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三年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生字卡,写字卡。
一、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他们。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想结合。
(四)交流
1、解题。看图解题,结合图理解“辕”和“辙”
2、自学。自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借助工具书找答案。
3、交流
(1)小组内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4、汇报
(1)小组内喜欢的形式汇报朗读,可以分角色,加动作。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5、练习
(1)故事中这个去南方却住北走,他的朋友向他提出忠告,他却不肯接受,这种顽固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听取别人意见的人,用一个四字成语形容应该叫什么?你还知道其他的四字成语吗?
(2)这个人这样固执,走错了方向,能到达他要去的地方吗,为什么呢,他的马很好吗,请试着用“虽然可”来解释其他两项优势,换成“尽管但是”读读看,意思有没有改变。
(3)无论条件多么好,他的方向走错了,也永远不会到达他要去的地方,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然就不能到达目的地,就成了南辕北辙,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可以往后推,给学生机会去观察发现然后再说)。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知识技能】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看懂图意,在故事情境中有滋有味地朗读,体会“?”、“!”、“……”的作用,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创设故事情境,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并借助“?”、“!”、“……”来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对待小动物的无比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图文结合,看懂图意,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童话故事的神奇,感受故事的童趣。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这个有趣的故事,叫《枫树上的童话》。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枫树上的童话)
题目中你觉得哪个词语要读重一些?(童话)
3、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sǎn tái yí biàn jiāo yóu xì mǔ
伞抬姨便教游戏母
各自拼读,找出平舌音“伞”,前鼻音“便”。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
渡口遮蔽拼音山冈懂得答案
借助拼音,开展读词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这个童话,作者具体介绍了喜鹊妈妈教孩子的'哪些事情?
(两件事:学汉语拼音和看日出)
本文以什么为感情主线?(我喜欢喜鹊一家。)
(三)生字书写
出示生字:(课件出示)田字格课件:
伞抬姨便教游戏母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加一加:“扌”加“台”是“抬”。“女”加“夷”是“姨”,“亻”加“更”是“便”,“孝”加“攵”,是“教”,“又”加“戈”是“戏”。
(2)减一减:“每”减“人”是“母”。
(3)猜谜语:“有朵花,人喜爱,有时闭来有时开,雨天开在大街上,花根就在手中栽”就是“伞”,“夜半人方到江畔”是“游”。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姨、游、教”并讲述:
(课件出示):“姨、游、教”田字格课件。
“姨”:左边的“女”部,横变短,不露出右边,第八笔是竖折折钩。
“游”:左中右结构,注意右边的部分不要写成“攵”。
“教”:左边的“孝”,下面的“子”的一横变成提,右边是“攵”。
另外,“抬、便、戏”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母、伞”是独体字。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总结交流
小朋友们,许多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描写喜鹊的古诗。(课件出示)
指导朗诵:乾隆皇帝的《喜鹊》。
喜鹊声唶唶,俗云报喜鸣。
我属望雨候,厌听为呼晴。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复习旧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喜鹊一家,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故事,看看喜鹊妈妈是怎样教自己的孩子学习的。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学习第1自然段
(1)生读。
(2)故事发生在哪里?
教学生字:渡口。生读。请生指渡口在哪儿?(渡口旁的枫树上)
教学渡船,渡河,摆渡。
(3)你看到了一棵怎么样的枫树?交流。
(很大很高),请生读出这种感觉。
想把什么词语送给枫树?四个字的词语。(枝叶茂盛)
(4)理解“遮蔽”。蔽的意思是什么?(遮、挡的意思)
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词语是由意思相近的两个字组成的)
请生说说类似的词语。(阻挡满足喜欢)
(5)再读第一段,了解我喜欢什么?(喜鹊和枫树)
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出示:“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
“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
2、默读2—8段,学习喜鹊学拼音段。
把喜欢枫树、喜鹊的句子划出来。交流。
(1)我像在童话书本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是我的喜鹊阿姨。
生读,哪个词读出我特别喜欢阿姨。
师范读,听出什么不同?生再读。
(2)还有这样有意思的句子,出示:
我还像童话书本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小喜鹊是我的喜鹊弟弟。
(3)把这两句变成诗形,生齐读。
我像在童话书本里那样,
在心中称呼她
是我的喜鹊阿姨。
我还像童话书本里那样,
在心中称呼小喜鹊
是我的喜鹊弟弟。
(4)交流其他喜欢的句子。
(5)把童话变成一首小诗,出示3句变成诗形的句子,配乐读。
(6)师当阿姨,生当弟弟配合读。强调标点:!和,弟弟的“,”可能学得怎么样?再学一学。出示:
“鹊!鹊!鹊!……”喜鹊阿姨教道。
喜鹊弟弟们也跟着学:“鹊,鹊,鹊……”
3、学习日出段(9——13自然段)。
喜鹊一家不仅会拼音,还会看日出呢?师画太阳。出示课文内容。生做老师,生做弟弟,演一演:阿姨,弟弟,翻译,旁白。
出示: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鸟窝边,指着上升的太阳,对坐在鸟窝里的喜鹊弟弟们问道:“鹊!鹊鹊鹊?――”
我懂得,她问话的意思是:“看,那是什么?”
喜鹊弟弟们,一齐快乐地答道:“鹊!鹊鹊!鹊鹊鹊!”
我懂得,喜鹊弟弟们很快给出了答案:“妈妈,那是太阳!太阳升上来了!”
(三)回顾课文,编写故事
1、跟阿姨和弟弟一起学拼音,看日出,还可能做些什么呢?
2、四人小组合作编故事。
(1)借助插图创设新情境,自由创编,鼓励选用“?”、“!”或者“……”。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展示。
①我看见喜鹊阿姨逮了一条虫子回来,站在窝边。喜鹊弟弟一齐叫道:“鹊!鹊!鹊鹊鹊!”
我懂得,他们的意思是:虫子,虫子,给我吃!
②喜鹊阿姨把虫子送到喜鹊弟弟的口中,叫起来:“鹊,鹊,鹊……”
我知道,她是在说:“快,快张开着,把它吃了。”
(四)积累强化,课外拓展
推荐郭风的另一首诗《童话》。
《童话》
作者—郭风
小野菊坐在篱笆的后面,
侧着头,想到:
“我长大了,
要有一把蓝色的遮阳伞,
那时侯,我会很好看,
我要和蜜蜂谈话!”
站在她旁边的蒲公英,插嘴到:
“可是,那有什么好呢?”
小野菊马上问道:
“可是,你会比我好妈?”
“我长大了,会有一顶
旅行用的黄色的小便帽;
我要带一只白羽毛的毽子,
旅行到很多的地方!”
小野菊沉思地说:“那真的很好,
可是,我不要像你!”
(五)总结全文。
童话是多么神奇而美好,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吧,把你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尽情歌颂,尽情赞美,我们也能成为了不起的小诗人、小作家!
板书设计
枫树上的喜鹊
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窝
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习汉语拼音爱护小动物
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看日出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
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
“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香港之夜的景色和作者的语言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学习中了解掌握由作者的观察顺序和“实写与想像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做到学以致用。
4、通过学习更加热爱祖国,深刻体会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香港之夜的美和作者的语言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香港全景)这是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城市。你知道它是哪吗?你又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师:我这里有一些香港的资料愿意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师:香港是东方的一颗明珠,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你们看:这里高楼林立,向世界展示着风彩;美丽的维多丽亚港湾在深深地追诉着它的百年沧桑;繁华的街市上车水马龙,阳光下的香港是迷人的。今天我们就一同去观赏夜的香港,走进香港之夜。(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香港的夜晚会是什么的景色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巴金先生带给我们的课文中去看一看。
1、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快速读文(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分几个自然段来写的。)香港的夜晚怎样,试着用文中的一句话或一个字表现出来。(板书:美)香港的夜真是有那么美吗?你是从哪些自然段中知道的?
三、品读感悟,以读悟情
1、指导学习课文第四自自然段。
(1)指名读:对面的香港是什么样的?说说对面的香港美在哪?
(2)师生配合分角色来读文。在读的过程中想一想老师读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你读的景物又有什么特点?
师:这里将天,海与对面的香港对比来写的,更让人觉得(太亮了。)
师:这时的香港是万颗星点的聚合。①“万颗星点”怎么样啊?②那么多的`星点“聚合”在一起。“聚合”什么意思?③“万颗星点的聚合”是怎样的景像呢?为什么别的地方都是黑,单单香港就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了呢?
2、指导学习第五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第5自然段
(2)香港为什么会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呢?①这里写星的山用了两句,说说如果去掉后面红色的一句好不好,为什么?(生交流见解)②师补充讲解:其实香港能成为“万颗星点的聚合”,成为“万丈光芒”的星山还有一个别的原因:香港面积不大可以说是一个弹丸之地,那里的高层建筑随处可见,十几层,几十层,上百层,很多都随着山势而建。这样的地势,这样的建筑,再加上这样多的星点一样的灯光,所以巴金爷爷眼中看到的香港就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成了一座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
(播放课件)师同时配音读第5自然段
生:现在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a、带着这种感受去边读边想像这一段文字用你的心去赞美这万丈光芒的星的山。
b、谁想把这种感受用你的声音传递给大家听来读一读这一段。
生试读———指读评议———齐读
(3)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一种山的气势,眼前好像出现了耀眼的光辉。
师:你看我们用联系下文的方法读懂了“万颗星点的聚合”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是理解句子的好办法。今后同学们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办法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更多的好词好句。
过渡:此时我们的心已经走进了文中。巴金爷爷在亲眼目睹这万颗星点的聚合的景象时,不禁浮想联翩,他都想到些什么呢?
3、第六自然段:
⑴生:小组合作边读边画想一想他都会想到些什么呢?(汇报交流)
⑵“忘我”是什么意思。忘记自己,那想着什么呢?为什么会达到这样的境界呢?
师:你看作者在写景时加进了自己的想像,就把景物写活了。
⑶再去读一读这些想像的语句,边读边想像你就会感受到香港那繁荣的美。
5、第七、八自然段:
同学们的心已经深深地沉醉了,和作者一样牵挂着那座“万丈光芒的星的山”
船还在行着,他们又到了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6、最后一段:
(1)过渡:船愈行愈远,走进群山,走进黑暗。爷爷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呢?生默读这一段回答问题
(2)点拨:什么是幻景?
(3)这里为什么会觉得是一种幻景呢?
四、回顾全文总结文意
作者的朋友为什么会说:“香港的夜很美,你不可不看!”
五、欣赏回放深化感悟
过渡:学完了这篇课文,我突然间有了一种想法,你们猜一猜看谁能当我的知音。谁也有这样的想法。虽然我不能满足大家的愿望,但我却可以让同学们大饱眼福,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香港之夜。
一生读文其余欣赏画面。
六、教师总结:
这是巴金先生在1933年写的文章,事过境迁,时隔74年之后,如今的香港已经不再孤单,他又重新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那里的夜依然那么美,灯依然那么亮。不!是更美,更亮了,那里如今演奏的是一首幸福的、充满生机的乐曲。
七、《香港之夜》教学反思
《香港之夜》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当中的第10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感悟香港之夜的美丽的景色,体会作者的语言美。围绕着这个目标,我本着找到美,读出美,想象美,感受美,这一线索进行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第一部分让学生们直插重点段落,找到美,学生们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找到灯的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带着浓厚的感情再次读文的时候,学生们再次感受到了美。在第二环节想象美当中,我设计了想、说、感受、读、写这样的步骤,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模仿灯的动作的这个环节,学生们都兴致勃勃的进入了情境。最后的环节我引领着学生们走进情境,学生们身临其境,达到了和作者一起悲喜的境界,水到渠成的面对画面背诵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或者段落。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达到了我预测中的三个目标;
1、引领者学生们达到了朗读的高峰
2、引领者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课文,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3、使学生们学习到了融情入景的写作方法。
4、在教学句子的修辞方面放手过大,没有把比喻的重点句子找到,具体让学生来说出把什么比作了什么,这样导致在最后总结:有几个星的山的时候学生回答存在困难。
5、没有做到完全预测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当我让学生对着画面背出自己的喜欢的段落、句子或者词语的时候,由于担心学生背不下来,所以只是提问了几个学生而匆忙地结束,当我课后了解到有很多同学已经能够背下整段话后,真是追悔莫及。这让我想起了白校长的一句话:“你只背了你自己,你背学生了吗?”
6、在体会作者心情的这个环节中,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思考,而是出现了和学生抢答的局面,其实通过课前的充分地预习,以及课中的层层铺垫,学生有能力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总结出来,即使和我预设的不完全一样,也能锻炼他们的运用语言的能力,而我迫不及待地抛出“如梦如幻”限制住了学生思维,是不可取的。
我觉得语文教学就像巴金所写的散文一样,形散而神不散,让学生们喜欢语文这是神,而学习方法是在此基础上的,只有引领着学生们走进来,他们才会学习,这可能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而我却相差的太远了,而我相信我们每一位教师会用我们的信心和努力,让我们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些,最后用我们语文共同体的口号来结束我的反思:“那就是让过程更加完美,让结局不留遗憾。”我会努力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多一些完美,少留一些遗憾。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满池荷花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用词的准确,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几句话。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满池荷花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真了不起”等语句。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仔细观察了荷花图,看到画家笔下的荷花姿态是那么美!通过学习课文第1段,知道荷花的味是那么清香(板书:闻、香),吸引了作者迫不及待地去看荷花,那么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板书:看)美丽的荷花引起作者哪些想象?(板书:想)你们愿意和作者一同去看看吗?
(二)教学第二、三自然段。
1、来到荷花池边,我们和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图,指名说)(板书:叶、花)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用__标出课文描写荷叶的句子,用﹏标出课文描写荷花的句子。然后把你划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听。
2、谁来读你画的描写荷叶的句子。这位同学勾的课文描写荷叶的句子,大家同意吗?
3、齐读描写荷叶的`句子,边读边想,这是个什么句?(齐读、回答),把什么比作什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再读这个句子,体会一下,你觉得这个句子里哪些词用得特别好?为什么?
短短的一个句子,作者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又多、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板书:多、绿、大、圆)作者写得好,我们是不是也要读得好。谁来试一试。
4、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叶的美丽,其实,荷花更美。那么谁来读读你划的描写荷花的句子?(学生交流)这句和老师找的一样呀!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师设疑:荷花明明是“长”出来的,怎么能说是“冒”出来呢?在这里你们觉得这个“冒”字用的怎么样?
(2)学生交流:从“冒”可以感觉到荷花往上升,突现出来。
谁还来读一读你划的描写荷花的句子?
(3)(随学生回答出示幻灯4-6句及插图)
①莲蓬,请同学们注意这个词。跟着老师念。(第二个字念轻声),你们知道莲蓬是什么吗?(鼠标指图,它是荷花盛开的花托,里面有荷花的种子)
②“饱胀”,这个词谁会读?(指生读,齐读),这里饱胀是在形容哪种荷花(花骨朵),请大家仔细看图,再读课文,想一想:饱胀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我看谁说得。(饱满得要胀破开来)。
那么这几个句子描写了哪几种姿态的荷花?(学生回答:才开、全开、将开,图文结合让学生直观这三种花)。这里,作者用三个有的把这三种不同形态的荷花连接起来。(板书:才开、全开、将开)看屏幕,一齐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老师领读。哪个同学能够用这三个有的说几句话?
5、(指图),同学们看图,满池的荷花形态各异,色彩淡雅而秀丽,让我们觉得怎么样?谁用一个字来形容。(美)
6、下面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读第二自然段,再来体会荷花在形态、色彩上的美丽动人。
7、(学生读完后,以读代讲,有感情地朗诵三段,边板书:活的画),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说这一池的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指名说)谁能把这一池的荷花读“活”呢?(男女生赛读)
8、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一池美丽多姿的荷花呢?好!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幻灯)
(三)教学4、5段。
1、看了刚才的图片,你觉得怎样?
2、课文中的我也和大家一样,被眼前的美迷住了,看着看着,她仿佛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那你们知道什么叫翩翩起舞吗?谁来做做动作?对了,翩翩起舞就是轻快地跳舞。这时候,在她的身边发生了许多美妙的事情,那都是些什么呢?
3、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看一看:当文中的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之后,眼前出现了些什么景象?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入迷了)
4、同学们,你们也愿意做一朵美丽的荷花仙子吗?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然后把你想象到的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看谁说的最丰富、最奇妙!
5、同学们,当你变成了荷花之后,心情怎样?(高兴、愉快、喜悦)。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读4、5段。
(四)拓展延伸,抒情表达
教师引入: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亭亭玉立的荷花。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可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说话:荷花!……用感叹的语气来赞美)
师总结: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它不仅外表美,内在也很美,它能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依然那么纯洁,那么努力向上,让我们热爱自然,热爱荷花,热爱生活好吗?
(五)作业:(任选一项完成)
1、画一画:画一幅荷花图,配一首赞美荷花的小诗。
2、写一写: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花。
四、教学反思:
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来欣赏这种美呢?我先指导学生理清了课文记叙的顺序: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看荷花,把握文章的脉络。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是荷花的清香把作者吸引到荷花池边,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导学生把在“看荷花”这节课文中感受到的荷花的姿势美、颜色美、动态美,充实到“赞荷花”这节课文中去,再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最后,我启发学生想象,化为课文中的“我”,化为池中的一朵荷花,身临其境,一阵风吹来怎么样,风停了又怎么样,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怎么快乐,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是什么好梦。
针对这一富有灵性、创造性的诱导,学生用心倾诉,真情流露,既是心灵的独白,又是个性的张扬,使作者、学者、教者融为一。
本课的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为后面作者展开想象提供了生动形象的依据。在教学中,我以“哪一段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学习,着力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荷花的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我先让学生找出这段的总起句和具体写荷花的三句话,进行教学。这三句话的教学我分三步走:
1、让学生在图上指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
2、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拿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
3、以“荷花是那样的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在教完这三句话后,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教师在图上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在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朗读。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的画面。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并学会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并学会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重点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搜集燕子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我们首先听一首儿歌,看谁能猜出歌里唱的是什么?播放儿歌《小燕子》。(学生回答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燕子,看看它有多么可爱。板书课题《燕子》。
二、检查自学,展示成果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搜集的燕子的资料。
燕子是雀形目燕科74种鸟类的统称。形小,翅尖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不算太多。羽衣单色,或有带金属光泽的蓝或绿色;大多数种类两性都很相似。燕子消耗大量时间在空中捕捉害虫,是最灵活的雀形类之一,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几个月就能吃掉25万只害虫,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它们。在树洞或缝中营巢,或在沙岸上钻穴,或在城乡把泥黏在楼道、房顶、屋檐等的墙上或突出部上为巢。每产3~7卵。燕子最愿意接近人类,人类最爱护这种益鸟。
燕子在冬天来临之前,它们总要进行每年一度的长途旅行——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而将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寒风留给了从不南飞过冬的山雀、松鸡和雷鸟。
2、展示作者的介绍。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1958年10月17日,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年仅60岁。
三、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
1、按要求自学生字、新词,比一比看谁学的最快。
(1)在读课文中,圈画出不会的字音、难懂的词语。
(2)通过查字典,弄明白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说一说你如何记住这些生字词。
提示:根据形声字的形旁、声旁,根据形近字的不同偏旁,根据字的结构深记忆。
2、开火车反复朗读生字,看谁读的最准确。
燕子yàn zi 聚拢jù lǒng 增添zēng tiān 掠过lüè guò
稻田dào tián 尾尖wěi jiān 偶尔ǒu ěr 沾zhān了 一圈 yī quān
荡漾dàngyàng 倦juàn了 音符yīn fú 演奏yǎnzòu 赞歌zàn gē
3、生字组词大挑战。
燕( ) 聚( ) 增( ) 掠( ) 稻( )
尖( ) 偶( ) 沾( ) 圈( ) 漾( )
倦( ) 符( ) 演( ) 赞( )
三、自主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指导学生多种形式大声朗读课文,可以个人读、小组齐读、接力读,逐渐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自主探究以下问题:
1、你知道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吗?
点拨:对燕子的喜爱的赞美之情。
2、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燕子,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点拨:描写的是春天的燕子,从“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看出来。
四、深入探究燕子的美丽外形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然后探究下面的问题:
1、小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点拨: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
2、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小燕子外形有什么特点呢?
点拨:外形非常美丽。
3、小燕子还有什么特点?
点拨:活泼机灵。
五、感情朗读,欣赏春天美景
组织学生齐读第二段,然后认真思考下面的问题,看谁先回答。
1、春天到来了,景色是怎样的?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点拨:是光彩夺目的春天,描写了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鲜花。
2、细雨、微风、柳丝、草、叶、花分别是什么样的?
点拨: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
3、“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是怎样的景象?
点拨:各种树木、花儿、草儿,长的非常茂盛,繁多,充满了生气,一下子赶到春天里来了,就像赶集似的,热闹极了。
4、小燕子从哪里赶来的?它给春光增添了什么?
点拨: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5、发挥想像,你认为小燕子会为春天增添什么生机呢?
点拨:带来美丽的身影,带来悦耳的歌声,带来精美的舞蹈等。
六、合作探究,理解空中飞燕的美姿
以小组为单位朗读第三段,看那个组读的整齐、有感情,然后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
1、燕子是如何中天空中飞行的?
点拨: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
2、课文写了燕子几种情况的飞行?
两种,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
3、你能描述一下“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的情形吗?
点拨:小燕子飞快的飞到清澈的湖面上,轻轻的贴近了水面,俊俏的尾巴轻快的沾了一下水面。湖面上产生了一圈又一圈的美丽波纹,慢慢向四周荡漾开去。
4、这一段你感受到燕子飞翔时怎样的特点?
点拨:感受到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灵巧和优美的姿态。
七、细细品读,体会静止燕子的优美
仔细品读第四段,反复体会语句意思,然后探究下面的问题:
1、小燕子为什么要落在电线?
点拨:几对燕子飞倦了,所以落在电线上。
2、我会找出课文中两个打比方的句子,并说说把什么比成了什么。
点拨:“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第一句把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比作五线谱,第二句是把电线和停着的燕子比作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3、发挥想像,说说燕子“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会赞美什么呢?
点拨:会赞美春天的美丽、燕子的可爱美丽、大自然的生机活力、人们的勤劳。
八、学以致用,拓展延伸提高
指导学生仿写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点拨:远处的丛山,连绵起伏,多么像一个大屏障啊!
天上轻盈的白云,飘来飘去,多么像美丽的仙女啊!
九、当堂练习、及时巩固
1、我会根据拼音写词语。
jù lǒnɡ dànɡ yànɡ yīn fú zēng tiān zàn gē
( ) ( ) ( ) ( ) ( )
2、我会在( )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羽毛 一( )翅膀 一( )鸣叫
一( )春雨 一( )柳丝 一( )燕子
3、我会照样子,打比方。
例: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我会写:
4、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燕子》是我国著名作家( )先生写的一篇优美散文。课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写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 )在天空中掠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春天和( )的喜爱之情。
十、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美,写到燕子的飞行美,又写到它静态的美。让我们感受到美丽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机和活力;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可爱。希望我们热爱小燕子、保护可爱的小燕子,让生活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燕子
外形 活泼机灵
南方赶来 增添生机
飞行 天空 掠过
静止 电线 休息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教学效果很好。首先我运用儿歌导入新课,设置情景,将孩子们带到了一个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春天,与“春之使者”小燕子对话。其次,我注重加强学生的课前自学,让学生学会展示课前自学成果,让学生体会到参与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另外,我设置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多种形式的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信任学生,提供各种吸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我注重加强学生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分析文章内容时,尝试让学生大胆的解决主观性问题,说出自己的感受。最后设置当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爱心项链》课文原文
美国东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xiāo)员克雷斯从小镇驾驶着汽车往家赶。他的家离小镇有几十公里的路程(chéng),中间是一大段崎(qí)岖(qū)的林间沙路。
一路上冷冷清清,狂风翻卷着雪花肆(sì)虐(nüè)地狂舞着,天开始黑下来了。“老天保佑(yòu),汽车千万别出什么故障。”克雷斯心里想着,不由得踩紧了油门。
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车子在驶过一个高坡时,由于剧(jù)烈的颠(diān)簸(bǒ),机器发生了故障,无法再前进了。“修(xiū)车的工具都放在家里了,怎么办?”野地里四处无人,这条路白天也很少有人走。就在克雷斯焦急万分的时候,远处隐(yǐn)约传来了马蹄(tí)声。一会儿,一个中年人骑着马过来了。“先生,我的车子坏了,您能帮帮我吗?”克雷斯近乎哀求地说。中年人二话没说,纵(zòng)身从马上跃下,解下缰(jiāng)绳,系在了汽车的保险杠(gàng)上。“没问题,这家伙很有劲儿的。”这个人拍了拍马背笑着说。就这样,走了很长时间,终于把克雷斯的汽车拉出了树林,并把他一直送到了家。克雷斯拿出了钱,“先生,真是太感谢您了!我该付您多少钱呢?”中年人说:“不用了,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在以后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每当人们要对他表示感谢时,他总是把那中年人要他承诺的话告诉给他们。
六年后,在一次山洪暴发中,克雷斯被围困在一个小岛上。四周是望不到尽头的洪(hóng)水,克雷斯又饿又冷,浑身没有一点力气,他几乎绝望了。就在这时,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撑着一只小木筏(fá)出现了。克雷斯使尽了浑身的力气拼命地呼喊……那个青年终于听到了,他把小木筏划到了克雷斯的跟前,克雷斯得救了!当他们到了安全的地方后,克雷斯要对这个青年表示感谢,青年竟说出了克雷斯曾经听过的那句话:“我不要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
爱心是无价的,它不需要回报,但却可以心心相印。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我们的爱心就是一根金线。用金线把颗颗珍珠穿在一起,就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爱心项链。
《爱心项链》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弄懂爱心项链的含义。
2、教育学生要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做富有爱心的人。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爱心项链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学情分析:
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充分对话,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根据文前提示引导学生自主独立阅读。
教法与学法:
通过读去领悟、揣摩、发现、体验课文的真谛,陶冶情操,掌握略读的方法。以课文为依托,回归生活,说一说身边善良的人和助人为乐的事,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示一条项链问:老师手中拿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项链?说一说你对项链的了解。
2、你听说过用爱心串成的项链吗?(板书课题)
3、看到课题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爱心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读通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要认的字,并多读几遍生字说在的词语和句子。个性补白
2、同坐合作度课文,一人读一人听,互相检查生字的识记情况。
3、默读课文,是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指名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帮助别人不要酬谢,只求一句。)
三、品读课文,感悟爱心
1、小组合作合作学习。要求: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反复诵读,互相交流读后感受。
2、全班交流,感悟重点词句。
★他的家离小镇有几十公里的路程,中间是一大段崎岖的林间沙路。
①结合图片理解崎岖一词。
②抓住几十公里和崎岖体会路长且难走。
★一路上冷冷清清,狂风翻卷着雪花肆虐地狂舞着,天开始黑线来了。
①理解肆虐一词的含义。 ②抓住这句话体会当时和环境恶劣,克雷斯处境困难。
③指导朗读1、2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读出环境的恶劣。
④指名读,师生评议。
★先生我的车子坏了,您能帮帮我吗?克雷斯近乎哀求的说。
①理解哀求一词的意思。
②克雷斯为什么用哀求的'语气?假如这个中年人不帮助克雷斯结果会怎样?(如果没有青年人的帮助,克雷斯可能整晚都会困在这个偏僻的乡间小路上。)
③指名读这句话,把这种哀求的语气表现出来。
★中年人说:‘不用了,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帮助他。
①抓住体会中年人真诚助人、不求回报并希望把这种品德传播开来的优秀品质。
②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分角色读、小组赛读。)
★在以后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每当人们要对他表示感谢时,他总是把那中年人要他的话告诉给他们。引导学生体会每当总是,恰当概括了克雷斯忠实于自己的诺言、真心助人、不求回报、一直将爱心传递下去优秀品质。
★青年竟说出了克雷斯曾经听过的那句话:‘我不要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
①通过理解竟字的意思,体会中年人的话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千千万万个像克雷斯一样的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将这朴实却寓意深刻的话传播下去,传向全世界。
②指导朗读,读出意想不到的语气。
★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课题的含义。有一种项链可以亘古不变,直到永远,那就是爱心项链。爱心项链穿起了颗颗真诚的心,让我们拾起这根金线,也做一个串项链的人吧!
四、回归生活,畅谈爱心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一谈曾经做过的、听过的、看过的或是自己接受过的有关爱心的事。
2、展示感动中国人物,师生共同讲述有关故事。
3、引导学生将自己读文后的感受提炼成一句话写下来,并写上自己的名字教师巡视,学生交流。
五、扩展阅读传递爱心
1、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文章《一盒蛋糕》。
读后同坐说一说穷苦老人和商店老板各是怎样的人?
2、课外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第十五课《快乐》。
(1)把这个故事读给家人听。
(2)和家人说一说小松鼠会用快乐造一个怎么的句子呢?
板书设计:
爱心项链
爱心善事
爱心项链
金钱(串)珍珠
《爱心项链》教学反思
《爱心项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屋的一篇文章。这一单元主要是以“爱心无价”为主题,课文讲述了在美国东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遇到困难的推销员克雷萁斯,在几近绝望时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并把“我不要求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一直向下传承的故事,高度赞扬了既有爱心又有善举的品质是无私而高尚的。
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略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根据课题大胆质疑,然后结合文前提示走进课文,给学生自主寻求答案的空间。
首先,从文中的二个爱心故事入手,细心品读。接着,抓住重点句“我不要求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这句话让学生深入读课文,同时想想克雷斯先后听到这句话分别是什么感受?并让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感受然后全班汇报。汇报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真的用心读课文了,并能结合当时克雷斯的经历谈出了他听后的感受。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我又发问:克雷斯居然在六年后听到了这句相同的话,你相信会有这么巧的事吗?这一问激起了孩子深入的思考,孩子们都说相信,并谈了自己的看法,从而明白了,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传递爱心,传递着这句话,才组成了最珍贵的爱心项链。同时也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你认为什么是爱心项链?既让学生深刻地明白了爱心项链的真正含义,又不失时机地解决了课前的疑问。
短短的一节语文课,让学生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品德的'熏陶。但反思自己的教学,本节课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在学生自由汇报克雷斯先后两次听到相同的话时有什么感受这一环节时,老师有些过于放任自流,没有做到及时的引导与点拨,尤其在汇报第二次听到这句话有什么感受时,学生答不到高度的时候,缺乏教学机智,没有对这次感受进行深入挖掘,使得这一环节草草了事,略显缺憾。另外,教师缺乏驾驭课堂的能力,评价语言不够适时、适度,还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去摸索。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课文原文
夏天的一个周末,五岁的萨沙和哥哥托利亚,跟父母一起到森林中去玩。森林里的景色是那么美好,空气是那么清新。他们来到林中的一片空地。那里盛开着美丽的铃兰花。
看!这儿还有一朵野蔷薇呢!大家被萨沙的叫声吸引过来。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一家人坐在野蔷薇旁边,聊起天来。
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妈妈赶紧从背包里拿出雨衣递给身边的'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给了萨沙。
萨沙不解地问: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妈妈回答说: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萨沙又问: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妈妈说着摸了摸萨沙的脑袋。萨沙朝蔷薇花丛走去。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问道: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妈妈笑着说: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我也能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萨、蔷、薇、啰、滂、沱、纤”。
2.积累描写野蔷薇花和形容大雨的词语,尝试运用。
3.了解课文内容,在教师指导下,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主要内容。
4.阅读过程中,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关爱的真挚感情,体会“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的思想。
一、指导审题、初步了解人物关系
1.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名字叫《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来,读一下)
2.你们读读这个课题,想一想从课题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A这是人物所说的一句话(人物的语言)
B“不是最.弱小”=还有比她更弱小的
C○ 1这个符号,课后有对它的注释。把书打开,自己读一读。
3.还没有看课文内容,就能从一个课题中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收获可这不小。
4.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课题中的这个“我”,指的就是——“萨沙”,对呀,她只有——四岁(板书:萨沙)(四岁)
5.除了萨沙,这一家人还有谁?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说说(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父亲母亲托利亚)(小学生)
6.我们一看就知道,萨沙是这一家人中最——(小),明明最小,为什么会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萨沙认为比她更弱小的是谁?——学生答“蔷薇”(板书:蔷薇)(指导书写)
二、学习二、三节
1. 本文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非常的教育家,他写的许多小故事都会向我们说明一个道理。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2.我们先看看这件事发生的原因,也叫作“起因”。(板书:起因)
3.我们来读读课文的1、2、3小节,想一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预设:假日。假日,这个时间太笼统,而且许多国家的放假的时间都不一样的。点拨:雷声大作——“夏日里”会有雷阵雨第一朵野蔷薇开放——开放的时间约在初夏(从这一点上看,事情发生在初夏。)——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知道故事发生的`更确切的时间。
4.这时,蔷薇花开放了(出示图片),说一说你所看到的蔷薇花?野蔷薇开放了,——看看课文第9小节,也有两个描写描写蔷薇花的词语(娇嫩、纤弱)
5.纤弱什么意思啊?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词语的?就是纤细而柔弱。那粉红粉红的的蔷薇花,那么娇嫩,纤细,让人们都不忍心去——触碰它。
6.你们喜欢这样的蔷薇花嘛,把描写蔷薇花的句子读好。
7.一家人正在享受这美好的时光,突然,天空下起了大雨。
8.出示: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
(1)读一读
(2)你感觉这是一场怎样的雨?(突如其来、非常大)从哪里看出来的?(突然,雷声大作、大雨如注)(板书:大雨如注)
(3)“大雨如注”是什么意思啊?我们先来看看“注”是什么意思?老师这里有几个解释,你们来选择一下。(注:①集中;②灌入;③记载,登记。) “灌”――多且速度快。“大雨如注”就是雨大得仿佛是从天上灌下来的。形容雨下得很大。)
(4)文中还有哪个词也说明雨大的呢?(板书:滂沱大雨)
(5)你还知道哪些表示雨大的词语?(倾盆大雨、瓢泼大雨??)
9.这突如其来的大雨(点着板书中的起因)就是这个故事的起因,这下,一家人就忙开了。出示:父亲赶紧收拾东西,母亲忙着照料孩子。(师读一读)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在这“大雨如注”的时刻,多希望有遮风挡雨的地方啊!他们身边除了一把勉强可以遮挡的伞和一件雨衣。我们开看看,事情又是怎么样发展下去的。(请6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的4-8小节)这一部分就是事情的经过(板书:经过)
2.看看,第4小节有几句话?(共有2句话)第一句中有一个分号,把这句长句分成了两个并列的分句。我们读读这句话。
3.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两句分句,都只有“虽然”,那“但是”呢?但是的内容在哪里,你能不能用上“虽然、但是”来说说句子的意思呢?不急于回答,我们先把它写下来。写第一句。 (生写在书上,师把问题句子写在黑板上)、指导分析,第二分句口头回答。
4.这么长的一句句子,你能不能用一句话简单地说一说——托利亚和妈妈互让雨衣(板书:互让)
5.这一小节讲的就是——托利亚和妈妈互让雨衣——最后——雨衣给了萨沙。
6.看到这一切,四岁的萨沙不明白,于是问妈妈(出示5-8小节[连着4],然后句子画线。)“你们为什么都这样做呢?”这样做,指的是怎样做?(表扬能联系上下文寻找到答案的同学)。
7.听了萨沙的问话,妈妈是怎么回答的?我们来看看她们的对话(出示5-8节)
8.先同桌分角色来读读这两组对话。再指名几组读。
9.妈妈说的这两句话其实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就是——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
10.这“每个人”对萨沙一家来说是谁?对我们坐在这个教室里的人来说呢?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妈妈说的话,萨沙从半信半疑——到最后都听明白了吗?明白了――看看后面她是怎么做的。不明白――看看后面她怎么表现的。
2、读读课文的结果部分(9-11节)(板书:结果)。说说:萨沙看到( ),心想( ),于是( )。 (板书:掀盖)
3、萨沙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她听懂了妈妈的话。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两小节。
五、总结,指导简单复述
1.刚才通过学习,让我们了解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2.你们能不能借助板书,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呢?注意,要说清一件事,就必须介绍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一天,萨沙一家人到森林里去玩。突然,天空中下起了滂沱大雨。托利亚和妈妈互让雨衣,最后雨衣给萨沙。萨沙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妈妈告诉她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萨沙看见暴风雨中的蔷薇花,掀起雨衣的下部,盖在蔷薇花上。)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的课题是主人公萨沙说的一句话,同时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想说出的一句话。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所要叙述的故事就落脚在这句话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课题中“弱小”一词的理解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不应仅拘泥在课文内容的分析上、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上,还应注重孩子良好情感的培养,同时也要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体验。每个孩子的内心感受因生活环境的不同造成对“弱小”的理解也不同,如果一味地要求统一答案,那就抑制了孩子发展想像的空间。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正确的引导,使他们都能在学得开心快乐的同时,得到知识并深化情感体验。
(一)想象体验,发展个性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虽然,我有很好的设计,但是在激发学生进行这种角色体验的兴趣上,有所欠缺,因为这需要教师富有感染力的导语,语言要有亲和力,才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点上,我做的还不够。还有学生想象说话的范围也比较局限,大家说的内容差不多,这时候,我就应该及时引导学生从其他方面来组织话语。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教学完5-11节后,让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读,来消化课文内容。“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范读及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着读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三)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本课文要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这个道理,因此设计交流你是如何保护弱小的例子,这一点能使学生更深刻地加深印象,将好的道德习惯延伸下去。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词语,体会作者对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
2、能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段话,在全班交流。
画虾——说虾——论虾——爱虾
教学准备:
准备有关虾的资料,学生熟读课文,处学业本课的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初步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二、导入新课:
我了解到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你能不能把你喜欢的的小动物给大家介绍一下呢?(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动物——小虾,你们想了解小虾吗?那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看看书中是如何介绍这位新朋友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文,并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2、检测生字、词。(老师在文中选词,学生读……)
3、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
4、你觉得小虾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小虾很——(有趣)(脾气不好)?
指导朗读:有的稍带点灰黑色,……
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来学习:
小虾真有趣:从哪感受到小虾真有趣的?(吃东西时的动作、吃饱了时候的神态、动作……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小虾脾气不好:从哪感受到小虾脾不好的?(生气时、搏斗时的动作、神态……)
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1、小虾仁是什么样子的?
才长大的小虾:通体透明
千年虾:灰黑、长青苔
2、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1、打出中心句。
2、是如何一句一句写具体的'?
吃食有趣,非常小心
脾气不好,打架凶猛
3、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一段话,把话力求写具体。
三、作业:
要求学生画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学习如何把小动物写具体。
导学过程:
一、你觉得小虾有趣吗?那么小作者是如何把小虾写得这样有趣呢?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小动物,并进行描写。(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描写小动物的写法)
以文章为例,让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部分:1——2写“我”家葡萄架下有一口水缸,“我”捉到了一些小虾养在里面。
第二部分:3——4写作者对小虾的细心照顾,它很有趣,但脾气不好。
第三部分:5——6作者发现小虾一天天的变了,体现了作者对小虾仁的喜爱之情。
学生总结如何写好小动物。结合语文天地的笔下生花,进行练习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朗读课文。
二、作业:
语文天地D2、D3、D4。
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揭示课题29剪枝的学问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的,不理解的生字。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剪枝远近闻名疯长挥舞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疯长远近闻名挥舞养分吸收营养
(2)指名读一读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领会部分词语的意思。
(4)指导书写生字:嚓疯靠注意间架结构难写的生字。
3、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相机指点。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5节,出示“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我”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
“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个事情中得知的?
齐读第5节
2、学习1、2节
(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认为?
(2)什么原因使我不解?
(3)自由读一读1、2节
(4)读了射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
王大伯剪得多,从哪里可以看出?
剪掉这么多的枝条,我非常不理解,我是怎样问王大伯的?这两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的不解之情?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1、2两节。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导读
(2)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3)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这是为什么?
(4)我听了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指导朗读这几句。
(4)在桃园里和小伙伴们嬉戏的我盼望什么?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3、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读最后一句。
(5)看看下面的事件中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
兵不在多,而在精。
妈妈常劝我考试要丢下思想包袱,才能考好。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这里面还真有学问,要不然它怎么会运用到各个方面呢?所以,我们平常做事也要注意这个道理。
(6)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地生活。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余晖、翩翩起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朗读课文,预习字词,疏通文意。
2.利用课件,通过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阅读、感悟、模仿来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世界的奇妙,懂得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余晖、翩翩起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世界的奇妙。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我们住在这样一个奇妙的世界里:这里的温度和空气正好适合生命的需要;这里四季循环,生命周而复始;这里,每一天都有不计其数的美向我们展示出来;这里的事物尽情释放自己的美丽,然后消失……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我们奇妙的世界》,去用心体会世界的美好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烛”,前鼻音“幻、剑”,后鼻音“呈、乘、芒、型”,多音字“鲜、模”。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呈、蜡、诱、润、剑、通、模”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幻、普”字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型”字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
同音字歌示例:
型:老板本姓邢,想要当刑警,努力改形象,变得很有型。
形近字歌示例:
呈:吴兄呆头呆脑,整日形影相吊,面容呈现菜色,街头日夜呼号。
蜡:腊月天地白,猎人借蜡台,忙中走错路,懊丧走回来。
字谜示例:
撇折撇折点,残刀立右边,要问是何意,不实或奇变。(谜底:幻)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呈”“口”宜扁,“王”三横间距均匀,下横宜长。
“幻”“幺”略偏上,““稍向左倾斜。
“蜡”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左边略窄,右边略宽。
“烛”左右基本平齐,“虫”的“口”呈扁形。
“诱”左部偏窄,右部最后一笔伸到言字旁下。
“润”“门”写得宽大一些。
“乘”“北”字拆分在两边,宜写小些。
“芒”上小下大,“亡”上横要写长。
“剑”横短提短,撇展捺收,立刀旁垂直端正。
“普”上部宽扁,“日”与上部对正。
“通”“甬”字起笔稍高,大小适当。
“模”右部的“曰”要扁,“大”的撇捺要舒展。
“型”上部略扁,“土”两横间距紧凑。
易错提示:
“幻”右部是““,不是”力“,与”幼“区分开。
“乘”第四笔是竖,第五笔是横,第七笔是撇。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昔-蜡(蜡烛)-错(错误)-腊(腊月)
虫-烛(烛台)-蚀(腐蚀)-浊(浑浊)
秀-诱(诱人)-绣(刺绣)-透(透支)
亡-芒(芒果)-忙(忙乱)-盲(盲目)
甬-通(沟通)-涌(涌现)-桶(木桶)
莫-模(模型)-漠(沙漠)-寞(寂寞)
(4)多音字。
种
zhǒng:种子种类
zhòng:种地种瓜得瓜
(5)重点词语释义。
奇妙:稀奇巧妙(多形容令人感兴趣的新奇事物)。
雕饰:雕刻并装饰。
映射:照射。
余晖:傍晚的阳光。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圆润:(多义词)
①指饱满而润泽。
②书、画技法圆熟流利。
感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光芒:向四面放射的强烈光线。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闪耀:闪烁;光彩耀眼。
普通:平常的;一般的。
卵石:岩石经自然风化、水流冲击和摩擦所形成的卵形或接近卵形的石块,表面光滑。是天然建筑材料,用于铺路、制混凝土等。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课前通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
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写的。
(2)全文可划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
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说“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
第二部分(2~8):展示“天空”的宝藏。
第三部分(9~16):展示“大地”的财富。
第四部分(17、18):写这个世界有无尽的奇妙的事,我们要仔细观察、寻找。
(3)作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分别按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
明确:
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
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
天空:从早到晚的顺序大地: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
(4)找出文中概括写世界奇妙的句子。
明确:
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5)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
开头和结尾呼应,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作者笔下的世界是多么的奇妙,课后,大家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呈现幻影蜡烛诱人圆润
乘凉光芒普通模型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笔下的世界是奇妙的,那这节课,我们将一起细细去品味这世界到底奇妙在哪儿。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1自然段,思考问题。
(1)作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明确:
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看上去是有生命的。
2.学习第2~8自然段,思考问题。
(1)这部分哪句话是总起句?
明确:
“你看天空--”
(2)天空展示了它的哪些财富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呢?
明确:
日出、云彩、雨、落日、群星。
(3)为什么说水洼像镜子?有什么作用?
明确:
因为水洼的形状和镜子的形状相似,又可以如镜子一样“映射”“我们的脸”,所以说水洼像镜子。
把水洼比作镜子,突出世界的奇妙和神奇。
(4)试着模仿第6自然段的描写,写出水洼的奇妙。
明确: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透明的玻璃,映射着我们的脸。
(5)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天空的奇妙?是怎样把事物写生动、具体的?
明确:
从清晨的景色、云彩的颜色和形状、雨点的声音、雨后的美景、傍晚的落日余晖、黑夜里群星闪烁等方面写出了天空的奇妙。
抓住了事物的颜色、形状来写,让描写更生动、具体。
3.学习第9~16段自然段,思考问题。
(1)这部分的总起句是哪句?
明确:
“再看大地--”
(2)大地展示了它的哪些财富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呢?
明确:
春天的植物生长;夏日的绿荫;秋天的风、落叶、蝴蝶和鸟;冬天的冰雪。
(3)这部分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奇妙有趣?
明确:
我觉得“秋天带着金黄色的光辉神奇地来到了,那时,道路上好像洒满了光芒。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这一部分十分奇妙有趣,因为这一段让我想到了秋天仿佛有五彩缤纷的颜料,所到之处,层林尽染,美不胜收,一片片飘落的'叶子仿佛是张开翅膀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4)“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品味加点的字。
明确:
这两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冰柱”的形状和“锋利的刀剑”相似;“小水滴”晶莹剔透,仿佛是“一颗颗珍珠”,描写形象、贴切。
4.学习第17、18自然段,思考问题。
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与第1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明确:
第17、18自然段,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点出了世界的奇妙。
这两个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互相照应。
5.回顾整篇课文,思考问题。
(1)在你的眼中,这个世界还有哪些奇妙的事情?
明确:
柔弱的蒲公英种子,能乘风飘浮几公里的路程。
(2)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明确:
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作;围绕总起句把内容写具体,抓住事物的形状、颜色、形态等方面把事物写形象、生动,这样的写作手法值得学习。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气温下降,绿色的树叶会变成金黄色的,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出现彩虹;水果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会有不同的颜色;太阳光透过三棱镜可以散射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颜色。其实,只要我们多注意周围的环境,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生活的世界多么美妙,多么奇妙。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教学反思
本课是英国作家彼得西摩的一篇写景的文章,文章通过具体描写天空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的财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文章篇幅不长,但文质兼美,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描写的细致生动,语言生动有趣,充满了童真童趣,感情真挚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妙世界的热爱。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先让学生搜集自然界的图片,欣赏图片,然后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段落、词句、感悟世界的奇妙。比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依据作者描述的云彩形状展开相像,学生说的很多,而且相像丰富,有的说像凶恶的老虎,有的说像一对深情相拥的母子......在这样的想象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而且对作者的写作方法掌握的较好,并从中感受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课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去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进行了拓展练习,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发现的奇妙事物,努力创设愉悦轻松的学校氛围,让学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去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除了亲自去观察、去发现,更方便的途径是阅读别人写下的书籍去获得经验知识。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采用观看大自然的画面将学生带入意境,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再采用学生自读添空,教师引读的方法练习朗读的同时指导背诵积累词汇,进行语言积累。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入情入境配乐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三、不足之处
上这节课时,由于给学生朗读的时间、思考的时间、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学生很可能思考的少,没有真正读出作者所写的美,没有真正理解文章内容。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也使学生的想象空间不足:朗读时体验感情不足:所显示的美图与学生朗读配合不上。学生探索自然、寻找大自然的其他奇妙、美妙的事物激情不足。今后,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读、说、听的能力。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激发兴趣,指导预习:
(1)让学生提前对自然界进行观察,并且和家长进行交流观察体会。
(2)提前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查阅工具书,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搜集一些世界奇妙的图片和相关文字。
2、谈话导入,展示成果。首先和同学平等对话,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表示信任和期待,请他们谈谈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发现,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也可以结合展示资料加以说明。
3、指导朗读、初步感知。和学生探讨以怎样的形式读课文,引导学生明白不同的文章可以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有不同的语气,这一环节,教师须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放而有度,有层次的读,读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合作探究、了解写法。学生经认真听——自读——自悟——讨论,完全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从两个方面天空和大地分别展示了哪些财富,是怎样抓住事物或景色特点来把事物写生动、写具体的。通过给课文中的“……”补白练习,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体会,学会和别人分享快乐。
5、练习巩固课外延伸。关于作业设计,立足以读到写,以写到用,首先组织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读,默读到背诵最后到积累下来,引导学生继续探寻生活中的发现。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一、情境导入
1、大家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什么礼物?
(出示杨桃)这是——杨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还能生津止渴、止血止痛呢!真正的杨桃是在秋季和冬季才成熟的。看,有趣吗?
2、(对照课前板书:岑桑)在著名作家岑桑心中,这个杨桃可不仅仅是有趣,已步入晚年的他直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小学时画杨桃的经历,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那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出示课题)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谁愿意向困难发起挑战,把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大声地读给同学们听?
你来,(第2段)真不错!
你来读,(第1段)你把藏在这段话里的生字读得多正确呀!
你读(第13-16段)
你来读,读得一字不差,真了不起!
3、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么短时间内就将文章读得通顺流利了,从你们津津有味的表情中我发现你们还若有所思呢,的确,只有细细地品读,才能品出其中的味来!那么,这节图画课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你来,你来,你来。
4、看来,图画课上的嘲笑声、老师和同学们的讨论、老师的教诲都是因为我那幅画得象五角星的杨桃图而引起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堂图画课,目睹我的那幅杨桃图。
三、探究“我”的作画态度,初识“实事求是”
1、自由读读第2小节,想想:在课堂上,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划出句子多读几遍。(生读书动笔)你来读,课件出示: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1)自己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你说,你从“认认真真”这个词上发现他画得很认真,很仔细。请你把那份认真读出来。
你说,你从“老老实实”上读懂了他是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没有凭自己的想象去画。你是如何理解“我”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的呢?
你来,噢,原来在我这样的举动背后,老老实实地遵从了父亲的叮嘱。
(2)(课件出示)读读这位父亲的话,你读懂了什么?
父亲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你读懂了“想当然”。对呀,还是在那个前排靠边的座位,如果我想当然地去画,也许会把杨桃画成什么样呢?你来,你来,你来。
对,不管是把它画成苹果,画成香蕉,画成平时最常见的那样,结果都—— “画走了样”。
所以,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的耳畔总会想起父亲严肃地说:——
在我粗心大意、画得想当然的时候,父亲仿佛在跟我语重心长地说:——
你来,好一份“语重心长”。我正是老老实实地听从了父亲的叮嘱,才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3)你还从哪些地方发现了“我”的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
你来,你可真会读书!你发现了“我”老老实实地在座位上观察。
课件出示: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自己读读这句话,你怎么发现“我”的.老老实实的?
你来,原来他将眼前的杨桃和平时的杨桃进行了——对比。
还有什么发现?
你在从小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听着你的理解,你仿佛同作者感同身受!真高明!(师走到前排靠边的位置)是不是这样的座位?现在就让坐在这里的同学“现身说法”。(示意一同学起立)
这是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到的可能和平时所经历的完全不一样。你能将这种和小作者相同的感受读出来吗?
还有谁想读?你来,(请同样坐在前排靠边位置的同学再读句子)
我似乎听到了小作者的心声了。假如你就是这位小作者,此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我该不该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心中升起一种疑惑。
2、你说,正是父亲经常叮嘱我的话使我消除了心中的疑惑。让我们再来读读父亲的话。
(课件出示)齐读: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就是这样,我老老实实地听从父亲的教诲,在座位上看到杨桃像五角星,我就老老实实地画出了——五角星。
把自己对“老老实实”的理解送到句子中读出来
(课件出示)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你读,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老老实实作画的孩子。
你读,从你的脸上我感受到了一份如此坚定的“老老实实”。我坚持着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换种说法就是——实事求是。
师板书:实事求是(生齐读)
我正是抱着这种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画杨桃的,(对照板书)尽管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我自己觉得还是——很满意、很自信
把那种自信、满意读出来。你读,多自信的孩子!你来,大家一起来。
四、探究“同学们”的心理转变,丰富“实事求是”
1、师:同学们又是如何看待我的这幅画的呢?自己读读下面两则对话,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生读对话思考)
(1)你说,多么会读书的孩子!你不仅仅是发现了省略号,更找到了文章的眼睛呀!还有什么发现?
你来,噢,你发现了,第一则后面是个感叹号,感叹号的语气是很肯定的。那第二则呢?
(2)同学们从这两则对话的字面上发现得不仅多,而且很有价值,我知道你们都在思考,文章的味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品出来的。
那么,该怎么把自己的发现读出来呢?自己联系上下文读读2-18小节想一想,怎么读才能读出其中的味呢?自己有收获了,就和同桌一同分享,合作读一读。
2、(课件出示第一则对话)
(1)哪对同桌愿意第一个尝试?你们吧。
你为什么这么读?噢他画错了,杨桃怎么可能是五角星呢!
请你们读(另一同桌对读)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大声呢?
噢,杨桃根本不可能是这样的,每个人都知道,大家的回答是异口同声的,
请你们吧,为什么你的语气中还带有笑意?同学们觉得很好笑,竟然有人这么画杨桃,太不可思议了。同学们会怎样地笑呢?你说,你说,你说。
(2)就带着这种讥讽的笑、轻蔑的笑、讽刺的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则对话,(师生对读)从你们异口同声的话语中、从课堂上传出的嘻嘻的笑声中,我听出了你们对这幅画的嘲笑。
3、(课件出示第二则对话)这则对话呢?又该怎么读?哪对同桌想试一试。
你们来,为什么你读得如此吞吞吐吐?噢,原来这里有很多省略号,
你们来,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联系上下文发现问题,提出想法,这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真了不起。
4、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聚集目光的力量,注视着我这里。此时我就是文中的那位老师,我把杨桃的一端正对着大家,(现场演示、慢慢移动让全班同学都体验这个角度)看,你看到了什么?你可以放声地与旁边的同学交流。
5、现在,你就是刚才发出嘲笑声的同学,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你心里想说些什么呢?拿起你的笔,写下你想说的话。(学生动笔写话,教师巡回指导)
很多同学都已经写完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学习成果吧!请鼓起自己的的耳朵用心地倾听,别人的理解可能就是自己不曾想到过的。
(1)你读。我知道你已经学会去尊重别人作画时的实事求是了。
你说。你真会学以致用,用省略号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了。你说。我知道你已经学会去评价别人的画了。
(2)请你再说。从你的感悟中,我发现你对父亲的话有了更深的理解。(课件再次出示父亲的话)一起读。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从这以后,我们不需要父亲经常的叮嘱了,我们已经将这句话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心上,让我们自信的说出这句话:(课件出示)
我们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6、父亲就是在教导我们作一个——实事求是的人!
听着你们用真情写下的话语,我分明感受到了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愧疚!就把这份愧疚送到这则对话中说出来吧!(课件出示第二则对话)
孩子,现在的杨桃还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那么,它像什么?
听着这些充满愧疚的回答,看着你们充满愧疚的脸庞,我知道你们再也笑不出来了,(对照板书)因为你们已经学会如何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的画。
五、探究“老师”的引导过程,深化“实事求是”
画杨桃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只要用心地去品,还能品出更多的味来!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去思考、去探索老师是怎样引导同学们实事求是地去评价别人的画的?通过下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对“实事求是”有更深的理解。
作业:预习“画杨桃”下节课的内容。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
【课文原文】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课文解析】
《燕子》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燕子的可爱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要体会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描写生动、有序表达的方法。
燕子的可爱主要表现在它的外形、飞翔的身姿、休憩的身影。对于其外形,可以通过出示图画或标本,向学生展示其完整形象。凭借教具,联系课文内容,将“剪尾”、“翼尖”这些原文中有的词渗透给学生:在师生对话中,引导学生注意“一身”、“一对”等数量词:然后让学生练习会话,复述燕子的外形特点,增强对燕子的形象感知。对于燕子飞翔的身姿,扣住“斜着身子”、“横掠”、“偶尔沾了一下”等词组,重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中感受燕子的矫健、可爱。教学时不妨让学生以笔代燕,模拟燕子飞行的姿态,帮助学生理解关键的词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燕子可爱的感受。至于休憩的燕子,可以结合书上的插图,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的意境。
课文第二自然段虽然对小燕子着笔不多,但是美丽的春天正是小燕子的背景图,燕子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这两者的融合,使得春光更加烂漫,燕子愈加可爱。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努力再现课文描绘的春天美景,通过创设优美的情境,引导学生推敲、涵泳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词语,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采用“原文比较”、“替换比较”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品鉴能力。如“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一句,可以引入母本中的“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加以比较,品味原文语言的生动性,感受春光的明媚。再如课文中“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一句,可以让学生辨识“赶来”换成“飞来”表达效果的差别,使学生加深对燕子“可爱活泼”的领悟。
通过以上的教学,要让学生建立起对燕子美好形象的感受,即燕子的美——美在“漂亮伶俐”、美在“可爱活泼”、美在“从容闲散”。
学习了课文之后,要引导学生理顺文章的思路,即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是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休憩的顺序记叙的。关于这一点,可以结合背诵指导,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表达要条理化的认识。对于作者的情感,除了通过上面的.教学感受以外,不妨补充介绍作者原文中的句子,如“如今,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之所在。
【教学反思】
初读课文,感觉第二自然段是个多余的段落,然而仔细地再读一次课文,便会发觉作者的精妙之处:这美丽的春天时,有了小燕子,才更充满了生机。因此,在教学中。重点并不是要感受春天多美,而是了解最后一句“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这一句的内容恰恰安排在课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中。教学的重点便回到了研读3、4自然段上。
回顾一节课,感受有得有失。
觉得遗憾的是自从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后,学生参与的面虽然广了,互动的空间虽然大了,课堂涉及的面也宽了,整个的效率看似提高了,然而我的教学任务却始终不能按我预设的教学方案执行到底。于是,我在每节课前,我都要精心地考虑我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到底要安排多少时间才能真正将教学内容落到实处。
今天在课前,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因素和设计问题的难度,然后决定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教学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第二部分集中学习课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这样的安排显然是满足班级实际情况的。因为,通过这样的教学,我明显感觉到四人小组学习真正落到了实处,学习的时间、学生参与率、有效率真正得到了保证;我每设计的问题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讨论和交流中去了,而且通过大堂反馈这一环节,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使小组学习走向规范化了。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一、预热准备
1、眼睛平视前方,尽量向四周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如门、窗、周围的同学等)
2、请你跟着老师小棍的运动方向做眼球运动
(分为顺时针、逆时针,速度由慢逐渐变快)
3、舒尔特表格游戏
(1)老师任意报一数字,学生立刻指出。
(2)视线集中在表格中心,静心看表格,按顺序找出25个数字。(师统一开始,每人自己计时,看谁又快又准)
二、几种速度方法训练。
1、组读法训练。
师指导:视线停留在整组字的中间部分,一行字为一个整体,眼停看到整行文字。
2、闪视阅读训练。
三、学习速读课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1、快速默读课文。
(1)师指导:在安静状态下,运用眼睛和大脑进行默读,避免唇读及用手指读等多余动作;
(2)读后择优汇报速读技巧。
(如不回视、头部不摆动、思想要集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跳过去继续阅读,运用猜读法<吵吵闹闹、标点符号等>)
2、快速找出文中写了哪几种标点符号。
先讨论方法:按自然段找每段开头的路标(关键词,既各种标点符号的名称),每段后面的文字可以不看。
3、略读法。
(1)方法:开头两段知大意,最后一段为总结,文章中间抓关键。
(2)师引导学生学习找第三自然段关键词(感叹号、感情烈),其余段落由学生练习。
(3)计时速读。
(4)检查学习反馈情况。
a、短文主要讲什么?
b、判断:
小逗号、小问号作总结报告。()
小问号引起读者思考。()
句号学问最深。()
省略号把句子隔开。()
感叹号感情烈。()
四、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相关的词语,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运用它们。
3、理解诗歌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范读,指导学生读出长句中的停顿,注意不同标点符号时语气的表达。通过范读、探究、找关键词句的方法突破。激发学生对诗歌朗读的热爱和兴趣。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
生字词卡片、了解家乡的河流辽河、军河队沈阳的建设带来了哪些好处。
2、学生准备
查找小河的来历形成及对人类有哪些好处相关资料。收集辽宁沈阳都有哪些河流,他们对家乡沈阳的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课前老师让收集有关河流的资料,你们收集了么?(生汇报)
(课件播放小河经过高山、平原、田野……流淌的动画)
(一)导入
一条蜿蜒的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它穿越高山、平原;浇灌田野、森林。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她在唱自己的歌,她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通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做记号,然后在组内解决。
2、学生互动,拿出汉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3、老师检查学生识字、识词情况,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坎坷干涩乳汁哺育崇高浇灌寂寞嘴唇播种分享
4、课件出示汉字,生认读。一类字让学生自己能说出识记生字的方法及相关的词语。
5、指导生字。指导书写学生认为男鞋、易错的字。如“哺灌”。评比欣赏。
(三)理解课文
1、指名学生大声读课文,划出全文共有几个小节。
2、你喜欢哪个小节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
3、(课件出示画面)师:我是一条小河,一条奔跑的小河。听,哗啦哗啦,那时我流过城市山村,正在把动人的故事诉说,小河的歌里都唱了哪些故事?(唱自己是明亮的'小河、快乐的小河、绿色的小河)
(1)第一节: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同学回答,回答到哪就指导哪句话的朗读。)
猜一猜,它可能都走过哪?(生介绍自己了解有关小河形成及最后流到大海的资料。可以读查到的资料:还可以画出来。形式不限,鼓励学生到黑板上画下来。)
他走的路确实够远的了。练读这句话,读出路远的感觉。
指名同学读,然后评价。
(2)还知道了什么?
你们从哪知道的?用书上话来回答。(生补充黑板画)
有和他同样感受的人请把手举起来,诗是要读的,那位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小河有唱不完的歌和遇见了很多很多小伙伴。指名朗读前三句。评价。
(3)它可能唱着星星、月亮还可能唱什么?身边除了有小鸟花朵以外,还可能有什么和他作伴?
(4)你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句式做一首小诗。(略)
(5)下面的一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指名同学读。(读出路途坎坷、不知疲惫、不怕严寒酷暑的感受)
(6)配乐,师范读后学生评价。
老师在读的时候眼前就仿佛看到了小河在山谷中不停的奔跑,身边还有小鸟、小花等等很多小伙伴。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物,就能读好。
(7)课件动画配乐。齐读。
4、第二节你还读明白了什么?指几名同学汇报。
(1)你知道寂寞是什么意思么?你有过寂寞的时候么?给同学们说一说。
(2)那小河可能在什么时候会寂寞呢?(答案不)
(3)谁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寂寞的感觉。
(4)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河从寂寞又变成快乐的呢?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5)想一想你读的时候还看到了什么?和同组同学交流交流。同学交流后回答。(干旱地区大地干裂,田里颗粒无收,人们没有水喝,就像唐僧他们路过的火焰山一带一样等。)
(6)失去生机的黄土沙石;口渴得要命的小动物见到了小河一定乐坏了。小河帮助了别人一定也乐坏了。咱们也像小河一样,把快乐送给小伙伴吧!在小组里读一读,把快乐送给他们。
(7)指名同学读。赛读。表演读。
(8)比较第一、二节句式,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节第一句的句式相同,以及每一节下面的句子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了解总起句的作用。)
5、学习第三、四小节
思考:刚才学习诗歌时都用了什么方法?(读、画、联系上下文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这两个小节。
(1)自己画出这两个小节的总起句。小组内交流还知道了什么。
(2)生汇报,其他同学适时给予补充。从而知道小河有追求、有责任感,为人们带来快乐。
(3)(课件出示小河流动的动画,经过地方的美景。)同学们边欣赏美丽的画面,教师边过渡:有人说它是江河湖海的儿子;也有人说它是水里鱼儿的家。他经过的土地绿树成荫,一片生机;他经过的田野,大地葱绿,瓜果飘香。好像他不知忧愁,总是用自己的身躯拍打石子发出悦耳的轻唱,好像他不知疲倦,无论严寒盛夏,永远向前。因此诗歌的最后一小节说它是一条奔跑的小河。
齐读最后一小结,说说你们是怎么样理解“奔跑”的?
是啊!正是由于他奔跑,才最后投入大海母亲的怀抱。不愧是一条弃而不舍的小河;也正是由于他奔跑,才有这大地的生机;真是一条播种希望的小河。让我们再读课文,去聆听,去体会。
课件动画配乐。生自由加动作朗读课文。
(四)课件播放:辽河介绍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真的为小河的乐观、坚韧、执著所感动了。老师把我们家乡的母亲和辽河带来了,你们听——播放课件。
(五)总结
看了辽河的介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是啊!辽河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了;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河那样,乐观面对困难、不断努力,将来有一天把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2-14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11-29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12-13
部编小学语文下册教案07-08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太阳》教案01-13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赵州桥》教案05-16
语文下册教案12-14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篇02-15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