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绿优秀教案

时间:2023-03-08 18:07:1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西湖的绿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湖的绿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西湖的绿优秀教案

西湖的绿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感受学校的绿,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西湖的资料,如风光图片,文字说明。

  1、导入新课:

  西湖,是祖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往今来,多少人赞叹她,歌咏她,为她梳妆,为她打扮。当年,白居易修筑了白堤,留下了《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苏东坡修筑了苏堤,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2、朗读体会:

  齐读第1、5自然段,指名三位同学分别读2、3、4自然段。思考:游览了哪些地方?而后讨论明确。

  1.赏析第2~4自然段:

  a)第2、3、4自然段,各着重描写了西湖的哪一处的“绿”?

  b)灵隐山的“绿”:逼人的气势。

  道旁苍翠欲滴

  飞来峰上发黑发蓝

  扑眼而来:峰下小径布满绿到……

  冷泉亭遍体生凉

  亭旁碧澄澄飞珠滚玉

  细细体味,而后遐想片刻,齐声朗读。

  第3句,总写灵隐之绿逼人的气势;第4~8句,具体写灵隐深浓逼人的绿;第1、2 句呢、是单写灵隐之绿吗?不,是总写游湖,“领略了一个'绿'字”,是第二部分的总领。

  c)灵隐之绿,深浓,气势逼人,苏堤之绿呢?

  第1句,总写西湖之绿各有不同的意趣。第2句,概括黄龙洞、屏风山、九溪十八涧绿的意趣。“幽”,幽深,千回百折,曲径通幽,颇具水帘洞、瑶琳仙境之神韵;“野”,浪漫奔放,无拘无束,是奔驰草原的野马,是疯疯巅巅的村姑,随心所欲,令人神思飞扬!“闲”,悠闲,是林中泉水,叮叮咚咚,是漫步湖边绿草地的淑女,信步所至,如行云流水。

  哪苏堤之绿呢?

  漫步烟、微雨

  走着走着莽莽苍苍

  绿茸茸、绿荫荫(色彩)

  耕牛、牧人、树木、云霞(形状)

  走近看时青苔青绿山水画(布局)

  坚忍不拔(印象)

  烟雨迷蒙,绿意悠悠,“如在画中”,是披着轻纱的少女,还是香烟缭绕的仙姑?令人心动,令人回味,真是意趣盎然!这段,写出了西湖之绿的意趣美。

  指名朗诵,点评。

  d)灵隐之绿,深浓逼人;苏堤之绿,意趣盎然;哪花港之绿呢?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这“绿”,是什么绿?(满池的新荷之绿)

  西湖之绿,深沉逼人;西湖之绿,意趣盎然;西湖之绿,充满生命的伟力!缘何有此幸遇,有此发现呢?

  2.欣赏开头:

  指名女同学朗读。

  第1、2句,交代游湖的原因和时间。“第四次”,九年四度游西湖,说明了什么?(西湖,是祖国锦绣河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美景百赏不厌,每次欣赏,都会有新的发现。)

  这次一游西湖,幸运吗?欣赏到了怎样的美景?

  满湖烟雨,栀子香弥漫:六月西湖烟雨迷蒙、栀子飘香的特有风光。

  “没有……,没有……,没有……”,似是“不幸”,实乃大幸:两千年前,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是一大胜事;一千年前,杜甫烟雨中来到泰山,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岂不快哉?“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西湖风光四季如画,能在迷蒙的烟雨中、在清幽的栀子香中,遐想西湖美景,难道不是人生的一大美事吗?

  面对这一派特有的风光,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东坡以为雨中西湖怎样?(“奇”)“奇”在哪里呢?须“仔细观赏领略”才是,这样就开启了下文。

  3、欣赏结尾:

  简要说说,从哪个角度道出雨中西湖之奇的'?

  西湖,真令人流连忘返!但千里送友总有一别,迷醉山水总有一回,作者是怎样结束这次游览的呢?

  i.游时,烟雨迷蒙;游罢,已是晴光熹微。见到了怎样的美景?能借用苏东坡的诗句来描绘吗?(山色空蒙雨方好,水光潋滟晴亦奇)

  ii.归途,发生了一件什么趣事?“一摸”、“欢蹦乱跳”,绘出了无限情趣。西湖醋鱼,名闻遐迩,能美味一番否?

  iii. 上岸回眺,“真是个神奇的湖!”

  难怪,九年四度来到西湖,,以后也许会有五度。六度……

  4、总结:

  “山外青山楼外楼”,“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不愧为祖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西湖之绿,足以显现河山之秀美、河山之多姿!本文就是通过描写西湖之绿,赞美……。

  说一说:引导从苗苗常青园、眼镜湖、植物园,让学生分别来说一说学校的绿

  5、布置作业:

  游览学校某一景点,模仿《西湖的绿》,写一篇游记。

西湖的绿优秀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西湖的美,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在读中体会西湖的“绿”的特点,多层次地深入体验西湖的绿。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深入体验西湖的绿。

  三、教学难点:

  读中感悟,读中训练语言,发展思维,培养情感。

  四、教学准备:

  课件 词句积累卡

  五、教学过程:

  (一)、期待阅读,触摸“绿”

  师:这节课,陈老师给大家上课,同学们欢不欢迎?

  生:(一齐大声):欢迎!

  师:欢迎有什么表示?

  生:(热烈鼓掌)。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湖的绿》。

  老师写课题

  师:请同学们注意我的表情。(教师面带表情的读)

  师:我读的怎么样?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遍。

  生:齐读。

  (设计意图:从美读课题入手,使学生怀着美美的期待来学习课文。)

  (二)、复习巩固,再现“绿”

  教师:有表情的朗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下面谁愿意自信地大声地读一下词语,如果你的动作、表情能配合一下那就太好了!

  1、课件出示:苍翠 蜿蜒 宛然 幽静 心旷神怡 亭亭玉立

  碧澄澄 水花飞溅 群袂飞扬 翩然起舞

  2、指读词语。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有表情的美读词语,由课题入词,由词入文,美好的阅读感悟从点滴中渗透。)

  (三)、品位语言,拥抱“绿 ”

  1、教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所以闻名于世,正因为有了西湖。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西湖的吗?

  2、学生汇报,形成板书。(灵隐、苏堤、花港)

  教师: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再次走进西湖,再次领略西湖的绿色之美吧!我们先到雨中的灵隐寺去看看好吗?请同学们拿出笔,轻声自由地,美美地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在灵隐寺作者都在哪儿发现了不一样的绿呀?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以下内容为课堂预设,教师随学生学习情况可随机调控)

  师:同学们,找到绿了吗?好一个绿色的灵隐!一下车---------

  生: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师:“扑眼而来”是什么意思?

  生:满眼都是绿色,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绿的。

  师:你能读出满眼的绿色吗?

  生:尝试读。

  师:这个词我们是要读得快一些,还是慢一些?

  生:慢一些

  师:为什么?

  生:因为“扑眼而来”是说到处都是绿色,看都看不过来,当然要慢一点读。

  师:也就是说,要慢慢地欣赏。

  师:把你的理解送进句子里,再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 除了扑眼而来,你还听说过这样的词吗?

  生:扑面而来,扑鼻而来。

  师:满眼的绿呀,一抬头-------

  生: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是绿的。

  师: “苍翠欲滴”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我没看过,谁能告诉我。

  生:“苍翠欲滴”就是特别的绿。

  生:“苍翠欲滴”就像最深的绿色,都要滴落下颜色了。

  师:把你的理解送进句子里,在读。

  师:绿色还不够浓,谁能再浓一些?指名读,齐读。

  师:“飘着的雨丝儿”什么样子?

  生:是轻轻的,柔柔的,落到脸上凉丝丝的。

  师:把你的感觉送到句子里。在读。一起读。生齐读。

  师:好绿的雨丝儿呀,一转眼-------

  生: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师:绿的可真富有变化呀,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

  师:深浅不一的绿叶子可真美呀,一低头-----

  生: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石头缝里。

  师:“绿到石头缝里,”那是怎样的'一种绿呀?我想象不出来,谁来帮帮我呀?

  生:青苔都长到石头的缝里了,

  师:你能读出来吗?没进到缝里,再试。嗯,这回绿到缝里了。

  师:每走一步,绿色都在变化呀,来到溪水旁了-------

  师: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师:你看到什么了?

  生:水很静,很清,很绿。

  师;那你可轻一点读,别把水给弄破了呀?

  生:轻轻的读。

  师:谁能比他还小心,同时还要读出水花飞溅的变化。

  生:读。

  师:唉呀呀,溅了我一身呢!好,大家再来一次。注意啊,这次要表现三种情感,第一种水静的平稳;第二种是水花飞溅的惊喜;第三种水绿是赞叹。好不好?

  生:好。(学生齐读此句)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巧妙暗示,一下车、一抬头、一转眼、一低头、走到溪水旁。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的观察顺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游记移步换景的基本写作方法。)

  师:好,就像这样把第一自然段有声有色地再练习读一次,各读各的。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生:(学生各自读文)

  师:谁觉得自己有进步?举手的都站起来。还有没有?你觉得自己有进步了,可以站起来,要敢于肯定自己,你们愿意把这段文字积累下来吗?

  生:愿意!(表情非常兴奋)

  师:我们一起来试着背诵。我背不出来,能背出来的,我拜他为师。

  课件出示:背诵框架。

  师: 你们都是我的老师,我向你们学习(拱手)

  教师:灵隐绿意浓浓,扑眼而来,直往你的眼睛里钻呢!亲爱的同学们,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呢!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也,九溪十八涧绿得闲。苏堤绿得---?

  生:怪。

  师:哪里怪,读读看。

  生: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

  师:嗯,是怪。能读出奇怪的吗?

  生读。

  师:还有哪里怪呢?

  生:有的青苔---------青绿山水。

  课件出示:(我能读出意趣美!)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看到这么多形状各异的青苔,是什么心情?

  生:惊喜。

  师:能把你的心情读出来吗?

  师: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青苔的怪?

  生:形状各异,变化多端,不拘一格,变化莫测,变幻无穷,千变万化

  师:我想在你的朗读中听到这么多的变化,能满足我的小小要求吗?

  生:读。在读。

  师:同学们看(课件填空)你能比作者想象得更丰富,对吗?谁愿意试一试?

  生:想象填空。

  师:哎呀,这么多呀,我可真佩服你们呀!这里的逗号可以改成什么符号呢?

  生:省略号。

  师:课文的标点我们得尊重作者的意见,但是我们可以在朗读上读出省略的意味。读到这里稍停一下,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

  师:谁能创造性的朗读呢?

  师:这样美的苏堤,这样鲜嫩,可爱,形状多端的青苔,你们想看吗?

  生:想看。

  (设计意图:引导想像,建立形象,启发学生展开形象思维。)

  师:真想看假想看?谁想看,举手!

  生:(齐举手)

  师:闭上眼睛(声情并茂地配乐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睁眼,看见了没有?

  生:看见了。

  师:看见了什么?

  生:湖面上雾蒙蒙的,下着小雨,湖边的树身上长满了青苔,青苔的形状不同----

  师:实际上你们不是在看,而是在干什么?

  生:想像。

  师:太重要了。读书时一定要想像,想象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这样读就读懂了,读活了,读理解了。你们说这种读书方法好不好?

  生:好。

  (设计意图:老师通过朗读,启发学生根据课文描绘的情境进行再造想像,对学生渗透形象思维的训练。)

  师:请有这种方法默读第三自然段,最好用默读,因为默读有助于想像。

  生:(默读)(配乐)

  课件:出示荷叶画面,

  师:你刚才看到这个画面了吗?谁想给这个画面配音呢?

  生: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

  师:除了画面,你还想到了什么呢?

  生:微风一吹,满池的荷叶都在舞蹈,还有蜻蜓落在上上面呢!

  师:你想的可真美,让我想到了一首古诗: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能加上你的表演来读这句吗?

  生:读。

  生:我想到了,“在加上叶面上的水珠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师: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一般都用来形容谁呀?

  生:人,小女孩行么?

  师:你觉得这句话该怎样读呢?

  师:读出水珠的调皮,和小女孩的活泼可爱,行吗?谁来试一试?

  师:读的有滋有味,灵隐的绿扑眼而来,苏堤的绿变化多端,花港的绿呢---

  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五)、拓展延伸,融化“绿”

  教师引读:亲爱的同学们,随着你们的朗读,我们的旅游也结束了,该乘船而回了,雨已停了,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再回头看一眼这美丽的西湖吧!

  (师生共同整理板书)

  师:谁能像读古诗一样,摇头晃脑儿的读一遍我们的板书呀?

  师: 亲爱的同学们,从灵隐到苏堤到花港,作者用她细腻而独到的笔触,让我们感受着绿的浓淡,绿的精灵,绿得生机。希望同学们用心灵去倾听,去感受,用笔去渲染去描摹。

  六、板书设计:

  绝 句

  作者:我

  灵隐绿意扑眼来,

  ↓

  苏堤青苔变多端。

  ↓

  花港新荷蕴生机,

  西湖的绿!

  设计意图:再现课文脉络和作者的游览顺序,同时突出移步换景,西湖的绿的不同层次得到体现。还给学生留下了想像和创作的空间。)

西湖的绿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美景,语文 - 绿。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的美景。

  教学难点:领略花港和灵隐两种不同的“绿”。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引课:

  1、背一背跟西湖有关的诗句

  2、说一说带有“绿”或是相当于绿的意思的字的诗句,比如“柳绿更带朝烟”、“千里莺啼绿映红”。

  一、激情导入

  1、师:古往今来,西湖以其景色秀丽,倾倒了多少中外游客,西湖的美就在于人工的妆点与自然山水浑然一体;西湖之美,美在清秀。

  3、那么,在一位当代女作家眼里,西湖又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课题)

  二、初读感悟

  1、师范读

  2、提问:如果让你给西湖一个字的评价,你选择什么?(绿)

  3、作者领略了哪些 “绿”?自由默读,找一找、划一划课文中出现的说“绿”的词。

  4、四人小组交流一下,找到的一样吗?

  5、课件出示校对。

  三、研读课文,体会花港和灵隐两种不同的“绿”。

  师:花港和灵隐都有“绿”的特点,可每一处给作者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一)感受灵隐的“绿”

  1、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找一找,这里哪一句句子是重点句?

  2、课件出示“满目是绿”。

  师:“满目是绿”是什么意思?(到处是绿)找一找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绿,怎么样的绿?

  3、反馈交流,课件出示:

  随机点拨:

  ◎雨中灵隐的绿是多层次的,“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这种绿浸染了周围的其他景物,使“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溪水在“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

  随机指导朗读:

  ◎课文3—5自然段的朗读,语速宜稍缓,体现一边读一边想象和回味。表现景物的词语和描写“绿”的词语可读得重些,如,“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句中的“布满”“青苔”“绿”要读得重些。有的重音可轻读,如,“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中的“碧澄澄的'”,要读得轻些,让人感受到不忍心扰乱水面的平静。)

  4、小结:作者围绕“满目是绿”写了四种景物,所以写一处的景色,不能笼统地写怎么怎么美,要抓住这一处的特点来写。

  (二)感受花港的“绿”

  师:灵隐“满目是绿”,那花港的“绿”又有什么特点呢?

  1、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2、自由读,花港的绿有什么特点?(这是一种怎么样的“绿”?)

  3、指名说,交流:有生命力的绿,有着蓬勃生机的绿,活泼的绿(在文章里找一找相关词句)

  ◎花港的绿给人的感觉是“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表现出一种“茁壮的生命力”,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 - 绿》。是“活泼的,有生命力的”

  4、找一找,在花港,作者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图片)

  新荷,水珠儿

  杨柳是作者看到的吗?(联想到的)还有一些是作者感受到的,你能找找看吗?

  5、讨论反馈

  6、小结:作者写花港的绿,是通过写作者的所见、所感、所想来写具体的

  (三)朗读的训练、指导: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一读,想想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感受。(课件出示景色,配乐朗读)

  四、小结拓读,课外延伸

  1、小结:绿,是生命的颜色,西湖,到处都是景色,这都需要我们,用心去“领略”。

  2、宗璞笔下的西湖是美丽的而又生机勃勃的。古往今来,历代诗人写过很多诗篇赞颂西湖的美丽,你知道有哪些吗?(课件出示)

【西湖的绿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囚绿记》优秀教案(囚绿记优秀课件)07-22

《囚绿记》优秀教案03-13

《绿》优秀教案(通用6篇)03-17

耳朵上的绿星优秀教案08-25

《囚绿记》优秀教案(通用7篇)04-19

《绿》大班教案11-16

语文绿教案03-04

《囚绿记》教案04-08

《囚绿记》经典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