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画角的方法,能用三角板画30°、45°、60°和90°角,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每个学生准备一幅三角板、钉子板和一张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先估计答题卡上角(如图4?16)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学生回答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教师:再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板上的角,记住这些角的度数。
学生测量后,让学生相互说一说这些角的度数。图4?16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教学用三角板画角。
教师:画角一般要用工具来画。下面先给大家一副三角板,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这副三角板画出哪些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画出30°、45°、60°和90°的角;有的学生还提出可以画75°、120°、135°和150°的角。
教师:为什么可以画30°、45°、60°和90°的角?
学生:因为三角板上有30°、45°、60°和90°的角。
教师:为什么可以画75 、120 、135 和150 的角?
学生:用两个三角板上的两个角拼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角,比如30+45=75, 30+90=120, 45+90=135,60+90=150。
教师:下面我们研究怎样画30°、45°、60°和90°的角,先讨论怎样画30°的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找到三角板上30°的角,在这个角的顶点上定一个端点,然后从这个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两条射线。
教师: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一下画的这个角是不是 30°。
学生画后进行检验。
教师:能说说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指导学生说出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一是要在三角板上找到相应的角;二是在纸上确定一个端点并且把三角板角的顶点对着这个端点;三是要靠紧三角板的两边从端点往两边画射线。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把相应的要求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请同学们在45°、60°和90°中选一个度数,用三角板画角。
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教师:怎样画75°的角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先用30°和45°的角拼成75°的角后,再按前面的方法画。
教师:请同学们在75°、120°、135°和150°中选择一个度数,用三角板画一画。
学生画角后,拿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突出用三角板画角的方法,特别强调确定端点,再从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射线。这个画法与角的定义是吻合的,通过学生画角,能加深学生对角的理解。这个环节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教学层次清楚,每个环节的引导过程,就是学生的认知过程,通过这样清晰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画角的基本方法。]
二 教学用量角器画角。
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已经会用三角板画角了,用三角板画角的最大特点就是比较简便。但是如果要求我们画一个24°的角、139°的角,只凭三角板能画出来吗?
学生:不能。因为三角板上找不出、也拼不出这样的角。
教师:这就需要我们用另一种工具——量角器来画。根据前面的经验,想一想用量角器怎样画24°的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一是先确定顶点;二是过这个顶点画一条射线;三是用量角器确定度数;四是根据确定的度数画出角的另一条射线。
教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画角最难的一步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样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
教师作示范画角,然后请学生照老师这样画角。
教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的事项是:(1)量角器的中心点要与确定的端点重合;(2)量角器的0°刻度线要与已经画好的一条射线重合;(3)再在量角器上找自己需要的度数作一个记号;(4)连接端点与这个记号画一条射线。
教师:也就是要关注画角过程中的“两重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画出83°、139°角。
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 [点评:由于用量角器画角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一是采用了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同时通过对“画角中最难的一步”的讨论,突出画角过程中的“两重合”,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三、练习
课堂活动第1~3题。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第9~12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9-1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与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异同。 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一位小数表示( )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 )分之几。
2.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是 (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或()。
3.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是 (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 )或()。
4.0.307的3在( )位上,表示 ( );7在( )位上,表示( )。
5. 1米=( )分米,1分米= ( )米;
1千克=( )克,1克=( )千克。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 比较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的大小。
1、在一次跳高比赛中,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得分如图所示。两人的得分哪一个高?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内交流。0.69 ○ 0.8
2、引导:运用转化法和画图法可以比较小数的大小,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比较大小呢?(运用计数单位的有关知识比较大小)
(二)比较整数部分不同的小数的大小。
1、三位选手跳远的得分评委也打出来了。你能说说谁跳的远吗?小组内说说你的方法。
( )>( )>( )
2、引导:因为2.97比3.13和3.08都小,我们知道:整数部分小的那个数就小,那3.13和3.08如何比较呢?
(三)我们来总结。
(1)、根据上面我们比较的过程,你能说明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吗?在小组内试一试,看谁说得好。
(2)、结合在小组成员的比较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
(3)、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 部分的大小, 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部分相同,就从部分的 位比起, 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 位也相同,就从下一位比起。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在数轴上找到9.8和10.1的位置,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比大小。
0.839 ○ 0.96.07 ○ 6.7 5.45 ○ 5.63
4.03 ○ 4.009 7.217 ○ 7.22 7.19 ○ 71.9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5分米 =( )米 37厘米 =( )米
5元4角 =( )元 150克 =( )千克
4. □0. □7
在□里填数字,使它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1)使这个数最大,这个数是( );
(2)使这个数最接近31,这个数是( )。
板书设计: 比大小
0.8>0.693.13>3.08>2.97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四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让每位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给三角形分类的过程,认识并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了解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点;
2.通过观察、比较、归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地、主动地进行思考、归纳和相互讨论,激发其更加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气;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关键:
学会根据事物的某一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三角形卡片若干张;
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内,带领学生对屋子里的人进行分类,学生们想到按性别分、按发型分、按年龄分、按视力分、按身份分等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既活跃了现场气氛,也为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主题图
1.导入
2.研究分类标准
(二)三角形的分类
1.三角形的'分类
2.学生汇报
①将研究的分类结果展示到黑板上;
②学生汇报如何根据角的特征将三角形分类。
3.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①学习定义
什么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呢?请你练习说一说。
②做一做
依次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请学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
③认识三种三角形的特点
a. 三种三角形角的特点
④做一做
请同学们拿出题卡,完成第一题(根据角的特征对三角形分类)。
⑤小结,板书韦恩图。
4.学生汇报
5.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①认识等腰三角形
②学习各部分名称
③做一做
出示等腰直角三角板、红领巾、底角为75度的等腰三角形和底角为60度的等腰三角形,让学生逐一判断是否是等腰三角形。
④认识等边三角形,了解它的特点
谁能完整地说说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⑤做一做
三、看书质疑
四、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一)填空
1.( )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2.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
(二)判断下面说法正确吗
1.一个三角形里有一个锐角,必定是锐角三角形。( )
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
3.一个三角形里至少有两个锐角。( )
4.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边三角形。( )
(三)信封游戏
猜猜看,信封里藏的是什么三角形?
(四)折纸游戏
你能用长方形纸折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吗?
五、全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四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页至67页教学内容及第67页“课堂活动”中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角的周角,初步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2、进一步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并建立锐角、直角和钝角的概念。
3、认识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4、通过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转一转等活动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平角和周角。
教学难点:
认识周角。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的角有哪些?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认识过的角:直角、锐角和钝角。 师:你们以前是怎样辨别直角、锐角和钝角的? 教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一些特殊角,深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建立直角的的概念。
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直角的度数,学生量完后,请几个同学汇报得数,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一个直角是由90°。
2、认识平角,建立平角的概念。
(1)认识平角。
课件演示把两个三角尺的直角拼起来的过程。 课件演示后,让学生也按课件演示的.过程把两个三角尺的直角拼起来,并看一看,议一议。 教师指出:把这两个直角拼起来可以组成一个新的角。(课件闪现新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这个角有什么特征? 指名回答。 教师指出:像这样,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角是平角。(课件闪现下图)
(2)认识平角和直角的关系。
师:一个平角是多少度你知道吗?你是是怎么得到的? 指名口答。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1平角=2直角,1个平角是180°
3、建立锐角、钝角的概念。
(1)测量。
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课本第66页下半部分的三个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 指名汇报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三个角分别是什么类型的角,再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2)议一议。
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图中左右两边的角与中间的直角有什么不同。
(3)交流归纳。
小于90°的角是锐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钝角,教师说明:大于180°的角不是钝角。(如181°、200°、220°就不是钝角)
(4)练习。
(课件出示) 把下面各度数所表示的角进行分类。
93° 45 ° 87 ° 99 ° 145 ° 170 ° 181 ° 90 °
4、认识周角,建立周角的的概念。
(1)认识周角。
课件演示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周组成角的过程。
教师指出: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是周角。 让学生观察后,指名说一说周角有什么特征?
(2)认识周角、平角、直角三者之间的关系。
师:你知道一个周角是多少度吗? 引导学生推算。
1周角=( )平角=( )直角 。
1周角=( )度
三、操作活动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3题。(课件依次出示3道题)
四、全课小结
让让学生谈自己学习的收获。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1、2、3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经历具体---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学习过程
2.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3.通过学习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特征。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教学难点;对直线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合作交流获取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彩笔、线条、图钉、小电筒、直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线的认识(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线吗?(黑板边、书本边、铅笔盒的边......)很好,看来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线中,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在数学中也一样,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直的线。
二、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感知直线、线段和射线。
(一)认识直线
1、同学们知道孙悟空手里拿的武器叫什么吗?(金箍棒)对,谁说说金箍棒有什么本事?(能变长变大)并请学生说金箍棒是向哪个方向变长的?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金箍棒在不断变长,说一说它到底能变多长。
2、你能用最简单的线条来表示这种无限延伸的'感觉吗?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用笔画一画。
3、学生分组汇报,并说一说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并介绍直线的特征: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
4、介绍直线的表示方法及读法,并请学生也给自己的直线标上名字。
(二)认识线段
1、出示挂图(铁路和人行道)请学生观察,使学生感知:铁路一眼望不到头,我们说它象直线一样,而人行道上的斑马线,能看到两头。
2、请学生也用线来表示其中的一条斑马线的样子,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的想法。
3、汇报时,指导要在线的两端加上?来限制它无限延伸,并告诉学生这两个?就是线段的端点,同时教师板书出线段和端点
4、介绍线段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三)认识射线
1、用小电筒射向学生,请学生仔细观察。
2、让学生独立想办法用线表示出刚才看到的现象,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在黑板上画射线。
4、让学生自己讨论:射线的表示方法及读法。教师强调:射线AB和射线BA不同。
三、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1、请学生自己分别画出三种线,并用字母表示它们。
2、做教材15试一试的第一题。进一步体会直线和线段,并知道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但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试一试的第2题。让学生观察讨论发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四、巩固练习
P15看一看量一量第1、2题。
让学生先猜测,再动手量一量。猜对的给自己得一颗星,画在这道题的旁边。
五、课结
今天学到什么?(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可以给予补充)
四年级数学教案6
一、谈话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找到了什么规律?
生:间隔排列的规律。
师:对,答得对!大家看,秋天来了,森林王国的成员们正在为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做准备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开展了哪些活动,在活动中又遇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呢?
师:我们能不能运用学过的规律帮助它们解决困难呢?
生:能。
师:我们一起去吧!
二、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的上半部分及情境图(暂不出现问题)。
师:从情境图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1:林**旁的树。
生2:做操的兔子。
生3:送花盆的猴子。
师:请阅读题目中的文字,了解题目的数学信息 。
师:怎样理解"从一端到另一端共栽了7棵树","相邻的两棵树相隔3米" ?
学生:7棵树分成了6段,每段3米。
学生:这里实质求6个3米是多少。
师:林**的两头都栽树,相邻两棵树相隔3米,也就是林**被树分成的每段的长度是3米。
2、出示第(1)个问题:林**长多少米?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题目中的哪些信息 ?观察情景图,再想一想,你会列式计算吗 ?
生:会
3、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如发现不同的解法都让学生写在黑板上,并组织讨论。
讨论题:(1)计算林**的长度,应该把每段的长度与树的棵树相乘,还是与林**被分成的段数相乘?
(2)在两头都栽树的情况下,林**被树分成的段数与树的棵树有什么关系 ?
(3)这道题应该分成几步计算?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
4、出示第(2)个问题:兔子做操的队伍长多少米
学生独立解答,共同订正。
师:谁能说说每步求出的是什么?
生:5-1=4表示5个兔子分成了4个间隔。
生:4×2=8表示每两只兔子相隔2米,4个间隔共8米。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是根据什么想到的?
生:根据我们上节课学的间隔排列规律想到的。
5、做“试一试"
师:这道题中的林**指的是哪一条林**?
生:就是例题里的那条林**。
师:全长知道了吗?
生:全长是18米。
学生独立完成。
师:比较(1)(2)两题,在物体的排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
生:都是从一端到另一端,物体的间隔长度一定。
师: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段数比物体的个数少1。
生:每段长度与段数相乘得总长度。
师:(板书)
物体个数-1=段数 每段长度×段数=总长度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将运用间隔排列的物体数量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上节课找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三、教学“试一试"
1、做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一人做在小黑板上,全班共同订正。
师:走廊两端放花和不放花一样吗?
生:不一样
生:两端放花,花的盆数比分的段数多1。
生:两端不放花,花的盆数有可能和分的段数相等。
生:也有可能比分的'段数少1。
2、做第2题。
(1)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指明板演,集中交流订正,说出每步算出的是什么。
师:植树方案包括哪些?
生:栽什么树。
生:怎样栽。
生:跑道两头栽不栽 ,草坪四个角上栽不栽 ,每隔几米栽一棵。
生:需要多少棵
(2)各小组讨论植树方案,填制下表。
植树方案
植树地点
植树品种
树苗棵数
(3)各小组展示植树方案,全班评议。
评议重点:
1)根据树的品种考虑相邻两棵树的距离是否合适。
2)根据设计的栽法,树苗棵树的计算是否正确。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什么样的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规律 ?你还有哪些疑问?
生:我们运用了间隔排列规律解决了植树问题。
师:我们今天解决的植树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中很多,希望同学们做有心人,发现这样的问题,并努力解决它。
五、板书设计:
找规律(间隔排列)
物体个数-1=段数 每段长度×段数=总长度
两端放花,花的盆数比分的段数多1
两端不放花,花的盆数有可能和分的段数相等或比分的段数少1
四年级数学教案7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具体的图形分类活动,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归类和梳理,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通过拉一拉,亲身体验、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感受三角形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实践中的应用。教材安排了三次对图形的分类活动。第一次是对已学的一些图形按是否是平面图形进行分类,第二次是对平面图形按其是否由线段围成进行分类,第三次是对线段围成的图形的边数进行分类。由此可见,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应该是一个主要的目标。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实用价值很高。由于特性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之间的类别特征;
2、通过实际实践,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一、二个教学目标将在教学第二个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来落实。第三个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第三个教学环节“运用拓展,课外延伸”来落实。
二、说学情
学生在前面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对它们的特征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分类的思想,学生也已经接触过,曾进行过数的分类。加上城区学生基础比较好,所以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应该不难。只是学生对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应用平时关注的较少,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
三、说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特别是通过课件展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实例,非常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学法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2、说学法
(1)自主观察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时,才能最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自己来观察图形的特点,思考分类的标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与他人的合作获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思考的前提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五大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对话交流,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图形,借机引出课题,交代学习目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学生分组尝试分类
提出分类问题之后,让学生先思考一下如何分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借助学具分小组动手分一分,说一说。
2、集中交流分类标准
先让学生上台粘贴,再说一说是怎样分的。然后逐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边分边交流分类的标准。
3、梳理思路,展示过程。教师用课件演示分类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图形类别特征的认识。
4、动手实践,探讨特性
先由生活中大桥、伸缩门等图片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如果换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然后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再让学生回忆学生中应用了特性的实例,加深对特性的理解。
(三)运用拓展,课外延伸
1、谁能说说图的意思(教材23页第3题)。为什么现在可以坐了?
2、欣赏图片: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存在着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聪明的建筑师们不仅利用他们设计出了许多漂亮的建筑,同时又利用他们的特性设计出了不可思议的雄伟建筑。它们中有的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虽然历经风雨沧桑,但是依然完好无损保持了原样。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欣赏这些有名的建筑图片,去感受图形带来的魅力。
3、课外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4、运用今天学过的知识加固摇晃的椅子。
(四)总结评价,交流收获
“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并对自己或者其他同学的学习给出一个评价吗?”学生可以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情感上的收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评价自己或他人的学习表现,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了成功,促进了发展。
四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准备量杯、滴管、量桶、水等。
教学过程:
一、了解预习情况:
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
随学生回答板书:毫升
学生可能会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
二、认识1毫升
1、取量筒,介绍:这个量筒最少的刻度是5毫升,现在我们要用它和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
2、用滴管向量筒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大约是1毫升。
3、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4、介绍生活中量毫升的容器:有时我们生病了,要喝一些药水,(取一药水瓶)读:成人每次喝15~20毫升。问:我没有量杯,那怎么才能找到这15~20毫升药水呢?
取生活中最常见的勺子,舀满1勺水,倒入量筒,测得大约是10毫升
指出:这勺子是我们每天都要用的东西,现在你会利用它找适量的药水了么?
三、完成想想做做1、2: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指出: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所以在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是多少毫升?
2、老师用量筒量出一个50毫升,然后倒入一个常见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让学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倒入题中的这几个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况?
回家练习:用刚才认识的勺子(10毫升),舀50毫升水,分别倒入这几个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四、升和毫升的进率
1.出示500毫升的.量杯,请同学们观察量杯上的刻度,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把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两杯)
3.问: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学生回答,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
5.练习:20xx毫升=( )升4000毫升=( )升
9升=()毫升10升=()毫升
五、完成想想做做3、4、5:
1、说说下面每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请学生完整的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个的时候指名说说列式理由。
2、倒出100ml 饮料,数一数你要多少口才能把它喝完。再算一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
先交流:做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喝?然后多请几个学生自然地喝这100ml水。算一算。
3.完成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六.你知道吗?
学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
课后小记:“1毫升概念的确立”,让学生观察1毫升在量器、瓶盖中的情况、用滴管装,使每个学生都清楚地看到了1毫升的多少,学生感兴趣。认识一把普通勺子容量约10毫升,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在生活中寻找、认识毫升,是一个非常好的学具。
授后小记:
前两课时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教学容量单位应该以动手操作及实物演示为主要的教学及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前我利用学生群体收集了大量练习中出现的容器实物,在课上展示给所有学生看,学生通过观察,切实地感受到了“1毫升”是一个很小的容量单位及各种小容量容器的实际大小。
四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垂线的距离。(课文第66页的例2、练习十一中的地3、4的相应小题,第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教学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板书课题:画垂线
二、探究新知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1)先画一条直线。
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2.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着画一个,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该怎么画呢?
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2)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
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
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
1、68页4题画一画。
2、69页5题。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呢?为什么?
3、69页6题怎样修路最近呢?
3、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
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画垂线,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练习画垂线。
四年级数学教案10
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41——4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格子图、色彩笔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
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有关知识。你们还记得吗?(记得)。好,老师就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
0、3它表示什么?
生:0、3表示十分之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
师:如果我在0、3后面加上个“元”字,那么这个大正方形表示什么呢?(表示1元),0、3元又是多少钱呢?(3角)如果加上“米”字,这个大正方形双表示什么呢?
那0、25它表示什么呢?你会用你手中的百格图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
生: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
师:恭喜你们,挑战成功!但是要摘取数学王国的皇冠,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在探究新知识前,我要带你们去个地方……
(二)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出小数乘法的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单价是整元的文具)。
板书:文具店
结合文具店柜台上各种文具的单价,提出数学问题。
1、提问题与列式。
师:熊妈妈是个热心助学人士,她说你们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决定给你们的优惠,你们发现文具的单价有了什么变化?(生:以前的价钱都是整数,现在的价钱都是小数。)
师:现在买3块橡皮又需要多少钱呢?怎么列式解答呀?
二、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与前面的乘法算式对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是整数乘整数,现在是小数乘整数。
师:对,现在是小数乘整数。那么,怎样求出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数乘整数,也就是小数乘法(一)。(板书课题)
(一)意义
下面提出以0、3×3这个算式为例来进行研究。
0、3×3它表示的什么意义?
(二)交流算法。
1、引导探究
学生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3×3是多少元?要求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自己算,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如:
(1)连加。你是怎么加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2)转化。0、3元看做3角,然后3角×3等于9角,9角等于0、9元。
(3)画格子图。学生先画,然后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画。
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元,也就是一块橡皮的价钱,买3个就是3个0、3元,从图中可知,合起来就是0、9元。
(三)小结。
师:刚才通过学习交流,同学们找到了连加的、换算单位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的、借助方格图来进行计算的等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都算出结果是:买3块橡皮需要0、9元,也就是3个0、3等于0、9。(师板书完整,补“0、9元”并写答语)
师:下面我们来对上面各种方法作一个分析和比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说想法)
1、利用整数乘法意义(连加)
2、化为整数乘法(转化)
3、画图(数形结合)
三、解决实际问题。
(一)做一做。课本P42“试一试”1、2题。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课本P42“试一试”1、2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交流算法)
(二)计算4×0、3。小组活动,交流算法。
(三)补充练习。
1、寻找小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棵竹子一时约生长0、03米,三时约长了多少米?
师:请每个同学独立思考和解答。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列式:0、03×3=0、09(米))你是怎么算的?
如果学生说涂格子,就问:假如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米的话,0、03米该怎么表示?0、03×3又表示什么?
师: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吗?(生动手涂色)投影学生作品并点评。
(四)深化性练习(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2、(课本42页的涂一涂、填一填)
3、“知识拓展”(机动性练习)
小新爸爸去菜市场买菜,他买了三条鱼,每条鱼是3、5元,那么他花了多少钱?
四、总结反思,畅谈全课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1、通过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设计方案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课前播放歌曲《郊游》,会唱的同学一起唱。
2、 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在这么好的天气里,你最想干些什么呢?(学生回答)
3、 那我们一起去秋游好吗?
二、 新授
1、 在秋游前我们都要了解哪些相关的信息呢?学生自由谈谈。(板书:人数、包车、门票、游玩项目及价格)
2、 向阳小学四年级的同学马上要到水上乐园去秋游了,他们在秋游前收集了一些相关的信息,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信息。(电脑出示,打字声引入,加深学生头脑中的信息)
3、 我们看到了这些信息,从刚才我们讨论出的四个方面来分析。
4、 首先我们来看人数,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有关人数的'信息。多少人?(板书:150人)
5、 接下来看包车,哪句话有关包车信息?一共要包几辆车呢?(3辆)你怎么看出的?(15052 大约3辆)一共需要多少钱?哪句话告诉我们的?你怎么算出来的呢?(3300=900(元))每人要花费多少钱呢?(900150=6(元))900是什么?(共花费多少钱?)150是什么呢?(实际去的人数)用共花费的钱去除以实际去的人数得出每人需要花费多少钱。
6、 门票呢?哪几句相关信息?你们选哪种?(团体)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满足30人以上,便宜等)每人多少钱?(2元)
7、 最后是游玩项目及定价,我们来看一看。划船,每小时8元,4人一船。每人要多少钱?(2元)那如果你一个人去呢?一个人去乘一船,多少钱?(8元)你觉得怎样乘坐比较合算?乘快艇呢?你们怎么理解的?
8、 看完这些相关的信息,我们来替向阳小学的同学来算一算。每人乘车和买门票一共要交多少元钱?(2+6=8(元))
9、 用20元最多可以玩几个项目,是哪几个?同桌讨论,回答问题。最多可以玩6个项目,正好20元。最少可以玩几个项目,是哪几个?同桌讨论,自由讨论。
10、 如果你是向阳小学的同学,你准备向家长要多少钱?这些钱可以怎样安排?(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11、 刚才我们替阳小学的同学做了秋游前的计划,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他们都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相关的信息的?(电脑闪烁:人数、包车、门票、游玩项目及价格)
三、 活动设计
1、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出去秋游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我们学校四年级的同学马上也要去苏州乐园去秋游了。我们也要在秋游前了解相关的信息。
2、 我们在课前分小组了解了些信息,现在我们来汇总一下。
3、 首先人数,多少人?(学生汇报,学生边说,边输入到电脑中,约350人)四年级师生共350人。
4、 包车呢?学生了解,有大客车和中巴车两种。大客车最多可乘坐52人,每辆每天500元左右;中巴车最多可乘坐25人,每辆每天300元左右。你们选哪种?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那么我们选择大客车。一共要包几辆车呢?(7辆)你怎么看出的?(35052 大约7辆)一共需要多少钱?你怎么算出来的呢?(7500=3500(元))每人要花费多少钱呢?(3500350=10(元))
5、 门票呢?(儿童(1.2米以上):30元 成人:60元 团体(20人以上):35元)哪组去了解的?有三种,你们选哪一种?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6、 游玩项目呢?学生说一说都去了解了哪些游玩项目及价格。选择一些同学们喜欢玩的并适合同学们玩的,打在电脑上。
7、 同学们真有办法,收集了这么多的资料,一切准备就绪了,下面就是你们制作设计方案表的时候了,这要小组合作完成,看看哪一组的设计方案最好。好,小组合作开始。
8、 下面就该是欣赏你们精彩方案的时候了,哪一组想先上来。请2到3组上来自己分析小组制作的方案表。有值得表扬的就发苏州乐园的免费游玩项目的门票。
9、 还有哪一组想上来的,我们下课之后再来研讨。
四、 小结
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呢?
开展秋游活动必须定好地点、人数、核算好费用,在这次秋游之前制定的计划,我们可以看到在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只要你认真仔细观察,你就能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这里,老师就祝同学们秋游愉快。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四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除数是5、25、125的乘、除法式题,提高计算的速度。
2.练习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并能迅速、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请学生叙述用5、25、125乘、除的算式怎样进行简便计算?
(1)陈述过程准备(自言自语式)。
(2)小组互说(四人小组)。
(3)指名代表性地叙述。
(4)教师复述。
2.填空练习
(1)请全班同学做第58页中练习十四的第1题。
(2)设问:你认为教材中首先编排这6道题的目的是什么?
(3)对!(为我们今天的练习作准备)。
(二)基本练习
1.做练习十四第2题。
(1)指名口答:说一说简便计算的第一步,应当明确乘数、除数是5,25就想到用乘以10再除以2或用乘以100再除以4来计算。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差生。
(3)集体校对,检查中下学生的正确率。
2.练习十四第3题。
(1)四人小组互相说说解各题的简便方法。
(2)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辅导中下学生。
(3)集体校对作业,指出注意点。
3.练习十四第4题。(投影)
把下面各题计算中的错误改正过来。
(1)指名说出各题的错误之处。
(2)教师指出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4)集体校对。
(5)教师。
(三)综合练习
1.学生独立做,练习十四中的.第6题和第7题。
2.用投影来校对。
3.师生共同。
4.教师设问:这样的应用题的简便计算请每位同学能引起关注。
5.鼓励少数智力较好的学生能编一道应用题。
(四)开放练习
1.投影出示第5题。
2.布置课内作业。(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
3.四人小组讨论。
4.集体,选取好的方法。
(五)思考题教学
提示:把8888写成88×101的形式
(六)作业:《作业本》第48页(四十八)
2.应用题
(1)一般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13
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新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74~76。
教学目标:
⒈从生活中感知圆,并抽象出圆。
⒉通过不同办法画圆,建立圆的初步概念并认识圆心、半径。
⒊认识圆规并会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⒋通过认识圆、画圆和欣赏圆,感受圆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认识圆并建立圆的初步概念,认识圆心、半径。
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PPT)提问:在这些物体中,你都发现了哪个图形?
2。揭题: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圆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
(贴:圆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尝试用简单工具画圆。
(1)你会画圆吗?你准备怎样画圆?
问:工人师傅是怎样画圆的?
也就是工人师傅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另一端绕着固定点旋转一周就画成一个圆。
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根绳子用女同学的橡皮筋行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说也就是绳子的长度要相等
(2)学生尝试画圆。
你会像工人师傅那样的方法画圆吗?
要求: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图钉和短线,同桌两人合作,一人先画,一人帮忙,开始!
展示学生作品
小结:原来一定要拉紧这根绳子。没拉紧绳子,也就是长度不相等。
(3)老师画圆
老师也来画画看,你有什么要提醒我的?
(4)认识圆心和半径
认识半径:绳子的长度在圆中有个名字,我们叫它半径。
用英文字母r来表示。
问:我们画圆是不是只要定好半径就可以了?
认识圆心:这个固定点叫做圆心用英文字母O来表示。
提问:这个圆中有几条半径?
小结: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
2.认识圆规,学会用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
刚才我们小组合作才画了一个圆,用绳子控制不好,效率比较低。聪明的工人师傅发明了这个工具来画圆,它叫圆规。
(2)尝试用圆规画圆
下面请你用这个圆规来画画看,想想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自己尝试画
圆规的两只脚有什么作用?
小结: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首先要定圆心,也就是把圆心固定好;还要确定长度,也就是半径的长度不能有变化;最后绕着圆心旋转一周。
三.巩固练习
1、画圆
(1)随机选取两位学生的'作品提问:
小结:原来半径不一样圆的大小也不一样。
(2)现在老师规定好半径的大小为2厘米,你会画吗?
请你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标上圆心和半径
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2.画一个半径为3cm的圆,标上圆心和半径。
3.接下来,老师请你在刚刚画的那个圆上,或者圆的边上任意画圆,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展示学生作品,如果涂上颜色的话会更漂亮
4.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圆组成的美丽图案(出示媒体)
四.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教案14
课时:1
教学目标:1、在有趣的计算中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2、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熟练小数的运算。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
问题1、CAI-1呈现P51的第1题的信息。
1、你根据这个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列式解答。
问题2、第2题,
1、师生一起解读统计表。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问题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个别辅导。
二、估一估,算一算。
P52的`第4题。
1、示范解决。
2、学生任选一行或一列计算。
3、汇报你是怎样选两个乘数的?探讨估算的策略。
第5题,估一估,算一算。
可以采取游戏的方法,1人说数,另一人说需要多少钱。
四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页的内容,第99页的例1,和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以及练习二十三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教科书第98页上3筒奶粉桶的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师让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并作必要的提示。学生回答后,再要求学生举出简单的例子。
二、学习新知
1、教学小数除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3个奶粉筒的挂图或用投影片映出,指出每筒奶粉500克。在黑板的左边写出三道整数应用题,让学生列式并计算出得数。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第二、第三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接着,让学生把题里奶粉的克数改写成用千克作单位的小数,对着左边的三个算式,在右边写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
5003=1500(克)0.53=1.5(千克)
15003=500(克)1.53=0.5(千克)
1500500=3(筒)1.50.5=3(筒)
教师先让学生将上面每一横行的两个算式进行对比,看它们的含义是否一样?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再说明右边的两个小数除法算式与小数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然后,让学生继续讨论:小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概括出;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巳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最后,让学生对照前面的整数、小数的乘法、除法算式再次说明小数除法的意义.
2.做第98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按照题意独立完成。做完后,让学生对照算式说明小数除法的意义。
3,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例1。
(1)复习。
教师让学生做一道整数除法题;225018。做完后,让学生说明在计算除法的过程中,每次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以及除得的每一位商的实际含义是什么?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2)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式,并用竖式计算。教师逐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边思考边做:
①被除数的整数部分21够不够除?商几余几?
②余下的6除以15不够除,怎么办?能不能仿照整数除法的方法,把6个一看作用低一级单位表示的数,再与下一位上原有的数合在一起,同15除用15除64个十分之一商多少?
③求出的这一位商表示多少?(4个十分之一)应该对着被除数的哪一位写商?
④求出十分位上的商以后,被除数的`十分位还余4,应该怎么办?
⑤用15除45个百分之一,商多少?应该把这一个商写在被除数哪一位的上面?
让学生观察除法竖式,回答以下问题:
①商的小数点的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②每一位商各应该写在被除数哪一位的上面?
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部分),除数悬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每一位商都要写在被除数相同数位的上面。
4.做第99页中间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要个别提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第1题中第一横行的题目。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个别指导。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回答计算过程和算理。
2.做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
做第(1)题时,让学生先回答;题目的含义表示什么?(就是小数除法的意义)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并提问: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关系?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1题中第2横行的3道小题、第3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数学教案01-03
四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11-07
四年级数学教案01-02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09
[优]四年级数学教案09-26
四年级数学教案【热】03-24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03-03
【推荐】四年级数学教案03-24
【热门】四年级数学教案03-19
垂直四年级数学教案04-03