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学情分析
分数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非常要的一课,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面解决问题的学习。由于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必须在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要培养学生在探索除分数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以3盒水果糖的.重量为问题为切入点,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1)每盒水果糖重100g,那么3盒有多重?
100×3=300(g)
(2)3盒水果糖重300g,那么每盒有多重?
300÷3=100(g)
(3)300g水果糖,每盒重100g,可以装几盒?
300÷ 100=3(盒)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如何来计算呢?请同学们看黑板。
出示问题1。
请大家拿出一张操作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4/5。
师: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4/5÷2
请同学们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来研究4/5÷2怎样计算。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方法一: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5,也就是2/5。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
4/5÷2=4÷2/5=2/5
方法二: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做。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
4/5÷2=4/5×1/2=2/5
(2)质疑问难,理解新知
①师小结:有的是用分子除以整数,分母不变的方法算出结果2/5,有的是转化成分数乘法来做……那么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
②接下来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先列式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③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用第一种方法就不能做了。因为:上一题的时候,分子4是2的倍数,4÷2能得到整数商。而4÷3时,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数,得不到整数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数这种方法了。
生2: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来做……4/5÷3=4/5×1/3=4/15
能再讲讲这样做的道理吗?
师:“4/5÷3”表示把4/5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请同学们拿出第二张操作纸,你能把图中的4/5平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吗?
展示学生的分法
师(指着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这一部分是4/5的多少?
通过直观图理解4/5的1/3是4/15
(3)比较归纳,发现规律。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要注意的是:
结果最简。除号要变成乘号。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1、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学生总结)
五、作业布置
人教版小学分数教案3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根据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学会用方程解答。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了数量关系相同,通过复习题的分析解答,让学生找出熟悉的数量关系,再把题进行改动变化。在边画图、边分析的过程中,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思维,促进了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已经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问题的基础上,六年级学生能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去拓展,去学习更新的知识。
教学目标
逆向思维,能根据具体的数量和分率,求出单位“1”的量。通过教学, 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用方程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能确定单位“1”,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2、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教学过程
一、1、苹果的重量是X千克,梨的重量比苹果多5千克 。
⑴、梨的重量比苹果多了( )千克。
⑵、梨的重量是( )千克。
2、钢笔X元,比毛笔少了3元 。
⑴、钢笔比毛笔少了( )元。
⑵、毛笔是( )元。
3、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课
1、教学补充例题:水果店运来了一些苹果,已经卖了36千克 ,还剩下20千克,水果店运来了多少苹果?
(1)卖了 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运来苹果的重量-卖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解:设运来苹果X千克。
x-36=20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比航模组多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 (1+)
(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
(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
解:设航模小组有人。
(1+)=25
=25÷
=20
答:略。
三、小结
1、今天学习了两道应用题,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练习
练习十第4、12、14题。
人教版小学分数教案4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5—6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究和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正确地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探究的能力。
3.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让学生理解一个分数可以表示的两种意义。
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知基础上的深入理解。在这节数学课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直观的位置关系,还要从分数意义中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联系。所以在本课的的设计中,以分数意义的辨析贯穿始终。因为分数的意义,本身就是除法的界定,这才是分数与除法最根本的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究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情况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做分子。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
教具学具:
课件,模型。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孩子们,上课之前先考验下大家,(出示课件)这个谜底是什么?
生:月饼。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们喜欢吃月饼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在月饼中也含有许多数学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把6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计算?
生:2块,6÷3=2(块)。(板书)
师:说得真棒,要是声音再大些就更好了,我们再来看下一个问题,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
生:0.5块,1÷2=0.5(块)。(板书)
师:表达得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老师就继续考验大家,如果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
师:你为你们组又增添了一份光彩。看来大家已经能够解决分月饼的问题了,不用学具直接说出5除于7等于多少?
生:七分之五。
师:非常正确。我们再来看这些算式,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时侯,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商?
生: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谁作分母?用谁做分子?
生:用被除数作分子,除数作分母。
师:那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谁能用语言概括下?
生: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除数分之被除数。
师: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了不起!
师总结: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为分母,被除数作为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所以,分数与除数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式子来表示为: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板书)。用字母表示是?
生:a÷b= a/b(b≠0)(板书)
师:这个关系式里每个数的范围要注意什么?
生:因为在除法里除数不能是零,所以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即b≠0。
师: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教师强调: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师:今后我们再看分数时,会有两种意义。(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也可以是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二、巩固练习
师:你们知道阿凡提吗?你有他聪明吗?敢不敢挑战他?我们来闯关,大家有信心吗?
1.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1)3÷2 =()
(2)2÷9 =()
(3)7÷8 =()
(4)5÷12 =()
(5)31÷5 =()
(6)m÷n =()n≠0
2.把5千克糖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 )千克;把1千克糖平均分成7份,5份是( )千克;也就是说5千克糖的( )和1千克糖
的( )是相等的
三、课堂小结
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重点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结束语: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并学会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其实生活中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探索,快做个有新人吧,你会成长得更快!
四、作业布置
练习十二第1,3题。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b= a/b(b≠0)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引入课题之前,先利用谜语激发学生兴趣,引进分数,复习旧知。在探索新知时,从想象中每人2个饼,到一张饼,把一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能得到几块?有了刚才的复习知识进行铺垫、迁移,很容易能用算式1÷4来计算,学生很快会说出1/4,这时我会再提问:为什么是1/4?你是怎么分得?学生用准备的圆片分一分;接着出示:学生一步步经历了分得过程,对分数的意义就理解得更好了,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是3/4。当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可以理解为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也可以理解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也就是说,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建立过程,实质上是与分数的意义的拓展同步的。教学之后,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就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存储于学生脑海里的状态而言,除了抽象性的之外,应当是抽象与具体可以转换的数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分数教案5
分数乘、除法及比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为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对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及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复习。
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强调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的同时,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2.重视对相关概念、性质及某些知识间相互关系的复习。
教学中,把比的相关概念、倒数的相关概念、比的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等作为重要的复习内容,结合教材相关习题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将比与分数、除法联系起来。
3.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把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和用比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重要的复习内容之一,结合教材习题,重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通过对比练习,更好地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以及比的有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同点:题中的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同。
不同点:①题表示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
②题表示单位“1”的量未知,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计算。
(3)总结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方法和解题关键。
①方法:表示单位“1”的量已知,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表示单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计算。
②关键:找准表示单位“1”的量。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习题,复习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在对比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方法和解题关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115页6题。
地球上海洋面积是36000万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地球总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2.完成教材116页8题。
(1)五年级同学收集了165个易拉罐,六年级同学比五年级多收集了。六年级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
(2)四年级比六年级少收集了,四年级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
3.完成教材116页10题。
一列火车的速度是180千米/时。一辆小汽车的速度是这列火车的,是一架喷气式飞机的。这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多少?
4.完成教材116页11题。
(1)用84 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2∶1。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84÷2=42(cm) 长:42×=28(cm)
宽:42×=14(cm)
(2)用84 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84÷(3+4+5)=7(cm) 7×3=21(cm)
7×4=28(cm) 7×5=35(cm)]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小学分数教案6
设计说明
本节课复习的是百分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常见的百分率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基础之一。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特点:
1.创设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生活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复习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在列表对比中,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2.巧用图示,有序地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备受关注,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考过程,把知识要点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有序地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时,结合学生的回答,把三者之间互化的方法用图示表示出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并轻松掌握三者之间的互化方法以及相互间的'可逆关系。
3.重视迁移,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
根据百分数与分数的密切关系,百分数问题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与分数基本相同这一特点,联系分数知识复习、理解百分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能够正确解答百分数问题。这样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沟通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激趣
(出示课件)一件绒衣的成分如下:
羊绒:14.8%
超细羊毛:73.5%
天丝:11.7%
读出这件绒衣成分的相关数据,并说出这些数据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情境,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为高效复习作铺垫。
⊙复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
1.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1)什么叫百分数?它的意义是什么?(板书:百分数)
(像14.8%、73.5%、11.7%…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
(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展示,列表对比)
百分数 | 分数 | |
意义 | 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
区别 | 百分数通常只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 | 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具体数量。 |
联系 | 百分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00的特殊分数。 |
2.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1)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是什么?
①小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②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方法。(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③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2)巩固练习。
①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25= 0.2= 0.6= 3=
②把下面的分数化成百分数。
= = =
③把下面的百分数化成小数或整数。
42%= 108%= 5.4%= 200%=
3.复习百分数应用题。
(1)复习常见的百分率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116页12题)
取小麦500 g,烘干后,还有428 g。计算出这种小麦的烘干率和含水率。
烘干率=×100%
含水率=×100%
(解决问题,然后复习其他常见的百分率)
(2)复习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课件出示教材113页3题第(3)、(4)、(5)小题]
①一件衬衣原价125元,现在降价20%。现在售价是多少元?[125×(1-20%)=100(元)]
②一件衬衣降价20%后,售价为100元。这件衬衣原价是多少元?[100÷(1-20%)=125(元)]
③一件衬衣售价为100元,一条长裤的价钱是这件衬衣的150%,这条长裤的价钱又是一双皮鞋的。这双皮鞋售价是多少元?
长裤:100×150%=150(元)
皮鞋:150÷=180(元)
(3)小结。
解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解题思路与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一样:单位“1”已知,求比较量用乘法计算;单位“1”未知,求单位“1”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在系统复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复习应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题方法,使学生利用百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114页5题。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都进一步理解了哪些知识?
⊙布置作业
教材116页1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一)
1.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
3.百分数应用题
人教版小学分数教案7
设计说明
波利亚提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之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探究学习是体验学习过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这意味着教材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素材。
本教学设计从六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及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出发,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出问题、探究计算方法、对比优劣,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收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1.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了以前学习的知识,根据数据的具体特点,学生借助转化思想把分数与小数进行互化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灵活性的理解与掌握。
2.在对比中完成方法优化。
算法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发散思维而忽视学生思维优化的训练。在学生多种算法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最优算法,从而让学生明白:在计算小数乘分数的时候要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计算。
15×=×15=×=
2.引入新课。
师:上面的题你会计算吗?它们各是什么类型的分数乘法?你能说一说是如何计算的吗?
(学生回答)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老师为你们知道的这么多而感到骄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运算。
(板书课题:小数乘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回顾已学的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
⊙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教材8页例5情境图(不含问题),组织学生交流图中的信息。(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2)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小组交流后汇报。
(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2.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1)组织学生理解的意义。
师: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对题中的和问题的理解。
(交流汇报:尾巴的长度是身体长度的,求尾巴的长度,就是求身体长度的是多少)
(2)列出算式。
师:根据刚才的理解,你能用算式表示出这两个问题吗?
生1:求松鼠欢欢尾巴的长度,就是求2.1的是多少,可以用2.1×表示。
生2:求松鼠乐乐尾巴的长度,就是求2.4的是多少,可以用2.4×表示。
3.探究计算方法。
(1)探究2.1×的计算方法。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道题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一个因数是小数,另一个因数是分数)
师:那么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人教版小学分数教案8
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起始课.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的意义与分数又有所不同。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的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也具备了初步的自学能力,因此,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依据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确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让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借助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初步理解百分数
师:昨天我们进行了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的测查,老师特别统计了一下这次考试的情况,请看:
数学第二单元知识测查情况:
90分以上的30人,占50%
80分以上的18人,占30%
70分以上的6人,占10%
60分以上的6人,占10%
师: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这次测查,90分以上的人数比较多。
生:我知道了70分和60分的人数一样多。
师:在这条信息中出现了一种我们没有学过的数,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数吗?
生:百分数
师:在生活中,你们见过百分数吗?请说一说自己收集到的信息。
生1:我看到汇源果汁中,原果蔬汁含量100%
生2:我搜集到一件衣服的标签,上面写着:含棉60%
生3:社会书中写着:
(师评:你们真是些细心的孩子!)
师:究竟什么才是百分数呢?下面让我们共同来研究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
[反思:本课教学前,我们刚刚进行一次数学测查,我抓住学生急于知道测查结果这一心理导入新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建构百分数的意义
师:老师这有一条信息:
出示: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
师:根据这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六年级的三好学生人数占六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17÷100=17/100
继续出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
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能求出五年级的三好学生人数占五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师:列式
生:30÷200=3/20
师:同学们根据这两条信息提出了问题,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哪个年级的三好学生人数占的比率大呢?
生: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占的比率大。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把3/20通分后,变成15/100,这样我就知道了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占的比率大。
师:像17/100、15/100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板书:分母是100)
师:17/100是表示谁是谁的17/100呢?
生:17/100是表示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占六年级总人数的一百分之十七。
师:15/100呢?
生:15/100表示五年级的三好学生人数占五年级总人数的一百分之十五。
师:它们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生:百分之几。
师: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还有两个名字,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板书:百分数的意义)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你能用百分数的意义来说明我们班昨天测查的情况吗?请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汇报:
甲:50%是表示9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50%。
乙:30%是表示8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30%。
丙:10%是表示7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10%。
丁:10%是表示6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10%。
师:你还能用百分数的意义说明你课前搜集的百分数表示什么吗?
生1:原果蔬汁含量100%,是表示原果蔬汁占汇源果汁饮料的10%。
生2:我搜集到这件衣服的标签上面写着:含棉60%,是表示棉的含量占这件衣服所需材料的60%。
生3:社会书中写着:
师:运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呢?
生:百分数便于比较数量的大小。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百分数的含义,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在写百分数时,要用到一种特殊的符号,我想这部分知识大家通过自学就能学会
[反思: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我经过了反复的推敲,由完整地出示两条信息,变为逐一出示信息,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完全具有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学生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为建构百分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2、自学百分数的读、写法
师:请同学们看书第105页,自学百分数的读、写法。
汇报:
生:我知道这种特殊的符号叫百分号。
生:写百分数时,只要在分数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就可以了。
师:在自学的过程中,你发现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了吗?生1:我发现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
生2:我发现百分数的分子在大于100时,不必把它化成带分数。
生3:我发现百分数不用约分。
生4:我发现读百分数与读分母是100的分数也有点不同。读百分数时读作:百分之几,而读分母是100的分数时,却要读作一百分之几。
(师评:同学们看书看得真仔细)
师:那么,百分数与分数是不是只有这些区别呢?
[反思:这一环节中,充分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同时,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探究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师:请看:下列三句话中的分数,哪些可以改成百分数?哪些不能?
(1)修了一条路的3/5。
(2)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1/4。
(3)一根绳长5/8米。
生:我认为3/5、1/4可以改成百分数,而5/8米不能改成百分数。因为百分数只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它不能表示具体的量。
师: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师:的确,百分数只能表示谁是谁的百分之几,而不能表示具体的量这是百分数与分数的最大区别。
师:同学们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很多认识,其实,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下面,我们再看一看,百分数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
(三)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1、出示信息:
(1)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
(2)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22%。
看了这两条信息,你想到什么?
生:看了这两条信息,我知道了中国人多,而耕地面积少,所以我们要节约资源。
2、出示两种衣服的标签:A含棉100%B含棉75%
师:如果你是顾客,你会买哪一种,请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会买含棉100%的,因为它穿起来舒服。
生:我会买含棉75%的,因为它不缩水。
3、先读出下列百分数,再用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100%2%120%90%10%
(1)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
(2)六年一班有58人,今天全部出席,出席的人数占班级人数的()
(3)这次测验,不及格人数只占总人数的()
(4)我班在植树活动中栽了一些树苗,成活的棵数占总棵数的(),死亡的棵数占总棵数的()。
师:你是怎样选择这些百分数填空的呢?
生:小汽车的速度要比卡车的快,所以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120%。
生:六年一班的同学,今天全部出席,所以出席的人数占班级人数的100%
生:这次测验,不及格人数只占总人数的2%,我是先看第(4)小题,因为树苗除了成活的`,就是死亡的,所以成活的棵数加上死亡的棵数应是100%,这样,成活的棵数应占总棵数的90%,死亡的棵数应占总棵数的10%。
师:你们不仅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还很善于分析问题。
[反思:通过三道习题的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了德育教育.并对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的灵活性给予评价。]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生:我知道了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百分数的分子在大于100时,不必把它化成带分数。百分数不用约分。
生:我知道了百分数只能表示谁是谁的百分之几,而不能表示具体的量。
生:我知道了百分数便于比较,所以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师:我们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后我们还将利用百分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
整体反思:
百分数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又为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知识做好铺垫。因此,本节课我做了精心的设计,并将我的教学设想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的探索提供条件。在初步感知百分数及建构百分数意义的过程中,精心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并让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这些事实,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在抽象出百分数的概念后,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学生能看懂学会的,教师就放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百分数读写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学,不仅学会了百分数的读写,还通过观察,发现了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即: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百分数的分子大于分母时,不必化成带分数,百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必约分。这些知识的获得,是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得出的结论,从中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人教版小学分数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学情分析
学生在掌握整数加法的基础上,探索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过程,理解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
重点难点
1、分数加法的意义。
2、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1、(录音内容)我是妮妮,今天想请哥哥、姐姐帮我一个忙。我妈妈烙了一张饼,爸爸把它平均分成八份,爸爸吃了八分之三张饼,妈妈吃了八分之一张饼,我想知道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呢?谁要是能帮我,就奖给大家一个赞,我先谢谢哥哥、姐姐了。
2、师:同学们,能帮助小妹妹吗?那怎么列式(板书式子),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
活动2【讲授】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
活动3【活动】提示预习内容,学生自主学习
1、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一)师: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四个人的智慧,一定是很大的,下面就让我们小组合作来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
(二)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小组讨论
(三)学生讨论,师个别指导
(讨论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个人见解,提示可以借助辅助工具来解题。)
2、汇报交流
生1:同学们,下面由我来代表我们组跟大家分享我们组的做法,大家请看,我是把这张长方形纸当成妈妈烙的饼,我也把它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3份,我把它折回去,妈妈吃了1份,我也把它折回去,还剩4份,吃了也就是4份,占整张饼的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老师,我想对赵红俐的讲解做下点评,你的想法真奇特,能想到加法的逆运算减法来解决问题,你真棒,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你能继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
生2:大家请看,我们组是用折纸法,我把这张圆看作是妈妈烙的饼,我把它对折三次,平均分成8块,这3块是爸爸吃的,也就是八分之三,这1块是妈妈吃的也就是八分之一,一共吃了4块,也就是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3:我来为大家讲解说意义的方法,大家请看,我是把这张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了3块,相当于吃了这张饼的八分之三,妈妈吃了1块,相当于吃了这张饼的八分之一,两个人共吃了4块,也就是这张饼的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4:我们组是用画线段的方法来解答的,我是把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看成是妈妈烙的饼,把它平均分成8份,这3份是爸爸吃的,用来表示八分之三,这1份是妈妈吃的`,用来表示八分之一,一共吃了4份,也就是八分之四,请大家注意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5:我们组是用画图法来解决的,我是把一张正方形纸看作是妈妈烙的那张饼,把它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的3块,我是用蓝色表示的,妈妈吃的1块,我是用红色表示的,爸爸、妈妈一共吃了4块,也就是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6:我们组是用切割法来解决的,请八位同学来帮我完成,请大家手拉手紧密的围成一个圆,我把这个圆平均切成8块,这3块是爸爸吃的,这1块是妈妈吃的,一共是4块,也就是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我想对陶梦如的做法做一下点评,你的想法很新颖,但在日常的应用中不实用,我建议你可以用小棒来代替人。
生:我觉得小棒易丢,也不实用,可以用手指来代替小棒,因为手指不会离开我们的身体。
生:我觉得手指算小数可以,假如就没法算了,我觉得还是画图比较好。
生7:大家请看表示3个,表示1个,它们两的分数单位都是,所以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刚才大家用这么多方法来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那到底该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呢?
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师:同桌互记计算法则。
活动4【练习】能力提升
师:在阿拉伯流传这样一句话:“无论你有多少知识,假如不用便是一无所知”,谁能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出几道题考考大家?
人教版小学分数教案10
学习内容:
课本第97页例1及“做一做”,第99页练习十九第1、2、3题。
学习目标:
1.我会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把小数化成分数。
2.我能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回忆一下,说说小数的意义是什么?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
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
1.自学例1,小组合作交流
用分数表示:
用小数表示:
这两个结果有什么关系: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应注意什么问题?
①我的想法:
②完成课本97页“自己试一试”三个填空题。
3.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升华
5.我能行:“做一做”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
0.4= 0.05= 0.37=
0.45= 0.013=
人教版小学分数教案11
设计说明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以及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以上认识,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以实际生活情境为载体,感知百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百分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引入课题和百分数意义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通过课前对百分数的收集,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以实际生活情境为载体,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注重新旧知识的对比和迁移,体现类比的思想方法。
对比和迁移能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新旧知识混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从而扎实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设计中通过与分数的意义进行对比,明确分数的意义与百分数的意义的区别,更加突出百分数的`意义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的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资料,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师:你知道这些数叫什么数吗?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数?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像上面这样的数,如14%、65.5%、120%……叫做百分数。
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百分数的资料。
师:同学们收集到的百分数资料可真多啊!看来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那人们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百分数有什么含义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
人教版小学分数教案12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四课时
分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5页例4,做一做1~3,练习一8~13。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2、能解答生活中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了解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约分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算一算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1)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新知
1、例题4: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 千米/分。
2、解决问题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 。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1)阅读理解。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组织交流对题意的理解,得出
①乌贼的速度是 千米/分。
②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 千米/分的 。
(2)列式解答。 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交流解答过程。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启发思考。
在分数乘整数时,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这里,我们是否也可以进行先约分呢?该怎样进行约分呢?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4)交流讨论。
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得出:分数乘分数,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约分时,分子的两个因数和分母的两个因数进行约分,即
3、解决问题二: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理解题意:a、提取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条件 速度:乌贼的速度是910千米/分
时间:30分钟
所求问题: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用乘法计算,列式为
(1)学生独立解答,约分: (㎞)
(2)教师指导:分数乘法也可以这样直接约分。板书: (㎞)
强调:分数和整数相乘,整数可以和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
4、试一试。
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强调: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约分。)
5、小结。在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法计算的练习,三个小题可以在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的。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汇报时重点交流约分的方法。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问题1:先让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组织交流。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
3、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练习一9~13
人教版小学分数教案1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0-62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理解有关单位 “1” 的数学内涵,进而揭示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抽象。
教学难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课前谈话:
同学们猜一猜,在课堂上,老师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用心听讲的学生;踊跃发言,并且敢于表达和坚持自己的观点;)老师会不会批评回答错误的学生?(孩子是什么?错误中成长的天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看看同学们能不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听啊。星期天,亮亮妈妈去逛商场了,商场里的沙发坐垫正在打折,亮亮妈妈想买一套。但是,她遇到麻烦了,她不知道家里沙发的长和宽呀。亮亮妈妈就给家里打了个电话:亮亮,量一量家里沙发的长和宽,好吗?遗憾的是亮亮找不到的尺子。亮亮呀可聪明了,他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说,妈妈,家里还有一条丝巾,和你戴的丝巾一模一样,我用丝巾量好吗?用丝巾量,这个办法很好啊。亮亮开始量沙发了:沙发的长正好是两个丝巾的长,沙发的宽么,哦,沙发的宽比丝巾的长度短许多,亮亮把丝巾对折后再量,沙发的宽比对折后的丝巾短一些,亮亮把丝巾折了三次后再量,这时沙发的宽正好是三折后丝巾的长。
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导学导探,建构分数
1、整体感知
①请同学们思考,你们能结合下面的图形说说1/4的含义吗?
②请看第5副图,老师有点纳闷,2个面包和1/4是什么关系?
③这5个图形的形状、大小、数量都不一样,为什么都能用1/4来表示呢?
师总结:上面的这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都平均分成了4份,都取出了其中的一份,所以都可以用1/4来表示。
④一个整体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下面老师告诉同学们一个知识点,谁来念一遍: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强调:一个圆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香蕉的个数、一条线段、8个面包都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这里的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还可以表示多个物体,它的含义非常特殊,所以1的上面需加上双引号。
谁来举一个单位“1”的例子。
改写板书:1/4的意义该怎么修改呢:把一个整体改为单位“1”,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1/4。
2、抽象概括
①1/4的意义明白了,谁来说说5/7的意义(把4和1擦掉)
②师:出示5/(),让学生说把单位 “1”平均分成……(这里有几种不同的声音出现),表示这样5份的数。
③师:出示()/(),谁又能说说它表示的意义。
出示自学提纲
板书:5/6分数单位1/6
三、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你们学得怎么样,老师要检验一下:
1、图中的涂色部分表示几分之几?(糖块)(挑几个说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2、 3、书上的题
4、判断
5、写出合适的'分数:
四、自我小结,升华认识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马上下课了,老师想说一句含有一个分数的话:今天我们班有3/4的学生发言积极,有4/5的学生语言流畅,有5/6的学生思维敏捷,如果老师有机会再来上课的话,老师希望100%的学生都是好样的。中午回家给爸爸妈妈说一句话,让这一句话里含有一个分数。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
分数单位
人教版小学分数教案14
设计说明
1.通过创设情境引入问题,促进学习方式的生成。
创设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自我探究、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本设计充分利用情境图,通过课件先出示“云梦森林公园”的情境图,让学生欣赏、观察,并引导学生“三言两语”说“环保”,使他们知道环保要从小事做起。接着出示地貌情况对比表,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一些数学信息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受运算顺序的自然生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成功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
2.迁移探究,掌握规律。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就是迁移。因此运用迁移策略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本设计在探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以前学习过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先自己独立探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然后得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即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充分利用了学生丰富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多角度思考,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自我建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云梦森林公园风景优美,那里有高大的乔木林、低矮的灌木林,还有大片的草地。下面是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的统计表,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出示统计表)
生:乔木林占,灌木林占,草地占。
师: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你会列式吗?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1)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又是什么?
(2)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这三个分数的分母都不相同,怎样算比较简便?(通分后再计算)
(4)尝试计算。
方法一+-
=+-
=-
=-
=
方法二+-
=+-
=
=
提问: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5)上面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种?说明理由。
(6)书写格式及注意事项:用递等形式计算,等号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注意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7)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学习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师:下面是森林和裸露地面降水量转化情况的对比表格。
地貌类型
储存为地下水
地表水
其他
森林
裸露地面
(1)学生看懂表格内容后提问:森林里储存为地下水、地表水和其他形式储存的水分别是多少?把谁看作单位“1”?以哪种形式储存的水多一些?
(2)提出问题。
裸露地面降水量的转化情况:地表水,其他,那么裸露地面储存为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3)小组讨论后尝试解决。
方法一1--
=--
=-
=
方法二1-
=1-
=1-
=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小组讨论后汇报。
人教版小学分数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正确地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2、能比较熟练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比较分数的大小;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 注
一、单位换算的练习
1、口答:
1分米是1米的()/();1平方分米的()/();
1分是1小时的()/();1克是1千克的()/()。
你是怎样想的?把低级单位名数的方法怎样?
出示:低级单位的数值÷进率=高级单位的数值(用分数表示)。
2、学生独立作业:第80页练习十第1题。(做后同桌互查订正)
二、分数大小比较的练习
1、师: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一般会遇到哪几种情况?在比较时各采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你能举例来说一说吗?
请举实例说明同分母分数与同分子分数是怎样进行大小比较的,并说说思考的方法。
2、学生独立作业:第81页练习十第2题。
直接做在书上,做后全班交并对其中的7/11和5/11;7/30和7/24说说比较时的思考过程。
3、结合下列三题说说你是怎样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的?
5/14、3/14和9/1411/13、11/12和11/143/5、3/4和2/5
归纳:比较几个分数的大小,先根据比较大小的方法,认真进行比较,(要注意认真审题,题中是要求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排列,是用“〉”号连接,还是用“〈”号连接,再根据题意进行解答。
思考下面问题:小明、小红和小华进行100米赛跑,三人的成绩分别是5/19分、6/18分和6/19分,谁跑得最快?谁跑的最慢?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在全班交流。主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4、学生独立作业。
(1)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并用“〈”连接起来。
6/17、1/23和6/1912/35、16/35和9/354/15、11/15和11/12
教学过程
备 注
(2)第81页练习十第6题。
5、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行了445千米,离乙地还有52千米。
(1)已行的是剩下的几分之几?(2)剩下的是全程的几分之几?
学生讨论列式解答并归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关键是什么?方法怎么样?
6、学生独立作业:课本第81页第4--5题。
三、课堂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认为在练习中要注意些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讨论?
四、作业《作业本》
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还不够,要加强培养。
【小学分数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案02-14
分数比教案12-18
《分数》教案08-25
分数乘法教案03-14
分数乘法教案01-19
分数的产生教案03-25
《分数的意义》教案02-11
分数的意义教案02-12
分数除法教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